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各地汽车排放标准

2.兴仁旅游景点介绍 兴仁景点大全

3.怎么查汽车排放标准

4.精历史的请进!

全国各地汽车排放标准

黔东南州柴油价格_黔西南州柴油价格

自2020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均实施起国六排放标准。

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实施有关要求的公告:自2020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实施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禁止生产国五排放标准轻型汽车,进口轻型汽车应符合国六排放标准。

同时,对2020年7月1日前生产(机动车合格证上传日期)、进口(货物进口证明书签注运抵日期)的国五排放标准轻型汽车,增加6个月销售过渡期。也就是说,在2021年1月1日前,国五仍然允许在全国尚未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地区进行销售、注册登记。

全国各地汽车实行国六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取得突破:

1、采用全球轻型车统一测试程序,全面加严了测试要求,有效减少了实验室认证排放与实际使用排放的差距,并且为油耗和排放的协调管控奠定基础;

2、引入了实际行驶排放测试(RDE),改善了车辆在实际使用状态下的排放控制水平,利于监管,能够有效防止实际排放超标的作弊行为;

3、采用燃料中立原则,对柴油车的氮氧化物和汽油车的颗粒物不再设立较松限值。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7月1日起,全国实行国6排放标准

兴仁旅游景点介绍 兴仁景点大全

兴仁县景点

放马坪高原草场、云湖山、奇香园、三家寨道堂、麻沙河风景区、南龙布依古寨等。

1、放马坪高原草场:风光旖旎,素有“高原塞外”之称,草场处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低山陵过渡的斜皮地带,地貌奇特。

2、云湖山:位于省级风景区鲁布格。鲁布格镇是兴义市委市政府确定创建的6个旅游名镇之一。该镇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

3、奇香园:此园以优美的生态环境而著称,纳灰河谷和花木是奇香园的两大看点。纳灰河畔聚集着奇香园内著名的景点,沿岸有奇香楼、糊涂桥、不愧天、龙潭瀑布、钓鱼亭、通灵阁等16处景点。

4、三家寨道堂:道堂位于寨中,由道堂、姑祖花园两组建筑群组成。清光绪年间,教主马光烈令杨云鹤主持修建,光绪十八年(1892)落成。道堂门前有古树,树旁建有望月楼,楼为木柱支撑,下为通道,上是9平方米、四面有窗的望月楼,是专供阿訇登楼望月,决定把斋、开斋、诵经礼拜时刻而设。

5、麻沙河风景区:是一条喀斯特地区典型的河流,它全长185公里,自西向东横穿兴仁县境,流入北盘江,其中游距县城仅4公里。麻沙河是兴仁县的母亲河,是一条神奇的河。

6、南龙布依古寨:全为布依族,是一个集优美自然风光、浓郁民族风情和神秘布依建筑于一体的古寨。

贵州省兴仁县有什么旅游景点

位于兴仁南面,距县城24公里,风光旖旎,是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贵州高原上少有的高原台地,素有"高原塞外"之称。放马坪总面积28490亩,其中天然草场21000亩,天然林7490亩。放马坪草场目前已养有上千只羊、牛,呈现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透露着无尽的生命与活力,让人领略诗的意境、画的绚烂。 东湖生态观光旅游园景区:位于兴仁县城东郊,在省道214线与顶兴公路之间,距城东新区振兴大道1公里。东湖湖区由4个大小湖泊组成,呈七星状,总积水面积3平方公里,总蓄水量80万立方,平均水深4米,深水区达12米。湖水四季清澈,水量均衡。湖区四周青山环抱,林木葱郁,山水相映成趣。 鲤鱼湖景区 位于兴仁县屯脚镇境内,距县城15公里,景区主体大坝系蓄水工程,集雨面积10.07平方公里。湖面面积为777亩,总库容408万立方米。湖中鱼类繁多,莲藻丰茂,湖水湛蓝深邃,湖区丘陵缓平,松杉挺拔,林深叶茂,葱茏苍郁,四周群山环抱,山环水、水映山可谓尽得山水之妙,使湖区静谧而恬淡。若荡舟湖上,湖光山色让人沉醉。 真武山公园 位于县城西南隅。据《兴仁县志》记载,真武山又名翠屏山,民国时期就是县城八景之一,有"红叶耸翠"之称。1997年兴仁县委、县政府为健全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把重建真武山公园列上议事日程。1999年完成了真武楼、登山石阶、公园门厅、游泳池、獐戏水池、叠泉、壁泉、盆景园、荷枫水榭、榕荫小憩、百鸟园、护井、大雄宝殿等,使一座玲珑奇巧、生趣盎然的仿古园林在黔西南大地上俏然兀立,独领风骚。 兴仁县 三家寨道堂:地外县境内"百里青龙"至"马堡树峡谷"景区的必经道上,坐落在林木葱郁、环境清幽的三家寨回族村寨之中,是统领十二万伊斯兰教徒的圣地。媾庄严、肃穆的古典建筑群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了众多省内外观光人士和海外游客,许多人曾为之题诗题词,有中国科学院杨冠雄教授题的"黔西南一胜境"和省政协常委、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省九三学社顾问冯沛题的"道传三家寨、国爱一中华"等。 人文景观 在人文景观资源方面,完整地保留着我国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光辉灿烂,韵味隽永的文化遗产。我县是少 兴仁县 数民族聚居地,各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有记录我国古代先民们在新、旧石器时代的活动,又为我们探究古夜朗文化提供宝贵线索的交乐汉墓群;有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为我们研究伊斯兰教的传入,发展及变迁提供依据的三家寨道堂;还有金碧辉煌的佛教圣地——大雄宝殿;明代遗址马乃兵营和安逸土司,古建奇观东岳庙、陈氏庄园、省级文保单位寿福寺等都显示了兴仁悠久的文化积淀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编辑本段经济开发 兴仁县初步形成了以黄金,原煤开采为主的采选业,以水泥、机制砖为主的建材业,机制纸、烟叶复烤的 兴仁县——金银花 经工业,酱油、芭蕉芋粉条为主的食品工业等的工业体系,并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 ——2010年工业总产值为41亿元. ——企业发展壮大,工业产品产量增长。全县共有国有、集体企业74个,其中国有经济17个,集体企业57个,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规模为:年产黄金400千克,原煤100万吨,焦炭20万吨,发电3100万千瓦小时,水泥8万吨,酱油1000吨。 ——非公有制企业迅速发展,改善工业结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在巩固、发展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同时,积极鼓励集体、个体、私营、联营、村办、户办企业的发展。在工商部门注册的集体企业122户,注册资金3948万元,私营企业31户,注册资金1011万元。目前已形成苗族拿绣领带、山珍牌酱油、柴油袍玉带石雕工艺品、富兴高级保健生铁锅等名特优产品。 编辑本段兴仁撤县建市 2010年8月2日,中共兴仁县委员会第119次常委(扩大)会议一致通过《中共兴仁县委关于撤销兴仁县设立兴仁市的决定》。《决定》指出,撤销兴仁县设立兴仁市,符合党中央、关于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总体要求,符合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符合州委“一二三四”发展思路,符合兴仁发展实际,反映了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8月6日上午,兴仁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3次会议通过了《兴仁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兴仁县人民政府提出撤销兴仁县设立兴仁市的决议》。决议指出,“十一五”以来,兴仁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县、实现撤县建市、构建和谐兴仁”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农产稳县、环境立县”的发展战略,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城市经济和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城乡社_6_3会事业统筹发展。到2010年底人口总数达到52万,县内生产总值达到41亿元,人均为8800元。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状况、非农业人口比重等各项重要指标已达到撤县建市的要求标准。在兴仁县人大常委会第43次会议上,参会人员对议案进行了审议。与会人员普遍认为,随着兴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行行政体制已经不适合兴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兴仁撤县建市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战略。并建议县政府比照2005年民政部公布的县级市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完善城区公共设施,为兴仁撤县建市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据悉,兴仁撤县建市前期申报工作已接近尾声,对评估报告、论证报告等相关资料正在做最后的整理,随后将全部报送州政_6_3府。

兴义旅游景点有哪些地方

兴义旅游景点有:马岭河峡谷风景名胜区、万峰林、义龙山地旅游运动休闲博览园、笔山书院、兴义猫猫洞古文化遣扯。

马岭河峡谷风景名胜区

马岭河峡谷风景名胜区包括马岭河峡谷、万峰林、万峰湖三部分。中心景区距兴义城区6公里,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景区内瀑布群,中心景区内的30余道瀑有的壮如银河缺口,有的柔弱若婀娜仙子;瀑群凌空而降,飞珠溅玉,阳光下的道道彩虹,与深谷幽境相映,置之其中似人若仙。

景区内由于“千泉归壑,溪水溶浊”的作用,形成的深圳特区谷两壁碳钙堆积千姿百态,似飞禽走兽,加之瀑雾滋润,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万峰林

万峰林景区距离兴义市约45公里,是典型的喀斯特盆谷峰林地貌,分为东、西峰林,景观各异。东峰林以巍峨的喀斯特峰丛为特征,西峰林是高原喀斯特景观。

义龙山地旅游运动休闲博览园

义龙山地旅游运动休闲博览园位于黔西南州新兴的生态智慧城,义龙新区鲁屯镇境内,与安龙、兴仁毗邻,景区规划积为1000余亩。

笔山书院

笔山书院,以书院所面对的兴义城南笔架山而得名,是今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始建至今已近200年,历经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1905年,笔山书院转办高等小学堂,附设师范讲习所,后改为兴义简易师范学校(隶属于省立兴义中学)、兴义乡村师范学校。1993年改为黔西南州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兴义猫猫洞古文化遣扯

顶效镇位于兴义市东北25公里,离镇不远,有猫猫山,因山顶有两个隆起的山包,一个低而微垂如猫头,一个高而扁长似猫身拱起而得名。远远望去,它像一只山猫匍匐在地,正准备纵身而起,捕获猎物。猫头上,有一个高3米,宽4米左右的岩洞,酷似山猫圆睁的大眼,当地人称之为猫猫洞。

怎么查汽车排放标准

一、最简单直接的就是看车辆的环保标志,标志的后面都有明显的标记的:

二、登陆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中心网站查询。

三、拿着机动车登记证(原件或复印件兼可)到车管所查询

四、是新车的话,可以找车辆出厂合格证,在里面找找看。但是一般的车的合格证都在车管所放着。所以在买新车的时候,建议复制一份留着用。

五、根据车子上牌的年份进行粗略的区分。

2008年之后的车大部分是国四;

2007年上牌的车,有的是国三,有的是国四;

2007年之前的车基本都是国四以下,也就是国三、国二车;

2005年之前的车基本都是国二车;

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可以判断自己的车是什么排放标准了。

精历史的请进!

1

半个世纪西藏的历史性巨变 民主改革50年来,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西藏各族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迸发出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热情,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西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有了制度保障。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向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西藏人民从此进入了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昔日的农奴和奴隶从此享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西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样,享有了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权利。他们依法直接选举县、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由这些代表选举出席全国和自治区、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依法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的权力。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自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内容涉及政权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语言文字、司法、文物保护、野生动植物和自然资源保护等许多方面,有效地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2 农奴制是一种超经济的强制剥削制度,在这种黑暗的制度下,农奴事实上没有人身自由和基本人权可言。上世纪中叶,封建农奴制的西藏已是现代文明世界中残存的中世纪孤岛,其政治之黑暗、经济之凋敝、文化之落后、民生之困苦,令人触目惊心。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周源研究员说,中外历史比较研究证明,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的性、残酷性较欧洲中世纪曾经存在过的封建农奴制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是社会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占人口不到5%的农奴主,却占有西藏的全部土地、草场和绝大部分牲畜。而占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没有土地。农奴和奴隶分为差巴、堆穷、朗生等三个阶层。前两者属于农奴,后者属于奴隶。他们不能随便离开领主,还要给领主支差,负担各种劳役和差役。他们被领主当作私有财产随意支配,甚至用于、抵债、赠送、转让和买卖。

二是三大领主结成一体,构成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在旧西藏,神权与政权结合之紧密,远非中世纪的欧洲可比。西藏的寺院远不是那些不了解旧西藏的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的那样,仅仅是礼佛念经、远离尘世的清静无为之地,而是全面影响、控制西藏社会生活的政治实体(参与管理各级政权)、经济实体(广有庄园和农奴),乃至军事实体(不少寺院拥有武装力量)。在这种政教合一的体制下,西藏的宗教已绝不是单纯的宗教信仰问题,而是与政权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对广大农奴实行专政的工具。三大领主居高临下,以神佛的名义向匍匐在地的农奴们发号施令,要求他们安于现状,忍受农奴主们的经济盘剥和政治压迫,以求得虚无缥缈的来生转世。

三是对广大农奴基本人权的极端无视和践踏。西藏统治阶级制定了以《十三法典》、《十六法典》为代表的法律体系。这些法律的要旨就是维护人们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即将人分为三等九级。其法律的核心是以人有等级之分的基本价值观确定命有贵贱之别的社会规范。如《十六法典》中的“伤人抵罪律”款规定:“伤人上下有别。民伤官,视伤势轻重,断伤人者手足。主仆之间,主失手伤仆,除治伤不再判罪,主殴仆致伤无赔偿之说”。就藏族地区因袭的“赔命价”习惯法而言,人命贵贱之分可谓天壤之别,上等人“其尸价与黄金等量”,而属于下等人的流浪汉、铁匠、屠夫等人“命价值草绳一根”。

西藏农奴制从总体上表现出对文明和进步的极端,这种制度保护的只能是愚昧和寄生,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活力都被扼杀掉。“因此,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中国***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埋葬西藏农奴制,解放百万农奴具有无可置疑的正义性和正当性。”西藏社科院副研究员孙勇说

3实现祖国统一 维护民族团结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a 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特殊政策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很大成绩,贫困地区的农牧民收入明显提高,未解决温饱的人口逐年下降。据统计,1995年,民族八省区共解决400多万人的温饱问题,占全国同年解决温饱人口的80%。1996年解决了558万人的温饱问题。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仍然相当突出,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地区不仅贫困面大,而且贫困程度最为严重。从贫困面的分布看,列入“八七计划”国家重点扶持的592个贫困县中,少数民族贫困县有257个,占43.4%。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地理环境封闭,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育滞后,扶贫攻坚的难度较大。为保证如期完成扶贫攻坚目标,国家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除了享受一般贫困地区的优惠政策外,还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扶持优惠政策:

(1)放宽了少数民族贫困县的扶持标准。1986年,确定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的标准是:一般贫困地区198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50元以下,但对革命老区和民族自治地方县放宽到200元(牧区300元)以下。全国通过放宽标准而列入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有62个,其中,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有51个,占82%。

(2)在扶贫资金、物资上向少数民族贫困县倾斜。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银行贷款规模和化肥、柴油、农膜等农用生产资料的安排优先给予照顾。国家新增加的农业投资、教育基金、以工代赈、温饱工程等扶贫资金和物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分配比例应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据统计,1995一1997年三年间,国家对民族八省区共计安排142亿元扶贫资金,加快了民族地区的脱贫步伐。

(3)实行优惠政策。放开国家计划外农、林、牧、矿产品的销售;允许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积极兴办适合当地资源优势的中小型企业,经审批允许根据当地的特点和优势对国家的产业政策作某些补充;继续减免贫困户的农业税,对没有偿还能力的贫困户所欠的扶贫贷款,适当延长其还款期限,停止逾期罚息,并允许停息挂帐;尽量减少贫困县购买国库券任务,对贫困户免国库券;核定贫困县上交税收基数,超收全留等。对民族贸易企业继续实行低息、低税,对民族贸易企业经营的农副产品和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必需的工业品继续实行价格补贴。扶贫信贷部门对解决群众温饱确有成效的农林牧开发项目,视其生产周期,在还贷期限、自有资金比例等方面放宽贷款条件,尽量简化贷款手续,保证贷款资金随扶贫项目实施进度及时到位。

(4)国家在安排“以工代赈”资金时,将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作为投放的重点。通过实物投入的方式,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基础条件得以改善,为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据统计,从1995—1997年的三年间,国家对民族八省区共投入以工代赈资金50亿元,占全国以工代赈资金总数的41%。

(5)加强牧区的扶贫工作。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有草原45亿亩,占我国草原总面积的90%以上,占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的49%,我国的六大草原基本上都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1987年,召开“全国牧区工作会议”,制定了牧区扶贫的有关政策措施,落实了每年5000万元的牧区扶贫专项贴息贷款,确定了27个重点扶持的牧区贫困县(其中26个县是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将牧区的扶贫工作纳入到全国扶贫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也积极扶持牧区建设,从1986年到1993年,中央和地方仅投放在内蒙古、新疆、青海三省区的“防灾基地”建设资金就达53458万元,帮助这些地区进行以水、草、料、棚、饲料加工、牧民定居为主要内容的牧区基本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1995一1997年,国家对牧区草原建设各项补助专款共计42680万元,极大地促进了牧区的经济发展。

(6)设立“温饱基金”。针对国家当时重点扶持的141个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贫困县的特殊问题和困难,为了帮助他们尽快解决温饱问题,国家从1990年开始设立“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温饱基金”,由国家民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按项目管理。自1990年至1993年,共安排温饱基金21286万元,实施扶贫开发性项目221个,这些项目覆盖了141个少数民族贫困县中的117个县,占82%。这些项目的实施,使30万贫困群众解决了温饱,有100万贫困群众不同程度的增加收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开始实施,“温饱基金”的使用范围从141个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贫困县增加到257个,资金规模也相应增加,从1990年的4500万元增加到1997年的l亿元,从1990年至1997年,温饱基金共计安排54035万元,实施项目563个。“温饱基金”的设立,极大地改善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基本生产条件,促进了当地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解决温饱问题。

(7)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联合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智力支边活动,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训人才、制订规划、进行项目论证和咨询、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等,重点联系广西的左右江地区、贵州省的黔西南州和毕节地区,帮助这些地区解决了许多扶贫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提高了少数民族贫困县干部的科技素质,为促进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b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c西电东送,加大对民族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民族自治地方的内资企业可以定期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减征或免征地方所得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