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林股票实时行情_美林油价最新行情
1.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对中国的影响
2.原油价格上涨,背后释放出了哪些信号?
3.油价下跌的原因
4.历史上每桶原油最低价格
5.谈一谈自己对“报价”认识的论文,2000字
6.英国脱欧原油行情是利多还是利空
7.预测2018年国际油价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对中国的影响
从2014年6月下旬开始,国际油价持续下跌,2014年全球油价暴跌了42%,进入2015年,国际油价继续大跌近10%。当前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的原因主要是全球经济对石油的需求下降,供应能力持续增强,而这些因素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油价重新推高缺乏动力,因此国际油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处在较低水平。中国作为原油最大净进口国,油价下跌必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多重影响。综合来看,低油价对中国经济有利有弊,总体上是利大于弊。
一、油价下跌对中国经济的有利因素
1、拉动经济增长
油价走低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原油进口成本下降。由于美国石油产量增长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2014年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而总体石油消耗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国际油价低位运行,将直接降低我国石油进口成本和石油化工行业成本,并通过产业链传递,降低我国经济整体运行成本。油价下跌还将对中国消费经济的增长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繁荣。美银美林估计,油价每下降10%,中国GDP增速将提高约0.15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油价下降可能使今年中国的GDP增速提高0.4至0.7个百分点,2016年则提高0.5至0.9个百分点。同时,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际油价大幅度走低给中国经济更大的自我调整空间,降低了转型升级成本。
2、推进能源领域改革
国际油价下跌会降低整体能源成本和支持能源改革。实际上,我国能源体制和能源价格改革挑战不是技术问题,主要改革障碍是能源成本,以及如何满足能源需求。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能源价格长期受到管制,政府运用成本加成原则来制定能源价格,公众也因此习惯了相对较低的能源价格,对价格上涨非常敏感。作为发展中国家,受到支付能力和人们的支付意愿限制,能源价格改革进程比较缓慢。国际油价持续在低位运行,将大大降低油价成本对中国能源价格改革的制约,为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理顺相关价格体系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事实上,中国政府已决定让市场发挥更重要作用,中国能源价格改革正呈加速之势。
3、为扩大石油战略储备提供了机遇
石油储备在战略保障上的意义不言而喻。国际能源署规定一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安全线”相当于该国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根据估计,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加上商业储备)为70天左右,距离90天的储备目标仍有一定距离,更低于石油净进口国平均172天的现有水平。2014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根据预测,到2020年,这一比例可能会超过65%、到2030年将攀升至75%。国际能源机构(IEA)也发布报告称,中国将在未来20年内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原油消费国。国际油价的下跌,对于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储油好时机。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2月,中国原油进口量为3037万吨(约为717万桶/日),环比增加近两成,同比增长13.4%,刷新了有记录以来的单月进口量最高纪录。2014年全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增长了将近10%,达到3.0838亿吨(约为23亿桶)。
4、加快我国原油期货的推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但中国对国际原油价格没有丝毫的定价权和话语权。目前,世界主要大宗商品的基准价都是以期货市场来定价,推出我国原油期货,争取原油定价权的呼声已持续了多年。2014年12月12日,中国证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已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在其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后续具体上市时间将择机对外公布。目前的低油价时期,是推出原油期货、建立定价影响力的有利契机。未来“中国版”原油期货上市,会为原油的价格安全提供保障,意味着中国在获得国际原油的定价权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二、油价下跌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1、强化了通缩预期
2014年12月,中国CPI同比上涨1.5%,环比上涨0.3%,同比涨幅连续5个月低于2%;PPI同比下降3.3%,环比下降0.6%,连续34个月处于负值区间,引发了外界对中国经济进入通缩的担忧。原油不但是重要的能源品种,还是工农业、交通运输业的重要原材料,原油价格下跌,不仅意味着输入性通缩增强,还会拉低中国国内其他主要工业产品的价格,带动整个物价水平下降,可能进一步强化我国的通缩预期。
2、不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
石油是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近年来,油价高企,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进入激励,并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如果国际油价长期维持低位运行,降低石油使用成本,增加了石油的市场需求,将可能会对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挤出效应,尤其是对正在大规模进行商业化阶段的新能源,在配套市场环境不成熟、不完善的情况下,更会加速产生挤出效应。同时,低油价可能会带来全社会增加石油消费,高耗能产业获得复苏机会,不利于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也不利于节能减排和生态治理。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石油类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很大,是全国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
3、降低石油行业的产量和产能
石油价格长期低位运行短期内将降低石油企业产量,长期内减少产能。如果石油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甚至是下跌,会降低石油行业的利润和盈利能力。如果石油价格跌破成本,还会导致石油企业亏损。短期内,石油行业企业为减少损失会减少产量。在长期内,将会减少石油产能,甚至会使得部分石油行业的企业退出,并通过产业链传导,影响石油行业相关的人才、技术、要素市场发展。
三、中国应抓住油价下跌的机遇
首先,应借此契机全面推进石油及相关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工业的增长按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计算,更多是靠要素投入增长支撑,而不是要素生产率增长支撑。石油工业要实现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根本出路是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其次,应逐步完善石油的战略储备、商业储备和资产储备布局,对冲国际油价波动的系统风险。我国作为世界石油主要消费国和进口国,在油价持续下跌时期,应逐步增加全球石油资产的股权多元化投资,而不仅仅是绿地投资。同时逐步完善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形成石油全球资产多样性组合对冲系统性风险;再次,应做好新能源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在石油跌价之时,加快煤炭能源结构的转型,鼓励更多的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加大天然气能源站、光伏电站、风力电站等新能源建设,以便在未来石油价格再一次高涨之时,充分发挥能源补充作用;最后,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力度。在国际油价下跌时,中国作为最大进口国在商业合作中话语权有所增加,可以借此机会拓展与俄罗斯、中亚与东南亚国家以及加拿大等石油出口国的谈判与合作,在逐步降低对中东国家油源过度依赖的同时,加快推进中哈、中俄、中土和中缅等油气运输管道的建设,开辟多元化的石油进口通道。
原油价格上涨,背后释放出了哪些信号?
我个人觉得原油价上涨释放着一个石油量巨大的信号,石油产量肯定会得到世界的关注。说明世界石油的权重比较重大,对于国际的势力影响也是很深入的。这一次通过沙特袭击,对于国内国际的影响导致石油产量不断的下降,内部收入也在不断的减少,国际影响一下子明显上升。
产业影响基本上国家都会因为石油产业影响,中国石油的产量本来是全世界处于很高的水平,以及位置现在中东石油产量发生了浮动,国际石油的价钱已经大量浮动,国家也会因为受制于形势产生影响,生活之中生产的方面也是一方面。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我们国家现在受制于能源限制,务必要大力的发展才可以保证未来的发展,不要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依靠能源作为中东沙特未来发展是需要进行转型的,沙特国家已经成为西方国家争夺之地,对于这样的国家想要拥有石油产量也是非常多的。毕竟石油产量肯定会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国石油肯定也不可以长期的去利用。能源是一个有限制的,不管是对于哪一个国家来说,这种科技和技术都需要一个重要的位置。对于国家和科学技术人员来说,也要受到很大的尊重。
传统能源我们国家也会利用这些科技人员来作为转型,对于世界的影响肯定是比较大的,可见世界的局势也在慢慢的发生一些变动。关于我们国家的生活也会发生巨大的影响,可不可以实现新能源转型,接下来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不可以受到影响?这只能说明油价在不断的控制涨幅度也是比较大的同时,可见石油市场现在竞争的关系也比较激烈。
油价下跌的原因
近来国际油价重陷跌势的主因在于供给过剩以及需求疲弱导致的市场担忧加剧。目前,沙特、伊拉克等中东主要产油国仍然以创纪录的水平生产,7月欧佩克主要成员国的原油总产出仍然处于高位水平。与此同时,美国原油库存也处在5年季节性均线之上。另一方面,来自于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导致全球原油需求放缓的担忧情绪蔓延,这也成为拖累国际油价下滑的因素之一。此外,由于国际原油大多以美元计价。上月美联储主席耶伦数度开口暗示年内加息,导致美元强劲反弹,从而也给以美元计价的国际油价带来下行压力。
一,油价下跌本质原因之一:供需失衡,供大于求。
首先,油价的下跌从本质上看,处于供大于求的现象。根据欧佩克的预期,2015年全球原油需求为每日2890万桶,是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该需求水平低于上月欧佩克成员国的日均产量及维也纳会议所确定的每日生产3000万桶的目标。雪上加霜的是,美国能源信息署同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原油库存近期持续增加,库存增加暗示需求疲弱。2014年以来,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实际石油需求增长缓慢,页岩油供应增加和欧佩克稳产,国际石油市场出现的供应过剩情况是油价下跌不可否认的诱因之一。
二,油价下跌本质原因之二:国际政治局势和人为意图的刻意打压
然而,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国际油价的一跌再跌已经不能简单地用供需失衡基本面来分析,更多的是政治和人为因素的博弈。长期来看,页岩油从供给增长和价格传递两个层面降低国际原油价格,同时这种供应的多元化有利于减少国际油价波动,加剧美国和欧佩克之间的原油产量博弈。这就有形成了另一种市场声音-“政治意图的刻意打压”。美国为了控制国际经济的脉搏,首先要对中东国家形成能源上的控制。节前伊朗石油部长表示,如果欧佩克再不团结一致,原油价格恐跌至每桶40美元的低位。而有海外媒体披露称,伊拉克将对明年南部巴士拉港口出口的重质油给予更大幅度的折扣。在上月的欧佩克紧急会议上,尽管阿尔及利亚和委内瑞拉建议采取行动稳定油价,沙特石油部长欧那密仍维持维也纳会议上的论调,坚决不减产。很明显,沙特要把美国页岩油扼杀在摇篮里,再加上华尔街投行在唱空。油价一跌再跌是有主力持续做空。至于底在哪,根据对页岩油成本的数据跟踪,沙特心中有个底价。通过这轮大跌,我们也可以观察到页岩油的成本。原油一跌再跌,是需求持续放缓,供应过剩不断累积爆发的一个结果。此外,供应过剩的量持续得不到改善,再加上欧佩克放弃担当市场调节者角色,进而引发市场价格战。
三,影响之一:油价大幅下跌,制裁俄罗斯经济的“重拳”
俄罗斯全国的GDP有近50%来源以原油和天然气出口,本次的下跌打压,同时也是对俄罗斯国家经济的一种制裁。种种迹象表明,油价的下跌与国际的政治策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四,影响之二:油价大幅下跌,拖累大宗商品连锁反应
另一方面,原油价格的下跌,引起了大众商品的连锁反映,铜、糖、猪肉、大豆等产品均出现供给过剩现象,而对市场的投机机构来说也是雪上加霜,早在2008年,东航、中航集团和中远集团在国际油价历史最高点时,与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等境外投行签订了高额石油期权合约,油价快速下跌,3家企业不得不双倍赔付,截至2008年底共赔付人民币8亿元。油价下跌,金银避险需求刺激贵金属价格上涨我们可以看出油价目前持续破位已经开始拖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最对贵金属来说反而构成利好刺激,因人们在担心经济放缓的同时,避险需求则会提升,金银显然成为首选。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在油价下跌过程中,金银表现一直比较强劲的原因。
历史上每桶原油最低价格
2008年1月2日,主要受非洲产油大国尼日利亚国内局势持续动荡影响,国际
价格在全年首个
首度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
3月12日,由于投资者为规避美元贬值风险而大量买入
,纽约市场油价盘中突破每桶110美元关口。
5月5日,受土耳其军队越境空袭库尔德工人党武装和尼日利亚国内局势持续动荡影响,纽约原油期价盘中达到每桶120.36美元。
5月21日,美国能源部宣布此前一周美国原油商业库存总量大减532万桶,纽约原油期价突破每桶130美元,收于每桶133.17美元。
6月26日,欧佩克轮值主席有关国际油价将持续走高的言论导致大量投机买家进入原油市场,纽约原油期价在电子盘中达到每桶140.39美元。
7月11日,中东局势持续紧张导致市场担心全球原油供应不足,纽约油价盘中创每桶147.27美元历史最高纪录。
8月4日,由于金融危机深化、经济前景暗淡和原油需求预期下降,纽约油价盘中跌破120美元,在创下最高纪录后的24天内,油价跌幅将近20%。
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纽约油价盘中跌破每桶95美元。
10月6日,
4年来首次跌穿万点,投资者对经济前景和
需求下降的担忧加剧,纽约油价跌破90美元,收于每桶87.81美元。
11月20日,纽约股市受美国失业数据等
因素影响暴跌,油价跌破每桶50美元整数关口。
12月24日,由于美国汽油商业库存增幅大于预期,以及美国
创新高,纽约
盘中直逼每桶35美元,报收35.35美元。
12月31日,受中东局势紧张及欧佩克准备大规模减产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攀升,纽约原油期价收于每桶44.60美元,与2007年年终
相比跌幅超过50%,与7月份创下的147.27美元历史纪录相比跌幅达70%。
这是不是历史最高价,现在还是个未知数,历史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谈一谈自己对“报价”认识的论文,2000字
高油价或加速物流业洗牌
据我所知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油价连续上涨了4次,此次油价上调,0号柴油上涨了0.34元/升,这对于以货运为主要方式的物流行业来说,压力明显增大。”大田物流中山分公司曾经理告诉记者,光他们分公司因油价上涨而带来的成本将比之前要上升10%左右。她说,油价上涨使得中小型物流公司陷入了一边是物流成本上升,一边是客户的价格保持不变的“两难”境地。
德昌顺物流中心蓝经理表示,油价上涨必然会危及货运业中小企业的生存,行业格局也一定会发生改变。油价上涨受影响最大的是整车货运和零单货运,因为现在严格的管理让这些企业已经没有超载的空间,同时,由于货运业一直以来打的就是价格战。行业人士表示,在高成本和低价格双层挤压下,货运企业的经营困难将进一步加剧。
三台小货车月增油成本四千多元
对于每天穿梭于全国各大城市之间的物流运输企业来说,油价的上涨对他们的影响最直接。
“油价上涨造成公司成本直线上升。”曾经理给记者粗算了一笔账。以中山为例,她们分公司除了借用外车之外,自己还有3台1.5吨的固定送货车。如果按在中山市范围内,这3台货车平均每辆行驶200公里路程计算。油价上涨之后,加上现在天气越来越热,空调使用率增加等各种因素,每台车每天用油差不多要多花50元,3台车一天就要比之前多支出150元,如果按照这个数计算,一个月下来,光用油成本就要增加约4500元。
这让原本利润就微薄的物流企业更是“雪上加霜”。曾经理说,在运输中这中间的费用包括车辆的折旧、工人工资、柴油费和过路费等。而油费和过路过桥费占整个运费中的比例较大,这两者几乎达到了50%。这也就意味着,油费可以占据从事干线运输的物流企业运营总成本近三分之一,这也是目前国内物流业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次油价调整幅度比较大,比如0号柴油一下子上涨了0.34元/升,企业压力明显增大,有点不堪承受。”曾经理说,近年来,人力成本不断攀升,油价成本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各项费用都在直线上升,大多数企业都是在低利润率甚至是亏损边缘运营。
由油价上涨而带来的成本压力有没有渠道消化?曾经理表示很无奈。“与一般的做散客生意的物流公司不同,做散客的可能会把上涨的油价成本转至散客客户身上。因为散客比较灵活,量没有生产型企业大,可能对油价上涨而带来的物流价格上涨,并不是很敏感,有些客户可以接受。而对于以生产企业型为客户群体的物流公司,就只好从利润里面挤压”。
了解到,以生产企业为客户群体的物流公司,一般是上一年与厂企签订一年的合同,比如去年8月签的合同要到今年8月份,在这一年中运输价格基本上不会有多大变动。而油价的突然上涨,又不能随意更改合同内容,对油价上涨的这部分成本此类物流公司只能先“扛”着。
油价每涨10%货运成本增约4%
“物流企业多,竞争大,加上油价上涨,行业不规范,国内中小型民营物流企业生存很吃力,一些外资企业此时更有机会 ‘吞’掉部分民营企业。”佳吉快运中山分公司的毕经理吐出苦水。
“国家对物流行业的扶持力度还是不够,比如油价上涨,公交、出租车国家都会有相应的补助,航空也可以收燃油附加费等,但对物流企业的大货车是没有补助的。”毕经理表示出自己的担忧,“在高油价时代,这对国内民营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是一种很大伤害,这会导致更多的外资物流巨头进驻,适时兼并生存艰难的民营物流企业,这种‘大鱼吃小鱼’的结果是,国内物流市场慢慢地形成以外资物流巨头为主导。这对国内物流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是不利的”。
按照毕经理的说法,目前国内的物流行业呈现多而杂、小而差、技术水平低等多方面问题,企业从事低水平竞争,而不是靠科技和管理。再加上国内物流市场不规范,行业内部不良竞争现象加剧。由于技术水平低以及低水平基础上的过度竞争等因素,在我国从事货运行业的企业有卡车货运、仓储、货代和一般快递服务等货运事务,盈利能力都很低,其中仓储企业的利润率只有3%-5%,货运企业的利润率更是只有2%-3%。其实,自金融危机以来,货运企业的利润空间就开始收窄,此次油价的上调,无疑是给物流企业以更重的打击。
行业人士分析,按目前价格计算,燃油成本约占货运企业货运成本的30%-40%左右,这就意味着燃油零售价格每上升10%,货运企业货运事务成本就会增加约4%。在货运型货运企业平均利润率只有3%-5%的情况下,对其正常经营的影响是很大的。货运司机老缪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以中山到惠州线路为例,他跑一趟总运费是1000元左右,其中过路费近200元,1.5吨货车按19升/100公里计,总里程算220 公里,按现在油价就达到313.918元,光这两项开支就去掉了一半。
“如果油价一直这样上涨的话,也免不了物流公司提价的可能。但想通过提高价格来转嫁成本的方法很难行得通,没有几家企业敢随便提高价格,物流行业竞争激烈,提高价格就意味着失去部分市场。”毕经理表示出苦衷,物流企业要提价比什么行业都难。专家指出,不断上行的油价会使大量物流行业中小企业被迫淘汰,行业格局也将随之产生变化。比如,国内一些中小型民营物流企业撑不住或不想撑只好 “卖掉”。毕经理就表示,国内一些原本较大的物流企业,现在也有不少被外资企业兼并或收购。
————————————————————————————————————
油价倒逼成本上涨 公路运输业面临两难
2011年,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已经引发了中国成品油价格的两次上调,而这还不是终点。
“油价上涨对于公路运输企业的成本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我们来说,短期之内,成本上涨了3%,这是很大的一个涨幅。”4月21日,上海成协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文华对本报记者说。当天,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报123.99美元/桶,上涨0.11%。而美银美林则预计,布伦特原油期货基准价格未来三个月将上触140美元/桶高位。
这家国内最大的商业配送企业正在面对的,是一个全行业性的困境。虽然,运输企业目前均表示要自我消化新增成本,但最终,它们必须通过涨价,将这些新增的成本转嫁给它们的客户——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并最终转嫁给消费者。
当然,这仅是公路运输企业目前遭遇的成本难题之一。广州物流协会汽车物流分会秘书长章海涛表示,除了用油价格上涨,人力成本的上涨,今年也给公路运输类物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传导链条
在此前的油价上涨过程中,成协物流已经体会到压力。杨文华称,用油价格占企业中的总成本达25%,由于油价的上涨,目前该成本部分已经上涨了近3%。
作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配送企业,上海成协物流有限公司占国内商业配送市场近40%的份额。杨文华介绍称,上海成协物流有限公司拥有各种配送车辆500辆左右,其中,“少量自有,大多数是通过加盟方式,由成协进行外包管理”。
与上海这家公路运输企业相似,广州豪盛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周儒倩对本报记者表示,截至目前,由于国际油价持续走高,我们的运输成本上涨了4%。这家拥有400多辆大型干线运输车辆的公司,用油成本占据其总成本近40%的份额。
面对陡增的油价,公路运输企业陷入两难。杨文华介绍称,“商业配送企业的单子,基本上都签年单,短期内,比较难在这个时点,让下游企业去分摊成本。我们做了这么多年,赚的都是辛苦钱。”
广州豪盛物流与上海成协物流的状况相似。周儒倩称,“目前来说,对于油价上调增加的这部分成本,我们只能靠各种各样的节油措施来进行内部消化”。
至于内部消化的具体措施,周儒倩举例称,“我们会告诉司机以哪种速度开最省油,车速太高和太低都会耗油。还有很多具体的操作指引,例如上坡要勤换朱,发动机动力不够时要及时减挡,冲到坡顶后要放开油门让车自由滑行,等等”。
不过,运输行业目前降低成本最大利器——超载,却将遭禁。杨文华透露,5月初,对于公路运输的限制超载,将会形成法规性的强制限定。
事实上,国内公路运输行业的超载现象极其普遍。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称,由于企业的车辆多是外包的,所以,对于外包车辆司机的监管,并不能像对自有车辆司机的管理那样有效,“几乎全行业都在超载”。
这位人士分析称,如果限制超载被上升为法规,则整个运输行业,将遭受严重的打击。杨文华也表示,“超载被限制后,我预估,中国公路运输业整体物流成本将会上升20%以上。”
多重压力
杨文华称,除了油价,上海成协物流遭遇的另一个压力,是用工人力成本的上涨。
据其介绍,上海成协物流用工成本占其总成本的30%,但从去年底开始,人力成本陡增,上升至总成本的40%。目前,上海成协拥有员工人数约1300人,“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公路运输行业也是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
广州物流协会汽车物流分会秘书长章海涛也表示,“现在,企业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除了油价就是人力成本,这两方面的问题,企业向协会反映的很多。”
不过,在油价和人力成本上涨的背景下,杨文华并没有过分担心。他表示,目前来看,所有的成本都是可以通过自身和供应链的消化来缓解。
章海涛也表示,“现在市场上,一些大的企业,已经形成一定的实力,他们大多为一些大的企业服务,这些企业在与其签订年单的时候,已经为物流企业预留了一定的利润空间,所以,短期内,很多大的从事公路运输的物流企业并没有多大的生存问题。”
英国脱欧原油行情是利多还是利空
暂时性利空局面。
亚市盘初,油价油价悬崖式跳水后小幅拉伸,两油均跌逾1%。受英国民众呼吁二次公投的影响,油价开盘跳水后有小幅回升。上周五英国脱欧公投结果落定,英国就此退出已经加入了43年的欧盟。英国脱欧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截至英国当地时间6月27日凌晨英国超过355万人签署请愿书,要求举行二次公投,签署请愿书人数还在继续增加。或在今日对油价产生进一步影响。
上周五(6月24日)美国原油期货收在每桶47.57美元,跌幅2.92%,上周累跌2.64%。布伦特8月原油期货收跌2.83美元,跌幅2.83%,报48.40美元/桶。英国脱欧公投唱票阶段,原先脱欧比留欧多出逾10万票,受此影响,油价暴跌逾3%,但之后公布的结果显示英国成功脱离欧盟,油价止跌企稳,最终跌幅2.9%左右。
德国商业银行分析师Carsten
Fritsch就指出,油价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承压。避险意愿走高使得国际油价在短期内可能难以回到每桶50美元的水平。虽然英国公投带来了利空影响,但有人认为英国公投结果对油价的影响将会在本周有所修正,因为英国原油需求量才不到全球的2%,不会对全球原油市场的供需产生太大影响。
另一个利多因素是油服公司贝克休斯上周五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6月24日当周,美国活跃钻机数减少7座。具体来看,截至6月24日当周,美国活跃钻机数减少7座至330座,之前则是连续三周增加,去年同期为628座。这一消息对油价有短暂利多影响,但在广泛的市场恐慌情绪之下显得无足轻重。
美银美林分析师也指出,英国脱欧是对美国乃至全球市场信心的新一波冲击,其可能拖累美国经济增速在接下来的六个季度内下滑大约0.2%,脱欧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最快将在下个季度显现,而美联储很可能因此推迟加息步伐,预计联储将加息时机推迟到今年12月,而明年可能会分别在6月和12月加息一次。
预测2018年国际油价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减产协议执行以来,成效显著,2017年国际油价已经明显抬升,世界石油市场供需形式好转。在此背景下,OPEC和以俄罗斯为首的10个非OPEC产油国近日再度决定:延长减产协议至2018年底。消息一出,石油市场再度受到提振,截至12月11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逼近65美元/桶。
有专家表示,石油市场再平衡已经到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经济学家 Jim O’neill 甚至认为,2018年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可能达到80美元/桶。美林证券近日也发布报告预测称,2018年中期,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可能触及70美元/桶。卢克石油CEO则表示,油价一旦触及60美元/桶,就不应该再度延长减产协议,油价过高将导致美国页岩油产量激升,对油价形成再次打压。
面对众说纷纭的油价预测和各方担忧,记者借“2018国际能源发展高峰论坛”召开之际采访了国际能源界巨擘、IHS Markit咨询公司副董事长以及现特朗普政府能源政策顾问:丹尼尔·耶金(Daniel Yergin)博士,以及IHS Markit石油市场部副总裁吉姆·布克哈德(Jim Burkhard)。让我们听听这两位世界级能源界大咖如何看2018年的石油市场和油价走向。
2018油价判断——55-70美元/桶
记者: 鉴于近来的国际油价走势,以及减产协议再延期的决定,您对未来国际油价的走势以及石油市场再平衡状况如何判断?
丹尼尔·耶金
耶金:我认为,全球石油市场仍处于恢复平衡的过程当中,我不会说全球原油市场现已恢复平衡,但我预测,2018年将是石油市场真正恢复平衡的一年。
吉姆·布克哈德
布克哈德: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油价的上涨,2018美国原油生产将更加强劲,并很有可能创造产量新高,加拿大、巴西等国的原油产量也在增加。此外,地缘政治风险将重新作用于油价,将可能会再未来一段时间抬升国际油价。综上考虑合,我们预测2018年国际油价在55-70美元/桶之间。
记者:您曾表示,国际油价维持在55美元/桶附近较为理想,如今油价逼近65美元/桶,您怎么看待这样的变化?如果油价持续攀升,可能带来哪些风险?
耶金:对于全球石油市场来说,55美元/桶的国际油价当然比65美元/桶更好。我认为,55—65美元/桶是最为理想的油价区间。高于这个区间就有可能导致油价再次跳水,形成恶性循环。我想没有任何一个石油生产商希望再看到油价飙升至100美元/桶。
2018美国页岩油产量会大幅提升
记者:说到美国页岩油,您是否认为减产协议的延期将刺激美国页岩油产出?如果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幅提升,是否可能导致新一轮的油价断崖式下跌?
耶金:是的,油价提升将刺激美国页岩油产量将进一步提高。如果WTI 维持在55美元/桶上下,美国页岩油产量将增加60万桶/日,如果WTI上涨至6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产量将增加90万桶/日。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同时预测明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增长180万桶/日。
OPEC成员国十分警惕油价上涨过程中美国页岩油的反应,美国页岩油产业对于当今石油市场来说相当于一个“新大陆”,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因素。未来它将对油价作何反应,以及如何影响油价,我们需要密切关注。
布克哈德:如果油价高于60美元/桶,美国原油产量很可能快速攀升,给予国际油价一定的下行压力。但是断崖式下跌不太可能发生,油价回落至45-50美元/桶这个区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2018石油市场变化关键词——合作、未雨绸缪、地缘政治、全球经济
记者:最新消息称,就在延长减产协议的决定刚刚宣布几天后,OPEC成员国便打算商讨一项“如何退出减产协议”的计划。目前看来,石油市场的恢复速度也确实比我们想象的快。您认为有多大可能,OPEC会提前退出减产协议?
耶金:我认为,谈“退出”为时尚早,OPEC是否提前退出减产协议需要等到明年6月才能见分晓。届时OPEC全体会议将根据市场的恢复情况修正减产期限,原油库存是其中一个关键的指标,OPEC时刻关注原油库存的变化情况。
布克哈德:就降低原油库存这个目标来说,OPEC现在还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仍需要大量的工作。
记者:如果不久的将来石油市场再度紧缩,油气企业该如何未雨绸缪?
耶金:石油公司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如何做“大型项目”。以前的大型项目可能更多的是单独开发,但现在我们更需要将大型项目包装在模块中,考虑其整体的经济性,整体推进。我们仍然需要推进大型项目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
记者:您认为2018年有没有可能再发生某些“黑天鹅”事件,影响全球石油市场?
耶金:2018年,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中东地区、委内瑞拉以及朝鲜,虽然这几个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不会直接的影响油价,但会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继而影响油价。
布克哈德:我认为未来我们需要格外关注一项技术,那就是“无人驾驶技术”。这项技术目前的发展速度比我们想象的快,有可能未来某天会突然带给我们一个“惊喜”,从而对全球汽车行业以及石油需求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记者:您每年都会提出年度行业关注热点。2018年,我们应该关注些什么?
耶金:首先,2018年,我们应该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汽车行业及其相关政策上。汽车行业未来可能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比如无人驾驶技术。
其次,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地缘政治。过去几个月,我们可以看到,地缘政治变动又重新反应在了油价中。
最后,要关注全球经济的复苏力度有多大。经济状况会直接影响全球能源需求,继而影响油价。IHS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强劲,经济复苏的速度会接近2008年前的水平。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