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炼化汽油怎么样

2.我国化学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

3.现在国内百公里油耗的计算方式和哪些车油耗比较低?

中国炼化汽油怎么样

中国的汽油价格_中国燃料的汽油价

很不错,质量很好。

中国炼化石油很不错的。 中化集团是中国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从事石油业务经营已有60年的历史,已形成了自身的经营特色和产业布局。在国内外石油市场享有良好的声誉并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中化集团的石油业务由勘探开发、原油、燃料油、轻油、仓储物流和炼化六大经营板块组成,分别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原油国际贸易、燃料油和轻油国内外贸易及分销、仓储物流设施建设运营和炼化项目的开发经营。

中国炼化一般是指石油炼制,原来是将石油通过蒸馏的方法分离生产符合内燃机使用的煤油、汽油、 柴油等燃料油,副产石油气和渣油,又通过热裂化、催化裂化等工艺化学转化为燃料油,这些燃料油有的要用加氢等工艺进行精制。炼油是将原油或其他油脂进行蒸馏改变分子结构的一种工艺,也就是把原油等裂解为符合内燃机使用的煤油、汽油、柴油、重油等燃料。

我国化学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

能源化工,主要指利用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基础能源,通过化学过程制备二次能源和化工产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煤化工等。能源化工产品涉及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关系人们衣食住行的化工产品几乎全部来自于石油化工;氮肥、甲醇等则主要来源于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  在能源化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石油化工。目前,车用燃料的99%以上、所有的航空燃料以及石蜡、沥青、润滑油等都来自于石油化工。截至2004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约为3.1亿吨/年,二次加工以催化裂化工艺为主,约为8000万吨/年。乙烯原料全部来自于石油炼制产品,乙烯产能为608.5万吨/年,仅能满足国内乙烯当量需求的不足40%。煤炭的利用仍然是以一次能源燃烧利用为主,化工利用仅限于以煤制气生产合成氨和甲醇,2004年占煤炭总消费不足10%,且产品附加值较低,能耗高,污染大。天然气的大规模化工利用也主要是合成氨和甲醇,占2004年天然气消费的不足40%。在当前石油价格高位动荡的形势下,以石油化工为主的能源化工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1. 挑战之一:尤其是石油偏紧,导致能源化工缺乏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天然气的蕴藏量相对较为丰富,石油相对缺乏。近十多年来,我国石油消费量持续快速上升,1993年我国重新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4年,我国实际生产原油1.75亿吨,消费原油3.14亿吨,进口量首次突破1亿吨,达到1.22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38.9%。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研究,2020年中国石油的需求量将达到4.5亿~6.1亿吨,届时石油进口量将达到2.7~4.3亿吨,进口依存度将高达60%~70%。  面对这种情况,近年来我国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拓宽原油来源渠道。从总体看,我国海外石油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从中东以及南美、非洲国家进口石油。2004年我国从中东进口原油6295万吨,占全部进口量的50%以上;运输路线过度依赖马六甲海域,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原油保障将会变得极为脆弱。第二个油源是从俄罗斯和中亚地区进口。2004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原油管线正式开工建设,一期工程输油能力为1000万吨/年;另外,中—俄输油管线经过多次反复,最近俄罗斯基本确定首先保障中国支线的输油量,并承诺通过铁路加大对中国的原油出口。这个方向的油源相对较为稳定,但也存在诸多政治、经济的变数,而且受量的限制,预期总输油量不会超过5000万吨/年。第三个油源是我国石油公司在国外勘探开发获得的份额油。2004年,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在国外油田获得的份额油达到1750万吨。由于我国石油公司拥有权益的多数海外油田东道国处于国际政治、经济冲突的前沿,继续扩大产量将受到量、所在国家政治环境以及国际形势的影响。国际、国内石油供应的严峻形势,使我国能源化工的持续发展面临重大的考验。  石油的紧缺直接影响石油化工的发展。石油主要用来炼制作为燃料使用的汽、煤、柴油和用来生产作为乙烯裂解原料的石脑油。根据现有规划,我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建成若干个百万吨级以上的大型乙烯基地,加上原有乙烯基地的扩能改造,预计2010年乙烯产能将达到1000万~1500万吨,作为乙烯裂解原料的石脑油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4500万吨。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和客货交通运输量迅速上升,汽、柴、煤油等燃料油品消费量也将持续增长。因此,炼油工业面临保石化原料还是保运输燃料的问题,矛盾异常突出。的紧缺和供需之间的矛盾还将直接导致石脑油价格的上涨,使得乙烯和聚烯烃产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必须一方面通过技术进步,大力提高轻质油收率,提高石油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大力开发替代能源和,用新型车用燃料替代汽、柴油,尽可能多的把轻质油用于乙烯裂解,同时要积极探索用重质油、煤或天然气生产低碳烯烃的新途径,有效降低能源化工的成本。  2. 挑战之二:石油品质低劣导致加工难度增加,对能源化工技术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世界范围内原油变重、品质变差的趋势十分明显。原油品质的变化影响成品油的品质和乙烯裂解原料石脑油的品质,使得石脑油的收率降低,裂解性能变差。  对于我国而言,石油品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东部优质石蜡基原油的产量逐年递减,蒸汽裂解乙烯收率有下降趋势。这种变化使得必须用更多的、更高的代价才能保障乙烯产量的提升。二是重质、高稠原油产量逐年上升,对这种劣质原油的加工已成为石化企业不得已的选择。这种原油轻油收率低,必须经过催化裂化、焦化、加氢等复杂过程才能生产合格油品和石脑油。三是进口原油绝大部分是高硫原油。近年来,随着石油进口量的增加,来自中东、俄罗斯的高硫环烷基、中间基原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一方面导致原油加工流程更加复杂,现有设备需要改造才能适应高硫含量的变化;另一方面,与适用乙烯裂解的低硫石蜡基原油相比,用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生产的石脑油,乙烯收率大约降低2~4个百分点。  与原油品质劣质化趋势明显相反,成品油质量要求不断升级,乙烯产能迅速扩张对石脑油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品质下降的情况下,汽、煤、柴油要达到新的排放标准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尤其是硫含量要达到欧III甚至以上标准,需要更多的高压加氢过程,加工成本大幅上升。在乙烯方面,乙烯产能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将转化为对原料石脑油的竞争,原料的成本和品质将成为石化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石脑油品质和数量的保障将成为乙烯市场的矛盾焦点。这种变化趋势将迫使能源化工企业通过技术进步,降低劣质原料加工成本;或者用替代,努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3. 挑战之三:环境保护的压力,迫切需要提高对能源的综合利用和清洁利用  能源的消费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污染,而且,在我国,能源浪费的现象和不合理利用现象仍比较严重。据统计,城市大气中64%的CO、69%的NOX、33%的CO2、40%的悬浮颗粒物和80%的噪声都是由汽车交通产生的。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约有70%为煤炭,其中85%用效率低、污染严重的直接燃烧方式。每年由于燃煤引发的SO2污染和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1000亿元,酸雨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显然,提高的综合利用和清洁利用程度,大力开发能源的清洁利用途径,实现能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和环境保护发展的迫切要求。生产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更清洁的汽油、柴油和煤油,是今后几年我国石油化工面临的重要任务。  根据我国治理汽车尾气污染排放,北京从2005年7月1日起全面使用欧Ⅲ标准的汽油和柴油,2008年,中国车用燃料要整体达到欧III燃油标准,2010年要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当前,要大规模地满足硫含量低于50μg/g甚至10μg/g以及低芳烃、烯烃等要求,炼厂还需要取很多的技术措施和更多的资金投入。发展清洁燃料技术一方面要求改进原油加工工艺,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开发新型替代能源,例如不含硫的天然气合成油、醇类燃料、氢能等,以解决和环境对燃料日益增长的压力。

现在国内百公里油耗的计算方式和哪些车油耗比较低?

百公里油耗计算有一个很简单的通用方式:X/100=50/600,这个X就是我们想要计算的百公里的具体油耗,100就是100公里啦,而等式右边代表的意思就是行驶600公里需要50L的油耗,当然不同的车型所需要的油耗都不同,所以这个50是可以变化的,如果根据这个等式来算的话,它的百公里油耗是8.83。

如果感觉一脸懵逼还是不知道怎么算的话,那就自己加满一箱油,然后把它跑完,看一箱油一共跑了多少公里,汽车的油箱容积是固定的,所以就只需要将油箱容量除以所跑的公里数,就得出每公里需要的油耗,再乘以100,这样就可以得出百公里油耗啦。

其实这些都不需要特别留意,只要买车的时候注意以下各个车型标注的工信部认证百公里油耗是多少就行,像省油一些就买个省油车型,开的时间久了,不需要特意计算平时留意一下就知道自己的爱车一百公里消耗了多少油。

省油的车型很多,首当其冲的肯定是日系车啦,日系车可是以省油出名的,就像卡罗拉,飞度,轩逸这一类的车油耗都挺省的。

如果讨厌日系车的话那可以考虑德系车啊,大众在中国的口碑都还不错买它基本错不了,大众比较经典省油的当然捷达啦,捷达油耗也很低,平均百公里油耗在6L左右,这还是车主实测,所以买捷达也是比较合适的,又省油又便宜还不会很丢份儿。

想赶时髦还可以选择插电混合动力的车,既耗油又耗电,综合起来用油省用电省,还没有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焦虑,这也是比较划算的一种。不过插电混合动力的车就是在售价上回高一些,基本上都是十几万起步,比起别的车贵上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