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辆买日本车?第二辆车还会选日本车吗?

2.串通涨价的专家解读

3.求文档:1998-2000年黄河旱情次数多少

第一辆买日本车?第二辆车还会选日本车吗?

中牟汽油价格是多少钱_中牟加油站电话

02年第一辆福特金牛座,开了一年多卖了,垃圾车,整天电路故障。03年买了风度A33,06年买了GS300,11年卖了A33(25万公里,使用无出现过故障),买了汉兰达顶配和325,(X5是伯伯买的,我也经常开,保养勤快,所以只有些宝马烧机油,渗油等通病,大毛病没有,出过一次大事故,目前还在正常使用)20年4月卖了Gs(车况好45万公里,卖8万)和325(9万公里,存在烧机油,差速器,液压挺杆换过,到处漏油,内饰老化粘手,加臭味(买来到卖去依旧臭)卖了7万),疫情待家快疯了,就4月买了Q8(换油箱总成,内饰异响,车机系统老死机需重启等)和3月Q3(Ea888)45夸脱(油气分离渗油)其他还行!汉兰达继续在用,无质量问题!奔驰没有,下次试试!建议买车的还是买日系,或者目前的国产也都可以了,比如领克,吉利的高端一些的系列!广汽的一些,质量都可以!奇瑞接触不多不知道!

这个话题,可能吧,也可能放弃,毕竟日本车在使用的时候,故障率还是很低的,用习惯了日系车,他们换车的时候还会考虑买日系车的,这个可能是个人消费习惯的原因吧。

我88年参加工作,当时在物资局工作,那个年代 汽车 属于经济的产物,专营,有钱没指标也买不到,那个时候国内走私的日系车挺多的,而且车的质量非常好。

最早大批走私进来的是丰田海狮面包车和2.8L的,日产的万里特面包车和3.0的公爵王,最大那批是在海南入境的,然后让国家海关部门处理了以后,全国的物资部们机电设备公司销售这批车,面包车都卖给银行了,高级领导才能配轿车,还有部分去了北京,做出租车用了。

凭良心说,那批车质量非常好,人家日本是出口欧美国家的左方向车,临时给走私到中国了,再往后陆续也有进入中国市场的日系车,但是数量少多了,国人才知道日本 汽车 真舒适,质量很好,因为那时候在国内的国产车就是上海轿车,北京212吉普,然后就是苏联的伏尔加,拉达,波兰的波罗乃兹,还有菲亚特125,菲亚特126P,罗马尼亚生产的达契亚,这些车粗制滥造,小毛病很多,跟走私进来的日系车没法比,后期还有蓝鸟,花冠,姬先达,佳美,风度,马自达323,马自达626还有高端的929进入中国市场,到九十年代初期合法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的三菱格兰,本田雅阁,富士斯巴鲁,国人对日系车普遍认可,那个年代日本车质量真不错,小鬼子还没学会怎样糊弄中国人呢。

九十年代国内的万元户,做生意的暴发户都想买一辆小轿车开开,那面子,那个气派呀,太令人羡慕了,于是合资方式,大众来了,克莱斯勒也来了,法国佬在湖北和广州都设了合资厂生产轿车,产量达不到市场需求,于是有大批的从韩国进来的现代,起亚,大宇,三星,双龙甚至从台湾进来一些二手车,从日本进来的改方向盘的二手车,这些二手车质量也不错,从钣金上看,比现在的日系车要好的多。

日本一看美国,法国,德国在和中国合资生产 汽车 挣大钱,他们坐不住了,再说日本车在中国口碑还不错,于是试探性的过来合资建厂,开始怕中国仿造,没有把他们先进的产品拿来生产。

三缸的天津,同样三缸的夏利在中国落户了,三箱夏利卖到了18万人民币的天价,然后铃木也坐不住了,他靠了一颗大树,燕兴公司,军方部门的公司,所以哈飞松花江,昌河,吉林微型,长安铃木,陕西秦川,这些都是军转民,当时的国家政策准许,有生产微型面包车的,有的生产奥拓,当时的奥拓卖9万多,0.8排量的松花江和昌河都是将近6万呀,长安之星1.3排量的也卖到八九万,更可气的是贵州航空引进日本斯巴鲁的微型车,两个气缸发动机,叫云雀。

这就是日本鬼子早期在中国的合资企业,骨头里歧视你,哪有诚意?后期小鬼子看到桑塔纳,富康销量惊人,再不拿出好东西,他们就要被挤出市场了,于是日产把他的蓝鸟和阳光在广州花都投产了,长安和一汽开始造马自达,夏利厂也开始生产花冠,,威驰,威姿,三菱帕杰罗,得利卡,广州丰田,广州本田,东风本田,日本本土除了斯巴鲁,剩下的一股脑全来中国了。

一等产品卖欧美,二等产品自己用,三等产品卖中国,如果你的国货不强,打不败他,他永远是这样糊弄你,合资车都是这个德行,他们的目的是利益最大化!讴歌和英菲尼迪不都国产了吗,弄一辆日本原装的同一个型号的一比就知道了,现在加价买雷克萨斯,如果哪天国内生产雷克萨斯了,它的质量绝对是和日本本土的不一样,在美国的中国人有机会看看在美国路上跑的汉兰达啥质量。

顺便说说郑州日产吧,这个坐落在郑州中牟县的合资工厂可是有二十多年了,第一辆车是尼桑皮卡,然后是潘拉丁越野车,那个皮卡车一上市,在国内非常好卖,(当时还没有江铃,庆铃呢)记得有一次去工厂提车去,没货,在中牟住了好几天,厂里比较熟悉,我们可以进车间的,流水线上很多车,就是没有变速箱,日本发过来的都是四速手动挡变速箱,这都是在他们国内积压的产品,在世界各地卖不掉的产品,运到中国来了,没想到郑州日产的中方领导就是不要,要求日方发过来五速手动挡变速箱,最终我们等来新变速箱,提车走了,现在再看看这个工厂,那个皮卡生产了二十多年了,还在生产,两款面包卖的不错,但是停产了,停了老古董潘拉丁,生产途达,都是什么年代了,那个途达的后轮刹车竟然还是鼓式刹车,鬼子这不是糊弄中国人,这是啥意思,谁能说鼓式刹车好?现在国际上这股邪风,挣着我们的钱,还不把我们消费者当人对待,怎么能惩罚他们?

老司机都知道,鼓式刹车如果走涉水路面,或者泥坑,出来以后必须一面行驶一面轻轻的带刹车,把刹车鼓里面的水磨干,避免紧急制动时刹不住车,全世界的车都能造出来后轮碟刹,日产途达针对你中国客户就是这样,至于说日本车的种种吐槽之类的,也不奇怪了,鬼子不是制造不出来好车,那得看是针对哪个市场。

我的第一辆车子本田思域车子,在12年反日游行中,被人把后备箱锁孔被人堵死了,到现在都需要从驾驶室那手动打开。

说起日系车,也许会被喷不爱国。可是当我们贫民百姓买家中大物件时,真的是从实际出发,上升不到政治的高度。完全是个人感受,不喜勿喷!

第一辆车子是跟着同事一起买的,他特别擅长研究车子的性能和价钱。在本田小思更新第九代的时候,我们以最少的价钱买了最高的配置。全部手续办完不到16w。(十年的小思出浴还是那么帅气[呲牙][呲牙])

我是2010年买的车。到现在,车子中间没出现任何的问题,除了几次小剐蹭修补过,特别省心。

去年我们想添置一辆新车,其中BBA也看过了,都没有相中。一是价钱有点贵,再是平民的我们,开车只是上下班,作为代步工具,还是想买个性价比比较高的车子。

开始我们不准备再选日系车,可是兜兜转转最后还是选了日系森林人。

这个牌子的车子很有意思,我们去选的时候,服务人员不会很热情,一切凭感觉。就像他们说的,懂它自然买,不懂说了也不买!当试驾完了以后,特别是经过陡坡,泥泞小路的驾驶通过性特别好,视野也很开阔,初步印象真的很好。

试驾完了后也去试驾过其他的,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后来就订下了森林人。有人会说它的动力弱,我跟老公两人不需要驾驶,动力足够,一切本着实用就好。

买完以后,完全没有让我失望,雪天表现很霸气。特别是它的安全EyeSight系统,像两只鹰眼,随时守护你的安全。行驶过程中有几次探测到危险,主动报警直至完全刹死车子。

对于车子我不太懂,但是对于安全我要求很严格,我觉得现在的选择没有后悔。经常对老公说,选择了它,就像选择了他,不后悔[呲牙]

所以对于题主的问题我做出了自己的回答,没有做广告,没有浮夸,有的只是我个人的真实感受。

第一辆是12款日产天籁2.5V6 的一直开着开了16万公里了,家里还有一台宝马523li 天籁开着的确舒服,感觉比五系还要舒服,特别软,而且毛病少,这些年就正常更换轮胎,刹车片,雨刮器等等消耗品。后备箱的液压杆更换过。其余发动机变速箱一点问题没有。油耗11个左右 感觉还可以。高速2000公里700块。。。我都佩服自己怎么开的。小毛病可能就是冬天的时候前中控台有异响。夏天好些。另外就是车漆是真的薄。整体使用起来挺满意。

宝马那个,也是2.5的 动力要比天籁来的更直接变速箱不同 那个是CVT的主要平顺跟省油,但也有点小肉,宝马稍微暴躁点,虽然都是2.5但感觉就不一样。动力来的更直接些。舒适觉开起来就那样。倒是底盘感觉比天籁更紧实,但车大运动性也一般了,不过跑起来还是挺运动的。另外音箱差的一批 感觉都没天籁好,隔音不错挺安静的,内饰质感挺好,但是。。使用久了掉漆啊 手刹,门把手,空调按钮,啧啧啧,还有毛病就是气门室盖渗油。。。。换了一个一年后又渗了这应该算通病了。后避震也因为漏油换过两个。下次再换车可能会把这台宝马卖了,换个奔驰。天籁就继续留着。V6情怀。而且是第一辆车 有感情。高端车是不考虑日系的,豪华还是BBA。雷克萨斯无感。

绝对不会,除非穷的要死,要么是有钱没地方花想为鬼子做贡献早点死。说说我对 汽车 的经历,第一次坐开发商99年的桑塔纳吹上了天,噪音大,底盘响,过烂路要把屁股上的骨头抖松一样,可我还是不亦说乎,因为想买开放商的房子嘛!毕竟我是搞机修的,对机械是特别敏感,哪怕任何地方有一颗小螺丝松动都会反应到大脑。心想这样的车吹起再好我有钱也不会买,一个发动机带底盘没有任何电子设备哪里来毛病?第二次过了十多年(中途我基本是骑摩托车),进城办事叫了一辆丰田,第一感觉内饰不错,外表还将就,可进车坐上去头都伸不直,委屈 ,进城几公里,头晕脑胀,恶心,眼花胸闷太让人难受,比晕船还难受,半个小时过去了,终于到了目的地,下车人就解放了一般,心想这样的垃圾产物居然有装孙子的人买?老子一辈子都不会再想看到丰田,以后也遇到过几次,但基本会避开日系垃圾车。知道七年前去山里办事,叫了一辆大众捷达手动,虽然看但很简朴,很中庸,配置也不怎么好,跟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普通车,不能再普通的交通工具了,然而坐上去的感觉就是不一样,空间大,车身稳噪音几乎没有,两百公里路程没什么感觉就到了,算一次愉快的旅行吧,所以五年前我买了大众,感觉比当初坐的捷达还要优秀,快五年八万多公里没有任何问题,反而比当初更省油了。不是吹,大众卖的好不是靠水军,日系有人买绝对是脑残,要命不要钱

真羡慕你们,还有可以选择的权利,像我们这些 汽车 工程师,直接被绑定了选择什么车型,具体选哪一个,都是公司强制性要求的,没办法,为了生存,为了这份工作,直接选择自己所在公司的车辆吧,毕竟也是自己开发的, 汽车 有哪些不足,哪些优点,我们都知道,如果再试出其他一些小问题,这就是额外的工作量!

专门从事 汽车 行业的相关人士,买车有一定的优惠,基本都是内部价8折左右,而这个名额,基本上是两年一个,这是业内的潜规则,所以,如果你想要买车,认识一位懂车的朋友也不错,或许真的可以有几万元的优惠哦!

作为普通的消费者,买车应该更理性,哪个优惠高,我就选择哪一个,哪一个更实惠,质量更优秀,我就会着重考虑, 汽车 界没有忠实的粉丝,有这么多车型可以选择,为啥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毕竟 汽车 价格太过昂贵,必须要仔细衡量!

对于普通车主,第一款车之所以选购日系车,就是看上了日系车的口碑,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耐久性优秀,稳定性可靠,作为家用车使用,老老实实驾驶,一点儿问题也没有;但如果要置换车辆,那肯定要升级,A级车置换B级车,B级车置换C级车,紧凑级SUV置换中型SUV,轿车置换SUV,一般情况下,一个 汽车 产品的质量会影响它的复购率,由于日系车产品质量过关,大部分车主还是会选购日系车的。

虽然日系车产品质量稳定,但日系车还有一个缺陷,那就是性价比,很低,日系车基本没什么优惠,并且车辆配置也偏低,很多人说日系车卖得是技术,对此,我不敢苟同,日系车技术是优秀,但是日系车的技术不足以影响到让大家纷纷选择日系,而置美系车、韩系车于不顾,现在普通的家用车行驶里程都在20万公里内,随便一辆合资车都可以满足要求,日系车之所以价格贵,就是人家底气硬,受市场认可,既然大家喜欢,我稍微提一提价格也没关系。由于日系车性价比偏低,这也会导致一部分车主会不选择日系车,而选择国产车,或者美系车、德系车、韩系车等!

第一辆我是大众干式双离合,现在换了crv,才知道车原来可以不用总修,可以没有顿挫,可以6年不用动扳手,除了正常保养,之前以为使用中有点小毛病太正常了,自从遇到这个cvt,才知道,开就行,。

建议你买辆国产车试试。

现在国产车进步神速,早已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时代了。如果你预算足够,准备买个品质高回头率高的车,建议你以下三个牌子,都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开上它们不输甚至远超国外百万元车的体验。

一、国产红旗H系列:首选H9。特点:豪华、品质、气派、舒适、安全,满满。

二、wey的vv系列:首选VV7。特点:硬汉、霸气、舒适、操控强、豪华SUV。

三、吉利的领克系列:首选领克03。特点:亮、炫、酷。品质、舒适、安全,无可挑剔。

如果你是选择普通的家用车,十万左右的预算,那就要选国产大品牌车了,我推荐以下几个国家厂家的车:长城、比亚迪、上汽、吉利、奇瑞、长安。这几厂家的车,也是让你随便开,很少出问题,维护方便,物美价实,比日本车皮实耐用,安全感强,舒适及内饰及 科技 感,同价位日本车是远远赶不上的。以下是我们周围朋友会选的车。

一、长城SUV系列:质量得到国民承认,国内销量第一的SUV车。

二、比亚迪汉字系列:比亚迪不用说啦,除了名字不咋地,其它都还好。

三、上汽荣威系列:老国产品牌,质量档次都是不错的。

四、吉利 汽车 :吉利一直在进步,不管品质和舒适度都是可靠的。

五、奇瑞 汽车 系列:发动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么努力的厂家,其它方面会差吗?

六、长安 汽车 系列:长安的进步也是蛮大的,发展均衡,虽然与铃木合作停止,但自身产品质量也是信得过的。

其它车还有中华、奇骏等,品质及价格都是不错的,但因为车型有些国外品牌的影子,我们这里就不拿出来说了。

现在国家推荐新能源车,估计柴汽油车在国内寿限不长了,中国将是引领世界清洁能源车的领头羊。要买新能源车,非国产莫属,除了高价的斯特拉,其它的国外车合资车,技术水平还跟不上国产品牌,毕竟他们搞得太晚,使用的基本上也是国产的电池,再卖个高价名不符实了,国产品牌新能源车是中国百姓的首选。

朋友们,国产车已有好车,大家闺秀有,小家碧玉也有,别乱花钱找洋“姑娘”啦。

选车根据经济条件、用途和质量决定。

2007年底我的第一辆车大众POLO;2011年4月我的第二辆车马自达6;2016年9月我的第三辆车奇瑞旗云;2020年9月我的第四辆车日产途达。

前3辆车都是代步需要,中间也有两年时间同时有两辆车,是生活必需。到了第四辆车就是爱好和自驾需要。

日系车的优点就是技术成熟,部件的抗衰减性和抗疲劳性比较好,开起来放心,用起来省心。日系车基本是主攻中低端市场,在这个层次的市场占有率也非常高。

第二辆甚至第N辆车换什么车,是不是还选择日系车与需求有关。比如价格定在300~500万,那还会考虑日系车?就连BBA也不在考虑范围。如果考虑百万元的越野车,除了大G,也只有红杉、LX570、陆巡可选。

合资的车企之间也有相互制约和抗衡的车型,这也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比如25万左右的SUV,那可供选择的车型非常多,每个人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喜好进行选择,没有对与错,只有喜欢与否。这个价位的车有CRV、RAV4、奇骏、楼兰、途观L、牧游侠、哈弗H9、途达、昂科威等等,我选择的是展车都没有的途达,后轮毂刹,那为什么要买?只因自己喜欢。我买的是四驱顶配,价格要高于楼兰的两驱豪华版。

总结:第一辆买日本车?第二辆车还会选日本车吗?只能回答还有可能选择。决定选什么车的主要因素一是价格;二是用途。

一共家里开过4台车:第一台捷达09-19年,10年正常保养更换易损件没问题。第二台雪弗兰科鲁兹13-70年,7年正常保养,一次都没修过油耗略高。第三台进口高7旅15-21年,正常保养不烧机油。偶尔跳出来发动机启停故障不用管他,不影响开。第四台19年12月至今大切诺基,中奖了新车变速箱渗油,4S要免费更换新变速箱并延保。我没同意,埃孚8AT变速箱上边有个螺丝孔在大切这款车上用不到空着,螺丝孔位置容易有沙眼。保守处理上一个螺丝打密封胶,5000公里在看效果,期待不在漏油。大切冰雪路面是真给力。

串通涨价的专家解读

国家发改委日前已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立即组织开展主要食品价格和相关收费专项检查,其主要打击对象为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如何看待这个现象?是否违反《价格法》?如何处罚?某网站对有关专家进行了访谈。

嘉宾:

赵鹤冲 北京市价格协会秘书长

邱宝昌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

统一涨价涉嫌违反《价格法》

网:国家发改委日前已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立即组织开展主要食品价格和相关收费专项检查,其主要打击对象为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为什么发改委如此着急?检查后如何打击?

赵鹤冲:这检查是很正常的,检查它也不是说每项在什么的话,我们都要进行检查,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不是说因为什么了,我们就要查。

邱宝昌:当时我为什么要给发改委致函,认为统一涨价涉嫌违反《价格法》呢?我认为是这样,原来看到牛奶搞南京宣言声明也没有声音,马上快餐店也要搞,这种做法纷纷效仿,有的是协会,有的是几家企业联合在一起讨论协商,这样我认为是涉嫌违反了价格法的规定,应该出面制止,应该要认定它,应该有一个声音。所以这一次致函以后,我看的声音是很强有力的。

如果不发这个通知没有声音的话,这以后是连锁反应,后果堪优。今天这个协会,明天那个协会,今天这两个企业,明天那两个企业,那我们这个市场的价格秩序就非常的混乱,到一定时候调控就很难了。所以有这种苗头,应该把这种乱的苗头要扼杀在摇篮当中。

判定需要时间

网:既然涉嫌违法为什么不立即查处呢?

赵鹤冲:价格法的制定都是在国家发改委,认定是否违法有个调查取证的时间。

邱宝昌:它也有一个过程,它是不是违法现在我们还不能说,只能说是涉嫌,经过有关部门查处认定以后还能说合法还是违法,我们是建议来查处和认定。

网:如果是企业的单独提价,就不存在法律风险。那么如果企业分开涨价呢?

邱宝昌:只要有协商,分开不是同时,只要有协商,市场价格暗地里不是公开的,有可能是这样,不要能够查到,只要通过协商来定价。

只要你通过开会协商或者互相讨论怎么定价,这样的话即使不公开这样查处,也都是违法的,不允许的吗,但是难度大。

网:取证难度挺大的,比如它们形成一个攻守同盟那就不好了。

邱宝昌: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首先你明目张胆都不查的话,那不更难查吧,只要有声音不允许这样,法律上是有刚性的,是有强制力的,你只要违法了就要处罚你。现在如果涉嫌违法都没有声音,人家不都效仿吗?如果私下里没有查到也没办法,如果查到了确实是通过私下协商定价的话肯定受处罚的。

协商定价不是真正反映成本和供求

网:近期垄断行业,比如电力行业和石油行业也纷纷要求涨价,如何看待?

赵鹤冲:这些商品的价格,管理权限都是在中央,也就是在国家发改委,地方是没有权力的,所以这一块究竟应该是什么呢?是调还是不调,还是应该怎么着,怎么考虑,都应该国家发改委它那儿做解释。

邱宝昌:我讲一个观点,为什么我关注方便面价格,它是食品价格,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这个价格一涨价,与老百姓基本消费生活有关的价格涨价容易起连锁反应,有的企业趁机哄抬物价,所以民生的问题必须得到关注。

另外,企业本身涨价无可厚非,原材料涨价了,人力成本涨价了,企业自主定价为什么不能涨价,可以涨价,涨价的理由根据什么,根据成本和供求关系。但是现在通过协商定价就不是真正反映成本和供求关系了,可以操纵价格了,你有市场垄断地位,乱用市场垄断地位、优势地位就不行了,它一串通有联盟,消费者权益就受到损害了。

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受到损害了,价格和价值不相符,不是市场定价的机制,而是通过同盟谋取高额的利润的定价,必然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的声音还是非常强的声音,我认为规范这个市场是有好处的。所以第一我是非常欢迎的,也非常认可的。

如何处罚?

和讯网:目前,国家法律对此类价格联盟的处罚力度非常小。之前对很多价格联盟的处理也是不了了之。因为法律虽然写着反对价格垄断,但在操作中,还没有见到任何一起价格垄断被制裁过。对价格垄断的制裁为什么没有很好的实施?应该如何监督?

邱宝昌:相关处罚有,根据《价格法》40条有规定,第一没收违法所得,停止这种行为,没收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严重的可以吊销执照。 至于在实际中如何执行这属于部门的职责了。 叶檀:不要指责日化巨头涨价

市场传闻,宝洁、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四大日化品牌商品下月将集体涨价,掀起轩然大波。从法律到消费者权益维护方面,都有人提出质疑,新华社更是连发五篇文章,指责大型企业窜通涨价——是可忍孰不可忍?

对企业的道德谴责无法代替理性的分析,责怪企业涨价不如责怪全球央行的负利率政策,宽松的流动性是石油等基础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罪魁祸首。

目前为止,全球流动性仍在泛滥,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全球原油价格站稳在每桶100美元附近,而中国到现在都处于负利率状态,宽松的流动性直接导致两大结果:通胀预期挥之不去,所有与石油相关的原材料价格全部都大幅上升。期货市场绝大部分是不交割的交易单,说明目前的石油价格上升是流动性过剩的产物,而不是实体经济的真实需要。

日化产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联合利华大中国区副总裁曾锡文向媒体表示:“日化行业所用的原料大部分是石油的副产品,目前国际油价已从去年的50美元/桶涨到了现在的100多美元/桶,石化类产品价格上涨了60%,植物油价格上涨了50%~60%,无机盐价格上涨了40%~50%,而运输物流成本也比去年同期上涨了不少。”

笔者恰巧在上周与某家中型日化产品的董事长见了面,被告知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50%以上,大宗的洗发水等产品如果不涨价,就是赔本赚吆喝,目前之所以还能支撑,主要是因为去年囤积的原材料消化了部分成本。可见,这一轮涨价是大企业涨价在先,随后中小型日化企业必然跟涨。

上一轮日化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是在2008年年中,恰好处于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的通胀全面恶化之时,而现在,我们显然又看到了全面通胀的阴影。

下游的日化企业日子难过,上游的原材料巨型企业过上了繁花似锦的好日子。根据2010年年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巨头,总利润达到2651亿元人民币,其中中石油净利约1400亿元、中海油544亿元、中石化707亿元,涨幅分别为35.6%、84.5%和12.8%。

并不奇怪,在中国成品油价格已经到达历史最高点的时候,石化巨头们仍然以原油价格上涨、炼油亏损为由,继续游说成本油价格上升。上月,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发改委已宣布上调汽、柴油价格,汽油价格升幅约为4.5%,柴油价格升幅约为5.0%。据某银行[12.84 -0.62% ](601166,股吧)测算,此次油价上调效应在工业生产中完全传导、释放后,将带动PPI环比上升约0.3个百分点,带动CPI环比上升约0.2个百分点。

事实上,不仅成品油价格上升到历史最高位,石油衍生品价格也在大涨特涨,如丙烯、环氧丙等产品的价格也在节节上升,直接推高了下游企业的原材料价格。一轮由货币流动性过剩推导的通胀已经传导到下游产业链,包括粮食、日化品等在内的所有企业的价格都处于上升通道之中。

此时,最应该受到谴责的是包括美联储、中国央行在内的全球主要央行,正是这些央行不负责任地大规模货币发放行为导致全球流动性失控,全球通胀预期进一步恶化。其次,应该受到谴责的是中石化、中石油等石化巨头,这些巨型央企存在的最大理由是在关键时刻保持经济稳定,但现实已经证明,这些企业往往在通胀预期恶化的时候火上浇油。

不指责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指责石化巨头们火上浇油,一味指责下游的日化企业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无疑是杮子单捡软的捏。因为他们不敢指责央行,不敢指责大型央企,却对下游企业的价格说三道四,难道是想让下游企业扛住所有的通胀成本?如此欺软怕硬的结果是让全部的下游企业破产。

当然,我们不怀疑有些巨型企业在价格方面可能会互相通气,但在这方面法律有严格的约束,照章办事即可。《反垄断法》规定,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的垄断协议,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如果有确凿的证据,严厉处罚就是。

发改委在对窜通上涨农产品价格的经销商进行了处罚。没有不怕发改委的商家人,除非是放弃中国这个大市场。

去年7月,发改委通报了山东省某经销商囤积大蒜,哄抬价格被处以10万元罚款;河南省中牟县当地冷藏保鲜协会组织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大蒜冷藏收费标准被处以8万元罚款;广东省广州市大鹏物流2号仓西一库某经销商哄抬绿豆价格,被处以2万元罚款。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企业相互串通,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操纵绿豆市场价格,被处以法定最高处罚额100万元。发改委的重拳出击让价格短期下降,但此后绿豆仍存在小幅上涨,说明除了窜通涨价之外,还存在货币与成本因素。

处于产业链后端的企业不掌握营销渠道,窜通涨价成本极高,并且,产品替代效应强,即使大品牌窜通涨价,质量好的民族品牌就可以逢低扩大市场,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竞争性强的下游企业不会使出涨价的招术。

斥责企业必须分清原委,否则,我们就是在处罚市场本身,而放过了制造通胀的部门与企业。我们指责市场行为,很有可能是在为损害市场的货币与垄断行为脱罪

求文档:1998-2000年黄河旱情次数多少

历年降雨分布不均,易形成旱涝灾害,90年代呈旱涝并存、交替出现状况。1991-2000年,有7个年份出现15次长时间旱象,其中大面积旱灾6次。1994年春旱面积25万亩。1994年12月至1995年5月,黄河枯水期引不出水,全县受灾37万亩、重灾12万亩,三官庙、冯堂等乡镇受灾面积86.8%、重灾三分之一。1995年11月至1996年3月,受灾27万亩。19年6-9月,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旱情,超过1942年特大干旱,全县受灾40万亩、重灾15万亩,局部出现水井断水现象。1998年9月至1999年2月,仅降水12.9毫米,全县受灾77万亩、重灾47万亩,是10年中范围最广、面积比例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严重干旱。2000年是中牟县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降雨最少的一年,且降雨分散,上半年基本无有效降雨,期间发生干热风天气15天,扬沙天气9天,浮尘天气7天,土壤抽样调查0~50厘米耕作层含水率均在7.5%以下,全县受灾74万亩、重灾12.6万亩。

抗旱纪实

各干旱年份中,影响最大的是1994年冬至1995年春、1998年秋至1999年春和2000年上半年,其共同特点是上一年度或前一阶段出现旱情,中间降雨仅缓解了部分旱情,接着出现持续无雨天气,黄河引水困难,地下水源紧缺,旱情迅速蔓延加剧。

1994年冬至1995年春,县抽调400名干部包村组织抗旱,全县投资450多万元,开机电井8680眼,投入机械8900台(套),出动劳力8万人,浇麦、蒜49.7万亩次,挽回损失7800多万元。水利局投放抗旱经费30万元,修复机井1800多眼,新打机井231眼,为抗旱服务队配备移动喷灌机4台,提高日浇地能力100亩。

1998年秋至1999年春,170多天持续无雨,机井出水量急剧下降,黄河无水可引,南部乡镇出现人畜吃水困难。春节后,县召开的第一个会就是抗旱工作会。其间,全县组织4次抗旱高潮,投入资金2700多万元,出动劳力18万人,累计灌溉280万亩次。

2000年上半年,由于1999年冬降水多、底墒好,旱情前期群众思想麻痹,后期干热风频繁,小麦早熟减产,秋作物不能及时播种。为保收抢种,县组织开挖引黄引渠,并抽调400多名干部组织抗旱,全县共出动劳力11万人,抗旱浇地63.95万亩次。

人畜饮水工程

1992年开始实施人畜饮水工程。1992-1995年,取以工代赈方式建设工程项目,市县财政匹配、乡村自筹部分资金。工程的主要形式是打中深井,安装压力罐、集中供水;期间共利用以工代赈专项资金56万元,建人畜饮水工程17处,打中深井18眼,安装压力容器17台(套),解决冯堂、刁家、三官庙、黄店4个乡17个村17969人、6331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1996-1998年,项目款改为市财政投资,县财政匹配、受益村自筹部分资金,期间,市财政共投资60万元,建人畜饮水工程5处,新打机井5眼,安装压力容器5台套,解决三官庙、刁家、大孟3个乡4个村庄6453人、2996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防 汛

中牟县年际和季节降水量变化大,降水多集中在夏季,由于部分地形不平、排水不畅,极易成涝,加上黄河、贾鲁河影响,防汛任务较重。1994年、1996年、2000年夏曾连降暴雨,1996年8月黄河流量达7650立方米/秒,均造成重大损失。为做好防汛工作,县委、县成立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防汛指挥部,下设县防汛办公室和黄河、内河、县城各防汛办公室。各乡镇、县直及驻县各单位都建立防汛机构,组织抢险突击队,并做好防汛抢险的料物准备工作和汛期值班、抢险工作。

黄河防汛

中牟段黄河大堤防守战线长、险工险点多,是下游防洪工程最薄弱堤段之一,属国家防洪确保堤段。中牟段黄河历史上曾决口25次,每次都带来沉重灾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虽多次对堤防和防洪设施进行加固,但因该段河道宽、浅、散、乱,主流摇摆不定,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形势日趋严重,防洪形势严峻。90年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固堤防、整修险工、淤背固堤,严格防汛责任制,确保花园口站出现2.2万立方米/秒洪水时,境内河堤不决口,遇到超标准洪水有准备、有对策,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防汛准备:常年做好抗大洪、抢大险的准备,每年汛前认真做好准备,搞好落实。

思想落实:广泛宣传《防洪法》,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提高全县人民对黄河防汛的紧迫感、责任心,自觉投入防汛和抗洪救灾中。

组织落实:组织五个层次的防汛队伍。2000年,河务局339名职工组成专业队伍,分为机动抢险队、机关抢险队、物料供应组、后勤保障组,群防队伍、技术指导人员及通信保障人员。沿黄3乡镇和大孟、刘集乡1.9万人为一线群防基干队,其他乡镇2.8万人为二线。群防队伍包括防汛抢险基干队、巡堤防守队、运输队、护闸队、防汛照明队、迁安救护队。县直及驻县单位防汛队伍2700人,负责巡堤查险、交通运输、治安防范、通讯供电、后勤保障。驻军防汛队伍800人,1991-1998年以驻军某部和武警三支队为主,1999-2000年以驻军和郑州武警指挥学校为主。

技术落实:每年组织技术培训,河务局技术人员负责授课及操作训练,提高抢险操作能力,增强临阵战斗力。10年中,主要通过办学习班、发资料、组织演练等形式进行。

工具、料物落实:分专业备料、社会备料、群众备料。2000年,专业备料由县河务局储备,包括石料9万立方米、铁丝44吨、麻料23吨、木桩4000根、编织袋2万条、冲锋舟3只、发电机123千瓦,其他专业工具、料物工具。社会备料由县物资公司、供销社等单位储备,主要包括麻料10吨、铅丝50吨、编织袋10万条、油料200吨、彩条布1.5万米、运输车辆200台,及铁锨、雨具等。群众备料由各乡镇存储,包括柳秸料1500万公斤、草捆2.5万个及木桩、铁锨、机动车等。工具料物使用原则:专业备料备足管好、随时使用;社会备料摸清料源、分散保管,统一调用;群众备料备而不集、用后付款。

责任制度落实:建立县、乡(镇)、村“三长责任制”,强化以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层层签订防守责任书,达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黄河抢险

1991年,受来童寨控导工程影响,黄河主流进入杨桥后北移,出赵口险工后,在九堡控导工程134坝形成南北斜河,大溜顶冲该工程下端,在134~138坝之间上提下挫。3月26日至6月11日134坝以下5道坝不断出险,9月下旬139坝、140坝连续出险,九堡控导全年共有6道工程出险51次,投入抢险石料6390立方米、土方2111立方米,其中抛柳石枕1677个,推铅丝笼284个,抢险投工3132个工日、投资44.74万元。

1992年共有17道坝出险41次,抢险用土方0.79万立方米、石料0.21万立方米,用铅丝2900公斤、麻料1730公斤、柳秸料12.49万公斤、草袋1.94万条,投工0.36万个、投资34.05万元。8月上中旬出现1982年来最大的洪峰,最大含沙量535公斤/立方米、仅次于17年的546公斤/立方米;水位高,最大洪峰时杨桥水位90.55米、九堡87.9米,均为1949年来的最高水位;运行慢,首次洪峰8月14日8时进入杨桥,17日13时通过下界。8月14日18时,九堡控导140坝上跨角出险;15日8时河水涨到3440立方米/秒,119-140坝全部靠河;16日8时涨到6260立方米/秒,九堡控导水位高87.9米,超过设防标准;17日4时九堡控导全部漫顶,坝顶水位平均高出0.3米。16日18时,组织民工5000人,县直单位、武警三支队400人连夜加高南仁村围村堰,24小时将4800米围村堰加高1米,顶宽2米,完成土方8000多立方米,用编织袋10万条、柴油30吨,投工1.2万个,投资20万元。17日4时,九堡控导丁坝全部漫顶过流,124~125、136~138坝之间连坝漫溢过水,大部分子埝渗水。河务局500名职工及群防队伍不顾连日疲劳、连续作战,4-7时再次加高防护子埝。14-21日抢险,共投工2635个、投资9.39万元,完成土方6030立方米,用草袋19420条、编织袋665条、麻袋50条、柳秸料80436公斤。

1994年7月初至10月17日,中牟段共有15道坝出险67次,抢险用柳秸料56.86万公斤、石料7377.6立方米、铅丝77.4公斤、麻料51.9吨、木桩3772根,完成土方3671立方米,投入技工2498个、民工6719个,投资166.17万元。

7月上旬至8月中旬,黄河上中游普降大到暴雨,第一次洪峰花园口实测流量4650立方米/秒,7月10日21时到达杨桥,10-13日,九堡控导137坝、141坝出险6次。8月初黄河上中游河水猛涨,8月8日8时20分,花园口实测流量6260立方米/秒,8日12时到达杨桥,九堡控导着大溜,141坝上跨角出险。8月17日,主流自赵口闸以下外移,形成北圈河势,在九堡控导136坝以上形成南北斜河,主溜顶冲工程下首,在136~141坝之间上提下挫,回溜淘涮严重,17日21时至19日下午,141坝出险6次。20日24时30分,138坝迎水面坍塌60余米、宽8.6米。21日9时30分,137坝8米长圆头全部坍塌,138坝、139坝相继出现大险。9月2日凌晨1时,九堡控导134坝、135坝相继出险,河务局200名职工连续奋战26小时才得到控制。9月30日至10月1日,九堡控导124~126坝受大溜顶冲相继出险,河务局职工昼夜抢护。

1995年抢险有两大特点:一是非汛期抢险多,2月下旬至3月中旬,主溜顶冲九堡控导,125坝、134坝、141坝多次出险。7月17日至10月27日共有4道坝出险15次,抢险投资37.6万元。二是流量不大但水位高、漫滩多。7月20日21时流量3160立方米/秒,杨桥水位89.91米,杨桥险工部分偎水,万滩、赵口、九堡3个险工全部漫滩,万滩滩地水深1米以上,险工段滩区庄稼全部被淹,经济损失800万元。

1996年,加固工程抛石9100立方米,回填堤防水沟浪窝土方58760立方米,修复坝、垛、护岸、坦石垫险1167.3立方米,整理塌方备防石8600立方米;修复围墙350米。完成防汛总投资775.37万元。

1998年7月16日13时,郑州花园口实测流量4700立方米/秒,最高水位94.38米,超警戒水位0.08米。九堡控导138~141坝靠河着溜,全县滩区淹没耕地2.9万亩。整个汛期有6道坝出险42次,抢险用石6229.7立方米、柳秸料4.16万公斤、麻料0.31吨、土方904.2立方米,抢险投工3269个,投资104.62万元。

2000年属极罕见的枯水年份,未出现1000立方米/秒以上洪水,仅赵口控导新修的7坝、8坝出险37次,抢险抛石4578立方米,用柳秸料1万公斤,铅丝6866公斤,抢险投工2108个,投资66.68万元。

“96?8”抗洪抢险

1996年8月2日出现5000立方米/秒洪峰,3日流量达7650立方米/秒,是1982年以后黄河出现的最大洪峰。4日,县防汛指挥部指挥长康培元带领抢险队伍驻守滩区,在受到洪水威胁的一线前沿村孙拔庄-东狼城岗筑起长7500米、顶宽1.5米、高2.5米防洪堰;4日晚,在九堡控导122坝以下沿联坝打子埝一道,避免了顺堤行洪的危险局面。5日14时,花园口水位达95.33米,中牟段4处险工全部着河,部分工程靠大溜,赵口险工74坝受大溜顶冲。九堡控导工程水位超出坝顶高0.3米;滩区耕地水深2米以上,洪水沿大堤临河低洼处东窜,平工堤防及滩区8个村受险。6日10时,洪水漫越滩区,沿大堤桩号50+000处临河低洼处东窜至59+000处,造成9公里平工段大堤偎水2米多深,并将59+000处东漳上堤路口下部掏空,造成交通中断,切断了滩区8个村庄1.9万人迁安出路。12日6时开始将滩区8个自然村向堤外安全转移,是50年代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滩区群众安全转移,共出动机动车4700台,转移1.5万人,1.5万头(只)大牲畜和990万公斤粮食。

洪水期间,河务局300多名职人冒雨昼夜巡堤查水,群防一线乡镇抢险队在偎水堤段每公里驻守200人。此次抢险,县直单位及县责任单位出动抢险队5000人次,武警官兵650人次,乡村群众1.5万人次;投入油料150吨,机动车辆1200辆,编织袋20万条,动土方20万立方米,投入资金300万元。

内河防汛

每年汛前,县防汛指挥部都召开专题会议,内河防汛办公室(简称内防办)制订详细的防汛预案,做到“标准以内洪水保安全,超标准洪水有对策”。每年对贾鲁河及县管河道、水库、滞洪区进行拉网式检查,清除影响行洪的建筑物、林木,修复危险工程。每年汛期、内防办开通专线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工情,一旦出现险情,及时向县防汛指挥部汇报、组织人员抢险,险情较大或出现河道决口,由县防汛指挥部组织力量抢险。内河防汛物资由县防汛指挥部指定单位定量储备,汛期结束,防汛储备物资方可销售。需维修的度汛工程及时修复,1995年护砌贾鲁河城西弯道420米,完成砌体634立方米;1996年护砌贾鲁河城东弯道300米,完成土方2.16万立方米。

内河抢险 1994年6月下旬连降大到暴雨,贾鲁河水位猛涨,7月3日在中东公路桥下游右岸形成决口。200多名武警官兵、400多名机关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抢险堵口。因水势猛、流量大,决口没有堵住,淹没农田800亩,直接损失40多万元。

1996年8月4日早上,大孟乡大衡庄村南、靠县城一侧的贾鲁河大堤(县林场负责构筑),因高度和宽度都不达标而决口。武警官兵、机关干部职工、农民群众1000余人抢险堵口,调运沙袋1.2万个,当晚18时将决口堵复,保住了6000亩国有林(含国家林业部设立的2000亩蛀杆害虫防治实验林)。

2000年7月5日20时至6日8时降特大暴雨(详见19页《2000年特大水灾纪实》条)。6日8时召开县四大班子领导紧急联席会,宣布全县进入防汛抗洪紧急状态,要求各乡镇、县直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投入抗洪救灾工作,重点做好被围困群众的迁移安置和救护,确保群众生命安全。200多名干部职工、1000名公安干警、150名武警官兵,连夜搬迁重灾区东漳乡15个村被洪水围困的2100户6000多人,7日凌晨1时迁移完毕。至7日晚,全县共迁移安置灾民1.5万人,无一人伤亡。

2000年内河防汛料物储备 圆木5万根(木材公司),彩条布7500米、麻绳1000公斤、竹竿5000根、铁锨2万把(县供销社),铁丝4000公斤(县供销社、商业总公司、物资公司),编织袋30万条(化肥厂),麻袋1万条(县供销社、粮食局),架子车1200辆(商业总公司、物资公司、粮食局),照明用具2000套(商业总公司、电业局),电缆5万米(电业局),柴油100吨、汽油80吨(石油公司),雨具5000套(商业总公司),水泥150吨、钢材50吨(物资公司)。

县城防汛

中牟县城地面高程76~80米,出水主要排往贾鲁河,但排水口标高仅稍高于贾鲁河正常水位,一旦出现超常量降水、贾鲁河出现20~50年一遇标准洪水(水位高78.74~79.54米),河水就会倒灌县城。每年汛前组织人员对县城下水道进行全面清淤,并经常检查清理;城关镇、化肥厂、警校、纸厂、建设局抽调500人组成抢险队进行防汛演练。汛期化肥厂、纸厂负责贾鲁河排水口挡水工作,建设局负责县城主要街道积水清除,县城其他单位负责本单位的防汛工作,落实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2000年汛期后,在贾鲁河排水口修建防洪闸门,贾鲁河涨水时落闸挡水、防止倒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