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粉的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吗?

2.“自杀式”加息来了,市场出现“诡异”一幕

3.沙特下月起将原油日产量增至1230万桶 ,俄罗斯取了哪些反制措施?

4.牛气冲天的原油 为何一眨眼就创下最长连跌纪录?

面粉的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吗?

本月国际油价走势_国际油价下月走势

你可以参考一下这个:

面粉价涨 肉类价格继续上涨 蛋价回落 蔬菜价格上涨

——2011年7月辽宁省鞍山市涉农产品价格走势分析

2011-8-23 10:52:00 中国经济导报网

7月份进入伏天,气候炎热,降雨频繁,本地及周边地区露天蔬菜进入旺季尾声,受成本上升影响,蔬菜价格较上月整体小幅上涨;受投放冻猪肉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涨势明显趋缓。据辽宁省鞍山市物价局价格认证中心对全市12个价格监测点51种涉农产品价格的监测结果显示,本月面粉价格略涨,散装大豆油价格略降,仔猪、生猪、猪肉、牛羊肉及水产品价格继续上涨,但幅度趋缓,鸡蛋价格小幅回落,海鱼价格大幅上涨,蔬菜整体价格上涨,化肥中的尿素价格涨幅较大。

一、仔猪、生猪、猪肉价格继续上涨,鸡蛋回落,冻带鱼涨幅较大,淡水鱼价格继续上涨

仔猪(10-12公斤):全市收购均价59.14元/公斤,比上月上涨5.46%;

生猪:全市收购均价19.77元/公斤,比上月上涨3.4%;

猪肉(去骨鲜后腿):全市平均零售价格为30.51元/公斤,比上月上涨5.46%;

牛肉(去骨鲜后腿)全市平均零售价格为35.66元/公斤,比上月上涨4.19%;

羊肉(去骨鲜后腿)全市平均零售价格为48.24元/公斤,比上月上涨2.35%;

鸡蛋(新鲜完整):全市平均零售价格为8.78元/公斤,比上月下降3.73%;

鸡肉(白条):全市平均零售价格为14.40元/公斤,比上月上涨2.25%;

冻国产带鱼、鲤鱼、鲫鱼、冻黄花鱼每公斤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18.60元、16.48元、17.30元、14.42元,比上月分别上涨20.06%、6.55%、1.82%、3%;

草鱼每公斤平均零售价格为15.34元,比上月略降2.61%。

7月份全市生猪收购平均价格为19.77元/公斤,比上月上涨3.4%,较上年同期上涨63.39%;全地区猪肉(鲜去骨后腿)平均价格保持在28-34元/公斤,猪肉(鲜去骨后腿)平均价格比上月上涨5.46%,较上年同期上涨67%,涨幅较上月明显趋缓。本次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特点:一是跌涨周期打破三年一个跌涨周期的规律律,而这次低迷期较长,反弹攀升却异常迅速,此后持续高位运行;二是年节变化波动趋小,春节、五一、端午等节日前后猪肉价格比较平稳;三是猪价上涨与价格指数高企互为作用,猪价居高不下,调控艰难;四是补栏反应相当滞后,这轮猪价上涨,无论是殖散养户还是规模猪场,都没有像以前那样赶紧补栏,尤其是母猪补栏的积极性偏低;五是与2008年相比,全国各地猪肉价格都大幅上涨且价格水平基本一致,同时带动牛羊肉、水产品价格跟风上涨,而自繁自养出栏生猪头均盈利水平超过600元/头,猪粮比高达8.70:1,创历史最高水平。

本月猪肉价格继续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猪肉价格长期低迷,养猪业亏损严重,过半生猪散养户退出市场,导致生猪存栏过少,生产能力锐减,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二是去年部分大型养殖户宰杀母猪,能繁殖的母猪减少造成仔猪供应明显减少,导致仔猪价格大幅上涨,推高了当前出栏的生猪价格;三是去年冬天猪病高发,母猪产仔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春节后生猪补栏量减少,加上南方气候多变,灾害频发,致使全国生猪供应明显不足;四是饲料价格上涨,特别是玉米价格持续上涨,7月份全市玉米收购价格为2.27元/公斤,环比上涨2.56%,豆粕价格高达3.51元/公斤,环比上涨3.31%,直接加大了饲养成本,同时人工成本上升,对生猪养殖成本上涨形成支撑。

目前玉米价格、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和防疫费用增加的局面难以改变,南方洪涝等自然灾害对生猪生产和调剂造成严重影响,生猪供应链脱节,价格高位运行的趋势难以短时间内有所改观,6月下旬投入冻猪肉后,价低量丰的储备肉起到了稳定消费心理的作用,生猪价格短暂小幅回落后,再次涨至高位,随着冻猪肉投放政策已近尾声, 预计8月份鞍山市猪肉价格仍将在较高价位小幅波动。

7月份全市鸡蛋平均价格为8.78元/公斤,比上月下降3.73%,较上年同期上涨27.62%。本月鸡蛋价格小幅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大中专院校陆续放导致鸡蛋的集团消费需求减少,随着市场供应相对充足,给蛋价走低提供空间;二是伏天鸡蛋储存困难,饲养户加快出货;三是随着产蛋量增加,市场供应充足,为蛋价走低创造了空间。

目前,由于饲料与人工成本上升等成本推动因素的影响,加上高温多雨潮湿天气,近期回落的蛋价可能很快出现上涨。8月份将进入中秋节前得备货阶段,南方洪涝等自然灾害促使经销商来东北收购鸡蛋的数量将大大增加,本地供应偏紧,在一定程度上将推高我市鸡蛋价格。预计8月份鸡蛋价格将小幅上涨。

7月份全市水产品平均价格上涨5.66%,冻带鱼涨幅达20%。主要原因:一是饲料价格和运输费用上涨导致水产品养殖成本上升;二是肉蛋类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消费者转变副食品消费结构,水产品需求明显增加;三是往年淡水鱼收益稳定,养殖户饲养规模扩大有限,供求失衡的矛盾导致价格不同程度地上涨;四是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造成部分海产品养殖场动迁,海产品供应受到影响。

目前鞍山市天气良好,饲养户投放鱼苗生长速度加快,9月份大量上市后,将在一定程度上拉低淡水鱼整体价格,但由于饲养成本上升及各种不确定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水产品价格肯定高于去年,预计8月份全市水产品价格仍将在高位运行。

二、粳稻收购价格下降,玉米收购价格继续上涨,面粉价格略涨,散装大豆油价格小幅下降

粳稻(标准水14.5%):全市收购均价2.869元/公斤,比上月下降2.42%;

玉米(标准水14%):全市收购均价2.272元/公斤,比上月上涨2.56%;

大米(新标准一等):全市平均零售价格为4.744元/公斤,与上月基本持平;

精粉(新特一粉):全市平均零售价格为3.66元/公斤,比上月上涨2.10%;

大豆油(散装一级):全市平均零售价格为10.66元/公斤,比上月略降1%。

与上年同期相比,本月大米、精粉零售价格分别上涨13.49%、8.28%。面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国家第7次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影响,虽然我国夏粮生产连续第八年丰收,但粮食收购和拍卖价格明显提高;二是7月份属粮食供应淡季,夏粮刚收割完还未上市,粳稻距成熟还有两个多月,属青黄不接期,加上农民惜售心理增强,多数农户的余粮捂粮待涨,导致收购价格竞争加剧,粮食市场价格小幅攀升;三是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抗旱防涝和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今年粮食生产成本明显增加;四是成品油涨价,造成机耕、灌溉排涝、运输等物流费用,加大了生产成本的提高。预计8月份全市粮食价格将在目前价位运行。

7月份全市散装大豆油平均零售价格为10.66元/公斤,比上月下降1%,比上年同期上涨28%。本月辽宁省国产大豆为4元/公斤,较上月上涨2%,进口大豆价格为4.06元/公斤,与上月持平,全省一级散装大豆油平均批发价格回升至9942.50元/吨,比上月上涨1%。散装豆油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据美国农业部6月份估计,2011/2012年度我国大豆进口将达到创纪录的5800万吨,目前全球大豆供应充足,期货价格平稳运行;二是原定于6月初到期的食用油价格限制措施目前仍未正式取消,为在中秋节消费高峰来临之前稳定市场价格,食用油限价措施的期限延长到8月15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内大豆价格上涨;三是7月份大豆进口量高达535万吨,目前国内主要港口大豆库存维持在650万—670万吨的高位水平,为短期内对抑制食用油价格上涨奠定基础;四是国储大豆、国储豆油和菜籽油等竞价销售不断,国家先后启动了三批定向投放大豆和菜籽油,价格比市场价格偏低。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5月发布的油脂油料市场供需报告,预计2011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400万吨,较上年减少120万吨,降幅7.9%,下半年国内大豆供求关系趋紧将对国产大豆价格形成有力支撑。近期品牌桶装食用油纷纷发出提价信息,将带动散装食用油价格上涨,6至8月是食用油消费市场的淡季,需求拉动力量很小。而从目前市场情况看,供给大于需求,从7月份开展的食用植物油库存联合抽查结果来看,国家食用油储备比较充裕,涨价的也只是花生油、豆油,同时国际食用油价格低迷,所以未来几个月食用油大幅上涨可能性小,近期油价上涨的力量不会太强。

未来两个月,随着中秋、国庆等节日的到来,食用油将逐渐进入销售旺季,这会对油价形成支撑,不排除其价格出现一定上涨的可能性,预计8月份散装大豆油价格存在小幅上涨的可能。

三、蔬菜价格整体小幅上涨

7月份气候炎热,降雨频繁,本地及周边地区露天蔬菜进入上市旺季,但南方暴雨引起洪涝灾害造成长江以南蔬菜生产损失严重,山东、河北等主产地的蔬菜纷纷南下,鞍山市外运蔬菜到货量增加有限,全市蔬菜品种齐全,日供应量稳定,蔬菜价格在连续下降后,自7月下旬开始持续大幅上涨,蔬菜价格整体上涨。本月监测的20种蔬菜平均零售价格为1.77元/500克,比上月上涨4%(其中15种蔬菜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6%)。

每500克黄瓜、茄子、豆角、青椒、西红柿、土豆、香菜、白萝卜、圆葱、尖椒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1.25元、1.23元、1.67元、1.76元、1.91元、1.08元、2.89元、1.14元、1.05元、1.64元,与上月相别下降了5.84%、11.83%、34.14%、8%、10.%、27.10%、1.3%、1.52%、13.14%、8.20%。每500克蒜薹、大、韭菜、芹菜、小、油菜、菠菜、圆、菜花、胡萝卜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4.51元、1.30元、1.51元、1.34元、1.75元、1.86元、2.37元、1.19元、2.32元、1.61元,与上月相别上涨16.64%、44.27%、9.48%、22.45%、11.08%、12.66%、41.69%、53.59%、17.69%、9.43%。

蔬菜价格小幅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本地小、油菜、菠菜等叶菜类蔬菜出现短暂供应断档期,加上持续雨天,叶菜腐烂,损耗增加,造成蔬菜成本增加,推高叶菜价格;二是持续30多度高温,使得本地二茬蔬菜生长缓慢,市面上本地的蔬菜价格普遍上涨;三是受大雨影响,外运蔬菜的运输、储存等物流成本上升,带动了外运蔬菜批发价格上涨;四是南方洪涝灾害,使得部分蔬菜受淹,北方蔬菜集中南运,造成全市外运蔬菜量增加不足,市场供应难以增加,导致价格在下旬大幅走高。

从鞍山市宁远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蔬菜批发价格情况看,从7月25日开始,随着本地蔬菜出现供应断档期,小、油菜、菠菜、香菜等叶菜类蔬菜批发价格大幅上涨。随着下月地产的露天黄瓜、茄子、豆角等果实类蔬菜集中供应期结束,连雨天造成地产二茬菜上市期延缓,加上山东等地的外运蔬菜到货量有限,预计8月份我市蔬菜价格整体将继续上涨。

四、尿素、农药、饲料价格上涨,其他化肥价格小幅走低

尿素(国产) 全市到户均价分别为2.49元,比上月上涨14.59%;

磷酸二铵(国产)、三元复合肥(国产)、碳酸氢铵全市到户均价分别为3.86元、3.04元、0.95元,比上月分别下降0.11%、1.35%、2.66%;

高压聚乙烯棚膜、高压聚乙烯地膜全市到户均价每公斤分别为15.16元、14.01元,比上月分别略涨0.17%、0.18%;

敌敌畏、氧化乐果(40%乳液)全市到户均价每公斤分别为26.20元、23.31元,较上月分别上涨2.16%、2.45%;

豆粕、麦麸全市到户均价每公斤分别为3.51元、1.67元,较上月分别上涨3.31%、5.26%。

化肥价格变动的主要原因:一是钾肥受进口关税、损耗、包装费、财务费用、保险费、进口商毛利等影响,价格依然存在上涨空间;二是本月国际原油、天然气价格继续回落,化肥原材料价格平稳,农资生产成本得到控制;三是7、8月份进入追肥期,化肥等农资需求将进入旺季。四是少数化肥生产企业前期订单完毕,小幅上调了出厂价格。

受南方洪涝灾害影响,部分生产企业停产或减产,化肥供应将有所减少,随着8月份追肥高峰期到来,化肥及农药等农资需求量增加,预计8月份化肥等农资价格还有上涨空间。(黄晓东 崔国玺)

“自杀式”加息来了,市场出现“诡异”一幕

只有一场“深刻”的经济衰退,才能解决美国当下的通货膨胀!

1

刚刚(北京时间5月5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 增加0.5%(即上涨50个基点)至0.75%~1.0%, 以降低美国高企的通胀率。

凌晨的加息动作是美联储2006年以来首次连续两次加息,加息幅度也是22年来的第一次。

同时,美联储还宣布将启动一项缩表,从6月开始,每月从9万亿美元资产负债表中减少475亿美元资产负债,三个月后,每月将减少950亿美元。

美联储宣布加息后,资本市场出现了诡异的一幕:

本来下跌的股指,仅在消息发布后瞬间下挫了一下,随后开始大幅拉升。

截止收盘,美股三大指数收涨,纳指涨3.19%、标普500指数涨2.99%、道指暴涨932.27点(涨幅2.81%)。

美元指数在大幅加息的预期下开启了强势反弹,但这种反弹在美联储正式宣布加息后居然盘中跳水,截至发稿跌0.93%报102.53。

美元加息大宗商品不跌反涨。周二大跌近4%的伦铜在宣布加息后告别四个月低谷,国际原油期货加速上涨,美国WTI原油三周来首次一日涨超5%;本已收跌的纽约期金盘随后转涨、一度逼近1900美元、较收盘涨超1%;

不过,油价上涨还有另一个推动因素,欧盟公布逐步禁运俄罗斯石油的

按照暴哥正常理解,加息本来是二级市场最为忌惮的事情,美联储大幅加息美股应该大跌、美元指数大涨,黄金开启下跌行情,而现在资本市场的投资品走出了一副与美元加息完全相反的走势。

当然,这并非“见证 历史 ”,如此诡异的走势,都来自于这个男人的一句话:

鲍威尔明确表示,单次会议加息75个基点并不是委员会正在“积极考虑”的选项。

鲍威尔的这句话,基本上否定了后续单次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

目前,期货市场对美联储在6月15日FOMC会议上加息的定价已经大幅跳水,预计美联储有76.4%的概率将在下月的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有23.6%的概率“按兵不动”——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已经从利率决议前的90%以上降为0%。

这就好比,美联储拿着大棒的抽打了一下市场,然而很温柔的对市场说:别怕,下次我绝对不会下狠手,一定不会打得比现在重!

然后,市场摸了摸刚刚挨打的身体,表示很开心!

不得不佩服美联储的预期管理,短短的几句话将资本市场拿捏的死死的。在A股别说了加息了,哪怕降准不及预期市场都吓个“半死”。

这或许就是一个“成熟的人”该有的表现吧。

2

美国开始尝到自己种下的“恶果”。

连月来,美国通货膨胀持续攀升,3月份的通胀率更是高达8.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1.2%,PCE指数(个人消费支出平减指数)同比上涨6.6%,正在持续刷新1982年以来的峰值。

一次性加息50个基点,表明美联储已经意识到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严重低估了通货膨胀。

而通胀的另一个恶果就是,美国的消费能力开始下降。

由于通货膨胀,不同收入水平的美国人都在改变他们的支出。对约3500名美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超过70%的人在食品和家庭必需品方面已经转向了更便宜的替代品;近40%的人表示,他们会推迟购买旅行、家具和电子产品等大宗商品。

所有的恶果,都来源于2年前播下的——天量放水。

在特朗普和的两位总统的接力刺激下,美国人手中积累了2.7万亿美元的额外储蓄,平均每个美国人都多分14000美元,两年时间美国消费了10万多亿美元的商品。很显然,放水不仅仅把的钱花的光光的,还透支了未来的财富,美联储积累了9万亿美元的负债。

这就是美国通胀“引领”全球的主要原因。

就连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都表示,美国印了太多的钱,而没有考虑到意想不到的后果。

事实上,对于美国来说,加息是远远不够的,美国这一轮通胀是内外夹击下双重影响的结果:

内部:发钱放水带来的需求增加;外部:供应链危机导致的供给减少。

如果不解决供应链问题,仅仅依靠加息来降低通货膨胀简直是天方夜谭。

美国要解决供应链危机,一半要看中国的疫情控制,一半还得要靠自己。

中国3月份的疫情冲击,对美国的供应链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个美国无法左右,只能期待中国能在5月份完全控制疫情后能全面复工复产。

那为什么美国解决供应链危机还得要靠自己?

因为美国的这波高通胀恶果,还来自于4年前的中美贸易战。

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在位时,开启了滥加关税的先例,对价值达37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征收7.5%~25%的惩罚性关税,企图以关税为武器,对中国实施经济打压。但让特朗普没想到的是,美国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所进口的中国商品都是美国人的生活必需品,是经过残酷的市场竞争脱颖而出的产品,具有他国产品无法比拟的价格和质量优势,即使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也难以撼动“中国制造”的地位。

现如今,美国对我国出口的商品税率基本是20%多,以前是3%左右,这中间7倍的损失基本都摊在美国消费者手里。

因此,降低对华关税也就成了美国降低通胀率、减轻民众生活成本的一个重要手段。

4月22日,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在电视上说,降低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值得考虑”;

5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琦此前表示,为了解决不断上升的通胀率,包括降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

当然,哪怕是在如此紧迫的通胀压力下,所有的工具都摆在台面上,美国仍心有不甘。

在降低关税的同时,戴琦也称“但我们需要用战略眼光审视它。关键在于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虽然美国被通胀逼上悬崖,但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将美国在这个世界上为所欲为的霸主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

如果美国继续对中国取这种傲慢自居的对立态度,仅靠美联储加息肯定是不够的,不仅解决不了通胀,大幅度高频次加息还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衰退。

面对这个看不见的对手,美国的过度补偿行为,将走上上世纪70年代之后的又一场滞胀,它不仅扼杀了美国经济,将对全球带来一场金融危机。

3

50个基点的加息并不是结束,而是美联储强势加息的开始。

鲍威尔表示:委员会较为一致的意见是,接下来的几次会议上,加息50个基点也应该是放在台面上的选项。

如此密集而大幅度地加息,对于美国经济来说无疑是一场“自杀”

美国商务部4月28日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按年率计算下降1.4%,远低于此前经济学家预测的增长1%。这也是疫情爆发初期以来,即2020年二季度以来美国GDP首次陷入“负增长”。

在这里,暴哥先解释一下这个“负增长”,因为市场对他出现误解。

一季度,美国名义GDP增长率为11.49%, 在剔除通胀率因素后,实际GDP季度增长率为4.3%。因为美国2021年GDP年化实际GDP增速为5.7%,如果折算为实际年化GDP,一季度美国GDP增速率是下降了1.4%,即增速放缓了1.4%,这并不是负增长,仍然在增长!

尽管如此,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美国的经济增长在放缓。

IMF最新的预测,2022年的美国经济增长速度3.7%,比上一次预测下调了0.3个百分点

在加息、缩表的影响下,美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越来越大。

当然,美国这场猛烈的自杀式加息潮,对于全球经济来说,也是一场巨大的冲击。

在美联储的加息周期背景下,美元指数不断走强,创五年多来新高,并向近20年高位挺进。与之相对应就是,其他货币开启了大幅贬值模式。

近期,日元贬值至20年来最高水平,韩元贬值7%,印度卢比贬值近3%、泰铢贬值4%、土耳其里拉贬值11.8%,欧元一度跌穿1.05关口,触及五年新低1.0483。

历史 上,美元加息后导致新兴市场经济衰退的血淋淋案例比比皆是:如1992年拉美主权债务危机,1998至2000年俄罗斯、阿根廷和厄瓜多尔经济危机,2001至2002年土耳其和巴西经济危机,2014至2015年巴西经济危机。

而影响最为深刻的是1980,美国经济经历了一次 历史 大通胀,为了抑制通胀而大幅升息,随后金融环境收紧,美元走强,让许多发展中国家难以还债,陷入大衰退。

如今 历史 的一幕似乎又在重演。

对于2022年全球经济表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给出了4个字:严重恶化。

在暴哥看来,字少事大!

沙特下月起将原油日产量增至1230万桶 ,俄罗斯取了哪些反制措施?

对于沙特宣布增加原油产量,俄罗斯作为重要的原油生产国,也取了措施加以回应,取的主要措施有提高原油产量和提议石油输出国组织召开会议对问题加以讨论。

1、提高原油产量

受疫情影响,国际油价发生了很大波动,为了促进消费和维护本国利益,沙特做出了增加原油产量的决定,预计下个月每天的原油产量可以达到1230万桶,作为世界石油的主要生产国之一,俄罗斯也根据沙特的石油生产对本国的石油生产做出了安排,按照俄罗斯的实际生产能力,俄罗斯每日的原油产量最高可以达到1180万桶。所以两个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争夺市场和客户,所以面对沙特所做出的决定,俄罗斯必须也要提高原油产量,以便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

2、提议石油输出国组织召开会议讨论原油生产问题

为了维护各个石油生产国的利益,世界主要的石油生产国联合建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就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石油生产国的利益,协调各石油生产国的原油生产,规范各个国家的石油生产行为,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主要的成员,沙特和俄罗斯的石油生产行为都要遵守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安排,以便维护国际油价的稳定和各成员国的利益,所以俄罗斯在做出增加产量的反制措施后,还提议石油输出国组织召开专题的会议讨论相关的问题,以便更好的协调各方的生产。

原油是重要的战备物资,原油生产情况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也会影响的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利益,所以面对沙特的增加产量行为,俄罗斯必须要通过增加产量和提议召开石油输出国组织会议的方式加以应对,这样才能维护俄罗斯的利益,因为盲目扩大生产会造成油价下跌,这会损害个各石油生产国的利益

牛气冲天的原油 为何一眨眼就创下最长连跌纪录?

近半年来原油节节攀升,表现冠绝大宗商品。然而不过一个月,美油就抹平年内全部涨幅,跌入技术性熊市,还创下最长连跌纪录,为何油价牛熊转换这么快?熊真的来了吗?

 之前还是牛冠商品的王者,眨眼便从指标上跌入了“熊市”概念区域,从直冲云霄到坠落谷底,周期不过短短一月,原油的牛熊转化令人猝不及防。其中WTI原油日线十连阴,创下34年最长连阴记录,更令市场瞩目。

 分析人士表示,国际原油价格连续大跌在历史上并不罕见,主要因为品种受宏观因素影响较多,市场体量庞大,周期性趋势性较强。短期内原油市场供需结构尚处于偏弱格局之中,后市油价依然会呈现易跌难涨的格局。

  油价跌入技术性熊市

 10月3日,美油和布油双双创下76.90美元/桶和86.74美元/桶的四年新高,时隔一个多月后的11月9日,美油和布油最低下探至最低59.26美元/桶和69.13美元/桶,较前期高点已经跌去超过20%,进入了技术性熊市。

 美尔雅期货能化分析师黎磊表示,造成本轮油价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原油市场处于库存升、价格跌的周期,美国商业原油库存连续7周大幅增加,超过5年均值水平,油价在库存压力下转头下跌。

 二是美国在正式制裁伊朗后,豁免包括中国在内的8个,最大的利多因素消失,促使油价加速下跌。三是IMF预测主要原油消费国2019年经济增速放缓,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带动原油需求减弱,中长期油价面临较大压力。

 11月初调查数据均显示,10月OPEC产量环比增幅高达40万桶/日。同时,俄罗斯10月产量再创新高,环比增加5万桶至1141万桶/天。

 “供应过剩和需求放缓的忧虑导致原油延续弱势。”前海期货分析师唐伟表示,美国制裁伊朗原油出口的靴子落地,搭配豁免条款的制裁措施显得成色不足,而在供应端,一些主要产油国在压力下大幅增产以弥补可能的缺口,两者出现了一定的错位,短期反而导致了供应可能过剩的担忧。

 宝城期货分析师陈栋指出,目前美国、俄罗斯和沙特石油产量正处于或接近历史最高水平,日产量超过3300万桶,占全球石油产量的三分之一。

  连续阴跌少见多怪

 10月29日至11月9日,WTI原油连续10个交易日下跌,累计跌幅11.37%。雷菲尼蒂夫公司数据显示,美国原油期货价格连续十个交易日下跌,为年7月以来最长跌势。

 事实上,国际原油价格连续大跌在历史上并不罕见。例如,文华财经数据显示,WTI原油主力连续合约2016年3月22日至2016年4月4日,日线9连阴。6连阴、7连阴更是多次出现。

 混沌天成期货研究院表示,不同于其他商品,原油供需基本面对于原油价格的影响程度明显偏低。美元强弱、地缘政治、OPEC政策等均会对油价产生明显影响。造成油价持续下跌的原因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地缘政治风险导致油价脉冲式上涨之后的冲高回落;二是OPEC减产协议失败之后对于原油供应边际上大幅增加的悲观预期;三是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于原油需求的冲击。唐伟表示:

 “原油市场体量庞大,参与者众多,市场价格充分竞争,趋势性表现强。”

 11月11日,OPEC监管委员会在阿布扎比召开会议,讨论12月及2019年可能的减产措施。尽管会议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减产协议,但会议前各石油部长释放出的信号,以及沙特能源部长法利赫在会后表示,12月沙特的原油日均供应量将比11月减少50万桶,堪堪稳住了油价的跌势。

 截至11月12日17:40分,美油上涨0.78%;报60.66美元/桶;布伦特原油则上涨1.24%,报71.04美元/桶。唐伟说:

 “原油由于人为因素干扰带来的供应紧张并不具有可持续性,随着美国、巴西、中国等非OPEC+会议成员原油产量的提升,OPEC+减产会议影响的边际效应在下降。由于供应端的保障,未来需求端对价格的影响将更加突出。”

 黎磊表示,减产协议名存实亡,减产执行力主要看沙特和俄罗斯。从今年4月份开始,产油大国的减产执行力度出现松动,沙特、俄罗斯原油产量分别增加61万桶/日、39万桶/日,减产协议名存实亡。

 沙特和俄罗斯是减产协议的主力军,如果两国重新执行较高的减产执行率,而不是靠伊朗、委内瑞拉等被动减产支撑,原油市场将重新进入降库存、再平衡的阶段,使价格超过产油国的财政盈亏平衡油价。

  熊来了吗

 当前市场,对于原油进入熊市的声音日渐高涨。目前持油价跌入熊市观点的主要依据有二,一是油价相比于10月份高点跌幅超过20%。二是近期WTI、Brent远期曲线已经由Back转变为Contango结构(远期升水),这通常被认定为原油市场熊市的特征之一。

 混沌天成期货研究院认为,油价下跌只是挤出风险溢价,冲高回落。由于OPEC对于供应端的调控,油价下行空间有限,并未真正进入下行通道,而是重回震荡区间。陈栋认为,油价目前处于中期调整的阶段,是对于2017年6月以来的上涨作出的阶段性回调行情。

 短期而言,原油市场供需结构尚处于偏弱格局之中,后市油价依然会呈现易跌难涨的格局,外盘油价WTI或继续走低至5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或继续下探至65美元/桶,国内原油期货1812合约也将面临继续走低的风险,短期关注475-485元/桶的区间支撑。

 中期来看,随着北美需求取暖油消费旺季到来,以及中东地缘因素的再度光临,未来油价存在上涨的积极因素,中期油价存在反弹的动力和预期。唐伟表示:

 “12月的OPEC+会议大幅收紧供应的概率不大,同时增产的概率更小。宏观经济表现对价格影响较大,预计原油后市震荡偏弱,下行趋势还将延续。”

 相关报道>>>

 油价入熊新兴市场有喜有忧 OPEC会否减产下月见分晓

 成品油价或本周五下调 有望刷新年内最大降幅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