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本位是什么意思?能举个例子给我说明下吗?谢谢

2.黄金的演变过程

3.天等县的自然资源

4.1873年货币法案为什么导致了泡沫经济

5.美国麦克劳林金矿床

金本位是什么意思?能举个例子给我说明下吗?谢谢

1926金价是多少-1920年代黄金价格

金本位即金本位制 (Gold standard),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金本位是一种贵金属货币制度,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金本位制度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含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值-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

金本位制总共有三种实现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兑汇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最具有金本位制的代表性。

1、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将黄金铸币作为法定本位币,而银币则退居辅币地位,它的自由铸造和无限法偿能力受到限制。

黄金作为本位币就有无限法偿能力,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任何人都可以向国家造币厂申请将其所有的黄金铸造成金币或将金币熔成金属块。黄金的输入和输出在国与国之间可以自由进行转移。

金币本位制的统治地位长达100年,其间对资本主义的生产起到过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世界黄金产地分布不均匀,金币磨损等原因,金币本位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逐渐被金块本位制和金兑汇本位制所取代。

2、在金块本位制。

在金块本位制中,可以兑换黄金的银行券代替金币,任何人都可以将所持有的银行券兑换成等价的黄金。虽设有兑换上限,但一般人的财富很少会超出此限,这种制度可以舒缓黄金产量不足和损耗等问题。

3、金汇兑本位制。

金兑汇本位制也称做虚金本位制,当一个国家实行这种货币制度时,需要将黄金存放在另一个国家或地区,本国货币与之实行固定比例率,只有当此国货币兑换成黄金存放国的货币时,才能再兑换成黄金,这是一种殖民地性质的货币制度。

上述两种货币制度基本上到1970年代已逐渐消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国于1797年实施金本位制,宣布铸币条例,发行金币,规定了含金量,银币处于辅币地位。

扩展资料:

经过漫长时期,金本位制始于19世纪的英国,到19世纪末,世界上主要的国家基本上都实行了金本位,随着金本位制的形成,黄金承担了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成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媒介,黄金的社会流动性增加。黄金市场的发展有了客观的社会条件和经济需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受到通货膨胀、物价飞速上涨的影响,加之黄金分配极不均衡,已经难以恢复金币本位制。

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实行金砖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在金砖本位制度下,各国央行发行的纸币货币单位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发行的纸币货币单位所代替。

由各国的中央银行掌管和控制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禁止私人买卖黄金。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正式在1919年停止实行金本位制度,于1926年恢复使用金砖本位制度。但只允许中央银行及各国政府之间进行黄金交易活动。

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确立美元与黄金挂钩。

60年代,美国由于陷入越战泥潭,政府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出现不可抑制的通货膨胀,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的冲击。

同期战后的欧洲国家经济开始复苏,为了资产保值黄金就成了最好选择,于是各国为了避险美元危机和财富保值需求而纷纷抛出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使美国政府承诺的美元同黄金的固定兑换率日益难以维持。

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了60%以上。美国政府被迫放弃按固定官价美元兑换黄金的政策,各西方国家货币也纷纷与美元脱钩,金价进入由市场自由浮动定价的时期,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彻底崩溃。

1976年,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牙买加协议》,废除黄金货币化,设立特别提款权代替黄金。虽然废除了黄金作为货币使用,不过由于黄金的金属属性并没有被世人抛弃,依然受到国家和个人投资的青睐,

百度百科——金本位

黄金的演变过程

20世纪60年代前

黄金作为交易的媒介已有3000多年历史。经过一段漫长时期,金本位制度逐渐确立,在1717年成为英国货币制度的基础,至19世纪未期,欧洲国家已广泛实行金本位制度。美国于1900年实行金本位制度。在国际方面,黄金自由进出口,用以结算国际收支差额,黄金由收支出现逆差的国家流入收支出现顺差的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正式在1919年停止采用金本位制度,但于1926年恢复使用金砖本位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纸币只能兑换400盎司国际认可金条。而踏入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处于动荡时期迫使大部分国家放弃以黄金兑换货币的制度(英国在1931年、美国在1933年),只允许中央银行及各国政府之间进行黄金交易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便形成了美元兑换制度,使美元可以在联邦储备局兑换黄金。国际间在1934年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议,确认了这个制度,并一直实行至1971年。

1934年,罗斯福将联邦储备局买卖黄金的官价升至每盎司35美元,联帮储备局与欧洲的中央银行一直致力维持这个兑换价,直至1968年。

1960年期间

由于自由市场对黄金作为制造首饰及投资用途的需求日增,美国连同英国、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荷兰、西德及瑞士成立黄金总库,希望把黄金市价保持在接近官价每盎司35美元的水平。这个新机构实际上是外汇稳定基金的扩展,使财政部在必要时可增加黄金的供应量来压抑自由市场的金价。

1968年期间

由于国际货币市场呈现不稳及美元因美国陷入越战而备受压力,带动全球黄金投机活动不断增加。在此情况下,各国的中央银行暂停黄金总库的运作,而伦敦金市亦停市两星期。

伦敦金市停业期间,瑞士信贷银行、瑞士银行及瑞士联合银行在苏黎世成立金库,进行黄金买卖,南非开始通过苏黎世金库定期沽售黄金。

黄金双价制开始推行,将私人及官方黄金买卖分在两个不同的市场进行。

天等县的自然资源

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263179亩,1980年有耕地393137亩,占总面积12%,其中水田201785亩,旱地191352亩;园地7655亩,占0.2%;林地664419亩1974年林业普查数,占20.4%;树林地115750亩,占3.6%;牧地499190亩,占15.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1510亩,占1.6%;交通用地20759亩,占0.6%;水域46572亩,占1.4%;荒山荒地1464196亩,占44.9%。

1981年至1985年间,全县城镇建设占用耕地213.57亩,乡村建设占用耕地914.15亩,共计1127.72亩。1985年,全县耕地面积389416亩,比1980年减少3721亩。1985年,全县有难利用的荒山荒地81.04万亩,占荒山荒地的56.86%;可利用的61.49万亩,占43.14%,人均1.67亩。可利用的荒山荒地中,宜农荒地5.46万亩,占荒山荒地的3.83%,人均0.15亩;宜林荒地33.49万亩,占23.5%;人均0.91亩;宜牧荒地22.54万亩,占15.81%,人均0.61亩。 天等县六条主要河流的补给,主要仰赖于大气降水。年平均径流深度为658.8毫米,径流系数为0.3至0.5,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3亿立方米。全县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3890立方米,约为自治区人均占有量5310立方米的73%,比全国人均占有量2700立方米高44%。1985年全县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效益后能提供使用的水量为4.66亿立方米,占地表水资源的32.6%实际效益较差,另外,境内地下水富水区天然补给量为3亿立方米左右,枯水期总流量为8.31立方米/秒,平水期总流量为33.03立方米/秒。但地下水在峰丛洼地区域埋藏较深,不易开发利用。县内径流年内分配不均,5月至9月比较集中,约占全年的75%左右,枯水年春旱特别严重。境内岩溶地貌占77.4%,地表河溪少,多年平均降水量虽不少,但降水大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山高水深的局面,特别是进结、驮堪等乡镇的石山地区,水资源尤为缺乏。

天等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5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6644千瓦包括借大新县稔底建电站可开发量7200千瓦在内,1985年已装机9004.9千瓦包括稔底电站已装机4800千瓦在内,尚可开发利用7639千瓦。 天等县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

1980年社会总产值8334万元,农业占69.15%;1985年8744万元,农业占60.72%;1987年13941万元,农业占61.97%。

工农业总产值,1978年6954.2万元,其中农业占82.87%。1985年比1978年下降3.54%,其中农业占79.14%,下降7.88%。1987年比1978年增长17.20%,其中农业占73.63%,增长4.13%。

农业内部,1978年种植业产值382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6.34%。1985年种植业产值303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57.09%,比1978年下降20.72%。1987年种植业产值477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55.32%,比1978年增长25.01%。

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1950年至1985年,粮食播种面积占种植业播种面积90%以上的有26年,将近90%的有10年。1978年粮食作物收入1992.9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的89.40%。1985年粮食作物收入1652.4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的54.87%,比1978年减少17.09%。1987年粮食作物收入2842.1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64.46%,比1978年增长42.61%。

天等县的粮食生产几经起伏。1959年以前,连年上升,1960年后连年下降,直到1971年才恢复并超过1959年的水平。以后逐年上升,到1982年发生了历史性突破。可1983年后又出现滑坡现象。1985年回到1971年的水平。

天等县种植业生产的粮食,1953年至1987年,除了为天等人民提供必要的口粮外,还纯调出5577万公斤,已减去纯调入的2948万公斤,直接为天等县工业提供的原料,占国营工业总产值的58%;天等商业部门经营的工业品,几乎全部销往农村;县财政收入60%直接间接来自农业。 清末,手工业主要有榨油、酿酒、编织、染织、铸造、裁缝、木工、打铁、首饰、弹棉、补锅、草绳、烧石灰、纱纸、土布等。手工业者多数集中圩镇。向武土州祥村、贵村和今把荷的上万村一带有人淘金。民国4年1915年广西省诚泰、福利2公司于向都县嘉平、样村承领开采沙金矿、红锑矿,因价格低而停办。

天等县有犁头出于北区之鹿马、那隆、陇敏三村,每年约出千把,远销至隆安、添等及果化等处。每年还外出凿石均有三四千人,主要是建筑桥梁、石具、墓碑和雕刻等。南宁、镇南、田南各县及安南、暹罗两国无不有其足迹。以西区下州村百余户此工最为擅长人物花鸟,凿刻毕肖。又北区之上元百余户、铣村六七十户,其村人能造簪环首饰,长于银工。西区之更训、容正两村长于铁工,刀枪均能制造。

1922年,龙茗县年产添等空心面线86万斤,镇结产20万斤,向都县产50万斤。添等空心面线最优,曾远销香港、广州。

1923年向都县都康年产南粉10万斤,龙茗县产150万斤,向都凝圩编织草席、草帽出售每年约有千把只张。镇结县铣村个体户产纱纸18万斤,产值3600元国币。向都县汉洞村产纱纸400斤,产值150元。龙茗县会荣村也有纱纸出售。

1926年,镇结县油桐产量3.8万斤,龙茗县产6.9万斤,向都县产6万斤。29年镇结县油桐产量增至4.28万斤,龙茗县增至27.07万斤,向都县增至13.56万斤。1948年3县有油桐榨坊15家,每家年榨油籽50至60万斤,产出桐油30万多斤,销往果化10万斤,其余在本地销售作灯油及涂料。油桐榨坊主要集中龙茗县士林村,镇结县岩造村,向都县平究村。1935年向都第二区之祥屯及第七区之加平村与雷平县交界之陇吼岭发现金矿,当地个体户淘沙采之,颇有收获,尤其陇吼岭采获颇多。

解放后,向都镇金洞乡一带仍有人淘金,开采红锑矿。因金价低,以开采红锑矿为主。进结、进远、都康等乡镇的石工匠,每年均有一二千人外出。进远乡政州村常有三四百名铁匠到外地打铁。进结镇民元村有百余名银匠到那坡县及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专铸首饰。天等镇会荣屯、进结镇铣屯、向都镇汉洞仍生产纱纸,在县内出售。

1949年工业总产值35.2万元,全是传统手工业。1954年11月,在添等镇太平街建立县火力发电厂,供机关、医院照明。1955年建天等酒厂。

1956年成立会荣纱纸手工业合作社,同年转为国营天等造纸厂,1961年下马。同年个体手工业者组成铁器生产合作社,职工17人,后改为农机具厂。1972年购置车床等机器设备进行生产。同年县财政投资建立天等火电厂。

1958年6月组织3000名民工,手工开采东平锰矿,1962年下马,1966年复办。10月,在驮堪建钢铁厂,在龙胜、龙茗、天等、都康、进结、东平等地建炼铁高炉162个,土炉939个,小窑炉1158个。上马人数46931人,砍伐木材93534吨烧炭,炼出结铁4367吨,生铁361吨,次年12月下马。同年5月,县财政投资10万元办金矿场,1960年下马。同年,于向都万福寺建炸药厂,1961年下马,1970年1月再上马,生产民用硝氨、木糠炸药,因产品无销路,1980年11月下马。5月,进结、向都、龙茗、天等铁器社和进结犁头合作社组成农机具厂。同年,于县城西北部建立与酒厂合并、统一核算的糖厂,1971年扩建,日榨甘蔗50吨。1982年并入胜利糖厂。5月,石印社转为县印刷生产合作社,12月改名新英县印刷厂。1960年8月改为天等县印刷厂。这一年上马的还有农机修造厂、化肥厂、金矿、硫磺矿、磷矿、东平锰矿、砖瓦厂、淀粉厂、炸药厂、陶器厂、纺织厂、炼油厂、皮革厂集体,除了农机修造厂、东平锰矿之外,1961年全部下马。

1963年7月兴建天等县第一个水电站,新屯水电站。1966年8月县财政投资2万元兴建天等磷肥厂,1968年投产,1975年产值发展到97.74万元。产品除在本县销往外,还销往武鸣、隆安、邕宁等县。1980年12月因燃料短缺,质量低而停产。

1968年,磷肥厂附设水泥生产车间,试产矿渣水泥。1981年磷肥厂下马,转产水泥,改为天等县水泥厂。1969年11月建天等县制药厂。

1971年建木器厂。1984年因原材料缺乏和经营管理不善,亏损下马。

1973年7月县财政投资450万元,建天等氮肥厂。1981年3月停产。从投产至停产共生产合成氨6233吨,碳铵30197吨,总亏损153.92万元。因煤炭运输线过长,连年亏损而转为淀粉厂,部份设备无偿调给隆安氮肥厂。1974年7月,南宁地区轴承厂迁往扶绥县,天等县利用留下的设备建天等汽车修配厂。

1975年自治区财政厅拨款180万元,办磷矿场。至1979年共产磷肥12.59万吨,产值115.35万元。除满足天等县需要外,还销往鹿寨、明阳、马山、横县等地。因品位低13℃以下,运输线长,成本高,亏损大,而于1980年停产。

1976年10月投资755万元,由县农业建设兵团3000名民兵施工,兴建稔底水电站,1980年8月一级站两台机组投产,1985年11月二级站两台机组也投产。

1977年8月县财政拨款138.32万元,兴建平尧下段水电站,1982年竣工,因设备和电线被偷,未能投产发电。1981年11月投资803.37万元,立项兴建日榨650吨的胜利糖厂,1982年12月投产。

1982年1月兴建天等食品厂。

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399万元,比1949年35.2万元增长38.74倍,比1978年1191.2万元增长17.4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锰矿18783吨集体、淀粉211吨、电力858万度、干粉6吨、人力打谷机300台,桂龙膏11.84万支、碾米机7台、桂龙酒1.38万瓶、破碎机99台、半夏止咳糖浆2000瓶、粉碎机89台集体、油箱1681只、粉丝33吨、档案箱677只集体。水泥2368吨、糕点59吨、木材1168立方米、酒精329吨、机制糖2362吨、混合酒216吨。全县国营工业建立了电力、冶金、机械、建材、食品、印刷和制药7个独立核算工业行业,职工1011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126人。固定资产原值2627.24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233.21万元,工业总产值829万元,销售收入674.55万元,销售税金75.23万元,利润总额51.99万元。各行业产值占国营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电力56.62万元占8.48%、冶金103.30万元占15.47%、机械45.21万元占6.77%、建材12.08万元占1.81%、食品419.05万元占62.77%、印刷16.88万元占2.53%、制药14.48万元占2.17%。较大的国营厂矿场,有县酒厂、东平锰矿场、农机修造厂、胜利糖厂、水泥厂、印刷广、制药厂、汽车修配厂、食品厂和稔底水电站、平尧水电站、辽乐水电站。其中胜利糖厂产值269.11万元,占国营工业总产值的32.46%,东平锰矿场产值103.30万元,占12.43%,天等发电网产值66.9万元,占8.07%。 清光结二十一年1895年,每逢圩日有广东罗定和广西宾州等地小贩在圩镇来回摆摊,销售小工业品。

民国22年1933年,本地人开设小铺店9间,经营油盐、烟茶、纸张,笔墨、药材等。1934年,镇结县镇结街有坐商15家,其中陈崇记有资金1万元国币,宝隆有资金0.5万元,其他铺店有资金0.2万元左右。向都县中和街有坐商19家,其中荣珍有资金0.7万元,谭荣兴有资金0.4万元,其他小铺店有资金0.3万元左右。龙茗县坐店19家,其中祥兴有资金0.2万元左右,经营布匹、杂货、烟酒、油盐、酱醋、药材、陶瓷等。

1952年,建立国营贸易组和供销合作社。1953年成立国营天等贸易支公司,供销系统也先后成立县采购推销经理部和基层供销合作社。当年支公司和供销社收购农副产品7.1万元和27.3万元,商品销售43.4万元和34.1万元。主要经营的农副产品有生猪、土糖、桐籽仁、桐油、八角、茴油等,工业品有棉布、棉纱、毛巾、肥皂、火柴、煤油、食盐等。

1954年,实行棉花统购和棉布统销,凭票供应。以后,扩大到家禽和生猪的派购。私营商业纳入批购、经销、代销轨道,行政上由商业局管理,批发进货与国营销售价格相同,购进商品只允许五金、小百货和文化用品。1956年,掀起全行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个体商业按行业组成1间公私合营药店参加该店的有瑞堂、万回春、坛寿堂、安生堂4间药店,资金约0.2万元,没有雇工,32个合作店组。

1957年4月,成立民族贸易管理局,对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实行统一领导,全县共16个核算单位,有职工793人。全年商业和供销系统商品纯购进153.4万元,纯销售360.5万元,占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88.9%,合作商店占11.1%。

1958年县供销社与商业局合并办公,基层供销社改为国营商店。商业体制、机构变动频繁,经营管理混乱。为支援大办钢铁和大办水利,各商店抽调人员参加炼钢铁、修水利,留守营业人员大力收购废旧生铁、锅头、锰矿石、木材、木料、木炭,支援炼钢第一线;大力收购农副土特产品,预付资金126万元。当年野生纤维、淀粉产品积压30多万元,红树皮报损4.83万元,沙梨、生姜等霉变损失1.5万元,从都安县运回的猪仔因管理不善亡1000多头,损失2.5万元。全县20个核算单位,有18个亏损,共亏损21.27万元含县以下商店。当年,取消农贸市场。

1960年,商品紧缺,粮、油、棉、肉供应紧张,出现商品“走后门”的现象。县人民政府为了保障人民生活最低限度的需要,打击投机倒把,规定猪肉、食糖、香烟、酒类实行计划分配,凭证供应,部份商品则高价出售,以缓解矛盾。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分开,挂两个牌子,分两套人马,合署办公;恢复合作店组,个体商贩实行代购、代销。当年获利28.08万元。

1963年1月,国营商业与供销社正式分开,明确商业局领导国营商业企业,恢复工业品、副食品、五金、医药、饮食服务公司;县供销社把28个基层供销社并为10个区供销社。同时,恢复集市贸易,放宽部分二、三类农副产品范围。1964年,全县市场出现繁荣,物价趋于稳定,大部分商品供应得到缓解,逐步取消高价商品,转为平价凭证供应。

1966年至1967年“”开始,社会治安混乱,交通运输阻塞,商品短缺,购销萎缩,商品纯购进和纯销售分别比1965年下降11.8%和1.3%。商业机构不稳定,也影响了商业的发展。1966年亏损3.3万元,1967年亏损增至10.1万元。1968年下半年至1969年撤消县商业局和供销社,代之以县贸易服务组,主管全县商业和供销社工作。1972年6月县贸易服务组改为商业局。1973年,各公社商业供销服务站改为供销合作社。

1976年大打“批资批修总体战”,掀起批判“资本主义”高潮,反对“自留地商品化”,批“野马副业”,把社员自留地种的青菜和经济作物,家庭多饲养的畜禽以及上山采收的野生土特产品,当作资本主义来批判,外出搞副业的戴上搞“野马副业”的帽子加以斗争。有些生产队规定每农户养鸡不得超过5只;进结公社派出干警追回搞“野马副业”的人员,仅高州大队就追回45人;搞“野马副业”的骨干分子在公社、大队被轮流批斗。1975年和1976年全县国营商业和供销系统购销额停滞不前,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分别比1974年的690.2万元下降16%和13.4%。

1979年3月,恢复县供销社。商业局主管百货、五金、糖业烟酒、药材、食品、饮食服务公司和合作总店后改为综合公司,县供销社领导土产、农资公司和各基层供销社。

1987年,全县国营、集体、个体商业网点有2999个其中零售网点2844个,从业人员4724人。属国营商业含粮食、物资、农机、图书93个750人;集体商业含供销社25个646人;个体商业2652户3328人。全县平均133人有1个零售网点,平均286人有1个饮食服务网点。商业和饮食服务业遍及全县城乡,方便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1873年货币法案为什么导致了泡沫经济

在19世纪后半期,主要货币的价值由金价决定,固定汇率制度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国际金融秩序的紊乱,从而使得金本位制度崩溃。在战争之后,英国和美国一起,准备恢复金本位制度。到了1928年,金本位体制建立起来,参与者的数量还超过从前,达到40多个国家。但是,随后的经济大萧条又削弱了国际金融合作的基础,金本位体制很快再一次崩溃。

金本位制

“19世纪的后25年是在金本位基础上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不断扩展的最好见证,它以各国货币的固定国际汇率将世界上主要国家联系起来,因而可能是一种比以往任何体系都更稳定的体系。[1]”英国是从1821年开始实行金本位的货币制度,德国在1871年采用了金本位、荷兰是在1873年紧随德国之后,瑞士和比利时是在1878年采用的金本位制度。法国虽然朝着金本位制度方向发展,但是它保持着金银复本位制。1879年,美国开始用黄金固定美元的价值,1897年俄罗斯和日本支持采用黄金,而奥匈帝国实际上也是支持金本位制度的。可以看出,作为国际货币体系形式的金本位制度在1900年以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扩展。金本位体系被认为是国际货币安排和国际收支调整的特别体系。

虽然对金本位体制下自动调节的解释在不同的国家有一些不同,但是原理基本一样。出口国接受外币支付,因为不愿意持有外币,所以,他们就将其转换为黄金,然后再把黄金拿到国内银行转换成国内货币。这样,有国际收支赤字的国家将面临黄金净流出,有国际收支盈余的国家将面临黄金净流入,因为黄金提供了一个基础——所有国内货币在需求上都可以转变为黄金——这将决定每一个国家的货币盈余。调节过程被认为是随之而来的。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外汇汇率上涨超过黄金输出点,从而黄金外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央行黄金储备减少,导致货币流通量减少,从而通货紧缩,物价下降,价格下降之后提高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使得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那么外汇汇率下跌低于黄金输入点,从而黄金流入,导致货币流通量增加,带动物价上涨,从而使得输出减少,输入增加,这样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但是在实践中,调节很少是自发的。国家常常不按照理论上的规则来调节其经济。经常项目的顺差不是依靠贸易来进行调整,而是通过利率机制,通过资本项目来弥补差额。比如,当国际收支逆差所造成的黄金流失和国内货币供应减少时,通过提高市场利率,从而引起套利资本流入该国。当出现黄金流失的时候,英格兰银行通过提高再贴现率,这就使得伦敦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的上升,从而加快国际资本流入。总之,处于贸易顺差的工业化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大力投资,巨额资本转移的效果掩盖了发展中国家的赤字。贸易顺差国家发现不用调节国内经济适应金本位制就能够保持其地位。国际收支的赤字在短期内可以通过提高国内利率加以掩饰。金本位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之所以能够相对稳定地从英国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进而演化为一种国际货币体系,这是与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相互联系的。英国自18 世纪60 年代工业革命开始,到19 世纪中期,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以及世界贸易金融中心。从1760 年到1820年,英国的工业生产总值约占世界工业生产的50 % ,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7 %。随着英国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外放贷业务日益活跃。到19 世纪中期,伦敦已经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镑实际上作为世界货币充当着各国贸易结算的主要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在大多数工业化强国于19 世纪70 年代实行金本位制之前,英国已利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大量黄金流入了本国。更为重要的是,英镑在这一过程中成为一种等同于黄金的国际货币,在雄厚实力和自由贸易政策的支持下,英国的对外贸易在当时占据了绝对领先的地位,而国际贸易的扩大也使英镑的国际信誉逐步建立起来,而在英镑国际化的过程中,伦敦也成为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际金融中心。

金本位制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它会带来极高的资本流动性,巨大的私人资本流量以及外汇的投机攻击。在战争的压力下,世界经济的结构变化加上普遍的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金本位制将无法顺利发挥作用。

经济萧条

工业化以来,经济危机出现过许多次。有学者认为具有周期性的特点。英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曾经在1825年爆发过第一次经济危机。美国工业化始于19世纪20年代,较英国晚了半个多世纪。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废除了奴隶制,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于19世纪70年代赶上了英国。从历史角度考察,美国先后分别于1825年、1837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21年、1929-33年、1937-38年、1948-49年、1957-58年、1969-70年、1974-75年、1980-82年、1990-91年多次发生过经济危机。但是只有两次危机是较大的。一次是1857年的经济危机,一次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欧洲是这次战争的主战场,英、德、法、俄等国家为争夺霸权互相拼厮杀,元气大伤,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就连当时头号投资大国英国也欠美国41亿美元的债款。美国已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债权国和国际金融中心,同时,美国也从战前的工业大国之一跃为资本主义世界名列首位的经济大国。经济的扩张创造出信心和期望心理,结果使美国的股市持续上涨。股市价格平均一年上涨18%,1926年3月到1929年10月间涨了一倍以上。但是这是泡沫经济,终于股市大崩盘。实体经济在1929年的夏季开始走上下坡路。汽车生产从1929年6月开始下挫。农产品价格从1929年到1932年跌50%。崩盘导致人们争相追求流动性,债主急于把借出去的钱收回来,持有股票的人则急于脱手。这个过程中,订单和贷款取消了。通货紧缩散布到脆弱的商品市场与耐用消费品工业。银行开始接二连三的倒闭。破产的银行从1929 年的659 家增至1930 年的1352 家,到1933年情况仍然十分严重,破产加上停业整顿和改组的银行高达4004 家,占银行总数的28.2 %。与此同时,工业企业开工率迅速下降,1932 年制造业的开工率由1929 年的约80 %降到了42 %,其中最严重的行业如炼钢业同期从88. 5 %降到19. 5 %,从而造成经济的大萧条[2]。

这次经济危机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最严重的大萧条。1929到1932年间,美国的全国产出下降32%,工业产量的降幅接近一半。失业率从1929年的3.1%上升到1932年的23.6%[1]。1929-1933年大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历时最长、损失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在这次危机中,大批企业破产倒闭,成千上万的劳动者失业,自由市场体系彻底崩溃。罗斯福为了挽救危机在美国实行新政,开创了混合经济的新时代。

美国麦克劳林金矿床

1.地质背景

麦克劳林(Mclaughlin)低硫化金矿床,位于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海岸山脉旧金山以北113km处,是加利福尼亚州诺克斯维尔(Knoxville)汞矿区的一部分。该矿床是20世纪美国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它是由霍姆斯塔克矿业公司发现的。

麦克劳林矿床产在100~250m宽的断裂带中,北西走向,向北东中等倾斜。该断裂带将蛇纹石化混杂岩在底板上与侏罗纪的泥岩和粉砂岩分开。在上新世-更新世断裂带发生了走向滑动,金矿化也就是在这时候形成的。麦克劳林矿床位于克利尔湖(Clear Lake)火山岩区的边缘,火山岩是晚第三纪双峰式火山岩。几个可能与岩浆喷发成因有关的火山湖证明存在火山活动,但火山活动规模较小,伴随有玄武岩岩颈、岩穹和岩墙。

麦克劳林矿床集中在火山湖,由网状和席状石英-玉髓脉和网脉组成,向下逐渐变窄。席状脉垂直于矿体及控矿断层的走向。断层的岩石发生硅化,局部出现冰长石化。金以银金矿形式出现,同时还有银的硫盐和辉锑矿,硫化物矿物组合总量比较低。

金矿床在开采前覆盖有一层引人注目的泉华阶地,宽达120m,厚30m,它含有一些热液喷发角砾岩的夹层。泉华包含辰砂,但没有金,不过切穿泉华的玉髓除外。在泉华阶地边缘的一些地方存在着少量进化泥质蚀变。在麦克劳林,泉华的保存和硫酸淋滤证明,浅成热液系统实际上未被剥蚀掉。

麦克劳林矿床含有1750万t矿石,平均含金5.21×10-6,使用的边界品位为2.06×10-6Au,即含有金91t。

2.勘查与发现

在麦克劳林金矿床开采之前,诺克斯维尔汞矿区并没有生产黄金的记录。从19世纪60年代到1978年,从麦克劳林金矿所在地的曼哈顿(Manhattan)矿山生产了大约70000~80000瓶汞。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公司考虑到金价高涨和二次世界大战后勘查技术的进步,为了保持北美最大产金公司的地位,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提出要加强勘查,致力于发现大型矿床。确定的具体目标有:①10年内要找到300万盎司(93.3t)金储量的大矿床;②5年内要找到150万盎司(46.6t)金储量的较大矿床;③在找较大矿床过程中发现几个至少含50万盎司(15.6t)金的矿床。规划要找生产成本低、品位较高的矿床。

由于在几个浅成热液金矿的附近都含有汞矿化,所以提出用汞作为金矿化的标志。霍姆斯塔克矿业公司建立了一个与汞有关的金矿化模式。1977年年中,在公司的资料室内发现了一份1926年关于加利福尼亚州海岸山脉威尔伯斯普林斯(Wilbur Springs)附近切里希尔的评论报告,该报告称,汞矿区伴生有金。在切里希尔的野外考察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因此,地质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海岸山脉的许多汞矿产地上,特别是在克利尔湖火山岩区及其周围的汞矿床上。

1978年对海岸汞矿的文献检查,在克利尔湖地区选出了88个供野外检查的地点。这些地点经过优选,曼哈顿汞矿山是野外检查的第10个地点。在调查曼哈顿期间,虽然这是个泉华阶地,但还是花了两天时间进行踏勘填图和岩屑取样(图10-8),不过未能找出热泉的位置。对采集的32个样品所作的分析结果表明,从远景区一部分采的4个样品含Au大于1×10-6,包括一个Au含量最高的样品(11.65×10-6)。随后的岩屑取样作了49个化验,结果在1800×150m2范围内,Au的平均含量为3.77×10-6。

图10-8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诺克斯维尔汞矿区的某些地质

特征和岩石初步Au含量

(引自D.L.Gustafson,1990,1991)

1978年后期,制定了一项详细的地质工作计划,并着手进行地质填图、地表取样,打了93个深度平均为10m的浅孔,以期望金不只是富集在地表。结果表明,有1800万t矿石,金的平均含量为6.5×10-6,这是一个现实的靶区,到了1979年后期才对15个钻孔的样品进行了测试。1号孔为发现孔,打穿121.6m的矿层,平均含Au 6.17×10-6;它不如2号孔好,2号孔打穿了98.2m,平均含Au 9.19×10-6。样品有待进行初步冶金测试,边缘地区用29个回转钻孔作了检查。1980年后期,又打了105个岩心孔,圈出了660万t可采矿石,平均品位为5.83×10-6Au。1981~1982年完成了矿山开发准备、验证钻探(409个孔)、地下水平巷道和穿脉巷道的全巷取样、难熔矿石广泛的冶金试验。1985年初,麦克劳林作为一个露采/压力氧化-氰化法生产的矿山投产了。

图10-9 霍姆斯塔克矿业公司开发的热泉金矿床的地质模型

(引自D.L.Gustafson,1990,1991)

从1979年到1981年的两年半中,实际踏勘检查了1111个地点,详细踏勘评价了58个地点。靶区评价14个地点,矿体靶区评价3个地点,登记3个矿床,发现1个矿床。

3.小结

麦克劳林金矿床的发现是制定和利用将浅成热液金矿与汞矿床产出联系起来的经验地质模式的直接结果。麦克劳林的发现和地质研究,提出了一个热泉金矿床的理论模式(图10-9)。这个模式直到10年后最终发表之后,才被谨慎地使用。然而,热泉模式的推广使用,并没有导致霍姆斯塔克矿业公司有任何新的金矿发现。麦克劳林的发现同样说明,文献检查和岩屑金地球化学对找矿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