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2011年2月10日~13的新闻...只有两条..要简短的. 请在新闻前面注明日期.快快..我后天就要开学了

2.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发展中遭遇的困难

3.全球富裕指数全球富裕指数排名

4.哪位能解释下欧元区形成的经济原因

5.委内瑞拉和美国有什么矛盾吗?

求2011年2月10日~13的新闻...只有两条..要简短的. 请在新闻前面注明日期.快快..我后天就要开学了

玻利维亚10元-玻利维亚国际油价

13日(标题)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面走高

解说受到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辞职等消息的影响,11日纽约股市低开高走,截至收盘,三大股指全面上涨。

当天纽约股市小幅低开,主要是因为投资者担心埃及局势可能在周末出现恶化,然而,主要股指很快就在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辞职的消息支撑下转跌为升。不仅如此,道琼斯指数和标准普尔指数在盘中触及了两年半以来的最高点,而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更是在盘中创出三年多新高。有分析人士指出,穆巴拉克辞职的消息令投资者相信,埃及局势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大大降低,因此,股市反弹,而国际油价则出现了下跌。

在经济数据方面,当天公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对投资者情绪起到了支撑的作用。路透社与密歇根大学联合公布的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75.1,稍高于市场预期。

但是,当天公布的另外一份来自美国商务部的报告显示,去年全年美国的贸易赤字增幅为近10年最大。

个股方面,诺基亚公司的股价重挫14%以上。该公司当天宣布了多项企业改革措施,并表示计划在其智能电话平台上使用微软的移动操作系统,但市场显然对诺基亚公司没有提出削减研发成本的目标而感到担心。

到纽约股市收盘时,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涨43.97点,收于12273.26点,涨幅为0.36%。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涨7.28点,收于1329.15点,涨幅为0.55%。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18.99点,收于2809.44点,涨幅为0.68%。

新华社记者牛海荣纽约报道。(完)

(标题)美政府提出住房抵押市场改革方案

解说美国财政部11日向国会提交住房抵押市场改革计划,提出政府将逐步弱化对房地产市场支持力度。

美财政部长盖特纳当天在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就此发表讲话说:“这是一项根本性的改革计划,将缩小政府支持企业的规模,加强消费者保护力度,同时使有需求的人能够获得负担得起的住房。”

根据财政部的计划,政府将逐步减少对“房地美”和“房利美”这两大房贷机构和住房金融市场的支持,修复房地产市场的根本缺陷,加强对未来危机的防范。

财政部在计划中提出三项改革方案,供国会讨论决策。第一种方案是政府除保留联邦住房署这一机构外,彻底退出住房抵押市场。第二种方案是只有在市场出现危机时,政府才出面担保住房抵押贷款。第三种方案是政府仍然在房贷市场发挥作用,但不再通过“两房”这样的政府支持企业来实施。

美国住房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美元,目前90%以上的房贷由政府持有或担保。自2008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美国政府共花费了纳税人约1500亿美元救助“两房”。

房地产市场被认为是引发本次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美国各界要求改革政府支持房贷机构这一做法的呼声由来已久。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改革房贷抵押市场影响深广,财政部的改革计划只是开端,关于这一领域的立法将是个长期过程。

新华社记者林煜华盛顿报道。(完)

(标题)南非商品住房积压严重

解说南非建筑商协会11日发表声明表示,将对现有的建筑行业进行革命性的变革,以解决目前南非面临的商品住房积压问题。

南非建筑商协会在声明中指出,南非建筑行业对南非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度超过22%,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其中正式雇员40万人。然而,受全球经济衰退引起的消费能力下降和南非银行收紧贷款政策的双重影响,南非建筑业特别是商品住房市场进入了近10年来的最低谷。据南非建筑商协会统计,南非全国的住房项目中存在闲置房屋的数量已经达到8000个。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南非建筑商协会联合南非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在约翰内斯堡举行了建筑业危机峰会。该会议最终达成决议,为解决商品住房积压问题制定了危机应对方案。

与会的建筑公司代表承诺将对现在的建筑行业进行改革。南非建筑商协会主席简·玛丽·塔尔博特指出,商品住房积压只是问题的表象,外部因素是消费能力下降和银行收紧贷款政策,而其内部根源是建筑行业创新不足,设计陈旧,房屋使用效率低下,如果不能改变这一现状,南非的房地产业就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困境。

另外,南非电力公司在会议上表示,该公司将拨款54亿兰特(约合7.7亿美元)用于改造现有建筑的供电系统,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新华社记者李建民、邵海军,报道员肯特·沃克、大雷约翰内斯堡报道。(完)

(标题)南非总统祖马在国情咨文中展望南非“金砖”之路

解说南非总统雅各布·祖马在2月10日晚发布的国情咨文中表示,南非很高兴能够加入“金砖四国”新兴经济体集团。

“金砖四国”集团,是对当今世界4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的称呼。这四个国家的领土面积总和占全球土地面积的25%,人口总和占全世界总人口的40%,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5435万亿美元。据估计,到2050年,“金砖四国”集团的经济总量将会超越“八国集团”,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2010年年底,中国作为金砖四国的轮值主席国已正式邀请南非加入“金砖国家”集团。

南非总统祖马在国情咨文中指出,“金砖四国”集团是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南非正式成为该集团的成员说明南非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正式跨入全球地区性大国行列。南非期待着今年4月份首次以成员国身份参加在中国召开的“金砖四国”会议。

新华社记者李建民、邵海军,报道员肯特·沃克、大雷约翰内斯堡报道。(完)

(标题)欧盟和IMF专家组认为希腊应加大改革力度

解说正在希腊访问的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专家组1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是希腊实施稳定增长计划、摆脱危机的关键。

专家组表示,自去年11月欧盟和IMF专家组审议以来,希腊政府尽管在有些领域未能达标,但在巩固财政、维护金融稳定、增强经济竞争力等方面总体来说取得进展。

欧盟和IMF专家组表示对希腊经济仍充满信心,认为只要希腊政府能加速国企私有化改革进程,2011年希腊经济将会回稳。欧盟代表塞尔瓦斯·德鲁斯说,希腊政府计划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通过国企私有化融资500亿欧元,2011年至2012年期间希腊政府至少可以融资150亿欧元。

德鲁斯表示,希腊政府通过私有化改革所获得的资金将用来减免目前背负的3000亿欧元债务。

当天,在欧盟和IMF专家组公布对希腊经济审议报告后,希腊财政部发表声明表示,2011年下半年希腊经济将会回稳,并在2012年开始恢复增长。

2009年希腊财政赤字高达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5.4%,面临破产边缘。为获得欧盟和IMF1100亿欧元的贷款,希腊政府不得不实施严厉的紧缩政策,并接受欧盟和IMF专家组的定期评估审议。

欧盟和IMF专家组于2011年1月27日至2月11日对希腊进行了第三次审议,按计划,专家组将在5月再次来到雅典对希腊经济进展进行审议评估。

新华社记者梁业倩,报道员马科斯雅典报道。(完)

(标题)阿根廷最大国有银行将在华开设办事处

解说阿根廷最大的国有银行——国民银行当地时间10日宣布,将在北京开设办事处,为中阿双边贸易提供便利。这将是阿根廷国民银行在亚洲地区开设的第一个办事处。

阿根廷国民银行行长卡洛斯·法布莱加说,国民银行日前获得阿根廷中央银行的批准,在中国开设办事处。国民银行在北京的办事处将在三到四个月内开张,相关业务也正在积极筹备中。

法布莱加说,这个办事处将为促进中国和阿根廷的双边贸易,尤其是阿根廷向中国的出口提供便利。他强调指出,近年来中阿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已经成为阿根廷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国民银行此前已经在美国、西班牙、巴拿马、委内瑞拉、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智利和乌拉圭等国开设办事处。

根据阿根廷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报告,去年中国和阿根廷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38.58亿美元,和2009年相比猛增了57.6%,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新华社记者冯俊扬、宋洁云布宜诺斯艾利斯报道。(完) (播发02月13日16:00)《财经新闻》(二)

(标题)多款新车亮相2011芝加哥汽车展

解说当地时间2月11日,2011年美国芝加哥国际汽车展在芝加哥密歇根湖畔的麦考米克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各大汽车厂商的众多新车首次登台亮相。

在9日向全球媒体开放后,11日车展迎来了第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顾客。此次车展占地100多万平方英尺,分为南北两个展厅,历时10天,将在2月20日结束。通用、克莱斯勒及福特这三家美国汽车厂商均在车展上发布了全新车型。其中通用汽车携三款明星车型亮相芝加哥车展,最引人注目的是雪佛兰今年下半年将推出的全电动环保车VOLT。

欧洲和日本厂商也推出了各种新款车型。其中讴歌发布了2012款TL车型。与现款车型相比,新车针对外观造型做了相应改进,视觉效果显得更加时尚。同时该车还对动力系统做了相应调校,使其燃油经济性有所提升。

今年车展最吸引人的一点是厂家提供了试车跑道,消费者可以现场试驾尚未上市的新车。在VOLT的试驾区,红色**的鲜花点缀着跑道,好像是在一个度假圣地,令人感到赏心悦目。

同期Volt产品专家

这辆车是在2011年获奖的新车,雪佛兰Volt电动车是一种增程型电动车。现在市场上还没有这类车。

你如果想做穿越国家的旅行,Volt绝对可以帮你实现这个愿望。充电很容易,如果你接标准120伏特的电源,需要10小时。如果是240伏特的电源,仅需要4小时。最大的好处是,在美国国内给一辆Volt充足电只需要1美元50美分,这可以支持50英里的行程,让人惊叹。

解说而吉普车的试驾跑道就更具有挑战性,是一个象拱门一样的上下弯道。丰田汽车也在展馆内搭建了一个试车跑道,让参观者现场试驾丰田车。另外,韩国的现代和起亚汽车展台则是以其低价位高性能的新款车吸引了大量年轻的观众。

今年车展另外一个特点是为女性敞开大门,除了为女性提供优惠价格的“女士日”之外,还有多款专为女士设计的新车,比如福特的FIESTA,还有吉普车推出的几个色彩鲜艳的迷你车,都得到了众多女士的青睐。

同期参观者

我想去看Ford,是我最喜欢的。

同期参观者

这个展览太好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感觉非常不错。

同期参观者

非常吸引人,我看中好几款车。

同期参观者

很好看。我对展台的陈列感到很惊讶,花了不少功夫,特别是Jeep那个。

解说芝加哥汽车贸易协会是此次车展的组织机构。第一届芝加哥汽车展于1901年3月在芝加哥举办,至今已经举办103届,芝加哥国际汽车展已发展成为北美最大、历时最长且参观人数最多的全球重要车展之一。

新华社记者张保平、报道员赵兢芝加哥报道。(完)

(标题)节后农产品期货市场整体上涨

解说由于春节期间国内小麦主产区持续干旱,加之近期对粮食生产加大扶持力度的措施接连出台,节后的期货市场大幅走高。大连商品交易所开盘后,连豆期货在三个交易日上涨138元,涨幅达到3.05%。但对此现象,有分析者建议投资者切勿追高。

春节期间,北方小麦主产区的旱情,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节后的首个交易日,强麦期货就出现了涨停的行情,也带动了农产品市场的整体上涨。但期货分析师吴秋娟分析认为,小麦越冬期出现旱情对期货市场的影响不大。

同期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分析师 吴秋娟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因为冬小麦仍然处于越冬期,这个时间段的旱情对于产量的影响,可以通过后期的降雨进行弥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市场对于旱情的炒作是有些过度的,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的话,不建议投资者追高,市场上已经累积了一些风险,那么这两天的行情也是出现了一定的回落,建议投资者还是不要追高。

解说此外,对于近期国家接连出台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吴秋娟分析,尽管从长远来看将促使农产品期货价格稳步抬高,但短期内的影响还很有限。

同期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分析师 吴秋娟

国家这个政策还是表明了国家扶持农业生产的意图,包括再次提高了稻谷的收购价格。也是说明国家在稳步提高粮食价格,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主要是表明国家的态度。那么对于短期的(农产品期货市场)行情来说,它的影响就比较有限了。

新华社记者于新超、司晓帅(实习)辽宁大连报道。(完)

(标题)天津2010年金融信贷稳定增长

解说12日,记者从天津市统计局了解到,2010年天津金融信贷稳定增长。截至2010年末,天津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774.11亿元,增长23.5%,比年初增加2623.73亿元。

据介绍,在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到73.8%。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6499.25亿元,增长18.8%,比年初增加2611.22亿元。此外,国内外资金快速涌入。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92家,合同外资额152.96亿美元,增长10.5%,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08.49亿美元,增长20.3%。截至年末,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143家落户天津。全年实际利用内资1633.82亿元,增长31.5%。

新华社记者张晓辉、邵香云、马晨天津报道。(完)

(标题)吉林省高耗能行业占工业比重持续降低

解说来自吉林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吉林省高耗能行业低速运行,增速低于全省工业增速近6%,发展速度持续放缓,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持续降低。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吉林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14.3%,低于全省工业增速5.6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806.29亿元,占全省工业比重为21.5%,比2009年末下降1.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

据介绍,2010年吉林省制定了《吉林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施方案》,其中,针对钢铁行业要在2011年底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淘汰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电炉;在有色金属行业则计划在2011年底前,淘汰100千安及以下电解铝小预焙槽以及落后方式炼锌制品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新华社记者姚 、周万鹏长春报道。(完)

(标题)福建:国家开发银行180亿元助力厦门物流产业

解说国家开发银行与厦门象屿集团11日在厦门签订《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将向厦门象屿集团及其相关下属成员企业提供总额18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额度,未来双方还将开展更加深入、更加密切的合作。

厦门象屿集团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是厦门象屿保税区、厦门现代物流园区、厦门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的开发运营服务商。经过十五年的发展,象屿集团已经初步形成了采购供应管理及综合物流服务、土地成片开发及房地产、类金融服务及股权投资等三大业务板块,连续多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行列,是中国物流5A级企业。

同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何黎明

这次国开行与象屿集团签订这个协议我认为意义重大,不光是对项目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金融业在物流业发展需要资金的时候伸出了援手,可以使我们的物流企业发展得更快更好,这样进一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解说国家开发银行总行评审一局局长张庆民说,物流产业是绿色经济的重要新兴产业,厦门象屿集团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推荐的优秀物流企业,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厦门象屿集团、支持厦门物流业,不仅有利于厦门物流企业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推进两岸物流业的交流,密切两岸经贸关系。

同期国家开发银行总行评审一局局长 张庆民

厦门在台海贸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想通过这次签订《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加强合作,使得这个企业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同期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龙雏

象屿集团将在加快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的开发发展的基础上作为集团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将继续做强做大现有的三大业务板块,以采购供应及综合物流服务为主营的象屿股份,将围绕“持续创造流通价值、服务企业成长”的目标,继续在采购供应、综合物流和物流园区平台整合上下功夫,推动象屿集团发展成一个主营业务突出、产业结构合理、现金流充裕、管理相对领先、一个在区域经济发展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受人尊敬的中国品牌企业。

新华社记者陈旺福建厦门报道。(完)

(标题)内蒙古:药交会成为经济发展新名片

解说记者12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召开的医药保健品交易会上了解到,呼和浩特医药保健品交易会连续12年来保持着内蒙古规模最大的专业会展头衔,呼和浩特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药展之都”。医药保健品交易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内蒙古会展协会秘书长高晓路介绍,药交会作为内蒙古会展业的龙头和代表,与区内其他的全国知名品牌不同,药交会毫无资源依赖性,是典型的“新经济”,在拉动相关产业的同时,助推着内蒙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据高晓路介绍,呼和浩特药交会被誉为“内蒙古新经济第一品牌”,在中国医药会展界保持着保健品类交易全国第一,年举办届数全国第一,年专业观众量全国第一,固定城市医药保健品类会展全国第一,药品类交易会全国第二的业绩。

同期内蒙古会展协会秘书长 高晓路

药交会发展到现在,有百分之七八十的药商来自全国各地,只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本地药商,因此交易会应该说是完整意义上的全国性的交易会。

解说“根据往届数据,本次交易会成交额预计9亿元,可为当地饭店、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带来综合拉动约1.6亿元。”高晓路说。

据介绍,呼和浩特市药交会被业内人士称为“蒙交会”,在全国会展中颇有名气。当年20万内蒙古籍的医药保健品营销大军把持着全国八成市场,他们利用春节回家的时候共商发展,慢慢形成了“蒙交会”的模式。1999年首届蒙交会在呼和浩特市举行,此后每年举行两次,逐渐成为内蒙古会展经济中的一面旗帜。

据了解,呼和浩特药交会举办12年来,累计给当地相关产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30亿元,已逐步使呼和浩特市成为全国重要的药品、保健品集散地。

本届医药保健品交易会于2月12日至13日在内蒙古展览馆举行,有来自全国32个省、市、区企业的2600余名医药企业代表参会。

新华社记者李云平、邓华呼和浩特报道。(完)

(标题)(展望十二五)新疆将斥资33亿余元定居牧民11万户

解说“十二五”期间,新疆斥资将33.15亿元,使11.05万户各族牧民彻底告别四季流牧、逐水草而居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定居。

“十一五”期间,新疆通过转变畜牧生产方式,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使畜牧业在农牧民增收中的贡献份额连续多年占较高比重;牛奶、优质牛羊肉、细羊毛三大优势产业带建设不断巩固和加强,猪、禽等特色产业区初步形成;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同时,依托国家良种工程和自治区良种补贴等项目的实施,全区畜禽良种繁育能力和品种改良技术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在国家游牧民定居工程的推动下,目前全区已有10.65万户、40.29万牧民按照“三通、四有、五配套”的标准实现了定居,种草养畜、机械化转场等生产技术得到推广,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逐步转变。

新华社记者宿传义乌鲁木齐报道。

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发展中遭遇的困难

简单的说,就是经济结构单一,人才资金匮乏,处于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的弱势地位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境

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地位

为巩固政治独立,二战后相继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都把发展民族经济,争取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放在首位。然而,由于西方发达国家顽固地维持旧的国际经济关系,并利用其掌握的技术和经济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和控制,从而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时至今日仍居于从属地位。这种依附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生产领域,殖民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国际分工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了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发展中国家仍然是原宗主国的原料供应地。直到80年代初期,以生产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很多,其中30多个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90%以上。这就使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工业制成品和消费品等方面严重依赖西方发达国家。而且,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垄断资本推行经济霸权主义主要工具的跨国公司,在不断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同时,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使它们成为发达国家的附属“加工厂”和“装配厂”。过去单一型的传统分工,转变为一种多层次的国际分工体系,其中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体系中处于最高层,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底层。

在技术领域,西方跨国公司通过对技术研究和销售的垄断,造成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对西方国家的依附地位。西方国家在技术转让中,不仅严格限制向发展中国家当地公司转让先进技术或关键技术,或者设置种种不合理不平等的商业惯例条款,限制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发展,而且还常常索取高额的技术转让费用。据统计,在世界已注册的约500万项专利权中,发展中国家只占1%。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控制世界技术转让的80%,其中美国约占50—65%。发达国家利用科技中的垄断地位,每年向发展中国家索取300—500亿美元的购买专利权费用。

在贸易领域,西方垄断资本极力操纵国际市场,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规定种种歧视性的贸易壁垒。目前,各种名目繁多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已达1000多件。另一方面抬高工业品的价格,压低原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严重的不等价剥削。1980年至1989年,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价格下跌33%,仅1989年就损失1065亿美元。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目前仍然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出口对象又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这就使它们在贸易上处于对西方国家的依附地位。

在国际金融领域,发展中国家不仅在货币制度上依附于西方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国际货币制度中完全处于无权地位,而且,西方发达国家还通过政府贷款,国际多边机构贷款和国际商业银行等形式,使发展中国家在金融上处于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地位。此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银行还在发展中国家广设分支机构,力图操纵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活。

这种依赖性不可避免地加大了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量,使发展中国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贸易逆差、损失惨重。据联合国有关资料,在双方的贸易中,以1980年发展中国家单位出口价值(以美元计价)为基数,1988年下降为83,而1988年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额为6791亿美元。仅此一项,发展中国家的损失就达1150多亿美元。从进口看,以1980年为基数,1988年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单位价值指数却上升为106.2,而当年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额为6391亿美元。也就是说,由于进口价格的上涨,发展中国家为此要多付出370多亿美元。两项合计,发展中国家损失了1520亿美元。

外债加重,资金倒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材料,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急剧增长。积欠的中长期外债由1972年的992亿美元,增至1988年的10425亿美元,再加上短期外债1972亿美元,总计12397亿美元,比1972年增长了11.5倍。由于70年代以来的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居高不下,使发展中国家为此支付的利息负担更加沉重。1972年的利息支付还不足25亿美元,1988年就增至833亿美元,增加了32倍多。并且从1983年起,发展中国家出现向西方发达国家严重的“资本外逃”。从1983年至1987年中等收入国家倒流资金930亿美元,而1988年1年更高达500亿美元。仅拉美国家1973至1985年间就累计达1510亿美元,占同期外债增加额的40%以上。出现了“从贫者身上抽血”的反常现象。

外资利润增加。如美国公司1980至1985年在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年平均利润率在20%左右。这些利润,一部分用于当地的再投资,一部分汇回本国。80年代以来,汇回本国的那部分利润早已超过这些国家新输出的资本额。

这种国际经济旧秩序中的依附地位所带来的后果,严重地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积累规模和速度,从而使它们发展民族经济的努力遭到严重挫拆,以至到90年代仍将面临着许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如区域、集团化的影响;资金流入减少,资金短缺问题难以解决;外债问题严重;科技差距继续拉大;人才短缺与外流;产业结构落后;贸易条件继续恶化;人口增长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生态环境继续遭到严重破坏;南北经济差距拉大等。

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依附地位,60、70年代以来、西方发展经济学激进派提出了中心——外围理沦。这种理论认为:(1)资本主义已发展成为中心(发达国家)——外围(发展中国家)的世界体系,外围国家对中心国家具有依附性,它们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2)联接中心——外围的经济机制是不平等交换及其价值转移。中心国家通过不平等交换攫取了外国国家的大量“剩余”来促进本身的发展,而外国国家却由于“剩余”的流失而造成贫困,所以,发达与不发达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两者互为因果;(3)外围国家的发展只能是不发达的发展,因为它提供原料和廉价劳动力来满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需要,它们在经济结构上不可能象独立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实行工业化。它们越发展,对中心国家的依附性就越深;(4)只有积极地反抗把它们(指外围国家)与全世界资本主义制度连结在一起的链索,它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理论的核心是以不平等交换产生价值转移来论证不发达的根源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这种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不平等交换论,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有助于揭示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原因和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不公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情绪,同时,有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

但是,这种理论看不到发展中国家战后历史地位的变化和发展的内部动力,过分夸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的消极作用,忽视了生产领域,只是集中在交换领域,把不发达归咎于不平等交换。这种理论未能对全世界的资本积累进行动态的、辨证的分析。把目前南北经济关系的基本态势看作是“外围”完全依附于“中心”而不存在相互依存;这种理论在应用方面也比较薄弱,比较简单化。很少提出关于经济发展的一整套设想,而往往陷于一种简单的逻辑之中:要么切断与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闭关自守;要么只能处于依附地位。实际上,中心——外围理论是主张切断与发达国家的联系的。这都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这种理论缺陷的实质,就是抹杀了殖民地经济和获得独立后的民族经济之间的区别,抹杀了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区别,对目前南北经济关系的基本态势及其性质作了错误的估计。

发展中国家要彻底摆脱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附地位,必须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改变世界经济中生产、消费和贸易的格局,改变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改善贸易条件,实现价格指数化;发达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官方援助,增加技术转让,要保证发展中国家对自己自然资源享有充分的、永久的主权,能对其资源的开发实行有效地控制;能根据主权原则限制和监督跨国公司的活动;要对现有的国际经济机构的体制和规章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无权地位,使发展中国家能平等地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的决策过程。为此,必须继续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

二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走上了利用外资发展国民经济的道路,一度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诸如巴西的“经济奇迹”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等。然而,自1982年墨西哥宣布停止支付到期的外债本息为先导,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又相继出现了偿债困难的问题,尤以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为首的拉美国家最为严重。尽管第三世界国家本身、债权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国际商业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措施,但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债危机一直未得到根除。进入90年代后,债务问题仍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一项沉重负担。

造成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背景,又有现实的根源;既有外部因素的作用,又有内部原因的促成。

从历史上看,它是殖民主义所导致的直接恶果。长期的掠夺和剥削,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畸型,经济发展落后,使南北方的经济差距越拉越大。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结构及其经济运行,使得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生产、世界贸易和货币金融领域中都居于垄断地位。这使得发展中国家尽管取得了民族独立,但仍未摆脱受剥削受掠夺的地位。

从外部环境看,70年代以来国际环境对发展中国家极为不利:(一)遭到1973、1979年两次石油提价的冲击。由于油价上涨,需要进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费用猛增,债务负担急剧加重。1973年非产油发展中国家经济帐户赤字只有110亿美元,1974年这一赤字升到376亿美元,1975年达460亿美元。仅油价上涨引起的超额支出在1973年到1982年间就增加了2600亿美元,如果把支付石油进口的借款利息也计入的话,则达3350亿美元;(二)世界经济衰退,导致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条件日益恶化。西方发达国家为转嫁1979至1982年的大危机,在加强对外倾销的同时,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世界银行认为,如果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导致拉美出口收入减少10%,那么该地区为此付出的代价将相当于它全部债务的年实际利息。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价格,特别是低收入国家主要出口的原料、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下跌,造成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收入增长减慢,偿债能力下降,1985年,初级产品价格已降到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水平。自1932年以来,拉美出口商品贸易比价累计下降20%,1986年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出口收入平均每年减少数十亿美元。1986年,16个重债国的外贸顺差总额至少减少了一半以上,从290亿美元降至130亿美元;(三)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上升。发展中国家的借款主要是国际商业银行提供的。1979年以后,为克服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实行了紧缩货币政策,致使金融市场利率提高。如美国的利率从1976年的6.8%提高到1981年的18.9%,导致了债务国的债务负担加重。仅1982年巴西因实际利率提高就多付债务利息79亿美元。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的主体是美元债务,高利率形成的美元汇率大幅上升,大大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据统计,从国际范围看,利率每上开一个百分点,债务国一年就要多付40—50亿美元的利率;(四)正在形成的欧洲统一大市场、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圈,这些集团化经济日益表现出的排他性,不断升级的国际贸易战使发展中国家难以对付。同时,集团内部资金对流也减少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使巨大的债务难以偿还。

从内部因素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滞胀及经济政策、措施失当也是引起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一)发展中国家经济普遍处于滞胀状态。据拉美经济委员会的统计,1982至1987年,整个地区平均经济增长率仅为1.5%。而通货膨胀却日益严重。1982年拉美通胀率47.5%,到1988年已高达223%;(二)对外债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当70年代西方银行界大量倾销“石油美元”等过剩资本时,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以为“良机”已到,错误地借入了超出自身偿还能力的大量贷款,尤其是大量的国际私人商业贷款。如拉美各国70年代的外债一般只有几十亿美元,到80年代末,均已增至上千亿。与此同时,债务国又没有根据偿债额、投资额、利息支付率以及它们各自的长短限期、外汇储备情况等有关因素,对外债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出适合国情的、科学的外债偿还战略,从而常常顾此失彼,形成借新债还旧债,借新债还旧息的局面;(三)外债资金使用不当,引进项目经济效益差,创汇率低。用外债支持的项目往往是规模庞大而又不切实际的长期建设项目,有的借款项目根本没有形成任何生产能力。如巴西70年代上马的三座核电站耗资35亿美元,至今未能发电。从而使债务国中长期外债总额的平均偿还期小于这些资金用于项目的收回期。另外有一部分外债被用于奢侈品的消费,如智利在1970至1978年期间,电视机的进口增加了7942%,化妆品和香水的进口增加了6500%。还有的国家外债管理人员贪污腐化,将外债资金挪作私人不动产或外国证券投资。这样,外债没有给国家整体带来生产能力的增长,在世界经济形势突变之时,难以应付而无法如期偿还债务;(四)发展中国家大量的资金外流。主要原因是对本国经济和货币失去信心。对债务国来说,债务积累越多,债务危机就愈严重,本国资本外流就越多。本国外流资本越多,国内资金就越匮乏,因此就越需要借入外债。如此形成恶性借环。据世界银行报告,到1983年底,阿根廷,墨西哥和委内瑞拉三国外流资金的累计总额分别相当于外债总额的61%、44%和77%。据估计,在过去的几年中,拉美国家的外流资金仍相当于对外债务的一半。

基于以上分析,从本质上看,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推行经济殖民主义政策所造成的。自1982年至今,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已历时10年。其外债形势有如下特点:(1)债务总额急剧膨胀,偿债能力持续下降。1982年,债务总额是8390亿美元,1989年猛增到129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6.7%。1990年又突破134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1992将增加到13880亿美元,将比上年增长约4%。与此同时,一些国家相继出现清偿危机。自1986年以来,秘鲁、巴西、科特迪瓦、赞比亚、玻利维亚、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尼加拉瓜等先后宣布停止支付到期的外债利息;(2)债务危机涉及的范围广泛,资源出口型国家负担更为沉重。1970年债务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国家仅14个,到1985年增加到63个,年债务额在100亿美元以上的国家在1970年时根本没有,1985年有16个,1987年达27个。到1989年底,负债超过1000亿美元以上的国家仅撒哈拉以南非洲就达31个。债务问题几乎涉及所有的发展中国家。(3)债务结构显著变化,贷款条件日益恶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债务和债权的重点分别由官方债务和债权转向私人债务和债权;二是短期债务增加。由于债务国经济形势恶化和政局不稳,债权国银行对发放长期贷款越来越谨慎,条件日益苛刻,造成长期贷款减少,短期贷款增加。(4)国际债务格局呈现债务国与债权国分布集中的特征。作为债务国一方,拉美和非洲是“重灾区”。拉美国家所欠外债占1989年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的34%,达4340亿美元,非洲国家同年外债总额也高达2500亿美元,约占外债总额的20%。自1982年以来,发展中国家外债的半数以上集中在17个债务负担最为沉重的国家,它们的债务总额仍在增长,当年应偿还的债务本息占出口收入的比率1988年仍为41.6%。它们的债务总额一直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半数以上。这两项指标都超过目前国际公认的25%的警戒线。在17个重债国中,其中拉美就占了12个。名列17个重债国之首的巴西1987年底负债额达1213亿美元。债权国一方集中程度也相等高。据世界银行统计,1985年在17个主要债务国的外债总额中,美国商业银行的债权比重为24.5%。在对中南美10个债务国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中,美国的商业银行占40%,日本占16%,英国占15%。因此,就发达国家而言,卷入债务问题的是主要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这种债务与债权的高度集中,增加了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只要一两个债务国拒付或无法支付,则美国的银行体系首先受到打击,然后整个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将经受动荡,可能导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持续数年的第三世界债务危机,不仅影响了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而且还严重影响世界经济,乃至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沉重的债务负担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恶化情况十分严重,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桎梏。(1)债务负担严重地阻碍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的发展。70年代,发展中国家借外债是为了发展生产,而80年代,本来可以用于发展生产的借款,不得不更多地用于还本付息。从1982年起,竟出现奇特的资金倒流现象,发展中国家不但不能从发达国家那里获得资金,自己的资金反而倒流向发达国家。1982至1987年间拉美地区资金流失额高达1456亿美元。1988年拉美地区还本付息额为260亿美元,而所得新贷款仅60亿美元,倒流了3倍多。这种情况导致了许多债务国国内资金贫乏、生产瘫痪、金融市场动荡、货币大幅度贬值、通货膨胀加剧、失业人数增加,政治动荡等一系列灾难频繁发生,造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的明显下降。(2)债务危机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对本国落后的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清偿外债的一个主要来源。但是,由于债务负担越来越重,许多债务国不得不把原准备进口生产设备和技术的外汇用来偿付债务本息,加上生产投资的压缩,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和创汇能力不断下降。同时,主要出口创汇的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又太低,所以,使得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陷入困境;(3)债务危机严重地影响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调整。8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为改变落后的经济结构,都确立了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如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发展一些新产业新项目等。但因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偿债,使得有些计划被迫取消或无限期延缓。所以,债务危机不仅大大降低了发展中国家当前的经济增长,而且还严重地影响着它们未来的经济腾飞;(4)债务危机加深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削弱了自主性。沉重的债务使一些发展中国家依靠自己的力量无力走出危机,没有发达国家的贷款,既不能偿还旧债的本息,也无法发展生产,甚至不能维持生存。这不仅使发展中国家抗衡发达国家转嫁危机能力削弱,而且,极易使发展中国家重新落入发达国家的控制与剥削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控制的国际货市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乘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困难急需资金之时,以“意向书”的形式向受援国提出种种先决条件,左右受援国的经济政策。正如阿根廷经济学家阿尔多·费雷尔所指出:“外债对主权和我们人民的自决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严重的债务危机,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调整经济结构及发展战略,如降低发展速度,减少借债;扩大出口和压缩进口,以外贸出口提高偿债能力;实行紧缩性的财政及外债外汇管制制度;等。上述措施使债务国家在80年代后期的财政赤字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偿债能力有所提高。但是,这些措施也产生了严重的负作用,导致了生产性投资衰退、对外贸易的畸形发展和国内主活水平的下降等。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对西方发达国家也产生了严重影响,它不仅威胁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稳定,而且影响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西方国家丧失了很大部分的商品市场。因此,为防止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和维护在第三世界的经济和战略利益,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先后采取和实施了一系列所谓“救援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政策。相继抛出了“宫泽计划”、“密特朗计划”、“贝克计划”,但皆以失败而告终。1989年3月,美国财政部长布雷迪公布了“布雷迪计划”,其中心内容是:鼓励商业银行取消债务国部分债务;要求国际金融机构继续向债务国提供新贷款,以促进债务国经济发展;提高还债能力。同以往方案相比,“布雷迪计划”把解决外债的重点放在债务本息的减免上,而不是放在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上。这一计划改变了美国过去坚持逼债的僵硬立场,意味着美国的债务政策出现了一个重大转折,严峻的现实迫使美国政府开始承认减免债务是解决债务问题必由之路。尽管这一计划有可能导致民间银行削减贷款,而且究竟能在何种程度上实现尚属疑问,但比过去向前走了一步,给缓解债务危机提供了一个突破口。但也应该看到,美国的经济殖民主义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目前,减兔发展中国家债务的措施,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债务资本化。外国债权银行将自己帐面债务形式折价出售,债券购买者买下债权后,通过当地银行贴现转换成债务国的货币再进行投资。对于债权者的有利之处是:找到了按票面价值运用其贷款的办法。对债务者的有利之处是:顺利清偿了部分债务,减少了债务负担。据统计,1988年上半年发展中国家资本化了的债务就达88亿美元。但是,债务资本化有两个不可忽视的负效应:一是加剧了债务国的通货膨胀;二是加强了外国投资者对债务国经济的控制。(2)现金回购,一国按一定折扣以现金购回它的债务。其中最著名的是玻利维亚的债务回购计划。玻利维亚于1988年3月按89%的平均折扣率(即按面值的11%)购回它的商业银行债务的40%(合3.35亿美元),1989年初又作出人类似安排。目前,由于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严重不足,这种方式不可能广泛适用。(3)减少债务偿还额。无条件地取消发展中国家所欠的债务基金,并降低利率。这种做法目前已越来越多地被债权国所采用。

作为第三世界国家本身,要摆脱外债的沉重负担,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采取具体措施来扭转被动局面,应力图做到:(1)继续调整改革国内经济结构,大力推行出口促进战略,通过扩大出口来克服债务危机,进而把出口的盈余用于经济发展;谋求外资来源多样化,保持经济发展与偿债能力呈正比关系;从制度和政策上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外资使用效率,促进国内储蓄的提高;(2)发展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领域增强与发达国家的谈判力量,改善国际贸易条件,改善借债与还债的条件;(3)开展南北对话,积极推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在这一过程中,组建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跨国公司,组建自己的区域性金融机构,通过南南合作促进债务问题的解决。

进入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有所缓解如1991年拉国家的外债比上年减少2.1%。但也应该看到,长期形成的全球性债务问题要在短期内得到彻底解决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债务问题仍将是发展中国家的沉重负担。然而只要发展中国家协调一致,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同时努力,摆脱债务困境仍是充满希望的。

(选自王助民等编:《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1915—1990),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版。)

全球富裕指数全球富裕指数排名

1、日本生活之物质和精神压力大么?2、09全球富裕指数排名,中国第几名?3、全球富裕指数排名4、富国排行前十位是那些国家?5、全球最富裕的人民在哪国?6、全球富裕指数是什么日本生活之物质和精神压力大么?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其科技发达,设施完备,环境好。全球富裕指数我们是不是会想日本经济如此发达,那么日本工作压力大么?人们全球富裕指数的幸福指数高么?

东京等大城市地区全球富裕指数:物质压力不大,精神压力因人而异整体略大。

大城市圈以外地区:物质压力和精神压力都很小。

日本生活压力:物质方面

首先说一个数据,联合国2013的全球富裕指数,日本全球第10名,中国全球第101名。生活在城市的我们往往会忽略乡村地区的真实生活水平的。

具体消费支出呢?仍旧数字说话。总务省2013年统计的单身人士每月平均收入与支出。收入平均32万日元,支出平均23.7万日元。其中兴趣爱好娱乐3万日元。也就是说一个月正常租房子交税放开全球富裕指数了吃喝玩乐之后可以平均剩下1/3的工资。

日本生活压力:精神压力

联合国有一个全球幸福指数。评判标准是六项指标: real GDP per capita, healthy life expectancy, having someone to count on, perceived freedom to make life choices, freedom from corruption, and generosity (Table 2.1).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日本43位,中国93位。

这个结果还挺意外的,因为印象中中国人似乎更容易过得快乐点。事实上还有一个 地球幸福度指数 Happy Planet Index ,是英国一个团体一直在统计的指数。

在wiki列出的这个指数中,中国在2006年和2009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远远超越日本(而且还是日文wiki)。但是当去官方网站查阅的时候发现去年的分数和wiki上的大相径庭,中国排名较低。

日本的加班工作时间长是事实,但是这并不等同于断言整体社会压力大。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物质和精神方面发展比较成熟是必然的。

09全球富裕指数排名,中国第几名?

1 ▲ (1) 挪威 0.971 ▲ 0.001

2 ▲ (2) 澳大利亚 0.970 ▲ 0.002

3 _ (2) 冰岛 0.969 ▲ 0.002

4 _ (1) 加拿大 0.966 ▲ 0.001

5 _ 爱尔兰 0.965 ▲ 0.001

6 _ 荷兰 0.964 ▲ 0.003

7 _ 瑞典 0.963 ▲ 0.002

8 ▲ (4) 法国 0.961 ▲ 0.003

9 ▲ (1) 瑞士 0.960 ▲ 0.001

10 _ (2) 日本 0.960 ▲ 0.002

11 _ (2) 卢森堡 0.960 ▲ 0.001

12 _ 芬兰 0.959 ▲ 0.004

13 ▲ (2) 美国 0.956 ▲ 0.001

14 _ 奥地利 0.955 ▲ 0.003

15 ▲ (1) 西班牙 0.955 ▲ 0.003

16 _ (2) 丹麦 0.955 ▲ 0.002

17 _ 比利时 0.953 ▲ 0.002

18 ▲ (1) 意大利 0.951 ▲ 0.001

19 (N/A) 列支敦士登 0.951 ▲ 0.001

20 _ 新西兰 0.950 ▲ 0.002

21 _ 英国 0.947 ▲ 0.002

22 ▲ (1) 德国 0.947 ▲ 0.002

23 ▲ (5) 新加坡 0.944 ▲ 0.002

24 _ (2) 香港 0.944 ▲ 0.001

25 _ (7) 希腊 0.942 ▲ 0.004

26 _ (1) 大韩、民、国 0.937 ▲ 0.004

27 _ (3) 以色列 0.935 ▲ 0.003

28 _ 安道尔 0.934 ▲ 0.001

29 _ (3) 斯洛文尼亚 0.929 ▲ 0.005

30 _ (3) 文莱 0.920 ▲ 0.001

31 _ (2) 科威特 0.916 ▲ 0.004

32 _ (2) 塞浦路斯 0.914 ▲ 0.003

33 ▲ (1) 卡塔尔 0.910 ▲ 0.005

34 _ (1) 葡萄牙 0.909 ▲ 0.002

35 _ (4) 阿联酋 0.903 ▲ 0.007

36 _ (1) 捷克 0.903 ▲ 0.004

37 _ 巴巴多斯 0.903 ▲ 0.004

38 _ (2) 马耳他 0.902 ▲ 0.003

39 _ (7) 巴林 0.895 ▲ 0.001

40 ▲ (2) 爱沙尼亚 0.883 ▲ 0.005

41 _ (3) 波兰 0.880 ▲ 0.004

42 _ (1) 斯洛伐克 0.880 ▲ 0.007

43 _ (5) 匈牙利 0.879 ▲ 0.001

44 _ (4) 智利 0.878 ▲ 0.004

45 _ 克罗地亚 0.871 ▲ 0.004

46 _ (3) 立陶宛 0.870 ▲ 0.005

47 ▲ (12) 安提瓜和巴布达 0.868 ▲ 0.008

48 _ (4) 拉脱维亚 0.866 ▲ 0.007

49 _ (3) 阿根廷 0.866 ▲ 0.005

50 _ (3) 乌拉圭 0.865 ▲ 0.005

51 _ (3) 古巴 0.863 ▲ 0.007

52 _ (6) 巴哈马 0.856 ▲ 0.002

53 _ (2) 墨西哥 0.854 ▲ 0.005

54 _ (4) 哥、斯达黎加 0.854 ▲ 0.005

55 _ (3) 利比亚 0.847 ▲ 0.005

56 _ (3) 阿曼 0.846 ▲ 0.003

57 _ (3) 塞舌尔 0.845 ▲ 0.004

58 ▲ (3) 委内瑞拉 0.844 ▲ 0.011

59 _ (4) 沙特阿拉伯 0.843 ▲ 0.003

60 _ (2) 巴拿马 0.840 ▲ 0.007

61 _ (5) 保加利亚 0.840 ▲ 0.005

62 _ (2) 圣基茨和尼维斯 0.838 ▲ 0.003

63 _ (1) 罗马尼亚 0.837 ▲ 0.005

64 _ (8)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0.837 ▲ 0.005

65 _ (1) 黑山共和国 0.834 ▲ 0.006

66 _ (3) 马来西亚 0.829 ▲ 0.004

67 _ (2) 塞尔维亚 0.826 ▲ 0.005

68 ▲ (1) 白俄罗斯 0.826 ▲ 0.007

69 _ (3) 圣卢西亚 0.821 _

70 _ (1) 阿尔巴尼亚 0.818 ▲ 0.004

71 ▲ (2) 俄罗斯 0.817 ▲ 0.006

72 _ (4) 马其顿共和国 0.817 ▲ 0.004

73 ▲ (4) 多米尼克 0.814 _

74 ▲ (12) 格林纳达 0.813 ▲ 0.003

75 _ (5) 巴西 0.813 ▲ 0.005

76 _ (1)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0.812 ▲ 0.005

77 ▲ (3) 哥伦比亚 0.807 ▲ 0.007

78 ▲ (1) 秘鲁 0.806 ▲ 0.007

79 ▲ (3) 土耳其 0.806 ▲ 0.004

80 _ (8) 厄瓜多尔 0.806 ▲ 0.001

81 _ (7) 毛里求斯 0.804 ▲ 0.003

82 _ (11) 哈萨克斯坦 0.804 ▲ 0.003

83 _ (2) 黎巴嫩 0.803 ▲ 0.003

84 亚美尼亚 0.798 ▲ +0.011

85 乌克兰 0.796 ▲ +0.007

86 阿塞拜疆 0.787 ▲ +0.014

87 泰国 0.783 ▲ +0.003

88 伊朗 0.782 ▲ +0.005

89 格鲁吉亚 0.778 ▲ +0.010

90 多米尼加共和国 0.777 ▲ +0.006

91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0.772 ▲ +0.005

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 2] 0.772 ▲ +0.009

93 伯利兹 0.772 ▲ +0.002

94 萨摩亚 0.771 ▲ +0.005

95 马尔代夫 0.771 ▲ +0.006

96 约旦 0.770 ▲ +0.003

97 苏里南 0.769 ▲ +0.004

98 突尼斯 0.769 ▲ +0.006

99 汤加 0.768 ▲ +0.001

100 牙买加 0.766 _ -0.002

101 巴拉圭 0.761 ▲ +0.004

102 斯里兰卡 0.759 ▲ +0.004

103 加蓬 0.755 ▲ +0.005

104 阿尔及利亚 0.754 ▲ +0.005

105 菲律宾 0.751 ▲ +0.004

106 萨尔瓦多 0.747 ▲ +0.001

107 叙利亚 0.742 ▲ +0.004

108 斐济 0.741 _ -0.003

109 土库曼斯坦 0.739 _

110 巴勒斯坦国 0.737 _

111 印度尼西亚 0.734 ▲ +0.005

112 洪都拉斯 0.732 ▲ +0.003

113 玻利维亚 0.729 ▲ +0.003

114 圭亚那 0.729 ▲ +0.008

115 蒙古 0.727 ▲ +0.007

116 越南 0.725 ▲ +0.005

117 摩尔多瓦 0.720 ▲ +0.002

118 赤道几内亚 0.719 ▲ +0.007

119 乌兹别克斯坦 0.710 ▲ +0.004

120 吉尔吉斯斯坦 0.710 ▲ +0.005

121 佛得角 0.708 ▲ +0.004

122 危地马拉 0.704 ▲ +0.008

123 埃及 0.703 ▲ +0.003

124 尼加拉瓜 0.699 ▲ +0.003

125 博、茨瓦纳 0.694 ▲ +0.011

126 瓦、努阿图 0.693 ▲ +0.005

127 塔、吉克斯坦 0.688 ▲ +0.005

128 纳、米比亚 0.686 ▲ +0.008

129 南、非 0.683 ▲ +0.003

130 摩、洛哥 0.654 ▲ +0.006

131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0.651 ▲ +0.006

132 不、丹 0.619 ▲ +0.011

133 老、挝 0.619 ▲ +0.006

134 印、度 0.612 ▲ +0.008

135 所、罗门群岛 0.610 ▲ +0.006

136 刚、果共和国 0.601 _ -0.002

137 柬、埔寨 0.593 ▲ +0.009

138 缅甸 0.586 ▲ +0.002

139 科摩罗 0.576 ▲ +0.003

140 也门 0.575 ▲ +0.007

141 巴基斯坦 0.572 ▲ +0.004

142 斯威士兰 0.572 ▲ +0.003

143 安哥拉 0.564 ▲ +0.012

144 尼泊尔 0.553 ▲ +0.006

145 马达加斯加 0.543 ▲ +0.006

146 孟加拉国 0.543 ▲ +0.008

147 肯尼亚 0.541 ▲ +0.006

148 巴布亚新几内亚 0.541 ▲ +0.005

149 海地 0.532 ▲ +0.006

150 苏丹 0.531 ▲ +0.005

151 坦桑尼亚 0.530 ▲ +0.011

152 加纳 0.526 ▲ +0.008

153 喀麦隆 0.523 ▲ +0.004

154 毛里塔尼亚 0.520 ▲ +0.001

155 吉布提 0.520 ▲ +0.003

156 莱索托 0.514 ▲ +0.003

157 乌干达 0.514 ▲ +0.009

158 尼日利亚 0.511 ▲ +0.005

159 多哥 0.499 ▲ +0.001

160 马拉维 0.493 ▲ +0.009

161 贝宁 0.492 ▲ +0.005

162 东帝汶 0.489 ▲ +0.005

163 科特迪瓦 0.484 ▲ +0.002

164 赞比亚 0.481 ▲ +0.008

165 厄立特里亚 0.472 ▲ +0.005

166 塞内加尔 0.464 ▲ +0.002

167 卢旺达 0.460 ▲ +0.005

168 冈比亚 0.456 ▲ +0.003

169 利比里亚 0.442 ▲ +0.008

170 几内亚 0.435 ▲ +0.002

171 埃塞俄比亚 0.414 ▲ +0.012

172 莫桑比克 0.402 ▲ +0.005

173 几内亚比绍 0.396 ▲ +0.005

174 布隆迪 0.394 ▲ +0.007

175 乍得 0.392 _ -0.001

176 刚果民主共和国 0.389 ▲ +0.018

177 布基纳法索 0.389 ▲ +0.005

178 马里 0.371 ▲ +0.005

179 中非共和国 0.369 ▲ +0.002

180 塞拉利昂 0.365 ▲ +0.008

181 阿富汗 0.352 ▲ +0.002

182 尼日尔 0.340 ▲ +0.005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5日发表的2009年版《人类发展报告》,在显示国民生活富裕的指数上,挪威跃居第1,中国排名第92,中国与上一年度相比上升7位

全球富裕指数排名

人均收入中国人均收入排名世界第127

世界各国人均收入排名

国家 GDP/人(美元)

数据来源

1 卢森堡 48,900

2 美国 36,300

3 百慕达群岛 35,200

4 开曼群岛 35,000

5 圣马利诺 34,600

6 挪威 33,000

7 瑞士 32,000

8 冰岛 30,200

9 加拿大 29,300

10 爱尔兰 29,300

11 比利时 29,200

12 丹麦 28,900

13 日本 28,700

14 阿卢巴 28,000

15 奥地利 27,900

16 香港 27,200

17 荷兰 27,200

18 摩纳哥 27,000

19 澳大利亚 26,900

20 德国 26,200

21 法国 26,000

22 瑞典 26,000

23 芬兰 25,800

24 英国 25,500

25 新加坡 25,200

26 意大利 25,100

27 福克兰群岛 25,000

28 列支敦士登 25,000

29 泽西 24,800 1999

30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22,100

31 法罗群岛 22,000

32 西班牙 21,200

33 关岛 21,000

34 曼岛 21,000

35 新西兰 20,100

36 卡塔尔 20,100

37 格恩西岛 20,000

38 格陵兰 20,000

39 韩国 19,600

40 以色列 19,500

41 葡萄牙 19,400

42 斯洛文尼亚 19,200

43 希腊 19,100

44 安道尔 19,000

45 维京群岛 19,000

46 汶莱 18,600

47 澳门 18,500

48 台湾 18,000

49 直布罗陀 17,500 1

50 科威特 17,500

51 马耳全球富裕指数他 17,200

52 英属维京群岛 16,000

53 巴哈马 15,300

54 捷克 15,300

55 巴林 15,100

56 巴巴多斯 15,000

57 塞浦路斯 15,000

58 法属圭亚那 14,400

59 新加勒多尼亚 14,000

60 匈牙利 13,300

61 北马里亚纳群岛 12,500

62 斯洛伐克 12,400

63 荷兰安全球富裕指数的列斯群岛 11,400

64 沙特阿拉伯 11,400

65 波多黎各 11,100

66 安提瓜和巴布达 11,000

67 圣皮耶和密克罗 11,000

68 爱沙尼亚 11,000

69 马提尼克岛 10,700

70 阿根廷 10,500

71 智利 10,100

72 毛里求斯 10,100

73 南非 10,000

74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0,000

75 克罗地亚 9,800

76 波兰 9,700

77 俄国 9,700

78 土克斯和开科斯群岛 9,600

79 哥德普洛岛 9,000

80 帕劳 9,000

81 拉脱维亚 8,900

82 墨西哥 8,900

83 马来西亚 8,800

84 圣吉斯和尼维斯 8,800

85 白俄罗斯 8,700

86 安圭拉 8,600 2001

87 博茨瓦纳 8,500

88 立陶宛 8,400

89 哥斯达黎加 8,300

90 阿曼 8,300

91 美属萨摩亚群岛 8,000 2000

92 乌拉圭 7,900

93 全世界 7,900

94 塞舌尔群岛 7,800

95 巴西 7,600

96 罗马尼亚 7,600

97 土耳其 7,300

98 哈萨克 7,200

99 泰国 7,000

100 那米比亚 6,900

101 伊朗 6,800

102 突尼斯 6,800

103 土库曼 6,700

104 保加利亚 6,500

105 加蓬 6,500

106 多米尼加 6,300

107 利比亚 6,200

108 巴拿马 6,200

109 哥伦比亚 6,100

110 塞浦路斯 6,000

111 斐济 5,600

112 美属萨摩亚 5,600

113 留尼汪 5,600

114 阿尔及利亚 5,400

115 圣卢西亚 5,400

116 委内瑞拉 5,400

117 多米尼加 5,400

118 马其顿 5,100

119 库克群岛 5,000 2001

120 秘鲁 5,000

121 瑙鲁 5,000 2001

122 格林纳达 5,000

123 法属玻里尼西亚 5,000 2001

124 伯利兹 4,900

125 黎巴嫩 4,800

126 斯威士兰 4,800

127 中国 4,700

128 萨尔瓦多 4,600

129 菲律宾 4,600

130 乌克兰 4,500

富国排行前十位是那些国家?

统计一个国家的人均财富可以判断一个国家民众的生活质量。而人均富裕程度高的国家通常还具有很低的犯罪率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因此也十分适合移民、旅游、留学等等。根据瑞士信贷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统计,为您揭秘世界十大人均最富有国家。

1、瑞士人均财富:439486

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伯尔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而该国的两个着名全球性都市苏黎世和日内瓦分别被列为世界上生活品质最高城市的第一和第二名。

2、澳大利亚人均财富:333473

澳大利亚是全球领土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国土比整个西欧大一半。澳大利亚不仅国土辽阔,而且物产丰富,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国家。澳大利亚拥有很多自己特有的动植物和自然景观。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奉行多元文化,大约四分之一的居民出生在澳大利亚以外。澳大利亚也是一个体育强国,是全球多项体育盛事的常年举办国。澳大利亚有多个城市曾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地方之一。

3、挪威人均财富:306723

挪威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其主要表现在石油、水利、渔业、森林和矿产等方面,其中挪威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石油产业及国际油价。所以挪威建立了国家石油基金,将石油产业的利润用于海外投资,避免了经济过热问题。自2001年起挪威已连续六年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居住的国家,并于2009年到2013年连续获得全球人类发展指数第一。

4、卢森堡人均财富:260325

卢森堡是现今欧洲大陆仅存的大公国,曾是工业国家,现在则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它也是欧元区内最重要的私人银行中心及全球第二大仅次于美国的投资信托中心。作为欧盟中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经济高度发达,金融、广播电视、钢铁是其三大经济支柱产业。因国土孝古堡多,又有“袖珍王国”“千堡之国”的称呼。

5、日本人均财富:253174

日本的科学研发能力居世界前列,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为八国集团之一,首都东京为亚洲最大最领先的城市。日本狭隘的地理空间和资源上匮乏,造就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6、法国人均财富:249482

法兰西共和国是一个位于欧洲西部的半议会制半总统制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首都巴黎是世界时尚之都和全球最为领先的城市之一。

7、美国人均财富:246268

自1870年以来美国国民经济就高居全球第一,美国是个多文化和多民族的国家,是世界上最热门的移民国家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及其同盟国获得胜利,使美国奠定了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娱乐等诸多领域均领衔全球。年轻与活力、多样性与开

哪位能解释下欧元区形成的经济原因

帮你搜了一篇关于欧元区形成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际金融

试析区域单一货币的两种形成模式

许丛琳

、区域单一货币及其两种形成模式

作为金融全球化的阶段性进程.同时也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主要表现.区域单一货币问题已经成为人

们讨论的热点。区域单一货币的实行表现为货币的一个扩张过程:某种货币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过渡到

更广泛的国家和地区.逐步取代原有的国别货币.从“一个国家一种货币”到“一个市场一种货币 。

区域单一货币的形成不是凭空架设的.都是所在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从自身的

孕育到被该区域所广泛接纳.单一货币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践中,国家问经济规模、发展水平、

产业和外贸结构不尽相同.对单一货币的选择从一定程度上就取决于货币合作的初始经济政治条件。

1.区域单一货币的并吞形成路径~一美元化

如果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合作已经非常密切,且经济体制比较开放.则某国的强势货币往往会在国家问

广泛流通.代替本国货币或与其平行流通.成为区域单一货币的雏形。很多国家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都曾

经使外国货币具有法定清偿能力.如英镑、法郎等都扮演过这样的角色。在当今世界,这种强势货币并吞

弱势货币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拉美地区的美元化。

美元化分为部分美元化和完全美元化。部分美元化纯粹是市场力量自由选择的结果.。)如果本国存在

恶性通货膨胀或货币贬值的事实甚至预期.则消费者和厂商对美元的信任超过了对本国货币的信任。而

这些国家的政府事实上又无力取缔美元的流通,由此造成了部分美元化的不断深入。目前在中美洲太部

分国家和南美的一些国家.美元化比率已超过了50 .这意味着在这些国家中流通的美元数量甚至已经遥

过了本币。民间美元化推动着官方的美元化(也就是完全美元化).即一国政府主动采取美元化政策.通过

法律明文规定美元具有无限法定清偿能力.取消本国货币或按固定比价平行(货币局制度.如阿根廷)流

通。

2.区域单一货币的协议形成路径——一欧元区

欧元的出现创造丁另一种崭新的区域单一货币形成模式。它与美元化最显著的区别是:欧元并不是

原先存在的强势货币.是一个建立在协议基础上的人为组合.是一个政策的创造品。它以一篮子货币为基

础形成.与原来的货币完全不一样.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主宰一切。欧元区的形成与美元化的不同还表现

在:

(1)欧元区各成员国虽然有经济规模的差别.但其经济水平大体相当.彼此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美

0 IMF(1999)的一份报告指出了部分美元化的现状.I998年,外币存款(主要为美元)占本国货币供应量的比铡

在7个国家中超过sO .在另外12个国家中占30—5O ,在法律允许开设外币存款账户的其他被调查国家中,一般占

1s一2O 。这些高度美元化的国家一般都是小国。其中,比例较高的有玻利维亚(82%)、土耳其(46%)和阿根廷

(44 ),俄罗斯、希腊、波兰和菲津宾等国,大约都在2O 左右.另外,199O一1995年在东欧和前苏联的转型经济中.这

一比例通常达到30—6O 。目前在美国境外流通的美元占美元总量的2/3。近年来.美元持有量的增长有3/4发生在美

国以外。例如,从1989年到1996年,流人俄罗斯和阿根廷的美元总值就分别达到440亿和350亿.

一1 一

维普资讯 元化则是在发展中国家推行的.都依赖于美国这个强大的经济体.是弱势经济体对强势经济体的一种依赖

关系。

(2)从建立意图来看.欧元区是建立在成员国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有着完善的协调机制.其建立含有寻

求政治联盟.对抗美元霸权的意图。成员国自愿加入欧元区虽然付出了一些代价。例如放弃货币政策和一

些国内经济政策的自主权.但它们谋求的是经济的长期发展。相比之下.许多美元化国家.例如众多的中

美洲国家,最初实行美元化的动机往往是为了缓解国际清偿危机和货币危机——一将美元直接植入其经

济成了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

(3)从实际进程来看,欧元化有一系列协议和条款作保障,比美元化要快得多 通过欧元区国家的相

互协商,欧元已经成为欧元区唯一的法定货币。美元化虽然出现得更早、影响范围更广,但是目前的美元

化相对于以多国联盟为基础的欧元化而言.仍然是比较低级的,缺乏成熟的合作。完全美元化的也只有一

些经济小国。

一些完全美元化的国家和地区

国家/地区 人口 政治状况 使用的货币 起始年份

关岛 1 6 美国准州地区 美元 1898

马绍尔群岛 6.1 独立 美元 1944

巴拿马 270 独立 美元 1904

波多黎各 38O 美自治区 美元 1899

厄瓜多尔 NA 独立 美元 2000

萨尔瓦多 NA 独立 美元 2001

危地马拉 NA 独立 美元 2oo1

利比里亚 HA 独立 美元 NA

注:NA为无确定信息。

二、欧元路径与美元化路径的运行机制及其难点的比较

1.欧元区以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为协调枢纽.实行以物价稳定为最高目标的统一的货币政策。其难点

在于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各国分散的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问题。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负责欧元运营的监管和统一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它由欧洲中央银行和欧元区成

员国中央银行组成 其中,欧洲中央银行是主体,在法德上、组织人事上、经济上、货币政策上都享有高度

的独立性,被誉为当今世界上具有最高独立性的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是以德国央行为援板而建立的.

以保持物价稳定作为其货币政策的最高目标。一系列措施.包括不允许透支,不允许向政府提供任何便

利.也不允许在一级市场上购买政府发行的债券等,完全切断了赤字引发通货膨胀的渠道,为欧元的价值

稳定提供了有利的制度保障.

问题在于:欧元区各国是规模迥异.经济特征不一的主权国家,每个国家有各自不同的政策徨好.有的

偏好低通胀.有的偏好低失业.各国在失去货币自主权之后,更加注重利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这样.

分散的财政政策必然会给央行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干扰,从而影响其效果。

2.美元化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美元化国家对美国货币政策的依赖性和被动性.而这本身就

是美元化的软肋。

美元化国家没有本国主导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没有议价的能力.只能接受美国的货币政策.等着

美联储调息。虽然美元化国家曾试图影响美国的货币政策.但事实证明其作用是很小的一一除非美元化

国家能够在美联储获得一席之位.否则很难有效地影响美国的货币政策.美元化国家也就只能局限在非正

一2 一

维普资讯 式的请求上了 ’

另外.美元化国家由于失去最后贷款人LLOLR)的作用.要求本国商业银行在美联储有贴现窗口,让美

联储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对于这一要求,美联储和财政部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它们拒绝承担向美元

化国家处于危机中的银行系统贷款或者监督其银行系统的责任.表示“完全美元化国家的政府应该自己承

担起发展本国经济的责任”。

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美国的货币政策不可能因美元化小国的需要而转变。实茂美元化或建立美

元区后.其统一的、以美国利益为优先考虑的货币政繁 可能因发展不平衡和周期因素而损害美元化国家

的利益。例如.墨西哥和厄瓜多尔是石油出口国.国际泊价的突然下跌会艇两国蒙受惨重的损失.因而倾

向于采取降低利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然而在美国.油价下跌能刺激美国经济 此时可能需要

提高国内利率来防止经济过热。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利率对墨西哥和厄瓜多尔是错误的政策选择.但是作

为美元化国家,它们不得不接受这种逆周期的货币政策

三、欧元路径与美元化路径中相关国家成本收益分析

1.欧元区各成员国的成本收益及利益分配

就获得的收益来讲,统一的欧元帮助货币区参加国消除了汇率变动的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率。其次.

欧洲央行能够保证稳定的欧元价格,从而降低了许多成员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同题 最后,欧元启动还可以

带来更加稳健的政府财政

就付出的成本而言,主要是放弃了货币政策这个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和消除失业率的有力工具,同时成

员国也必须让渡部分国内经济自主权以配合统一的货覃政策。对于单个国家来讲,其成本大小以各国货

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有效性而定。原来该国政策有效性越高,那么它付出的成本也就越大。从这个意义

上讲.在欧元化的进程中,强势货币的国家牺牲比较大,像德国就失去了控制西欧宏观经济政策的能力。

成员国间的利益分配是欧元化的重要内容。虽然欧洲中央银行从建立之初就被设定为一个高度独立

性的中央银行.在政策设计上尽量以欧洲全面的经济形势为准.并不单为哪 国家服务。但是,我们必须

看到. 元区只是货币的统一.而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所以各国都希望得到统一货币的最大利益

并付出最小的成本.而且欧盟和欧洲中央银行作为独立的组织又有自己的利益需求,欧元区利益的平均分

配本来就是不可能的.并且很容易诱发争端。例如.德法作为欧盟最大的两个晷家.为了刺激经济而 蔼

增加公共开支并削减税收.其财政赤字大大高于欧盟《稳定与增长 约》规定的水平。对于这种情况.2003

年l1月召开的欧盟经济与财政部长会议却发表声明;为了避免两个大国的经济衰退,“暂不执行”对德国

和法国违规财政政策的制裁机制。这一声明被认为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引起了芬兰、奥地利、荷兰、

瑞典以及丹麦等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的不满和担心—一如果欧元区的游戏规则不能同样严格地适用于法

德这两大经济强国的话,将会导致欧洲央行统一利率及统一的货币政策难以为继。

2,美元化给美国和美元化国家带来的成本和收益比较:

(1)美国:

美元在境外流通给美国带来很多收益。首先,美国进出口和借贷成本会降低,原来需要外部交易完成

的信贷活动内生化,从而减少对非预期冲击的调整成本。其次.美元的流通范围得以扩大,这样会增大美

国宏观政策的弹性,给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业务的扩展提供了契机.美国政府还可以从中得到数目不菲的

铸币税收入。最后,美元化国家投资和经济增长也能令美国从中受益。

美国可能面临的成本是:美元化国家要接受美国的货币政策,因此它们对美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会施加

影响;当美元化国家商业银行出现支付困难时.美国还必须就是否成为其最终贷款者做出选择——一这也

就是说.它可能被迫介入调整美元区内其他经济体经济失衡的事务中去。但由于美元化多是单方面的意

愿.且美元化国家影响力极为有限,所以这种成本几乎是可以忽略的。除了一些技术上的支持,美国政府

不会为美元化国家的得失而费神。

(2)美元化国家: (下转第8页)

一3 一

维普资讯 则原来一些难以承担欧盟高技术标准和检验成本的工业品就难以进人欧盟市场。因而,将贸易创造效应

归功于一体化的效率,由后者带来前者的实现 其次,从实际情况而言.PEcAs的修订为活跃于东欧市场

的中国出口商进入欧盟市场打开了一道侧门,这一对中国贸易方面的便利尽管暂时无法用数据证明。但是

是可以预见的。中国与东欧国家、与欧盟现有成员国在某些工业品方面的贸易情况会因为免受或者少受

技术壁垒的阻挠而增加,减少了技术壁垒将使中国在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业品的生产上更有竞争优努。

再次,从长远来看.欧盟的一体化策略的重心的逐渐转移也可从此次PECAs的修订中窥见一斑。区外贸

易从绝对量到相对量的上升,一方面是欧盟东扩之后经济实力成为全球第一的自然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欧

盟成员之问在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上更为不平衡的逻辑推论。如果欧洲经济要想买现真正的“大一统 ,

那么以垒球化的姿态来无限逼近这一终点则更为合理。更多的技术壁垒只会带来更多对世界经济?体化

的背离。过从根本上也是违背一体比精神的。

当然.盘目前国家、区域经济的各宣刊益存在的情况下,追求这种世界经济一体化只能是无穷大意义

上的目标 即熊在欧盟内部,各个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一一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方面—— 也不是完全可

调和 。但是,跛盟一体化进程中还存程蔚近期和远期利益的选择,从此次PECAs的修订采看.欧盟确实

是在选择一种较为理性的一体化路径。

‘ / , 0 C 0 0 ,:

(上接第3页J

在美元化过程中.美元化画家的收益主要有四点:(1)焚易成本降低。强势货币美元的使用。便利了国

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节省了货币兑换的交易成本。(2)由于本币已经消失或者退居次厢。本币风险也能

太幅度变小.不存在货币贬值的可能性,货币危机的可能性不再存在.国际收支账户危机也能得到有效的

缓解。这一点实际上是许多国家采取美元化的主要动机。(3)美元化可以深化货币区的金融市场,加上低

且平稳的真实利率.长期合约较容易达成。如巴聿马就有30年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4)由于美元化减少

了国家风险和货币风险。因而它会降低政府的外部借债成本.减小政府税收购买力的下降,从而改善美元

化国家的政府财政。

在享受美元化收益的同时,美元化国家也要付出很大的成本:(1)美元化国家会损失大笔的铸币税收

入。例如,阿根廷在1991至l996年之问就付出了占GDP3.7 的铸币税存量成本。(2)丧失货币政策和

汇率政策的灵活性,中央银行也会失去最后贷款入(LOLR)的功能。(3)“不对称冲击的危险”。如果美元

化国家生产集中的经济层面明显有男 于美国。在外部冲击来临时,接受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于美元化国家

将是痛苦的。(4)货币作为一国主权的象征.美元化国家需要牺牲政治成本,甚至可能损害民族感情。

四、结束语

最后。人们免不了要问一句:“究竟是欧元区走得更远,还是美元化走得更远呢?”这个问题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笔者认为.美元化国家与美国的关系多是双边的,这种关系从局部来看是不稳定的~ 旦美

元化策略实施得不好.美元化国家可以随时结束“主权换货币”。返回原来本国的货币政策。但挨了从宏观

角度来看,这种松散的双边关系却保证了美元化形成路径的相对稳定性——一即使一个国家停止了美元

化,也并不妨碍别的国家继续推行下去。只要美国经济实力不变.美元化局部的倒退并不会对大趋势有什

么影响.美元化还是继续往前走的;而欧元化要面临的问题则恰怡相反。一系列公约和协议令单个国家的

退出成本变得很大.换句话讲,欧元区将所有国家都放在了一条船上,谁也不能轻易下船.但就是因为这

样.欧元区国家就如同船行在一条不能倒流的河上,只能往前。不能后退。一旦船发生倒退、漏水或是倾斜

等不测事件,很可能就意味着欧元的彻底解体。

一8 一

维普资讯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委内瑞拉和美国有什么矛盾吗?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与布殊政府的冲突又出现新发展,最近美国正式宣布实施针对委内瑞拉的禁运,该禁令包括禁止商业性军备转让和第三国家转让含有美国技术的武器。实施禁运的理由是查韦斯政府在反恐斗争中不与美国合作,态度消极。

进步领袖查韦斯大受欢迎

查韦斯对美国的新举动不以为然,禁运可能影响来自巴西的军备,因为它们或含有美国技术,但是,近年来委内瑞拉转向俄罗斯采购军备,并已向俄国订购武装直升机、自动和等,因此美国实施禁运将不会对委内瑞拉产生太大影响。

事实上,拉丁美洲问题专家指出,禁运纯属政治姿态,反映布殊政府对查韦斯不断的挑衅和高油价的无奈。委内瑞拉无疑是美国在拉丁美洲的眼中钉,可是,布殊政府早已被其在中东的军事冒险弄得分身不暇、狼狈不堪,根本不可能对委内瑞拉采取强硬措施。

另一方面,尽管委内瑞拉和美国之间存在政治和经济矛盾,但两国仍然维持正常贸易关系,委内瑞拉是美国的第四大原油供应国,其出口占美国进口原油的百分之十五,近年来委内瑞拉积极推动出口多元化政策,力求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毕竟对美国构成一定压力。因此,委美关系虽然差,但不至於敌对。

查韦斯是一个典型的拉丁美洲进步领袖,由於美国长期视拉美国家为附庸,反美是任何拉美进步政权的基本政策,正因如此,查韦斯不但在委国大受欢迎,在其他拉美国家,人们认同查韦斯的程度甚至高於国内的领袖,可见在拉美人眼中,美国的形象实在差劲。

查韦斯生活在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他跟卡斯特罗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奥尔特加领导的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不同,并没有冷战时代的包袱。同时,南美各国正积极建立区域经贸合作机制:南方共同市场是南美国家在经济一体化方面的具体表现,它排斥美国倡导的美洲自由贸易协定;南共市的壮大容许查韦斯在外交上拥有广阔的回转空间,让他不会被美国孤立起来。

委内瑞拉是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国之一,其探明蕴藏量为七百八十亿桶,该国还拥有惊人的天然气存量,蕴藏量为一百四十八万亿立方英尺,为拉丁美洲之冠。在高油价时代,能源大户在国际上的确十分吃香,委内瑞拉通过向拉美邻国输出能源,换取工农业产品和劳务,积极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查韦斯有意拉拢邻国,向阿根廷、玻利维亚、巴拉圭、古巴和乌拉圭等国输出减价石油,毕竟颇受欢迎。委内瑞拉现正与巴西和阿根廷合作,兴建一条价值二百亿美元、长达八千公里的输气管,将对缺乏天然气资源的阿根廷、巴西和智利大有裨益。

南方电视挑战美主流传媒

为应对美国主流传媒的资讯垄断,委内瑞拉建立南方电视公司,通过?星电视向整个拉丁美洲广播,以纯粹拉丁美洲人的角度报道有关本地区的消息,不但挑战美国主流传媒,而且打破拉美各国人民之间的隔膜。南方电视虽然是新公司,却得到阿根廷、乌拉圭和古巴等国政府的支持。有美国参议员表示,南方电视的成立是查韦斯反美宣传的另一招数,对它颇为反感。但发展中国家建立种种独立媒体是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必然手段,反映世界潮流之走向,美国似乎应该反省一下她的拉丁美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