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市场价_各地食稻金价格对比
1.水稻有什么虫子?
2.小鸭子的养殖法
3.全国各地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
4.关于“小鸡觅食”的诗句有哪些?
5.白露节气各地谚语
水稻有什么虫子?
在我国已知的水稻虫害有350多种。
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蓟马、稻苞虫和稻纵卷叶螟。
参考资料:
一、三化螟
三化螟只危害水稻,是一种单食性的害虫。
形态特征:成虫前翅呈三角形。雌蛾前翅淡**,中央有一个黑点,腹部末端有一束黄褐色绒毛,产卵后脱落。雄蛾前翅淡褐色,翅尖至内缘中央附近有一斜带,中央有一个黑色点,外缘七个黑点。卵块长椭圆形,中央稍隆起,覆盖黄褐色绒毛,卵块内卵粒,中央三层,边缘一、二层。幼虫 体为乳白色或淡黄绿色。腹足不发达。蛹初为黄白色,后变黄绿色,雄蛹触角长达翅长的7/8,后足伸长达第七或第八腹节。雌蛹触角长达翅长的1/2,后足伸长达第六腹节。
发生特点:成虫口器退化,白天静居在稻丛中,黄昏开始活动,有强烈的趋光扑灯习性,夜间交尾和产卵。在产卵时有选择生长嫩绿茂密的水稻产卵。秧田卵块多产于叶尖,大田卵块多产于稻叶中、上部。雌蛾一生可产卵1~5块,卵粒100~200多粒。
初孵幼虫叫蚁螟,蚁螟破卵壳后,以爬行或吐丝漂移分散,自找适宜的部位蛀入危害。秧苗期蛀入较难,侵入率低。分蘖期极易蛀入,蛀食心叶,形成枯心苗。幼虫一生要转株数次,可以造成3~5根枯心苗,形成枯心塘。圆杆拔节期蚁螟侵入较难,孕穗到破口露穗期为蚁螟侵入最有利时机,也是形成白穗的原因。幼虫转移有负苞转移习性。幼虫老熟的第一、二代在近水面处稻茎内化蛹。越冬幼虫在稻桩结薄茧过冬,4~5月在稻桩内化蛹。
二、纵卷叶螟
危害水稻的纵卷叶螟有两种,稻卷叶螟和显纹纵卷叶螟,四川省稻纵卷叶螟五十年代零星发生,六十年代局部地区间歇发生成灾,到七十年代严重发生,已成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发生特点:稻纵卷叶螟晚间活动,有趋光性,向嫩绿茂密的稻株产卵。稻纵卷叶螟产卵分散,一处产一卵,少数一处产2~3粒,。显纹纵卷叶螟产卵在稻叶背面,以三五粒排成鱼鳞状,散产的少。有远距离迁区和群集特性。
初孵幼虫先在心叶或嫩叶上取叶肉,随后吐丝,纵卷单叶管状虫苞,一苞一虫,三龄后转移危害,虫龄增大,虫苞扩大,危害越为严重。每头幼虫能食害5~9叶。(显纹卷叶螟的虫苞有1~4头,多达7头。)
三、稻飞虱
稻飞虱以褐色灰飞虱和背飞虱危害最大。稻飞虱一般都躲在稻田中间稻株下部的叶鞘和茎的组织内,刺吸稻茎的汁液,稻苗被害部分出现不规则的长形褐斑,严重时,稻株基部变为黑褐色。由于茎组织被破坏,养分不能上升,稻株逐渐凋萎而枯死,或者倒伏。水稻抽穗后的下部稻茎衰老,稻飞虱转移上部吸嫩穗颈,使稻粒变成空壳或半饱粒,同时灰飞虱能传播水稻病毒病。
稻飞虱种类很多,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
(一)、褐飞虱
形态特征:成虫长翅型:雌虫,小盾板中间黄褐色,两边各有半月形黑褐色斑一个。雄的全部黑色。短翅型:雌虫小盾板中间豆浆色,两边各有半月形黑褐色斑一个。雄虫全部黑色。卵:红长0.8毫米,长卵圆稍弯,初产乳白色,渐变灰**,在较细一端出现一对**的眼点,卵成块,常15~30粒排列,卵痕不显著,卵块产在叶稍内侧,表皮常肿。若虫体近椭圆形,腹部末端浑圆,初龄若虫体淡黄,眼暗赤黑色,腹背3~4节后缘白横带明显。大龄若虫腹背白斑与白横带更明显,体色黄褐或暗褐色。
(二)、白背飞虱
形态特征:成虫长翅形:雌虫的小盾片中央黄白色,两侧暗褐色,雄虫较小,小盾片中央白色,两侧黑色。短翅形:雌虫小盾片几乎成黄白色,两边淡灰色,雄体灰黑(田间不易见到)。卵:长卵圆形略弯,眼点红色,卵块排列松,成单行,卵帽不露出产卵痕外。若虫橄榄形,腹末较尖,幼龄体灰白,以后变灰褐色,落水时后足左右平伸。
发生特点:白背飞虱成虫在水稻茎秆和叶背危害,一般取食部位都比褐飞虱和灰飞虱为高,有趋光性和趋嫩性。产卵都在叶稍肥厚处,也有产在叶片础部中脉内和茎秆中。产卵痕较灰飞几时和褐飞虱为大,成虫和若虫均能危害,但以分蘖盛期至孕穗期抽穗期最为适宜。此时繁殖快,数量大,危害重。
灰飞虱在稻田中多产卵于稗草上,其产卵部位,都在稻、麦、稗草的下部叶稍及叶片基部中脉组织中。又能传播稻、麦、玉米等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小麦丛矮病,玉米粗矮病。
防治方法:
滴油杀虫。每亩滴废柴油或废机油400~500克,保持田中有浅水层20厘米,人工赶虫,虫落水触油而死亡。治完后更换清水,孕穗期后忌用此法。
撒毒土。每亩用1.5公斤乐果粉、2公斤湿润细土撒施。
用药喷施,用40%乐果乳剂0.5公斤加水800~1000公斤喷施。
四、稻蓟马
稻蓟马很小,成虫为黑褐色,有翅,爬行很快。一生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若虫和成虫相似,淡**,很小,无翅、常卷在稻叶的尖端,刺吸稻叶的汁液。被害的稻叶失水卷曲,稻苗落黄,稻叶上有星星点点的白斑,心叶萎缩,远看象火烧一样。扬花时稻蓟马聚.
防治方法:由于稻蓟马很小,一般情况下,不易引起人们注意,只是当水稻严重危害而造成大量卷叶时才被发现,因此,要及时检查,把稻蓟马消灭在幼虫期。每亩用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秧田和大田施药后,都要保持水层。防治稻蓟马后要补施速效肥,促使秧苗和分蘖恢复生长。
五、稻苞虫
稻苞虫又叫卷叶虫,常常几年发生一次,导致水稻大幅度减产。稻包虫常见的有直纹稻苞虫和隐纹稻苞虫,以直纹稻苞虫最为普遍。有些地区间歇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区为常发的虫害。发生特点:成虫白天飞行敏捷,每天上午8~11时,下午4~6时最为活跃,食喜苞类、芝麻、黄豆、油菜、棉花等的花蜜。凡是蜜源丰富地区,发生危害严重。每天雌虫平均产卵120粒左右。产卵散产,有稻叶背面近中脉处,一张稻叶上产1~2粒,多有6~7粒。
1~2龄幼虫在叶夹或叶边缘纵卷成单叶小卷,3龄后卷叶增多,常卷叶2~8片,多可达15片左右,4龄以后呈暴食性,占一生所食总量的80%。白天苞内取食。黄昏或阴天苞外危害,一生食稻叶10多片。使植株矮小,穗短粒小成熟迟,无法抽穗,影响开花结实,严重时期稻叶全被吸光。
稻苞虫一代危害杂草和早稻,第二代危害中稻及部份早稻,第三代危害迟中稻和一季晚季稻虫口多,危害重。第四代危害晚稻。世代重叠,第二、第三代危害最重。
稻苞虫大发生主要6~7月份雨量多,湿度高,对稻苞虫有利对天敌不利。
防治方法:
每亩用2.5%敌百虫粉2公斤喷粉或甲六粉1公斤加细土10公斤撒毒土。
用90%晶体敌百虫150克加水80~100公斤喷雾。
六、稻纵卷叶螟
幼虫稍大便开始在水稻心叶吐丝,把叶片两边卷成为管状虫苞,虫子躲在苞内取食叶肉和上表皮,抽穗后,至较嫩的叶鞘内危害。严重时,被卷的叶片只剩下透明发白的表皮,全叶枯死。
防治方法:用25%二二三乳剂250倍液,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时间应掌握在幼虫的三龄前,并以傍晚用药效果最好。防治后,要检查效果,如果虫口密度像以前那样,应再治一次。
小鸭子的养殖法
小鸭子不能放在水里游泳的,既是是温水游泳后也要马上吹干,不然鸭子很容易死被冻死掉。所以还是等它们大些再让它们游泳的好!小鸭子一般吃切碎的青菜或小米加少量水或熟米饭加少量水喂它们。等它们稍大点如果你有时间最好给它们挖蚯蚓或把螺丝敲碎些给它们吃,这样它们会长的快!
另外喂水的碗要小一些,不然他们会以为是泳池,还会在里面便便~这样他们就不会喝那些水了。它们的窝(纸箱)最好有两个一个白天才吃喝玩乐(比较脏),一个晚上休息(干净暖和点)!还有圈养的不过小鸭子容易收冻,还是放在箱子里的好。还要常给它们的窝晒太阳。逗乐的话,你要带他们去晒太阳。还有让他们在小范围的草地里自己玩一玩,好了,该说的都说了,希望他们能够给你带来快乐噢! 祝你我的鸭子都块块长大
全国各地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淅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岗县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台湾省)
台湾地处亚热带,早期来自大陆的移民多无法适应这里的气候,死于瘴疠时疫者,时有所闻。因此,端午这个以驱疾避疫为基本精神的节日,便显得格外重要。
前清时期的端午习俗,可以王瑛曾的《重修凤山县志》(十七六四年)卷三附录中的记述为代表:五月五日清晨,燃稻梗一束,向室隅熏之,用楮钱送于路旁,名日送蚊。门楣悬蒲艾兼插禾稗,谓可避蚊蚋;榕一枝,谓老而弥健。彼此以西瓜、角黍相馈遗。好事者于海口浅处,用钱或布为标,三皮渔般争相夺取,胜者鸣锣喝采,号日斗龙舟。午为小儿女结五采缕,男系左腕,女系右腕,名日神炼。
民间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插艾、榕能使身体强健。俗话说“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私塾里的学生,照例要在端什节送红包给先生作谢礼,先生则以一把扇子作为回礼。
铃木清一郎的《台湾旧惯冠婚葬祭年中行事》(一九三四年)记载,丧期中的家庭,端午节不包粽子,而是由亲友赠送,称之为“送节”。丧家则以糖做为回礼。而农家把称为“福金”的金纸来在竹竿上,插在间,据说可以防害而获丰收。有些地方在端午节有作“咸茶”的习俗,就是用盐来腌紫苏叶和蕃石榴叶,据说可以当药茶,清除一切毒气。
日治时代的屏东县佳冬乡,还有在端午节这天打石战的习俗。石战在佳冬地区已流传了数百年,每年到了端午节前几天,众人纷纷拳擦掌,准备打场硬仗。石战以村落为单位,组织一如军队,并设有参谋长等职位。组织一如军队,并设有参谋长等职位。男人在“前线”掷石作战。妇女则在后方负责运送石头。单况泪烈时,动辄造成伤亡。战胜的一方可至战败的村子大肆吃喝一番。战败的村民则落荒而逃。若不幸被对方俘虏了,会被强迫脱裤处罚,当众羞辱一番。这项奇特的习俗,据说可保一整年好运,所以佳冬人乐此不疲。但是因为石战常造成严重的伤亡,再加上地方政府一再的禁止,遂在日治末期逐渐式微。
端午节,家家户户还有打“午时水”的风俗。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睭(眼睛),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最富传奇色彩的午时水,则来自大甲镇砧山上的剑井。传说井是当年郑成功插剑祷泉的地点,而自又相传鎑砧山盛产各种灵药仙草,于是剑井午时水的功效便被传说得神奇无比。每年端午节,剑井旁边争没午时水的人总是挤得密不通风。据说端午节正午对着井中仔细观看,还可以看见郑成功的那把影。而看见剑影的人,这一年一定无灾厄。
划龙舟,台湾称为“扒龙船”。据《民俗台湾》一卷六号上记载,日据时代士林的端午龙舟的习俗如下:自五月初一起,就先到水边“迎水神”。初五正午,即敲响锣鼓,扛起龙舟到河岸,途都有居民烧香礼拜。俗语说:“五月五。龙船鼓,满街路”。表示欢迎,称为“接龙船”。赛过龙,还要于初十“送水神”,并举行“谢江”的仪式。
台中南屯的头店,自清朝中叶,就有在开春后,穿木醒穿山甲的习俗。光复后,这个习俗固定在每年的端什节举行。犁头店在清朝,是台中最繁荣的地区,据说,这是因为当地位居穿七甲穴的缘故。所以,当地居民每年端午都会穿上木屐,来回重踏地面,以期用巨大的声响震醒穿山甲。目前,这项习俗已改采趣味竞赛的型式。由四个人自组一队,穿上两条长木皮钉成的环木屐竞走。卡卡的木屐声,确也震醒了犁头店居民们怀旧的情绪。
在节日食俗方面,台湾俗传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可以健康、长。俗话说:“食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台式的粽子制法分为南北两种。北部作法是米漏泡于水中,沥干后用油炒香,并君入五香粉、胡椒粉、酱油等调味料。将米蒸熟后再用竹叶包裹填馅,再一次使人味。也有人宜接用油将米粒炒至半熟,包裹真馅后蒸食。南部的作法是用纯白糯米漏泡后加肉馅,以绿竹叶包裹,水煮至熟透。因为制作方式有别,所以南北两地的粽子也风味各异。北部的粽子有浓郁的五香胡椒味,南部的肉粽则带有淡淡的竹叶清春,各特色。料的内容则有猪肉、香菇、虾米、花生、咸蛋黄、红葱头、栗子、蚝干等,随个人喜好增添。
苗栗地区的客家人过端午,也吃茄子及长豆、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义则和南人有别。吃子固然是取其长之意,吃李子则象征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可以预防中暑。吃长豆是为不被蛇咬(因长豆形状像蛇)。吃茄子则可预防蚊子咬(茄子客语叫做“吊菜”,而“咬”,土音为“ㄉ一ㄠ”,取其谐音)。
客家人包粽子还分碱粽及咸粽。碱粽特别是用来祭祀的。客家人过端午须准备四份牲醴,一付拜土地公,一付拜万善爷,一付拜附近的大庙。而碱粽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祭品。咸粽则分米粽及粄(粿)粽两种,纯粹用来解馋。
关于“小鸡觅食”的诗句有哪些?
鸡
---徐夤
名参十二属,花入羽毛深。
守信催朝日,能鸣送晓阴。
峨冠装瑞璧,利爪削黄金。
徒有稻粱感,何由报德音
本诗描写鸡是以诚信加入十二生肖。前四句写守信,鸡属于十二生肖之列,它的花色浸透羽毛,守信报晓,用它的啼鸣送走夜影而迎来曙光。之后四句写报德。鸡的高高红冠装点祥瑞如碧玉一般的眼睛,锋利的鸡爪像刻削黄金而成,徒然因主人稻谷饲养而受感动,然而用什么去报答这种善行呢?
另外一种说法,说是“德音”表示雄鸡报晓声。参考资料《唐诗书画新编·动物百态》?周锡卿,施丁,周用宜编著,?296页?我国古代称鸡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这中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这样以来,后两句就可以翻译为:如果鸡只有为了感恩饲养者的稻梁之恩,它又为什么要每天早上早起报晓呢?(这翻译是我自己的理解,仅供参考)。
“名列在十二生肖之属
花朵簪在羽毛深处芬芳
按时守信每天催朝阳升起
能唱善鸣迎送流光晓阴
高高的冠冕像美玉镶嵌
尖利的脚爪像消出的黄金
空有取食稻梁五谷的感慨
有什么方法报答天地德音
图?(清)朱耷作
白露节气各地谚语
白露节气各地谚语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谚语都不陌生吧,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更强,更通俗易懂。还记得都学过哪些谚语吗?下面是我整理的白露节气各地谚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白露节气各地谚语1
“白露难得十日晴。”(陕)
“滥(烂)了白露,天天走溜路。”(川、鄂、湘、粤、)
“雨打白露,天天溜路。”(苏)
“白露下了雨,市上缺少米。”(川)
“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赣、川)
“白露无雨,秋雨少。”(陕)
“白露不下雨,干到重阳底。”(赣)
“白露无雨,寒露风迟。”(湘、桂)
“白露无水,百日无霜。”(粤)
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地(北京)
白露早,寒露迟,春分的麦子正当时(北方)
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河北)
白露有雨霜冻早,秋分有雨收成好(山西)
秋风是短节,白露是暖节(陕西)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南京)
白露身勿露,赤膊当猪猡(南京)
白露前后一场风,乡下人做个空(南京)
白露白露白,白露种花麦;花麦三爿糠,只救熟不救荒(浙江)
喝了白露水,蚊子撅了嘴(山东)
白露防霜冻,秋分麦入土(山西)
秋分无生田,到了白露乱刀镰(辽宁)
白露秋风夜,一夜冷一夜。(广西贵县)
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湖南长沙)
凉秋白露前,霜华大如钱(南方)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江浙)
白露有雨霜冻早,秋分有雨收成好。(山西)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江南)
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上海)
白露干一干,寒露宽一宽(上海)
白露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上海)
白露有雨会烂冬quot;白露无雨好年冬(闽南)
白露"风兼雨,有谷堆满路(闽南)
白露水,卡毒鬼:白露雨水性毒。(台湾)
白露大落大白:白露日下大雨,二期稻大部分会白穗(台湾)
(玉米)白露不出头,拔的喂了牛,参宿后响,麦刚种上(陕西)
齐(起)白露,种高山,白露过,种沟坡,(种麦)(陕西)
立秋无雨水,白露雨来淋(湖南)
白露看花,秋后看稻(江南)
白露雷,不空回(南方)
白露遍地金,处处要留心(北方)
白露身勿露,免得着凉与泻肚(北方)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北方)
一夜白露一场霜。(江苏无锡)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江南)
处暑高粱白露谷(西北)
处暑难逢十日阴,白露难逢十日晴
白露看花,秋分看谷(江苏)
烂了白露,天天走溜路(江南)
白露,白露,四肢不露(北方)
白露,不可搅土(北方)
白露水,寒露风:白露日下雨则寒露日会台风(台湾)
白露白猕猕,秋分稻秀齐(上海)
麦到芒种秫到秋,黄豆白露往家收(北方)
白露节气各地谚语2八月八,还有花。
八月八,不归家。
八月八,秋热霜晚能见花(絮)。
待要棉花产量增,步步管理莫放松。
前紧、中松、后不管,棉花一定大减产。
前紧、中狠、后加强,棉花增产有保障。
棉花一天收不净,管理一天不能停。
后期修好棉,还能增成产。
棉花不到家,杈耳天天掐。
棉花到了家,杈耳继续掐。
上午修棉花,下午拾棉花。
白露的花,有一搭无一搭。
白露的花,温低霜早就白搭。
秋后棉花锄三遍,絮厚绒白粒饱满。
松耪要轻,减少撞碰。
大背小背耪一锄,划破地皮有好处。
白露秋分头,棉花才好收。
中秋前后是白露,棉花开始大批收。
始进中喷花,留种莫拖拉。
麦怕三月寒,棉怕八月连阴天。
棉怕白露连阴雨。
天气好,吐絮好。
几日无太阳,吐絮就不畅。
白露不低头,割倒喂老牛(指晚稻)。
麦喜胎里富,底肥是基础。
底粪小麦苗粪谷。
麦子铺底粪,越长越有劲。
种麦上足粪,家里座上囤。
十层八层,不如底粪一层。
有水三追要适中,旱地基肥一炮轰。
底肥上不足,追肥也难促。
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
底肥施上四个五(5000千克土杂肥,50千克磷肥,50千克饼肥,50千克氮肥),小麦丰收有基础。
秸秆还田,壮地松土又治碱。
随熟随收随运粪,抓紧耕翻莫停顿。
人怕老来苦,麦怕胎里旱。
麦怕胎里旱,墒差就得灌。
种麦底墒足,根多苗子粗。
麦收底墒,秋收浮墒。
水地争墒不争时,旱地争时不争墒。
深耕施肥再细耙,不收麦子是瞎话。
犁深耙透多上粪,打得麦子撑破囤。
麦子要好,犁深肥饱。
麦子收在犁上,谷子收在锄上。
麦根扎黄泉,深耕能增产。
深耕再耙透,麦子收得厚。
犁地没隔墙,麦根扎得广。
耕得深,耙得烂,一碗汗水一碗面。
累坏牲口犁不坏地。
地耕得深,根扎得深,小麦能打千八斤。
耕地深一寸,顶上一层粪。
麦凭耕得深,秋凭锄得勤。
早耕能歇地,长麦有力气。
精耕细作,打得麦子无处搁。
湿耕早,干耕迟,花脸耕地最适宜。
麦耕火色地。
扶犁向前看,耕地一条线。
犁地到头到边,麦苗长得齐严。
犁地不到路,必定荒三步。
耕后灌垡,枉把力下。
地里谷茬拾干净,来年少生钻心虫。
犁耢一起拿,耕后就耢下。
光耕不耢,不如睡觉。
耕后耢下,减少蒸发。
上午耕到十一点,全部耢下才家转。
下午收工前,耢下保墒全。
宁可晚回家,把地全耢下。
耕得深,耙得匀,地里长出金和银。
深耕不细耙,苗子难出齐。
深耕不耙深,苗子难扎根。
犁要深细,耙要透平。
贪耕不耙,枉把力下。
光耕不耙,枉费犁铧。
贪耕不耙,满地坷垃。
种麦不要怕,全靠一盘耙。
麦耙紧,豆耙松,秫秫耙得不透风。
麦子不怕草,就怕坷垃咬。
坷垃耙不破,麦子受折磨。
土块不打光,麦子土里伤。
要想小麦苗子好,整地细碎少不了。
用上拖拉机,耕得深又细。
耕得深,耙得细,后面还有合墒器。
用上小麦播种机,行距大小任调剂,下种均匀又节省,深浅一致出苗齐。
白露节,枣红截。
白露枣儿两头红。
白露打枣,秋分卸梨。
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
白露到,摘花椒。
八月连阴种麦好,只怕淋烂柿和枣。
枣子摘下来,还得好天晒。
晒枣连阴天,很难不霉烂。
青贮饲料营养好,马牛驴骡好上膘。
秸秆青贮营养高,适口性强消化好,
马牛猪羊都爱吃,还可节省精饲料,
一年四季都能用,原料充足容易搞。
过腹还田禾苗壮,经济效益大提高。
青贮技术五要点,切记“青碎实满严”。
青贮原料很广泛,玉米秸秆地瓜蔓,
牧草杂草和青菜,关键原料要新鲜。
挖建青贮窖,地点要选好,靠近牲畜舍,向阳又干燥,窖壁用砖砌,砖缝要抹好,底层铺麦秸,接着填贮料,上层麦秸盖,踏实土封牢,窖顶馒头形,预防雨水泡,一月就成功,想用就开窖,贮料挨次取,随即堵封牢。
白露到秋分,家畜配种带打针。
白露到秋分,家禽快打针。
白露节到,牛驴上套。
养鱼没啥巧,饵足水质好。
鱼吃多种草,看你找不找。
水草是粥,旱草是饭。
种田靠肥料,养鱼靠饵料。
白露农事
鸿雁来
白露节气“鸿雁来”,按古人说法,鸿大雁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
玄鸟归
后五日“玄鸟归”,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玄鸟空巢语,飞花入户香,燕昵呼唤燕好,燕舞莺啼,生机勃勃。如今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
群鸟养羞
再五日“群鸟养羞”,这个“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顾名思义就是气温渐凉,清晨能在草木上看见露水的意思。此气节温度下降速度逐渐加快。对于农民来说,是格外欣喜的,一个春夏的耕作,经历风雨后,终于迎来收获季节。
白露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华北地区秋收作物开始成熟,东北平原开始收获谷子、高粱、大豆,大江南北棉花开始分批采收。华北地区秋种即将开始,东北、西北地区冬小麦开始播种,农民再此时节是忙碌的。
白露时节冷空气日趋活跃,常常出现秋季低温天气,因此要预防病虫害和低温冷害。对于蔬菜,白露后的天气有利于蔬菜生产,要培育好壮苗。茄果类蔬菜育苗最好在地膜覆盖的大棚内进行,绿叶蔬菜种皮较厚要进行种子处理并浸水催芽。另外,还要做好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如茄果类主要防治猝倒病。
果树要进行修剪、施肥、采摘等,同时做好病虫防治。不同的果树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对待。
9月中旬后,天气转凉,畜牧工作也需要注意。此时是水牛长膘和繁殖的'黄金季节,必须及时抓好秋膘,及时做好配种繁殖工作。对于长毛兔繁殖,养兔专业户要着手做好秋繁工作,注意采取保温措施,以免错过最佳繁殖季节。生猪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高热症为特征的传染病的发生。山羊要做好羊痘疫苗预防接种。种鹅休蛋期接近尾声,应提高加强营养,保证下一产蛋期的营养。
白露时节,农民是欣喜的,也是忙碌的。是有收获的,也是需要付出的。
白露节气各地谚语3白露早,寒露迟,春分的麦子正当时(北方)
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河北)
白露有雨霜冻早,秋分有雨收成好(山西)
秋风是短节,白露是暖节(陜西)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南京)
白露身勿露,赤膊当猪猡(南京)
白露前後一场风,乡下人做个空(南京)
白露白露白,白露种花麦;花麦三爿糠,只救熟不救荒(浙江)
喝了白露水,蚊子撅了嘴(山东)
白露防霜冻,秋分麦入土(山西)
秋分无生田,到了白露乱刀镰(辽宁)
白露秋风夜,一夜冷一夜。(广西贵县)
过了白露节,夜寒日裏热。(湖南长沙)
凉秋白露前,霜华大如钱(南方)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江浙)
白露有雨霜冻早,秋分有雨收成好.(山西)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江南)
过了白露节,夜寒日裏热(上海)
白露干一干,寒露宽一宽(上海)
白露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上海)
白露有雨会烂 冬 "白露无雨好年冬(闽南)
白露"风兼雨,有谷堆满路(闽南)
白露水,卡毒鬼:白露雨水性毒。(台湾)
白露大落大白:白露日下大雨,二期稻大部分会白穗(台湾)
(玉米)白露不出头,拔的喂了牛,参宿後响,麦刚种上(陜西)
齐(起)白露,种高山,白露过,种沟坡,(种麦)(陜西)
立秋无雨水,白露雨来淋(湖南)
白露看花,秋後看稻(江南)
白露雷,不空回(南方)
白露遍地金,处处要留心(北方)
白露身勿露,免得著凉与泻肚(北方)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北方)
一夜白露一场霜。(江蘇无锡)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江南)
处暑高粱白露谷(西北)
处暑难逢十日阴,白露难逢十日晴
白露看花,秋分看谷(江蘇)
烂了白露,天天走溜路(江南)
白露,白露,四肢不露(北方)
白露,不可搅土(北方)
白露水,寒露风:白露日下雨则寒露日会台风(台湾)
白露白猕猕,秋分稻秀齐(上海)
麦到芒种秫到秋,黄豆白露往家收(北方)
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地(北京)
白露节气各地谚语4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玄鸟,即燕子。古时候,燕子和桃花,大概是人们最乐于倚重的两位气候“预告员”,对于生物智慧的借用。
从春分时节的“玄鸟至”,到白露时节的“玄鸟归”,人们由燕子的迁来与归去中,品读季节的更替。
秋高气爽,玉露生凉,鸟儿们敏锐地觉察肃杀之气,于是开始养羞(馐),即勤快地筹措越冬的“干粮”。
以前我最喜欢的白露谚语是:“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可是,蚊子们似乎并不在意这则“古训”,把人折腾得不行不行的,看来还是另一个谚语更靠谱:白露蚊,咬(烦)死人。
还有一个谚语,乍读起来令人窃喜:“白露后,不长肉”。但它指的却是…荞麦。白露后,反倒是很多人秋膘上身的时节。
很多谚语,也反映着白露时节各地的物候特征和农事次第:
白露三朝露,好稻满大路。
白露天晴稻像山。
“白露雨来苦一路”,《农政全书》解释道:白露雨为苦雨,稻禾沾之则白飒,蔬菜沾之则味苦。
白露打枣,秋分卸梨。
八月连阴种麦好,只怕淋烂柿和枣。
不同的果儿,对于雨水多寡,有着不同的好恶,正所谓“旱枣子,涝栗子,不旱不涝收柿子”。
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
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
白露雨沥沥,秋分稻秀齐。
白露满街白。(棉花)
白露看花,秋分看谷。
白露水,寒露风,打了斜禾打大冬。
白露秋分,番薯生筋;寒露霜降,番薯生糖。
白露点坡,秋分种川,寒露种滩。(小麦)
白露不抽穗,寒露不低头。
白露谷,寒露豆,过了霜降收芋头。
白露荞麦,寒露油菜。
白露秋分菜,寒露霜降麦。
白露种葱,寒露种蒜。
白露下南瓜,立冬卧白菜。
山怕处暑,川怕白露。
还有很多谚语,反映着白露节气与后续天气的呼应关系:
白露有雨会烂冬。
烂了白露,天天走溜路。
白露有雨霜降早,秋分有雨收成好。
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
白露无雨,寒露风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一场秋雨一场凉,一场白露一场霜”。
而白露之后,最缠绵的阴雨,就叫做:华西秋雨。
“露里走,霜里逃,感冒咳嗽自家熬”。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白露不露,长衣长裤”。
“白露身勿露,着凉易泻肚”。
“白露身不露,露了没好处”。
“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
好吧,白露时节,从不露做起…
9月8日白露节气,露凝而白,气始寒也。
“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
清晨露水很浓,预兆着当日很可能是个大晴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描述的白露物候,均与鸟有关。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