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900吨_国际油价现在多少钱一吨
1.汽柴油价今起每升涨0.22元和0.26元
2.预警!豆粕9连涨,猪价涨势“倒塌”,油价显著下跌,发生了啥?
3.世界上共有多少石油
4.矿产产量、产值和消费
汽柴油价今起每升涨0.22元和0.26元
9月1日23时55分,北京一家中石化加油站的工人在为顾客加油。新华社记者戴摄
新华网北京9月1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1日发布公告,汽油、柴油价格将从9月2日0时起每吨上调300元,相当于90号汽油、0号柴油零售价格(全国平均水平)每升分别上调0.22元、0.26元。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许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适当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有利于调动炼化企业生产积极性,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合理引导社会消费,促进节能减排。
他表示,自7月29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以来,国际市场油价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较大,涨幅较大。虽然8月31日国际油价再次下跌,但国际市场原油均价已经连续22个工作日超过4%。按照目前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需要大幅上调。考虑到国内成品油市场供需情况和经济形势,国家适当控制了涨价幅度,提高了每吨300元。
7月29日,WTI(西德克萨斯)原油期货收于每桶63.35美元,8月5日上涨至每桶71.美元。虽然一度回落至每桶67美元左右,但8月下旬大幅反弹,24日升至每桶74.37美元,为去年10月15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莉认为,我国价格改革总体滞后。如果不按照完善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将能源价格控制在较低水平,将不利于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完成节能减排战略任务。
国家统计局首席经济学家姚景源认为,油价小幅上涨对整体价格影响不大,在整体价格水平连续几个月下降的情况下,短期内无需担心通胀。
近年来历次油价调整综述
2009年9月2日,国家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300元。
2009年7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每吨汽、柴油降价220元。
2009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400元。
2009年3月25日,国家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每吨价格分别上调290元和180元。
2009年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决定再次下调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140元和160元;
2008年12月19日,汽油出厂价每吨下降900元;柴油出厂价每吨降低1100元;
2008年6月20日,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1000元,航空空煤油每吨上调1500元。
2007年11月1日汽油、柴油、航空空煤油价格每吨上调500元;
2007年1月14日,汽油出厂价每吨下调220元;航空空煤油出厂价每吨下调90元;
2006年3月26日,汽油出厂价每吨上调300元;柴油出厂价每吨提高200元;航空空煤油出厂价每吨上调300元;
2005年7月23日,汽油出厂价每吨上调300元;柴油出厂价每吨提高250元;航空空煤油出厂价每吨上调300元;
2005年6月25日,汽油出厂价每吨上调200元;柴油出厂价每吨提高150元;航空空煤油出厂价每吨上调300元;
2005年5月23日,汽油出厂价每吨下调150元;
2005年5月10日,柴油出厂价每吨上调150元;
2005年3月23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百万购车补贴
预警!豆粕9连涨,猪价涨势“倒塌”,油价显著下跌,发生了啥?
导读中秋期来袭,在国内农产品市场,消费利好也将逐步褪去,这也限制了生猪以及鸡蛋行情的继续走高,最近几日,国内鸡蛋市场产销蛋价震荡下行,而生猪价格涨势“倒塌”,价格进入震荡偏弱的走势,而对于油价来说,新一轮油价调整开启,油价显著下跌,对于豆粕市场来说,受多重利好支撑,豆粕行情呈现“9连涨”的表现!
那么,市场发生了啥,全国生猪、油价以及豆粕市场有哪些变化呢?后期走势如何呢?具体分析来了!
一、豆粕9连涨,饲企涨价忙!
据官方数据了解,8月份,国内大豆进口规模为717万吨,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32万吨,大豆进口大幅减少!国内主流油厂库存不断消耗,而在需求端,近期生猪以及鸡蛋价格大幅上扬,养殖端产能扩张加剧,下游市场对于饲料需求大幅提升,叠加,国内南北多地口罩问题增多,养殖端以及下游贸易商备货积极性走强,国内豆粕行情大幅上涨!
据了解,进入9月份,豆粕均价持续上涨,价格从4515元/吨,涨至4750元/吨,国内豆粕行情“9连涨”,阶段性上涨高达5.2%!
而受豆粕行情走高,饲料企业涨价现象此起彼伏,据了解,湖北、湖南、广东、贵州以及云南等地,畜禽料以及水产料涨价现象增多,部分饲料厂有二次提价的现象,涨幅普遍在100~300元/吨!
二、油价显著下跌!
最近,美国对俄罗斯原油限价44美元/桶,而美联储或将再次加息75个基点,这也让分析师对于经济下行下,能源需求不景气的担忧增强,国际原油价格显著下跌,其中,9月7日,原油市场下挫幅度超5%,WTI原油价格跌至81.94美元,而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88美元!虽然,9月8日,原油市场有冲低回调的表现,WTI报价上涨1.6美元,涨至83.54美元,布伦特原油涨价1.15美元,涨至89.15美元。
受原油价格大幅下挫,本轮计价周期前3个工作日,累计下跌幅度达到了-8.2%,汽柴油价格累计下跌幅度或将达到400元/吨,对于普通92号汽油价格以及柴油价格,跌幅或将达到0.36元/L,按照目前油价表现,消费者加满一箱50L容积的汽油,估计能少花18元!
油价显著下跌,但是,目前距离调整窗口9月21日仍有7个工作日,因此,价格下跌还要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尤其是,美国对俄罗斯原油限价44美元,这也让OPEC+组织有削减产能的预期,原油市场供给压力依然存在,这也将对市场油价有一定的支撑!
三、猪价涨势“倒塌”!
近期,随着中秋期临近,屠宰场节前备货告一段落,而消费市场支撑逐步减弱,市场看跌情绪升温,尤其是,新一轮猪肉放储开启,各地也同步进行储备猪肉投放的事宜,由于储备猪肉价格普遍在14~15元/斤,低于市场生鲜零售价格,对于生鲜猪肉市场冲击较大,批发市场白条猪走货压力陡增,屠企有压价情绪的反馈!
但是,随着中秋到来,养殖端出栏情绪减弱,部分集团化猪企控量现象增多,北方多地散户猪场也有一定抵触降价的情绪,生猪出栏积极性转弱,但是,由于下游白条猪走货难度存在,部分屠宰场被迫提前放,市场购销两弱,猪价进入横盘震荡的阶段!
据了解,受屠企调价收猪,预计9月10日,猪价呈现连跌态势,但是,均价下行幅度仅有0.03元,市场呈现震荡偏弱的表现,均价徘徊在23.17元/公斤!
从国内市场分区来看,猪价大部企稳,多地呈现窄幅调整的表现,东北市场,猪价震荡偏强,黑龙江涨至22.4元/公斤,而在西南、华东以及华中等地,猪价普遍以横盘震荡为主,川渝市场横盘23.8元,江浙两地徘徊在23.5~23.7元/公斤,广东行情企稳24.6元/公斤!
个人认为,由于需求端表现一般,受口罩问题以及居民对于高价猪肉需求减弱,低价冷冻猪肉投放市场,生鲜白条走货压力较多,屠宰场有压价情绪,但是,受放影响,养殖端出栏积极性减弱,屠宰场购意愿不强,市场以横盘为主,中秋期,猪价或将延续波动偏弱的表现!
但是,随着中秋佳节告一段落,消费市场表现进一步下滑,而养殖端出栏积极性逐步改善,猪价下行压力加剧,重心也将不断下移,个人认为,目前,养殖端出栏盈达800~900元/头,市场认价出栏情绪或将较高,猪价或将跌破22元/公斤!
预警!豆粕9连涨,猪价涨势“倒塌”,油价显著下跌,发生了啥?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上为笔者个人观点,来自网络!
#油价调整#
世界上共有多少石油
世界石油储量究竟有多少?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世界(也即OPEC)的石油储量夸大了多少?根据前文①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前勘探和生产主管所说世界探明石油储量有3000亿桶应被视作投机性(推测性),②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资深专家估计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把它们的石油储量夸大了3200-3900亿桶,③20世纪80年代,欧佩克国家在没有大的储量发现的情况下其储量增长了3000亿桶,④笔者根据前文科威特石油储量夸大了一倍推断,如OPEC都把石油储量夸大了一倍,那么OPEC十国的储量是8107亿桶,其一半约是4000亿桶,如果只有中东OPEC国家把石油储量夸大了一倍,那么中东OPEC国家的储量约为7500亿桶,其一半是3700亿桶。综合这些数据,我认为可以判断OPEC把其石油储量至少夸大了3000亿桶,也即世界石油储量至少夸大了3000亿桶。那么世界剩余探明石油储量将不再是12000亿桶,而是只有9000亿桶,储比也不再是40年,而降为只有30年,如果再考虑到石油消费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世界石油储比可能会远远低于30年. 那么未来世界石油储量会增长多少呢?USGS在2000年发布的报告对未来石油储量增长做了极为乐观的预测,可是事实与此相去甚远,该报告刚出笼时遭到了许多业界人士的批评,果不其然,2005年USGS对其2000年报告进行了评估,结果如下 估计石油量(至2025年,10亿桶) 1996-2003实现量(10亿桶) 估计天然气量(万亿立方英尺) 10亿桶油当量 1996-2003天然气实现量(万亿立方英尺) 10亿桶油当量> 从表中可知,从1996年到2003年,时间过了预测时段的约四分之一,原有油田的储量增长也基本实现了估计量的四分之一,但新油田的发现不及预期的十分之一,这表明新油田发现远没有原来估计的那么乐观。天然气的情况与此类似,储量增长远远超过四分之一,而新气田的发现却不足十分之一,这说明储量发现远没有原来估计的那么乐观。后来,美国地质调查局还将其对格陵兰岛附近未来新探明油田的估计储量下调了380亿桶,对北极地区的估计与2000年的估计相比也有所下降。在USGS修正其数据后,国际能源组织(IEA)也决定下调其全球石油储量预期 我们不应该忘记里海石油储量大幅缩水的事实,这个事实也说明官方的数据常常是不可靠的,说明我们对石油储量与产量抱有的过分乐观的态度在很多时候都是非常盲目的。苏联解体后,人们对里海地区的石油抱有极大的兴趣,一度认为里海地区是第二个中东。日本《每日新闻》19年10月7日报道说中亚有6000亿桶石油可储量,美国能源部19年的报告指出中亚有2000亿桶。2000年,国际地质勘探界组织了一支多国地质队对里海地区的石油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2002年,这支多国地质调查队提交了最终报告,大幅下调了里海地区的石油储量,里海的剩余可储量只有70多亿桶,与日本《每日新闻》的估计差不多相差100倍,与美国能源部的估计相差30倍!而且里海石油70%的储量都在哈萨克境内。前几年还有报道夸大北极地区的石油储量,认为北极地区潜在的可石油储量在1000亿至2000亿桶之间,2008年USGS对北极地区的调查显示这里有900亿桶未发现的、技术上可开的石油,尽管数量也不小,但与此前的有关报道相比,已大幅缩水,而且这900亿桶的数据也不一定准确。不断地希望,接之而来的是更大的失望,事实不断地提醒我们,再找到堪与中东相比的大油田的可能性已经非常低了。最近不断有人在夸大中国南海和巴西沿海的石油储量,我认为:在没有得到确切消息之前,对此应抱谨慎的态度 据业内人士估计,石油储量的90%都已经发现,由于人类到2004年底已经消费了1.224万亿桶,2005年至2008年底又大致消费了1200亿桶,人类目前总共消费了约13500亿桶石油,根据前边的估计,已经明确的剩余探明储量有9000亿桶,可以计算出人类未发现的剩余储量大概还有2000亿桶。这样,得出的世界石油总储量约为25000亿桶。当然还有一个储量增长的问题,由于储量增长是个动态的数据,当石油价格上升的时候,储量增长的就快些,而当石油价格下降的时候,储量增长就慢些甚至负增长,而且还应该认识到现有油田的储量增长是有限度的,越到后来,储量增长的幅度会越小。前几年,油价大幅上涨,随之而来的是现有油田储量增长的大幅上升,从USGS的评估报告就可以看出来,而从2007年到2008年探明储量出现下降表明储量增长的可能性正在下降,设从2004年至2008年延续了1996年至2003的储量增长的趋势,那么2004年至2008年储量大致又增长了1000亿桶,根据USGS6120亿桶的储量增长估计值,可以得出以后还会有3350亿桶左右的储量增长,把这一储量增长数值与刚才得出的世界石油总储量25000亿桶相加,为28350亿桶,这与国际能源机构估计的世界石油总储量为2.5万亿至2.9万亿桶之间基本吻合。如果我们设这样的数据是正确的,那么通过各方面数据的相互印证,可以大致得出与世界石油储量有关的如下数据 已经开出来的石油总量为13500亿桶 剩余探明储量9000亿桶> 有待发现的石油储量约为2000亿桶 现有油田储量增长还大约有3000亿桶 当前每年的石油消费量为300亿桶。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大致判断:1、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主要是OPEC石油探明储量并没有各国公布的那么多;2、当前石油的储比只有30年,即便考虑到未来石油储量发现和储量增长,由于储量进一步增长的可能性已经不会太大,再考虑到石油消费需求的持续上升,石油储比应该不会比30年高太多;3、即便把未来储量发现和储量增长都计算在内,人类未来可剩余石油储量大致也只有14000亿桶,考虑到目前每年300亿桶的消费量,可以这么认为:人类已经消费了世界石油总可储量的一半,因而目前已经处于赫伯特钟形曲线的顶点。</
矿产产量、产值和消费
世界矿业产值中占大部分的是燃料矿产,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
据美国《油气杂志》报道,2000年以来的世界原油产量为:2000年6720万桶/日;2001年6675万桶/日,比2000年下降1%;2002年6543.6万桶/日,比上年又下降2.0%;2003年6850.7万桶/日,比上年增长4.7%;2004年7099.3万桶/日,比上年增长3.6%;2005年7180万桶/日,比上年增长1.1%。天然气产量2001年增加1.7%,2003年增长3.4%。有统计资料称,1999~2004年世界油产量平均年增近2.5%。世界海区油产量及其在世界总产量中的比例一直在上升。2003年海区油产量达12.57亿吨,约占总产量的34.1%(2002年占34%),而1992年只占26.5%。2003年海区气产量为6856亿立方米,占总产量的25.8%(2002年占25.4%),而1992年只占18.9%。预计2015年海区油产量将占油总产量的39%,海区气产量将占气总产量的34%。深海油产量占海区油产量的比例将从2004年的10%增至2015年的25%,深海气产量占海区气产量将从2004年的7%增至2015年的12%。2004年世界硬煤(烟煤、无烟煤)产量达46亿吨(2003年为43亿吨),褐煤产量9亿吨。2005年世界煤总产量为58.525亿吨。
美国2001年以来原油产量连年加速下降:2002年为575万桶/日,比上年下降0.4%;2003年为568万桶/日,又比上年下降约1.2%;2004年为542万桶/日,再比上年降近4.6%;2005年为514万桶/日,又比上年下降5.2%。美国最近年产气量在19万亿立方英尺上下,近年总体有所增加,2002年比2001年增长1.9%,2004年较2003年增长不及1%,2005年稍有下降,为18.3万亿立方英尺。美国煤产量由2000年的9.74亿吨回升至2001年的10.17亿吨,2002年约有10亿吨产量,2003年减少2.1%至9.79亿吨,2004年仍约为10亿吨,2005年达到创纪录的10.28亿吨,增长了2.8%。
俄罗斯近年原油连年明显增产。1999年产3.02亿吨,2000年产3.21亿吨,2001年产3.45亿吨,2002年产3.77亿吨,2003年产4.18亿吨,2004年产4.58亿吨,2005年增长不到3%,为4.70亿吨。天然气产量最近两三年也比前些年高,1999年产5770亿立方米,2000年产5700亿立方米,2001年产5670亿立方米,2002年产5810亿立方米,2003年产6010亿立方米,2004年产5920亿立方米,2005年产5980亿立方米。
由于这几年世界粗钢产量连年上升,世界铁矿石产量在2002年超过10亿吨(为10.019亿吨),2003年增至10.7亿吨,2004年是连续第3个产量最高年,比2003年增11%,达11.983亿吨。2005年为13.2亿吨。
矿产产值与矿产品产量和矿产品价格有关。矿产品价格主要受其供需状况左右。在此先列述近年国际上一些主要矿产品的价格变化。
世界油价(WTI平均原油价)从1996和19年的每桶22美元和20多美元,跌至1998年的12.9美元,1999年回升到每桶18美元多,2000年猛升至每桶30美元,然后在2001和2002平均接近每桶26美元,2003年升至每桶近33美元,2004年则涨至每桶38.27美元。2005年油价涨势更猛,曾高达每桶70美元,上半年大部分时间高于每桶50美元,下半年多数时间超过每桶60美元。最近三年天然气价格也明显上涨(如美国2002年井口价为每千立方英尺2.95美元,2003年为4.88美元,2004年增至5.49美元,2005年达7.5美元),炼焦煤和动力煤价、铁矿石价都在上涨。如澳大利亚炼焦煤2003/2004年度离岸价平均每吨46美元,2004年4月报道的2004/2005年度合同价为平均每吨80美元。进入亚洲市场的动力煤价从2003年5月的每吨23美元,升至2004年3季度的每吨41美元。不仅铁矿石价格上涨,与钢铁有关的钨、钼、钒以及铀等价格上涨的幅度都很大。据加拿大的金属经济集团(MEG,以前曾译为金属经济小组)报告,1995~2005年世界一些金属年平均价格如表1-1所示。
表1-1 1995~2005年世界一些金属年平均价格
从表1-1可见,主要有色金属及金银铂等价格自2002年起逐年上涨,钯则在2000年猛涨之后于2002年大跌,2005年晚些时候仍处在200美元/盎司上下。镍自2002年以来涨势颇猛,铜从2003年直至2005年绝大部分时间也涨幅很大,锌自2003年起回升,但升幅相对较小。铅则在2004年才明显上涨。
2005年,除钯外这些金属继续涨价。10月铜价超过每吨4000美元。金在11月底突破每盎司500美元大关。镍在2005年中接近每吨1.6万美元高价后回落至10月初的1.3万美元上下。铂价9月超过900美元/盎司,11月冲破1000美元/盎司。2005年银价大部分时间在7~7.5美元/盎司。锌价从2005年初的1200美元/吨,涨至10月初的约1462美元/吨。铝价涨幅不大,从2005年初的1808美元/吨,至10月初为1888美元/吨。锡价2003年平均为4894美元/吨,2004年剧升,曾高逾9000美元/吨,2005年回落,10月初约为6500美元/吨。
2006年上半年,石油和许多矿产品价格进一步上涨。4月下旬油价曾超过75美元/桶,5月金价升至26年来巅峰,为每盎司730美元,铜期货涨至每吨8800美元,其他金属也明显上涨。
关于近年全球矿业产值,我们未见全面系统的统计数字。据M.Ericsson等在瑞典原材料小组(RMG)刊物2005年1月报道,根据2003年数字,世界总的出的原矿矿产产值(不计石油和天然气)为3500亿美元,其中金属占35%,煤与铀占32%,工业矿物占11%,碎石(集料)占22%。金属矿产矿业产值(原矿)约1250亿美元,其中金占25%,铁矿石占19%,铜占19%,镍占10%,铅锌占7%,铂族金属占6%,铝土矿占2%,其他金属为12%。至于原油和天然气产值,我们也可根据其2003年产量(分别约为36亿吨和2.5万多亿立方米)及平均价格大致作一估计,大概接近1.4万亿~1.5万亿美元。无论是油气还是固体矿产的产值,2004和2005年都会高得多(主要是由于价格上涨)。
美国的原矿(包括油气)总产值1995年约为1235亿美元,19年升至1473亿美元,1998年因油价下跌降为1244亿美元,1999年回升至1324亿美元。2000年因油价猛升,总产值剧增,2001和2002年油价有所回落,2001年总产值仍达1877亿美元,2002年降至1634亿美元,2003年则因油气、煤及一些金属矿价格上扬,总产值剧增至2174亿美元,2004和2005年继续大幅增长(表1-2)。
表1-2 美国1998~2005年矿业产值(单位:亿美元)
俄罗斯原矿总产值1995年为1150亿美元,据原俄罗斯联邦自然部部长В.П.奥尔洛夫1999年文章,当时俄国原矿总产值为每年950亿~1050亿美元(未计砂砾、石料等广泛分布的普通矿产,我们估计此类矿产年总产值不下数十亿美元)。据时任俄联邦自然部部长的Ю.И.特鲁特涅夫2004年文章,2004年俄原矿总产值为1500亿美元,但从2004年油气价格来看,此数值可能偏低。
加拿大19~2005年矿产产值变化见表1-3。
表1-3 加拿大19~2005年矿产产值(单位:亿加元)
矿产品消费中占大部分的是能源矿产。据法国能源数据机构Enerdata统计,2003和2004年的世界能源消费数据见表1-4。
据BP(英国石油公司,前些年兼并Amoco公司后,曾称BPAmoco英美石油公司,最近两三年又称BP)历年统计,世界2000~2004年的能源消费变化可归纳为表1-5。
表1-4 2003年和2004年世界能源消费数据
表1-5 2000~2004年世界能源消费统计
BP认为2004年是世界能源创纪录的一年,世界能源消费增长4.3%,是年以来的最高增长率。其中石油增3.4%,是18年以来最高,天然气增3.3%(过去10年平均为2.6%),煤这几年一直在增长,2004年增6.3%,是增长最快的。核能增4.4%,水电增5%。人们从环保等角度考虑虽不欢喜煤,但它是可靠的能源矿产。煤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的比例虽从20年前的29%降至2000年的24%,但最近两年又回升到占27%。相反,石油从20年前占41%降至最近两年的37%。核电与水电合计从10%增至12%。最近两年油价飙升,进入高油价时期,许多国家都在节约用油,寻求发展替代能源、再生能源,不少国家拟进一步发展核电。
2005年美国一次能源需求结构是(括弧内为2004年数字):石油40.4%(40.2%),天然气23.1%(23.2%),煤22.6%(22.4%),核能8.1%(8.3%),水电及其他5.8%(5.9%)。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