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价机制有多坑_中国专家研究油价
1.明日油价或迎新机制以来最大涨幅
2.石油为什么越来越便宜了
3.今年松油价格为什么这样不稳定
4.95号汽油进入10元时代,你觉得这是油价的天花板吗?
5.成品油调价机制: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何为移动平均价格变化?
明日油价或迎新机制以来最大涨幅
明天以来最大的油价涨幅还是可喜的机制
美国原油库存下降,埃及动荡,投机资金炒作,导致7月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纽约油价上涨近10%,布伦特油价上涨7%以上。专家预测,国内成品油价格有可能创下新定价机制实施以来最高涨幅,调价最快将于明天(19日)24时实现。
投机资金推高国际油价
自6月底以来,埃及再度动荡,加上美国原油库存明显下降,重新点燃了投机资金投机油价的热情。
根据投机基金持仓最新数据,纽约原油期货投机基金净持仓已连续两周上涨,截至7月9日达到30.54万手,创历史新高。与今年4月30日的年内最低位相比,涨幅达到45.5%。
中国国际期货高级分析师刘雅琴表示,今年夏天,美国石油需求旺盛,中东地缘政治冲突集中爆发,为投机资金炒作油价提供了借口。最近,投机基金的仓位创下历史新高,可见投机基金的热情。
自7月以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已上涨至每桶106美元,累计上涨9.8%。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从每桶102美元左右上涨至109美元以上,累计上涨7.1%。
油价预计上涨300元/吨以上。
国内成品油价格最新调整发生在7月5日24时。按照目前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调价窗口将于本周五(7月19日)再次开启。新华社油价系统7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16日一揽子原油平均价格变化率为5.29%。
中国贸易研究中心分析师张培表示,新定价周期第一个工作日,国际油价大幅上涨超过2美元/桶,为本轮油价上涨奠定了基础。随后,埃及政局动荡,美国原油库存锐减,推高了国际原油价格。
生意社成品油分析师李宏认为,此轮国内成品油调价很可能迎来新定价机制实施以来最大涨幅,预计上调幅度在每吨300-350元左右,对应汽油每升涨幅在0.22-0.25元之间。
百万购车补贴
石油为什么越来越便宜了
全球经济 重病之后尚未痊愈
在造成此轮国际油价下跌的各种因素中,需求乏力虽然不是最能激发人们想象力的,但的确是很关键的一条。
“油价下跌首先归因于全球石油需求不足。”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撰文指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始终未摆脱下行压力,发达国家需求不振,包括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在减速。”
从国际原油的供求关系看,《中国能源报》 副总编辑桂俊松告诉记者,一方面,全球石油需求疲软;另一方面,供应却在增加。“沙特、俄罗斯等传统产油大国的原油产量不减,加拿大油砂、以前不产油的东部非洲等也加入进来,特别是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很快,使美国的原油进口量越来越少。未来,还有一个可能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北极油气的开发。”他说。
至于国际油价何时才能停止下跌,刘英认为,首先要看全球经济是否持续向好,需求强劲才能有力拉动油价止跌回升。
沙特成本 不到30美元/桶
作为石油储量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的国家,沙特坚决不减产的态度和做法,在此轮油价下跌中,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他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也取了相同的举动,而欧佩克石油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欧佩克总是在国际油价下跌时减产,这次为何不同?沙特石油部长Ali al-Naimi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他表示,让高效率的产油国减产,而低效率的增产,是不正常的。
更直白地说法是,沙特此举是为了将新兴的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淘汰出市场,捍卫自己的市场地位。
短短半年多,国际油价就从每桶100美元以上跌至不足50美元,而且还没有停下的意思。也许有人会感慨,沙特也是蛮拼的。但专家告诉我们,这远远不是沙特的底线。
“油价下跌对沙特等国经济不会产生严重影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文章中说:“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输出国,沙特拥有全球约25%的石油储备,并掌握全球石油闲置产能的85%,其产油成本低于每桶30美元。因此,沙特完全能够接受更低的油价。”
美元走强 加剧油价下行压力
由于石油在国际市场上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因此,油价和美元之间通常呈负相关关系。在此轮油价下跌中,美元走强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助推因素。
相关资料显示,2014年,由于美国经济持续复苏,而欧洲和日本经济增速放缓甚至陷入停滞,美元对多种货币大幅升值,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随之走低。不仅如此,包括煤炭等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也应声下跌。
有分析指出,美元走势强劲,让欧元、日元和其他货币持有者购买原油成本上升,进而抑制了原油需求,也给原油价格带来更大压力。
英国《金融时报》 预计,美元将在2015年继续走强。一方面,领导的自民党赢得了日本大选,获得下议院多数席位,围绕日元贬值的安倍经济学能够更好地推进和实施;另一方面,欧元区经济持续低迷,加之希腊政局不稳等因素,让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将取量化宽松政策,而美国则在2014年11月正式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2014年11月,美元指数走强至89,同比增长6%,油价与美元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也导致了石油价格回落。”刘英也认为,如果美元继续走强,油价会继续回落。
全球经济 重病之后尚未痊愈
在造成此轮国际油价下跌的各种因素中,需求乏力虽然不是最能激发人们想象力的,但的确是很关键的一条。
“油价下跌首先归因于全球石油需求不足。”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撰文指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始终未摆脱下行压力,发达国家需求不振,包括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在减速。”
从国际原油的供求关系看,《中国能源报》 副总编辑桂俊松告诉记者,一方面,全球石油需求疲软;另一方面,供应却在增加。“沙特、俄罗斯等传统产油大国的原油产量不减,加拿大油砂、以前不产油的东部非洲等也加入进来,特别是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很快,使美国的原油进口量越来越少。未来,还有一个可能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北极油气的开发。”他说。
至于国际油价何时才能停止下跌,刘英认为,首先要看全球经济是否持续向好,需求强劲才能有力拉动油价止跌回升。
沙特成本 不到30美元/桶
作为石油储量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的国家,沙特坚决不减产的态度和做法,在此轮油价下跌中,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他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也取了相同的举动,而欧佩克石油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欧佩克总是在国际油价下跌时减产,这次为何不同?沙特石油部长Ali al-Naimi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他表示,让高效率的产油国减产,而低效率的增产,是不正常的。
更直白地说法是,沙特此举是为了将新兴的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淘汰出市场,捍卫自己的市场地位。
短短半年多,国际油价就从每桶100美元以上跌至不足50美元,而且还没有停下的意思。也许有人会感慨,沙特也是蛮拼的。但专家告诉我们,这远远不是沙特的底线。
“油价下跌对沙特等国经济不会产生严重影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文章中说:“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输出国,沙特拥有全球约25%的石油储备,并掌握全球石油闲置产能的85%,其产油成本低于每桶30美元。因此,沙特完全能够接受更低的油价。”
美元走强 加剧油价下行压力
由于石油在国际市场上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因此,油价和美元之间通常呈负相关关系。在此轮油价下跌中,美元走强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助推因素。
相关资料显示,2014年,由于美国经济持续复苏,而欧洲和日本经济增速放缓甚至陷入停滞,美元对多种货币大幅升值,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随之走低。不仅如此,包括煤炭等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也应声下跌。
有分析指出,美元走势强劲,让欧元、日元和其他货币持有者购买原油成本上升,进而抑制了原油需求,也给原油价格带来更大压力。
英国《金融时报》 预计,美元将在2015年继续走强。一方面,领导的自民党赢得了日本大选,获得下议院多数席位,围绕日元贬值的安倍经济学能够更好地推进和实施;另一方面,欧元区经济持续低迷,加之希腊政局不稳等因素,让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将取量化宽松政策,而美国则在2014年11月正式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2014年11月,美元指数走强至89,同比增长6%,油价与美元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也导致了石油价格回落。”刘英也认为,如果美元继续走强,油价会继续回落。
全球经济 重病之后尚未痊愈
在造成此轮国际油价下跌的各种因素中,需求乏力虽然不是最能激发人们想象力的,但的确是很关键的一条。
“油价下跌首先归因于全球石油需求不足。”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撰文指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始终未摆脱下行压力,发达国家需求不振,包括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在减速。”
从国际原油的供求关系看,《中国能源报》 副总编辑桂俊松告诉记者,一方面,全球石油需求疲软;另一方面,供应却在增加。“沙特、俄罗斯等传统产油大国的原油产量不减,加拿大油砂、以前不产油的东部非洲等也加入进来,特别是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很快,使美国的原油进口量越来越少。未来,还有一个可能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北极油气的开发。”他说。
至于国际油价何时才能停止下跌,刘英认为,首先要看全球经济是否持续向好,需求强劲才能有力拉动油价止跌回升。
沙特成本 不到30美元/桶
作为石油储量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的国家,沙特坚决不减产的态度和做法,在此轮油价下跌中,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他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也取了相同的举动,而欧佩克石油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欧佩克总是在国际油价下跌时减产,这次为何不同?沙特石油部长Ali al-Naimi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他表示,让高效率的产油国减产,而低效率的增产,是不正常的。
更直白地说法是,沙特此举是为了将新兴的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淘汰出市场,捍卫自己的市场地位。
短短半年多,国际油价就从每桶100美元以上跌至不足50美元,而且还没有停下的意思。也许有人会感慨,沙特也是蛮拼的。但专家告诉我们,这远远不是沙特的底线。
“油价下跌对沙特等国经济不会产生严重影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文章中说:“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输出国,沙特拥有全球约25%的石油储备,并掌握全球石油闲置产能的85%,其产油成本低于每桶30美元。因此,沙特完全能够接受更低的油价。”
美元走强 加剧油价下行压力
由于石油在国际市场上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因此,油价和美元之间通常呈负相关关系。在此轮油价下跌中,美元走强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助推因素。
相关资料显示,2014年,由于美国经济持续复苏,而欧洲和日本经济增速放缓甚至陷入停滞,美元对多种货币大幅升值,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随之走低。不仅如此,包括煤炭等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也应声下跌。
有分析指出,美元走势强劲,让欧元、日元和其他货币持有者购买原油成本上升,进而抑制了原油需求,也给原油价格带来更大压力。
英国《金融时报》 预计,美元将在2015年继续走强。一方面,领导的自民党赢得了日本大选,获得下议院多数席位,围绕日元贬值的安倍经济学能够更好地推进和实施;另一方面,欧元区经济持续低迷,加之希腊政局不稳等因素,让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将取量化宽松政策,而美国则在2014年11月正式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2014年11月,美元指数走强至89,同比增长6%,油价与美元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也导致了石油价格回落。”刘英也认为,如果美元继续走强,油价会继续回落。
今年松油价格为什么这样不稳定
中国的成品油价格过高,大家有目共睹。只是为什么过高的原因,许多人至今还蒙在鼓里,不明事实真相。就在最近,许多人只能用那句“掺了天价酒的油能不贵吗”来调侃一下涨多跌少的中国油价,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愤慨。其实,“天价酒”只是过高油价里长出来的一颗腐败的“毒瘤”而已,与高油价并没有实质性的关联。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高油价背后的真正推手呢?专家通过认真分析认为,中国油价比美国高,首先就高在税收上。中国汽油税约是美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加上我国成品油价一直用定价,终端零售价不能完全反映生产销售各环节的成本和收益状况。因此,在专家看来,中美两国成品油价没太多可比性。
说的也是。想想在2010年8月底时,当时原油期货当月累计下跌8.9%,但发改委却以“因为国际油价变化率未达到调整条件”为由迟迟不降价,取而代之的是当年10月份再次迎来又一轮上涨。但至今为止,发改委也没对“未达到调整条件”给予任何解释,唯一的解释就是自2010年6月至今年清明节后的油价一路飙升。而在总价格中,还要对柴油和汽油分别附加消费税和17%的增值税。
毫无疑问,油价居高不下,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急剧上升。据了解,自今年清明节后涨价以来,北京许多加油站也都停止小幅优惠活动,对许多日常生活需要开车而又得不到补贴的消费群体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更令人所不齿的是,两只“油老虎”通过不断的涨价牟取暴利后,不但不懂得该如何让利于民,反哺社会,反而只顾自己贪图享乐。备受诟病的“天价酒”,只是石油领域腐败的“冰山一角”。据说,被判死缓的中石化原老总有一句“名言”:“每月交际花一二百万算什么?不会花钱,就不会赚钱。”
另据有关信息披露,中国进口石油的比例是55%,而45%的原油自国内。况且对开国内石油收取的特别收益金十分低廉,石油巨头廉价开发国内石油,然后把所有成品油按国际价格卖给民众。由此可见,行业垄断和过渡依赖进口给消费者及产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愈发明显。因此,对高油价是否合理,相关部门也应进行调研和评估,让中国的油价实现合理回归,不能总让广大无辜消费者平白无故地为高油价买单。
95号汽油进入10元时代,你觉得这是油价的天花板吗?
目前,我国73%的原油是从国外进口的。现阶段,国内油价基本上是严格按照国外油价变动,呈跟涨趋势。
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上一轮调价后,部分地区92号汽油已首次突破每升9元大关。6月14日24时,新一轮调价窗口将在开启,多家机构预测,届时调价后部分地区95号汽油或将突破每升10元大关,创历史新高。
原油价格刷新历史最高价位的脚步正在靠近。据她预测,进入三季度之后,wti原油期货的主流运行区间或达到105-13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的主流运行区间约为110-140美元/桶。
根据现有国内油价定价规则,国内油价和国际油价存在联动机制,但国内油价却并不会随着国际油价的波动而“无限”上涨。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介绍,当国际油价继续上涨,但不超过每桶13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正常调整;如高于每桶130美元,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规定,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成品油调价机制: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何为移动平均价格变化?
解析 《办法》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本报记者昨日访多位专家对这一计算方式进行解释。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专家说,所谓“移动平均”是一种统计学概念,“做一个设,如果我们以5月22日为价格‘监测点’,开始按照这一原则计算,那么,22日当天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从5月1日到22日的平均油价。然后,到23日,我们得到一个从2日到23日的平均油价。这两个平均油价可以得出一个变动的比例。以此类推,24日、25日一直往后推22天都有一个平均油价,并且都能得到与前一个平均油价的变动比例,如果这一比例连续22天都超过4%,我们就认为调整油价的时机已经成熟。” 两条定价线是如何划出的? 《办法》以国际油价每桶80美元和130美元划线,分别实行不同的政策。这两条价格线是如何划出的,多位专家也对此进行了分析。 昨日,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则认为,发改委最终制定的这两条价格线是通盘考虑了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底线。“在每桶80美金这个线上,石油公司的利润可以得到比较好的保证,而随之测算出来的成品油价也基本可以为公众接受。而在130美金之上,如果还调整油价,就会超过目前中国的承受能力,特别在当前经济急需复苏的情况下,高油价不利于经济体的活力。”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