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号汽油回归“7元时代”,是不是太快了?

2.下一个十年,纯电动车会替代汽油车吗?

3.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4.汽车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92号汽油回归“7元时代”,是不是太快了?

未来十年汽油价格预测_未来汽油价格会上涨多少

最新的油价调整迎来了今年中国的“第三次下跌”,也是今年首次实现“连续两次下跌”。目前,92号汽油已回归“8元时代”。大部分地区92号汽油的零售价格约为每升8.5-8.7元。目前,全国已迎来“两连跌”。虽然车主们很兴奋,但他们的心中充满了疑虑。为什么油价突然下跌?

一、疫情原因

目前疫情已经蔓延到全球上百个国家,全球金融市场受疫情影响,无论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还是日本、欧洲各国股市都出现了连续的大跌。疫情有可能使全球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冲击。经济增速下滑甚至衰退,无疑将使原油需求受到冲击。目前疫情发生的国家,都已经要求人们减少外出,原油需求已经出现了大跌。

二、国际原油市场供过于求

2018 年至今全球原油供过于求,而且供过于求的程度呈现上升趋势。2019 年 11 月,全球原油需求约为 9414 万桶/日,全球原油供给约为 10214 万桶/日,供给量超 过需求量 800 万桶/日。在当前和技术水平的设前提下, 2020 年美国原油产量将会达到 1309 万桶/天,比 2018 年产量增长约 200 万桶/天,比 2019 年产量增长约 80 万桶/天。而且美国原油产量在未来十年都会得到持续增长,2030 年美 国原油产量将会达到 1446 万桶/天。国际原油供过于求已经非常明显。

原油价格的大跌其实对于我们国家的价格来说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国家的管控下并没有太大的波动。最后现在全球原油的市场所谓是变化极大,我也一直在暴涨暴跌,但是想要要整个石油市场恢复的话还是需要等待全球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才能够看到。

下一个十年,纯电动车会替代汽油车吗?

放心吧!下个十年纯电动车也替代不了燃油车。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技术够利害了吧!比中国还先进几十年呢,你看他们有多少纯电动车在路上跑,大部分都还是燃油车呢。其实纯电动车也不是真正做到全环保,驱动电池也会污染环境,全部都用电发电厂排出的废气也会污染环境。按照国内目前的技术,纯电动想替代燃油车的路还远着呢。

预测:五年后可以完成转型·全面替代还要很久

内燃机车的普及虽然跨越了三个世纪,然而大规模成为交通工具其实才不过百年。在 历史 长河中百年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就是这“一挥间”将数十亿年缓慢形成的石油消耗到不足使用35年,产生的排放(综合工业排放)造成了严重的温室效应。

如果不加以控制可以说燃油车必然会带来灾难,至于工业的排放又因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不能停转;所以节油减排只能从 汽车 着手,目前进行到哪一程度了呢?

很多人认为禁售燃油 汽车 不现实,然而完全不用基于环境保护、能源储备、排放危害、转化效率等等专业领域进行分析,各大车企公布的停产燃油 汽车 规划就是最有说服力的印证。

似乎合资品牌的中的普通中低端选项,以及豪华品牌 汽车 都做好了转型的准备。自主品牌中长安北汽均为国营车企,民营车企中的比亚迪长城吉利三强随时可以转型(长城 汽车 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综上所述,燃油动力 汽车 未来的停产停售已经是板上钉钉,而且时间节点很有正是2025年。这与过去两年中风传工信部释放的信号相吻合,其实在长安 汽车 「香格里拉」公布之后就基本得到印证了。

所以燃油动力 汽车 成为过去式不用十年,只要主力车企抱团走完第一步,剩下的燃油动力 汽车 反而成为了“异类”,消费观念的扭转其实只是一瞬间。

电动 汽车 在2020年基本解决了动力电池制造成本高的问题,全新的LFP磷酸铁锂电池实现了体积能量密度与传统NCM相当,安全等级倍数级提升、使用寿命达到百万公里SOC≥80%;更重要的是制造成本只是NCM的「?~?」,也就是说相同的电池成本投入可以让容量翻倍,续航能力再也不用存在焦虑了。

混合 汽车 会分为两大类型:PHEV并联式插电混动系统会保留内燃机驱动单元,车辆的性能能够以内燃机加电机实现“1+1>2”的标准。对于追求低能耗的普通快销车还有REEV可选,这种增程式电动 汽车 的制造成本更低,等效能耗即使在不充电的前提下也能比同级燃油 汽车 低一半。

目前需要等待的只是全面转型的开启,届时超长续航的电动 汽车 、超低价格的增程式电车,以及超高性能的混动 汽车 会陆续等车,到这时候即使有低价格的燃油车也会显得黯然失色了。

从 科技 发展的角度看,液体燃油动力车及飞行器被“纯电”动力能源取代是必然趋势,不是“石油”枯竭原因,而是人类 科技 文明的智慧。

“纯电”能源动力与现有“电池”构造也将不同,它是由新型“磁”材料“喷涂于车与飞行器外层进行光合”及“摩擦”运动和“波”“射线”转换电能量而驱动车与飞行器的纯电能源,这一 科技 将使人类宇宙天际航行不再受燃油承载量的局限,所以说“纯电”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纯电动车会替代燃油车,但是做不到全面替代的。分步走,在主要城市实施,在到2030燃油车退市。

纯电动车适合短途交通,轨道固定路线交通。复杂道路和长途运输交通用不了。替代汽油车是要一步一不走的,实施到那一步,发现不行了,就会停住。如果技术解决不了,那么就要停止不前了。

纯电动车电池能量密度是关键,性能提升可靠性也要赶上。安全可靠的技术才能普及。

电动车续航里程一直在进步,价格后期也会便宜下来。能量密度电池价格成本在下降,电动车市场占率越多,就越有成本优势。厂家赚钱了才能继续投入研发,加速技术产出,推动电动车占领市场。才能确保全面替代燃油车。

所以电动车厂要在用户需求上下功夫,了解市场的需求。盲目跟风,没有发展。

再过一百年也不会。

纯电动车是个伪命题,在下一个十年纯电动车不会取代汽油车。因为发电还是用的煤,同样有污,另外废旧电池产生的污染比汽油车更大。

科技 在发展,一切都有可能。

替代不可能,但是非燃油车的市场推广会越来越被重视,以减免为空气污染环境,今后不只是电动,其他能源的也会陆续登场,如今的 社会 发展快速,下一步替代燃油车的不一定就一定是电动车

关于电动 汽车 的发展,我是非常乐观。

未来5年,家用电动车必将达到15%

未来10年,家用电动 汽车 将达到40%以上,

未来15到20年,将会超过80%

到2050年,燃油车将测底退出 历史 舞台,

成为博物馆里的纪念品。

电动 汽车 占到市场主流以后,

我们的交通将会更安静,更迅速,更安全,更高效。

但是未来究竟用哪一种能源,是电池,还是氢能,还是燃气,都是先转换成电,由电来驱动电机。

因为电是目前为止,最清洁,最高效,最安全,也是传输成本最低的能源。

并且获取方式众多,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我是绿色小蜜蜂,传播绿色能量![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石油化工产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石油化工产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国石化(600028)、中国石油(601857)、东华能源(002221)、华锦股份(000059)、恒逸石化(000703)、荣盛石化(002493)、上海石化(600688)、华鲁恒生(600426)、康普顿(603798)、卫星石化(002648)。

本文核心数据:行业发展、行业现状、行业前景

产业概况

1、定义:原料-石油产品-石油化工产品

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

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

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均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在有些资料中,以天然气、轻汽油、重油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制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

2、产业链剖析:产业流程复杂,产品众多

石油化工产业上游主要是石油开与炼制行业,包括油气开和运输、炼油和石油化工产品加工制造过程,中游为基本有机与高分子行业,下游行业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为了促进炼油和分解过程,会添加化工催化剂以提高加工效率。

产业发展历程:一部艰苦奋斗史

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分落后,广大石油化工干部职工,在旧中国“一穷二白”薄弱基础上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经历了恢复与发展阶段、历史性的转变阶段、新的崛起阶段、新发展时期阶段等四个阶段的不断探索与发展,我国成为世界第二石油和化学品生产、消费大国。

行业政策背景:从大力发展到优化产业布局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制定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建设的相关政策,为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碳中和或带来石油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钢铁、电力、石化、煤炭等行业正加速转型。不少上市公司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给石化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带来较大压力,但在转型过程中同时孕育着新的发展机会,包括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的机遇,推动化石能源主导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向由可再生能源主导,这一过程驱动行业重构产业链价值链,需要更加依靠技术创新驱动,在实现碳减排目标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变石油化工行业的结构形态。

产业发展现状

1、成品油产量:产量再创新高

2020年受疫情的冲击,汽油市场需求大幅下滑。2020年全国汽油产量为13179.7万吨,同比下降7.03%。全年来看,中国成品油产量低位出现在第一季度,由于2020年春节期延长,疫情蔓延令众多炼厂开工负荷迅速下滑,主营单位和山东独立炼厂均在一季度迎来年内低点。2-3月份因疫情全国处在封锁状态,3月份汽油产量最低,后随着复产复工,汽油产量逐渐增加,基本恢复至往年同期水平。2021年全年,汽油产量达15457.3万吨,累计增长17.3%。

我国柴油产量从2018年起,产量连续三年下降,到2020年中国柴油产量下降至15704.9万吨,相较于2017年柴油产量下降了2413.1万吨。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炼油厂成本不断上升,但是价格却保持稳定,使得炼油厂生产柴油的意愿降低,柴油产量下降。2021年全年柴油产量16337.0万吨,累计增长2.7%。

2010-2019年,我国煤油产量逐年增加,到2019年产量达到5272.6万吨,同比增长10.6%;2020年,受国内突发公共卫生的影响,春节期延长,各行业延迟复工,中国煤油产量仅为4049.4万吨,同比下降23.2%;

2021年中国煤油产量3943.9万吨,同比下降2.6%。

2010-2019年,我国燃料油产量波动范围较大。2019年我国燃料油产量为2469.7万吨,同比增长19%。2020年,燃料油产量为3406.3万吨,同比增长37.9%。2021年,燃料油产量为4350.2万吨,同比累计增长22.1%。

石脑油(naphtha)又叫化工轻油,是石油产品之一,是以原油或其他原料加工生产的用于化工原料的轻质油,主要用作重整和化工原料。因用途不同有各种不同的馏程,中国规定馏程为初馏点至220℃左右。作为生产芳烃的重整原料时,用70℃-145℃馏分,称轻石脑油;用作溶剂时,则称溶剂石脑油;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为目的时,用70℃-180℃馏分,称重石脑油;来自煤焦油的芳香族溶剂也称重石脑油或溶剂石脑油。

近年来,我国石脑油产量逐渐增加。2020年石脑油产量进一步增加至4232.0万吨,同比增长8.6%,产量实现连续五年增长;

2021年我国石脑油产量4951.7万吨,同比增长12.6%。

2、化工产品产量:乙烯产量增长显著

近两年,受市场价格回升等影响,停产多年的多套合成橡胶装置恢复生产,中国合成橡胶市场供需保持平稳发展,2020年我国合成橡胶品种产量增长到751.32万吨,增速为0.99%,但多套装置能否按时投产,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2021年我国主要合成橡胶产量为811.7万吨,同比增长2.6%。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0年我国乙烯产量2159.96万吨,同比增长5.25%;2021年乙烯产量2825.7万吨,同比增长30.82%,预计未来新增产能步伐进一步加快。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0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5883.37万吨,同比增长8.59%;2021年化学纤维产量6124.68万吨,同比增长4.10%,预计未来新增产能步伐进一步加快。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分布明显

当前,中国石化产业正在迎来产业重构,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的同时,推进工业结构、产业结构,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区域结构在不断提升,落后产能不断淘汰,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通过企查猫对“石油化工”进行精确搜索显示,2021年底,石油化工产业现存355291家相关企业,从企业数量上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山东省、陕西省和广东省。分别为41531家、31605家和26789家。

注:企查猫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

从代表性企业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石油化工代表企业分布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黑龙江省等内陆省份。

2、企业竞争:中石油、中石化为行业龙头

目前,布局了石油化工开、冶炼、精密加工业务的上市企业中,中石油、中石化在石油化工氧化物、石油化工聚合物等产品产量遥遥领先于其它企业。石油化工产业产业链上的其它代表性企业业务布局及竞争力情况如下:

按主营业务营收金额来看,2020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以2万1千多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一,占中国石油的市场份额占全行业的比重高达19%,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排在第二位,营业没有超过两万亿元大关,以1万9千亿元占据中国石化的市场份额的17%。加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及荣盛石化五家特大型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约占全行业的50%。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石油化工发展趋势:“补短板”和“补空白”

2、石油化工前景预测:互联网+时代,石化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石化产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为企业转型提供了发展机遇,未来随着互联网+化工模式逐步深入,企业将从生产型逐步向服务型转变,最终实现与金融市场的紧密结合。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汽车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明显提升

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954.3万辆,同比增长23.1%;市场份额为44.4%,较2020年上升了6.0个百分点。

2021年在各系别市场中,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大幅上升至44.43%,提升了6.01个百分点。除此之外,美系和法系车市场份额也均有所上升。

前七企业销量均有所上升

2021年在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前十五名企业集团中,上汽集团排名第一,销量为275.7万辆,同比上升8.9%;排名第二的是长安集团,销量为175.5万辆,同比增长16.7%;吉利汽车排名第三,销量为132.8万辆,同比下降增长0.6%。

2021年在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中,销量排名第一的依然是上汽集团,乘用车销量为212.3万辆,同比增长17.8%;排名第二的是吉利集团,乘用车销量为132.8万辆,小幅增长0.6%;长安集团排名第三,乘用车销量为123.3万辆,同比增长24.2%。

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2021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262.1万辆,同比增长1.7%,占汽车销量总量的86.1%,较2020年同期下降了1.8个百分点。整体来看,我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CR3达到46.2%,CR5达到63.1%。但2021年行业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说明我国汽车行业品牌竞争日益激烈。

总体来看,在我国汽车品牌市场中,市场格局较为稳定。领先企业地位稳固,行业市场集中度稳中有降。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