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票:打仗的话,买什么股票好?

2.世界环境污染现状

3.2035年混动、电动各占一半,谁受益,谁受伤?

股票:打仗的话,买什么股票好?

原油价格谁决定_原油价格贵了谁受益

股票:打仗的话,买黄金、原油、医疗、稀土以及军工股票好。

一、首先回顾下1990年发生的海湾战争。

90年的海湾战争类似于当今的情况:阿拉伯世界分为支持伊拉克和支持美国的两派,并没有发生70年代中东国家联合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的 直接受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原油。原油价格从90年6月份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开始上涨,然后基本在正式开战时达到最高点。充分体现了金融市场买预期、卖现实的特点。但由于只有伊拉克一国的石油产量受损,油价的上涨未能持续,基本在第二年又回到了战争开始前的状态。

二、黄金和油也保持着同步的涨幅

表明避险需求只能是脉冲式需求,长期的上涨仍然需要不断地通胀预期才能实现。铜基本也和原油同步上涨,体现的是成本推动。随着油价的快速上升,通胀预期不断升温,股票受到的压力较大。原因在于成本上升会对工业企业的利润有所损伤,同时快速上升的油价会导致市场忧虑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变,即面对高通胀需要加息。换句话说,利率的大幅上升会压缩股票的市盈率。

股票流通股是一定的,如果主力大量收集筹码,那么可参与买卖的筹码就会减少,这样一来,物以稀为

贵,买不到股票,只能抬高股价买。这时候风险极大,主力的获利机会也极大。主力出货完毕,散户的热

情也就告一段落,那么股价就会自然降下来或者被主力砸下来。

三、在中国没有战争股

“战争股”主要是只为战争提供物资供应的公司,因为战争而扩大产量从而获益。比如一次大战时,由于美国远离欧洲战场,得到大量订单,当时被称为“战争新娘景气”。

不过,在中国,一到战时,整个国家都会进入战时状态,物资实行配给制(改革开放之前的状态),不要

说战争股了,股市都会长期间休市。

世界环境污染现状

关于水环境污染的论文

1. 我国水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水环境面临着水体污染、水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压力。水体污染加剧了水短缺,水生态环境破坏促使洪涝灾害频发。据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主要湖泊、近岸海域及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湖泊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猛酸盐指数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重金属。这些因素构成了水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征。我国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工业发展中,水消耗量大、利用率低。不仅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大,而且万元产值用水量各省区间差距悬殊。1998年全国平均万元GDP用水683m3以上。其中,北京161m3,天津201m3,上海300m3。但是,黑龙江、内蒙古、江西、广西、贵州、青海、甘肃等省区大多在1000m3以上。宁夏、新疆为4000m3左右。北京1m3灌溉用水可以生产2kg粮食,而宁夏才生产不到1kg。同时,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企业生产经营缺乏节能降耗的动力。企业技术改造往往以扩大再生产为目的,生产工艺落后,更新换代速度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方式的日趋转变,以及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将逐步走上科学化管理轨道。但是,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水环境问题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政策导向的偏差。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产量、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等指标,没有把消耗和环境代价纳入经济核算体系。迄今为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作为“非生产性事业”。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包揽,使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容量不相适应,也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以往在确定地区产业发展方向、地区生产力布局时,往往忽视区域环境容量。我国主要江河出现的严重流域性水污染,在很大程度上与流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有直接关系。淮河流域四省自80.年代初开始,利用当地,大力发展高耗水的化工、造纸、制革、火电、食品等小型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淮河的承载能力,使淮河流域水质急剧恶化;由于缺乏科学认证和科学管理,一些缺水地区盲目发展高耗水型工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一些丰富的地区发展单一的型产业,不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加工业,产业结构雷同,形成严重的结构型污染。

自然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环境问题的恶化,增加了水污染防治的难度。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引起全球温度、湿度、降水量的分布变化,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灾害频发。我国北方地区气候也明显变暖,华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90年代比50年代上升2.1℃。气温上升,地表径流减少,蒸发量增大,发生旱灾的机会增多。19年我国北方地区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降水量异常偏少,温度偏高,海河水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40%;黄河水量为多年平均量的61%。由于河道径流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加剧了水环境恶化。1998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长江中下游、嫩江、松花江流域降水量偏多,导致特大洪水灾害的发生。

我国水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相差悬殊,水分布与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极不协调。北方黄河、淮河、海河、松辽河,以及内陆河5个流域,总人口占全国的47%左右,耕地面积占65%以上,GDP占全国的45%以上,而水却只占全国水总量的19%,人均占有量仅为南方地区的1/3。这些因素也是导致水环境问题突出的重要方面。

2.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九五”以来,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以淮河治理为先导,太湖、巢湖、滇池,以及海河、辽河相继开始。通过取工业污染源的末端治理,以及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压缩过剩生产力中,取缔、关闭、和淘汰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污染严重的企业等一系列措施,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部分水域已经接近实现第一阶段的污染防治目标。“九五”水污染防治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流域水污染防治,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对于开拓我国的环境与发展道路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但是,从总体上看,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还比较缓慢,取得的成果十分脆弱。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充分说明,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流域水污染防治仍面临严重挑战。

2.1 黄河、长江流域水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九五”期间“三河三湖”的治理仅仅是拉开了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序幕。在大规模治理“三河三湖”的同时,必须看到,黄河、长江的污染问题也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了。黄河这个中华民族的摇篮,他养育了人类,也无数次地给人类带来灾难。如今,由于人类活动的作用力,使黄河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1999年,在黄河流域的114个重点监测断面上,V类和劣V类水体分别为70%和56.2%,黄河主要支流的污染更为严重,而且黄河的污染主要来自支流。目前,黄河水量少,自净能力弱,水环境处于危机之中。在西部大开发中,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将进入较快增长时期。黄河的水污染必然使沿岸的水短缺“雪上加霜”。

长江上游沿岸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这一地区的污染物排放量迅速增加,污染问题随之加重,特别是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水质不断恶化。如果不取有效措施,预计到2010年,长江上游重点地区废水排放量将以年均4.1%的速度增长;沿江城镇生活垃圾入江量,将由1995年的约200万t增加到2010年的467万t;三峡库区的水体自净能力将大幅度下降。2009年三峡库区建成蓄水后,库区将由一个流速快、流量大的河流变成一个流速缓、滞留时间长,回水面积大的人工湖。水体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污染必然加重。根据预测,三峡工程建成后,湖区上游岸边污染带主要污染物浓度将比建坝前增加2-10倍,将成为重污染区。

2.2 城市生活污水逐年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城市基础设施是工业建设的载体,制约着工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不恰当地把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地位降低为工业的一般附属物地位,基础设施的发展与人口、、环境和工业建设不协调,导致基础设施长期超负荷承载。特别是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仅仅在近几年才开始兴建。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

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污水产生量大幅度增长。近年来,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比例已接近持平。但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周期为3年。从目前的建设进度看,实现“九五”期间国家提出的全国50万人口的城市都要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装置的要求,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以淮河为例,按规划,到2000年,淮河流域四省需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52座,总投资60.8亿元,形成污水处理能力352万l/d。到1999年6月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只有3座,污水处理能力仅为44万l/d。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缓慢的原因,除了资金短缺外,现行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掣肘也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陷于困境。由于没有真正落实“污染者负担”的政策,地方财政因无力支付污水处理费用,常常使建成后的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环境保护投资不能有效发挥环境效益。

2.3 大量的面源污染问题尚未找到解决途径

目前,全国的工业污染已经开始得到有效控制。到2000年底,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都将实现达标排放。城市污水处理正在逐步加快步伐。但是,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农药、化肥、畜禽养殖污染量大面广,有一定治理难度。从5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农药施用量增加近100倍,成为世界上农药用量最大的国家。我国每年因农药中毒的人数占世界同类事故中毒人数的50%。而且由于农药的大量流失,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全国化肥使用量也在成倍增加。1995年是18年的4倍。目前,偏施化学氮肥,使氮、磷、钾比例失调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大量化肥流失,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成为水体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由于大量化肥的使用,农村畜禽粪便的农业利用减少,畜禽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加重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脱节。畜禽粪便的还田率只有30%多,大部分未被利用。1998年全国畜禽粪便产生量是当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3.4倍。这些畜禽粪便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同时,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一直是困扰农村环境的一大难题。据1991年和19年两次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化学耗氧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增长了22.6%、56.5%、246.6%和552%;在全国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控制的情况下,乡镇企业排污量却在增长,这将对水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2.4 经济政策不配套,污染治理资金严重短缺

在经济体制下,我国污染防治资金以国家预算内资金为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环境已经不能奏效。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尚未建立,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资体制难以形成。作为促进污染防治的重要经济手段排污收费制度,目前还很不完善。主要问题是,排污收费标准过低,不能发挥刺激污染防治的作用。超标排放污水收费作为排污收费的主体,其收费额不足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成本的一半;污水排放收费最高不超过0.5元/l;排污收费项目不全,主要对象是大中型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城市污水处理费仅在少数城市开征,而且收费标准较低,“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没有充分体现;排污费的转移支付机制尚未建立,流域内上下游之间缺乏利益补偿政策,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不协调,造成水的浪费。

“九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国家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把环境保护作为重点投资领域,一些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得到国债资金的支持。但是,由于环境保护资金渠道狭窄,投资量小,污染治理资金短缺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按,“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约需资金1260亿元,但是目前已经落实的资金与需求相差甚远。1998年国家增发财政债券和银行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分配给淮河流域10亿元财政债券资金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但是,这些资金仅为淮河城市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16.5%,而且投资项目达34个之多。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开工的项目不少,却因缺乏资金施工建设进度缓慢,很多工程至今投资尚无着落。

3. 关于水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议

我国是在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基数大,人均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特别是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艰苦的治理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在认真总结“九五”期间水污染防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世界一切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不断加强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污染防治道路。

3.1 在决策中控制新的水环境问题产生

国家和地方各级,在确定经济发展速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发、区域开发,以及制定经济技术政策,进行重大经济决策时,应当对实施这些决策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做出科学评价,评价的结论作为各级决策的依据。在决策中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统筹兼顾,使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专门的评价审议机构,并使这一制度法制化,逐步建立起依法决策的运行机制。

区域经济的发展要充分考虑水保护。限制缺水地区发展耗水型产业,调整缺水地区的产业结构,严格控制高耗水、高耗能和重污染的建设项目。近期应重点调整北方缺水地区的产业结构,防止水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经济发展应考虑为生态用水留有余地,防止因过度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河湖萎缩、土地沙化、生态退化。在水源地区,引导和组织水源地生态经济体系建设,避免水源地区经济发展导致下游城市水源污染。

3.2 的开发和利用要坚持开源节流并举的方针

大力开展节水活动,取有效措施,减少水消耗。有组织地推行节水、高效的农灌技术;完善科学的农业用水管理措施,尽快改变农业生产大量耗水的局面。制定单位产品用水定额和水重复利用率考核指标,建立工业用水考核制度;明确规定冷却水及工艺用水等工业废水必须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大力发展水的闭路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量。

在开展节约用水,解决我国水短缺的同时,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特别是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流域治理的重点在城市,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要走集中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和废水化路子。因地制宜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水要用于工业冷却水、城市景观和园林绿地用水等。

3.3 建立和完善有偿使用制度和价格体系

国家有关部门应抓紧组织开展定价研究,有地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和国家稀缺制定分类指导的价格政策,尽快改变“无价”,产品低价的不合理状况,使水价格体现价值、利用和污染防治费用。同时,积极推进水资产化管理进程,加强核算体系的研究,为逐步将水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创造条件。

3.4 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抓紧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环境经济政策,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经济手段。尽快提高排污费标准,使之高于污染治理成本;制定水污染防治相关政策,建立更新的补偿机制;全面实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在用水收费中,普遍增加污水处理费,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环境保护作为“市场失效”的领域,特别是环境科技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应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同时,鼓励和推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企业化。

积极建立环境税收制度。扩大税的征收范围,对地下水等稀缺征收税;对新建污染项目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控制结构型污染;对现行排污费与费改税进行利弊分析,探索征收污染附加税;对从事城市污水处理的企业实行零税率;对生产再生和利用再生生产的产品,应给予税收减免的优惠。

3.5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工业部门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工业布局,推动消耗小、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结合技术改造推行以清洁原料、清洁生产过程和清洁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清洁生产。要把清洁生产当作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一次工业企业的全面改造,在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审计,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促进我国工业向新的技术基础转移,以集约方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我国节约型生态工业生产体系。

3.6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

农村要推行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全面推广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合理配置的“大农业”生产模式,注重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把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传统农业精华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开发生物农药技术,推广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的生物技术替代农药。目前,我国已有2000多个生态农业试点,应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推行生态农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场革命,在全国广大农村普遍展开。逐步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污染型乡镇工业转移到生态农业建设上来。县、乡两级要制定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技术推广,有地在全国乡、村培养一批技术骨干,指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

3.7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改革现行城市污水处理体制,实现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资建设、企业化运营管理、社会共同负担费用、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的模式。积极探索城镇给排水建设和运营一体化的管理体制。逐步使从直接管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中解脱出来,让污水处理真正走向市场。

环保产业的发展应当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应制定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在投资、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一部分产品过剩的企业转向环保产品生产和服务;组建环保产业集团,尽快形成产业规模;抓紧培育环保市场,把原来管理的环保服务事业推向市场。同时,要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组织开展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等急需的重点水处理技术攻关;加速污染防治和生态工程成套设备的国产化,改变我国环保产业落后的现状,以适应我国污染防治的需要。

2035年混动、电动各占一半,谁受益,谁受伤?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10月27日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路线图的主要看点在于,这份路线图是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制定的,未来中国汽车政策很可能依据这份路线图实施。

文件提出对2025年~2035年的展望,希望在2035年之前销售的新车均为节能汽车,其中50%纯电动汽车,50%混合动力汽车。这份路线图引起了媒体、企业的广泛关注。

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发布路线图,必然迫使一部分世界车企调整路线。

与欧洲不同,中国实施的这份路线图并没有特别激进。在此之前,英国宣布2035年彻底禁止汽油车等新增销售(虽然没有汽车品牌,但英国希望藉由此契机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固态电池,重回汽车研发战略高地),法国在2040年禁止销售燃油汽车,雷诺、标致雪铁龙-菲亚特克莱斯勒已经在努力转变。

在这轮竞争中,曾经引领世界变化,并催使丰田汽车研发混合动力,通用汽车研发Volt,日产研发Leaf纯电动汽车并间接诞生特斯拉的加州反应有些迟滞了,其于近期才宣布2035年禁止汽油车销售的。

这一次,加州遇到的阻力应该小了许多(此前提出纯电动战略,受到传统车企抵制而延期)。

部分中国企业也发布了类似,长安汽车和北汽集团已宣布2025年之前停止汽油车等的制造和销售。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比率仅为5%,路线图提出到2025年提高至20%左右,2030年达到40%左右,2035年超过50%。(新能源汽车的95%以上为纯电动汽车)

制定这份的起因来自,中国在2020年9月宣布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的中国开始去碳化,纯电动汽车的爆炸式普及不可或缺,因此催生了全面取消普通汽油车的大胆的方针转变。

中国贸易战或许也有扮演某项要素,中国希望借由路线图2.0尽可能摆脱国外供应链的限制,要求国外车企在中国加大投资,增加中国本土制造的比例,尤其是增加逆变器和马达等基础零部件的国产化,目前电动车核心部件从日本等国家进口的情况不在少数,从而建立起更加成熟、完善的供应链,反哺中国汽车产业,孵化更多创新性汽车公司。

如果依照路线图2.0推动,这场竞争中,一直反应迟钝的日系车企或许能找回一些颜面。中国指定的历次补贴政策,日本车企鲜有机会染指。

此前中国更侧重鼓励自主车企,骗补风波后,扭转思路,第一次对美资特斯拉提供补贴,而日系车企主推的混合动力始终因未享受补贴而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成本导致价格居高不下,经济性虽有卓越表现,但动力并没有大幅提升,与传统汽车风格接近,在动力、能耗方面不如纯电动汽车。

没有补贴政策下的日系混合动力,在中国奋斗十数年,至今依然是少数。

在全球化电动化趋势的今天,中国重提对混合动力的,让对纯电动始终保持拒绝态度的日系车企重燃了希望。

大众集团投入巨资,研发了MEB电动平台,并收购国轩高科,即将在中国推出ID系列纯电动汽车。(德国)

通用汽车于2020年发布了BEV3电动平台,并发布了创新型电池,通用中国CEO柏历声称该款电池将在国内与宁德时代国产。福特汽车正努力向纯电动转型,Mach-E作为福特最新电动产品,即将登陆中国。(美国)

中国已诞生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威马汽车等新一代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上汽、广汽、北汽都在加大纯电动汽车的投资。

众多即将放弃传统内燃机的企业,显然缺乏对混合动力,包括不限于HEV、PHEV、48V混动技术的研发热情。

最有机会提供完善并具备竞争力混动产品的车企,除本田、丰田外,只有通用。通用汽车显然并没有将HEV列为发展重点。

因此重提混合动力,将极大拉升丰田、本田甚至日产(据悉,日产将引入e-Power系统)等车企业绩。相较现阶段仍以内燃机为主的大众、别克、现代,未来或许将重点放置在成本较低的48V系统上。

2021年,中国或许会为混合动力车型提供优惠政策,如果此项政策顺利施行,中低端混合动力车型的推动上将会如鱼得水,混动车型将极大削弱传统内燃车型的竞争力。

丰田在中国未雨绸缪进行了一些布置。2019年就免费开放了混动车等电动车型的相关专利,还与电装等达成一致,通过共同出资的BluE?Nexus公司向广州汽车集团等提供混动车的基础系统。

未来,如果这些系统被大规模用,成本逐步下滑,混动汽车将更容易普及。

事实上,丰田混合动力是一种特别优秀的由传统内燃机向纯电动过渡的技术,且丰田研发此类技术时认为这项技术虽然只是过渡,但这个过渡期尤其之长。只是,在中国、美国、德国推动纯电动汽车时,更倾向于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直接跳过混动阶段。这对丰田、本田等车企来说,极为不友好。

丰田研发混合动力即来自当年加州空气质量委员会对排放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的压力。丰田决定进行一次冒险的投资,本来决定在2000年之前推出,后来因为《京都议定书》提前到1996年。

丰田成功了。在日本和加州都是成功的,因为日本后来推出的补贴鼓励政策都是以丰田混动为标准的,加州也给丰田混合动力「投桃报李」。

随后加州发布更为激进的政策,说要鼓励几大车企研发零排放的车型。鉴于对纯电动汽车的悲观预期,丰田完全不看好纯电动,只是拿几款SUV买点电池装上完事儿。

后来,加州被各大车企群起而攻之,在纯电动这项决议上妥协了,延期再延期,搞了ZEV积分的策略。

由此之后,丰田就更加坚定认为混动是长期存在的过渡技术,更不会再风险投资纯电动,一向以保守著称的丰田内部也不会接受投资纯电动的。

日本曾经大力推动核能建设,希望彻底摆脱俄罗斯(领土争端)、中东(局势不稳)的原油依赖,但后来核电站爆炸,逻辑随即中断。进而导致,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在纯电动汽车的竞争上不如其他车企。

在电动化风潮之下,混合动力在中国这个中间地带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加速技术迭代后,且目前混合动力的售价和同级别许多电动车型补贴后已经没有价差了,比如凯美瑞混动和小鹏P7、Model?3。

如今,丰田将技术授权广汽,未来还有更多车企加入。而以广汽为代表的国企,或许能为丰田混动争取到一部分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保证丰田在国内投资混动有更长的路可以走。

路线2.0的发布,丰田、本田窃喜,通用、福特以及中国企业则会加速对纯电动的投资。传统内燃汽车的市场会越来越小,会逐渐过渡到混动市场,让传统内燃机车企有相当之长的过渡期。

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