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平台原油价格计算表_钻井平台原油价格计算
1. 自建平台 海上出油
2.钻井平台上的工人是如何生活的?
3.圆筒形海洋钻井平台是什么?
自建平台 海上出油
一、海上第一座试验油平台
渤海海1井在上第三系明化镇组上段见油气后,陆续又钻了3口斜井。证实此断背斜构造圈闭面积4.6km2,幅度150m,具有一定的油气量。于是,在原来1号固定钻井平台基础上,经过设计和设备的补充、改造工作,建成了1号试验油平台。
海1井和海1-2井井位属两个断块,两井虽然相距324m,但却在明化镇组下段不同层位获得油流,并且在油层产能和流体性质上都有一定的差异,可见构造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两断块都属于下生上储油藏,投产后,当年油1963t,到1967年年底累计产油2.01×104t,从此开始了我国海上生产原油的历史。
后来,由于含油构造产量低、含水量高,加之平台腐蚀严重而报废。
二、海四油田的开发
海四油田具多套含油层系,且差别比较大:明化镇组下段储层是一套不稳定的曲流河道沉积;馆陶组储层是一套辫状河道沉积;沙河街组二段储层以中细砂岩为主,属三角洲沉积。油藏类型比较复杂:明化镇组为受构造和岩性控制的边、底水油藏,既有水驱层状油藏,也有部分水驱加溶解气驱及溶解气驱岩性油藏;馆陶组为具有边、底水的构造油藏;沙河街组一段为岩性圈闭的透镜状油藏;沙河街组二段为岩性圈闭层状油藏。油田具有多油水系统,各小层油、气、水分布很不一致。
在钻8口评价井中,14年海4-6井明化镇组下段和馆陶组上段合试,获日产千吨的高产油流,至14年10月海四井组全部完钻。15年7月四号油平台投产,初期日产油348t。后来由于馆陶组和沙河街组油层含水上升快,产量下降幅度大,先后对油井取了封堵水层、补射新层等措施。最后由于腐蚀严重,1983年封井弃平台,共生产8年,累计油45×104t,出程度仅5.3%。
14年8~11月,在海4井南部再钻4口探井,只在海10井发现明化镇组油层,于是在两井之间建成七号生产平台,布井8口,于16年6月完钻。七号平台于17年5月投产,初期日产油155t。半年后由于明化镇组油层地层能量不足,造成压力、产量快速下降,用了上抽等措施,以维持油井正常生产。最后由于平台腐蚀严重,于1985年封井弃平台,共生产8年,累计油15×104,出程度仅5.2%。
17年计算了油田探明储量为845×104t。
19年重新复算了储量,为1140×104t,比17年增加了286×104t。于19年12月再次投产,正常生产井6口,初期日产油444t。到2001年已生产3年,累计产油40×104t,油速度达到0.92%,油田综合含水56.3%,前后两次累计油84×104t,总出程度达到9.82%。
三、埕北油田试
12年11月,于渤海西部海域的埕北低凸起西高点水深16m处钻预探井海7井,完钻井深2502m,完钻层位为中生界凝灰质砂岩。钻井在下第三系东营组中钻遇20m油层,经测试折算日产原油96m3,由此发现了埕北油田。
15年5月,于发现井之东部钻海16井,由于距离太远而落入水区;同年在海7井东南162m处建六号试平台,至16年11月共完钻9口试井,主要开东高点东营组下部主力油层。
六号试平台于17年底投入试,当时有喷油井5口、机油井3口,平均单井日产油47t。到1981年10月封井结束试,共生产了46个月,累计油40×104t,平均油速度0.5%,出程度1.92%,封井时综合含水率10%。
总结埕北油田近4年试动态,有如下三点认识。
a.埕北油田开发基本条件具备,技术上也是可行的。油田生产近4年,弹性产率不断增加,地层压力缓慢下降,油藏水浸量不断增加,说明油藏具备活跃的边水能量,并且补给迅速和充足。投产初期生产井均能自喷,初期产能极低,通过实施防砂、挤油、堵水、下泵抽等措施,油井产能有所提高,平均单井产能超过40t/d,表明生产井可以建立起一定的产能。通过试查明了油田特点,掌握了油田生产基本动态,对油田有了客观、真实的认识。19年,用容积法计算了油田探明储量,为2084×104t,可储量416×104t,这是开发埕北油田的物质基础。
b.解决好试中暴露出的问题,是高效开发油田的关键。试中靠近气顶的油井,由于得不到边水能量的补充,当地层压力下降时,气顶膨胀造成气窜;处于油水过渡带的5口油井,其中有4口先后见水,平均月含水上升1.2%。主要原因是射孔底界距油水界面比较近,一般1~3.5m;试中油层出砂比较严重。上述问题通过当前的技术手段是可以解决的。
c.为进一步落实油田含油面积,掌握油层纵、横向变化规律,于19年在构造西高点及其北翼钻井两口,与此同时也进行了开发地震集工作,并编制了精细的构造图,为19年开发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资料。
四、解剖古潜山油藏
16年,在石臼坨隆起东延的428西高点,钻探井渤中5井于侏罗系及第三系中见油气显示。同年9月,在侏罗纪火山岩含油井段用20mm油嘴测试,获日产原油334t,从而发现428西油田。
17年,在渤中5井西北300m处建八号钻井平台,钻井12口。其中,仅在侏罗系火山岩中探明储量为105×104t。
在对潜山解剖工作中,曾在开初期对2口低产、低渗的火山岩井,用标准酸化配方解堵提渗措施,1口井下水力活塞泵机及补层等措施,但收效甚微,主要是油层能量太低所致。
1981年,侏罗系火山岩油藏投入开发,用衰竭式天然能量开,由于能量严重不足,其开特点呈现出油层压降大、产量迅速递减、出程度低的趋势。到1985年8月封井时,累计产油7×104t,最终出程度仅为6.5%。
五、海上有产量
本阶段截止于18年12月底。北起渤海,南到莺歌海,总共钻井124口(其中探井70口),有83口井见到油气或显示(包括见油气流井33口、有油气层井13口、见油气显示井37口),占总井数的近70%;做地震逾26×104km;发现含油气构造16个,油气田5个;获得各类石油储量1×108t,天然气储量21×108m3;海洋年产油近17×104t,阶段累计产油近48×104t。各海区详细情况见表1-1和图1-2。
表1-1 中国海域第一阶段勘探工作及主要成果表
当然,本阶段在渤海中、西部和北部湾发现的油田都是小油田,一般用简易生产平台生产。油田的产量大部分是试产量,一方面正式开的油田设施还有待研制;另一方面也要摸清地下油田的情况,才能正式开。
图1-2 1967~18年投产油气田及年产油量柱状图
钻井平台上的工人是如何生活的?
他们的生活就是上28天的班,休息28天,周而复始。
在渤海中部,有一个大型油田,由十多个海上石油生产和钻井平台,浮动生产,储藏和卸油设备以及救生船组成。一个亿吨的大型重油油田,海风吹来,寒气逼人。 11月19日,记者从唐山市乐亭县井塘港出发,乘坐烟台拖船前往秦皇岛32-6油田,并陪同即将前往各个平台换岗的37名工人。拖船是石油平台工人的通勤车,中海油渤海石油管理局秦皇岛32-6号/渤中运营公司工作人员冯一飞告诉记者,平台的工作模式是在海上工作28天,然后返回陆地休息28天,依此类推。
乘船旅行约1小时后,眼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平台,有八只脚和十二个桩,平台的桩腿到达了海底数十米。这是CEPI平台,这里的员工更喜欢将他视为?I平台。向上看,是像火箭发射器一样直接击中天空的井架。油的重要设备是钻机。钻机钻入海床,到达一千多米深的水库。它打开了油层和地面平台之间的通道。油井被连续运输到平台,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它们通过专用于运输原油的油轮被送到主要的炼油厂。登上平台并观看人们放松腿部的方式。我看到平台上的起重机将笼子降到拖船的后甲板上。站在平台上的人将行李放在笼子的中间,穿上救生衣,将手紧紧套在绳网上,用脚踩在笼子的边缘。最后,起重机将笼子轻轻地放在高约50米的平台甲板上。整个平台包括一个直升机甲板,一个上甲板,一个中甲板和一个下甲板。
上,中和下甲板各有3,000平方米以上。总面积大于足球场,员工的生产和生活在此进行。在平台的中间甲板上,有一个中央控制室,相当于整个平台的大脑。记者看到控制室四周是各种屏幕和设备,整个平台的工作状况一目了然。员工密切关注设备的动态,不时拿起电话,记录各部门报告的问题,并在进行特殊工作时通过广播向整个平台广播。离开中央控制室,然后沿着楼梯进入起居区。随着平台全天候运行,工人实施12小时的全天工作,许多夜班工人正在休息。起居区最多可容纳100人,并且提供办公室,餐厅,洗衣房,健身房等生活设施,被称为迷你城市。
圆筒形海洋钻井平台是什么?
圆筒形海洋钻井平台又称“Sevan 650”钻井平台,由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为挪威Seven Marine公司建造。“Sevan 650”系列钻井平台由中远船务完成全部技术设计、整体建造及所有设备安装调试,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的项目成果曾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Sevan 650”系列钻井平台的设计建造,标志着中远船务已跻身世界海工建造先进企业行列,成为世界海工制造领域的一支劲旅,标志着我国深海钻探成套装备设计制造水平实现了重大突破。
圆筒形海洋钻井平台
2009年年底,中远船务成功建造了该系列平台中的第一座“Sevan Driller”(希望1号)。“Sevan Driller”是世界范围内第一座圆筒形海洋钻井平台,该平台直径85m,高135m。平台针对多种海洋环境设计,可用于10000ft(约3000m)深海海域作业,拥有15×104bbl原油的存储能力。平台由底部8台推进器定位,并配置系泊系统,具有钻井、储油功能,建成后将在北美墨西哥湾投入生产。
2012年3月,是中远船务为挪威Sevan Marine公司建造的第二座圆筒形海洋钻井平台“Sevan Brazil”(希望2号)交付,并被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租用。该平台总高135m,主船体最大直径99m,主甲板高度24.5m,上甲板高度36.5m,钻台高度44.5m,空船重量近3×104t,甲板可变载荷15000t。作业设计水深3000m,钻井深度12000m,配置全球最先进的DP-3动态定位系统和系泊系统,通过八台全回转推进器进行定位。“Sevan Brasil”圆筒形海洋钻井平台具备3810m水深和12192m井深的钻井能力。
与“Sevan Driller”相比,“Sevan Brazil”主船体最大直径达99m,整整多出了15m,空船重量达到了29075t,使该平台稳定性更强,更能适应深海恶劣的环境。
2012年8月,“Sevan Driller”钻井平台在巴西深海钻获世界最大的深海油气田。2013年初,“Sevan Brasil”圆筒形超深水钻井平台在巴西桑托斯盆地超深水海区钻探BM-S-50区块时,成功发现了储量丰富、油品优良的油田。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