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油价大幅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2.油价或现年内最大跌幅,加满一箱少花11元

3.地球上的会枯竭吗?

国际油价大幅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澳大利亚汽油价格_澳大利亚油价会降吗吗

油价大幅下调的原因是全球经济衰退、美元处于高位、国际形势比较动荡,影响油价除了供需关系,还有地缘政治,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油价剧烈波动,难以预测,国际油价可谓是大幅降价。

自从进入2022年以来,国际油价水涨船高,国内油价在六七月份曾一度达到巅峰,逼近10元大关,经历十几连涨。但是随着美国调息等一系列政策的施行,未来的油价或将再次大跌!这不,好消息马上传来了,下面由我为大家具体说一说:

一、导致油价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全球经济衰退

全球经济衰退,导致成品油消耗下降。通俗地讲,就是各行各业都比较萧条,对原油、成品油的消耗量降低,需求疲软,供大于求,势必会引来降价。

2、美元处于高位

导致国际油价承压下行,再叠加12月美联储加息概率较高,也对国际原油价格构成影响。

3、国际形势比较动荡

国际形势比较动荡,市场不确定性上升,对未来油价走势预期不佳,观望气氛较浓,也对原油市场不利。

国际油价可谓是大幅降价,过去三周之内,国际油价价格不断下跌,下跌幅度甚至已经超过了15%,美国的原油价格更是从顶峰的100美金一桶跌至84美元一桶。还有2023年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09美元,收于每桶86.88美元,跌幅为0.10%。

二、那么本轮油价下跌,主要受到哪些因素?首先分析大致有以下5点

1、是因为全球经济下滑严重,肺炎的海外疫情继续恶化,导致经济活动显著放缓,石油需求大幅下降。

2、需求量变化莫测的今年的国际纷争局势,是导致2022年油价高涨的根本原因,一件东西达到最巅峰的时候它势必会褪去色彩回归平常。

3、沙特发动价格战,几大产油国表示要扩大生产,参与市场份额竞争。原油产量和库存的大幅增加进一步压低了油价。

4、沙特、俄罗斯、美国是全球三大原油出口商,俄罗斯更是欧洲等地的主要燃油原产地。凭借地域的优势,俄罗斯具备专门的燃油运输管道,从而缩减运输到欧洲的交通成本。

5、受到欧盟达成对俄罗斯石油限价,以及美联储降低加息力度的影响,国际油价在亚盘时间段维持上涨走势,围绕俄罗斯石油价格上限的决定可能会给原油市场造成供应下降,支撑了油价。

低油价对我们的影响可谓是“喜忧参半”,这轮国际油价下跌的根本原因是供大于求,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我们本可以从油价下跌中受益,但由于疫情原因,国内供大于求。综合来看,油价继续下行的概率较大,有车一族又可以任性驰骋了。短期来看,原油价格会在80-100美元之间波动,但随着纯电动汽车的普及,长期来看油价会持续走低。

油价或现年内最大跌幅,加满一箱少花11元

2020年8月23日24时中国的油价最终定格 在柴油245元/吨、汽油250元/吨,中国的车主们如今加满油会比以往多省11元(数据来自网络)。 这对中国的车主无疑是很大的。

那么如今油价还会降低吗?专家预测如果疫情持续加重而得不到解决,那么中国的油价还会出现下调。疫情的出现导致中国的商品出现供过于求。这种现象在美国更为常见,美国的疫情持续得不到有效控制,出现大量感染人数,在此期间死亡的人数也是让人们心寒。这次油价的交易日美国的油价就降到了 62.32美元 ,英国的油价降到了 65.18美元 。这样的持续下降对中国及其他国家的石油产业是一种不小的打击。

其实中国石油价格下降是有迹可循的。截止8月23日之前中国的油价就出现了10次上调只有2次下降,在这样的多次上调下,油价下降也是符合中国疫情发展规律的。疫情导致的结果是大部分人都选择待在家里,不给国家添乱,对外 旅游 的人数也大幅减少,这样对中国原油、汽油、柴油的需求都开始减少。

而油价下调就符合供过于求的发展规律。 国内92号、95号、号、90号等都出现了零售价的降低,最低的达到6.25元。 其实对中国油价的影响不仅来源于疫情还有对石油的需求减少。随着人们思想的变化和国家的发展需求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氢能源等清洁能源。随着中国及其它国家碳排放的统计发现实现清洁能源的目标刻不容缓。清洁能源符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油价下降体现了什么

油价时刻与 社会 生活紧紧挂钩,油价的降幅同时代表了国家的发展高低。此时油价下降就表现了国家发展因为疫情开始下降。疫情对中国的影响是极大的。这次的影响需要中国之后几年才能恢复。中国如今的发展停滞不前。

自2019年的后半年到如今2021年持续了已有2年,这两年中国损失严重,全世界的人都处在恐慌之中。还带来了一系列其它的,最近国家发布的数鼠疫,还有变异等,中国这两年一直不太平,人们在这种情况下就尽可能保命哪里还有其它的精力。所以油价的下降也符合当今 社会 的发展规律、符合人们的需求。油价下降是车主们的,但对 社会 来说这是巨大的压力。

世界各地因为疫情的影响许多机场都面临着关门的风险,澳大利亚客流量最大的机场已关闭,对原油的需求量大大减少。美国的疫情不断反复,国际航班不断减少,印度是一个人口极大的国家,有着严重的两极分化,下层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下层人们也因为得不到良好的救助,以及生存条件差,加剧了的传播,国与国的来往不断减少,这次疫情还未结束就已有许多人命丧黄泉。而人是消费者。

消费者减少导致的结果肯定也是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商品下降的趋势也是必然的。然而这也只是一方面,石油作为不可再生不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且它的开会给地球母亲造成极大的危害,加工生产的汽油使用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有害物质,酸雨的产生就离不开汽油这个“大功臣”。

酸雨带来的巨大危害中国也是有记录的,它所到之处万物皆死亡,土地也不能耕种。这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灭顶的灾害。所以清洁能源的普及也是刻不容缓的。油价下降及汽油淡出我们的世界是必然的趋势。

应对策略

此次油价下降也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中国要加大研发力度和对疫情的控制及解决力度。油价下降中国要保护车主们的利益,确保让每位车主都能加到油。限制人员的流通也是一定范围内,毕竟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人员流通。世界上许多的石油集团都在向新能源的方向靠齐,中国也应积极引导石油集团向清洁能源的方向发展。

最后,祝愿我们的国家早日度过难关,繁荣昌盛。各位小伙伴们有其它的意见也欢迎留在评论区。

地球上的会枯竭吗?

9年前,《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石油的重头文章。当时的油价是每桶10美元。该杂志警告说,这个价格或许不会持续。它还认为,油价可能会降至每桶5美元。《经济学人》杂志断言,在可预见的未来,地球上拥有足够的、价廉的石油可满足人类的需求。

不久前,油价冲上了每桶117美元的高位。不仅仅是油价完全摧毁了人们几年前还保有的满怀信心。粮食和基础金属的价格也大幅度上涨。全球商品价格的激增,又向我们提出了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没怎么听到过的一个问题:有限的自然供应是否会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障碍?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主要取决于你对于推动自然价格上涨因素的看法。大体上而言,共存在三种竞争性的看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紧缺主要是投机行为造成的。那些在低利率时期寻求高回报的金融投资机构,纷纷扩大在石油等期货上的投入,推动了自然价格的暴涨。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过不了多久,这个堪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相媲美的投机泡沫就会破裂,自然价格的高价也将走上像Pets那样破产的老路。

第二种观点认为,价格异常上升也存在合理性的基础。特别是中国经济的高歌猛进对自然的需求骤增。但是,若是以时日,相信通过挖掘更多的油井、开垦种植更多的田地来增加供应,仍可以推动价格的回归。

第三种观点认为,廉价获得自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过度开了石油,也已没有可用耕地扩大粮食生产。统而言之,就是我们的地球已濒临枯竭。

我个人的观点是界于第二和第三种意见之间的。乔治·索罗斯相信,我们已处于泡沫之中。我的疑问是:那些库存量用到哪里去了?从现有的数据来看,并不存在囤货的迹象:粮食和金属的库存量已达到或是接近历史最低点,石油储备也居于正常值范围。

对于第二种观点,最好的论据可能是,紧缺的确属实,但是,是暂时性的。我们当前所看到的情形与20世纪70年代的危机极为相似。但是眼下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当日益发展的世界经济不断挑战有限的地球的极限,想想看会发生什么状况?今天我们对地球极限不断的挑战,远比上世纪70年代来得更为严重。

但是有一点,我不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在短期内急剧放缓。这也是与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情况最大的不同之处,作为当时的新兴经济力量,日本和欧洲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因此缓解了全球对需求的压力。

与此同时,变得越来越稀缺。尤其是大型油田的发现更是难得一见。在过去的几年里,来自新油田的石油产量勉强能够抵消成熟油田产量的下降。今天,恶劣的气候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也比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更致命、更持久。特别是在澳大利亚,已经进入持续旱灾的第十个年头,而且越来越像是永久性气候变化导致的长期现象。

如我们真的要逼近地球的极限了,那又意味着什么?即便我们真的达到或接近了世界石油产量的高峰值,也不是说我们只能惊叫着,“噢,上帝呀!我们的石油用光了!”然后看着现代文明崩溃,陷入无序的混乱状态。

但是,富裕的国家经济发展将面临持续的价格上涨的压力,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得更加困难。而贫穷国家的人们则会陷入危险的边缘。

好时光可能就到此为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