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木制品 喷漆工艺 用漆..

2.桶拉手时,捅对手的拉力与那个力保持平衡

3.家具与室内装饰材料手册的目录

4.我想自己刷门,原来是红菊颜色的,门边是黑胡桃的,用白色的是否能盖上?

求木制品 喷漆工艺 用漆..

牛角拉手五金价格-牛角手把件价格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建筑木门窗和木料表面的普通、中级施涂溶剂型混色涂料工程。

2 施工准备

2.l 材料要求:

2.1.1 涂料:光油、清油、铅油、调合漆(磁性调合漆、油性调合漆)、漆片等。

2.1.2 填充料:石膏、大白、地板黄、红土子、黑烟子、纤维素等。

2.1.3 稀释剂:汽油、煤油、醇酸稀料、松香水、酒精等。

2.1.4 催干剂:钴催干剂等液体料。

2.2 主要机具:

2.2.1 油刷、开刀、牛角板、油画笔、掏子(掏刷门窗扇上下口不易涂刷部位的工具)、铜丝箩、砂纸、砂布、腻子板、钢皮刮板、橡皮刮板、小油桶、油勺、半截大桶、水桶、钢丝钳子、小锤子、钢丝刷、高凳和脚手板、安全带等。

2.3 作业条件:

2.3.1 施工环境应通风良好,湿作业已完并具备一定的强度,环境比较干燥。

2.3.2 大面积施工前应事先做样板间,经有关质量部门检查鉴定合格后,方可组织班组进行大面积施工。

2.3.3 施工前应对木门窗等木材外形进行检查,有变形不合格者,应拆换。木材制品含水率不大于12%。

2.3.4 操作应认真进行交接检查工作,并对遗留问题进行妥善处理。

2.3.5 刷末道油漆前,必须将玻璃全部安装好。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以上是木门窗和木料表面施涂溶剂型混色涂料中级做法的工艺流程。如果是普通级涂料工程,其做法与本工艺流程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除少刷一遍油漆外,只找补腻子,不满刮腻子。

3.2 基层处理:清扫、起钉子、除油污、刮灰土,刮时不要刮出木毛并防止刮坏抹灰面层;铲去脂囊,将脂迹刮净,流松香的节疤挖掉,较大的脂囊应用木纹相同的材料用胶镶嵌;磨砂纸,先磨线角后磨四口平面,顺水纹打磨,有小活翘皮用小刀撕掉,有重皮的地方用小钉子打牢固;点漆片,在水节疤和油迹处,用酒精漆片点刷。

3.3 刷底子油:

3.3.1 操清油一遍:清油用汽油、光油配制,略加一些红土子(避免漏刷不好区分),先从框上部左边开始顺木纹涂刷,框边涂油不得碰到墙面上,厚薄要均匀,框上部刚好后,再刷亮子。

刷窗扇时,如两扇窗应先刷左扇后刷右扇;三扇窗应最后刷中间一扇。窗扇外面全部刷完后,用挺钩勾住不可关闭,然后再刷里面。

刷门时先刷亮子再刷门框,门扇的背面刷完后用木楔将门扇固定,最后刷门扇的正面。全部刷完后,检查一下有无遗漏,并注意里外门窗油漆分色是否正确,并将小五金等处沾染的油漆擦净,此道工序亦可在框或扇安装前完成。

3.3.2 抹腻子:腻子的重量配合比为石膏粉∶熟桐油∶水=20∶7∶50。待操作的清油干透后。将钉孔、裂缝、节疤以及边棱残缺处,用石膏油腻子刮抹平整,腻子要横抹竖起,将腻子刮入钉孔或裂纹内。如接缝或裂纹较宽、孔洞较大时,可用开刀将腻子挤入缝洞内,使腻子嵌入后刮平、收净,表面上的腻子要刮光,无野腻子、残渣。上下冒头、榫头等处均应抹到。

3.3.3 磨砂纸:腻子干透后,用1号砂纸打磨,磨法与底层磨砂纸相同,注意不要磨穿油膜并保护好棱角,不留野腻子痕迹。磨完后应打扫干净,并用潮布将磨下粉末擦净。

3.4 刷第一遍油漆:

3.4.1 刷铅油:先将色铅油、光油、清油、汽油、煤油等(冬季可加入适量催干剂)混合在一起搅拌过箩,其重量配合比为铅油50%、光油10%、清油8%、汽油20%、煤油10%;可使用红、黄、蓝、白、黑铅油调配成各种所需颜色的铅油涂料,其稠度以达到盖底、不流淌、不显刷痕为准。厚薄要均匀。一樘门或窗刷完后,应上下左右观察检查一下,有无漏刷、流坠、裹楞及透底,最后将窗扇打开钩上挺钩;木门扇下口要用木楔固定。

3.4.2 抹腻子:待铅油平透后,对于底腻子收缩或残缺处,再用石膏腻子刮抹一次,要求与做法同前。

3.4.3 磨砂纸:等腻子干透后,用1号以下的砂纸打磨,要求与做法同前。磨好后用潮布将粉末擦净。

3.4.4 装玻璃:详见玻璃安装工艺标准。

3.5 刷第二遍油漆:

3.5.1 刷铅油:同前。

3.5.2 擦玻璃、磨砂纸、用潮布将玻璃内外擦干净。注意不得损伤油灰表面和八字角。然后用l号砂纸或旧细砂纸轻磨一遍。方法同前,不要把底油磨穿,要保护好棱角。再用潮布将磨下的粉末擦净。使用新砂纸时,须将两张砂纸对磨,把粗大砂粒磨掉,防止磨砂纸时把油膜划破。

3.6 刷最后一遍油漆:刷油方法向前。但由于调合漆粘度较大,涂刷时要多刷多理,要注意刷油饱满,刷油动作要敏捷,不流不坠。光亮均匀、色泽一致。在玻璃油灰上刷油,应等油灰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刷完油漆后要立即仔细检查一遍,如发现有毛病应及时修整。最后用挺钩或木楔子将门窗固定好。

3.7 冬期施工:室内应在采暖条件下进行,室温保持均衡,一般油漆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相对湿度不宜大于60%,不得突然变化。同时应设专人负责开关门窗,以利通风排除湿气。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油漆工程等级和材料品种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 油漆工程严禁脱皮、漏刷。

4.2 基本项目,见表。

木料表面施涂溶剂型混色涂料的基本项目

项次 项 目 普通油漆 中级油漆

1 透底、流坠、皱皮 大面无 大面无。小面明显处无

2 光亮和光滑 大面光亮、光滑 光亮、光滑均匀一致

3 分色裹楞 大面无。小面允许偏差2mm 大面无。小面允许偏差1mm

4 装饰线、分色线平直 偏差不大于2mm 偏差不大于1mm

第七节、 木饰面表面施涂清漆施工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建筑木门窗和木料表面的中级清漆涂料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要求:

2.1.1 涂料:光油、清油。脂胶清淡、酚醛清漆、铅油、调合漆、漆片等。

2.1.2 填充料:石膏、地板黄、红土子、黑烟子、大白粉等。

2.1.3 稀释剂;汽油、煤油、醇酸稀料、松香水、酒精等。

2.1.4 催干剂:“液体钴干剂”等。

2.2 主要机具;

2.2.1 油刷、开刀、牛角板、油画笔、掏子、毛笔、砂纸、破布、擦布、腻子板、钢皮刮板、橡皮刮板、小油桶、半截大桶、水桶、油勺、棉丝、麻丝、竹签、小色碟、铜丝多、高凳、脚手板、安全带、钢丝钳子、小锤子和小笤帚等。

2.3 作业条件:

2.3.1 施工温度直保持均衡,不得突然有较大的变化,且通风良好、湿作业已完并具备一定的强度,环境比较干燥。一般油漆工程施工时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相对湿度不宜大于60%。

2.3.2 在室外或室内高于3.6m处作业时,应事先搭设好脚手架,并以不妨碍操作为准。

2.3.3 大面积施工前应事先做样板间,经有关质量部门检查鉴定合格后,方可组织班组进行大面积施工。

2.3.4 操作前应认真进行交接检查工作,并对遗留问题进行妥善处理。

2.3.5 木基层表面含水率一般不大于12%。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3.2 基层处理:首先将木门窗和木料表面基层面上的灰尘、油污、斑点、胶迹等用刮刀或碎玻璃片刮除干净。注意不要刮出毛刺,也不要刮破抹灰墙面。然后用1号以上砂纸顺木纹打磨,先磨线角,后磨四口平面,直到光滑为止。

木门窗基层有小块活翘皮时,可用小刀撕掉。重皮的地方应用小钉子钉牢固,如重皮较大或有烤糊印疤,应由木工修补。

3.3 润色油粉:用大白粉24,松香水16,熟桐油2(重量比)等混合搅拌成色油粉(颜色同样板颜色),盛在小油桶内。用棉丝蘸油粉反复涂于木料表面,擦过木料鬃眼内,而后用麻布或木丝擦净,线角应用竹片除去余粉。注意墙面及五金上不得沾染油粉。待油粉干后,用1号砂纸轻轻顺木纹打磨,先磨线角、裁口,后磨四口平面,直到光滑为止。注意保护棱角,不要将鬃眼内油粉磨掉。磨光后用潮布将磨下的粉末、灰尘擦净。

3.4 满刮油腻子:抹腻子的重量配合比为石膏粉20,熟桐油7,水50(重量比),并加颜料调成油色腻子(颜色浅于样板1~2色)。要注意腻子油性不可过大或过小,如油性大,刷时不易浸入木质内,如油性小,则易钻入木质内,这样刷的油色不易均匀,颜色小能一致。用开刀或牛角板将腻子刮入钉孔、裂纹、鬃眼内。刮抹时要横抹竖起,如遇接缝或节疤较大时,应用开刀、牛角板将腻子挤入缝内,然后抹平。腻子一定要刮光,不留野腻子。待腻子干透后,用1号砂纸轻轻顺木纹打磨,先磨线角、裁口,后磨四口平面,注意保护棱角,来回打磨至光滑为止。磨完后用潮布将磨下的粉末擦净。

3.5 刷油色:先将铅油(或调合漆)、汽油、光油、清油等混合在一起过箩(颜色同样板颜色),然后倒在小油桶内,使用时经常搅拌,以免沉淀造成颜色不一致。

刷油色时,应从外至内,从左至右,从上至下进行,顺着木纹涂刷。刷门窗框时不得污染墙面,刷到接头处要轻飘,达到颜色一致。因油色干燥较快,所以刷油色时动作应敏捷,要求无缕无节,横平竖直,刷油时刷子要轻飘,避免出刷绺。

刷木窗时,刷好框子上部后再刷亮子;亮子全部刷完后,将梃钩勾住,再刷窗扇;如为双扇窗,应先刷左扇后刷右扇;三扇窗最后刷中间扇;纱窗扇先刷外面后刷里面。

刷木门时,先刷亮子后刷门框、门扇背面,刷完后用木楔将门扇固定,最后刷门扇正面;全部刷好后,检查是否有漏刷,小五金上沾染的油色要及时擦净。

油色涂刷后,要求木材色泽一致,而又不盖住木纹,所以每一个刷面一定要一次刷好,不留接头,两个刷面交接棱口不要互相沾油,沾油后要及时擦掉,达到颜色一致。

3.6 刷第一遍清漆:

3.6.1 刷清漆:刷法与刷油色相同,但刷第一遍用的清漆应略加一些稀料便于快干。因清漆粘性较大,最好使用已用出刷口的旧刷子,刷时要注意不流、不坠,涂刷均匀。待清漆完全干透后,用1号或旧砂纸彻底打磨一遍,将头遍清漆面上的光亮基本打磨掉,再用潮布将粉尘擦净。

3.6.2 修补腻子:一般要求刷油色后不抹腻子,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油性略大的带色石膏腻子,修补残缺不全之处,操作时必须使用牛角板刮抹,不得损伤漆膜,腻子要收刮干净,光滑无腻子疤(有腻子疤必须点漆片处理)。

3.6.3 修色:木料表面上的黑斑、节疤、腻子疤和材色不一致处,应用漆片、酒精加色调配(颜色同样板颜色),或用由浅到深清漆调合漆和稀释剂调配,进行修色;材色深的应修浅,浅的提深,将深浅色的木料拼成一色,并绘出木纹。

3.6.4 磨砂纸:使用细砂纸轻轻往返打磨,然后用潮布擦净粉末。

3.7 安装玻璃:详见玻璃安装工艺标准。

3.8 刷第二遍清漆:应使用原桶清漆不加稀释剂(冬季可略加催干剂),刷油操作同前,但刷油动作要敏捷,多刷多理,清漆涂刷得饱满一致,不流不坠,光亮均匀,刷完后再仔细检查一遍,有毛病要及时纠正。刷此遍清漆时,周围环境要整洁,宜暂时禁止通行,最后将木门窗用挺钩勾住或用木楔固定牢固。

3.9 刷第三遍清漆

待第二遍清漆干透后,首先要进行磨光,然后过水布,最后刷第三遍清漆;刷法同前。

3.10 冬期施工:室内油漆工程,应在采暖条件下进行,室温保持均衡,一般油漆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相对湿度不宜大于60%,不得突然变化。同时应设专人负责测温和开关门窗,以利通风排除湿气。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油漆工程等级和材料品种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 油漆工程严禁脱皮、漏刷、斑迹。

4.2 基本项目,见下表。

中级木门窗和木料表面施涂清漆基本项目

项次 项 目 质量要求 (中级)

1 木 纹 棕眼刮平、木纹清楚

2 光亮和光滑 光亮足、光滑

3 裹楞、流坠、皱皮 大面及小面明显处无

4 颜色、刷纹 颜色基本一致、无刷纹

5 五金、玻璃等 洁 净

注: 1. 大面是指门窗关闭后的里外面。

2. 小面明显处是指门窗开启后除大面外,视线所能见到的地方。

5 成品保护

5.1 每遍油漆前,都应将地面、窗台清扫干净,防止尘土飞扬,影响油漆质量。

5.2 每遍油漆后,都应将门窗扇用挺钩勾住,防止门窗扇、框油漆粘结,破坏漆膜,造成修补及损伤扇活。

5.3 刷油后应将滴在地面或窗台上及污染在墙上的油点清刷干净。

5.4 油漆完成后,应派专人负责看管。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漏刷:漏刷一般多发生在门窗的上、不冒头和靠合页小面以及门窗框、压缝条的上、下端部和衣柜门框的内侧等,其主要原因是内门扇安装时油工与木工不配合,故往往下冒头未刷油漆就把门扇安装了,事后油工根本刷不了(除非把门扇合页卸下来重刷);加上习惯后装及把关不严、管理不到位等,往往有少刷一遍油漆的现象。其他漏刷问题主要是操作者不认真所致。

6.2 缺腻子、缺砂纸:缺腻子、缺砂纸一般多发生在合页槽、上中下冒头、榫头和钉孔、裂缝、节疤以及边棱残缺处等。主要原因是操作未认真按照工艺规程去操作所致。

6.3 流坠、裹楞:油漆流坠、裹楞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油漆料太稀,漆膜太厚或环境温度高,油漆干性慢等原因,都易造成流坠、裹楞;二是由于操作顺序和手法不当,尤其是门窗边棱分色处,如一旦油量大和操作不注意,就往往容易造成流坠、裹楞。

6.4 刷纹明显:主要是油刷子小或油刷未泡开刷毛发硬所致。应用相应合适的刷子,并把油刷用稀料泡软后使用。

6.5 粗糙:主要原因是基层不干净,油漆内有杂质或在尘土飞扬时施工,造成油漆表面常发生粗糙现象。应注意用湿布擦净,油漆要过箩,严禁刷油时清扫或刮大风时刷油。

6.6 皱纹:主要是漆质不好,兑配不均匀,溶剂挥发快或催干剂过多等原因造成。

6.7 五金污染:除了操作要细,宜将门锁、拉手、插销等五金后装(但可以事先把位置和门锁孔眼钻好),确保五金洁净美观。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油漆等材料的出厂合格证。

7.2 本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表。

桶拉手时,捅对手的拉力与那个力保持平衡

桶对手的拉力与胳膊对手有向上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桶对手的拉力与(胳膊对手有向上的拉力保持平衡。还有,楼上的回答也可认为是对的。要较真的话: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力的大小!桶对手的拉力,此力作用在手上!故选择手做为研究对象!做初中物理题,或者说理解的时候,选择参照物很重要(即研究对象)!选择不同研究对象,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如果光从解题得分的角度说,根本没必要专牛角尖~跟着老师给的答案走就行!

家具与室内装饰材料手册的目录

第1篇木质家具材料

第1章木材

1-1木材的来源与命名

1-1-1木材的定义

1-1-2木材的名称

1-1-3木材拉丁学名的命名法则

1-2木材识别

1-2-1木材识别的原则

1-2-2木材识别准备工作

1-2-3木材识别的方法

1-2-4木材识别的步骤

1-3木材的特性与利用

1-3-1木材的多孔性

1-3-2木材的吸湿性

1-3-3木材的胀缩性

1-3-4木材的吸附性

1-3-5木材的可塑性

1-3-6木材的脆性

1-3-7木材的可湿性

1-3-8木材的传声性

1-3-9木材的酸碱性

1-3-10木材的老化性

1-3-11木材的表面钝化性

1-3-12木材的耐久性

1-3-13木材的视觉性

1-3-14木材的触觉性

1-3-15木材的调湿性

1-3-16木材的易燃性

1-4木材缺陷及其对材质的影响

1-4-1木材缺陷(Defects in logs)

1-4-2木材缺陷对材质的影响

1-5木材的规格分类、尺寸分级和材质分等

1-5-1杉原条(Chinese fir?tree poles)

1-5-2直接用原木、坑木(Logs for direct-pit?props)

1-5-3特级原木(Logs of super grade)

1-5-4针叶树加工用原木分等的缺陷限度尺寸、公差、分等(Coniferous

ripping?dimensions,tolerances and grade classification)

1-5-5阔叶树锯切用原木尺寸、公差、分等(Broad leaves ripping

logs?dimensions,tolerances and grade classification)

1-5-6针叶树锯材(Coniferous sawn timber)

1-5-7阔叶树锯材(Broad leaves timber)

1-6家具及其他生活用材的要求与树种选择

1-6-1用材要求

1-6-2分类用材

1-7国产重要木材构造、性质及利用

1-7-1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

1-7-2圆柏(Sabina ehinensis)

1-7-3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1-7-4云南油杉(Ketleeria evelyniana)

1-7-5云杉(Picea asperata)

1-7-6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

1-7-7华山松(Pinus armandii)

1-7-8海南五针松(Pinus fenzeliana)

1-7-9红松(Pinus koraiensis)

1-7-10广东松(Pinus kwangtungensis)

1-7-11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1-7-12陆均松(Dacrydium pierrei)

1-7-13竹柏(Podocarpus nagi)

1-7-14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1-7-15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1-7-16槭木(Acer mono)

1-7-17山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1-7-18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1-7-19光皮梓(Betula luminifera)

1-7-20滇楸(Catalpa duclouxii)

1?7?21榉木(Zelkova schneideriana)

1?7?22油楠(Sindora glabra)

1?7?23坡垒(Hopea hainanensis)

1?7?24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

1?7?25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

1?7?26麻栎(Quercus acutissim)

1?7?27海棠木(Calophyllum inophyllum)

1?7?28金丝李(Garcinia paucinervis)

1?7?29核桃(Juglans regia)

1?7?30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1?7?31桢楠[Phoebe Zhennan(P?nanmu)]

1?7?32檫木(Sassafra stzumu)

1?7?33绿兰(Manglietia hainanensis)

1?7?34山罗(Aglaia roxburghiana)

1?7?35香椿(Toona slnensls)

1?7?36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1?8国外重要木材构造、性质及利用

1?8?1光叶坡垒(Hopea glabrifolia)

1?8?2乌木(Diospyros ebenum)

1?8?3油丹(Alseodaphne SP?)

1?8?4坤甸(Eusideroxylon zwageri)

1?8?5桃花心木(Swietenia mahagoni)

1?8?6波罗格(Intsia palembanica)

1?8?7甘拔(Koompassia malaccensis)

1?8?8柚木(Tectona grandis)

1?9红木类

1?9?1紫檀木类

1?9?2花梨木类

1?9?3香枝木类

1?9?4黑酸枝木类

1?9?5红酸枝木类

1?9?6乌木类

1?9?7条纹乌木类

1?9?8鸡翅木类

1?10材积换算

1?10?1锯材材积表

1?10?2普通枕木材积换算根数

1?10?3普通枕木根数换算材积

1?10?4木电线杆(电条材)材积

1?10?5每立方米板材各种厚度、长度的总宽度

1?10?6板材每立方米折合延长米数

1?10?7胶合板的体积与张数

第2章人造板

2?1胶合板

2?1?1普通胶合板

2?1?2热带阔叶树材普通胶合板

2?2刨切单板

2?2?1分类

2?2?2规格尺寸及公差

2?2?3含水率

2?2?4刨切单板外观质量

2?3刨花板

2?3?1分类

2?3?2尺寸规格

2?3?3等级划分

2?3?4物理、力学性能

2?4纤维板

2?4?1硬质纤维板

2?4?2半硬质纤维板

2?5覆面细木工板

2?5?1分类

2?5?2尺寸规格

2?5?3物理、力学性能

2?5?4等级划分及允许缺陷

2?6蜂窝板

2?6?1蜂窝板的优点

2?6?2蜂窝板纸芯的规格

2?6?3物理、力学性能

2?6?4蜂窝板的应用范围

2?7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2?7?1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芯材的物理性能

2?7?2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的物理、力学性能

2?7?3尺寸规格

2?8覆面空芯板

2?8?1覆面空心板的芯料

2?8?2覆面网格空芯板

2?9装饰贴面板

2?10不饱和聚酯树脂装饰胶合板

2?10?1尺寸规格

2?10?2物理、力学性能

2?10?3等级划分

2?11薄木贴面胶合板

2?12高级装饰板

2?12?1高级装饰耐火板

2?12?2奥地利爱家人造板

第2篇胶黏剂

第3章胶黏剂的应用、分类及胶接技术

3?1胶黏剂在家具工业中的应用

3?2胶黏剂的分类

3?3木材胶接对胶黏剂的要求

3?4被胶接件表面处理

3?4?1被胶接件表面状况对胶接强度的影响

3?4?2常用家具材料表面处理的方法

3?5胶接接头的设计

3?5?1接头设计的重要性与一般原则

3?5?2平板搭接接头的设计

3?5?3管材胶接接头设计

3?5?4角接和“T”形胶接接头设计

3?5?5平面胶接接头设计

3?5?6胶接与铆接、螺栓接、点焊等混合接合形式

3?5?7木材胶接接头的设计

第4章胶黏剂的种类

4?1环氧树脂胶黏剂

4?1?1性能与种类

4?1?2应用范围

4?1?3环氧树脂胶的调胶方法

4?1?4涂胶要求

4?1?5胶层固化条件

4?2酚醛树脂胶黏剂

4?2?1未改性酚醛树脂胶黏剂

4?2?2改性酚醛树脂胶黏剂

4?3氨基树脂胶黏剂

4?3?1脲醛树脂胶黏剂

4?3?2三聚氰胺树脂胶黏剂

4?4聚氨酯胶黏剂

4?4?1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体胶黏剂

4?4?2热熔性聚氨酯胶黏剂

4?5烯类高分子胶黏剂

4?5?1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

4?5?2不饱和聚酯树脂胶黏剂

4?5?3乙烯?乙酸乙烯热熔胶黏剂

4?5?4聚乙酸乙烯乳液胶黏剂

4?5?5聚乙酸乙烯溶液胶黏剂

4?5?6聚乙酸乙烯热熔胶黏剂

4?5?7乙酸乙烯共聚物胶黏剂

4?5?8聚乙烯醇胶黏剂

4?5?9聚乙烯醇缩醛胶黏剂

4?5?10邻苯二甲酸二丙烯酯胶黏剂

4?6有机硅胶黏剂

4?6?1硅树脂型胶黏剂

4?6?2环氧树脂改性硅树脂胶黏剂

4?6?3聚酯改性硅树脂胶黏剂

4?6?4酚醛改性硅树脂胶黏剂

4?6?5硅橡胶型胶黏剂

4?7橡胶类胶黏剂

4?7?1氯丁橡胶胶黏剂

4?7?2丁腈橡胶胶黏剂

4?7?3丁苯橡胶胶黏剂

4?7?4天然橡胶胶黏剂

4?8蛋白质胶黏剂

4?8?1豆胶

4?8?2血胶

4?8?3动物胶(骨胶、皮胶)

第3篇涂饰材料

第5章常用涂料

5?1概述

5?1?1标准分类与命名

5?1?2习惯分类

5?1?3涂料的选择

5?1?4常用涂料的物理性能

5?1?5常用涂饰施工方法

5?2油脂涂料

5?2?1清油

5?2?2厚漆

5?2?3油性调和漆

5?2?4酯胶涂料

5?3天然树脂涂料

5?3?1大漆

5?3?2虫胶涂料

5?3?3腰果涂料

5?3?4琥珀涂料

5?4酚醛树脂涂料

5?4?1酚醛树脂清漆

5?4?2酚醛树脂磁漆

5?4?3缩醛类涂料

5?5醇酸树脂涂料

5?5?1醇酸清漆

5?5?2醇酸磁漆

5?6硝基涂料

5?6?1硝基清漆

5?6?2硝基磁漆

5?6?3硝基底漆和硝基腻子

5?7过氯乙烯涂料

5?7?1过氯乙烯清漆

5?7?2过氯乙烯色漆、底漆与腻子

5?8氨基树脂涂料

5?8?1乙基化脲醛树脂涂料

5?8?2酸固化氨基醇酸涂料

5?9丙烯酸涂料

5?10环氧树脂涂料

5?11聚氨酯树脂涂料

5?11?1聚氨酯清漆

5?11?2聚氨酯磁漆

5?11?3聚氨酯消光涂料

5?12聚酯漆

5?13光敏涂料

5?14消光涂料

5?15水性涂料

5?15?1常用水性涂料

5?15?2其他水性涂料

5?16粉末涂料

第6章着色物质

6?1着色颜料

6?2体质颜料

6?3染料

6?3?1染料的基础知识

6?3?2染料的品种

6?3?3染料的选用

6?4填纹孔涂料与染料溶液

6?4?1填纹孔涂料

6?4?2染料溶液

第7章涂料与涂饰中的辅助材料

7?1溶剂与稀释剂

7?2催干剂

7?3固化剂

7?4防潮剂

7?5增塑剂

7?6引发剂

7?7消光剂

7?8流平剂

7?9脱漆剂

7?10消泡剂

7?11分散剂

7?12在涂饰施工中所用的辅助材料

7?12?1木材表面漂白剂

7?12?2木材的表面污染及消除方法

7?12?3去脂方法

7?12?4木制品涂饰施工所需要的辅助材料

第4篇五金配件

第8章钉

8?1普通圆钢钉(GB 349—1988)

8?2扁头圆钢钉

8?3两端尖圆钢钉

8?4骑马钉

8?5鞋钉(SG 162—1979)

8?6平杆型鞋钉

8?7鱼尾钉

8?8∏形钉

8?9T形气钉

8?10木螺钉

第9章锁

9?1弹子抽屉锁

9?2叶片抽屉锁

9?3弹子橱门锁

9?4拉手柜门锁

9?5玻璃橱门锁

9?6移门锁

第10章合页

10?1普通型合页

10?2抽芯型合页

10?3方型合页

10?4轻型合页

10?5脱卸合页

10?6H型合页

10?7T型合页

10?8暗合页

10?9台面合页

10?10蝴蝶合页

10?11沙发合页

10?12腰圆合页

10?13弯板合页、双弯板合页

10?14门头合页

10?15摇门合页

10?16杯状暗合页及其底座

10?1790°弹簧平板合页

10?18折椅合页

10?19床合页

10?20沙发调节合页

10?21坐便器合页

第11章连接件(紧固件)

11?1直角式连接件

11?2矩形板连接件

11?3空心螺钉连接件

11?4偏心式连接件

11?5旋转式连接件

11?6内外螺纹连接件

11?7尼龙倒刺式连接件

11?8叶片式连接件

11?9排齿式连接件

11?10涨开式连接件

11?11双头螺杆连接件

11?12圆柱螺母连接件

11?13可调圆柱螺母连接件

11?14搭扣式连接件

11?15双销固定螺钉连接件

11?16单销固定螺钉连接件

11?17桌脚拆装连接件

11?18搁板连接件

11?19搁板支撑件

11?20挂衣棍支撑件

11?21背板连接件

11?22玻璃、镜子固定件

11?23附墙挂件

第12章翻门拉杆与撑杆

12?1翻门拉杆

12?2翻门撑杆

第13章家具拉手与滑道

13?1家具拉手

13?2滑道

第14章家具玻璃门及台面的五金件

14?1玻璃门头合页

14?2玻璃门杯状合页

14?3玻璃柜门锁

14?4玻璃搁板支承销

14?5玻璃台面吸盘

第15章家具的脚轮、脚垫与脚套

15?1家具脚轮

15?2脚垫

15?3脚套

15?4家具高度调整器

第16章转盘、门紧闭件及插销

16?1转盘

16?2门紧闭件

16?3门插销

第5篇金属材料

第17章金属材料

17?1常用金属材料的质量理论计算公式

17?2型钢断面积的计算公式

17?3纯金属及非金属的性能

17?4常用的金属材料的化学元素符号及名称

17?5金属材料强度

17?6金属材料的分类

第18章钢材与铸铁

18?1钢的基本知识

18?1?1钢的性能

18?1?2钢的分类

18?1?3钢的牌号表示方法

18?2钢材类型名称解释

18?2?1型钢

18?2?2钢管

18?2?3钢板

18?2?4钢丝

18?3塑料复合钢板

18?3?1产品规格

18?3?2技术性能特点

18?3?3塑料复合钢板的规格

18?3?4塑料复合钢板用途

18?4铸铁

18?4?1铸铁的分类

18?4?2灰口铸铁的力学性能(GB 9439—88)

第19章铝及铝合金

19?1铝及铝合金的主要性能

19?1?1工业纯铝

19?1?2变形铝合金

19?1?3铸造铝合金

19?2铝合金的供应状态

19?3铝与铝合金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19?4铝及铝合金的规格及理论质量

19?4?1铝与铝合金板

19?4?2挤制铝及铝合金棒(GB 3191—82)

19?4?3铝与铝合金管(GB 6893—86)

19?4?4铝与铝合金方形管(GB 4436—84、GB 6893—86)

19?4?5铝与铝合金矩形管(GB 4436—84、GB 6893—86)

第20章铜及铜合金

20?1铜的类别

20?2铜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20?3钢材的规格及理论质量

第21章耐酸不锈钢

21?1不锈钢的分类

21?2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21?3不锈钢的规格及理论质量

第6篇软体家具材料

第22章弹性材料

22?1盘簧

22?2弓簧

22?3拉簧

第23章软质材料

23?1泡沫塑料

23?2乳胶海绵

第24章填充材料

24?1棉花

24?2棉花毯

24?3棕丝

第25章紧固材料

25?1鞋钉

25?2泡钉

25?3骑马钉

25?4装书钉

25?5木螺钉和元钉

25?6钢丝

第26章缝扎材料

26?1绳类

26?2鞋线

26?3线团

26?4麻底带、棉织带

第27章其他材料

27?1三角扣

27?2塑料网

27?3衬布

第28章面料

28?1棉布类

28?2麻布类

28?3丝绸类

28?4呢绒类

28?5锦纶织物

28?6皮革

28?7复合面料

第29章底布与防尘布

29?1麻布

29?2白布

第7篇竹材及藤材

第30章竹材

30?1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能

30?1?1容重

30?1?2干缩性

30?1?3力学强度

30?2竹材的处理

30?2?1防蛀、防腐、防水和防火处理

30?2?2竹材漂白或着色处理

30?2?3竹材表面处理

30?2?4竹材弯曲处理

30?3常用竹材的特征及用途

30?3?1凉衫竹(朱林赤竹)

30?3?2鸡脾簕竹(鸡儿簕竹、印度簕竹)

30?3?3马蹄竹(油簕竹、石竹、标竹、烂眼竹)

30?3?4牛角竹

30?3?5马甲竹

30?3?6水竹(大眼竹)

30?3?7硬头黄竹

30?3?8青皮竹(黄竹)

30?3?9撑篙竹(篙竹、泥竹、虾须竹)

30?3?10吊竹(钓竹、单竹)

30?3?11油苦竹(光竹)

30?3?12大金竹(刚竹)

30?3?13毛竹(楠竹、江南竹、猫头竹)

第31章藤材

31?1藤材的性质

31?1?1物理性质

31?1?2化学性质

31?2藤茎的利用

31?2?1半制品

31?2?2藤制品

31?3进口商用藤

31?4国产商用藤

31?4?1黄藤

31?4?2小径藤(直径<10mm)

31?4?3中径藤(10mm≤直径<15mm)

31?4?4大径藤(直径≥15mm)

31?4?5钩叶藤

31?5藤材的规格与保管

31?5?1藤皮和藤芯的规格

31?5?2藤材开条规格

31?5?3藤材的防蛀、漂白处理

第8篇玻璃材料

第32章玻璃材料

32?1玻璃的成分与分类

32?1?1玻璃的成分

32?1?2玻璃的分类

32?1?3玻璃的性能

32?1?4玻璃体缺陷

32?1?5玻璃的表面加工和装饰

32?2普通平板玻璃

32?2?1平板玻璃生产工艺简介

32?2?2普通玻璃的特性和应用

32?2?3普通平板玻璃的尺寸规格及质量

32?3常用玻璃的介绍

32?3?1钢化玻璃

32?3?2压花玻璃

32?3?3彩色玻璃

32?3?4吸热玻璃

32?3?5浮法玻璃

32?3?6夹丝玻璃

32?3?7夹层玻璃

32?3?8热反射玻璃

32?3?9中空玻璃

32?3?10空心玻璃砖

32?3?11防火玻璃

32?3?12釉面玻璃

32?3?13冰花玻璃

32?3?14泡沫玻璃

32?3?15光致变色玻璃

32?3?16彩绘玻璃

32?3?17玻璃马赛克

32?3?18磨光玻璃

32?3?19磨砂玻璃

32?3?20磨花玻璃

32?3?21化学蚀刻玻璃

32?3?22镜面玻璃

第33章玻璃家具的配件

33?1ZHK系列组合扣

33?1?1ZHK系列组合扣的制造材料与性能

33?1?2ZHK系列组合扣的品种

33?1?35mm规格

33?1?48mm规格

33?1?5组合扣的选择

33?2胶条

33?3阻尼片

33?4塑料合页

第9篇塑料材料

第34章塑料概述

34?1塑料的组成

34?2常用塑料的密度

34?3常用热塑性塑料的简易识别办法

34?4塑料的特性和应用

第35章塑料种类

35?1聚氯乙烯塑料(PVC)

35?1?1硬聚氯乙烯塑料板材

35?1?2硬聚氯乙烯塑料管材

35?1?3硬聚氯乙烯塑料电线管材

35?1?4软聚氯乙烯塑料板材

35?1?5软聚氯乙烯塑料液体输送管材

35?1?6软聚氯乙烯塑料电器套管材

35?2聚乙烯塑料(PE)

35?2?1聚乙烯塑料板材

35?2?2聚乙烯塑料管材

35?2?3聚乙烯塑料棒材

35?3聚丙烯塑料(PP)

35?3?1聚丙烯塑料管材

35?3?2聚丙烯塑料电线管材

35?4聚苯乙烯塑料(PS)

35?4?1聚苯乙烯塑料板材

35?4?2聚苯乙烯塑料棒材

35?5聚酰胺(尼龙1010)塑料(PA)

35?5?1聚酰胺(尼龙1010)塑料板材

35?5?2聚酰胺(尼龙1010)塑料管材

35?5?3聚酰胺(尼龙1010)塑料棒材

35?6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35?6?1有机玻璃板材

35?6?2有机玻璃棒材

35?7聚四氟乙烯塑料(PTFE)

35?7?1聚四氟乙烯塑料板材

35?7?2聚四氟乙烯塑料管材

35?7?3聚四氟乙烯塑料棒材

第10篇陶瓷、石材及装饰地板

第36章陶瓷材料

36?1陶瓷的基本知识

36?1?1陶瓷的概念与分类

36?1?2陶瓷生产工艺简介

36?1?3陶瓷的表面装饰

36?2常用室内装饰陶瓷

36?2?1釉面内墙砖

36?2?2陶瓷锦砖

36?2?3墙地砖

36?3建筑琉璃制品

第37章石材

37?1天然石材的基本知识

37?1?1岩石的形成

37?1?2岩石的种类

37?2天然大理石

37?2?1大理石的特性

37?2?2花纹色彩特征

37?2?3大理石化学成分

37?2?4大理石的物理、力学性能

37?2?5国产部分大理石的品种名称、外贸代号、颜色、主要矿物成分、结构

特征

37?2?6大理石的应用

37?3天然花岗石

37?3?1花岗岩的特性

37?3?2花纹特征

37?3?3化学成分

37?3?4花岗岩的物理、力学性能

37?3?5花岗岩的品种名称、外贸代号、颜色、主要矿物成分、结构特征

37?3?6花岗岩应用

37?4装饰石材的加工

37?4?1锯切

37?4?2表面加工

37?5天然石材装饰板

37?5?1天然大理石装饰板材

37?5?2天然花岗石装饰板材

37?6天然石材的选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37?6?1天然石材的选用原则

37?6?2天然石材选用的注意事项

37?6?3天然石材的使用与储运要求

37?7人造石材

37?7?1人造石材的种类与特点

37?7?2树脂型人造大理石饰面板

37?7?3硅酸盐型人造大理石

37?7?4复合型人造大理石

第38章装饰木质地板

38?1实木地板

38?1?1条状木地板

38?1?2拼花实木地板

38?1?3立木地板

38?1?4实木地板的选择

38?2实木复合地板

38?3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

38?4木装饰线条(木线条)

第11篇纤维织物、装饰纸、皮革及无机矿物材料

第39章纤维织物

39?1纤维织物

39?1?1纤维织物的分类

39?1?2纤维织物的种类

39?1?3纤维织物的鉴别方法

39?1?4纤维织物的装饰方法

39?2地毯

39?2?1地(壁)毯的分类

39?2?2化纤地毯的结构

39?2?3化纤地毯的主要品种和等级

39?2?4地毯的新品种

39?2?5地毯使用注意事项

39?3墙面装饰织物

39?3?1织物壁纸

39?3?2织物墙布

第40章皮革

40?1动物皮革

40?1?1动物皮革的化学成分

40?1?2软体家具所用皮革的质量要求

40?1?3常用动物皮革的种类、特点及应用

40?2复合皮革

第41章无机矿物材料

41?1无机矿物材料的分类

41?2矿物胶接材料

41?2?1矿物胶接材料的分类

41?2?2矿物胶接材料的主要品种

41?3矿物声热材料

41?3?1矿物声热材料的种类

41?3?2矿物声热材料制品的品种

41?4无机矿物装饰板

41?4?1膨胀珍珠岩装饰吸声板

41?4?2矿渣棉装饰吸声板

41?4?3珍珠岩植物复合板

41?4?4水泥刨花板和水泥木丝板

41?4?5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41?4?6石膏刨花板

第12篇材料的储运管理

第42章木质材料的储运管理

42?1原木的储运管理

42?1?1原木的运输

42?1?2原木的储藏管理

42?2未干成材的储运管理

42?2?1未干成材的储运

42?2?2未干成材的储藏

42?3已干成材的储运管理

42?3?1已干成材的运输

42?3?2已干成材的储藏

42?4人造板的储运管理

42?4?1人造板的运输

42?4?2人造板的储藏

42?5竹材的储运保管

42?5?1竹材的运输

42?5?2竹材的储藏

42?6木材防腐、阻燃及漂白处理

42?6?1木材防腐处理

42?6?2木材阻燃处理

42?6?3木材漂白处理

42?7竹材防蛀、防腐、阻燃、弯曲、漂白及着色处理

42?7?1防蛀防腐处理

42?7?2阻燃处理

42?7?3竹材矫直与弯曲

42?7?4竹材漂白和着色

第43章五金器材及其配件的储运管理

43?1金属防锈的基本知识

43?1?1引起金属锈蚀的主要因素

43?1?2防锈措施

43?1?3除锈方法

43?2五金器材及其配件的运输

43?3五金器材及其配件的储藏

43?3?1储藏的基本要求

43?3?2储藏的具体方法

第44章涂饰材料的储运管理

44?1涂饰材料管理的安全知识

44?1?1安全卫生

44?1?2安全防火

44?2涂饰材料的运输

44?3涂饰材料的管理

44?4涂料在储存过程中易出现的病态及其原因与预防补救措施

44?4?1浑浊

44?4?2表面结皮

44?4?3黏度增大

44?4?4胶凝

44?4?5肝化

44?4?6清漆沉淀

44?4?7色漆沉淀

44?4?8变色

我想自己刷门,原来是红菊颜色的,门边是黑胡桃的,用白色的是否能盖上?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建筑木门窗和木料表面的普通、中级施涂溶剂型混色涂料工程。施工准备:2.l 材料要求: 2.1.1 涂料:光油、清油、铅油、调合漆(磁性调合漆、油性调合漆)、漆片等。 2.1.2 填充料:石膏、大白、地板黄、红土子、黑烟子、纤维素等。 2.1.3 稀释剂:汽油、煤油、醇酸稀料、松香水、酒精等。 2.1.4 催干剂:钴催干剂等液体料。 2.2 主要机具: 2.2.1 油刷、开刀、牛角板、油画笔、掏子(掏刷门窗扇上下口不易涂刷部位的工具)、铜丝箩、砂纸、砂布、腻子板、钢皮刮板、橡皮刮板、小油桶、油勺、半截大桶、水桶、钢丝钳子、小锤子、钢丝刷、高凳和脚手板、安全带等。 2.3 作业条件: 2.3.1 施工环境应通风良好,湿作业已完并具备一定的强度,环境比较干燥。 2.3.2 大面积施工前应事先做样板间,经有关质量部门检查鉴定合格后,方可组织班组进行大面积施工。 2.3.3 施工前应对木门窗等木材外形进行检查,有变形不合格者,应拆换。木材制品含水率不大于12%。 2.3.4 操作应认真进行交接检查工作,并对遗留问题进行妥善处理。 2.3.5 刷末道油漆前,必须将玻璃全部安装好。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 → 刷底子油 (操清油→抹腻子→磨砂纸) → 刷第一遍油漆 (刷铅油→抹腻子→磨砂纸→装玻璃) → 刷第二遍油漆 (刷铅油→擦玻璃、磨砂纸) → 刷最后一遍油漆 以上是木门窗和木料表面施涂溶剂型混色涂料中级做法的工艺流程。如果是普通级涂料工程,其做法与本工艺流程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除少刷一遍油漆外,只找补腻子,不满刮腻子。 3.2 基层处理:清扫、起钉子、除油污、刮灰土,刮时不要刮出木毛并防止刮坏抹灰面层;铲去脂囊,将脂迹刮净,流松香的节疤挖掉,较大的脂囊应用木纹相同的材料用胶镶嵌;磨砂纸,先磨线角后磨四口平面,顺水纹打磨,有小活翘皮用小刀撕掉,有重皮的地方用小钉子打牢固;点漆片,在水节疤和油迹处,用酒精漆片点刷。 3.3 刷底子油: 3.3.1 操清油一遍:清油用汽油、光油配制,略加一些红土子(避免漏刷不好区分),先从框上部左边开始顺木纹涂刷,框边涂油不得碰到墙面上,厚薄要均匀,框上部刚好后,再刷亮子。 刷窗扇时,如两扇窗应先刷左扇后刷右扇;三扇窗应最后刷中间一扇。窗扇外面全部刷完后,用挺钩勾住不可关闭,然后再刷里面。 刷门时先刷亮子再刷门框,门扇的背面刷完后用木楔将门扇固定,最后刷门扇的正面。全部刷完后,检查一下有无遗漏,并注意里外门窗油漆分色是否正确,并将小五金等处沾染的油漆擦净,此道工序亦可在框或扇安装前完成。 3.3.2 抹腻子:腻子的重量配合比为石膏粉∶熟桐油∶水=20∶7∶50。待操作的清油干透后。将钉孔、裂缝、节疤以及边棱残缺处,用石膏油腻子刮抹平整,腻子要横抹竖起,将腻子刮入钉孔或裂纹内。如接缝或裂纹较宽、孔洞较大时,可用开刀将腻子挤入缝洞内,使腻子嵌入后刮平、收净,表面上的腻子要刮光,无野腻子、残渣。上下冒头、榫头等处均应抹到。 3.3.3 磨砂纸:腻子干透后,用1号砂纸打磨,磨法与底层磨砂纸相同,注意不要磨穿油膜并保护好棱角,不留野腻子痕迹。磨完后应打扫干净,并用潮布将磨下粉末擦净。 3.4 刷第一遍油漆: 3.4.1 刷铅油:先将色铅油、光油、清油、汽油、煤油等(冬季可加入适量催干剂)混合在一起搅拌过箩,其重量配合比为铅油50%、光油10%、清油8%、汽油20%、煤油10%;可使用红、黄、蓝、白、黑铅油调配成各种所需颜色的铅油涂料,其稠度以达到盖底、不流淌、不显刷痕为准。厚薄要均匀。一樘门或窗刷完后,应上下左右观察检查一下,有无漏刷、流坠、裹楞及透底,最后将窗扇打开钩上挺钩;木门扇下口要用木楔固定。 3.4.2 抹腻子:待铅油平透后,对于底腻子收缩或残缺处,再用石膏腻子刮抹一次,要求与做法同前。 3.4.3 磨砂纸:等腻子干透后,用1号以下的砂纸打磨,要求与做法同前。磨好后用潮布将粉末擦净。 3.4.4 装玻璃:详见玻璃安装工艺标准。 3.5 刷第二遍油漆: 3.5.1 刷铅油:同前。 3.5.2 擦玻璃、磨砂纸、用潮布将玻璃内外擦干净。注意不得损伤油灰表面和八字角。然后用l号砂纸或旧细砂纸轻磨一遍。方法同前,不要把底油磨穿,要保护好棱角。再用潮布将磨下的粉末擦净。使用新砂纸时,须将两张砂纸对磨,把粗大砂粒磨掉,防止磨砂纸时把油膜划破。 3.6 刷最后一遍油漆:刷油方法向前。但由于调合漆粘度较大,涂刷时要多刷多理,要注意刷油饱满,刷油动作要敏捷,不流不坠。光亮均匀、色泽一致。在玻璃油灰上刷油,应等油灰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刷完油漆后要立即仔细检查一遍,如发现有毛病应及时修整。最后用挺钩或木楔子将门窗固定好。 3.7 冬期施工:室内应在采暖条件下进行,室温保持均衡,一般油漆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相对湿度不宜大于60%,不得突然变化。同时应设专人负责开关门窗,以利通风排除湿气。 质量标准:4.1 保证项目: 4.1.1 油漆工程等级和材料品种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 油漆工程严禁脱皮、漏刷。 4.2 基本项目,见表9-35。 木料表面施涂溶剂型混色涂料的基本项目 表9-35 项次 项 目 普通油漆 中级油漆 1 透底、流坠、皱皮 大 面 无 大面无。小面明显处无 2 光亮和光滑 大面光亮、光滑 光亮、光滑均匀一致 3 分色裹楞 大面无。小面允许偏差2mm 大面无。小面允许偏差1mm 4 装饰线、分色线平直 偏差不大于2mm 偏差不大于1mm 5 颜色、刷纹 颜色均匀 颜色一致。刷纹通顺 6 五金、玻璃等 洁 净 洁 净 注: 1. 大面是指门窗关闭后的里外面。 2. 小面明显处是指门窗开启后,除大面外,视线所能见到的地方。 3. 涂刷无光漆不检查光亮。 成品保护:5.1 刷油漆前应首先清理好周围环境,防止尘土飞扬,影响油漆质量。 5.2 每遍油漆刷完后,都应将门窗用挺钩勾住或用木楔固定,防止扇框油漆粘结影响质量和美观,同时防止门窗扇玻璃损坏。 5.3 刷油后立即将滴在地面或窗台上的油漆擦干净,污染墙上及五金、玻璃上的油漆也要清擦干净。 5.4 油漆完成后应派专人负责看管,禁止摸碰。 应注意的 质量问题:6.1 漏刷:一般多发生在门窗的上、下冒头和靠合页小面以及门窗框、压缝条的上、下端。其主要原因是内门扇安装油工与木工不配合,故往往造成下冒头未刷油漆就安装门扇厂,事后油工根本刷不了(除非把门扇合页卸厂来重刷),其次是纱扇纱门由于加工来料不配套,不能同步完工,甩项后装及把关不严等,往往有少刷一遍油漆的现象。其他漏刷问题主要是操作者不认真所致。 6.2 缺腻子、缺砂纸:一般多发生在合页槽、上下冒头、榫头和钉孔、裂缝、节疤以及边棱残缺处等。主要原因是操作者未认真按照规程和工艺标准去操作所致。 6.3 流坠、裹楞: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漆料太稀、漆膜太厚或环境温度高,油漆干性慢等原因,都易造成流坠;二是由于操作顺序和手法不当,尤其是门窗边棱分色处,如一旦油量大和操作不注意,就往往容易造成流坠、裹楞等。 6.4 刷纹明显:主要是油刷子小或抽刷未泡开,刷毛发硬所致。应用相应合适的刷子,并把油刷用稀料泡软后使用。 6.5 皱纹:主要是漆质不好,兑配不均匀,溶剂挥发快或气温高,加催干剂等原因造成。 6.6 五金污染:除了操作要细和及时将五金等污染处清擦干净外,应尽量把门锁、拉手和插销等后装(但可以事先把位置和门锁孔眼钻好),确保五金洁净美观。 6.7 倒光:木面吸油快慢不均或木面不平,室内潮湿或底漆未干透、稀释剂过量等原因,都可能产生局部漆面失去光泽的倒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