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橡胶成本 原油_合成橡胶亏损油价
1.PVC期货是什么?PVC期货基本概况及全方位介绍
2.原油涨跌会影响纯碱吗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
PVC期货是什么?PVC期货基本概况及全方位介绍
一、PVC期货基本概况
所谓PVC期货,就是以PVC作为标的物的一种期货合约。
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是我国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其产品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广泛用于工业、建筑、农业、日用生活、包装、电力、公用事业等领域。
从产品分类看,PVC属于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资讯,行情))中的合成树脂类,其中包括五大通用树脂,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ABS树脂。
PVC简介
聚氯乙稀是一种无毒、无臭的白色粉末。化学稳定性很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除少数有机溶剂外,常温下可耐任何浓度的盐酸、90%以下的硫酸、50~60%的硝酸及20%以下的烧碱,对于盐类亦相当稳定;PVC的热稳定性和耐光性较差,在140°C以上即可开始分解并放出氯化氢(HCl)气体,致使PVC变色。电绝缘性优良,一般不会燃烧,在火焰上能燃烧并放出HCl,但离开火焰即自熄,是一种“自熄性”、“难燃性”物质。主要用于生产透明片、管件、金卡、输血器材、软、硬管、板材、门窗、异型材、薄膜、电绝缘材料、电缆护套、输血料等。
聚氯乙烯由氯乙烯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而成,聚合度n一般在500~20000范围内。
二、PVC期货及交易代码
PVC期货:大连商品,交易代码:V。
三、PVC期货标准合约
四、PVC期货价格有哪些影响因素
1、供需状况变化
供需求变化对PVC市场的影响主要有
供应面:停车检修、新装置开车,进口量的变化;石化政策性减产,装置意外事故
需求面:下游制品生产和需求淡旺季等 需求旺季每年春季、秋季:建筑施工旺季
出口变化:原料和制品。下游行业门槛低导致加工能力大量过剩,旺季淡化,生产周期被提前和拉长,下游加工业利润微薄;恶性竞争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冒伪劣产品盛行影响了使用的积极性
2、原料价格变化(电石、VCM/EDC)
3、国际原油市场波动
成本传导:原油作为PVC的主要原料之一,原油—石脑油—乙烯—氯乙烯—PVC
油价相对稳定或小幅波动时,对PVC市场的影响不大,对PVC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乙烯(氯乙烯)
成本优势的变化:油价与电石价格的比较优势
成本平衡点:油价50美元/桶 VS 电石3000元/吨
油价影响市场参与者的心态
4、国家政策变化
出口退税,加工贸易限制,影响出口
进口关税下调:6.5%
限制使用:供水管、食品包装
倾销与反倾销:PVC:2003年9月,台湾、日本、韩国及美国等;06年 土耳其,07年 印度,08年 南非、巴西
制品:管材、型材、包装膜、包装袋、玩具、灯饰等塑料(11370,165.00,1.47%)制品
金融政策:预期年化利率、汇率变化
经济刺激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5、宏观经济形势(建材及房地产、汽车市场)
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好,对于PVC需求和消费就好,市场价格也比然较为理想。反之就会比较差。
6、人民币汇率
7、运输及自然灾害
8、出口形势
五、PVC的交易规则
(一)保证金制度
PVC(6045,20.00,0.33%)期货合约的最低交易保证金标准为5%。新开仓交易保证金按前一交易日结算时交易保证金收取。交易保证金实行分级管理,随着期货合约交割期的临近和持仓量的增加,将逐步提高交易保证金比例。
(二)涨跌停板制度
PVC合约交割月份以前的月份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个交易日结算价的4%,交割月份的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6%。
(三)限仓制度
限仓是指规定会员或客户可以持有的,按单边计算的某一合约投机头寸的最大数额。同一客户在不同期货公司会员处开有多个交易编码,各交易编码上所有持仓头寸的合计数,不得超出一个客户的限仓数额。
PVC期货交割有关规定及流程
(一)交割基本规定
1、PVC期货合约的交割用实物交割方式。
2、客户的实物交割须由会员办理,并以会员名义在进行。
3、个人客户不允许交割。
4、最后交易日闭市后,所有未平仓合约的持有者须以交割履约,按“最少配对
数”的原则通过计算机对交割月份持仓合约进行交割配对。同一客户号买卖持仓相对应部分的持仓视为自动平仓,不予办理交割。
5、增值税的流转过程为:交割卖方客户给对应的买方客户开具增值税,客户开具的增值税由双方会员转交、领取并协助核实,负责监督。
(二)标准仓单管理
1、标准仓单生成包括交割预报、商品入库、检验、指定交割仓库签发及注册等环节。
2、卖方发货前,必须到办理交割预报,并交纳20元/吨的交割预报定金。
3、商品收发重量以指定交割仓库检重为准,入库商品质量由货主委托指定的质检机构检验。
4、已经交割过的商品如在原指定交割仓库继续交割,不需再办理交割预报,但必选按照期货合约标准重新检验。
5、指定质检机构检验后,由指定交割仓库对入库商品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报。
6、收到完整的报送材料后,由指定交割仓库给会员或客户开具《标准仓单注册申请表》。
7、会员或客户凭《标准仓单注册申请表》到办理标准仓单注册手续。
8、仓单生成后,可以用于交割、转让、提货和质押,也可以用于充抵期货交易保证金。
9、境内生产的PVC申请注册标准仓单的,申请注册日期距商品日期不得超过120(含120)个自然日。境外生产的PVC申请注册标准仓单的,申请注册日期距商品《进口货物报关单》进口日期(或者《进境货物备案清单》进境日期)不得超过120(含120)个自然日。
10、PVC标准仓单在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之前必须进行注销。
(三)交割方式及流程
PVC交割包括进入交割月前的期货转现货交割(以下简称为期转现)和进入交割月后的一次割两种方式。
原油涨跌会影响纯碱吗
不会。
油价上涨对橡胶和塑料影响机制相对简单,主要是成本抬升的影响;而对于化肥和纯碱行业来说油价变化整体影响不大。
油价的持续上涨引发投资者的关注。原油价格的涨跌会对很多细分行业的信用基本面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相关信用债的后续表现,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化工行业。这里尝试着探寻油价变化对不同化工行业盈利状况的影响。
油价上涨对化工行业的影响?
对于其他化工行业,煤化工业务多数由煤炭企业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单独做煤化工的企业并不多;油价上涨对橡胶和塑料影响机制相对简单,主要是成本抬升的影响;而对于化肥和纯碱行业来说油价变化整体影响不大。
1.煤化工:油价上涨利好新型煤化工。煤化工主要包括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传统煤化工主要包括煤焦化、煤制电石、煤合成氨,而新型煤化工主要包括煤质甲醇、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质乙二醇和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主要是生产替代石油化工的产品为主。因此,石油价格上涨对传统煤化工影响不大,而对于新型煤化工却是有利的。
2.塑料:树脂和塑料加工利润空间被挤压,下游加工受损更重。塑料行业的下游主要是以塑料制品为主营业务的轻工业,一方面,下游塑料加工行业的需求端多为房地产、汽车等较为强势的消费方,油价上涨带来合成树脂成本的提高较难转嫁给需求端;另一方面,行业中多为中小企业,整体体量巨大,进入壁垒低、可替代性强,低端塑料的同质化竞争较激烈,成本的提高将进一步压缩行业的利润空间。而对于树脂来说,油价上涨同样是负面影响,但议价能力相对好于下游加工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小一些。
3.化肥:间接拉动需求,但成本也会承压,整体影响不大。油价大幅上涨可能会加大生物质能源的需求,从而促进农药化肥的需求回升,不过这个过程相对来说比较长期,并且在油价回升幅度不大时,可能产生的影响也相对有限;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油价和天然气的替代关系,油价回升的同时也将带动天然气价格回升,这对于气头化肥生产商可能会带来成本上升的压力。综合来看,油价上涨对于化肥行业影响不大。
4.橡胶:合成橡胶成本上行,天然橡胶需求回升。合成橡胶的主要原料来自于石脑油裂解或者裂化的产品,诸如丁二烯、丙烯腈、苯乙烯等,所以当油价上涨时,合成橡胶成本端自然面临上涨的压力。而此时对于原料主要来自于橡胶树的天然橡胶来说,成本端并未受到影响,作为替代品,天然橡胶受益于石油价格上涨。
5.纯碱:需求与成本均与原油关系不大,几关系乎不受油价影响。制造纯碱的原料主要包括原盐、合成氨和石灰石等,均与油价没有直接关系,而纯碱下游需求主要包括玻璃、洗涤、印染、氧化铝等行业,需求也基本不受油价影响,整体上来看,油价的上涨对纯碱行业并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6.氯碱行业:乙烯法受损,电石法受益。乙烯法PVC的重要原料乙烯是石脑油裂解产品,所以PVC的价格与原油价格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是由于产业链上相隔较远,所以PVC价格变动往往滞后于原油价格变动。例如2014年6月份原油价格就出现了明显的下跌,但是PVC价格的大幅下跌到14年12月份才开始显现。虽然从机理上来说,原油价格上涨会刺激乙烯法PVC价格上涨,但中国由于多数PVC产能是电石法,所以整体成本并不会随着原油价格上涨出现明显上行,导致相比较于原油来说,PVC涨价弹性不足,进而引发乙烯法PVC盈利恶化。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
文?|?李一帆
8月30日,中石化公布了上半年财报,显示营业收入1.03万亿元,同比下降3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亏损228.82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313.38亿元。
提早三天披露业绩的中石油与之何其像,上半年营业收入9290.45亿元,同比下降22.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亏损299.83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284.23亿元。
也就是说,“两桶油”在今年上半年“扭盈为亏”,合计亏损528.65亿元,平均每天亏3亿元。
对应到股民心情,就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
结果可想而知,“两桶油”遭遇了铺天盖地的谩骂和质疑,理由是:上半年原油单价都跌破40美元(约合人民币273元)了,居然还没赚翻?垄断行业,怎么可能亏损?必有妖,必有妖,必有妖。
这就是典型的“怀油其罪”,是拍脑袋的民间经济学。
油价下跌,垄断行业,就能躺着数钱?账不是这么算。
我们不妨来算算,第一笔账,错期账。
“两桶油”做的石油生意,和咱日常低买高卖股票完全不一样,咱赶上谷底入手,翻红一点就卖出去,不过一两天的时间。但石油没这么快,它从运输到炼油再到出厂,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
就说“两桶油”进口的原油,从中东到国内需要30~50天时间运输,所以炼厂加工时厂里拿到的原油价格,至少是30天前的。再加上将原油炼成成品油的时间,可以说一桶油从中东原油变成中国成品油,至少有2~3个月的时间差。更别提石油这种重要战略物资,为了安全平稳生产,必须事先保持一定时期加工量的原油库存。
但价格不等人,就像市场不景气全行业都在折扣时,没人管你当初多少进货价,成品油的定价只看当期原油价。
也就是说,咱们现在加到的成品油,甭管油价多少,成本都是两三个月前就定了的。
比如2020年1月之前,包括2019年的整个第四季度,国际原油价格都在60美元(约合人民币410元)/桶上下,这是你的进货价。但2020年3月,货到了,国际油价也一口气跌破了35美元(约合人民币239元)/桶,这时候无论如何,你只能按35美元/桶的价格卖。里里外外,至少每桶亏损25美元(约合人民币171元)。
这也是为什么仅仅今年上半年,美国申请破产、倒闭的油气公司就达到了20家。
有人说“两桶油”不是有40美元(约合人民币273元)/桶的保护价吗?
但这个地板保护价,40美元以下的差价并非归属于“两桶油”,而是要上交国家。国家为保障石油安全和油品质量,设立了风险准备金专项账户。
今年上半年,中石油的平均实现原油价格只有39美元(约合人民币266元)/桶,与去年相比几乎腰斩。
而这一切几乎难以避免,因为我国70%的原油都需要进口,尤其中石化90%的原油都是进口获得。
所以“两桶油”的财报表现有不少区别,但却有一个共性很明显,就是上半年中石油炼油板块亏损136.44亿元,中石化炼油事业部亏损317亿元。这就是时间差惹的祸。
第二笔账,需求账。
供求关系,是一切经济问题的基石。
“两桶油”上半年的另一困境,就是消费端疲软,需求量大幅下降。
整体而言,上半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15,386万吨,同比下降6%。而且注意,这只是表观。
仅以我们日常最相关的汽车加油站来看,根据隆众资讯的数据,2月中旬以前,将近60%的加油站销量仅为去年同期的10%~20%;3月上旬,全国加油站销售量达到了去年同期的70%左右;4月中旬,达到了85%左右;5月底,达到了95%左右;6月底,近88%的加油站销售量才恢复至100%。
再随便举几个其它石油下游相关行业的例子。
比如,航空煤油相关业务。上半年交通运输业有多惨淡不用我说,具体到航空,我们只要看看几家上市航空公司的财报即可,海航控股、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四家上市航空公司,上半年业绩分别净亏损118.23亿元、94.41亿元、85.42亿元、81.74亿元……
比如,纺织服装相关业务(化学纤维来自石油工业和炼焦工业)。上半年全国纺织服装类零售总额5000亿元上下,同比下跌19.6%。
再比如,涂料总产量上半年同比下降5.4%,塑料制品总产量同比下降9.6%,合成橡胶总产量同比增长0.1%,等等。总之石油下游产业链上,没有特别好看的产量数据。
更何况还有一记重锤,就是今年上半年,东风裕隆累计销量不足百辆,据称纳智捷品牌将退出大陆市场。(手头)
凡此种种,都是“两桶油”的需求压力,中石化成品油的日销量最差一度只有去年的20%。所以两家的亏损也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比如中石油,财报显示其销售业务板块前两季度分别盈利-166亿元和37?亿元,很大原因就是成品油需求在一季度骤降,而二季度回暖。
第三笔账,责任账。
“两桶油”的业务远不止是给咱的车加油,他们经营的是覆盖整个石油上下游的产业链。
先说上游。
为什么中国的原油需要大量进口?因为中国的石油开难度和成本与中东相比差距巨大。个中原因暂不赘述,总之,进口石油比自己挖井开划算得多。
但前面也说了,石油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绝对不能全靠进口,所以出于战略安全考虑,“两桶油”还必须承担开重担,确保国家自给自足的能力。
中石油在原油开方面比中石化发展得早、定位也更加偏重,这也是中石油进口原油比中石化少的原因。但正因如此,原本并不擅长自原油的中石化由于也要出于责任自行开,所以开发业务亏损严重,比如今年上半年其勘探及开发事业部就亏损了60亿元。
再说下游。
就拿我们最熟悉的加油站举例,截至2019年底,中石化在全国约有3万座加油站,2.7万家便利店;中石油约有2.2万座加油站,2万家便利店。遍布全国是不是?
但在这些数字背后,我们必须看到的是,不同于私营油企可以灵活的选择优势地区去经营,“两桶油”因为背着社会责任,所以即使再偏远的地区,明知是笔亏钱买卖,需要你投建也必须投建,保证偏远地区的成品油供应。因为“两桶油”在偏远地区也建有大量加油站和门店,而且越是偏远,运输和维护费用越贵,亏损越严重。
更何况石油下游的产业链那么多,而“两桶油”,就是我国帮助这些下游企业规避价格波动的减震阀——这都是“两桶油”不得不承担的公共服务。
不然你想想天然气的到岸价,再想想我们手上的价格。
所以,量价齐跌,还要兼顾社会责任,“两桶油”的2020上半年,你给我一个好过的理由?
当然“两桶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非常之多,尤其国企弊病一个不少,但这不妨碍我们有一说一。
今年以来,面对量价齐跌的压力,“两桶油”其实已经开始了迟来的成本控制。
比如上半年,中石化经营费用为1.05万亿元,同比下降了27.2%,其中购原油、产品及经营供应品及费用同比下降30.6%,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4%,职工费用同比下降0.9%;中石油经营费用为9350.88亿元,同比下降了16.9%,其中购、服务及其他费用同比下降21.2%,员工费用同比下降6.6%,勘探费用同比下降13.8%,销售、一般性和管理费用同比下降8.6%。同时,“两桶油”的资本性支出也全部呈下降趋势。
大约就是,能省则省,能砍则砍。
而且,他们也开始在寻找其它增长点。
比如2020年2月,中石化易捷在全国多地上线了蔬菜销售业务,与盒马鲜生联手,直播卖菜、送菜上门等等相关业务多措并举;几乎同一时间,中石油也上线了“油卖菜”,切入蔬菜业务。
按照中石化易捷的规划,接下来他们还要引入旅游、保险、快餐、汽服、家电、美妆、数码、广告等多种服务业态,多元化布局。
所以上半年财报里,“两桶油”的非油业务反而成为其中为数不多的增长点,中石化非油业务收入166亿元,利润20亿元,同比增加1亿元;中石油非油销售收入96.13亿元,同比增加3.2%。
他们都在尽己所能扭亏为盈。
其实随着第一季度过后市场经济的稳步恢复,“两桶油”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比如中石油的二季度亏损较一季度已经环比收窄,中石化更是已在二季度扭亏为盈。再之后的油价时间差,对“两桶油”而言更是利空变利好的存在。
所以对于“两桶油”最终的2020年度财报,我个人仍然比较看好。
不过抛开他们今年到底亏损与否,其实即便在过去,“两桶油”高垄断、高营收,利润率却也一直很低,甚至远低于A股的平均水平,根本不是大家想象中财大气粗的央企模样。所以质疑之前请先自疑,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两桶油”的这条路,并不好走,却也没法回头。或许唯一的希望,就是复活纳智捷哦?百公里三个加油站,守护你的石油能源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