1.辩论赛,我们是反方,谁能帮我想几个“公交车低票价不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辩论观点吗,急,在线等

2.城市发展应该控制私家车的数量辩论稿

3.,一个辩论赛,我们是反方谁能帮我想几个“公交车低票价不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辩论观点吗,急,在

4.只需个人读书,没必要关心国事。还是人不应该只追求自身的利益。辩论会

5.国内油价被忽悠瘸

辩论赛,我们是反方,谁能帮我想几个“公交车低票价不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辩论观点吗,急,在线等

国内油价太高了_中国油价太高了辩论

公交车降低票价肯定不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1.现在开车出行已经是很多人养成了的习惯,就如降低票价很多人也不容易改变开车出行的习惯。

2.我们还可以从油价方面来分析,要开车出行的始终要开车出行,以前油价很低的时候城市不堵,那是因为经济还没提高买车的人还比较少,最近几年油价越长越高的时候城市反而越来越堵,也就是说现在的经济水平达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开车出行的成本增加了,还是会有那么多人开车出行,光从降低公交车票价肯定不能缓解拥堵。

3.成都就是一个例子,成都的交通也非常堵,车辆限行二环公交免费,都没有缓解城市拥堵这个现状,所以从成都这个例子就可以说明,别说公交车低价票就算免费也没多大用。

希望对你有用,望纳

城市发展应该控制私家车的数量辩论稿

在重庆举行的第五届亚太峰会经贸论坛上,关于中国应不应该限制私人购买汽车的问题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以上海市韩正为代表的一批们(广州除外)呼吁,限制私人购买汽车,而中国银监会刘明康却认为,中国应该鼓励汽车业发展。

其实不用鼓励,只要放任私家车的发展,就会出现道路堵塞、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等问题。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裴成虎近日就表示:"抑制小汽车发展,主要是为了保护北京的空气质量。" 于是,有了"我们既不控制私家车的发展,也不限制私家车的发展,但要抑制私家车的发展。"我支持这样的政策,抑制私家车的同时,保证生活在郊区城市人的正当购车需求。

能源是和环保同样严峻的问题。目前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这是必须抑制私家车的信号。发展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离不开能源,把用在奢侈品上,还是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上,是我们必须要选择的。有人会说,高油价是暂时的。其实,就从石油是不可再生一点考虑,就知道油价稳步上涨是大势所趋。

我之所以把私家车叫奢侈品,是因为大部分国人买车并不是缺了车不行。而是,钱多到一定程度,要享受一下了。其中,好"面子"的病态心理也是一种购车的推力。有不少年轻人钱稍多一点就买车,还来源于他们 "快乐至上"的人生观念。更有甚者,有的年轻人看重了银行的低首付,轻率的买了好车,却发现自己根本负担不起车耗和银行利率。不信?去二手车市看看那些不得不卖的"新车"。

香港奥美公关公司亚太区总裁柯锐思说,在中国人看来,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繁荣和自由的象征,它不仅仅是物质意义上的汽车,更给人以情感上的满足感。的确,经过长期物质匮乏的中国人,太需要显示一下自己了。但这种显示是病态的,回想一下改革开放后的"显富"现象:提着录音机在大家面前晃来晃去的;拿着大哥大(手机的第一代产品)在公交车上大喊大叫的。

今天,我们讲科学发展观,就要吸取国内外失败的教训。我们曾经为了表面的繁荣和情感上的满足,在人口问题上鼓励多生,从而使本来地大物博的国家面对和环境的捉襟见肘。美国华盛顿特区安东尼·威廉姆斯在经贸论坛上说:"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功带给我们非常多的惊奇和惊喜,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也正在重复发达国家以前曾经犯过的错误。" 他说,美国曾经非常重视汽车业的发展,但现在却发现这是一个错误。中国不应该再犯这个错误,不应该用过多的财力发展汽车业。

如果国家不限制各地"蒸蒸日上"的汽车产业,限制私家车就不能釜底抽薪。如果银监会不能正确引导银行的车贷,反而支持急功近利和好大喜功,影响的就不仅仅是汽车消费。如果媒体不能引导年轻人理性的对待财富,就会导致"嫌贫"和"仇富",就会激化社会矛盾。

,一个辩论赛,我们是反方谁能帮我想几个“公交车低票价不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辩论观点吗,急,在

这种观点很好证明!

第一就用北京举例,在北京有些路途的公共交通的车票已经低到了两三毛钱,可是北京的路堵成什么样子似乎大家都有所耳闻。

第二,有很多时候人们驾驶私家车外出根本就不是因为必须,而是因为一种攀比,而乘坐公交车无法到到这种攀比的心理。

第三,如果车票降价势必会将更多的人引向公交车,这些被引向公交车的人群实际上并不是堵塞公路的主要力量,但是也正式这帮闲着无事坐车到处去玩的人更加的加剧了公交车的拥堵,所以迫使一些原本不想开车的人只能开车,因此会更加的拥堵。

第五,缓解拥堵的方法在在改造道路,合理的规划交通,而不是让大家都不去开车!

第六调高油价才是缓解交通压力的另一个方法,如果油价超过了一万元每升,是不是就没有干随意?

第七让各单位错峰上下班,这也可以有效地缓解交通的压力!

就是这些吧!想当年我们上大学的时候辩论的也是这类似的问题。我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说的!尤其是我还说了,如果我国的公路修道一万米宽那绝对不会再发生堵车你说呢?实际上这种辩论就是两拨人在抬杠,说的杠子抬得硬抬的远谁就能赢!

只需个人读书,没必要关心国事。还是人不应该只追求自身的利益。辩论会

你认为国事跟你自身利益没有关系吗?

人类是社会动物,也是政治动物,理论化的东西我就不说那么多

比如说,国家发改委上调油价,你就以为我是学生我没车,这不关我事,是这样的吗?不对哦,上调油价,除了影响私家车车主,还会影响物流成本,油价上涨导致物流成本上升,这将转嫁到所有我们会消费到的商品上,比如说肉菜,菜价中的成本很大一部分是物流成本,一斤菜菜农收购价2毛,物流成本5毛,购商提成3毛,摊贩赚2毛,就是一块二一斤,多次油价上调后,物流成本涨到8毛,菜就是一块五一斤。你不可能不吃菜吧?同样除了菜肉,所有需要运输的产品价格都会同步上涨,因而造成CPI大幅上涨,于是你口袋里的生活费就越来越不够花。比如说,你原本每月400伙食费,油价上调后,你的伙食费可能要500才勉强够你吃饱。你网购的东西运费也会跟着上升。如果这个时候,你有权利质疑发改委的措施,并且有权利否却它,那么扣除正常的通胀以外,你可能每月至少省80-90元,一年下来就上千元,上千元可以干什么?可以买台国产平板,可以买几十本你想要的书,或者去一趟长途旅行,或者买一张椅送给父母

又比如说,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回导致银行信贷紧张,别以为你是学生你不用借钱这就不关你的事。银行信贷紧张会导致中小企困难,进而导致不少中小企难以渡过难关因而倒闭,很多的中小企倒闭会导致大量的失业,于是那些比你们有经验的人就会跟你们的师兄师姐抢饭碗,你的师兄师姐们没有办法在当年实现大部分就业(除去考研出国的),于是就会积压到你们这一届,跟你们抢饭碗,这有可能导致你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好工作。如果这时你有权质疑央行的举措是否必要,或者是否同步推出相应措施帮助中小企,你就有可能找到一份比你预期更好的工作,更好地工作意味着什么?更广阔的前景、更高的工资,这些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以后的人生不需要这么辛苦。

现在你还觉得这些国家大事真的与你无关吗?

国内油价被忽悠瘸

由于认为EIA产量预测过高打击了美油价格,美国页岩油大佬开嘴炮怒怼美国能源信息署(EIA)。这在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大批业内人士迅速站队、摆事实讲道理。然而,这场辩论的神奇之处在于,所有人都在顾左右而言他……

亿万富翁、大陆公司老板哈姆在接受访的时候表示,今年美国原油涨幅只有50万桶/日左右,根本不可能达到EIA预测到100万桶/日;而EIA的预测让市场产生了美国依然淹没在原油之下的错觉,因此美油相对布油的折扣进一步扩大。

哈姆甚至宣称,EIA的预测扭曲了市场,是美国原油生产商赚不到钱的罪魁祸首,慷美国人之慨肥OPEC和俄罗斯那些石油输出国;而如果市场意识到EIA的预测是错的,油价就能从50美元提高到60美元。

这件事让美国业内人士迅速站成了两队,认为EIA预测没有错的人竭尽全力从EIA的预测没有影响到价格的角度攻讦。他们把历史行情拍到了桌子上,将EIA最早在2月作出预测与8月价差才开始扩大之间的联系指给哈姆看:你看你看!这里有半年多时间差。

那么为什么美油相对布油还是更便宜了呢?这些人又表示行情一般在新数据公布的时候紧张一下,然后很快就把数据抛在脑后了,因此数据对行情的冲击并不大。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尤其是飓风哈维形成后,市场自己得出了与EIA一样的结论。

而且原油出口禁令都解除了,因此现在6美元的价差还能维持多久呢?然后这些人开始耻笑哈姆:哈姆你是说页岩油企业现在吸取教训、不会随心情扩张了?回头想想20世纪80年代德州的油田,当时不还是集体痛哭流涕地说:老天行行好吧我们都学好了、不会再肆意增产了——大家被狼来了的故事吓坏了。

然而,这些人却故意回避了美国原油产量增长的确出现乏力的情况了。虽然二叠纪产区产量还在提高,但是美国鹰滩产区的情况十分严峻。这里每口井的日产量已经三年没有增长了,而新投产油井数量却江河日下。

2017年7月,鹰滩钻井数和完井数分别只有180和145口,年化一下就是2160和1740口。即便只是为了达到EIA增长预测下限的35万桶/日,鹰滩需要至少每年2900口完井;如果要达到80万桶/日的上限,需要在2020年前完井4300口。要知道,当地在页岩油全盛的2014年全年也仅仅完井了4298口。

说起来,这些人其实都在鸡同鸭讲,一个说EIA预测的太离谱、打击了价差,一个说预测的挺好、你们生产不老实。这就只能让吃瓜群众尴尬地摊开双手,他们到底在争论什么呢……说到底,还是屁股坐的位置不一样。要是听一面之辞,倒真是要被忽悠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