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墨彩描金价值_乾隆墨彩瓷器特征
1.墨彩只有黑色吗
2.乾隆粉彩瓷有何艺术特点
3.大清乾隆瓷器底款的特点是什么
墨彩只有黑色吗
是的,只有黑色的!"墨彩是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淡墨彩在素器上绘纹饰,经炉火烘烤后,白地上呈现淡黑色花纹,有水墨效果,故名。烧成于清雍正(1723-1735)时,多在盘、碗、笔筒等器皿上画纹饰,以人物山水题材居多,具有典雅幽静特色。墨彩是从粉彩技法中衍生出来的一种陶瓷装饰画种,流行于清雍正、乾隆年间。
在清康熙时期,有一种,就是用黑色作画、描绘纹样,用红色勾勒人物面部和手部线条,同时用红色淡染的彩绘方式。传统的黑色彩料是用钴土矿和铜花配制,烧成温度较高,这个时期出现的以黑为主绘制纹样的创造,对后世墨彩的形成和发展有较大的启迪作用。 与墨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广义上说,凡用黑色彩料在瓷器上彩绘的图纹,都可称为,包括了墨彩,但并不是说所有的都可称为墨彩。墨彩之名是受中国水墨画的启发而产生的,只有雍正时期那种具有水墨画效果,幽静典雅的才能称为墨彩。"
" 墨彩,是用艳墨单独在瓷面作画,勾线染色的一种彩绘方法,由于它的设计绘制创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逐渐在陶瓷美术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独立门户成为一种彩绘装饰形式。但墨彩在彩绘手法技巧上应用了满地粉彩的技法,据此景德镇常把它纳入粉彩行列,专攻者甚多。
为了丰富画面的色彩效果,墨彩常用金色在黑色的纹样勾线描衣纹叶绿,或点缀小纹样,金色是中性色,与黑色配用,突破了黑色的沉闷,又使画面显得雍容华贵,清静秀丽,这种方法称为“墨彩描金”。为了防止颜料和金色互相吃色,影响艺术效果,墨彩描金需进行两次烧成,即先绘制黑色画面入炉烧结后再用金进行描绘,一般使用黄金水描绘。墨彩的装饰特点是,用色单纯,在釉面进行描绘染色,不填罩任何透明颜色;画法上工整细致,以清新明快、素静淡雅、秀丽华贵著称。多以人物、鱼虫、花鸟图案为主。"
乾隆粉彩瓷有何艺术特点
乾隆粉彩器的内面及底足常施绿釉,其中内面为淡绿釉,底面为绿釉。绿色浅淡而闪黄,表面有小皴纹。胎釉结合牢固,极少剥落。绿里粉釉中以金线勾绘纹饰轮廓或口涂金者为精品。嘉庆以后所制则绿色深重,多见剥落。粉彩是乾隆彩瓷的主流,官窑和民窑都大量烧造。除白地粉彩外,还有各种地色的粉彩瓷,如豆青地、红地、黄地、蓝地、绿地、胭脂红地、木纹釉地、碎纹地等。有的琢器上下部分为色地,腹部为白地或色地开光,开光处绘粉彩纹饰。色地粉彩开光器物,釉地有红、黄、紫、绿、蓝、金、粉等色,其色亦有深浅之分。有的器物在色地上用金彩勾画纹样的轮廓,看上去如铜质珐琅彩器。器形:常见的官窑白地粉彩器有百鹿尊、九桃天球瓶,九桃盘及三果、戏婴碗等。除日用的碗、盘、杯、碟和各式瓶类外,文房用具及各种陈设件和饰件特别多。当时所制的粉彩宗教瓷也较多,如各种菩萨像、佛前的五供(烛台二、花觚二、香炉一)、金奔巴瓶、斋戒牌等。转心瓶、转颈瓶、套瓶都是清乾隆年间首创的陈设瓷。民窑粉彩器以碗、盘、茶具为多,其中大量碗、盘也是用压凤尾的锦地纹样装饰,做工一般较粗,后人所称的“什锦”器,即指此类,民窑中有大量的粗粉彩瓶、罐、盘、碗、杯、碟及文具。过粗之器称为“糙粉彩”。纹饰:乾隆粉彩与雍正粉彩相比,已由淡雅清丽而变为浓艳豪华。纹饰的风格有两大类:一是继承雍正时期的花卉图(包括过枝花卉)和少量墨彩山水图等,仍保持雅静的风格。另一类则是重色浓彩、锦上添花。乾隆粉彩往往于一件粉彩器上采用压印、剔划、绘画(釉上彩、釉下彩)、开光、色釉、镂空、堆塑、描金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件器物上。“轧道”工艺用得也很多,即在器物局部或全器色地上刻划纤细的花纹,然后加绘各式图案,这种工艺难度大且费工,看上去富丽堂皇,故有“锦上添花”之称。乾隆粉彩瓷流行器里施低温绿釉,有时器底也施绿釉,叫“绿里粉彩”,简称“绿里器”。以后此种绿里器粉彩瓷大为盛行,直至清末,也是特点。款识:乾隆粉彩的官窑器大多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少数书“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民窑器亦有书六字及四字篆款的,但款字极不工整。仿品:由于乾隆官窑粉彩器的经济价值很高,因此清末和民国初年有很多仿制,并且有以乾隆瓷后加彩的,后加彩以绿地、红地粉彩为多见。
大清乾隆瓷器底款的特点是什么
大清乾隆瓷器底款的特点
乾隆朝的官窑年款,有楷、篆两种书体,但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为主。多数不加圈框。以青花款为多,还有金彩、红彩、蓝料彩与刻款等。堂名款之多,较康熙朝有过之而无不及。人名款中,以?唐英?、?瑶华道人?等有名,唐英为督窑官,瑶华道人为乾隆的王子。
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明显多于?乾隆年制?四字款。?乾隆年制?楷篆均有,楷书款一般用于彩瓷上。?大清乾隆年制?楷篆均有,篆书多于楷书。?大清乾隆仿古?一般用于仿古瓷上,青花篆款为主。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
乾隆青花楷书款字体端庄,落笔利落,早期款字与雍正时期如出一人之手。青花篆书款笔画平直,横竖粗细一致,转角熟练,不留停落痕迹。青花字呈色早期有晕散现象,中期为纯正蓝色,晚期则蓝中含灰。
?大清乾隆年制?款双行多无边圈,三行则多双圈。?乾隆年制?款多双圈。楷书款有六字双行、三行双圈,也有四字双行双圈或双框。
民窑款也多书?大清乾隆年制?和?乾隆年制?,只是字体不够漂亮,位置不够规则,与官窑款比较,有很大的差距。堂名款、花押款之多与康熙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民窑青花器物上具体写明某年某月,如?大清乾隆伍拾叁年孟夏月制用春生?。
外销瓷一般都不落年号款。堂名款主要书写在盘、碗、碟等小件器皿上。
大清乾隆瓷器乾隆时期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御窑厂内聚集了大量管理人材和能工巧匠,使乾隆朝的烧瓷水平又有所进步。这一时期的产品从技术上讲虽精工细作,不惜工本,但从艺术格调上讲却显繁琐华缛,堆砌罗列,较前朝有衰退之迹象,成为清季制瓷业的一个转折点。
乾隆瓷器一面保留古代的精华,一面吸收西方艺术。外观造型大部分比较规整,除常见器型外,出现了一些奇巧怪诞的物件,主要用于赏玩,被称作?浑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此时盛行在琢器上使用转心、转颈等技艺手段,制作工艺极其精致。象生瓷技术高超,仿木纹、仿竹器、仿漆器、仿金属器等等,几可乱真。这与当时制瓷艺人的高超技术密不可分,他们高度准确地掌握了釉料的配制和火候的控制,以至惟妙惟肖地模仿别的物质效果。
乾隆时期,粉彩完代取代了五彩,但产品质量不如前代。在粉彩器皿上讲究用镂空、堆塑的装饰手段,辅以?轧道工艺?和开光、剔刻等等。有署?古月轩?的珍贵瓷器,是以乾隆宫中古月轩命名的,从景德镇挑选制造精良的素胎进京,命内庭供奉绘画高手绘画,于京城设炉烘烤而成。
大清瓷款简介清代是中国制瓷史上的集大成时期,其制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受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制度和制瓷历史传统影响,清代的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的款识在题写上也有一定的惯例,同时又新开创了金彩、墨彩、珐琅彩等题写工艺,而且各种堂名款、花押款、吉语款也更为多样。
清代共有帝皇十个,均有帝皇纪年款的'瓷器传世,他们依次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顺治官窑器以书写?大清顺治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款为主,也有写?顺治年制?四字款。款字用笔有力、起笔见峰、住笔见顿、划多下拉、勾捺上剔,但整体布局不甚规整。
民窑款较为多样,有篆书堂名款,如?玉堂佳器?、?继善堂?、?梓桑轩?等,有各式花押款、伪托款。祭器多用干支纪年款。
康熙朝历时61年,款识较多。其官窑款多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或三行青花楷书款,晚期有少量篆书款。前期常见干支纪年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等。本网资料库内有一对康熙青花杯,落款为?大清丁未年制?,是康熙六年的瓷器。珐琅彩器上书?康熙御制?四字楷书料款。其字体前期宽大,笔划粗重挺拔,顿捺明显。后期字体清秀,在具体写法上也有细微区别,如熙字四点多为直点或顺点,少逆点。年字三横前二横较短,第三横较长,且紧紧上靠,一竖较长。款字外饰有单圈、双圈、双正方框等。
康熙民窑款识更为多种多样,有图记款,如秋叶、角、爵、方胜、杂宝,还有寓意性图案,如一枝笔、银锭、如意组合为必(笔)、定(锭)、如意等。私家款如?杏林春宴?、?北庆堂?、?益友堂?、?若深珍藏?等。有光画双圈,不写字的双圈款。还有?文章山斗?之类的闲章款。仿前朝的寄托款,以仿嘉靖款居多。
雍正官窑款主要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青花双圈款,也有双方框款,其次是多用于单色釉瓷上的三行六字篆书款。从字体上分析,雍正款识由专人题写,所以各类瓷器上的字体大致相同。楷书款早期为三行双圈,晚期为双行双圈或双框。?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刻款主要用在仿均、炉均和茶叶末等器物上。?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四字楷书堆料款仅用于珐琅彩瓷。
雍正细路民窑器大多数落各种堂名款,如?正谊书屋?、?百一山房?、?澹宁堂?、?望吟阁?等,一般民窑器款则复杂多样,如用灵芝、香炉、团花款、方块款、豆腐干款、四朵花款等。
乾隆朝瓷产量极大,官窑款用得最多的是?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款字一般以青花书写为主,但亦有抹红写款,在白瓷、茶叶末、珊瑚红等特殊器物上往往用?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刻款。
乾隆民窑款形式也极丰富,堂名款和花押款多大体与正朝相同,故鉴定时有一定的难度。乾隆朝首次出现草记款。
乾隆朝款,字体最多,书写排列形式也最多,且官民窑款字体易混淆。一般来讲,官款比民款精、秀、细、润,而民窑款大都较为粗糙、草率,亦有仿宣德、成化款。
嘉庆官窑器一般都用?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主要为青花、无栏框。亦有少量楷书款。粉彩器上常见抹红款。个别器物用刻划款。
民窑器中有六字篆字方款,亦有?嘉庆年制?四字款,大多十分草率,有的仅写半边字,还省减笔划,称为草记款,故十分难认。堂名款以?行有恒堂?、?嘉荫堂制?、?植本堂?等为多见。花押款除部分沿用乾隆时期的之外,新出现蝙蝠、桃子等款识。道光官窑器一般以?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青花款为主,也有抹红款及描金款。茶叶末、炉均釉等器物上则为六字刻款。个别粉彩器上偶见?道光年制?四字红地描金篆书款。道光时期落有堂名款的如?退思堂制?、?山解竹主人造?等,大多是精品。慎德堂是道光皇帝读书的地方,后期也成为道光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故题有?慎德堂制?红款的道光朝瓷器应是道光皇帝的御用瓷。
民窑款器亦多有六字或四字纪年款,一般均不太规整,开始出现百结图记款。 咸丰及其后的同治、光绪、宣统各朝再次兴起楷书题款风气,大多为六字双行或六字三行?大清?年制?款。款外均无圈框,字体工整,清秀修长,有青花、红彩、金彩、墨彩及刻款等形式。这一时期篆书款不多。其中光绪时署有?大雅斋?、?天地一家春?及?长春同庆?、?永庆长春?等款的官窑器最为精致。
民窑款则多无定制,形式较多,同治时多有?同治年制?四字篆书戳记印款及抹红款。光绪时多伪托款,一般是?康熙年制?或?若深珍藏?。
猜你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