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公司业务

2.地球的石油能源。还能让我们用多久?

3.加强矿山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4.重庆国有企业排行榜

5.重庆有哪些比较好的企业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公司业务

工业润滑油_涪陵工业润滑油价格

截止2011年末,中国石化是中国国内第二大油气生产商。公司油气勘探开发区块位于中国东部、西部和南部地区。截至2011年12月31日,拥有2个区块勘探许可证,探矿权总面积96.68万平方千米,持有192个区块开许可证,矿权总面积2.03万平方千米。

2011年,公司全年共新增油气可储量410.73百万桶油当量,其中新增原油可储量280.92百万桶,新增天然气可储量7788.19亿立方英尺。全年共生产原油321.73百万桶、天然气5169.4亿立方英尺。胜利油田是公司最重要的原油生产基地,2011年共生产原油194.11百万桶。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剩余油气可储量为3966.21百万桶油当量,其中原油2848.10百万桶,天然气67086.80亿立方英尺。

2011年底,公司启动了胜利油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和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五大会战。

2016年1月6日,中石化集团宣布,其部署在北部湾海域的“涠四井”已于1月5日顺利完成两层含油层测试,并试获高产油气流,日产油气超过千吨。其中对目的 层段第一层测试,获得日产自喷高品质原油1458立方米(约等于1264吨)、天然气7.18万立方米,第二层试获日产自喷高品质原油1349立方米(约 等于1184吨)、天然气7.6万立方米,创中石化海域油气勘探单井最高纪录,也是近十年来国内罕见的高产测试探井,给北部湾海域未来的勘探突破带来了新希望。

公司2009-2011年勘探及开生产营运情况: 2011年2010年2009年2011年较2010年同比变动(%)原油产量(百万桶) 321.73327.85327.62(1.9)其中:中国303.37302.18301.150.3 非洲18.3625.6726.47(28.5)天然气产量(十亿立方英尺)517.07441.39299.0117.1油气当量产量(百万桶油当量)407.89401.42377.451.6剩余原油探明储量(百万桶)28482,8882,920(1.4)剩余天然气探明储量(十亿立方英尺)67096,4476,7394.1剩余油气探明储量(百万桶油当量)39663,9634,0430.12013年,公司全年新增常规油气矿权区块20个、面积9万平方千米,新增列页岩气矿权区块15个、面积4.9万平方千米。新增石油经济可储量4414万吨、替代率100.8%;新增天然气经济可储量109亿立方米、替代率64%。

2013年,公司全年生产原油4378万吨,上产60万吨;生产天然气187亿立方米(含页岩气1.4亿立方米),上产18亿立方米。新建原油产能519万吨、天然气产能24.4亿立方米(不含页岩气)。 油品炼制 截止2011年末,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炼制商,也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产品生产商,石油炼制能力位居世界第二,主要产品有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三个炼化企业集群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和华北等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市场需求旺盛,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2011年底,中国石化一次加工能力达2.47亿吨。

公司2009年-2011年炼油生产情况: 2011年2010年2009年2011年较2010年同比变动(%)成品油总经销量(百万吨)217.37 211.13 186.58 3.0 汽、柴、煤油产量(百万吨)128.00 124.38 113.69 2.9 其中:汽油(百万吨)37.10 35.87 34.43 3.4 柴油(百万吨)77.17 76.09 68.86 1.4 煤油(百万吨)13.73 12.42 10.39 10.5 化工轻油产量(百万吨)37.38 35.00 26.87 6.8 轻质油收率(%)76.08 75.79 75.54 提高0.29个百分点 综合商品率(%)95.09 94.83 94.53 提高0.26个百分点 2013年,公司全年累计加工原油2.34亿吨,增长4.8%;生产成品油1.41亿吨,增长5.2%;生产化工轻油3823万吨,增长4.9%。

通过优化生产方案,调整工艺操作,增产汽油、航煤、沥青等高价值产品,减产柴油、商品重油、石油焦等低附加值产品,取得显著成效。生产汽油4594万吨,增长11.8%,超加工量增幅7个百分点。生产航煤1743万吨,增长16.1%,超加工量增幅11.4个百分点。生产沥青772万吨,增长24.0%,超加工量增幅19.1个百分点。生产柴油7748万吨,降低0.4%,低于加工量增幅5.2个百分点。生产石油焦1380万吨,增长1.8%,低于加工量增幅3个百分点。

2013年4月24日,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在上海虹桥机场成功试飞。2014年2月1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向中国石化颁发1号生物航煤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CTSOA)。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获得适航许可,这是中国生物航煤事业的新发展、新突破,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4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中国石化成为国内首家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企业。 油品销售 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主要市场涵盖除台湾省外的中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中国石化成品油销售网络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中国石化的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及在主要市场内的下属4个大区分公司,承担着中国石化成品油的统一平衡、运输协调和直属销售企业以及专项用户的成品油供应任务;二是省级石油分公司(含香港公司)及所属的区域(地市)公司组成的销售网络;三是中国石化在全国范围内与其他成品油经营单位合资组建以及取特许加盟方式建立的销售网络。

截止2011年末,公司拥有加油站30121座,其许经营加油站15座。

2011年,公司境内成品油销量达到1.51亿吨,同比增长7.6 %。

公司2009年-2011年营销及分销营运情况 2011年2010年2009年2011年较2010年同比变动(%)原油加工量(百万吨)162.32 149.23 130.32 8.8 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百万吨)151.16 140.49 124.02 7.6 其中:零售量(百万吨)100.24 87.63 78.90 14.4 直销量(百万吨)33.22 32.40 25.61 2.5 批发量(百万吨)17.70 20.47 19.52 (13.5) 单站年均加油量(吨/站)3,330 2,960 2,715 12.5 于2011年12月31日 于2010年12月31日 于2009年12月31日 本报告年末比上年度年末变动(%) 中国石化品牌加油站总数(座)30,121 30,116 29,698 0.02 其中:自营加油站数(座)30,106 29,601 29,055 1.7 特许经营加油站数(座)15 515 643 (.1) 截止2011年底,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化产品生产商和经销商,石化生产厂遍布中国东部、中部及南部等经济、市场发达地区,生产和销售各类石化产品,包括中间石化产品、合成树脂、合纤原料及聚合物、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化肥。本公司的石化产品生产与本公司的炼油业务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化工原料(如石脑油)主要由本公司各炼油生产企业提供。本公司绝大部分石化产品均在中国国内市场销售。

截止2011年底,公司主要化工产品产能(含当年新建及扩能改造装置)、产量、市场占有率如下:

乙烯生产企业13家,其中合资公司4家,年末生产能力942.5万吨,实际生产乙烯989.4万吨。合成树脂生产企业30家,年末生产能力1298.86万吨,当年产量1365.2万吨,合成树脂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2.05%;合成橡胶生产企业5家,装置生产能力93万吨,当年生产合成橡胶99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5.1%。合成纤维单体及聚合物生产企业15家,装置生产能力928.64万吨,当年生产合成纤维原料及聚合物938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0.33%。合成纤维生产企业8家,涤纶、腈纶、锦纶、丙纶纤维装置生产能力153.46万吨,当年生产合成纤维共138.8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4.76%。

公司2009年-2011年化工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千吨 2011年2010年2009年2011年较2010年同比变动(%)乙烯9,894 9,059 6,713 9.2 合成树脂13,652 12,948 10,287 5.4 合成橡胶990 967 884 2.4 合成纤维单体及聚合物9,380 8,864 7,798 5.8 合成纤维1,388 1,393 1,302 -0.4 2013年,公司全年生产乙烯998万吨,乙烯高附加值产品收率增加0.24%,乙烯能耗降低3.95千克标油/吨。 天然气 2013年,公司全年销售天然气168.4亿立方米、增长9.4%;全年销售车用天然气10亿立方米,增长67.5%。 成品油 2013年,公司全年实现成品油经营量1.80亿吨,增长4.0%;境内成品油经营量1.65亿吨,增长3.8%,其中零售量1.14亿吨,自营加油站数量达到3.05万座;境外(香港地区)成品油经营量1457万吨,增长2.9%。

截至2013年底,公司保有中国石化品牌加油站30536座,较上年底减少300座;其中自有加油站30523座,较上年底减少300座。单站加油量提高5.%。 非油品 2013年,公司全年非油品营业收入达133.5亿元,增长21.4%。

继续以易捷便利店为核心,常态促销与主题营销相结合,增强“易捷”吸引力,全年进店率达4.1%,增长1.9个百分点。精选地方特色商品;大力推广自主品牌产品;推广柴油车尾气处理液,降低柴油车尾气排放;加快洗车网点的开发和建设,新建和改造300座统一形象的洗车点。 燃料油 2013年,公司全年实现经营量2027万吨,同比略有增长。 其他炼油产品 液化气统一销售顺利实施,全年工业气比率达37.4%,提高11.7个百分点。

沥青市场占有率保持国内领先,高铁乳化沥青、硬质沥青、温拌沥青、改性沥青等沥青差异化、高端产品不断扩大。全年沥青销量增长21.5%。

全年润滑油实现经营总量203.6万吨,增长28%;基础油第三方贸易65万吨;工业油销量实现24万吨,增长12%。润滑油市场开拓取得成效,在航天、航空、远洋、高铁等高端领域应用合作取得突破,新增大客户68个,规模客户2300多家。 化工产品 2013年,公司全年完成化工产品经营总量5823万吨,增加388万吨、增长7.1%。 催化剂 2013年,公司全年销售各类催化剂14.7万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及时调整优化营销策略,提升市场掌控能力,国内销量再创新高,达13万吨,增长11.1%。 境外油气勘探开发 2013年,公司全年实现权益油气产量3871万吨油当量,增长33.3%。

探井、评价井成功率分别达到54.3%和80%,在巴西深海、哈萨克斯坦、安哥拉等项目勘探成果突出,阿根廷、安第斯、Addax等项目滚动勘探增储显著,为下步勘探部署和国际化经营油气生产奠定储量基础。

2013年,公司成功收购阿帕奇埃及资产1/3权益、美国Chesapeake公司MS页岩资产部分权益,签署安哥拉31区块10%权益收购协议;开展资本运作及资产处置工作,顺利将俄罗斯UDM、哈萨克斯坦CIR和哥伦比亚圣湖能源等项目权益注入石化股份公司,向台湾中油转让缅甸D区块30%权益,适时退出部分勘探潜力有限的项目。 境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 2013年,公司全年在沙特新签14部钻机服务合同,合同额14.8亿美元,是迄今为止中国石化中标单个合同额最大的海外钻修井项目;成功签署墨西哥EBANO油田综合服务激励型项目合同,合同期30年。全年新签合同额46亿美元,完成合同额29亿美元。海外员工总数27208人,其中中方员工7298人、外籍员工19910人。 境外炼化合资合作 境外炼化投资合作项目稳步推进,沙特延布炼厂项目、阿联酋富查伊拉和印尼巴淡岛仓储项目按施工建设。俄罗斯西布尔丁腈橡胶项目完成交割。中国石化润滑油新加坡项目竣工投产。对南非、巴西、柬埔寨等炼油项目开展联合境外炼化合资合作可行性研究。与蒙古国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研究蒙古国煤制气项目的可行性,跟踪天然气富集国家的天然气化工项目合作机会。与一些国家石油石化公司探讨以中国石化自有技术为主的化工项目。 境外炼化工程技术服务 2013年,公司全年在境外执行项目共25个,其中EPC总承包项目9个,施工类项目16个,国际项目执行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年新签合同额34.59亿美元,完成合同额11.45亿美元。在境外执行项目管理和作业人员13792人,其中中国石化员工1481人,国内雇佣及分包人员6526人,国外雇佣及当地分包人员5785人。 境内合资合作 2013年,公司先后成立了中韩(武汉)石化有限责任公司、茂名石化巴斯夫有限公司、茂名新金明石油有限公司、重庆爱维化工有限公司4家中外合资企业,上海高桥丁腈橡胶项目、扬子石化苯酚丙酮合资项目、扬子石化碳九树脂合资项目、九江空分合资项目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质性推动了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的进展。

2013年,公司与国内企业的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先后成立了南京实华油运船务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润滑油山东有限公司等中中合资公司,境内合资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国际贸易 全年进口原油181万吨,原油第三方贸易9500万吨。全年出口成品油798万吨,增长46.4%,成品油第三方贸易1842万吨。

全年实现设备材料、石化产品等国际贸易额31.3亿美元,增长14.7%。

全年实现化工产品进出口和第三方贸易量832万吨,增长4.4%。

催化剂销售方面,聚烯烃催化剂首次出口美国,乙苯脱氢催化剂规模进入台湾,银催化剂首次实现出口,产品稳定供应大的国际石油石化公司,出口销售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

燃料油优化购,严格控制成本,努力扩大海外业务,经济效益良好,全年完成国际化经营销量617万吨。 地球物理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技术体系—— I 技术体系, 主要包括:精细地震勘探( I - F i n e)、复杂地区复杂油气藏勘探( I - C o m p lex)、油藏地球物理(I-Rese r v o i r )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 I - O f f s h o r e ) 和非常规勘探(I-Unconventional)、实验地球物理(I-Experiment)、地球物理装备( I - E q u i p m e n t ) 、地球物理软件(I-πframe)。首次应用可控震源高效同步滑动扫描集技术,创国内可控震源施工平均、日产、时效3项最高纪录。

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已形成。井身结构优化、高效破岩工具、欠平衡钻井、精细控压钻井、捷联式自动垂钻、复合钻进、防气窜固井、高压井控等复杂深井超深井优快钻完井关键技术已成龙配套。

钻井提速提效技术效果显著。通过推广应用孕镶金刚石钻头+涡轮钻井技术、扭力冲击器+PDC钻头技术、气体钻井等钻井提速技术,提升了技术效果。

油田化学剂产品研发应用效果明显。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体系达国内先进水平;油基钻井液体系逐步完善,基本满足现场要求。低密度、超高密度、微膨胀和韧性水泥浆体系已经成熟。

非常规页岩气井的钻井技术得到很展。形成了页岩气长井段水平井钻井、油基钻井液、弹塑性水泥浆固井等工程配套技术。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初步配套,用水力泵送桥塞射孔联作技术在涪陵焦石坝地区成功应用16口井,投产13口井,平均单井日产气15万立方米以上,为中国石化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突破做出了特殊贡献。

测井仪器研制取得明显进步。在高温小井眼井下仪器、高抗硫产气剖面井下仪器研制上取得成功,有力支撑了开窗侧钻井及普光气田开发配套的生产需要;水平井分段压裂配套射孔技术取得明显进步。同时,快速平台测井、八扇区水泥胶结测井、泵出存储式测井等成熟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在提速提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录井技术及复杂储层综合评价取得新进展。在拉曼激光气体检测、基于半透膜的油气在线检测技术上完成多口井的应用,对油气实时发现及定量评价形成支撑。复杂储层尤其是页岩气的综合评价能力进一步提升,建立了不同地区的页岩油气参数计算模型及有利储集段的识别和分类标准,为泥页岩油气评价如焦石坝储量申报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海洋工程建设技术取得新进展。“胜利902”铺管船建造工程获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东海合作区块海洋工程设计和建造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石油机械装备新产品研发应用取得新成果。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000型成套压裂装备研制及应用示范工程”项目主体研究工作全面完成,参与涪陵页岩气井压裂现场试验获得圆满成功。等壁厚螺杆钻具技术质量实现突破,针对涪陵页岩气示范区开发个性化钻头与螺杆钻具,提速提效成效显著。连续油管和不压井作业设备研制成功;RDS压缩机技术和质量不断改进,11台6RDS压缩机组在大牛地气田顺利投产。

地球的石油能源。还能让我们用多久?

1.世界石油存量

根据欧佩克(OPEC)的数据,截至2018年,全球有1.4万亿桶(国际石油桶以世界平均比重阿拉伯34度轻原油为基准计算,每一原油桶容积约等于159升)石油,其中79.4%的储量位于欧佩克国家中,而欧佩克的储量中有64.5%位于在中东。委内瑞拉和伊朗这两个受制裁的国家共持有欧佩克30%的储量。尼日利亚和利比亚(也有阻碍生产的安全隐患)持有另外5%的石油,这使全球35%的石油有留在地下的风险。

但是,尽管欧佩克在世界石油中占有最大份额,但在未来十年中,大多数新的石油供应将来自美国。因为美国页岩油技术,导致美国的成为第一大产油国。

2.石油需求增长

未来几年,石油需求增长将放缓。但是,需求增长放缓并不意味着需求增长为零,对“峰值石油”的呼声仍然遥遥无期。因此,尽管目前全球可能每天使用1亿桶石油,但根据EIA的估计,2019年的石油消耗平均每天将增加110万桶。到2020年,预计将增长140 万桶桶每天。然而,这些预测经常被调整,并且由于分析师预测经济疲软,因此需求增长预测在最近几周被下调,因此需求源于中美贸易战。

欧佩克估计,从2019年到2023年,石油需求将增长730万桶,从2019年到2040年,将增长1450万桶。这意味着到2040年,世界每年将使用近420亿桶石油。

世界各国石油消耗

3.现在每天石油消耗一亿桶

能源信息署(EIA)估计,2019年世界每天消耗96.92百万桶,排名前10位的消费者占总消耗的60%。每天将近1亿桶。

按今天布伦特原油每桶60美元的平均油价计算,这相当于消耗了58亿美元。

石油消费量排名前三的国家是美国(20%),中国(13%)和印度(5%),占世界消费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在这三个国家中,只有美国是主要的石油生产国。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是世界三大石油生产国中的两个,在消费方面分别排名第5和第6。

所以,在已经知道的存量1.5万亿桶原油情况下,每天一亿桶,还能使用41年,要到2060年才能使用已经探明石油储量。但是,随着新探明石油增加和油技术进步,人类不必为此担忧。

世界石油储量

石油能用50年左右,这是小油瓶在课本上学过的内容,小油瓶也曾经一度深信不疑,但是大学选择油气类专业学习之后,认识也随之改变。小油瓶想说随着石油工业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和地质认识的不断提升,石油再使用100-200年问题应该不大,理由如下

1、广义石油包括哪些?

大家通常说的石油是油气类的统称,根据储藏形式和油品的不同,石油可划分为两种:常规石油和非常规石油(重质油、稠油、页岩油、致密油等)。天然气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划分,常规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包括近10年来最火的页岩气、致密气、煤层气、可燃冰等等)。

这些石油仅仅是人类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种类,或许随着认识的不断提高,人类在未知领域和未知区域发现新的石油种类也未可知。

2、现有认识程度下全球还有多少石油?

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全球剩余的常规石油可储量为4523亿吨,国内一般取1255立方米天然气=1吨原油,天然气已出62.9万亿方约等于501亿吨,剩余天然气可储量为4381亿吨。

此外按照每年油气勘探提交的储量增加比计算,未来常规石油和天然气待发现量达3065亿吨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提升,除常规油气之外,非常规油气也是油气的重要补充,据统计全球非常规油气可总量为5834亿吨

目前非常规油气中勘探成本最低,最有效益的就是页岩气了,在美国页岩气成本已经降到很低了,相当于桶油28.3-42.5美元,已经做到了比中国东部老油田桶油成本还低,近10年来中国也加大了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力度,已经先后建起了涪陵和威远两大页岩气生产基地,据报道在鄂西又发现了地质量达11.68万亿立方米的页岩气。

除了页岩气领域发现之外,目前中国在海域天然气水和物(可燃冰)成藏理论创新与开发技术上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17年中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首次可燃冰试取得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具备这种古老又年轻的开发能力了。为什么说可燃冰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呢,古老在于其形成的地质年代久远,年轻在于人类对其发现和研究时间较晚,因此他又被称作未来能源。

这种未来能源潜力巨大,就储量而言,可燃冰非常丰富,约是剩余天然气储量的128倍,其有机碳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天然气炭含量的两倍。仅海底探查的可燃冰分布量,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

3、石油可以用多少年?

有了已知剩余量,再有每年全球消耗量,这就是个简单的计算题了

根据推算,全球剩余的石油可量约为9000-10000亿吨,按照全球原油产量43.82亿吨推算,全球石油还可以开200年时间;

按照全球5.3万亿方的天然气产量,全球天然气可160年以上。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在当今能源 科技 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相信人类必定能发现更多的油气种类,有效提升目前老油田并不是很高的收率,油气在近200年还能一直持久,像炫迈一样,根本停不下来!

很早以前就有所谓的石油枯竭论,或者是有限论。

其主要观点如下:

1)地球上的是有限的;

2)人类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使用,用不了多久就会用完的;

由于石油对现代工业的极端重要性,所以很多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石油还能用多少年?有人估计,如果现在地球上人不再勘探新的油田,且消费保持不变,那么还能够用50年(BP石油公司在2017年6月份发布了《2017年世界能源统计报告》,2016年底全球世界原油探明储量为2707亿吨,比上一年增长0.9%,储比为50.6年。)。实际上类似还有很多估计,大约是几十年到几百年的时间,但是实际上这种估计都是非常不靠谱的。

但是实际情况如何呢?

每年原油存储量增长比每年的原油消费增长要多的多 。

而且每年的原油消费都是变化的,比方说,近五十年来,原油的消费已经翻了很多倍,如果50年前估计的话,可能早就用完了。

比方说,1987年,全球原油已探明储存量930亿吨,全球原油产量为30.92亿吨,由此推出当时开年限为“仅为”30年左右。而实际上,2017年最新的数据显示已探明的储存量为2707吨,接近三倍。

2017年,原油的日均消费接近1亿桶,约为1300多吨 。

另一方面世界能源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新能源正在逐步被发现和替代。原油的重要性在下降。但 是中短期内,原油的地位不容动摇 。

虽然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原油的边际收成本正在提高,如页岩气;因为简单的油已经被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很多都是收成本更高的。不过技术也是在进步的,技术进步将会缓解这种情况。但是究竟能不能跟上速度呢?还不好说,但是不用太担心 ,能量是守恒的 ;

能源是一门学问,要想真的弄懂,还有很多要学习的部分。就个人来说就不用担心原油能不能用完了,反正这辈子是用不完的了。 发展中的问题自然会在发展中得以解决 。自有专家来解决这些事情。

正如著名的沙特阿拉伯前石油部长艾哈迈德·扎基·亚马尼在谈及能源转型的未来时所预言,“石器时代的终结并非因为石材的耗尽,而石油时代也将在原油枯竭之前终结”。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现代世界的命脉。世界各地的油井每年从地下抽取大约近亿桶原油,各国消费了同样多的石油。以这种速度,我们能在不耗尽供应的情况下继续从地下抽取石油多久?

自然,我们不能从一口井中开整个地球的石油。无数油井遍布地球表面:一些活跃,一些枯竭。每口油井都遵循生产曲线,产量在几年内上升、稳定,然后下降到零。这就是所谓的哈伯特曲线,由壳牌石油公司地质学家马丁·金·哈伯特于1956年提出。

哈伯特还将他的曲线外推至全球石油产量。石油公司首先发现易于开的大型油田,然后在大型油田衰落时转移到更小、更深的油田。新技术也继续使以前未开发的石油储藏成为可行的储备。总体曲线预测全球产量将上升、达到峰值,然后下降。 然而,在这种逐渐衰落开始之前,人类会到达一个被称为峰值油。

想象一个装满水的大瓶子,开始时毫不费力地一杯接一杯地倒下去,直到最后只能倒出一点。最终,你不得不严重倾斜来倒水。峰值油是最后一次装满的杯子。需求继续增长,而地球上不可再生的石油储量却在减少。 个别国家已经达到石油峰值。美国产量在11年达到顶峰,随着全球石油产量在2005年趋于平稳,一些分析师表示,世界石油已经见底。

2006年,剑桥能源研究协会预测地球上仍有3.74万亿桶石油,是石油峰值支持者估计的三倍。该协会预测,全球石油产量将在21世纪中叶达到峰值。 石油峰值后会发生什么?最坏的石油危机预测包括天然气价格飙升、全球化的结束、普遍的无状态以及对以前受保护的钻井无情开。

石油供应不可能永远满足全球石油需求,因此需要新的能源和使用方法。即使技术允许我们获取地球上的每一滴石油,日益稀缺和不断上涨的价格也需要在人类真正耗尽石油之前进行广泛的变革。

我们从小到大被灌输的思想就是化石能源都不可再生,十几年前就说石油还能有二三十年,到今天为止说石油还可以用三五十年,总之这个石油储量貌似很紧张,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大,消耗量也越来越多,但石油储量貌似越来越多。因此很多人都很怀疑这个事情,认为石油能源的紧缺是一场阴谋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随着人类 科技 的进步, 探索 到的石油储量越来越多,甚至超过之前几十年的石油消耗量,因此总会给人这样的错觉,为什么总说石油紧缺,但随着消耗石油储量却越来越多,这就是原因之一。

世界上石油总储量预估在1800亿吨左右,如果按照年耗油量在40亿吨左右,那么石油还够人类使用40多年。但是随着人类对是有个开使用,我们也不断的在发现更多的石油储量,例如我国在19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8亿吨。石油虽然被认为是不可再生,但关键问题是我们尚没有把所有的石油全部都勘测出来,随着使用随着发现。

目前关于石油的形成有两个成因:第一是有机物形成石油,这个说法认为远古时期的动植物死亡后被深埋地下,有机物被分解,经过特殊的环境温度及压力等形成石油和煤炭。这种化石能源的成因,认为石油和煤炭等都是不可再生,越用越好;第二个是无机物形成石油,这种说法认为地球内部存在的无机物碳和氢等,在特殊的环境下发生反应,形成化石能源,这种成因认为石油和煤炭等是可再生能源,随着使用消耗,它们也在源源不断的形成。

实际上人类发展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是一个不好的趋势,尤其是石油煤炭的使用,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危害地球的生态环境,现在的全球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就是因为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排放温室气体,同时由于发展树林面积减小,光合作用减弱,消耗的二氧化碳自然就会减少。

随着发展能源结构也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对于清洁能源的使用越来越多,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尤其是人类研究的可控核聚变,如果有一天真正的实现了,那么就不需要依赖化石能源,因为使用核能的效率非常高。虽然现在一直都在宣扬着石油即将枯竭,但真实情况是发现的石油储备越来越多,现在的石油再使用个几十年都没问题。当然谁也不知道几十年后能源结构会变成什么样,是否还会发现更多的石油储备。

关于石油的“无机物生成论”是有验证方法的,因为如果石油的形成跟生物体没有关系,那么在其它天体上如果条件满足也是会产生形成石油的,那么在太空探测的时候以太阳系内天体为例,发现火星或者月球内部储存有石油,那么石油很大可能就是无机物形成的,当然这样的论证方法也不绝对。

但无论如何石油在目前甚至未来的几十年内都是我们依赖的能源,工业展脱离不开石油的使用。

我提供一个数据,你参考一下,2019年的6月份,英国BP石油公司发布了一个报告,目前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大概在172亿桶左右,委内瑞拉的石油储备量最多,达到了3030亿桶,其次是沙特阿拉伯的20亿桶,再之后是加拿大的1700亿桶,伊朗1550亿桶,伊拉克1450亿桶,俄罗斯1050亿桶。

考虑到人类日消耗的石油量在1亿桶左右,所以这172亿桶石油,还够人类使用47年,但47年肯定不止,因为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石油,人类其实也没搞清楚,随着地质勘探的进行,全球石油的储量肯定还会继续增加,至于能增加到什么程度就好说了,但以人类的消耗速度来看,即使全球石油的储量增加一倍,也只能支撑人类使用100年。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一般来说一块油田开到40%,它就会被放弃掉,因为越到后面开的成本就越高,在自然压力的情况下,最好开的那部分只占10%,剩下的就需要注水加压等方式,因为后面的石油非常的粘稠,运输,脱水,集等等一系列技术难度太大,所以石油公司集到40%的时候,就会转向另一块新的油田。

美国的一些公司在很多年前,就开始转向页岩油,页岩油属于一种特殊的石油,开的成本也相对高一些,但08年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原油价格飙升,开页岩油也变得有利可图,但无论是页岩油还是普通的石油,它们迟早有一天要被取代,因为随着石油的总量越来越少,它们的价格将越来越贵,短则几十年,长则100年,石油将慢慢淡出人类的视野……

地球上的石油贮量到底有多少,之前很长一段时期都没有准确的数值,因为人们对地球石油贮量的勘探技术,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

比如, 上世纪30年代,人们普遍用重力、地震折射波、沉积学等理论探测石油,最开始探明贮量很低,还不能形成全球总贮量的统计值。上世纪60年代,又用板块理论、地震勘探的叠加技术,使石油勘探水平大幅提升,到1987年全球原油探明储量为930亿吨。进入新世纪以后,人们又应用信息技术,又在地壳小型断块、隐蔽性油藏方面的勘探取得突破,至2017年跃升至2700亿吨,较上世纪80年代增长了3倍之多。不过近年来勘探的潜力已经挖掘得非常充分了,对全球石油贮量的修正速度也降了下来。目前世界上认可的地球石油探明贮量即为2700亿吨。

与此同时,随着石油消耗产业的规模调整,特别是新能源的开发以及油页岩的开,对石油的消耗增长压力逐渐缓和。 以全球石油目前的探明贮量2700亿吨计算,除去已经开的1300亿吨左右的原油,现在每年全球直接消耗石油的数量为33亿吨,那么在未来40年左右,全球石油将会被消耗怠尽。

从世界范围来看,石油的空间分布是极其不平衡的。中东地区占比最高,达到48%左右,主要集中在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曼、卡塔尔、叙利亚等亚洲国家。其次为拉丁美洲,占比达到19%左右,以委内瑞拉居多。排在第三的为北美洲,占比为13%左右,以加拿大居多。剩下的20%左右,主要集中在俄罗斯、非洲和亚太等国家。其它区域的石油则相对较少。

石油属于传统的化石能源,也是不可再生能源。石油化工行业污染物排放历来数量多、强度大,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需要不断地进行污染控制及治理技术的创新,在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提高原油产投比,提升能源制造和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从能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需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生物质能源,提高其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达到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的目的,这才是有效应对石油危机的根本出路。

这是一个令人类大伤脑筋的问题!过去,人们认为地下的石油是动植物腐烂后长期演化形成的。现代科学认为石油是地球内部热能运动出的“汗"。但不管是怎样形成的,越用越少这一趋势谁也改变不了!有时我们很多人在一起议论,一旦石油用光了,所有的车都停了,化肥,塑料的产量急剧下降,那时又回到以前的远古 社会 ,骑马骑驴,烧木柴野草……西方国家作过统计,说地球上石油储量约17290亿桶左右,大约能够人类再使用40~50年。看到这些统计数字,真叫人担忧!看来我们必须寻找新的能源。

地球上的石油还有多少?还能提供地球人类用多久?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们就知道全世界石油还可以供人类使用大约50年,当然今年已经是2020年,如按八十年代那会计算的话,已经过去了40年,现在是有储量状况如何?人类还能用多久?如没有石油人类该怎么办?下文来做个简单分析。

全世界石油储量到底还有多少?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总共有成员国12个,这是全世界建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原料国和输出组织,它的目的是“协调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与价格、确保石油市场的稳定”,当然OPEC的发展似乎有些变味,与一些成员国的理念起了冲突,因此卡塔尔已经于2019年1月退出OPEC组织,厄瓜多尔也于2020年1月退出OPEC。

2019年6月,英国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2019年世界能源统计评审》报告,全球石油储量172亿桶,与早先公布数据相比变化不大,按当前全球需求测算可供开50年。沙特由2017年的2662亿桶调整至2018年底的27亿桶,但仍然比委内瑞拉的3030亿桶略低,加拿大1680亿桶第三,伊朗以1560亿桶位居第四,伊拉克以1470亿桶位居第五。

OPEC成员国分布

各位应该很好奇,委内瑞拉位居第一,但国际上关于石油输出总是没多少委内瑞拉的声音,其实这也难怪,因为委内瑞拉的石油属于高含硫原油,含硫量高达5.5%,催化加工和二次加工问题比较大,而且环保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而北海布伦特原油含硫量为0.37%,属于高品质原油,所以全球石油市场中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数!

部分原油的API值和硫含量值情况。越靠上、越靠左,油品越差;越靠右、越靠下,油品越好。

委内瑞拉的原油含硫量5.5%,炼油成本很高,无论是经济成本还是环保成本,因此委内瑞拉尽管石油储量非常丰富,但其话语权比重并不高!

当然回到石油还能用多少年的话题,其实就像核聚变,一直都是永永远远的50年,如果按当前消耗1亿桶/年计算,大概47年左右吧,所以说50年也没啥大毛病!

石油到底用得完的还是用不完的?

其实从八十年代起就开始忽悠的石油快用完了,忽悠了40每年还在说可以用50年,就像一个,或者说提价的,但事实上这跟石油的成因有关系,如果是生物有机质成因,那么它真的会用完的,毕竟地质史上积累的碳是有限的,但如果是无机成因,那问题就不一样了,尽管它也是有限,但在人类的角度上来看,是一定意义上的无限!

我们接受的教育一直都是石油有机成因,而且它的证据也非常充分,石油馏分具有生物有机质普遍的旋光性,而无机质则不具有这种旋光性,但如果加热至300摄氏度时候,无机成的环境则很容易超过300度,而全球温度最高的油田也不过100度,这就是最明显的证据!

另一个说法是近代和现代沉积物中都具备了构成石油的各种烃类化合物出现,也就是说即使在现代沉积物中,石油的产生仍然在继续,只不过这个过程是在有些漫长,我们也不可能等到现代沉积物变成石油的那天!

无机成因的说法来自论天文学家托马斯·戈尔德和俄罗斯石油地质学家尼古莱·库德里亚夫切夫合作的无机成因理论,他们认为地球诞生时即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在高压的岩层中逐渐形成石油,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而富集,继而形成油田!

至于旋光性,两位大佬认为这是被微生物污染而已。

不过现代石油成因仍然以有机成因为主流,因为无机成因无法解释几乎所有的油田都诞生于沉积岩中,而且也无法解释在石油中广泛分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如马蜡烷,植烷,甾烷,伽藿烷,萜类以及同位素偏轻等现象!

因此作为吃瓜群众,我们支持有机成因!

石油用完了咋办?

要厘清这个问题,必须要知道石油是拿来干嘛的,石油有两大主要功能,其一是作为能源使用,其二则是作为化工原料(包括生活用途),当然还有一个功能是润滑油使用!

作用能源的替代似乎并不难,因为电能可以在绝大部分场合代替它的能源用途,比如当前正在如火如荼开始的电动 汽车 ,但在现代条件下,有一个位置在哪是是无法代替的,即航天事业,因为暂时无法用电来发射火箭,不过现代火箭燃料多样化,比如流行的液氧煤油可以用液氧,液氢代替,钢铁侠马斯克开发的甲烷液氧火箭等等,似乎也是有可能,只不过大家稍高些。

还有一个是工业原料,包括我们日常的化纤以及塑料制品,还有工业上多种复合材料等等,这个理论上可以用合成来方式太解决,但代价是相当大的,不过燃料油省下来作为化工,怎么说都可以支撑很多年,算是解决了吧!

最后一个是润滑油,估计这个应该没啥好代替了!

当然以上只罗列了几个关键的作用,比如 汽车 工业的合成橡胶(电缆绝缘也是),还有制药行业的各种提取物,也有日常清洁用品与化妆品等等,其提炼后的残渣沥青也是交通道路建设的重要铺路材料!

所以,石油暂时还不可替代,只能用燃料油节省下来勉强支撑!

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不过我觉得这资原总有枯竭的时候!

加强矿山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西南地区不同类型矿产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尾矿、煤矸石、废石、废土等固体废弃物、矿山废水和废气排放,是造成矿山地质环境污染、矿山地质灾害和矿山破坏的主要因素,如能将这些废弃物加以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是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重要措施。

(一)矿山尾矿的综合利用

矿山尾矿是选矿加工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渣,储存在矿山尾矿库中。西南地区截至2002年,累计堆存尾矿量已超过6×104t,主要分布在大型国有矿山,中、小型矿山一般未建尾矿库,直接排入山谷、河湖和洼地,污染环境,压占大片土地。尾矿中含有丰富的有用元素可综合利用,有的元素价值甚至超过了主要元素,如四川省丹巴县杨柳坪镍矿,尾矿中含有大量的铂和钯可综合利用,其价值远超过镍金属,现在杨柳坪镍矿已改名为铂镍矿;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伴生的钪,其价值亦超过其他有价元素的总和。价值很高的伴生组分选矿时往往未得到回收而进入尾矿,因此尾矿的综合利用潜力极大,可作为进行二次开发,同时亦可减少矿山环境污染和土地破坏。

国外尾矿综合利用较好的美国,在明尼苏达州铁矿山建立了一个年处理百万吨的尾矿选矿厂,年回收铁精矿20×104t,精矿品位达60%;美国用浸溶法提取铜矿山废渣,每年回收铜在20×104t以上。南非利用老尾矿建成日处理4000t尾矿的选厂,专门提取金和铀(任永云,1980)。

西南地区尾矿堆积最多的典型矿山有云南个旧锡矿区和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区,前者已堆存13000×104t尾矿,后者堆存有11000×104t尾矿,两者都有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矿区已取措施开发利用。

1.云南个旧锡矿山尾矿综合利用

云南个旧是我国锡都,锡业公司始建于1883年,是我国老工业基地,锡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占世界的10%,年选矿石量430余万t,选矿平均回收率锡62.56%、铜71.04%。矿石中伴生的有用组分铅、锌、铋、钨、钼、铁等,都进入尾矿。个旧锡矿有大小选矿厂28个,堆存尾矿量13000×104t。主要选厂尾矿化学成分见表6-7。其中前5位金属元素Sn,Pb,Cu,Zn,Fe的平均含量(算术平均法)分别为Sn0.15%,Pb.30%,Cu0.25%,Zn0.54%,Fe19.4%,都达到了可供综合利用的程度(丁其光等,1995),而且量相当可观,锡金属量达20×104t,相当于4个大型锡矿床的规模;铜金属量达32.5×104t,铅金属量169×104t,锌金属量70.2×104t,铁金属量2522×104t。

表6-7 个旧锡矿主要选厂尾矿化学成分 单位:%

1983年云南个旧锡矿的尾矿综合利用问题受到国家重视,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年研究成果通过国家科委鉴定验收。尾矿综合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好指标:黄茅山尾矿,含Sn0.15%~0.176%,经二次选矿回收产品含Sn2%~2.2%,选矿回收率57.42%~69.72%;古山尾矿含Sn0.158%~0.172%,经二次选矿回收产品含Sn2%~2.28%,选矿回收率为50.93%~65.23%。选矿成本3.6~8.48元/t,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了尾矿工业生产。

2.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尾矿综合利用

四川攀枝花是我国重要钢铁基地,所开的钒钛磁铁矿石铁保有储量约占全国铁矿储量的9.4%,占西南地区的52%,占四川省的74%;钒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0.14%;钛储量占全国储量的90.54%,是我国第二大铁矿山。年产矿石1350×104t,为露天开。矿石中除上述3种元素外,还伴生有钪、铬、镓、钴、镍、铜、硫、磷、锰、硒、碲、铂族元素等多种有价元素,其含量均达工业综合利用的要求,但目前这些成分均未回收而进入了尾矿中。

攀枝花钒铁磁铁矿的尾矿都堆存在马家田尾矿库中,堆存量约11000×104t,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尾矿库。尾矿的化学成分见表6-8。

根据目前的选矿技术条件,马家田尾矿库尾砂中的钛可以被二次选矿利用。特别是尾矿库标高1188m以下约5841×104t,属早期选铁尾矿,是选钛的宝贵。如按表6-8中TiO2含量为9.37%计算,5841×104t尾矿中含TiO2约有540×104t,按26%的回收率计,可回收TiO2142.9×104t,折合47.5%品位的钛精矿约300×104t,相当于现在攀枝花选钛厂12年的产量。而1188m标高以上还有5000×104t以上的尾矿,也有回收价值(丁其光等,1995),表明该尾矿库中钛量是相当可观的。这些尾矿的综合利用,既可解决国家急需,又可缓解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表6-8 马家田尾矿库堆存尾矿化学成分 单位:%

(二)矿山煤矸石、废渣、废水综合利用

1.煤矸石综合利用

西南地区煤过程中形成的煤矸石堆存量约90000×104t,在矿坑附近堆积成山,占压大量土地面积,暴雨季节易形成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污染矿山周边河湖水系。但煤矸石又是重要的,可综合利用。主要利用措施如下:

1)直接用于建筑、交通工程填方、垫路基等;

2)用于充填空塌陷区或沟谷,进行土地复垦和改造地形;

3)用来制造建筑材料,如:制矸石砖、生产水泥或水泥混合材料;

4)用作矸石电厂发电燃料。

从西南地区情况来看,由于近几年建筑、交通工程发展较快,尤其煤矿山附近公路建设,利用大量煤矸石用于路基铺垫。但煤矸石制作建材,如生产矸石砖、水泥、矸石发电等深化利用,发展较为缓慢,仅部分矿山企业综合利用效果较好,如:四川峨眉市龙池镇八益煤矿年产煤15×104t,年产煤矸石和尾矿粉共8×104t,矿山因交通方便,专门修建了砖厂,利用煤矸石和尾矿粉生产建筑用砖,年利用量达6×104t,综合利用率达75%,大大缓解了环境压力。贵州省盘江煤电集团、水矿集团所属大、中型矿山利用煤矸石发电,解决了60%的自身动力用电。利用煤矸石生产页岩砖、充填空区,年消耗矸石量40×104t,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利用矿山周围沟谷堆放煤矸石,沟谷填满后覆土复耕、植树,还田于民,改善了工农关系,创造了一定社会效益。此外,以天然煤矸石为原料,通过酸溶一步法将煤矸石中的氧化铝溶解出来,并通过试验,确定溶出量最高时的工艺条件,再经过盐基度的调整(70%左右),形成碱式聚合氯化物,该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絮凝作用,从而成为一种新型高效净化剂(刘红艳等,2004)。可用于工业用水和污水的净化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入选全国首批6个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重庆市,为发展循环经济,使煤矸石变废为宝,目前全市已批准投资30亿元,修建7个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厂,总装机容量58×104kW,并逐步形成产业链。

重庆最大的动力煤生产基地——松藻煤电公司,煤炭年产400×104t,煤矸石年排放量100×104t。现已堆积成的6座煤矸石山,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环境。为使煤矸石变废为宝,松藻煤电公司将投资13亿元建起西南最大的环保发电厂——重庆松藻煤电公司安稳煤矸石火力发电厂。这座装机容量为30×104kW的煤矸石火力发电厂,用废弃的煤矸石为燃料,每年可吃掉150×104t煤矸石,年发电量可达16×108kW·h。

合川市三汇镇煤炭丰富,年产煤炭150×104t,每年同样产生大量废弃煤矸石。为此,他们引进新技术,投资2.6亿元建成5.5×104kW的煤矸石发电厂,用煤矸石发电,变废为宝。而用煤矸石发电,每年又可产生30多万吨粉煤灰。于是电厂和富丰水泥集团联手,通过技术改造,建成一条利用粉煤灰生产水泥的生产线。据悉,富丰水泥集团还投入8000万元,拟建一座1.5×104kW的热发电厂,利用余热发电,以消除水泥生产中产生的余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煤灰渣的综合利用

西南地区能源矿山大量堆存的煤灰渣是一种重要矿产,应加强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其主要成分是SiO2,约占50%;其次是Al2O3和Fe2O3,占40%左右;其余为CaO,MgO,SO3及其他稀有分散元素。国外对煤灰的综合利用非常重视,综合利用率最高为英国,达70%,西德为65%~70%、法国50%、日本52%、美国50%左右。我国排灰量居世界前列,但利用率仅20%~30%。

美国根据他们国家煤灰渣中普遍含有1%的钛、15%的铝、7.5%~15%的铁等特点,从中提炼铝和铁;并从煤的飞灰中提取锗、镓、铀、硒等稀有分散元素。我国用磁选法从含铁10%以上的煤灰中试验提取的铁精粉,品位达到48%~50%,所炼生铁完全合格;从含铝高含铁低的煤灰渣中生产了聚合铝、氯化铝的硫酸铝等产品。

提炼了金属铝、铁和稀有分散元素后的煤灰渣可供制作煤灰水泥,这种水泥的吃灰量大、成本低、工艺简单,而且具有抗渗性能好、后期强度高、抗拉强度高、水化热低等特点。高442m的美国芝加哥新西尔斯塔状楼,从墙体、楼板到防火设施等全部构件都用煤灰水泥制成。

煤灰渣内含有铝硅酸盐玻璃质,还大量用来制造人工轻质骨料,以代替卵石和黄沙。英国来特格公司用煤灰渣原料建设了一座年产13×104t人工轻质骨料厂,效益很好。国外利用煤灰制造人工轻质骨料发展很快,已成为建材工业中的一支劲旅。

煤灰渣还可以直接掺入混凝土。美国建筑业通常每立方米掺入12054.43kg煤灰渣,可以节约20%的水泥和10%的沙子,如美国芝加哥高200m的市政大楼就是用掺煤灰混凝土建成的(王在霞,1980)。由于煤灰的传热系数比很小,是理想的绝热材料,可以制成各种保温混凝土。

煤灰渣还可直接用于筑路,用其作柏油路的底基层或路基,其特点是防冻、防翻浆和龟裂,并且防水性能良好。据统计,美国四车道的公路每千米用煤灰渣作路基耗量100t,用量很大。

煤灰经过加工处理后,制成的农业肥料,用于盐碱地可以改良土壤;用于沙土地可以保水防渗;用于粘土地可以疏松土壤。由于煤灰有孔隙,透气性好有利微生物活动分解。煤灰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可促进植物的生长。

煤灰渣的用途范围正日益扩大,如试制绝缘纤维材料;利用其作充填塑料、油漆、喷料、橡胶化合物、防火剂等理想配料;从煤灰中还可以提取合成润滑油等。

四川主要煤矿可煤层煤灰样的分析结果显示,煤灰成分较前述美国煤灰成分为优。例如晚三叠世须家河煤系的煤层,煤灰中的铝含煤特别高,一般在20%~30%之间;含铁大多低于10%;含钛高于1%,广旺煤矿为1%~3%,白腊坪煤矿1%~1.8%;含锗量较高者如永荣西山、安富等井田为50×10-6以上(工业品位为20×10-6);雅安的天全、芦山、宝兴等地的大炭、粗糠炭的煤灰中锗可富集到100×10-6左右;涪陵高子湾井田煤灰中的铀为302×10-6~800×10-6。晚二叠世龙潭煤系的煤层灰分含铁较高,一般为20%~30%;含铝相对较低,一般为10%~20%,但底部煤层含铝量有增多的趋势,如鱼田堡煤矿的K1煤层铝含量高达25%~35%,比上部煤层高出10%以上;其他如钛、锗、镓、铀等的含量在有的矿区相当富集,打通煤矿8号煤层钛的含量为2.75%~5.54%,华云山高顶山二号井田为3.74%,李子垭煤矿为1.1%~3.9%,南桐二井煤灰中锗可富集到70×10-6~120×10-6,江油松木咀除锗含量较高外铀含量达455×10-6,叙永古宋区K1煤层的铀为117×10-6~378×10-6;此外,镓的含量是随铝含量增高而增高,当铝在25%左右时,镓的含量大多在40×10-6左右(工业品位30×10-6)。

四川省煤灰中铝的含量普遍在20%左右,这是提炼铝的重要。如果能把大量煤灰利用起来,按每年回收100×104t煤灰提取20%的铝计,同时将富集的锗、铀、镓、钛等提出,再将煤灰渣制作为水泥或人工轻质骨料等,这项收入是相当可观的。

此外,利用含铝高的煤灰或煤矸石提取聚合铝,氯化铝已在辽宁南票矿务局大规模生产。四川省须家河煤系夹矸或煤灰渣含铝高,重庆市涂山煤矿小型试验所提取的聚合铝在处理污水时具有用量少(10 t水用0.25 kg)、效果好、速度快等优点。

为能使大量煤灰渣和煤矸石变害为利,物尽其用,国外对煤灰等的研究和利用极为重视,许多国家设有灰渣研究的专门机构,例如日本已批准从煤炭开发基金中拨款用于研究煤灰渣的利用技术。美国认为,由于煤灰渣综合利用的前景日渐扩大,因此,已不再把灰渣视为废物,而当成一项自然予以充分利用。美国内政部主编的矿物年鉴已将煤灰渣作为第6种固体矿物,列入国家统计。美国还成立了“国家煤灰协会”,并出版《煤灰利用》学术刊物,西德有些电厂,已经不设灰场,煤灰已作为商品外售。罗马尼亚《科研发展纲要》,已将煤灰利用列入国家立项的研究课题,在有关部门领导下有地开展研究工作。

我国煤灰利用的研究尚未全面展开,建议有关部门把煤灰综合利用列入日程。目前排灰量逐年增大,再不积极统筹安排,化害为利,负担将更加沉重。的再利用问题已是十分紧迫。

3.加强对与煤共生矿产的综合利用

西南地区煤矿普遍共生有硫铁矿和粘土岩,其数量相当大,是重要的矿产。但煤过程中,作为废渣堆存矿山,造成环境地质问题,应加强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重庆市天府煤田与煤共生的硫铁矿层长8000m,垂深500m,厚160m,分布面积5.4km2,平均含硫15.2%,初步估算量(333+334)为1177×104t,为煤系沉积的大型硫铁矿床,有较大的综合利用价值。

广泛分布于川南和川东的晚二叠世龙潭煤系,含有3~5层可煤层。在龙潭煤系的底部,普遍发育一层硫铁矿粘土岩,除硫一般都达到了工业开的品位外,粘土岩亦为质量比较优良的硬质或软质耐火粘土。仅川南宜宾专区的珙县、兴文、叙永、古蔺等县1000余平方千米的范围内,通过区测和地质勘探以后,除有60多亿吨无烟煤外;尚有硫铁矿30余亿吨;耐火粘土近亿吨。

川南硫铁矿粘土岩矿层距可煤层近的只有半米多,远的也仅3~4m。因此在考虑煤或硫的开时,必须统筹规划,否则将会造成顾此失彼的严重后果,既浪费大量宝贵,又造成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四川叙永县六润坝、古蔺德跃关等地硫铁矿粘土岩层具有广阔的综合利用价值。矿层平均厚2.15m,含硫平均有效品位16.03%,通过单矿浮选一次最终精矿产率为41.8%,品位38.12%,有效硫回收率为98.21%,有害杂质小于1%,目前有民营企业在开。

矿石浮选后的尾矿即粘土岩的分析结果见表6-9,其耐火度为1710~1730℃。

以上各项指标介于国家标准Ⅰ级与Ⅱ级硬质耐火粘土之间。

此外,该矿层在制选过硫酸(用沸腾炉法)以后,剩下的残渣所作分析结果见表6-10。

表6-9 硫铁矿尾矿粘土岩的分析结果

表6-10 硫铁矿残渣的分析结果

以上各元素指标均符合冶铁高炉富矿要求(王在霞,1980)。

叙永县六涧坝硫铁矿粘土岩矿石,提取了硫精砂以后的矿石尾矿,可以全部加工成Ⅰ级至Ⅱ级软质耐火粘土,并具有较好的工艺性能,收缩率很低,在800℃高温下仍不变形,无裂纹或破裂的情况。因此在烧制耐火砖或陶瓷时可以直接用生料一次成型,不需加工成熟料,减少工艺流程,省钱省时。

川南古蔺县德跃关小汉炭煤层的直接底板是一层厚3~4m的粘土岩。经样试验,属于Ⅰ级至Ⅱ级硬质耐火粘土岩。在该区的龙潭煤系最底部的硫铁矿高岭石粘土岩,经重选硫铁矿后的尾砂属于Ⅰ级软质耐火粘土。

此外,浮选硫铁矿后的尾砂,炉渣中尚相对富集V2O5,TiO2,Ga,Au等矿产,有的已达到综合利用价值。

4.金属、非金属矿山废渣、废水综合利用措施

西南地区金属、非金属矿山废渣堆存量有10多亿吨,综合利用量小。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是直接用于铺垫公路路基和其他建筑工程填方,以及用于企业附近充填沟谷改造地形。少部分岩性较好,含土质少的废石加工为建筑石料用于工业民用建筑。个别企业废石(土)、尾矿利用成效较好。四川省江油市马角坝镇四川双马投资有限公司石灰石矿,年产水泥用石灰石200×104t,产出废石47.83×104t,废石全部被粉碎作为水泥原料加以利用,综合利用率达100%。

云南省东川矿务局投资105万元对落雪铜矿选厂尾矿水循环系统进行了改造,使循环率提高到66.28%,减少了废水排放;投资2.75万元对落雪铜矿精矿溢流水作了沉淀净化处理,使其固体含量大大降低,每年多收1000t矿砂。此外,年矿务局科研所与东川市砖瓦厂合作,用尾矿作主要原料,烧制砖获得成功,产品经云南省建材研究所鉴定,达到100号黏土砖标准。这些措施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起到了缓解作用。

重庆国有企业排行榜

2009重庆企业100强名单

序号企 业 名 称序号企 业 名 称

1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6重庆市博赛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重庆商社(集团)有限公司27重庆渝安控股有限公司

3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8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4重庆市电力公司29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

5重庆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0重庆华轻商业公司

6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庆市公司31西南兵器工业公司

7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32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33重庆啤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太极集团有限公司34重庆中汽西南汽车有限公司

10隆鑫控股有限公司35华能重庆珞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11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36重庆江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12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7中冶建工有限公司

13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8重庆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4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9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15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40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6重庆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41重庆ABB变压器有限公司

17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42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18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43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19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4民生轮船有限公司

20九禾股份有限公司45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1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46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

22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47广厦重庆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23重庆华宇物业(集团)有限公司48重庆科华控股集团

24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49重庆银翔摩托车(集团)有限公司

25重庆交通运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50重庆美心(集团)有限公司

序号企 业 名 称序号企 业 名 称

51中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76重庆市盐业(集团)有限公司

52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77重庆重铁物流有限公司

53重庆渝宁苏宁电器有限公司78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

54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79重庆一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5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80重庆远海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56重庆鲁能开发(集团)有限公司81重庆科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57重庆渝能泰山电线电缆有限公司82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

58重庆乌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83重庆长寿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59重庆鸽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84重庆航天巴山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60重庆小天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85重庆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61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86重庆佳通轮胎有限公司

62渝惠食品集团有限公司87重庆跨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3重庆市涪陵水利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8重庆市中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64北城致远集团有限公司89重庆市客车总厂

65重庆秦妈餐饮管理有限公司90重庆天泰铝业有限公司

66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91天圣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7重庆市渝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92中国重汽集团重庆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

68双赢集团有限公司93重庆市新大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6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重庆分公司94重庆正大有限公司

70重庆渝发建设有限公司95重庆赛力盟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71重庆市农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96重庆对外建设总公司

72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重庆荣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3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98重庆雷士照明有限公司

74重庆百事达汽车有限公司99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75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00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里面绝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

重庆有哪些比较好的企业

1 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 重庆市电力公司3 重庆商社(集团)有限公司4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 重庆市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 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7 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 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9 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庆市分公司10 隆鑫控股有限公司11 太极集团有限公司12 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13 重庆市金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14 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15 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6 九禾股份有限公司17 重庆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18 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19 重庆华宇物业(集团)有限公司20 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21 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22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3 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24 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25 重庆市博赛矿业(集团)有限公司26 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27 重庆渝安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8 西南兵器工业公司29 重庆中汽西南汽车有限公司30 重庆啤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1 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32 重庆华轻商业公司33 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34 重庆江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35 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36 中冶建工有限公司37 重庆九龙电力股份有限公司38 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39 广厦重庆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40 扬子江乙酰化工有限公司41 重庆大江信达车辆股份有限公司42 民生轮船有限公司43 重庆ABB变压器有限公司44 重庆银翔摩托车(集团)有限公司45 重庆美心(集团)有限公司46 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47 拉法基瑞安(北京)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48 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49 重庆小天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50 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51 中国中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52 重庆渝能泰山电线电缆有限公司53 重庆协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54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55 重庆秦妈餐饮管理有限公司56 北城致远集团有限公司57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58 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59 重庆鸽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60 重庆市涪陵水利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1 渝惠食品集团有限公司62 中国核工业建峰化工总厂63 重庆乌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64 重庆市中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65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66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67 重庆东方菜根香餐饮连锁管理有限公司68 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9 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70 重庆渝发建设有限公司7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重庆分公司72 重庆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73 重庆航天巴山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74 重庆天泰铝业有限公司75 重庆长寿化工有限责任公司76 重庆跨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7 重庆百事达汽车有限公司78 重庆市农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79 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80 双赢集团有限公司81 重庆远海建工(集团)有限公司82 重庆科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83 重庆市渝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84 重庆佳通轮胎有限公司85 重庆金夫人实业有限公司(金夫人集团)86 重庆华浩冶炼有限公司87 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8 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89 重庆一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90 重庆赛力盟电机有限责任公司91 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92 重庆正大有限公司93 重庆对外建设总公司94 重庆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95 重庆荣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96 重庆市自来水有限公司 重庆凯源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98 中国重汽集团重庆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99 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100 重庆市新大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