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大跌是什么逻辑_油价跌幅
1.发改委油价涨跌是如何计算的?
2.石油的逻辑怎么样
3.大炼化概念股涨于跌的逻辑
4.原油价格触底,两桶油却称亏损750亿,网友:怎么一直在亏?
5.油价下调,煤价回落,猪肉、鸡蛋降价,养老金涨了,日子越过越好
6.国际油价下调,国内油价或大幅上调,啥情况?猪价、羊价有何变化
7.国际油价大跌,终于雨过天晴,对全球有哪些影响?
发改委油价涨跌是如何计算的?
发改委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油价,调价生效时间为调价发布日24时。
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汽、柴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调价生效时间为调价发布日24时。当调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时,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当国内价格总水平出现显著上涨或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以及国际市场油价短时内出现剧烈波动等特殊情形需对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控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报请同意后,可以暂停、延迟调价,或缩小调价幅度。特殊情形结束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报请同意,成品油价格调整继续按照本办法确定的规则执行。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2-01-2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石油的逻辑怎么样
高油价、国际福利分配与宏观经济理论演进 ——读管清友博士《石油的逻辑》 傅勇/文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经济学博士 半年前去世的萨缪尔森曾有句著名的调侃:当一只鹦鹉学会说供给与需求时,它也就成了经济学家。然而,对于分析许多商品来说,仅仅依赖这个框架会带来许多困惑。石油就是一例。石油问题难以用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做出充分的解释和预测,但高油价却反过来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在宏观面上,石油的生产和消费总体上是较为平稳的,但油价却大起大落。战后的二十几年时间里,全球的石油消费处于一个快速上升通道,与此同时,石油生产同步大幅增加,结果在1960年代,国际油价呈现下降态势。1970-1980年代,全球石油的生产和消费增速均有所放缓,但这段时间却是有名的高油价时期。其背景是欧佩克的成立、数次石油危机以及中东局势的动荡不安。1980年代中期以后,全球石油消费一直处于温和上升通道,石油产量大致也是稳步增加,但石油价格却出现了巨幅波动。尤其是“911事件”之后,国际油价从2002年初的20美元,用了6年的时间攀至140美元之上。金融危机爆发后,油价又上演了高台跳水的戏剧性一幕。油价跌宕起伏的这段历史清楚地显示,来自实体经济的供给和需求基本面无法给出充分的解释。 在微观面上,中国从未获得与其购买力相匹配的石油定价权。在欧佩克对石油市场的控制力有所减弱之后,国际石油供求市场大致可认为是一个垄断竞争状态。然而,在这个市场上,各石油进口国的议价能力并非简单地由其消费量决定。英国大致能够做到石油的自给自足,但英国在油价博弈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二十年来,中国石油进口量迅速增加,但在油价上,基本还是个价格接受者。铁矿石市场是一个更极端的明证。这表明,油价绝不仅仅是供求之间数量匹配的结果。 2002年来,国际油价出现了巨幅波动,这一波动显然挑战了此前的石油经济学。这一段时间,国际石油的生产和消费波动很小,主要产油国也没有爆发重大地缘危机。美元指数在金融危机之前经历明显下降,但这一下降幅度还不足以解释国际油价的高涨。实际上,石油与其他大宗商品以及贵金属一起,成了国际金融市场泡沫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都说,国际金融危机源于房地产领域的泡沫,但房价与油价等商品价格的上涨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与此同时,国际资本在石油市场上的杠杆率也要远高于房地产市场。 高油价会产生显著的福利效应。上帝是公平的。中东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尽管军事政治力量难成世界一级,但却拥有发达国家需要的石油资源。在某种条件下,产油国为了共同的利益能够达成一致减产行动,以便对西方国家构成牵制,也是为了能更加合理地开发石油资源。当然在油价高企的时期,欧佩克有时也会决定增产以平抑油价。曼昆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解释说,产油国不愿意持续减产抬高油价的一个原因是,石油虽然重要,但当油价保持在高位时,一些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就有了市场,这将降低未来对能源的需求以及国际油价,结果会损害产油国利益。因而,从长期来看高油价对产油国来说,并不总是好事。 不过在2002-2008的高油价时代,产油国还是获得了丰厚的收入,这些收入差不多都是以美元计价,即石油美元。石油美元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油国(当然还包括中国这样的贸易盈余国家)代表了储蓄过剩的一方,而美国代表了负储蓄和过度消费的一方。石油美元通过主权财富基金和其他渠道,又会流回美国。在格林斯潘以及伯南克眼中,这是长期利率保持低位的主要原因。长期利率不在美联储的控制之下,但却是房地产泡沫的主要诱因。从这个角度说,高油价不仅是国际流动性过剩的一个产物,还是国际流动性过剩的一个来源,可以说,两者之间存在某种正反馈机制。 在这个正反馈机制中,产油国多少可归入受益者一方,它们积累起了庞大的财富,一些国家的王室富可敌国,而迪拜甚至在沙漠中创造了超级城市的奇迹。美国凭借其国际货币发钞国的地位,也有效规避了高油价的负担。在高油价时期,美元供给保持在宽松状态,美元指数走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这两类国家都遭受了一定损失。但随着庞大的救市资金注入到全球各个角落,油价已经从危机中的底部有了像样的反弹,在通胀预期和国际资金的推动下,高油价的故事还可能重演。 简单的经济学框架不仅无法解释石油的逻辑,相反石油问题在相当大程度上改变了现在宏观经济学的面貌。石油在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可以说占有重要地位。1970年代的高油价曾对经济学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在此之前,人们曾经无法理解滞涨的出现。然而,高油价所带来的供给面冲击,一方面增加了企业成本进而推高一般物价,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产出。这使得高通胀和高失业并存。经典的凯恩斯经济学是需求管理的经济学,对供给面的忽视使其在滞涨面前一筹莫展。 在一定程度上,高油价不仅催生了供给经济学,还让新古典经济学成为主流。1985年以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波动明显收窄,在产出和通胀两方面均是如此。这被伯南克等人称为“大缓和(Great Moderation)”。在解释“大缓和”的三大主要流派中,有两个应该说与油价相关。一是货币当局经过1970年代的高油价拷问,更好地理解了经济运行机制,尤其是采取了更好的货币政策。二是“大缓和”仅仅是因为幸运,1985年后,国际油价波动出现了显著的收敛。现在看来,第二点解释看起来牵强一点。危机之前,国际油价的上升幅度是史无前例的。而在此高油价背景下,全球主要经济体依然保持了一般物价的平稳。 收到清友博士的大作《石油的逻辑》有一段时间了。我一直把它摆在手边,有空就翻阅一些章节。这种非系统性地品读,似乎总能在不同的时间,激起我不同的遐思迩想,书中的一些段落和图表给人相当大的想象空间。该书涉及到了油价决定机制的各个层面,并对石油市场的历史发展着墨甚多。清友不仅讨论了我在这一领域所感兴趣的绝大多数问题,还让我的视野由此拓展开去,感到从石油这样的特定视角,或许能够更加深刻而全面地认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正如我在推介这本书时所写,“清友博士证明,国际油价背后完全由其经济学和国际金融资本游戏规则的逻辑可循,阅读此书会升起一股冲动,即中国或许有能力改变其作为油价博弈的看客角色。本书并不是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又一产物,它始终站在地缘政治、大国战略的高度俯瞰石油市场的风物变迁。” 和清友兄可谓神交已久。遗憾的是至今竟未能谋面,但感觉彼此已是多年的旧友。感谢这个浮华的网络时代。通过阅读其文字,与其在网上聊天争论,这位来自山东诸城的朋友在我心中的形象渐渐地清晰生动起来。与清友的交流让我觉得,年少时的理想和心境能够也应该延续得更长久一些。 愿与清友兄共勉。
大炼化概念股涨于跌的逻辑
大炼化概念股涨于跌的逻辑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升级,大炼化行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大炼化行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股市中备受关注的概念板块之一。然而,大炼化概念股涨于跌的逻辑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大炼化概念股的涨跌是与国内外原油价格的波动密切相关的。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国内炼油企业的成本也会随之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在国际油价下跌的情况下,大炼化企业的成本也会相应下降,利润也会增加。
其次,大炼化概念股的涨跌还与国内炼油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有关。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国内炼油企业的生产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大炼化概念股的涨跌。如果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大炼化企业的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也会相应提高,企业股票价格也会上涨。
最后,政策因素也是影响大炼化概念股涨跌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对于大炼化行业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导向,也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政府对于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大炼化企业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清洁能源概念股的股价则相应上涨。
总的来说,大炼化概念股的涨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际油价、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等因素。投资者需要了解这些因素,才能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同时,投资者也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经验,合理分散投资,控制风险,从而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原油价格触底,两桶油却称亏损750亿,网友:怎么一直在亏?
众所周知,近期中东原油价格暴跌,一度回到了3元时代,这是自2008年以来的最低油价了。对于有车一族来说,无疑是利好的,相比平时来说,加满一箱油可以省个几十块,而很多原本加92号汽油的车主,在加油站更是豪横的说:95加满,改善生活。
正当我们沉浸于3块多油价带来的喜悦时,有消息称,原油暴跌一个月后,两桶油亏损达到了750亿元,确实令人吃惊。为何原油价格更低,两桶油的亏损反而更大?按照正常逻辑分析,进价越低不是应该盈利空间更大吗?
记得原油150美元1桶的时候,中国石油有一个报告,说因为原油太贵,导致公司盈利幅度大幅度下降。现在每桶原油20多美元,报告又说由于原油大跌,导致公司亏损严重。不管是原油贵欠,反正公司都是亏损的。为何国际油价高,它还是亏损,如今国际油价低了,它又说亏损?
对于其中的原因,有专家分析称,两桶油严重依赖成品油销售。中石油成品油销售收入占八成,但销售毛利率低于3%,而中石化相对好一些,销售和炼油收入合计超过八成,毛利率比中石油高。简单来说,本来销售毛利率就低,如今原油价格触底,根本没有提价盈利的空间。
当然,还有另一个不断输出的成本就是企业人工费。上个月疫情期间,很多企业都停工停产,但两桶油不同,仍然全天候营业,毕竟它不能像其他企业一样关门。因此,持续付出的高额人工成本费(而它并没有选择对员工降薪),加上销售的毛利率更低,这才是亏损750亿的主要原因。
但从两桶油公布的年收入来看,似乎这750亿元并不算什么。2019年中石化全年营业收入2.97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净利润576亿元,简单来说去年每天净赚1.58亿元。而中石油2019年全年收入2.52万亿元,其中经营利润1217.62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56.82亿元。
不管这亏损750亿元是事实也好,还是表面数据也好,毕竟在这大环境之下,无论哪个行业多少都会受到波及。作为老百姓的我们,还是趁着油价香香的时候,多踩几脚油门,怕是过段时间就没有这种勇气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油价下调,煤价回落,猪肉、鸡蛋降价,养老金涨了,日子越过越好
日子好不好,一个同收入的高低有关,另一个就同物价的高低有关,收入越高,物价越低,那么生活就会越过越好,而最近虽然大家被反复的公共卫生事件搞得有点烦,但好消息是油价、煤炭、鸡肉、鸡蛋价格回落的同时,居民的养老金却涨了。
油价下调
距离12月19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还有一个工作日的时间,虽然国际原油价格还有进一步的变动,但其对国内成品油的最终调价结果影响越来越弱,截止到12月16日本轮油价调整周期的第九个工作日,参考国际原油品种均价为76.76美元/桶,综合变化率为-6.84%,预计国内汽油、柴油的下调幅度约460元/吨,折合每升下降0.34-0.38元/吨。
12月19日将是2022年的油价“最后一调”,到2023年的油价“第一调”,油价有希望继续回落,基本逻辑有如下几点:
1、近期美国能源信息署下调能源需求预期。
2、投资者担忧美联储延续激进加息政策,市场对经济衰退风险的担忧增加。
3、成品油库存增加。
4、美加输油“大动脉”Keystone管线陆续恢复,让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承压。
油价下调是件好事,毕竟几乎今年一整年的时间,大家都在用着高价油,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明年大家势必会忙活起来,对汽柴油的需求也将会增加,油价下降有助于生活成本的回落。
煤价回落
随着各地交通运输的恢复,煤炭主产地高速卡口陆续放开,市场上煤炭供应量有所增加,叠加终端备货积极性不高,市场煤价开始回落。
其中伊金霍洛旗调研的6家煤矿中有3家已经下调价格,1家即将下调价格,2家价格未变动。
准格尔旗调研的6家煤矿中有4家下调价格,1家保持稳定,1家上行调整。
整体而言,煤炭价格处于回落状态。
煤炭价格的回落,一方面是普通居民用煤基本已经囤货完成,短期无采购需求。
另一方面是电煤需求释放缓慢,疫情监管放松后终端并未出现大面积补库,仅保持刚需采购。
所以煤炭产地整体供应局面略显宽松,价格有所回落。
考虑到前期因疫情影响而停产减产的煤矿已经陆续恢复正常生产,交通运输的恢复有能让生产出的煤炭运出去,终端采购备货积极性不高,预计煤炭价格还将会继续偏弱运行,以下调为主。
猪肉降价
笔者所在地的猪肉价格在20元左右,其中带皮五花肉和五花肉23.98元/斤,里脊肉22.98元,精选后肘和前肘21.98元,普通五花肉19.98元,而特价猪肉价格仅需16.98元/斤。
这个价格相比上半年5、6月份的价格确实偏高,但相比10月末的猪价来说已经有了明显回落,当前的批发市场的猪肉平均价格相比10月底的价格,降幅有15%左右。
猪肉价格能够下降,一方面得益于养殖户的压栏惜售,生猪出栏踩踏集中上市。
另一方面得益于猪肉消费的低迷,虽然猪肉价格有所回落,但是依然处于相对高位,加上近期疫情的反复,餐饮消费没有增长,而学生提前放假,农民工提前返乡又减少了食堂等的集中消费。
目前来看,后续猪肉供应整体宽松,不仅标猪供应受能繁母猪存栏量增长的影响处于高位,还有50%左右的大肥将会集中在未来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集中上市。
猪肉价格涨还是跌,还是要看消费的恢复情况,如果消费恢复良好,消费的增幅超过猪肉供应的增幅,那么猪肉价格会有上涨,反之肉价还会继续下滑。
鸡蛋降价
最近半个月的鸡蛋价格先涨后跌,12月8日涨到近期的高点后开始回落,目前河南地区的红蛋散筐大码价格在5.3-5.55元,山东地区的红蛋散筐大码价格在5.1-5.5元,江苏地区的红蛋散筐大码价格在5.4-5.7元,相比之前6元多的价格确实有不小的降幅。
当前鸡蛋市场比较复杂,供应端,12月新开产蛋鸡数量相比11月同比增长,但淘汰鸡的数量增幅也非常明显,综合考虑12月的蛋鸡产能是有下跌的,不过好在养殖端的出货积极性一直比较高,所以产能的小幅回落并未对供应造成太大的影响。
反观消费端,居民前期囤货较多,近期以消耗囤货为主,采购积极性不高。
餐饮消费又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并未明显恢复。
鸡蛋走货不畅,加上鸡蛋价格的回落,贸易商以观望为主,致使价格持续下滑。
养老金涨了
临近年底,不断有地区发布通知提高当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比如江苏南通市海门区再次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14元/人/月,这是从2022年1月1日起,当地的第三次上调基础养老金标准了,从2021年的253元/人/月提高到现在的294元/人/月,涨价后的养老金预计会在12月中旬发放到当地城乡居民手中。
江苏宜兴近日出台了《市政府关于调整2022年度宜兴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通知》(宜政发〔2022〕239号),文件规定,宜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上调10元/人/月,调整后当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达到了365元/人/月,上涨部分金额预计会在2022年12月底前补发到位。
此外,江苏镇江2022年第二次上调当地城乡居民养老金,上涨后将达到243元/人/月。
浙江湖州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上调30元/人/月。
临近年底,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发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上调的消息。
上调基础养老金一直是城乡居民所期盼的,随着物价的上涨,每月一百元左右的养老金已经无法满足基本生活保障了,受限于历史原因,很多农民年轻时没有缴纳养老金,但是他们依然靠着缴纳公粮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认可他们的贡献,尽量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让这部分农民也能老有所养,老了有个依靠。
国际油价下调,国内油价或大幅上调,啥情况?猪价、羊价有何变化
车友们将要迎来兔年油价“开门红”,机构预测2月3日国内油价将大幅上调280元/吨,而国际原油价格却明显下滑,这是什么情况?春节后,生猪、活羊价格和粮食价格又有什么变化?让我们一起看一下。
国际油价下调,国内油价或大幅上调
截至发稿前,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9.35美元,相比前一日下跌2.049%。
3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86.14美元,相比前一日下跌1.306%。
虽然国际原油价格下滑明显,但是机构预测国内成品油价格将会在2月3日上调280元/吨,折合每升汽、柴油价格上涨0.21-0.25元。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国际油价下调,国内油价却大涨呢?虽然我国成品油价同国际油价变化“同涨同跌”,但是以国际原油价格十个工作日的平均涨跌幅度为调价依据的,最近几天国际油价下调,但是从1月18日到2月3日这10个工作日中,由于全球原油投资者预期中国经济在春节后复工复产加大了石油和燃料油需求,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日均减产石油200万桶,在这一个调剂周期内国际原油价格依然是上涨状态,使得国内油价或将大幅上调。
当前,国内92号汽油价格在7.6元左右,2月3日上调后价格将会涨至7.8元左右。
国内95号汽油价格在8.1元左右,2月3日上调后价格将会涨至8.3元左右。
猪价下调,或将深跌
春节后生猪价格遭遇连续下跌行情,1月29日猪价仍在下跌,仅浙江、海南、重庆保持稳定。
经过最近两天的下跌调整之后,西南地区猪价来到了6.7-8元,东北地区猪价降至7-7.5元,华北地区猪价降至7.2-8元,华南地区猪价降至7.4-8.6元,华中地区猪价下降到7.4-7.9元,华东地区猪价下降到了7.5-8.5元。
近期猪价下调虽然有节后猪肉消费低谷的影响,也有养殖户“留猪过年”,节后生猪供应有保障的影响,但更多的还是屠宰企业强势压价的影响。
经过一个春节假期的消耗,屠宰企业和猪肉分割商库存量明显下降,节后急需补充库存,屠企压价收猪不仅可以刺激养殖端加速卖猪,还能降低自身生猪屠宰成本。
后续,生猪价格很有可能会遭遇深跌,逻辑有如下几点:
1、猪肉消费低迷的状态短时间难以改变,虽然正月十五之前都会处于猪肉消费高峰,但居民多以消耗春节前准备的腊肉和冻肉为主,鲜肉购买积极性并不高。
2、节前生猪价格跌至成本线以下,养殖端亏损严重,为了止损部分养殖户选择“留猪过年”,年后生猪供应有保障。
3、临近月底,集团化猪场恐加速出猪完成月度出栏任务。
羊价“一跌不起”
1月29日,国内两大养羊基地的河北唐县和山东盐窝,羊价仍在下跌,河北唐县的最新报价是:小尾寒羊串公125-135斤,13.4-13.1元/斤,细毛羊串公125-140斤,14.1-13.3元/斤,新民羊公125-140斤,14.3-13.4元/斤。
山东盐窝的最新报价是:小尾寒羊串120-130斤,13.5-13.3元/斤,细毛羊串125-130斤,13.8-13.3元/斤,新民羊125-130斤,14.8-14.1元/斤。
最近一年多的时间,国内羊价一直不理想,除了因为之前价格理想,养羊量大幅增长,活羊产能过剩有关,还同疫情影响终端羊肉消费需求有关。
节前本是羊肉消费高峰,又赶上疫情防控措施优化,餐饮行业进一步受创,叠加羊肉价格整体偏高,而猪肉价格偏低被抢占部分消费市场,致使市场羊价“一跌不起”。
春节后是羊肉消费低谷期,节前羊肉需求低迷有很大一部分供应量被积压到节后。
养殖端可能还会出现一波淘汰母羊,清栏放弃养羊行业的“热潮”,叠加猪价在跌,羊价短时间难见上涨。
小麦价格难涨,但能高位运行
受最近今年节日带动作用的减弱,春节前终端购销不畅,面粉企业的面粉库存量较大,小麦受消费制约,价格变化不大。
虽然节后制粉企业陆续开工,但多以消耗库存为主,小麦的收购积极性一般。
供应方面,受年前价格下降的影响,基层余粮量偏高,流通粮源有保障,加上政策性小麦持续投放,市场供应整体宽松,小麦价格短时间难涨。
不过小麦价格也不会出现明显回落,有希望保持持续的高位运行。
1、随着疫情稳定,餐饮业和旅游业恢复,面粉需求将会逐渐回暖。
2、基层余粮将会被逐渐消耗,长期供应收紧。
3、深加工方面的面粉需求量也会增加。
国际油价大跌,终于雨过天晴,对全球有哪些影响?
油价大跌,这是一个紧急信号,势必对全球中期大势影响深远。原油作为全球工业的第一定价品,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大涨。同样,也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大跌。近期油价的屡次大跌,
可能预示着两种可能:沙特与美国已经取得默契。7月中旬将开启中东之行,重点是沙特,核心诉求是让沙特多产油、将油价降下来,从而缓解美国和欧盟的通胀压力。按照国际惯例,类似美国这样的大国元首,在正式出访之前,应该就已经敲定好了相关合作,否则,大概率不会启动正式出访。
提前敲定相关合作,只等正式出访的宾主两欢,事实这个可能性极高,所以,近期油价提前启动下跌反应。
俄乌战争有缓和意味。现在的俄乌战争,早已进入俄罗斯越打越主动、乌克兰越打越被动的状态。而面对这一窘境,当下的欧洲,除了英国和波兰还坚持对俄强硬,如欧盟的主导者法国和德国等,均开始有妥协促谈的意味。
坚持强硬与妥协促和,这两种态度,对国际油价是有直接影响的,如果坚持强硬的态度占上风,则国际油价持续企高,主张妥协促和的态度占上风,则国际油价进入回落。所以,在近期油价连续回落之后,俄乌战争进入缓和区间,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影响势必深远美国可以放缓加息力度。今年以来的美国加息是史所罕见的。之所以启动高强度的加息,是因为美国经济遭遇到史所罕见的高通胀。而如果油价继续下跌,如果跌破到90美元/桶下方,那么,美国的预期通胀至少可以下降2个点。美联储必将放缓加息力度,当然,这对美股肯定是个利好。
新能源可能进入较大回落。最近两个月,全球新能源一二级市场(尤其是A股)的大幅反弹,既与之前的跌幅过大相关,但更重要的是,全球油价的飙升,激发了新能源的市场需求。逻辑是很简单的。既然新能源火爆与油价飙升有关,那么,油价一旦较大幅度回落,必然会导致新能源市场需求的预期下降。
美国对华态度的再变脸。过去一个月,美国对华态度,尤其是涉及到经贸的,有明显的主动缓和迹象,包括两次提到将取消对华产品的加征关税。美国对华的主动缓和,不因其他,而是因为美国国内的超高通胀,需要高性价比的中国商品进行对冲。
但是,如果油价大幅回落缓解了美国国内的超高通胀,那么,美国的对华态度有可能再次变脸,这对我国的出口企业,可能会形成局部的负面反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