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斯里兰卡破产多国债务风险正在呈螺旋式上升

2.经济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推动正超越商品本身的供需影响

3.国家石油公司的兴起和发展如何?

斯里兰卡破产多国债务风险正在呈螺旋式上升

斯里兰卡最新油价查询网_斯里兰卡最新油价查询

一度跻身南亚中高收入国家的斯里兰卡轰然倒下,成为美联储近期“加息风暴”中第一个破产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这只是剧本的开端,伴随债务风险汇聚成一股强力“龙卷风”,破产戏码将在更多国家上演。

根据彭博数据,包括乌克兰、阿根廷和巴基斯坦在内的至少6个新兴市场国家的10年期外币债券收益率自年初以来已经上升了10多个百分点,债务风险正在呈螺旋式上升。

俄罗斯投行RenaissanceCapital全球首席经济学家CharlieRobertson表示:“国债价格暴跌的规模,真是令人震惊。”此次抛售是“我25年来见过的最大抛售之一”。而根据摩根大通的数据,投资者今年以来已从新兴市场债券中撤出520亿美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KristalinaGeorgieva本周敲响了警钟,她说:“对于处于或接近债务危机的经济体来说,情况越来越严重,其中包括30%的新兴市场国家和60%的低收入国家。”

债务危机两大推手

新兴市场的债务危机离不了两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俄乌冲突和美国为抗击通胀进行的激进加息。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能源和食品价格飙升,给许多依赖进口的发展中国家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虽然一些石油出口国尤其是海湾地区的石油出口国,从油价上涨中收益,但不少石油出口国的大部分甚至全部收益被疫情期间的损失抵消。

此外,为了抑制屡创新高的通胀,美联储的激进加息导致美元走强,给必须偿还以美元计价债务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带来了进一步的压力,而金融环境收紧正在伤害资金匮乏的发展中国家。

投资机构Amundi新兴市场债务高级投资经理EstherLaw表示,债券市场的压力与其说是违约迫在眉睫的信号,不如说是对美国经济衰退和通胀、俄乌冲突担忧的信号。

“与其说这是对国家陷入违约的恐惧,不如说这是一种情绪,”她说。“但时间一长,这显然会增加这些国家的融资成本,将反过来影响它们的偿债能力。”

乌克兰:最可能步斯里兰卡后尘

俄乌冲突爆发导致投资者大举逃离乌债,导致乌债收益率飙升。自年初以来,其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飙升了30多个百分点。

据分析称,乌克兰目前是最有可能步斯里兰卡后尘的国家。自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克兰一直在借外债来填补其飙升的预算窟窿。目前其每月预算赤字为90亿美元,远远高于冲突爆发初期的50亿美元。

据媒体此前报道,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Naftogaz)上周要求债券持有人接受延迟付款,导致市场担心可能无法按时偿付在9月1日到期的14亿美元债券。

尽管如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四仍表示,乌克兰将继续偿还债务,未来几天将由更多捐款流向该国账户,而无需发行更多债券。

萨尔瓦多:被比特币坑惨

萨尔瓦多,全球首个将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的国家,由于比特币崩盘,其持有的比特币已累计亏损约超过一半。

由于投资者抛售债务,萨尔瓦多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今年以来已飙升逾18个百分点。

惠誉分析师表示:“用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增加了在2022-2023年开启融资的IMF项目的不确定性。

据悉,萨尔瓦多有8亿美元的国债将于明年1月到期,分析师也担心其偿还能力。

斯里兰卡:面临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危机

斯里兰卡,第一个在美联储加息风暴中倒下的新兴市场国家,正面临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危机。

该国眼下背负了510亿美元的债务,再加上高达39%的通胀水平和仅剩16亿美元的外储规模,迫使其由于“资不抵债”而不得不宣布国家破产,成为了2022年首个主权债务违约的新兴市场国家。

总统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逃离使得斯里兰卡国内形势雪上加霜,该国与债权人的债务重组谈判也陷入混乱。

眼下斯里兰卡最重要的是先组建新,以便从IMF获得融资,将使其能够推进与债权人的重组谈判。

阿根廷:或迎来史上第十次债务违约

债务违约常驻选手阿根廷,因其庞大的外债规模和单一的产业结构,或将迎来史上第十次债务违约。

财通证券分析师李美岑团队指出,阿根廷的产业结构单一且对外依存过高,例如农产品出口占比长期超70%,容易受到气候、外需等多重因素影响。

此外,庞大的外债规模导致阿根廷的偿债能力也受到汇率扰动。尽管受益于本轮大宗、农产品涨价,阿根廷出现贸易顺差,但是随着后续价格回落,债务压力将再度成为现实。

在通胀率即将超过75%之际,阿根廷10年期国债目前的交易价格低于20美分,国债市场陷入泥潭难以自拔。

巴基斯坦:以债养债

长期以来,巴基斯坦的还债模式可总结为“拆东墙补西墙”,以债养债,深陷美元债务陷阱。

近两年,进口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的成本飙升扩大了巴基斯坦的贸易逆差,现在美国正在快速加息,有人担心,巴基斯坦有可能就是下一个斯里兰卡。

巴基斯坦在周四与IMF达成协议,获得了一项价值约12亿美元的,借此缓解债务危机。

除了以上国家,巴西、马来西亚、埃及、印尼、墨西哥等多国或都已陷入美元债务陷阱。目前,十多个发展中经济体的主权债收益率已经飙升至压力水平。

十多个国家的债券交易处于低迷水平,通常表明违约的可能性很高,但分析师认为,实际债务违约和重组的国家很少。许多大型新兴经济体今天的财政和货币状况比过去的危机更好,这使它们能够更好地抵御今天的一系列冲击。

凯投宏观首席新兴市场经济学家WilliamJackson在谈及欠发达新兴市场时表示,新兴市场尤其是前沿市场存在巨大的财政压力,但对于违约的可能性,需要视国家而定。

经济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推动正超越商品本身的供需影响

今天是2022年6月14日,以下是今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动态汇总: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全球通胀的压力,来自经济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推动正超越商品本身供需影响。

最为代表性的是,近段时间深陷金融危机中的斯里兰卡已经明确表示,外汇储备紧张,对购买俄罗斯原油持开放态度。

同样,在比较效应下,目前俄罗斯已经超越沙特,成为印度第二大石油供应国。

数据显示,5月份印度炼油商收到大约81.9万桶/日俄罗斯石油。

但也有消息显示,近段时间随着俄罗斯原油出口逐渐顺畅,俄罗斯原油大幅折扣已经取消,并且还在近期推迟了对印度两家国有炼油厂的出口协议。

与此同时,尽管美国表示会对部分委内瑞拉原油出口放宽制裁措施,但更多消息却显示,近一个月来伊朗和委内瑞拉扩大贸易往来,伊朗国企在签约修复委内瑞拉最小炼油厂后,已开始准备改造委内瑞拉最大的炼油厂——日产95.5万桶的帕拉瓜纳炼油中心,这也是全球最大的炼油厂之一。

此外,上月委内瑞拉还从伊朗SADRA公司订购了四艘油轮。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增强两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的话语权。

最新消息称,伊朗还表示,中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条款的措施是可逆的,西方国家应致力于与伊朗达成最终协议。

而在欧洲,有消息称,为满足天然气供应,德国准备拿出数十亿美元,拯救原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的一家子公司。

据悉,俄乌冲突之后,德国单方面宣布接管这家俄罗斯天然气子公司,随后俄罗斯方面停止向该公司供气,此举迫使这家原俄气子公司用更高的价格到现货市场购买部分能源,财务状况出现恶化。

好消息是,近日土耳其宣布发现一大型油气田,并已经开始在黑海铺设第一条天然气管道,但要到2023年才能实现输气。

在美国市场,随着5月数据的公布,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周一表示,美国经济有50%的可能性会进入衰退。

他警告说,投资者将面临一个"颠簸的旅程”。

同时,伴随着新一轮加息来临,美元汇率走强,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金属对持有其他货币的买家来说更加昂贵,从而遏制需求和价格。

目前美元继续站在20年来的高点位置,因为投资者担忧美联储可能加快加息步伐,以遏制通胀飙升,加上经济衰退担忧加剧,令投资者风险厌恶情绪占据上风。

在我国国内市场,伴随着国际油价的走高,国内成品油也迎来了年内第十次涨价。

国内汽油价格上调390元/吨,柴油价格上调375元/吨。

折合升价,92号汽油价格上调0.31元/升、95号汽油和0号柴油价格均上调0.32元/升。

本轮调价后,全国大多数地区车柴价格在9.1-9.3元/升左右,92号汽油零售限价在9.1-9.3元/升。

这一价格再次刷新国内成品油价格记录。

而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制定的成品油定价标准,只有当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桶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才会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来自捷诚能源的计算显示,按照130美元的国际成品油价格计算,再叠加海洋运费、保险费、损耗、炼厂的炼油操作费用和合理利润,以及出厂到加油站过程中的运费、批发零售环节成本及各种税费,预计92号汽油最高可达每升13元。

更多数据显示,得益于油价上涨,“三桶油”2021年实现净利润合计达2344亿元。

其中,2021年中石油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1.7亿元,同比增长384.9%,创近7年来新高;中石化719.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2%,创近10年来新高;中海油703亿元,同比增长181.7%,达历史最高水平。

其他方面,目前各地楼市消费依旧低迷,各地仍在不遗余力地加快推进需求端政策。

据诸葛找房统计,仅6月6日-6月12日一周,全国便有沈阳、杭州、徐州、唐山、泰州、邵阳等城市出台20多项政策,涉及购房优惠、降低首付比、契税补贴、二孩以上家庭购房补贴、公积金等方面。

国家石油公司的兴起和发展如何?

国家石油公司是指那些由国家投资组建、以实施国家战略目标为使命的石油公司。世界上曾有80多个国家成立过国家石油公司。目前,国家石油公司仍然在世界石油工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国际大石油公司一并成为世界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主力军。在发展过程中,国家石油公司也曾经历私有化浪潮的冲击和洗礼,但其中的一些坚持至今,它们已经发展壮大并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从1922年阿根廷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石油公司以来,国家石油公司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重要性不断受到各国的重视,并成为世界石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推动力量。

20世纪初,对石油工业的介入意味着国家石油公司的萌芽。这期间重要的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海军同英波(斯)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的前身)签订长期购油合同,英国进而控制了公司51%的股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建立了管理高加索地区重要油田的国家机构;法国为接管一战战败国德国的部分石油权益,倡议建立了法国石油公司;意大利为寻找石油组建本国国家石油公司。

阿根廷是发展中国家创建国家石油公司的先驱。20世纪初,以“七姊妹”为首的国际大石油公司逐步建立起全面控制整个西方世界石油的勘探、生产、加工、储运、贸易和价格一体化的石油垄断体系。发展中国家不甘于长期受制于国际大石油的控制和剥夺,收回石油主权运动也从此发端。阿根廷1907年和1918年先后在打水井时发现了石油,专门成立石油矿产局以开发油田,这个机构后来改组为国家石油公司(YPF),负责石油的国内外勘探开发活动。

1938年,墨西哥没收外国公司在墨西哥的石油资产,实行国有化,把石油业务交由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Pemex)经营,由此产生了第一家现代模式的石油国国家石油公司。之后,随着非洲独立运动的开展,收回石油主权和建立国家石油公司的浪潮又在非洲兴起。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的成立在当时的西方世界曾引起强烈反响,遭到英美石油公司及其政治上的威胁和经济上的制裁。但是,墨西哥人民和国家石油公司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坚持下来,在20世纪60—70年代陆续发现一系列油田,成为世界重要的产油国。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世界上又诞生了一批国家石油公司。战后,美国推行马歇尔,让西欧国家大量使用中东廉价石油,促成西欧能源结构迅速从煤向石油转变。而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石油大多控制在以美国资本为主的石油“七姊妹”手中。为了打破外国公司对本国石油市场的垄断,保障本国能源供应,一些西欧国家先后建立起本国的国家石油公司。法国于1945年成立石油勘探局,在本土和法属殖民地找油。1966年该局发展成为经营石油勘探的公司ERAP,16年发展成为埃尔夫—阿奎坦公司。1953年,意大利经过近3年的酝酿,在IP等国有企业的基础上成立了国家石油公司埃尼集团。1950年,奥地利在英美法苏四国结束对奥地利占领的时候,建立起国家石油公司OMV。

20世纪70年代是国际上国家石油公司涌现的高潮期。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纷纷成立国家石油公司是这一轮国有化浪潮中最重要的。在此浪潮推动下,许多中东国都先后实现了石油工业国有化。其中,阿拉伯各主要国基本上取逐步提高国家参股比率的办法把外国人掌握的石油资产转为国有。委内瑞拉等国取先取消租让制,继而接收外国石油资产的办法,把接管来的石油资产交给新成立的国家石油公司管理和经营。有些国家,如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等甚至完全实行了国家石油公司对本国石油工业的垄断,不允许外国公司插手。这是世界石油工业的一场大革命。它使长期以来通过租让制掌握国石油,控制石油生产,垄断世界石油市场,操纵石油价格的石油“七姊妹”从第三世界国家的石油上游工业中被撵了出去。由此,世界上绝大多数石油储量和产量转到了国国家石油公司的手中。

20世纪70年代接连出现的石油危机和高油价,给石油消费大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也促进了一些发达国家国家石油公司的建立。日本的石油供应基本上来自中东,依赖于外国公司,为了保障石油供应,日本成立了国家石油公司——日本石油公团,着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还积极赞助私人企业到国外去开发石油。加拿大是个产油国,但是它的石油生产和销售掌握在以美国资本为主的外国公司手中,为了对本国石油市场有所控制,加拿大也成立了加拿大国家石油公司。

石油危机促进了欧洲北海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石油勘探和开发。英国、挪威、丹麦等发达国家和马来西亚、菲律宾、刚果、安哥拉等先后成立国家石油公司来保障本国石油权益。一些发展中国家石油进口国,如斯里兰卡,在高油价冲击下也成立了国家石油公司来控制本国石油市场,减少国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