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邮编是什么

2.黄圃镇有哪些景点

3.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人口密度大吗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邮编是什么

盘州市石桥镇汽油价格表_盘州石桥镇路线规划图

邮编:50400

西柏坡红色旅游区

西柏坡红色旅游区

西柏坡红色旅游区

平山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麓。总面积2951平方千米(简册)/2648平方千米。总人口45万人(2003年)。

县驻平山镇冶河西路。邮编:050400。代码:130131。区号:0311。拼音:Pingshan Xian。

行政区划

平山县辖12个镇、11个乡:平山镇、东回舍镇、温塘镇、南甸镇、岗南镇、古月镇、下槐镇、孟家庄镇、小觉镇、蛟潭庄镇、西柏坡镇、下口镇、西大吾乡、上三汲乡、两河乡、东王坡乡、苏家庄乡、宅北乡、北冶乡、上观音堂乡、杨家桥乡、营里乡、合河口乡。

历史沿革

唐尧之世平山属冀州地,虞舜之际属并州地,东汉属常山国,三国鼎立属常山郡,隋代初属恒山郡,后属房山郡,唐代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兼取西平、房山二名置平山县。

2000年,平山县辖10个镇、13个乡:平山镇、东回舍镇、南甸镇、岗南镇、温塘镇、小觉镇、古月镇、孟家庄镇、下槐镇、蛟潭庄镇、大吾乡、两河乡、王坡乡、上三汲乡、苏家庄乡、宅北乡、西柏坡乡、下口乡、北冶乡、上观音堂乡、杨家桥乡、营里乡、合河口乡。总人口444084人,各乡镇人口: 平山镇 949 东回舍镇 35766 温塘镇 20865 南甸镇 21634 岗南镇 29382 中古月镇 20969 下槐镇 17073 孟家庄镇 7799 小觉镇 18080 蛟潭庄镇 8203 西大吾乡 20204 上三汲乡 21841 两河乡 18844 东王坡乡 21472 苏家庄乡 7968 宅北乡 12500 西柏坡乡 5993 北冶乡 18177 下口乡 8713 上观音堂乡 5220 杨家桥乡 9191 营里乡 10557 合河口乡 5684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底,平山县面积2648平方千米,人口43.57万。辖12个镇、11个乡,2个社区居委会、717个村委会。县驻平山镇冶河西路13号。

平山镇 镇驻育才街。面积96.5平方千米,人口6.30万。辖2个社区居委会、63个村委会:桥东、桥西;东街、东关、北街、西街、南街、南关、王子、南贾壁、中贾壁、北贾壁、河村、高村、东庄、新安、川坊、郑家庄、东水碾、胜佛、北石桥、北庄头、蒲吾、西曲堤、北义羊、中义羊、南义羊、东曲堤、里庄、寺庄、东冶、孟堡、西水碾、西村庄、西庄、西石桥、南山坡、烟堡、南石桥、七亩、北西焦、南西焦、西义羊、东义羊、孟贤壁、沿庄、王母、李家庄、北白楼、南白楼、中白楼、洪子店、王平、北东黄泥、南泽营、北泽营、东岗上、杨西冶、丁西治、宋西冶、米西治、范西冶、刘家会、南东黄泥、孟家庄。

东回舍镇 镇驻孟耳庄村。面积98.2平方千米,人口3.45万。辖37个村委会:东回舍、南望楼、洼里、南庄、东望楼、北望楼、张齐、王家庄、东部苏、中部苏、孟耳庄、封城、郜家庄、南坡庄、白塔坡、西回舍、郭苏新升、西岗上、南水、北水、北沟、北西庄、河西、东苏庄、西苏庄、东庄、侯家庄、柴庄、屯头、胡家庄、四角坑、张家庄、郭柏坡、洪子店、西黄泥、曹家庄。

温塘镇 镇驻温塘村。面积100平方千米,人口2.05万。辖43个村委会:温塘、南罗圈、北罗圈、南岸、北岸、星宿沟、不开、南马家、北马冢、景家庄、马舍口、台头、米家庄、辛庄、白家楼、崔家沟、李家沟、楼半岗、邢家沟、焦家庄、新米峪、大陈庄、中陈庄、鹿台、康家村、石羊沟、温西沟、后沟、板山、韩台、栲栳台、杜家沟、杨树湾、南红岸寨、北红岸寨、白龙池、西黄泥、东马舍口、 大米峪、小米峪、天井、水峪河、青杨树。

南甸镇 镇驻南甸村。面积74.8平方千米,人口2.16万。辖37个村委会:南甸、坡头、西焦坡、北焦坡、角家疃、夹峪、李立窝、康庄、齐家坎、南策城、邢家凹、东庄、北白雁、魏家院、北庄、史家庄、雁子头、西杨庄、史白雁、吴白雁、耿白雁、苏白雁、曹峪、江家河、榆林、新庄、黑母天、帕里、西相公庄、东相公庄、寒虎河、东杨庄、盖家疃、寨上、南庄、水碾、新敖秃。

岗南镇 镇驻岗南村。面积74.8平方千米,人口2.87万。辖44个村委会:西岗南、东岗南、郭苏、尚家湾、胡家咀、下奉良、上奉良、韩庄、专家沟、石盆峪、李家庄、三角村、霍宾台、霍北庄、霍南庄、红草凹、冷泉、梁家窑、城子沟、西河沟、阎常峪、睢常峪、王常峪、怀常峪、红土山、朱豪、霍西庄、东朱豪、纪家沟、马疃、楼子涧、南石殿、武家庄、中石殿、王家窑、北石殿、马湾、庄子河、古石 沟、吾罗、付家沟、史家沟、郭家庄、马峪。

古月镇 镇驻中古月村。面积132.4平方千米,人口1.90万。辖43个村委会:中古月、菜树湾、阎沟、普陀庵、寺南坡、南下寨、大地、转嘴、桃科、南胡、北胡、刘家沟、西马舍口、北下寨、东洪子店、西洪子店、木枣园、白家庄、曹家庄、黑山日、沙沟、紫山、南杏园、北杏园、甘秋、观南庄、玉皇阁、要子岩、石家庄、井沟、上三家店、楼湾、水峪、观音堂、猫石、郄家庄、顺子沟、下三家店、高 洼、王岸、冀家庄。

孟家庄镇 镇驻孟家庄村。面积110平方千米,人口0.85万。辖22个村委会:孟家庄、北坪、元坊、老坟、西白面红、东白面红、张家川、曹家庄、大岭沟、下庄、上庄、苇地、上文都、土岸、木口、石板、六亩元、刘家湾、钓鱼台、下寺、顺草沟、六西岸。

小觉镇 镇驻小觉村。面积160平方千米,人口1.87万。辖41村委会:小党、秘家会、三亮沟、康家庄、石占、郄家庄、庄窝、黄连沟、清水口、清水、王家岸、龙耳清、扶峪、横岭、北桃杏、南桃杏、蚕寨、湾子、西王庄、石盆沟、西盘石、南盘石、十里坪、东盘石、东王庄、庄沟、田家施、牛居、风山沟、西漂、东漂、前驼头、石鸡沟、回龙沟、下卸甲河、上卸甲河、铁沟、占路崖、宋家口、宋家沟、后驼头。

蛟潭庄镇 镇驻蛟潭庄村。面积143.8平方千米,人口1.80万。辖32个村委会:蚊潭庄、寨北、北苍蝇沟、土楼、李家岸、贾岸、黄家沟、拦道石、东枣园、下马串、上马串、营盘地、天花梁、东苇园、酉苇园、水渣沟、杀反沟、下龙窝、上龙窝、南苍蝇沟、四道洼、木月、塔上、西大地、腔子、油文、碴马、桑元口、种田、奶奶庙、太堡岭、单岔沟。

下槐镇 镇驻长桑村。面积143.8平方千米,人口1.81万:辖33个村委会:下槐、柏岭、岳家沟、留命沟、李家沟、李家口、南文都、王家沟、秘家沟、唐家沟、东黄泥、下刘家坪、水渣、两岔、上柳、下柳、寺沟、建都口、东苍蝇沟、东岸、西岸、前古道、赵家庄、蚕寨、上刘家坪、罗家会、庞家铺、下西峪、上西峪、长桑、西黄泥、西沟、马洼。

西柏坡镇 镇驻西柏坡村。面积36.7平方千米,人口0.59万。辖16个村委会:西柏坡、南庄、北庄、西沟、梁家沟、东柏坡、陈家峪、盖家峪、 柏里、夹峪、霍家沟、讲里、西坡、通家口、窑上、燕尾沟。

下口镇 镇驻下口村。面积121.6平方千米,人口0.87万。辖20个村委会:下口、十八岩、蒿田、羊圈坪、车辐沟、梨元、泥里河、卷掌、枪风沟、石滩、盘里、、槐树坪、辛庄、六岭关、上瓦岔、下瓦岔、麻地、桑黄铺、碾盘凹。

西大吾乡 乡驻西大吾村。面积40.6平方千米,人口2.13万。辖23个村委会:西大吾、东小齐、西小齐、东李家庄、封许大齐、东柏坡、万家庄、西李家庄、近常、东大吾、东沿兴、夹峪、西沿兴、田兴、米家沟、邾坊、东荣、西荣、中荣、北荣、南荣村、冀家沟、王大齐。

东王坡乡 乡驻东王坡村。面积128.6平方千米,人口2.09万。辖35个村委会:东王坡、西王坡、北策城、西生沟、屹旦头、东生沟、孔家庄、安里、谷青炭、二青炭、贾青炭、织纺沟、桃林、冷泉、东营盘、海眼、湾子、寺家庄、下观、王陈庄、阎庄、七星庄、观青庄、生沟点、小河北、上庄、觉石院、下峪、上峪、转角沟、迪山北、石圈、杨土沟、樊土沟、曹土沟。

两河乡 乡驻两河村。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1.83万。辖16个村委会:西河、程口河、秘家岸、西洞、杂洞、西李坡、庄沟、东李坡、南白雁、胡家疃、芦家庄、山北头、山头、蒲桃、王家庄、张杨、西岳、东岳、西庙头、郭村、通家口、新水碾、胡村。

上三汲乡 乡驻上三汲村。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2.03万。辖27个村委会:上三汲、张家庙、北白家岸、大康街、河渠、蒲北、坡底、穆家庄、赵家岸、康家、郎家、田营、东白家岸、枣洼、西金山、茹家庄、访驾庄、川坊、后街、东庙头、刘杨村、单杨村、下三汲、寺沟、 中七汲、南七汲、北七汲。

苏家庄乡 乡驻苏家庄村。面积60.1平方千米,人口1.28万。辖15个村委会:苏家庄、二道河、十里沟、韩丁、水峪、赵家庄、上东峪、下东峪、东红岭北、西红岭北、山门、乱泉、封家沟、侯家庄、封沟梁、张家庄、树石。

宅北乡 乡驻宅北村。面积103平方千米,人口1.28万。辖20个村委会:宅北、泉水、碾盘沟、小北头、大村、楼底、石古洞、吊里、石板、陈家院、指角沟、两界峰、会口、王家湾、主投沟、北滚龙沟、南滚龙沟、榆树坪、南段峪、百草坪。

北冶乡 乡驻北冶村。面积209平方千米,人口1.83万。辖39个村委会:北冶、河坊、下古道、上古道、土岭、罗汉坪、下寨、西岸、柏树湾、南治、东沟、梨树湾、燕尾沟、燕尾庄、赵家沟、大桥、望南峪、米家庄、官道峪、车辐安、扶峪、杜家庄、柏树庄、砸杜、唐家会、西湾、木盘、下滩、二家清、井子峪、庄旺、黄安、汽油水、狮子坪、七里坪、科举、塔崖、清风、恶石。

营里乡 乡驻营里村。面积235平方千米,人口1.96万。辖34个村委会:南下庄、东坪、脉道岭、白家口、西七里河、东七里河、三岔、万里、板桥口、鹁鸽崖、皂户地、西下庄、白羊关、南关、石槽、黑山关、青里、瓦房头、宋家窑、桃元、水磨头、桑林口、古都、石榴沟、沙洼、杀虎、象角、贺林沟、神堂关、高山寨、梨树坪、西沙岭、东沙岭。

杨家桥乡 乡驻杨家桥村。面积135平方千米,人口1.00万。辖28个村委会:杨家桥、东方齐、河西头、陈家、沟掌、水关、大庄、大坪、猴刎、四里铺、大柳树、店头、古道、林峪、老坟沟、王家峪、白羊口、羊圈垴、前湾、南营、康庄、南庄、工上、鸡石、岭东、讲里、九里铺。

上观音堂乡 乡驻上观音堂村。面积113.6平方千米,人口0.52万。辖21个村委会:上观音堂、柏山、下观音堂、胡塔沟、柏叶沟、胡塔梁、了鱼沟、西沙坪、李台、磨子沟、下盘松、上盘松、古榆树、骆驼安、麻地沟、罗万、陈卜沟、秋卜洞、邢家湾、花木、大坪。

合河口乡 乡驻合河口。面积160平方千米,人口0.62万。辖21个村委会:合河口、柏枝会、陡岭、桃红沟、外大河、里大河、常峪、杏树湾、郝家洼、松坪、羊道岭、杨家庄、王家坪、龙耳清、桂林、坪岭、木厂、中台山、前大地、沿道沟、十西沟。

乡镇简介

(以下根据“石家庄市区划地名网”资料整理,其更新时间为2004年6月。人口等数据截至时间不详。行政村名录可以参考本页“沿革”部分——注)

平山镇(Pingshan Zhen) 面积109平方千米,人口76468人。镇驻平山城,邮编050400。[区划] 辖南关、南街等,总共63个行政村。[沿革] 因地处平山县城而为平山镇。1959年为城关公社,1961年为城关工作委员会,1983年城关镇,1988年至今为平山镇。

东回舍镇(Donghuishe Zhen) 面积74.47平方千米,人口33214人。镇驻孟耳庄村,邮编050400。[区划] (原出处缺)[沿革] 因镇旧址位于东回舍村而得名。

西柏坡镇(Xibaipo Zhen) 面积29.75平方千米,人口1640人。镇驻陈家峪村,邮编050411。[区划] 辖16个村委会。[沿革] 因地处革命纪念地西柏坡,因此称为西柏坡镇。1956年6月成立柏坡乡,1958年8月改称柏坡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期间县内机构多次改革,仍保留柏坡公社。1968年4月改称柏坡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年(原出处如此,正确时间需要进一步核实)7月又改称柏坡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年2月成立柏坡乡人民,1988年3月经省批准,改为西柏坡乡。2002年5月改称西柏坡镇。

小觉镇(Xiaojiao Zhen) 面积179平方千米,人口18566人。镇驻小觉,邮编050405。[区划] 辖41村委会。[沿革] 因小觉镇驻地在小觉而得名。小觉因居住地势倾斜,街道方位不正而名为斜角,后来由此演变为小觉。1988年撤区并乡后设小觉镇至今。

温塘镇(Wentang Zhen) 面积96.05平方千米,人口20801人。镇驻温塘村,邮编050402。[区划] 辖43个村委会。[沿革] 因本地有地下温泉而取名温塘。由解放前的温塘乡到解放后的温塘管理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9年撤区并乡将原马中、青杨树并入温塘,成温塘镇。

孟家庄镇(Mengjiazhuang Zhen) 面积109.88平方千米,人口8403人。镇驻孟家庄村,邮编050406。[区划] 辖22个村委会。[沿革] 该村始建于元朝末年,由孟氏首迁此定居,遂以姓氏取名为孟家庄,明朝期孟氏牧羊发富,人称“羊百万”,后其家人财衰败,绝户断后,王、赵二姓相继迁来居住,仍沿原称。因修建石板水库,10年部分村民由原址后靠沟坡上建居,仍称村名为孟家庄。

下口镇(Xiakou Zhen) 面积121.83平方千米,人口8450人。镇驻下口村,邮编050403。[区划] 辖19个村委会。[沿革] 下口村因西南有通向山西省的重要关口道路“十八盘”该村地处盘下起口处,因而得名下口,下口镇因驻地下口村而得名。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归北冶公社管辖;1961年政社合一,成立下口公社;1986年成立下口乡;2002年下口乡改制下口镇。

岗南镇(Gangnan Zhen) 位于平山县东南部,距县城20千米,东与南甸、两河乡交界,南与大吾乡接壤,西临岗南水库,北依苏家庄乡。面积96.30平方千米,人口28333人。镇驻西岗南村,邮编050408。[区划] 辖44个村。[沿革] 东岗南村建于明代,因位于一山岗南侧与西岗南相对而得名,1961年单独成立,因驻地于东岗南而得名东岗南公社,年8月撤区并乡,将原来的中石殿公社、霍兵台公社、东岗南公社三合一,因以东岗南公社为中心故称岗南镇。

古月镇(Guyue Zhen) 面积132.72平方千米,人口128人。镇驻中古月,邮编050403。[区划] 辖43个村委会。[沿革] 因驻地中古月得名。1950年成立中古月大公社。

蛟潭庄镇(Jiaotanzhuang Zhen) 面积146平方千米,人口8436人。镇驻蛟潭庄村,邮编050409。[区划] 辖32个村。[沿革] 1988年撤区并乡,把桑元口公社、上龙窝公社、蛟潭庄公社合并为蛟潭庄镇。

下槐镇(Xiahuai Zhen) 面积139.12平方千米,人口18353人。镇驻长桑,邮编050404。[区划] 辖33个村委会。[沿革] 因镇设在下槐村而得名。1988年撤区并乡后设下槐镇至今。

南甸镇(Nandian Zhen) 面积25.54平方千米,人口20930人。镇驻南甸村,邮编050400。[区划] 辖3个村委会(原出处如此;根据本页“沿革”为36个)。[沿革] 因该镇所在地为南甸村而得名。建国后成立南甸中心区,1965年改为人民公社,15年设南甸乡,1985年撤乡设镇。

合河口乡(Hehekou Xiang) 面积156平方千米,人口5735人。乡驻合河口,邮编050409。[区划] 辖柏枝会、陡岭、合河口、外大河、里大河、桃红沟、常峪、杏树湾、松坪、郝家洼、羊道岭、杨家庄、王家坪、龙耳青、前大地、中台山、木厂、坪岭、桂岭、沿道沟、大西沟。[沿革] 1947年前,与南街统称南街关。

营里乡(Yingli Xiang) 面积234.88平方千米,人口10498人。乡驻营里村,邮编050405。[区划] 辖34个行政村。[沿革] 因驻地营里村得名。

杨家桥乡(Yangjiaqiao Xiang) 面积134.16平方千米,人口6000人。乡驻杨家桥村,邮编050405。[区划] 辖28个村委会。[沿革] 因本村杨姓居多,而得名。由原来的大坪公社、杨家桥公社、店头公社合并而成。

北冶乡(Beiye Xiang) 面积204.10平方千米,人口18062人。乡驻北冶村,邮编050403。[区划] 辖39个村委会。[沿革] 矿产丰富,有冶炼厂古址。1958年建大公社,塔崖、唐家会、北冶。1961年撤销大公社,建北冶公社,塔崖公社、唐家会公社。1988年撤人民公社,原北冶公社、塔崖公社、唐家会公社合并为北冶乡。

上观音堂乡(Shangguanyintang Xiang) 面积110平方千米,人口5180人。乡驻上观音堂村东北,邮编050406。[区划] 辖21个村委会。[沿革] 上观音堂始于明初,因村南建有观音庙而且地处下观音堂之上而名。乡名因乡建于此故名。1958年成立了光宇人民公社(以韩光宇烈士的名字命名,又名韩增丰,出生于本乡弯子村)。1966年在上观音堂村成立了管理区,1961年光宇大公社撤销后,成立了上观音堂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1988年和秋卜洞公社合并成立了上观音堂乡。

两河乡(Lianghe Xiang) 面积46平方千米,人口19334人。乡驻两河村,邮编050400。[区划] 辖16个村委会。[沿革] 因定居于南甸河与滹沱河(古河道)汇合处,故取村名为两河。1958年归属南甸大公社辖下两河管理区,1961年实行政社合一,成立两河公社(因驻地两河得名)。

苏家庄乡(Sujiazhuang Xiang) 面积58.90平方千米,人口8613人。乡驻苏家庄,邮编050408。[区划] 辖15个村委会。[沿革] 苏家庄建于宋朝,因苏姓人氏先居辟村而名。因该村地处交通交叉口处,1958年至今乡驻地于此。1958年成立公社驻地于此,因此而取名苏家庄公社,1961年大公社撤销后,成立苏家庄公社。年改为苏家庄乡,1988年8月撤区并乡将原缑家庄乡6个村并入苏家庄乡。

宅北乡(Zhaibei Xiang) 面积101.19平方千米,人口13042人。乡驻会口村,邮编050408。[区划] 辖20个村委会。[沿革] 寨北建于元间,因村南山顶,在元代曾筑有山寨,而得名寨北。1961年成立宅北公社,于1982年改为宅北乡,乡驻宅北。

上三汲乡(Shangsanji Xiang) 面积40.59平方千米,人口21625人。乡驻穆家庄村,邮编050400。[区划] 辖27个村委会。[沿革] 1961年时为上三汲公社,系1958年成立的南甸大公社体制改编,实行政社合一后单独成立的一个公社,因公社驻地于上三汲村故名。

西大吾乡(Xidaiwu Xiang) 面积39.29平方千米,人口20104人。乡驻西大吾村,邮编050400。[区划] 辖23个村。[沿革] 西大吾乡因驻地西大吾村得名。1958年属东回舍公社所辖,1961年实行政社合一,体制改革,才分出来,单独成立公社。

东王坡乡(缺资料)

地图

2021年1月21日,平山县上榜“2020年度中国社会治理百佳示范县市”,位列第64名。

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平山县上榜。

2020年12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平山县榜上有名。

2020年11月12日,2020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揭晓,平山县榜上有名。

2020年11月,“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榜单新鲜出炉,平山县位列第76名。

2020年10月20日,平山县荣获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20年6月,平山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晋察冀片区)。

2020年,平山县入选2019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代表景点为西柏坡。

2016年7月,平山县荣获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16年2月16日,平山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河北省168个县市区面积排行榜

黄圃镇有哪些景点

黄圃镇地处中山市最北部,西北与佛山市顺德区为邻,东北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河相望,居“珠三角”西岸都市圈发展核心板块,与广州、深圳、佛山、江门、东莞、珠海、香港、澳门八大城市同在一小时生活圈内。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

景点如下:

第一节 现存古迹

1、海蚀遗址

黄圃的海蚀遗址,位于鰲山村石岭片,魁楼岗(东坑大冈一带),占地2500亩。它不仅是广东沿海迄今为止所发现规模最大的海蚀遗址(连绵长达300米),而且更是广东为数不多的保存最完整的海蚀遗址,有着非常独特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据地质专家考证,此海蚀地形主要形成于晚期至新世纪之前海蚀时的古珠江口海湾中岛屿时期(距今约7000-2000年)。岛屿与海面接触处由于长期的海浪侵蚀,形成多处海蚀洞。海退之后,石岭由岛屿变成了今天的丘陵,海蚀洞变成为山脚一带连串的岩洞。石岭裸露的山岩由紫红色沙质岩层构成,形成于距今一亿多年的白垩岩灰层。由于长期的风化,岩层产生裂隙和剥落,形成了玉泉洞、穿狗径、鼻管石、蠄蟝(蟾蜍)石、滴水岩等形态各异的山体奇观。目前该海蚀遗址出露的海蚀地形从玉泉洞开始向北延伸两百多米,呈现出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等独特的海蚀地貌。它是继广州七星岗古海蚀崖之后,广东境内第二个作过水准测量的古海蚀崖,对研究新世纪、乃至更新世纪海蚀时是否存在高海面这一世界级地理学难题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黄圃镇这独特的海蚀遗址正在大规模地保护开发,建设一座广东最大的海蚀遗址公园。黄圃人胡振光(飘色艺人胡柏泉之子)有七律诗一首。咏海蚀遗址公园建设:浑浊初开历万年,乾坤不老斗星迁。移山倒海惊龙殿,唤雨荡虎渊。滴水巉岩雕瘦石,穿云走灵蜓。魁岗枕暖留仙客,日月晨昏濯玉泉。

2、鰲山古迹群

在今黄圃镇鰲山村南约坊和北约坊一带,有多处古迹。其中,有三十六级古石径道、宋代古码头遗址、古祠堂群、古青砖屋群、北极古殿、社学庙及北约观音大庙等。

三十六级古石径道位于鰲山村南阳里门口往西途经社学庙、北极殿(北帝庙),沿饭盖岗拾级而上至山腰,顺坡而西下,与灵会后街连接而通往黄圃。全长390米,宽1.1米。是一条始于宋代的数百年的古石径道。

3、百龄流芳牌坊

位于黄圃镇北头坊(今镇一村北头正街),建于清朝道光十八年(1838年)为四柱三间通天式石碑,高5米,坊额正面是石雕阳刻楷书字体“百龄流芳”,上方嵌有“圣旨”二字。石雕背面则镌上“升平人瑞”,上方刻有“恩荣”字样,正背两面字体对称,图案统一,气宇轩昂。

牌坊为该村百岁老人文林朗何羽祥(享年102岁)受清代皇帝所赐,现乃屹立于其玄曾后裔何祥吉之居家门前。

何祥吉现任中山市政协委员、黄圃镇烧腊商会常务副会长,得福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镇一村热心慈善事业的知名人士。

4、夫妻古树

黄圃镇镇一村北头岗西边山坡(今镇一村北头正街六巷尾)有一株生长500多年树龄的古樟树。该古樟树在地面处分生长成两株两人多方能合抱的树干,可能是早期主干断折而长出的两个侧枝。2003年经中山市林业局专家鉴定,认为该树是中山市目前已知树龄最长的古樟树。保护发证编号为第14号,当时测量树高18米。树冠21米,中间并寄生了一株小榕树。2006年黄圃镇进一步对树保护,刻意把寄生的榕树剔除,确保古樟树茁壮生长。

5、旧城区“社头公”

黄圃镇北头坊(今镇一村)自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村民为保出入平安、常年顺景,在村头村尾和路途相隔200米左右便建一社头公,而社头公一种是建在河涌边作丧事请水(俗称买水给死者洗身用),称作买水埗头。一般属社头公内之地的村民方在其社内请水。如现在的“北潮社”(三队),还刻有“北振文坛运,潮探水部源”。“逢源社”(一队)“逢旺安居歌盛世,源丰乐业庆升平”。“拱北社”(二队)对联为“源运趋地脉,利物表神功”。还有(四队)“汇源社”共四个。另一种是根据村内的路、街走向而建,属“护卫式”,如:安宁社、复兴社(四队)、丰隆社(三队)、镇安社(六队)、平安社(五队)。各社头公的规律大部份为“坐南向北”而立,而且“无瓦遮头”。据78岁老人李作平讲述,为因“社头公”太偏保当地人间,受到天上玉皇大帝之惩罚,所以不得有瓦遮头,还受北风吹袭。而社头公却竭尽所能、不管雨淋日晒,北风袭身,尽忠职守,护卫一方,以保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深受各村民爱戴和崇拜,后人在初二、十六定为土地社公诞,相传至今。除此之外,“社头公”还遍布黄圃旧城区。

6、天主教堂

黄圃天主教原属澳门教区,解放后属江门教区管辖。教徒主要是清末民初到黄圃行医的受西方教育较深的人士及其家属,以及原黄圃大滘村一队的部分人家。黄圃天主教会始于清朝末期,当时有2名法籍传教士,教徒20余人。日寇入侵黄圃后传教士出走教务中断。1945年日本投降后,肇庆人李磐石因毕业于澳门而受派到黄圃传教,使黄圃天主教会得以重开。当时无固定教堂,辗转于北头坊农家一带活动为主。解放后始定居于三社坊上街(原镇中学后面)的一间土改没收的公房改建而成。“”开始又因横扫封资修牛鬼蛇神而中断。17年“”结束后得以恢复,设教堂于南边街。以后教会信徒不断扩大,1993年新建一座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天主教堂于南坑社市场侧。每逢星期天或天主教会重大节日,教徒们都前来礼拜和聆听教经,教徒遇重大事情如结婚等也到教堂举行仪式。黄圃天主教会现有教徒约130人。

7、革命烈士陵园

烈士纪念碑座落于群蜞岗,建于1949年,原是时期的烈士墓。1963年扩建为陵墓,占地面积121平方米。1969年重建,陵墓呈圆形,直径27.5米,为烈士骨塔龛,装有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年代及建国后牺牲的烈士遗骸。墓前碑高10米,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碑座镌有48位烈士事迹志铭。在80年代,再斥资数十万元,扩建烈士陵园,在烈士碑的西南面和后面分别建起了小亭,在登山的路上用混凝土铺设了梯级,在路中央筑起了一个庄严肃穆的混凝土结构的牌楼。现在,烈士陵园已成为一座公园,是黄圃人民凭吊烈士和休憩的去处。

第二节 残存古迹

1、鰲山书院

位于黄圃镇鰲山山麓下的塘边街松排路尾。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知县彭科倡建,为香山县最早的书院之一。鰲山书院的建设颇具规模,入门处为天井,天井后是二层高的楼阁,称为讲堂。楼阁外复为广阔的天阶,两旁盖有书房,共有八座。书院后座为文昌殿,供奉着文昌公。鰲山书院建成后,为封建科举培育人才,如嘉庆年间的文林郎王麟五;同治年间的郎中关献璐、武举何在芳;光绪年间的进士何文耀、举人孔广霖等,皆出于此书院。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鰲山书院曾开办过女子学校。民国期间,也曾在此开设过初级小学、高级小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为惠正小学的校址。新中国成立后,鰲山书院成为黄圃区所在地。后由于不断改建,原来鰲山书院的面貌已大为改变。

2、留春圃

原位于三社坊的私家园林。建造人为刘东序。刘东序为大黄圃三社人,是位文人,但未能考取功名,为人有骨气,擅长赋诗,特别仰慕屈原,后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屈东序”。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广东天地会起义,屈东序从家乡避难来到顺德县大良,游览了清晖园,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在自己的家乡,也建造一座类似清晖园的园林私邸,以作隐居。回到大黄圃后,他便在居处三社坊开始策划经营,到了光绪年间,园林始具规模,取名“留春圃”。后经曾孙刘兆文不断扩建,更具规模。以亭台楼榭为重点维修、扩建对象,内部装饰更是精心布置,书画、诗词,遍布各个亭台楼榭、大屋等处,给人一种书画世家、长盛久远之印象,是很多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其临河正门两侧联:一桥一溪时行时止;半耕半读恒产恒心。门上横额书“留春圃”三字,是黄圃第一之名胜游览之地。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留春圃的景物犹存。留春圃的前门正对着一条小河,河对岸有几株四五人合抱的大榕树,其中一枝枝丫伸过河岸,罩于大门之上。大门口左右两侧有两株10米多高的桄榔树(槟榔),从远处即可望见。园内,楼亭台榭分布有致,花草木石点缀其间,菜地蕉林,鸭寮鱼堰,充满田园野趣,园后门处,是两口大鱼塘。现辑录留春圃园内几组诗联以供欣赏:绿窗联——静对青山寻逸趣,闲临秋水抱中和,横批:竹笑花嬉。横门联——浦涧泉声晴若雨,板桥松影夏如秋,横批:中通外直。中座壁联——闲中日长静里天大,桐间露落柳下风来。闸门联——听鸟观鱼诗书余逸,耕烟解月桑麻铺棻。闸门联——五六月中无暑气,二三更里有书声。碑亭联——竹笑花嬉人乐,禽鸣蝶舞风和。大厅西门联——耕读于斯传五代,钧游到处洽三春。听泉桥联——古木参天云灿丽,闲花映地日光华。由此可想见当年屈东序时在园中,是效仿归园田居的陶令渊明的情景。屈东序的后人恩、祥、生数辈,都住在该园中,也是一个书香之族。七八十年代,由于子孙分家建房需要,园中景物逐渐消失。

3、逸圃

三社下街逸圃始建于清咸丰年间,距今已有150多年,为刘氏另一宗支十三世祖(绰号大头回)所建。逸圃是旧时黄圃镇内仅次于留香圃的一处私家园林住宅。早前建有一座大屋,两层木楼,大屋内二楼后面一间大楼,前面是窗楼,两边有走廊,大屋后面右边建有门廊,设有门口出入(称后门),左有一间大睡房,中间有一个小花园,种有花草树木,有一石山。整间大屋总面积约有400多平方。到1945年间,其子刘告训再买入“行山祖”的地块,约近400平方,在旧大屋左边新建了一座两层楼房,新旧屋之间有一条大通道,通道入大花园处建有一道圆拱门。新屋约有130平方,后花园约有250多平方。花园中间建有一座八角亭,四周种满花草树木,鸟语花香,十分阴凉,是宜居之地。

出“逸圃”门口,横过石街路便是河边,建有一处方石彻成、约6平方米的下水埗头。埗头平台临河而立,涨潮时常高出水面几十公分,很适宜游泳时作跳水台,村民习惯称此为“大头回埗头”,而且此处河面较宽,岸边有四株南洋大楹树,春夏之交,绿叶红花,涨潮流水,吸引无数来此游泳消暑之人。

4、古街道闸门

鰲山村原有九个古老闸门,分布石岭有7个,岗东有2个,以岗东“北约通津”最大。它们分别建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

一、石岭的古老闸门

1、石岭上街承恩社头旁边建有“天半朱霞”闸门,用双隅青砖彻到顶头墙高5米。无瓦盖顶,中间横放的白麻石阴刻“天半朱霞”四个大字楷书,字高20厘米,匾长2.38米,高0.36米,厚0.13米,人们称为生闸门,入村必经之路。据风水先生说:人到村闸门抬头一望“天半朱霞”门匾,便知道该村大部份(75%以上)姓刘氏的。读者可知其中的喻意吗?

2、石岭下街北面在兴隆社头旁边建有“别有天魁楼”闸门,双隅青砖到顶,墙身高5米,亦无盖瓦顶。中间横放着一块白麻石,用阴刻楷书“别有天魁楼”五个大字,字高20厘米,石长2.4米,高0.36米,厚0.13米,当地人称为死闸门,凡是丧事必须在此门通行。

3、石岭中街北侧处建有一个“石岭”闸门,用双隅青砖彻成,闸门高5米,无瓦盖顶,中间摆放一块长2.33米高0.35米厚0.13米的白麻石,上面阴刻着“石岭”二字,代表此是中心地方,经过百年的风雨所致,二字已模糊不清。此石现存放在石岭承恩社头旁侧。19年冬重凿“石岭闸门”四个字在横边上。

4、原石岭下街中段(卫生站旁侧)曾建有“天台古道”闸门,是通往仙庙必由之路,用双隅青砖彻成,闸门高5米占地10平方米,中间横放白麻石阴雕“天台古道”楷书四木大字,石长2.30米高0.35米厚0.13米,字高20厘米。

5、石岭下街南,在南安社头旁侧建有“清平里”闸门,双隅青砖彻成,墙高5米,中间夹放一块白麻石,阴刻着“清平里”三个楷书字,石长2.38米高0.35米厚0.13米,字高20厘米,闸门东面连接社头,西面围起一座双隅青砖(25厘米宽白灰路)围墙,墙高4米把承恩社、石岭社、兴隆社连贯起来,每隔适当距离留有三到四个一尺见方的窗口,用作防御盗贼入村或与外村宗族械斗时,托盛枪枝的平台。围墙有数百米长。

此外,在刘氏大宗祠堂南面和现泰和腊味厂脚下路旁各有一座用糯米饭、蚝壳、盐、泥土混合拌匀椿实的古老泥围墙闸门。墙身高4米宽0.4米。

二、岗东建有两个古闸门,一个在南约,名叫“南阳里”一个在北约,名叫“北约通津”。

1、“南阳里”闸门位于南约储南潘公祠后面,占地10平方米,用双隅青砖彻成,闸门高5米,盖金字顶有瓦覆盖,中间夹放白麻石一块,长2.33米、高0.35米、厚0.13米,上面阴刻着“南阳里”楷书三个字,字高20厘米,人们称它生闸门,嫁娶坐花轿必由这闸门进入。亦是由黄圃入岗东必经之路。

2、“北约通津”闸门位于兴东下街22号苏添宗屋旁(见证)是鳌山村古代最大的一个闸门,建筑占地40多平方米(23块瓦坑木楼)二层高,高度2丈2尺。上层楼满阁楼板,楼西面放古代消防水喉管和水喉铜笔等,楼东面是“打更公”歇息地方;下摆放一把木梯。全闸门都用三隅青砖瓦顶砌成,檐下标画各色彩画。下层的地面全部用白麻石铺贴,闸门高度5米,中门上方横放“北约通津”四个石刻大字,建于清光绪壬辰年(1892年)岁末,白麻石长2.46米,宽0.6米,高0.1米,阴刻楷书而成。每个大字高、宽均为34厘米,闸门有7个柱墩孔,与地面麻石柱墩孔对称便于外贼入侵时套上杉柱,外人不能进入。闸门西面安放古代救火水柜一个写“岗东北约坊水柜”。柜槓两枝。闸门东面是男人冲凉埗头,7米长双隅墙青砖彻成,墙身高2.5米。闸门西面衔接用糯米饭、蚝壳、食盐、泥土椿实坚固的围墙,泥墙高3米,宽0.4米,长80多米,由三步塘边至岗边山脚。中间有两到三个一尺长、宽的窗孔,用以作为防外盗贼如入村或与外村宗族械斗时驾枪的平台。坊中人称此闸门为“死闸门”。

上述闸门,大多不存,唯一剩下一块“北约通津”牌坊,现存于观仙路入鰲山村北约坊路口,成为黄圃闸门的唯一见证。

5、拎鸡桥

黄圃有一座桥名叫“拎鸡桥”,横跨黄圃涌,位于黄圃涌南边街中部旧竹织社旁边,此地旧称“中度”。原来对甫街的人到南边街靠搭渡艇过河,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建成一木桥,称之为“拎鸡桥”。“拎鸡”是地方语言,指其活动支点可扭转的意思。

拎鸡桥总长约30米,南北向,贯穿南边街和对甫街,每边有约12米固定引桥,引桥桥面1.5米宽,用红杉木条铺成。中间桥孔可拎转的桥板约6—7米长,1.2米宽,由三条40厘米宽,9厘米厚的杉木板拼成,桥墩用16条12厘米粗的坤甸木插入涌底,支撑引桥和桥墩。在靠南岸桥板下2米左右安装一个大转盘,用几个圆铁球作滚动盘,转盘扣住中间桥板的四分之一位置,末端吊上三百余斤重的石,转盘旁有一个平台,用来站立推动桥板的人,桥板不转动时搭至北面桥墩上。中孔桥板转动时只可向北面方向(即下水方向转)。

当高大的船只(当时主要是运载稻谷的木船)通过时,站立在船头的人用竹蒿即可把可拎转的桥板推(拉)到西面,当船只通过后,船尾的人又用竹蒿把桥板反推转东面,使桥面复原而让行人过桥行走。

“拎鸡桥”由于无专人管理,且构造粗糙而逐渐运转不灵,只运行了4—5年时间便消失,代之用杉木板代替,这时过往的大木船,船家便要提前到桥上把木板托起或拉向一边,待船只通过后再推拉恢复原桥面让人通行。直到10年建成现在的水泥桥,但“拎鸡桥”因其独特的结构使用而使坊间人印象深刻,桥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6、通里桥

通里桥约建于乾隆年间,距今300年左右,是黄圃地区历史最悠久最壮观的石桥。原址在黄圃永直街口,横跨对河新基北街口。一直以来,通里桥是黄圃人出行顺德容奇的必经之路。该桥于1996年黄圃镇复盖新基涌作道路通行时被拆除,现仅余路旁牌坊,石块为私人所收藏。

该桥为石桥。水下至桥底用长方形石块砌成石基,在石基上放一大横石条承托桥面,桥面由五条石并拢而成,桥面长有六米多,宽有两米。桥边条石两侧面都刻有“通里桥”三个大字。通里桥位于永直街一边有一牌坊,高有四米左右,宽有两米六十分左右,破败不堪,后由侧邻住户刘伯康先生耗资五千多元修复一新。门楼上方正面写有“通里桥”字样,背面写有“万里通行”四字,基本保留了通里桥牌坊的旧貌,也保留了黄圃人对通里桥的留恋。

通里桥所在的张沙咀(地名)一带,是清末民初黄圃靠泊船艇最多的岸滩,其岸边一带是农贸集散地,农历逢三、六、九设圩市于此。附近有“天上天”旅店,“六艺林”药材铺,有米机、杂货铺等商铺。通里桥成为旧日黄圃镇的一个地标,虽已拆除,其印象仍存在老黄圃人心中。

7、水运码头

建国前,黄圃还没有筑围堤建水闸,镇内的枪海涌张沙咀地方乃四河交汇之处,水路交通非常发达,枪海涌往东可出新沙海,往西可达南头将军村和大滘,北至镇一村。1920年前的江门渡和大小客货运船只都停泊在此,故此张沙咀是解放前中山最繁忙的水运码头之一。

当时货物运输靠人力摇摆浆橹、借助风势吹张风帆作动力。至民国期间始有火船动力驱动。人们短途出外则要乘坐“经济艇”。艇家一前一后划,客人可躺在有蓬的艇中,近则一日半朝,远则两日三朝方可到达。艇家还要为客人做饭菜,价钱实惠,故称为“经济艇”。

1930年,由潘锡、梁正、梁自带等人组成“文利公司”,拥有绞关船一只及帆船数艘,绞关船由六人脚踏绞关,带动轮盘拨水作动力。每两日客货混载往江门。此江门渡仅行走了两年多,就改为“火船”烧柴作动力,船的中部有两个大烟囱,1935年又改为烧煤,当时称这种发动机为“十寸半”,船上只有一个烟囱。1940年有烧汽油的“电船”。“电船”动力大,船拖十多只满载甘蔗的船,当时的石歧渡,江门渡很大,可载客一百多人,船舱底还可装货物,但这种叫“花尾渡”的船没有动力,全靠“电船”拖着行使。

1950年,黄圃成立民船服务社,组织流散船只入社。1956年成立港务站,客货运码头也因1953年筑围建闸而迁到黄圃枪海涌口三河汇合点即龙安街海边。建站初期,只有以杉木桩及木板造成的木码头一个,专供来往客货船舶停泊之用,另建有仓库一座,及大黄圃港务站,该站自成立以后,黄圃附近地区包括民众、浪网、三角、阜沙等地的水上交通营运工作都归属黄圃港务站统一管理。1960年体制下放,又恢复港务站建制,转隶中山航运公司管辖。这时候,黄圃港务站将原来有的木码头改建为水泥钢筋混凝土码头,全长50米,并将码头划分为客运和货运两个部分,客运码头水深2米,货运码头水深1.5米。因龙安街位于黄圃文明围水闸外,每遇大潮期间街道便水浸,此时到码头的客人和货物便要在闸头处乘小艇摆渡至码头方可上船。此现象直至六十年代初期才结束。

客运方面,曾辟有下面航线:

1、黄圃——广州线。每隔一天往返营运一次。上世纪40年代开办,1986年停航。

2、石岐——黄圃——大岗线。每天往返营运一次。15年开办,1980年停航。

3、黄圃——大岗线。每天往返营运一次。1980年开办,1983年停航。

4、石岐——黄圃线。每天往返营运一次。50年代中期开办。1985年停航。

5、石岐——黄圃——太平线。每天往返营运一次。1985年开办,至1990年后停航。

8、小沥涌

位于黄圃镇北头坊西桥堡(今镇一村四队)。东南直至灵会坊黄坭坑山脚。据镇上老人黎世友(89岁)、黎耀玲(72岁)讲述:传说明朝时期(距今约600余年),当时由海水冲击的大量淤泥顺着山脚逐渐向四周淀积,形成低洼土地,每年春夏之雨季、细岗仔、大岗山、北头岗以及东面的苏家岗、饭盖岗近4000余亩的一带山脉聚集之雨水顺山体而下流,形成河道、汇聚到西桥堡之西桥大涌,这条黄坭坑至西桥堡的弯曲河涌,称小沥涌。后河涌两边种有水松树,全长近一公里。由于当时黄圃最早的农贸集市在走马岗金钱地,人们所需之日常用品、食品等,便用船只顺着小沥涌装运到当时的黄坭坑松坑口一带上岸,再沿山路搬运至市场出售。古代之坟墓用石、砖、灰等用材,亦必经此水道再转山路搬运。因此,小沥涌曾发挥过重要的水运作用。后来因山坭淤塞,海潮渐退,小沥涌逐渐萎缩至西桥堡北头涌而终止。

9、西桥古道

明末清初时期,黄圃北头坊为防范外来盗贼,坊前西桥堡(今镇一四队)建有“西桥古道”闸门,坊后建有北溪堡的“天枢门”闸门,两大闸门均有人按时关启。

而“西桥古道”的由来据老人黎世友(今89岁)回忆:传说当时此地有一河道,名叫“小沥涌”,约有6米多宽,船只来往甚多,是往松坑口码头再往金钱地市集的必经水道。为方便本坊民众来往,在横跨小沥涌之南北架起一座木桥,因在此涌之西,号称西桥。此后又在涌和桥的北旁建起北头坊向外的唯一一道闸门。闸门宽有2米、高3米多,上方有一白石横跨正中,刻有“西桥古道”四字,金字脊青瓦盖上,四隅青砖到顶。至今近400余年。闸门以北即现镇一村市场一带,便是旧称之西桥古道。闸门于初被毁、仅留下“西桥古道”此石刻为鉴。

10、利济门

利济门在原黄圃中学边,利济门大街是用大长条麻石铺彻,街面约两丈多宽,平直宽敞,街边种有木棉树、桄榔树,街面干净,街南边还有一条用于流通东面山坑水和三社上街民居水的大水渠。利济门大街是三社上下街贯通的主要大街巷。利济门大街两头设有闸门。闸门是用石彻成,高约一丈多,宽有八尺多,厚度一尺多,两个闸门均称为利济门。

西利济门靠边有个利济社,利济社边有座文阁庙,楼三层。东利济门对着天后庙。附近方园不到百米地方有几个庙社,可见当时这地方十分繁华。利济社对开河边,种有一棵大榕树,据说是由一个花名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人口密度大吗

人口:约45万人

人口密度:152人/km2

西柏坡红色旅游区

西柏坡红色旅游区

西柏坡红色旅游区

平山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麓。总面积2951平方千米(简册)/2648平方千米。总人口45万人(2003年)。

县驻平山镇冶河西路。邮编:050400。代码:130131。区号:0311。拼音:Pingshan Xian。

行政区划

平山县辖12个镇、11个乡:平山镇、东回舍镇、温塘镇、南甸镇、岗南镇、古月镇、下槐镇、孟家庄镇、小觉镇、蛟潭庄镇、西柏坡镇、下口镇、西大吾乡、上三汲乡、两河乡、东王坡乡、苏家庄乡、宅北乡、北冶乡、上观音堂乡、杨家桥乡、营里乡、合河口乡。

历史沿革

唐尧之世平山属冀州地,虞舜之际属并州地,东汉属常山国,三国鼎立属常山郡,隋代初属恒山郡,后属房山郡,唐代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兼取西平、房山二名置平山县。

2000年,平山县辖10个镇、13个乡:平山镇、东回舍镇、南甸镇、岗南镇、温塘镇、小觉镇、古月镇、孟家庄镇、下槐镇、蛟潭庄镇、大吾乡、两河乡、王坡乡、上三汲乡、苏家庄乡、宅北乡、西柏坡乡、下口乡、北冶乡、上观音堂乡、杨家桥乡、营里乡、合河口乡。总人口444084人,各乡镇人口: 平山镇 949 东回舍镇 35766 温塘镇 20865 南甸镇 21634 岗南镇 29382 中古月镇 20969 下槐镇 17073 孟家庄镇 7799 小觉镇 18080 蛟潭庄镇 8203 西大吾乡 20204 上三汲乡 21841 两河乡 18844 东王坡乡 21472 苏家庄乡 7968 宅北乡 12500 西柏坡乡 5993 北冶乡 18177 下口乡 8713 上观音堂乡 5220 杨家桥乡 9191 营里乡 10557 合河口乡 5684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底,平山县面积2648平方千米,人口43.57万。辖12个镇、11个乡,2个社区居委会、717个村委会。县驻平山镇冶河西路13号。

平山镇 镇驻育才街。面积96.5平方千米,人口6.30万。辖2个社区居委会、63个村委会:桥东、桥西;东街、东关、北街、西街、南街、南关、王子、南贾壁、中贾壁、北贾壁、河村、高村、东庄、新安、川坊、郑家庄、东水碾、胜佛、北石桥、北庄头、蒲吾、西曲堤、北义羊、中义羊、南义羊、东曲堤、里庄、寺庄、东冶、孟堡、西水碾、西村庄、西庄、西石桥、南山坡、烟堡、南石桥、七亩、北西焦、南西焦、西义羊、东义羊、孟贤壁、沿庄、王母、李家庄、北白楼、南白楼、中白楼、洪子店、王平、北东黄泥、南泽营、北泽营、东岗上、杨西冶、丁西治、宋西冶、米西治、范西冶、刘家会、南东黄泥、孟家庄。

东回舍镇 镇驻孟耳庄村。面积98.2平方千米,人口3.45万。辖37个村委会:东回舍、南望楼、洼里、南庄、东望楼、北望楼、张齐、王家庄、东部苏、中部苏、孟耳庄、封城、郜家庄、南坡庄、白塔坡、西回舍、郭苏新升、西岗上、南水、北水、北沟、北西庄、河西、东苏庄、西苏庄、东庄、侯家庄、柴庄、屯头、胡家庄、四角坑、张家庄、郭柏坡、洪子店、西黄泥、曹家庄。

温塘镇 镇驻温塘村。面积100平方千米,人口2.05万。辖43个村委会:温塘、南罗圈、北罗圈、南岸、北岸、星宿沟、不开、南马家、北马冢、景家庄、马舍口、台头、米家庄、辛庄、白家楼、崔家沟、李家沟、楼半岗、邢家沟、焦家庄、新米峪、大陈庄、中陈庄、鹿台、康家村、石羊沟、温西沟、后沟、板山、韩台、栲栳台、杜家沟、杨树湾、南红岸寨、北红岸寨、白龙池、西黄泥、东马舍口、 大米峪、小米峪、天井、水峪河、青杨树。

南甸镇 镇驻南甸村。面积74.8平方千米,人口2.16万。辖37个村委会:南甸、坡头、西焦坡、北焦坡、角家疃、夹峪、李立窝、康庄、齐家坎、南策城、邢家凹、东庄、北白雁、魏家院、北庄、史家庄、雁子头、西杨庄、史白雁、吴白雁、耿白雁、苏白雁、曹峪、江家河、榆林、新庄、黑母天、帕里、西相公庄、东相公庄、寒虎河、东杨庄、盖家疃、寨上、南庄、水碾、新敖秃。

岗南镇 镇驻岗南村。面积74.8平方千米,人口2.87万。辖44个村委会:西岗南、东岗南、郭苏、尚家湾、胡家咀、下奉良、上奉良、韩庄、专家沟、石盆峪、李家庄、三角村、霍宾台、霍北庄、霍南庄、红草凹、冷泉、梁家窑、城子沟、西河沟、阎常峪、睢常峪、王常峪、怀常峪、红土山、朱豪、霍西庄、东朱豪、纪家沟、马疃、楼子涧、南石殿、武家庄、中石殿、王家窑、北石殿、马湾、庄子河、古石 沟、吾罗、付家沟、史家沟、郭家庄、马峪。

古月镇 镇驻中古月村。面积132.4平方千米,人口1.90万。辖43个村委会:中古月、菜树湾、阎沟、普陀庵、寺南坡、南下寨、大地、转嘴、桃科、南胡、北胡、刘家沟、西马舍口、北下寨、东洪子店、西洪子店、木枣园、白家庄、曹家庄、黑山日、沙沟、紫山、南杏园、北杏园、甘秋、观南庄、玉皇阁、要子岩、石家庄、井沟、上三家店、楼湾、水峪、观音堂、猫石、郄家庄、顺子沟、下三家店、高 洼、王岸、冀家庄。

孟家庄镇 镇驻孟家庄村。面积110平方千米,人口0.85万。辖22个村委会:孟家庄、北坪、元坊、老坟、西白面红、东白面红、张家川、曹家庄、大岭沟、下庄、上庄、苇地、上文都、土岸、木口、石板、六亩元、刘家湾、钓鱼台、下寺、顺草沟、六西岸。

小觉镇 镇驻小觉村。面积160平方千米,人口1.87万。辖41村委会:小党、秘家会、三亮沟、康家庄、石占、郄家庄、庄窝、黄连沟、清水口、清水、王家岸、龙耳清、扶峪、横岭、北桃杏、南桃杏、蚕寨、湾子、西王庄、石盆沟、西盘石、南盘石、十里坪、东盘石、东王庄、庄沟、田家施、牛居、风山沟、西漂、东漂、前驼头、石鸡沟、回龙沟、下卸甲河、上卸甲河、铁沟、占路崖、宋家口、宋家沟、后驼头。

蛟潭庄镇 镇驻蛟潭庄村。面积143.8平方千米,人口1.80万。辖32个村委会:蚊潭庄、寨北、北苍蝇沟、土楼、李家岸、贾岸、黄家沟、拦道石、东枣园、下马串、上马串、营盘地、天花梁、东苇园、酉苇园、水渣沟、杀反沟、下龙窝、上龙窝、南苍蝇沟、四道洼、木月、塔上、西大地、腔子、油文、碴马、桑元口、种田、奶奶庙、太堡岭、单岔沟。

下槐镇 镇驻长桑村。面积143.8平方千米,人口1.81万:辖33个村委会:下槐、柏岭、岳家沟、留命沟、李家沟、李家口、南文都、王家沟、秘家沟、唐家沟、东黄泥、下刘家坪、水渣、两岔、上柳、下柳、寺沟、建都口、东苍蝇沟、东岸、西岸、前古道、赵家庄、蚕寨、上刘家坪、罗家会、庞家铺、下西峪、上西峪、长桑、西黄泥、西沟、马洼。

西柏坡镇 镇驻西柏坡村。面积36.7平方千米,人口0.59万。辖16个村委会:西柏坡、南庄、北庄、西沟、梁家沟、东柏坡、陈家峪、盖家峪、 柏里、夹峪、霍家沟、讲里、西坡、通家口、窑上、燕尾沟。

下口镇 镇驻下口村。面积121.6平方千米,人口0.87万。辖20个村委会:下口、十八岩、蒿田、羊圈坪、车辐沟、梨元、泥里河、卷掌、枪风沟、石滩、盘里、、槐树坪、辛庄、六岭关、上瓦岔、下瓦岔、麻地、桑黄铺、碾盘凹。

西大吾乡 乡驻西大吾村。面积40.6平方千米,人口2.13万。辖23个村委会:西大吾、东小齐、西小齐、东李家庄、封许大齐、东柏坡、万家庄、西李家庄、近常、东大吾、东沿兴、夹峪、西沿兴、田兴、米家沟、邾坊、东荣、西荣、中荣、北荣、南荣村、冀家沟、王大齐。

东王坡乡 乡驻东王坡村。面积128.6平方千米,人口2.09万。辖35个村委会:东王坡、西王坡、北策城、西生沟、屹旦头、东生沟、孔家庄、安里、谷青炭、二青炭、贾青炭、织纺沟、桃林、冷泉、东营盘、海眼、湾子、寺家庄、下观、王陈庄、阎庄、七星庄、观青庄、生沟点、小河北、上庄、觉石院、下峪、上峪、转角沟、迪山北、石圈、杨土沟、樊土沟、曹土沟。

两河乡 乡驻两河村。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1.83万。辖16个村委会:西河、程口河、秘家岸、西洞、杂洞、西李坡、庄沟、东李坡、南白雁、胡家疃、芦家庄、山北头、山头、蒲桃、王家庄、张杨、西岳、东岳、西庙头、郭村、通家口、新水碾、胡村。

上三汲乡 乡驻上三汲村。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2.03万。辖27个村委会:上三汲、张家庙、北白家岸、大康街、河渠、蒲北、坡底、穆家庄、赵家岸、康家、郎家、田营、东白家岸、枣洼、西金山、茹家庄、访驾庄、川坊、后街、东庙头、刘杨村、单杨村、下三汲、寺沟、 中七汲、南七汲、北七汲。

苏家庄乡 乡驻苏家庄村。面积60.1平方千米,人口1.28万。辖15个村委会:苏家庄、二道河、十里沟、韩丁、水峪、赵家庄、上东峪、下东峪、东红岭北、西红岭北、山门、乱泉、封家沟、侯家庄、封沟梁、张家庄、树石。

宅北乡 乡驻宅北村。面积103平方千米,人口1.28万。辖20个村委会:宅北、泉水、碾盘沟、小北头、大村、楼底、石古洞、吊里、石板、陈家院、指角沟、两界峰、会口、王家湾、主投沟、北滚龙沟、南滚龙沟、榆树坪、南段峪、百草坪。

北冶乡 乡驻北冶村。面积209平方千米,人口1.83万。辖39个村委会:北冶、河坊、下古道、上古道、土岭、罗汉坪、下寨、西岸、柏树湾、南治、东沟、梨树湾、燕尾沟、燕尾庄、赵家沟、大桥、望南峪、米家庄、官道峪、车辐安、扶峪、杜家庄、柏树庄、砸杜、唐家会、西湾、木盘、下滩、二家清、井子峪、庄旺、黄安、汽油水、狮子坪、七里坪、科举、塔崖、清风、恶石。

营里乡 乡驻营里村。面积235平方千米,人口1.96万。辖34个村委会:南下庄、东坪、脉道岭、白家口、西七里河、东七里河、三岔、万里、板桥口、鹁鸽崖、皂户地、西下庄、白羊关、南关、石槽、黑山关、青里、瓦房头、宋家窑、桃元、水磨头、桑林口、古都、石榴沟、沙洼、杀虎、象角、贺林沟、神堂关、高山寨、梨树坪、西沙岭、东沙岭。

杨家桥乡 乡驻杨家桥村。面积135平方千米,人口1.00万。辖28个村委会:杨家桥、东方齐、河西头、陈家、沟掌、水关、大庄、大坪、猴刎、四里铺、大柳树、店头、古道、林峪、老坟沟、王家峪、白羊口、羊圈垴、前湾、南营、康庄、南庄、工上、鸡石、岭东、讲里、九里铺。

上观音堂乡 乡驻上观音堂村。面积113.6平方千米,人口0.52万。辖21个村委会:上观音堂、柏山、下观音堂、胡塔沟、柏叶沟、胡塔梁、了鱼沟、西沙坪、李台、磨子沟、下盘松、上盘松、古榆树、骆驼安、麻地沟、罗万、陈卜沟、秋卜洞、邢家湾、花木、大坪。

合河口乡 乡驻合河口。面积160平方千米,人口0.62万。辖21个村委会:合河口、柏枝会、陡岭、桃红沟、外大河、里大河、常峪、杏树湾、郝家洼、松坪、羊道岭、杨家庄、王家坪、龙耳清、桂林、坪岭、木厂、中台山、前大地、沿道沟、十西沟。

乡镇简介

(以下根据“石家庄市区划地名网”资料整理,其更新时间为2004年6月。人口等数据截至时间不详。行政村名录可以参考本页“沿革”部分——注)

平山镇(Pingshan Zhen) 面积109平方千米,人口76468人。镇驻平山城,邮编050400。[区划] 辖南关、南街等,总共63个行政村。[沿革] 因地处平山县城而为平山镇。1959年为城关公社,1961年为城关工作委员会,1983年城关镇,1988年至今为平山镇。

东回舍镇(Donghuishe Zhen) 面积74.47平方千米,人口33214人。镇驻孟耳庄村,邮编050400。[区划] (原出处缺)[沿革] 因镇旧址位于东回舍村而得名。

西柏坡镇(Xibaipo Zhen) 面积29.75平方千米,人口1640人。镇驻陈家峪村,邮编050411。[区划] 辖16个村委会。[沿革] 因地处革命纪念地西柏坡,因此称为西柏坡镇。1956年6月成立柏坡乡,1958年8月改称柏坡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期间县内机构多次改革,仍保留柏坡公社。1968年4月改称柏坡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年(原出处如此,正确时间需要进一步核实)7月又改称柏坡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年2月成立柏坡乡人民,1988年3月经省批准,改为西柏坡乡。2002年5月改称西柏坡镇。

小觉镇(Xiaojiao Zhen) 面积179平方千米,人口18566人。镇驻小觉,邮编050405。[区划] 辖41村委会。[沿革] 因小觉镇驻地在小觉而得名。小觉因居住地势倾斜,街道方位不正而名为斜角,后来由此演变为小觉。1988年撤区并乡后设小觉镇至今。

温塘镇(Wentang Zhen) 面积96.05平方千米,人口20801人。镇驻温塘村,邮编050402。[区划] 辖43个村委会。[沿革] 因本地有地下温泉而取名温塘。由解放前的温塘乡到解放后的温塘管理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9年撤区并乡将原马中、青杨树并入温塘,成温塘镇。

孟家庄镇(Mengjiazhuang Zhen) 面积109.88平方千米,人口8403人。镇驻孟家庄村,邮编050406。[区划] 辖22个村委会。[沿革] 该村始建于元朝末年,由孟氏首迁此定居,遂以姓氏取名为孟家庄,明朝期孟氏牧羊发富,人称“羊百万”,后其家人财衰败,绝户断后,王、赵二姓相继迁来居住,仍沿原称。因修建石板水库,10年部分村民由原址后靠沟坡上建居,仍称村名为孟家庄。

下口镇(Xiakou Zhen) 面积121.83平方千米,人口8450人。镇驻下口村,邮编050403。[区划] 辖19个村委会。[沿革] 下口村因西南有通向山西省的重要关口道路“十八盘”该村地处盘下起口处,因而得名下口,下口镇因驻地下口村而得名。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归北冶公社管辖;1961年政社合一,成立下口公社;1986年成立下口乡;2002年下口乡改制下口镇。

岗南镇(Gangnan Zhen) 位于平山县东南部,距县城20千米,东与南甸、两河乡交界,南与大吾乡接壤,西临岗南水库,北依苏家庄乡。面积96.30平方千米,人口28333人。镇驻西岗南村,邮编050408。[区划] 辖44个村。[沿革] 东岗南村建于明代,因位于一山岗南侧与西岗南相对而得名,1961年单独成立,因驻地于东岗南而得名东岗南公社,年8月撤区并乡,将原来的中石殿公社、霍兵台公社、东岗南公社三合一,因以东岗南公社为中心故称岗南镇。

古月镇(Guyue Zhen) 面积132.72平方千米,人口128人。镇驻中古月,邮编050403。[区划] 辖43个村委会。[沿革] 因驻地中古月得名。1950年成立中古月大公社。

蛟潭庄镇(Jiaotanzhuang Zhen) 面积146平方千米,人口8436人。镇驻蛟潭庄村,邮编050409。[区划] 辖32个村。[沿革] 1988年撤区并乡,把桑元口公社、上龙窝公社、蛟潭庄公社合并为蛟潭庄镇。

下槐镇(Xiahuai Zhen) 面积139.12平方千米,人口18353人。镇驻长桑,邮编050404。[区划] 辖33个村委会。[沿革] 因镇设在下槐村而得名。1988年撤区并乡后设下槐镇至今。

南甸镇(Nandian Zhen) 面积25.54平方千米,人口20930人。镇驻南甸村,邮编050400。[区划] 辖3个村委会(原出处如此;根据本页“沿革”为36个)。[沿革] 因该镇所在地为南甸村而得名。建国后成立南甸中心区,1965年改为人民公社,15年设南甸乡,1985年撤乡设镇。

合河口乡(Hehekou Xiang) 面积156平方千米,人口5735人。乡驻合河口,邮编050409。[区划] 辖柏枝会、陡岭、合河口、外大河、里大河、桃红沟、常峪、杏树湾、松坪、郝家洼、羊道岭、杨家庄、王家坪、龙耳青、前大地、中台山、木厂、坪岭、桂岭、沿道沟、大西沟。[沿革] 1947年前,与南街统称南街关。

营里乡(Yingli Xiang) 面积234.88平方千米,人口10498人。乡驻营里村,邮编050405。[区划] 辖34个行政村。[沿革] 因驻地营里村得名。

杨家桥乡(Yangjiaqiao Xiang) 面积134.16平方千米,人口6000人。乡驻杨家桥村,邮编050405。[区划] 辖28个村委会。[沿革] 因本村杨姓居多,而得名。由原来的大坪公社、杨家桥公社、店头公社合并而成。

北冶乡(Beiye Xiang) 面积204.10平方千米,人口18062人。乡驻北冶村,邮编050403。[区划] 辖39个村委会。[沿革] 矿产丰富,有冶炼厂古址。1958年建大公社,塔崖、唐家会、北冶。1961年撤销大公社,建北冶公社,塔崖公社、唐家会公社。1988年撤人民公社,原北冶公社、塔崖公社、唐家会公社合并为北冶乡。

上观音堂乡(Shangguanyintang Xiang) 面积110平方千米,人口5180人。乡驻上观音堂村东北,邮编050406。[区划] 辖21个村委会。[沿革] 上观音堂始于明初,因村南建有观音庙而且地处下观音堂之上而名。乡名因乡建于此故名。1958年成立了光宇人民公社(以韩光宇烈士的名字命名,又名韩增丰,出生于本乡弯子村)。1966年在上观音堂村成立了管理区,1961年光宇大公社撤销后,成立了上观音堂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1988年和秋卜洞公社合并成立了上观音堂乡。

两河乡(Lianghe Xiang) 面积46平方千米,人口19334人。乡驻两河村,邮编050400。[区划] 辖16个村委会。[沿革] 因定居于南甸河与滹沱河(古河道)汇合处,故取村名为两河。1958年归属南甸大公社辖下两河管理区,1961年实行政社合一,成立两河公社(因驻地两河得名)。

苏家庄乡(Sujiazhuang Xiang) 面积58.90平方千米,人口8613人。乡驻苏家庄,邮编050408。[区划] 辖15个村委会。[沿革] 苏家庄建于宋朝,因苏姓人氏先居辟村而名。因该村地处交通交叉口处,1958年至今乡驻地于此。1958年成立公社驻地于此,因此而取名苏家庄公社,1961年大公社撤销后,成立苏家庄公社。年改为苏家庄乡,1988年8月撤区并乡将原缑家庄乡6个村并入苏家庄乡。

宅北乡(Zhaibei Xiang) 面积101.19平方千米,人口13042人。乡驻会口村,邮编050408。[区划] 辖20个村委会。[沿革] 寨北建于元间,因村南山顶,在元代曾筑有山寨,而得名寨北。1961年成立宅北公社,于1982年改为宅北乡,乡驻宅北。

上三汲乡(Shangsanji Xiang) 面积40.59平方千米,人口21625人。乡驻穆家庄村,邮编050400。[区划] 辖27个村委会。[沿革] 1961年时为上三汲公社,系1958年成立的南甸大公社体制改编,实行政社合一后单独成立的一个公社,因公社驻地于上三汲村故名。

西大吾乡(Xidaiwu Xiang) 面积39.29平方千米,人口20104人。乡驻西大吾村,邮编050400。[区划] 辖23个村。[沿革] 西大吾乡因驻地西大吾村得名。1958年属东回舍公社所辖,1961年实行政社合一,体制改革,才分出来,单独成立公社。

东王坡乡(缺资料)

地图

2021年1月21日,平山县上榜“2020年度中国社会治理百佳示范县市”,位列第64名。

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平山县上榜。

2020年12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平山县榜上有名。

2020年11月12日,2020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揭晓,平山县榜上有名。

2020年11月,“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榜单新鲜出炉,平山县位列第76名。

2020年10月20日,平山县荣获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20年6月,平山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晋察冀片区)。

2020年,平山县入选2019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代表景点为西柏坡。

2016年7月,平山县荣获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16年2月16日,平山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河北省168个县市区面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