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谈欧佩克油价-卡塔尔退出欧佩克的原因
1.什么是MEGA利润公式?
2.萨达姆当年吞并科威特,到底是怎么回事?萨达姆“膨胀了”
3.谁知道2007年五大预言是什么?
4.欧佩克是什么组织?
什么是MEGA利润公式?
该公式是根据2003—2008年石油信息解具有变量的公式的关键公式。
考虑到石油公司所获得的巨大利润以及由石油公司生产国获得的意外之财,油矿开采权以及世界最具活力的组织所获得的基金对于反映MEGA利润理论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欧佩克指出,世界石油生产国在2003年至2008年间生产的石油已经获得了1.9万亿美元的利润,这是根据布伦特原油价格估算出来的,那里的原油价格从2003年的29美元/桶涨到了2008年的145美元/桶。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观念,下面的MEGA利润公式就可以反映各个变量的意义:
(P08-P03) Q08=M08
式中,P08为2008年的原油平均价格;P03为2003年的原油平均价格;Q08为2008年生产的石油总产量(开采到地面的石油桶数);M08为从2008年生产的石油所获得的巨大利润,代表着在2008年的每桶石油中获得的超级利润(或者是矿藏开采权,或是庞大的资金)。
MEGA公式中的变量一个变量通常由一个或多个词或符号来表示,如“时间”或“>X>”。在巨额利润公式中,变量为:2003—2008年间的平均石油产量(以桶计)以及2008年7月的石油价格(以美元计)。:2008年以美元表示的每桶石油价格(平均值)称之为t08。虽然在英国伦敦的股票市场上标出了重要的原油价格,但我们还是选择布伦特原油价格作为参照物,因为布伦特原油价格是全球人人皆知的原油价格的表征。在选择这种原油价格来确定石油公司所获利润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鉴于不同国家的勘探开发作业的成本会导致每桶原油的价格出现4~6美元的偏差,以1998年的情况为例,当年的平均原油价格为10美元/桶。若用2003年的每桶原油价格,则为每桶29美元,这样就可使我们得出一个清晰而稳当的假设。利用该公式的计算对于石油公司与作业者来说,二者的结果将是公平对等的。选择29美元/桶的油价进行计算的第二个正当理由是在该年之后,原油价格开始上涨。在2003年6月到2006年7月间,每桶原油的价格上涨了一倍有余,见下表。
这种油价大幅度上涨是难以用全球经济增长的原理来解释的。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种油价飙升的主要原因是欧佩克热切地希望一手遮天地垄断全球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而石油市场上又充斥着投机倒把行为所造成的。
因此,这一公式依然以29美元作为原油价格,并没有产生MEGA利润,但也并不意味着没有获利,用此价格公式来计算利息、开支、风险以及石油工业的作业情况等。因此,MEGA利润公式表明了三个重要因素利润、矿藏开采权、资金。。
MEGA公司表征着石油公司的利润与开采权或酬金之间的区别。石油公司的“超级利润”是由石油公司与石油生产国欧佩克成员之间分享的。顺理成章地,欧佩克成员就拥有了产量(QOPEC)份额以及常常相当于石油公司的 MEGA利润的开采权。石油公司拥有一定数量的QOC,这可以使其不必在研发方面过多地投入资金并可弥补生产的费用。因此:
QOPEC+ QOC=Q
该公式可用于三个主要的石油作业公司。
(1)用于石油公司的Theo利润公式
该公式可用于那些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获得MEGA利润的石油公司,而这些石油公司又会将自己的所获利润与负担社会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而这也是社会所期望的。
因此,Mt代表着MEGA利润(MPt):
(P08-29)×QOC,r= MPt(2)
(2)用于石油生产国/政府或州的MEGA利润公式
该公式也可用于欧佩克的石油生产国。但是与石油公司为非石油生产国(NOPEC)所获得的开采权不同,后者要进行投资而且会根据自由市场的规则去获得利润。欧佩克不进行投资,它们仅仅以被称为环境酬金或开采权作为自己的收入来源,道理很简单——它们拥有可供油气勘探的土地。在一个平均分配情况中的MEGA利润公式系数为:
(P08-29)×QOPEC,t= SRt (3)
SRt代表着酬金或开采权。
(3)用于非石油生产国石油进口国。的MEGA利润公式
石油价格的波动上涨使那些依靠进口石油的非石油生产国不得不依法支付高额费用。这些款额已经使资源的效益大大缩水并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动力大打折扣。该公式有助于确定非石油生产国最终必须为高涨的油价所支付的高额能源账单。Qt应该被超过正常支付水平的MCt取代:
(PC-29)×QM,t= MCt (4)
MEGA利润公式应用实例:
根据MEGA公式,欧佩克成员国从2003年29美元/桶到2007年的145美元/桶的油价获得巨大的利润,其中MEGA利润可达1.9万亿~2.1万亿美元以上2008年,欧佩克从石油大约获利1.5万亿美元。根据美国政府的顶级能源预测机构的预计,由于破纪录的高油价,欧佩克成员有望在2008年获利1万亿美元。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纯石油出口收入预计在2007年会飞涨45%,达到6760亿美元;到2008年将会达到9800亿美元;到2009年将会回落到8800亿美元,因为2009年的油价可能会有所下降。在人均计算的基础上,欧佩克的石油出口利润将在2008年的基础上增长43%,达到人均获利1636美元。欧佩克的成员们正在因全球强有力的石油需求和一路飙升的油价(达到创纪录的145美元/桶)而赚得盆满钵满。2008年,有些欧佩克成员(指6个最大的欧佩克成员)因石油出口的获利预计为:沙特阿拉伯—2550亿美元,阿拉伯联合酋长国—740亿美元,伊朗—650亿美元,尼日利亚—650亿美元,科威特—670亿美元,阿尔及利亚—600亿美元。。
据研究,我们发现了主要的石油生产者们的收支平衡的价格,它能够抵消所有花费在石油与天然气方面的投资。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它需要将原油价格稳定在47美元/桶的水准,以避免国家收入的亏损。沙特阿拉伯是中东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它的出口收入中90%来自石油与天然气销售。沙特阿拉伯的收支平衡价格是海湾合作委员会之间最高的,因为它们在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石油资金被大量用于这些项目。在油价进一步下跌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对基本建设项目大力投资的话,就可能将当地的经济引导到危险的边缘。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能够在油价涨到24美元/桶时就使自己的国家财政盈利。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将在油价达到24美元/桶时获得国家收入的平衡,但若跌破这一水准,它们就会亏损。卡塔尔的收支平衡价格为32美元/桶。伊拉克拥有本地区最高的收支平衡价格。这个饱受战火之痛的国家所产的石油应达109美元/桶以上,方可使它的收支达到平衡。当收支平衡价达到57美元/桶以上时,阿尔及利亚就将实现财政的收支平衡。
由Theodore博士研发的MEGA公式颇具优势,而且可用于对石油生产者和油气作业者进行更多的产量分析与研究。
萨达姆当年吞并科威特,到底是怎么回事?萨达姆“膨胀了”
当年萨达姆代表逊尼派和伊朗打仗,打完了,伊拉克希望卖石油还钱,希望大家帮忙保持或提高一下国际油价,结果科威特在某些人的撺掇下,背后捅伊拉克刀子,加大出口量,正好伊拉克在战争中损失了一个港口,看科威特就是天然港口啊,于是......
萨达姆的战争机器岂是海湾那些土豪能奈何得了吗?他的下一个目标恰恰就是沙特,并吞科威特再拿下沙特,阿联酋,卡塔尔那些小把戏不战而降,统一阿拉伯主要产油国,主导欧佩克石油定价权,油价翻几个跟头不是没可能,受害的是全球贫油国,再用大把大把的石油红利扩军备战,发展核武,资助全世界恐怖组织,他是干得出来。
萨达姆吞并科威特,是中了美国欲擒故纵之计,在入侵科威特之前,萨达姆征求了美国务卿的意见,美模棱两可才给了萨达姆吞并的勇气,不要把美国看得多么正气凛然,我国二三十年代也吃过欧美的苦,日本侵略中国时,欧美调停了吗?他们隔岸观火,美大发战争财(买战略物资给日本)。
其实武力威慑初期科威特就打算不用他还了,顺便在胁迫下再借一部分,不过萨达姆决得还不够,直接吞了更好,就作了。后来科威特贵族有钱,在美国砸了大钱引导舆论控制媒体怂恿政府帮他复国。
当年萨达姆头脑膨胀的太严重了。他认为做了中东的老大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科威特人早上醒来的时候,已经被伊拉克军队吞并了!这种赤裸裸的侵略,震惊了世界!也是令世界不能接受的! 如果没有世界警察的干预。萨达姆将一路打杀下去,将成为自二战结束以来第二个! 还好,他没有得逞!
当年美国就要开打了,中国外长钱琪琛还前往劝说萨达姆审时度势撤出科威特,萨达姆这家伙根本不感冒,可能认为美国没有什么了不起,结果两天解放了科威特,那些可怜的伊拉克军人在回撤的路上成了美国新武器的实验对象!
美国出兵,主要目的是为了抢前苏联的地盘,告诉中东国家保护费交到哪里,其次是为了杀鸡儆猴,哪怕是我的小弟,不听话也照样大刑伺候,其三是为了测试军事科技在局部战争中的实用性,至于帮助科威特复国,就是捎带手的事。看看现在美国到处耍流氓,就知道它不过是一个欺软怕硬,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小混混。如今,美国不再伟大了,不要在这时候跪下认爹,因为认爹的机会不多。
萨达姆当时说了,美帝虽远必诛,伊拉克有多少飞机坦克导弹巴拉巴拉反正是厉害了,局座也告诉伊拉克美帝必然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萨达姆于是信了,然后挂了。
狂妄自大,无知鲁莽。其结局是悲惨而屈辱的。有时想,没有世界警察美国,中东国家不知要产生萨达姆这样的狂夫莽汉。正是因为这些人的无知浅薄,致使美国频频得手,信心膨胀,凡事过犹不及,遗祸世界。
当时有几个世界大国还在支持萨达姆,给了萨达姆大量的武器装备包括雷达,防空导弹,大量的坦克,等等。谁能说出来都有哪几个国家吗?
谁知道2007年五大预言是什么?
2007年五大预言
作者:译者/何黎
--------------------------------------------------------------------------------
入库时间:2007年1月9日
对去年各种事件的进程和结果,我们专家的预测可能会更准一些。因此,我们再次邀请他们来干这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但要更大胆一些,甚至是无所顾忌,可能要显得比现实状况更为乐观。
1.非洲将成为中国的一个省?
就某些方面而言,这种情况正在出现。如果中国兑现去年向非洲作出的所有承诺(这是个很大的如果),那么他们在公路、铁路和电站的修建方面,将比西方援助或私人投资者做得还多。非洲与亚洲的贸易将会超过与欧洲或美国的贸易,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对资源的渴求。
援助者对中国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做法感到忧虑,他们担心,这将削弱他们为让非洲***坚持民主治理而付出的努力。中国的另一个优势是政府与商业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与法国二战结束后的做法有相似之处。
如果中国能够履行诺言,就很难指责非洲政府转向中国。这可能意味着把发展置于治理之上。但非洲可能认为,这总比两者都得不到要好。
戴维?怀特(David White)
2. 美元将崩盘?
不会。货币从来无视预测者的工具,但美元来年将再次战胜全球的各种力量。
美元崩盘有着充分的理由。美国2006年贸易逆差将创下新的纪录。预计美国和其它经济体之间的息差在2007年将会收窄。美国经济似乎相当脆弱,对于继续贷款给美国及可能遭受的巨额损失,各国央行将极其紧张和谨慎。
但中国并未准备好停止大量购买美元。只要中国继续管控汇率制度,美元就会获得强大的支撑。这在长期是不可持续的,但在2007年则完全可以持续下去。
克里斯?贾尔斯(Chris Giles)
3. 股市将大跌?
没错,在某个点上是会大跌,但是否会以大幅下跌结束全年走势,则是另外一回事。一股巨大的全球流动性浪潮已推高了债券、大宗商品和地产等资产的价格。股价涨幅或许还不够高,但估值仍很高。像样的经济增长和持续的并购活动将为其提供支撑。
但是,经历了4年牛市的牛已经开始衰老,收益增长将会放缓,信贷周期将逆转。人们对美国经济软着陆、低通胀和地缘政治风险盲目自满。股市大幅下跌比强劲上涨更有可能。
克里斯托弗?布朗-休姆斯(Christopher Brown-Humes)
4. 油价将跌至每桶50美元以下?
不管在2007年的哪个时段,国际石油价格都不太可能持续低于每桶50美元。尽管一些新增产能有望投产,但由劳动力、钢铁和钻井短缺所导致的延迟,将减少市场上的石油数量。
即便没有这种情况出现,飓风与事故、恐怖主义与政治动荡、战争(或战争威胁)与敌对政府重申对油田的控制权,也将导致油价居高不下。
而且永远不能忽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简称欧佩克)。过去3个月,这个石油垄断组织已证明了自己将油价保持在每桶60美元上方的决心与能力。
主要问题在需求方面。美国和中国经济是否会继续增长,并刺激需求驱动的长期油价繁荣?如果不是,那么前面所有结论都会被推翻,而事实将再次表明,那些油价预言家们比地方气象预报员好不了多少。
卡萝拉?霍约斯(Carola Hoyos)
5. 石油美元将成为石油欧元?
伊朗会如此希望。但不要指望其它海湾国家会效仿伊朗,要求所有的交易,特别是向来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买卖,都应以欧元支付。这种做法在经济方面意义寥寥(多数海湾国家货币都钉住美元),政治意义更小(阿位伯海湾国家惧怕伊朗)。
但随着进口的变化,外汇储备或许会更加多元化。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已表示可能将美元储备减半,卡塔尔已削减了美元储备。
绝大部分石油暴利都落入了政府投资基金,但是,这些金额巨大的仅仅似乎对在美国投资不太感兴趣,而是寻求欧洲和亚洲的交易。但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所言,(投资)地点转移并不一定会导致资金流出美元计价资产。
鲁拉?卡拉夫(Roula Khalaf)
欧佩克是什么组织?
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亚、非、拉石油生产国为协调成员国石油政策、反对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控制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60年9月成立。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
它的宗旨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石油政策,维持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稳定,确保石油生产国获得稳定收入。最高权力机构为成员国大会,由成员国代表团组成,负责制定总政策,执行机构为理事会,日常工作由秘书处负责处理。另设专门机构经济委员会,以协助维持石油价格的稳定。
现有15个成员国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利比亚、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加蓬、刚果。
扩展资料:
石油输出国组织总部自1965年9月起,由瑞士日内瓦迁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石油输出国组织是第三世界建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原料生产国和输出组织。石油是战后世界最主要的能源。战后初期,世界石油的勘探、开采和销售几乎全部控制在西方石油垄断财团手中。这个垄断控制的后果是西方发达国家获得超额利润,第三世界主要产油国的经济利益却受到损害。
为了抗衡主要石油公司(大多为美资、英资和德资),藉以降低油价和生产者的负担。最初组织只是一个非官方的议价小组藉以减价销售至第三世界国家。这样的规模限制其于西方石油公司中争取更大的利益占有率和更高层面的生产控制。然而于1970年代初期它开始展露其效用。
百度百科石油输出国组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