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大豆油价格_2020年大豆油价格走势
1.豆油中的一级和二级等有什么区别,哪种更好一些?
2.食用油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3.东北大豆质量好为什么卖不上钱?
4.进口大豆都去哪了?
豆油中的一级和二级等有什么区别,哪种更好一些?
一是根据《化工标准名词术语》的规定,对专业名词术语进行了规范,统一定义和表述。 二是取了条文强制的形式,限定了食用油中的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指标;限定了食用油质量的基础等级指标;增加了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条款。 三是重新明确产品分类的等级,根据产品的用途、加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的不同,将油脂产品分为原油和成品油,成品油又分为压榨成品油和浸出成品油。压榨、浸出成品大豆油分一级、二级、、四级4个质量等级;四是对部分指标,即特征指标,质量指标,卫生指标,其他(掺伪试验)进行了调整。“特征指标”中的项目和指标值的设定,等同用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这样既有利于与国际标准接轨,也可为植物油掺伪试验提供参考;“质量指标”中原油共设6个项目
食用油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食用油品牌排行榜前十名是鲁花、福临门、金龙鱼、长寿花、胡姬花、海狮、西王、盛洲食用油、鹰唛、刀唛。
1、鲁花
是国内知名的食用油品牌,以食用油为主导,横跨食用油、调味品、米面等多个行业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集团。
2、福临门
是国内有名的食用油品牌,其CEO行业有着两厢的水平。除了拥有厨房用品,福临门还生产大米、调味料等。福临门是中国小包装食用油领先品牌,食用油市场份额排名全国第二。
3、金龙鱼
是世界500强公司丰益国际旗下著名粮油品牌,凭借其在中国市场的出色表现,其母公司丰益国际继2016年3月荣登美国《财富》杂志全球食品生产行业比较受赞赏公司排行榜榜首后,2016年7月荣登《财富》世界500强223位。
4、长寿花
是山东的知名玉米油品牌,成立于1998年,是国内规模较大的大型玉米油生产厂家。
5、胡姬花
是益海嘉里旗下的品牌,是仅次于鲁花、金龙鱼的品牌。胡姬花是世界500强丰益集团在华全资子公司益海嘉里旗下的花生油品牌。
6、海狮
是上海知名的食用油品牌,成立于2002年。海狮是上海良友集团旗下的品牌,专注于食用植物油的生产和销售。
7、西王
是一家来自山东的知名食用油品牌,主要经营玉米油、花生油、橄榄油和葵花籽油等。
8、盛洲食用油
是福建省食用植物油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生产“盛洲”牌花生油、大豆油、玉米胚芽油、调和油等食用油系列产品。
9、鹰唛
是国内知名的食用油品牌,成立于年,隶属于广东鹰唛食品有限公司。该品牌专注于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等食用油的生产和销售。
10、刀唛是我国香港的食用油品牌,成立于1963年,已经有60年的历史。在香港是家喻户晓的品牌,销售额占香港食用油市场的30%。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金龙鱼
东北大豆质量好为什么卖不上钱?
关于“东北大豆质量好为什么卖不上钱?”这个问题,我们要把这个问题拆分两块来看。第一、东北大豆质量是不是好?第二,为什么东北大豆卖不上价?下面从这两块来解读一下,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东北大豆质量是不是好?
从2017年我国大豆进口量来看,全面共计进口大豆9500多万吨,而我国国产大豆共计1300万吨。应该说如果国内大豆的品质很高的话,国产大豆应该属于稀缺。市场经济所谓的物以稀为贵,自然国产大豆应该价位比较高才是。可是,我们却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我国大豆进口量逐年攀升,2016年全年大豆进口为8400多万吨,也就是说,一年时间增加的大豆进口量就几乎快同我国大豆生产量相当了。
为何我国进口如此大量的大豆呢?不外乎国内大豆制品需求量大。从我国对进口大豆的用途划分看,分为豆粕和榨油。而我国的国产大豆来说针对榨油来说显然是划不来,普遍出油率较进口大豆低两个百分点。而且果茶大豆的价位比进口大豆价位也要高出不少,普遍每吨高出200元上下。
也就是说从当前我国进口巨量大豆的目的来说,主要是为了满足我国食用油缺口,和饲料。不过后者属于牲畜,即便不足,还有其他饲料可以替代。但是食用油来说则不同了,目前我国的三大植物食用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除了花生油之外,其余两者均要依赖进口。可以说我国对于油品的需求量巨大。
如果说从油品的角度来说,试问国产大豆还能谈得上优质吗?当然,我国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还是要略高于进口大豆的,这一点对于制作豆浆、豆腐都是很好的,这也是我们之所以称国产大豆品质好的原因。但是从我们育种的角度来说,目前集中的方向是在努力提升大豆的含油量满足企业对油的需求,只能说,目前的国产大豆品质还不够好。
东北大豆为何卖不上价?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比较明晰,国产大豆之所以卖不上价还是不受大豆加工企业待见。为何呢?出油率偏低是根本原因!以豆制品为加工对象的企业是少数,因为这个吞吐量也相对较小,大豆的主要用途都集中在榨油。这倒不是说国产大豆油不好吃,事实上来说,超市很多人在选购国产大豆油;但是我们不要忽略一个前提,国产大豆油虽然打着非转基因标签,有一张亮眼的招牌,但是这块招牌正在日渐褪色,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是不是转基因已经不再在乎了。而国产大豆的非转基因大豆油普遍比进口转基因大豆油高出十几块钱。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来说,在油品成分没有什么优势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愿意多付这几十块钱?国产豆油市场的萎缩,自然导致了,国内大豆加工非转大豆的需求量有所减少。因而,东北大豆卖不上价钱也就在所难免了。
从我们以上两个角度看,国产大豆在蛋白用途方面质量不错,但是这并非当前国内大豆的主要流向,然而对于国内大豆急需的榨油用途来说,国产大豆又显得不够质优,并且价位又偏高;国内大豆加工企业自然对于东北国产大豆需求量有所降低。那么,由此看,东北大豆在面临着进口大豆的冲击时既然占不到优势,萧条的窘境也就不难理解了。
进口大豆都去哪了?
进口大豆的用途一般有3个:压榨豆油、制作饲料、豆制品。
1、压榨豆油
食用豆油的消耗量是目前我国消耗大豆最多的。在我国,豆油是最常见,且食用最为广泛的油品,而大豆几乎是豆油的唯一来源。进口大豆与我国大豆品种不同,我国种植的大豆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适合用来加工豆制品。而进口大豆出油率非常高,所以很多豆油加工企业都会选择进口大豆来压榨食用油。
我国的进口大豆87%以上的都用于压榨豆油。可以说,当你在饭店吃饭、在家炒菜的时候,食用的豆油大多都是进口大豆压榨出来的。
2、制作饲料
从大豆中将油脂提取后,剩下的是豆粕。豆粕主要用于加工成饲料,比如猪饲料、鸡饲料,很多都是混杂了豆粕。饲用消费量是进口大豆的另一大消费途径。
3、豆制品
另外,像辣条、豆腐等豆制品也在进口大豆消费量中占了一定的比例,只不过比例非常小。
扩展资料
中国每年进口亿吨左右大豆
中国粮食年进口量近年来基本保持在1亿吨左右的水平,而其中进口大豆的数量往往要达到8000至9000万吨,占总粮食进口量的80%以上。
在1995年之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原产地,也是最大的大豆出口国。随后大豆的进口量在逐年增长,进口量占全球大豆贸易的60%。2001年,中国加入WTO,将大豆进口税率降至3%。2004年受国内气候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大豆的进口量首次超过国内的产量,达到2074万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