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种食用油对人体健康最好?

2.食用油的最新价格

3.中储粮出的海上花食用油的价格怎么样 油的品质怎么样

哪种食用油对人体健康最好?

小包装食用油价格最新_中小包装食用油

不要光看牌子,要看实用价值.

如何选购保健营养的食用油

豆油、菜油、生油、麻油、玉米油、橄榄油、调和油,超市里五花八门的食用油常让马大嫂们挑花了眼,都夸自家的品牌油保健且富含营养,那阿拉究竟该买什么油?

有促销广告推崇1:1:1的调和油,即食油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应各占33%。但国际营养专家们认为理想的比例是1:6:1,因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坏胆固醇LDL的数量和氧化可能平稳血压和增加好胆固醇HDL的数量,阻止血块凝结和血栓形成,而饱和脂肪酸则反之,有可能增加血压升高和血块形成的积率。肥肉、奶油、棕榈油、椰子油等富含饱和脂肪酸,橄榄油和加拿大菜籽油等则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而多不饱和脂肪酸虽是必须脂肪酸(主要分ω6脂肪酸和ω3脂肪酸两种),但ω6和ω3脂肪酸的比例也应调整适当,理想值应小于4:1,而大多数中国人的烹调油以富含ω6脂肪酸的豆油、生油、玉米油为主,很少吃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鱼油、亚麻籽油和菜籽油,无疑不利健康。

食用油对人体是否会带来负面影响,往往还与烹饪习惯有关,油脂若经长时间高温煎炸等深度氧化后会分解出100余种挥发物质,部分有毒性甚至易致癌变,故应选购发烟温度较高的精炼植物油(230℃),如玉米胚芽油、豆油、棉籽油、花生油、棕榈油等作煎炸油。目前选用具有高抗氧化能力的玉米胚芽油为原料而精炼加工成的首批高烟点(240℃)家庭专用融氏煎炸油已投产应市。

理想比例的出台,无疑为新一代科学调和油的研制投产指明了方向,橄榄油虽属较为理想的烹饪油,但价格校昂贵,难以普及推广,除了脂肪酸含量外,豆油钙质高,菜油含铁量多,玉米油和花生油则维生素E含量丰富,专家还建议,除了培养少食煎炸起酥食品和快餐油炸食品的饮食好习惯外,交替使用这些营养价值各有特点的食用油,也是一种好办法。

如何选用食用油,如何鉴别食用油的质量,如何识别食用油的真伪呢?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负责人解释说,从维护人体健康出发,选择食用油,可少吃动物油,提倡吃植物油,尤其多吃茶油、橄榄油、菜籽油。吃油的量一般提倡每人每天不要超过25克(半两),每月每人不要超过750克为宜。

在伪劣品鉴别方面,老百姓要留心:一些地区的植物油市场上,以次充好、以充真的情况较为严重,如将毛油当一级或二级油进行销售,将低价位的植物油掺入高价位植物油中进行销售,如在香油中掺入低价油进行销售,以牟取暴利。

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植物油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

一看色泽:一般高品位油色浅,低品位油色深(香油除外),油的色泽深浅也因其品种不同而使同品位油色略有差异。

二看透明度:一般高品位油透明度好,无浑浊。

三看有无沉淀物:高品位油无沉淀和悬浮物,黏度小。

四看有无分层现象:若有分层则很可能是掺的混杂油(芝麻油掺较多)。

五闻:各品种油有其正常的独特气味,而无酸臭异味。

六查:对小包装油要认真查看其商标,特别要注意保质期和出厂期,无厂名、无厂址、无质量标准代号的,千万要特别注意,不要上当。

炒什么菜,用什么油

菜籽油适合煎炸 大豆油适合炖炒 橄榄油适合凉拌

如今的超市货架上都摆放着品种繁多的烹调油,什么色拉油、调和油、橄榄油、红花油、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等,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实际上,各种烹调油都有自己的营养特点,许多方面难分高下。只要使用得当,就可以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健康。

色拉油:可以生吃

色拉油是一类油脂的总称,原料一般是大豆和菜籽,其颜色很浅,气味较淡,杂质极少。色拉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需达到80%以上,而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另外维生素E含量也比较丰富。色拉油可以生吃,也可以用来烹调菜肴,其中菜籽色拉油富含油酸,热稳定性好于大豆色拉油,适合作为日常煎炒用油。大豆色拉油富含人体所需的亚油酸,含量可达50%以上。但大豆色拉油不耐高温,所以不适合用于强火爆炒和煎炸食品。

花生油:挑选品牌

高级花生油是较高档的烹调油,含有独特的花生气味和风味。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比较独特,所以在冬季或冰箱中一般呈半固体混浊状态。它的浑浊点为5℃,比一般的植物油要高。花生容易污染黄曲霉,黄曲霉所产生的毒素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因此粗榨花生油很不安全。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到正规商店或超市,挑选有品牌保证的高级花生油。花生油富含单不饱和酸和维生素E,热稳定性比色拉油还要好,因此是品质优良的高温烹调油。

茶油:预防心血管疾病

我国有些地区盛产茶油。茶油的脂肪酸构成与橄榄油有类似之处,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主要都是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占73%之多。亚油酸含量仅为16%。由于茶油的脂肪酸比例合理,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益,因而为营养学界所重视。

未精炼的茶油有令人不舒服的气味,必须精炼之后才能食用。精炼茶油的风味良好,耐储存,耐高温,适合作为炒菜油和煎炸油使用。喜欢使用橄榄油的家庭可以用茶油作为替换品。

玉米油:降低胆固醇

玉米油也称为粟米油、玉米胚芽油。它是从玉米的胚中提取的油脂。其脂肪酸组成与葵花籽油十分类似,不饱和酸占85%,主要是油酸及亚油酸,其比例约为1∶2.5。因其降低胆固醇的功效优于大豆油、葵花油等高亚油酸的油脂,所以玉米油被认为是高营养价值的油脂。玉米油澄清透明,可以作为色拉油使用,用于制作凉拌菜和色拉等食品。同时,玉米油的热稳定性很强,可以用于炒菜和煎炸。

黄油:老人最好别吃

黄油含脂肪80%以上,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60%以上,还有30%左右的单不饱和脂肪酸。黄油的热稳定性好,而且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香气浓郁,是比较理想的高温烹调油脂。其中维生素E含量比较少,却含有相当多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然而,由于其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还含有胆固醇,因此老年人和高血脂患者不应选用它作为烹调油。

调和油:最适合日常炒菜

调和油也是一类油脂的总称,它们是用几种高级烹调油经过搭配调合而成的,其中以大豆油和菜籽油为主,加入少量花生油以增加香气的调和油比较常见;也有以葵花油和棉籽油为主的调和油。调和油的营养价值依原料不同而有所差别,但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调和油具有良好的风味和稳定性,价格合理,最适合日常炒菜使用。

葵花籽油:不宜用于煎炸

葵花籽油也叫向日葵油,它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和亚油酸的比例约为1∶3.5,是高亚油酸的油脂,与玉米油的成分比较相似。葵花籽油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和抗氧化的绿原酸等成分,营养价值较高。葵花籽油呈淡琥珀色,精炼后呈淡**,有独特的香气。精炼向日葵油适合温度不太高的炖炒,不宜用于煎炸食品。

橄榄油:凉拌增加独特风味

橄榄油在各种烹调油中价格最为高昂,因为我国所销售的橄榄油主要靠进口供应。橄榄油的优势在于,其中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据研究证实,亚酸、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容易在体内引起氧化损伤,过多食用同样不利于身体健康;饱和脂肪酸容易引起血脂的上升。作为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则避免了两方面的不良后果,而且具有良好的耐热性。橄榄油具有独特的清香,可用来炒菜,但用于凉拌会食物增加特殊的风味。

红花油:适合炖煮

红花油取自红花的种籽,其中含有73%—79%的亚油酸,13%—21%的油酸,其余为10%左右的棕榈酸和硬脂酸。红花油中的天然抗氧化剂含量很低,因此容易酸败,除非加入人工抗氧化剂。

红花油热稳定性很差,最好用来制作凉拌菜和煮炖菜等。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现在有些“植物奶油”或“植物黄油”是用大豆油经人工加氢制造的产品,其口感和烹调效果类似黄油,脂肪酸比例也类似黄油。其中不含有胆固醇,却含有不利于健康的“反式脂肪酸”,营养价值较黄油更低,儿童和老人最好少食用。

煎炸、凉拌应用不同的油。

转基因食品,就是指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许多人已经知道,所有生物的 DNA上都写有遗传基因,它们是建构和维持生命的化学信息。通过修改基因,科学家们就能够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

食用油的最新价格

食用油是人们生活必需的消费品,是提供人体热能和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的重要食物。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食用油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而粮油市场的逐步开放,更使食用油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成为我国的朝阳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世界上的食用油消费主要以植物油为主。按世界10种主要食用油的国家消费量排序依次是,第一位中国,第二位印度,第叁位美国。这一顺序与人口排位相一致,人口是决定消费量的首要因素。我国是食用油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世界油料生产大国,菜籽、花生、棉籽、芝麻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大豆、葵花籽的生产是也名列前茅。但是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和不断增加的食用油消费量,国内食用油生产远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现今不得不进口大量的大豆、大豆油、棕榈油、菜籽等。2005年仅大豆油及其分离品进口一项就达到1,694,411,344吨,比我国2005年1-12月份全国植物油加工16,122,142.09吨还要多1,678,289,201.91吨。

2006年1月1号,我国取消食用植物油关税配额,植物油进口环境将更加宽松。2006年度国内食用油进口需求将继续增长,平均增幅约为3-4%。其中棕榈油进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进口额为1,777,085,619美元,位居各种植物油进口的首列。

此外,食用油的消费将由散装油向小包装精致油方向发展。这样小小的转变将造就一个市场容量超过200亿,年增长速度超过30%的小包装食用油大市场。小包装油的行业成长,每年将有20%-25%的成长比率。而我国油脂产业总体增长大约在5%-6%,小包装油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散油的平均增长。目前,小包装油已在城市市场打开销路,并逐步向农村市场渗透。

行业的快速成长和丰厚的利润空间造就了中国食用油市场上的多巨头,出现了“金龙鱼”、“胡姬花”、“福临门”和“鲁花”等着名品牌,以及“嘉里”、“中粮”等产业巨头。国内食用油市场占有率主要集中在这几个主要的品牌企业,中国的食用油消费进入了品牌时代,品牌竞争十分激烈,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继续下去。

中国食用油市场处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投资时期,既具有国家政策调整、市场空余的大好形势,同时也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您若想对中国食用油市场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食用油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食油价格普遍将升两成

记者昨日在公园前地铁站百佳超市内看到,食油货架前有不少市民正在挑选油类,一些市民称,油价着实让他们吓了一跳。一位中年妇女告诉记者,往日一瓶普通牌子的食用调和油(2.5升装)价格绝对不会超过30元,现在却普遍要30多元。

百佳一位销售员称,几乎所有品牌的食用油价格都有所上升,调和油和罐装油每瓶(5升)至少上升了5元,一些产品甚至上升了10多元,涨幅普遍在两成左右。这位销售员指着一瓶5升装的食油对记者说,这种油之前每瓶售价为53元,但现在要卖63.9元。当记者问起涨价的原因,她则说不太清楚。

记者同时也走访了万佳商场以及吉之岛超市等,发现市民除了对油价上升有点愕然以外,反应还算平静。

超市限购特价油

一商场的销售员告诉记者:“粮油的价格大概是从5日开始上升的。”由于部分食用油是在涨价前入货的,因此这些油的价格并未上涨,目前作为特价货推出。自从油品价格上升后,购买特价食油的市民非常多,此前曾经有一位顾客一下子买走了30箱特价食用油。百佳超市已开始取措施限制市民购买的数量,记者看到特价食油货架上贴着一张告示:“每人限购2瓶。”

可能导致潲水油“受宠”

有饮食业人士担心,油价上涨可能会导致潲水油重新流入一些小型食肆,使市民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莲香楼有关负责人张雪清认为,油价虽然上升,但是不会对他们这些老字号酒楼造成影响,因为食用油的价钱分摊到每一款菜式上,菜式成本不会有大的增幅,同时因为他们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所以菜式价格也不会有所波动。然而,一些小规模的食店将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价格低廉的潲水油则有可能重新流入小食店。

粮油库存充足不必抢购

市物价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市物价局非常关注最近的粮油价格上升一事,并且每日都派人进行巡查和检测。他认为,这次的粮油价格上升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价格低位运行一定时间后必然会出现反弹,市民没有必要因为正常的价格波动而抢购粮油。何况物价部门会随时对市场进行监控,必要时可启动价格紧急预案,防止不法商人哄抬物价,欺骗消费者。谁搞乱涨价,必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广州市粮食集团办公室主任吴敏宜指称,目前广州有非常充足的粮油库存。他认为,这次食油涨价是由正常的市场关系所造成,并不是性的涨价,因而不会出现脱销。

新闻链接

专家分析粮油涨价原因

本报讯 (记者 李慧燕 凌慧珊) 广东省农业厅市场信息处副处长张锦生分析,目前粮油价格普遍上扬,这主要跟这几年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有关。由于近年来粮食价格下跌,价格一度跌到每百斤稻谷仅售40元,连成本都收不回。这使得一些农户纷纷放弃种粮食而转种蔬菜、水果等。近3年来,广东省粮食的种植面积便减少了150多万亩。另外,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也会对中国产生影响。

不过,张锦生也表示,近期粮油价格上涨,市民不必过度惊慌。前些年油、米价格一直徘徊在低谷,现在价格上涨,也和当初下跌一样正常,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据了解,这次的粮油价格上涨是全国范围的一次食用油价格波动。生产金龙鱼的嘉里粮油公司有关人士称,本次粮油价格上升是短期的市场行为,估计价格不会继续往上涨。

中储粮出的海上花食用油的价格怎么样 油的品质怎么样

 本报特约撰稿 鹿月桥 北京报道 在食用油加工成本不断攀升、零售终端却不能轻易涨价的行业困局中,专家测算,现在每加工一吨大豆(4213,-25.00,-0.59%),加工商要亏损几百元。  尽管如此,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推出小包装食用油的意志仍旧坚决。  本报独家获悉,中储粮旗下油脂加工公司已经生产一月有余。“今年年底前,就可以见到我们的产品。”中储粮油脂公司内部一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  伴随着中储粮油脂公司精炼厂的开工,中储粮将逐渐停止向其他公司供应轮换毛油。同时,中储粮油脂公司与京粮集团、中纺集团的合作也正在逐步落实。“我们与豫粮集团的合作马上就要谈成。”中储粮油脂公司一位高层6月2日告诉本报记者。他表示,中储粮还在寻找新的地方国资油脂企业作为合作对象。  一贯以政策性企业示人的中储粮,为何涉足市场化运作?  替代约谈?  中储粮设立之初,主要任务是调控市场,起到对市场的反制和制衡作用。这几年努力打破“买原粮、卖原粮”格局,粮油业务上一分为二:一是在收储方面享受国家补贴的政策性粮油业务;一是粮油加工、物流等商贸业务。  2008年,中储粮为了稳定油脂市场,通过拍卖方式抛售了20万吨大豆毛油,都被跨国公司收购回去,市场波澜不惊。此后,中储粮又抛售了24万吨毛油,其中12万吨售给益海嘉里,11万吨售给中粮,1万吨售给了九三油脂公司。因为当时的市场价格比较高,这些公司都有自己旗下的成品油脂产品,加工毛油推向市场的积极性必然要受到自身利益的束缚,因而平抑油价的效果有限。  至此,中储粮开始谋划自建加工,并希望拥有自己的品牌。  业内人士分析,此番中储粮再度出手,生产小包装油并自打品牌,意在进一步完善中储粮向“大粮商”的转变,业务上做到“米面油”全覆盖,为下一步占领更多市场做准备。2009年7月,中储粮(三河)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河北三河正式开工投产,也已涉足大米加工。  据悉,此次中储粮在油脂业务上的运营主体是中储粮油脂公司。该公司是中储粮于2008年4月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前身为中储粮东方经贸有限公司。目前为中储粮内部改革试点单位。注册资金为5亿元人民币。实行董事会管理制。  2009年,中储粮油脂公司销售收入12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