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洲对非洲的投资特征是什么

2.阿尔及尔详细资料大全

3.中东问题!!!!!有奖哦

欧洲对非洲的投资特征是什么

摩洛哥旅游油价多少_摩洛哥旅游油价多少钱一升

欧洲对非洲的投资

有关数据统计表明,外国对非投资有一半用在自然的勘探和开发上,特别是石油、矿产、木材等基础产品方面。百分之二十投向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对非投资的主要国家是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等。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新油田的投资中,法国落后于美国、英国排在第三位,依次是日本、德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但在法语区国家,法国仍然占据第一的位置。如喀麦隆、刚果、加蓬等老产油国。到目前为止,法国仍为加蓬最大的投资国和援助国。

1、 欧盟对非投资做法

欧盟对非投资主要取政策上鼓励,财政上支持,投资上担保等措施。强调私人投资在促进发展与合作中的重要性,鼓励欧盟国私营部门对非投资和提供具体的援助。如为投资论坛提供资助,推动私营企业间对话等。在财政支持方面主要是为合作提供包括风险资本在内的长期的财政,提供赠款作为资金和技术援助,加强私营金融和非金融中介的能力,建立咨询公司,指导和鼓励资金的流动,为股权投资和非股权投资以及担保提供风险资本。投资形式也是多样的:除赠款外,其余按一般发放。

通过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发展基金对非投资和援助领域有:生产、运输、通讯、供水和卫生设备、发电和传输设备、油气开发、旅游、结构调整、矿业发展和经济多元化、农村小水电发展和小项目的实施、预防爱滋病项目、森林保护与开发、野生动物保护、公路桥梁建设等几乎囊括所有领域。从2003年欧盟与非洲国家签订的投资协议看,对能源领域的侧重仍然明显。2002年底,欧盟与加蓬签订了4421万欧元的2002—2007年的合作协议,以实施第9期欧洲发展基金项下所确定的项目。主要用于帮助加蓬实施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如脱贫和区域一体化项目,重中之重是改善公路设施。现在双方正在商讨第10期发展基金项目。

2、 法国对非投资做法

法国在非洲的投资受其传统关系的影响深刻,大多集中在其前殖民地国家。北非是法国投资的重点地区,其次是非洲法郎区,最近几年法国开始对东南部非洲投资,尤其是法国在南非、肯尼亚和安哥拉等国的投资不断增加。

突尼斯和摩洛哥是法国在非洲投资最多的国家,约占法国对非投资总额的40%。根据2002年的统计,摩洛哥排在法国对非累计投资的首位,加蓬排在第二位,法国在加蓬的累计投资上升到12。41亿欧元。目前加蓬有近160家法国公司,200家法国侨民开办的工厂。法国对非投资的主要部门由传统的经济部门转向能源和电信等部门。另外第三产业也是法国近年投资非洲的重点之一。

法国对非投资的特点是投资和援助相结合,除企业自身投资外主要是通过开发署下属的三个分支机构来执行:

--- 经济合作投资和促进公司,专门负责对私营企业的投资与合作。

-- 财政、经济、银行研究中心,专司培训业务。

--- 世界环境法国基金会,为改善世界环境服务。

开发署为加蓬提供的资金有以下几种形式:贷给受援国家的优惠、贷给国有企业或私人企业的无国家担保的中长期、提供以当地币形式的借贷保证金、经济合作投资和促进公司提供的基金、世界环境法国基金补贴。此外,法国开发署在马赛还拥有一个培训中心,为受援国部门、国企、私企培训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自2000年到2004年,法国开发署为加蓬提供的各种形式的资金已达1.1亿欧元。实施的领域主要包括:基础设施、蔬菜种植、森林规划、城市发展、给排水、木材加工等。

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表明,2004年,法国开发署加大了对地中海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最贫困国家的投资和援助力度,资金总额达到12亿欧元,比2003年提高了11%。据统计,撒哈拉以南非洲最贫困国接受的援助占法国开发署对外援助总额的43%,整个非洲接受的援款占法国援外项目的67%。通过经济合作投资和促进公司实施的对非洲贫困国家私企提供的资金已达2。38亿欧元。

近两年,国际市场能源特别是石油供应紧张,油价居高不下,加之中东持续动荡,全球能源安全形势严峻。作为世界八大产油区之一的非洲,对世界能源的影响日渐上升,加之政治经济形势的改善,非洲市场潜力开始显现。非洲已成为大国争夺的重要目标。基于此,美英欲借关注非洲减债脱贫,帮助其可持续的发展,扩大在非洲的影响和控制力,进而争抢能源及更广泛的经济利益。美非高层互访频繁,美增大援非力度,英倡导成立“非洲委员会”,积极推动西方对非减债增援;欧盟不久前出台对非新战略,这些都表明西方大国明显加大了对非洲的重视和投入。

阿尔及尔详细资料大全

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位于阿尔及利亚北部,南靠雄伟的泰勒阿特拉斯山脉北麓,坐落在宛如一个半圆形剧 场的乌艾德·哈腊和乌艾德·马扎法兰两海湾之间,沿地中海阿尔及尔湾西岸伸延16公里,市区全长75公里,街道房屋大都建筑在山丘上,迂回起伏,犹如一颗明珠闪耀在地中海的南岸。

阿尔及利亚首都、港口城市。位于地中海南岸阿尔及尔湾西侧,海岸线长29千米。南靠雄伟的泰勒阿特拉斯山脉北麓,坐落在宛如一个半圆形剧场的乌艾德·哈腊和乌艾德·马扎法兰两海湾之间,市区全长75公里,街道房屋大都建筑在山丘上,迂回起伏,犹如一颗明珠闪耀在地中海的南岸。而且它还是10世纪建立的古城,现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地中海岸最大港口之一。

工业主要有食品、金属加工、水泥、菸草和石油提炼等。走出阿尔及尔城,越过泰勒阿特拉斯山,再往南便进入了举世闻名的撒哈拉大沙漠。背靠丘陵坡地,平均海拔59米。属地中海气候。1月平均气温12℃,8月平均气温25℃。年平均降水量712毫米,以冬雨为主。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阿尔及尔 外文名称 :Algiers 所属地区 :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省 人口 :376万? 气候条件 :地中海型气候 著名景点 :西迪·阿布德拉赫曼清真寺等 机场 :胡阿里·布迈丁机场 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气候特征,政治统治,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现状,华人社区,博览会,文明,世界遗产, 历史沿革 935年由柏柏尔人、阿拉伯人所建。1526年并入奥斯曼帝国。1830年被法国占领,成为法属北非殖民地统治中心。它有着光荣的反抗殖民主义的战斗历史。阿尔及尔旧城区称为“喀士巴”。喀士巴,原意是指遗留在山顶上古城堡。在反殖民主义战争中,喀士巴区是一个英雄的堡垒。喀士巴区的山上都有石头垒砌的一、二层高的古老房子,中间夹着许多狭窄的、铺着石子的小巷,是一个富于阿尔及利亚民族色彩的地方。1880年后逐渐发展为西北非最大海港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一度为法国临时首都。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定为首都。 阿尔及尔 自然地理 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北临地中海,东临突尼西亚、利比亚,南与尼日、马里和茅利塔尼亚接壤,西与摩洛哥、西撒哈拉交界。海岸线长约1200公里。沿海有狭窄平原。阿特拉斯山脉横亘北部,分泰勒阿特拉斯山脉和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北、南两支,两山之间有高原和山间盆地,多咸水湖。中、南部是撒哈拉沙漠,占国土面积85%,其中有高大死火山和许多绿洲,最高点塔哈特山海拔2918米。 气候特征 阿尔及尔城背靠丘陵坡地,平均海拔59米。终年绿草如茵,林木茂盛,花开不断,近处郁郁葱葱,远处水天相接,景色优美迷人,素有“花园城市”之称,加之城内名胜古迹众多,对世界各地的游客颇具吸引力,使这里成为北非地区的一处旅游胜地。市区人口约150万。 阿尔及尔城沿海为地中海式气候,气候温和;山区属半干旱气候,多森林和草原;其他广大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雨量少,夏季酷热。每年8月最热,最高气温29℃,最低气温22℃;1月最冷,最高气温15℃,最低气温9℃。 政治统治 阿尔及尔- 西拉嘎商务中心 阿尔及尔Ketchaoua清真寺 阿尔及利亚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后开始试图脱离法国的统治;如同发生在印度的故事一样,法国人悲伤地发现,他们就像一个出了洋相的魔术师,本来只该变出一只鸽子的,他们的帽子里却飞出了一窝鸽子,而他们完全无法控制事态的发展。如果说拥有“日不落”称号的英国终于看到了太阳落山的话,那么法国人的60年代几乎就是进入了深夜。 阿尔及利亚人仍然顺从着法国人的统治,而民族解放阵线已经渗透到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更重要的是,他们得到了民众的支持。一个叫阿里的首领用一种严密的组织方式开展着他们针对法国人的暗杀行动,这个组织的每一个人只有一个上司和他发展的两个下线,这样,一旦某个链条出了问题,整个组织却不会被根除,因为你只认识三个人,其他的人你都不认识。在行动中你会得到不认识的人暗中相助,他们会悄悄塞给你一支或是一个。这个被法国人称为“无限增长的虫子”的组织让占领者吃够了苦头。警察被暗杀、酒馆被炸,而法国人根本找不到凶手。因为他们就是那些缠着头巾的女人,他们就是那些懵懂的孩子,他们就是那些本分的果农,他们都是,但他们又都不是,他们拿起枪就是战士,放下枪就是平民。 经济发展 阿尔及利亚经济规模在非洲居第二位,仅次于南非。2005年阿尔及尔产值占阿GDP的45%,出口总额的98%。粮食与日用品主要依赖进口。阿自1989年开始市场经济改革,1995年通过私有化法案,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并执行了2005年至2009年“五年经济社会振兴规划”及南部、高原省份经济发展计画, *** 将斥资近1440亿美元用于国企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以来,国际油价走高,阿油气收入大增,经济稳步增长,经济重建全面开展。 *** 一方面继续实施财政扩张政策,加快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改革,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一方面扩大经济开放,出台“新碳化氢法”鼓励外企参与阿油气开发,密切与欧、美的经贸合作,加紧开展“入世”谈判。 工业 独立后工业发展迅速,有炼油和石油化工、机械、水泥、纺织、酿酒、食品、制革、汽车装配等部门。业亦盛。 公路四通八达。干线铁路东通突尼西亚,西连摩洛哥。东南郊的布迈丁国际机场是北非较繁忙的航空港之一。港口建于海滨和4个小岛间,分3个港区,水深7~12米。码头总长8400米,有7个油轮泊位、10个酒泊位、1个粮食泊位和货柜码头。拥有现代化装卸设备和巨大燃料供应站。年吞吐量600余万吨。输出石油及油品、铁矿石、葡萄酒、柑橘、蔬菜等;进口建筑材料、粮食和工业品。旧城建在山坡上,富有阿拉伯民族特色;新城沿海滨扩展,多欧式建筑和街头公园。市内有阿尔及尔大学(1879年建)、巴尔多史前人类博物馆。附近多古罗马时代古迹。西郊的“松树俱乐部”是国际会议中心。 阿尔及尔位于地中海南岸的两个海湾之间,沿阿尔及尔湾延伸约20千米,形似半球形剧场。城市建于高低起伏的山坡上,建筑物层层叠登,街道迂回曲折,从地中海海滩的豪华大厦,万绿丛中的别墅,高耸入云的清真寺,一直到成叠深入山墙的居民住宅,墙壁全为白色,地中海上的薄雾常常环绕他们,景色非常优美,难怪人们将阿尔及尔成为白色城市。 发展现状 阿尔及尔非洲圣母院 阿尔及尔是阿尔及利亚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贸的中心,拥有300万人口(1996年统计),是全国人口最多、最集中的一座城市。位于市区东北面的卡斯巴区,是古老市区之一,为穆斯林聚居区,卡斯巴这个名称来源于一座古堡的名称。这儿的房屋多为二至三层楼房,用稍加雕琢的石头依著山坡砌成,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古香古色的城堡遗址,圆形塔顶的清真寺,高高耸立在这些房屋之中,格外引人注目。这里街道多半为台阶式,狭长的街道上拥挤著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的店铺连成一片,橱窗里摆满了各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摊贩占满了这里的街头巷尾,高亢的叫卖声,嘈杂的议价声,在人群的上空回荡,异常热闹。清晨或傍晚漫步在这里,清真小吃店和茶馆散发著阵阵诱人的香味,宏伟高大的宣礼塔里传来了响亮而有节奏的呼唤祈祷的声音,使人仿佛进入了一种神奇的世界。卡斯巴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吸引著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阿尔及尔 2018年8月10日,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阿尔及尔新机场即将完工交付,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预计可达到1000万人次,将成为北非地区的航空枢纽。 华人社区 根据20世纪70年代的调查,在阿尔及利亚有华人200人左右。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阿尔及利亚经商、务工,其中大多数集中在阿尔及尔。根据估计,在阿尔及尔的中国人有5万之多,其中大多为劳务工人。 在阿尔及利亚的中国人习惯称阿尔及尔为“及尔”,而不是国内常用的“阿尔及尔”一称。 博览会 阿尔及尔博览会每年举行一次。博览会为期6天,展区总面积达7.3万平方米,主要展出工业机械设备、电子、医疗和服务业方面的产品。 文明 阿尔及尔有新市区和老市区之别。新市区沿海边排布,并顺山坡向上发展,街道与海岸平行,多欧式建筑和街头公园。老市区位于山上,保留着浓厚的阿拉伯民族特色,古趣盎然。市中心有以民族英雄埃米尔·阿卜杜勒·卡德尔命名的广场;奥拉西旅馆和具有摩尔人建筑风格的大邮局是极具现代化特色的建筑;西郊的“松树俱乐部”是国际会议中心,会议厅、通讯设备、服务设施都是第一流的;南郊的奥林匹克体育城是非洲最现代化的体育场之一;“非洲圣母院”为罗马式建筑。市区以东的埃勒·杰姆斗兽场是著名的罗马古迹。市内还有1879年创办的阿尔及尔大学、巴尔多史前人类博物馆、穆斯林艺术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和动物园、植物园等。市内教堂和清真寺极多。位于东北部的卡斯巴区是阿尔及尔最具魅力的地方,这里居住着几十万穆斯林,白色的阿拉伯长袍是最时髦的服装。这里到处都是用稍加雕琢的石头砌成的低矮石楼,密密麻麻沿山而上。古秀古色的城堡遗址、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高高耸立在石屋之上,格外引人注目。几百条石子小路狭长曲折,多为台阶式,汽车无法通行。街道两例店铺相连,按老传统进行贸易。出售富有民族色彩的地毯、毛毡、彩绸、茶具、铜盘、首饰等等,生意最兴旺的是小吃摊、饭馆、lbD啡店。这一带的阿尔巴吉大街是闻名的阿拉伯市场。清晨和傍晚,高耸入云的宣礼塔里传出的祈祷声在空中时隐时现,为卡斯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阿尔及尔气候宜人,满城遍栽花木果树,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马克思晚年曾到这里疗养过。1963年中国周恩来总理为这里的“北京大街”新路牌揭幕。 世界遗产 中文名称: 阿尔及尔的卡斯巴哈 英文名称: Ka *** ah of Algiers 国家: 阿尔及利亚 所属洲: 非洲 批准时间: 1992 批准标准 1992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 (II) (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介绍 1 阿尔及尔的卡斯巴哈建在陡峭的斜坡上(118m高)紧挨着布扎里(Bouzareah)山,坐落在富饶的米蒂贾(Mitidja)平原附近,面对着海湾的港口与地中海。阿尔及尔的卡斯巴哈建立于公元前6世纪。历史上主要起军事与贸易职能,现为阿尔及利亚的首都。 城市历史: 阿尔及尔的位置被伊科西姆人(Ikosim)占据着,先后是腓尼基和伊科锡温(Icosium)的贸易基地,公元一世纪茅利塔尼亚皇帝占领了这里。 继五世纪被汪达尔人征服之后,六世纪茅利塔尼亚又落入拜占庭人的统治下。后来阿拉伯人于公元994年夺回了这里,并且在罗马城市的遗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城市。到了十五世纪,阿尔及尔的历史又与马格里布王朝的战争联系在了一起。 1529年,巴伯路斯(Barberousse)兄弟控制了佩尼翁(Penon)要塞从而结束了西班牙对阿尔及尔周围岛屿的占领,从那时起阿尔及尔扩展到了海边。阿尔及尔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者确定为首府城市,并且建起了城堡和防御城墙。 十七、十八世纪作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西地中海的前哨,阿尔及尔这个防御型的城市也成了野蛮的海盗们的藏身处。在这种军事和贸易活动的 *** 下,阿尔及尔的经济空前繁荣。 1716年,一场大地震摧毁了麦地那的大部分建筑,后来又逐渐重建了起来。1830年被法国占领后,阿尔及尔老城经历了大规模的改造,这使得从土耳其时代就形成了的城市结构彻底改变了。 城市风貌: 卡斯巴哈(用于老城整体的一个专有名词)占据着城堡之间的三角地带,建在小山的顶上,靠近海边。错综复杂的街道和小路组成了一个严密的“网路”,地势略显倾斜,因此这个“网路”中还夹杂着一段一段的楼梯,整个城市都被这个网路覆盖著。不过,在城市的广场处这个“网路”是空的,如谢克?贝恩?巴底斯(Cheik Ben Badis)广场,这里是老城的中心。 在阿尔及尔的卡斯巴哈中,土耳其的军事建筑与摩尔人的建筑传统还有地中海阿拉伯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沿着山势而建那些房顶带有阳台的白房子组成了一幅拥挤、混乱的图景。许多主要纪念性建筑都使用木雕和陶器装饰房屋,并带有花园与喷泉,由于这些建筑的亮丽使得它们在整个市容中显得十分突出。这些建筑包括大清真寺(11到14世纪)、西迪·阿卜德·拉曼(Sidi Abdal Rahman)清真寺(18世纪)、凯乔娃(Ketchaoua) 清真寺(18到19世纪)和the Dar Aziz Bent El Rey 宫(16世纪)在内。 阿尔及尔的卡斯巴哈是一种建筑或者建筑组合的显著例子,它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的关键见证。另外,它也是传统人类定居点的很好例证,它表现了一种在不可抗拒的外部力量的冲击下变得脆弱的文化。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从空中俯瞰海岛,有一座建于公元前四世纪的迦太基贸易驿站,这就是卡斯巴哈。卡斯巴哈是典型的麦地那式或伊斯兰式的城市,是地中海最杰出的海岸景观之一。这是一处促使人们回顾历史的地方。它保留了城堡,古代寺院和奥斯曼宫殿,同时保留了传统的城市建筑以及根深蒂固的民族观念。

中东问题!!!!!有奖哦

问题1:阿拉伯国家是如何用石油武器来威胁英美等大国的?

伊拉克要拿石油作武器

巴以冲突已经不能仅仅用中东危机来概括了,全世界都在摒住呼吸关注以色列的下一步行动,原因之一就是石油———这根联系着中东和世界的神经。4月1日,当耶路撒冷再度发生自杀性爆炸、以色列总理沙龙宣布进入“战争”的时候,积蓄多日的紧张情绪终于爆发,纽约商品的原油价格上涨57美分收于26.88美元/桶,并达到2001年9月19日以来的最高点。

然而,这只不过是一个开始。4月1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呼吁所有的阿拉伯国家团结起来,用石油做武器,并利用一切经济手段对付以色列和美国,支持巴勒斯坦的兄弟。第二天,伊拉克宣布,准备停止向美国出口原油。不仅如此,伊拉克还向阿拉伯联盟递交了一份决议草案,敦促阿拉伯国家行动起来,如果美国依旧偏袒以色列,那就切断美国的石油供给线。伊拉克还建议,仅仅向巴勒斯坦提供道义上的支持远远不够,应该给他们送去武器、资金。

伊朗外长哈拉齐的一番表态更加重了国际原油市场的忧虑。正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伊斯兰会议组织大会的哈拉齐说,伊朗考虑以石油为武器,迫使美国向以色列施压,让其立即从巴勒斯坦领土撤出。很显然,伊朗认为伊拉克的“石油牌”是个不错的建议。

13年伊拉克提交给阿拉伯联盟的决议草案不禁让人想起了29年前沙特阿拉伯的宣言。同样是因为以色列,同样是为了迫使美国放弃对以色列的支持,同样以石油做武器。

石油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液”,维系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汽车、飞机、船舶,小到塑料、清洁剂,石油的作用无处不在。难以想象,如果没有石油,这个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正因如此,全世界都对13年的石油危机心有余悸,那一次,世界第一次感受到了石油的威力———不用枪炮、不用流血,却可以制造常规武器无法达到的效果。

13年,中东局势异常紧张。当年4月,占中东总产油量35%的沙特首次公开声称:如果美国不改变对以色列的偏袒政策,阿拉伯国家就会减产石油。伊拉克、科威特、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卡塔尔、叙利亚等国纷纷加入沙特的行列。10月,以色列与埃及之间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11月底,阿拉伯国家召开首脑会议,肯定了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所取的一系列减产、禁运措施。

短短3个月内,原油价格由3.1美元/桶飙升至12.6美元/桶,致使汽油价格猛然上涨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

沙特态度谨慎

但并不是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积极响应伊拉克的号召,其中尤为引人注意的是29年前第一个拿石油当武器的沙特。这一次,这位世界最大的石油输出国以及OPEC最有影响的成员态度相当低调,沙特外交大臣表示,石油禁运不在沙特的考虑范围之内。

沙特如此低调原因有多方面。首先,13年的石油禁运虽然最后迫使美国和西方社会向阿拉伯世界低头,但胜利的代价是昂贵的。沙特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石油出口,减产使它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国际收支逆差迅速扩大,国民经济接近崩溃,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石油输出国意识到,石油武器其实是一柄双刃剑,用不好就会伤到自己。因此,一些阿拉伯国家曾经承诺,不会以“石油作为政治筹码”。经过30年的苦心经营,沙特在国际石油市场树立了较高的声望,为了证明自己是可靠的原油供应者,它不可能轻易放弃自己的诺言。

其次,如果沙特同意支持伊拉克的,无异于否认沙特王储不久前提出的中东和平新。这个和平呼吁阿拉伯国家恢复同以色列关系的正常化,以换取以色列撤出巴勒斯坦领土,同意巴勒斯坦建国。

除了沙特,科威特、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认为伊拉克的是“不可取的”。科威特官员反问道:“如果我们没有了收入,如何继续支持巴勒斯坦兄弟?”

美国能撑多久

美国院发言人里克在听说伊拉克提议用石油当武器后,不屑一顾地称,其他阿拉伯国家是不会接受的。他甚至还嘲笑这是伊拉克的小把戏,它在试图转移视线,让大家忘了武器核查的问题。然而,分析家担心,如果不能尽快解决中东危机,石油危机也就不远了。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巴以之间充满了太多的未知数。设巴勒斯坦***阿拉法特被伤害、驱逐,甚至了,沙特、科威特等国是否还会像现在这样“稳当”?

中东的石油储量占全球探明储量的2/3左右,出口量也占到了全球市场的26%。虽然俄罗斯等国近年来的石油出口有所增长,布什也积极呼吁加大本国的石油开、减少对国外进口石油的依赖,但目前中东仍是美国石油供应的生命线。仅伊拉克一国的石油就占美国进口量的10%。

目前,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为5.6亿桶,较1985年减少50%以上,只能替代53天的石油进口。美国汽油工业研究基金会分析员拉里·古德斯汀担心地说:“美国已经失去了优势位置,我们的进口保护能力下降得太厉害了。”

如果阿拉伯国家一致行动实施石油禁运,美国能坚持多久?即使后退一步,不会发生石油禁运,因为毕竟美国不可能为了以色列伤害到自己的利益,但万一中东发生了其他不可控制的意外,导致石油产量骤减,刚刚摆脱新世纪第一次经济衰退的美国又该如何应付?到那时,也许又该有人批评经济一体化了,因为美国经济倒霉,全球经济也会跟着遭殃。

问题2:中东各国石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经济:沙特实行自由经济政策。沙特以“石油王国”著称,石油和天然气极为丰富。石油工业是沙经济的主要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是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石油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收入约占出口总额的90%。截止2001年,沙特已探明石油储量约362亿吨(2642亿桶),占世界储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天然气储量为6.0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4%,居世界第四位。按目前石油产量估算,沙石油仍可开80年左右。此外,还有金、铜、铁、锡、铝、锌等矿藏,是世界第四大黄金市场。水力以地下水为主。地下水总储量为36万亿立方米,按目前用水量计算,地表以下20米深的水源可使用320年左右。沙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全国的海水淡化总量占世界海水淡化量的21%左右。蓄水池共有184个,拥有6.4亿立方米蓄水能力。石油和石化工业为沙特的经济命脉。年产原油4~5亿吨,石油收入约400~500亿美元。沙特特别重视农业。全国有可耕地3200万公顷,耕种面积360万公顷。在中东地区各国中,沙特的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在发展中国家里堪称高水平。沙特以石油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石油部门在沙特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30%以上。沙特出口以石油为主,约占出口总额的90%,石化及某些工业产品的出口量也在逐渐增加。进口主要是机械设备、食品、纺织等消费品和化工产品。沙特是高国家。实行免费医疗。货币名称:沙特里亚尔。

经济:石油和天然气非常丰富。据阿联酋通讯社2000年7月1日报道,截止1999年底,阿联酋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8亿桶,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9.4%,居世界第三位。天然气储量为5.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国民经济以石油生产和石油化工工业为主。石油收入占财政收入的85%以上。货币名称:迪尔汗 (dirham)。

经济:经济以石油为主,所产石油95%供出口,是世界主要的石油输出国之一。原油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重视发展多样化经济,以减少国民经济对石油的依赖。

问题3:几次石油价格抬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石油价格涨 全球股市跌

继9月15日下跌160点后,美国股市像吃了泻药一样,一路下跌。9月18日,道·琼斯指数跌118点,报10808点;纳斯达克指数跌108点,报3726点,跌穿3800点的心理关口。虽然纽约股市全面下挫,但能源股仍是一枝独秀,艾克森石油上涨1.65美元,以89.65美元作收,再创近1年来新高价。

市场人士指出,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及纳斯达克指数大跌。受美股拖累,全球股市几乎尽墨,其中韩国、印尼、香港股市受到的打击尤其大。

欧洲股市法兰克福DAX指数下跌0.41%,巴黎CAC指数下跌0.64%。伦敦股市幸免于难,金融时报指数收市上升0.22%。

9月18日的亚洲股票市场充满悲观情绪。市场关注的焦点仍在油价上涨、华尔街股市下跌以及区内政局不明朗这些负面消息。

韩国股市综合指数跌50.64点,跌幅达8.6%。经纪说,福特公司出人意料地放弃收购大宇车厂,使投资者的信心受到影响。

印尼股市自上星期发生导致15人丧生的爆炸案后,投资者因惧怕恐怖袭击活动,争相抛出手上股票,大市全日下跌31.58点,跌幅达7%,跌至17个月来的低位。泰国股市受到泰铢疲弱和区内股市普遍下跌的影响,9月18日也下跌了2.5%。

在日本,投资者沽出高科技相关股票。日京平均指数下跌152.12点,跌幅为0.94%。

菲律宾股市微跌0.7%,主要是受到比索下跌的影响;新西兰股市周一下跌1%,成交淡静;澳大利亚股市下跌52.5点。

台湾加权指数跌143.15点,跌幅为2.03%。经纪说,投资者担心当局的新经济政策,更加却步。

香港股市恒生指数18日狂泻689点,以15560点收市,跌幅逾4%,为亚太区内18日股市第三大跌幅。创业板指数收市报414点,再跌21点,创下历史新低位。

(2)高油价可能放慢美国经济增长速度

在石油输出国组织9月10日作出日增原油产量80万桶的决定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继续攀升,18日纽约市场原油价格一度超过每桶37美元,再创10年来新高。美国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虽然高油价不会引发美国经济衰退,但可能导致明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放慢。

克林顿日前表示,尽管原油价格居高不下,但美国经济“在中短期内”没有衰退的危险。他认为,美国在抗击这一次油价攀升的冲击方面比以前做得好。克林顿的这番乐观预测并非虚妄之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日发表的最新预测报告,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2%,比去年的4.2%还高出1个百分点。美国全国企业经济学家协会日前发表的调查报告也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从5月份预测的4.9%调高到了5.2%。这与此前3次石油冲击后美国经济均很快陷入衰退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比。

自70年代中期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美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这是此次油价攀升对美国经济没有形成严重冲击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5年中,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20%,但石油消费量仅增加了9%。信息技术等使用能源少的新经济部门的迅速崛起,也相对降低了对石油的需求。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的统计显示,用于石油的开支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1981年的8.5%降至目前的约3%。石油开支比重大大下降,其变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程度也就随之下降。由于以上因素,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美国公司很难通过提高价格来转嫁增加的能源成本,扣除能源和食品两项商品后,美国的“ 核心”通货膨胀率变化不大,这使美国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增长。另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吸取以往的教训,在应付这一次油价冲击方面也取了比较得当的措施。

但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油价仍居高不下,明年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会明显放慢。美国标准-蒲耳氏公司最近预计,如果今年后几个月油价保持在每桶30美元左右,明年底降到25美元,那么,明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下降到3.6%,失业率将从今年的约4%上升到4.5%,通货膨胀率将为2%。但如果这一期间油价升至每桶40美元,明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下降到3.2%,失业率上升到4.7%,通货膨胀率达到2.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由于美联储去年6月到今年5月连续6次提高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将逐步显露、以及原油价格上扬和美元实际汇率上升会影响出口,明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下降到3.2%,失业率从今年的4.1%上升到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