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自然金价格走势最新_摩洛哥黄金价格
1.摩洛哥的饮食、
2.摩洛哥房租贵吗
3.最悲催殖民地:西撒哈拉好不容易摆脱殖民,为何却反遭邻国吞并?
摩洛哥的饮食、
摩洛哥菜整体的感觉比较清爽,煎、炸的食品不多,除了沙律,其它的主菜大部分用焖、煮而成,而且使用很多天然花草香料,不使用味精,是很健康和天然的食品。因为摩洛哥地处北非,而且作为法国殖民地很多年,菜式的口味受了欧洲很大影响,口味不重,比较爽口。这和其它中东菜的味厚油大的感觉相差很远。
羊肉炖豆饭
在摩洛哥,一般第一道菜都是先上一盘沙律或者水果作为开胃菜,之后便是一道含有土豆和肉类在一起的主菜。因为摩洛哥人很注重饮食的保养,诸如不饮酒、不吃很油腻的东西等等,而包含土豆在内的第一道主菜可以用来在胃中「打底」,避免对肠胃的刺激和伤害,这也是很好的一种饮食习惯。这道羊肉炖土豆是在一种特殊的摩洛哥陶制厨具之中烹调出来的,用的是穆斯林羊肉,通常都要炖几个小时直到羊肉酥烂为止,如果评价它的味道就是原始的做法,原汁原味的羊肉。
咸橄榄炖鸡肉
由于摩洛哥是一个穆斯林国家,吃的所有的羊肉、鸡肉等等都是经过「向」之后宰杀的(穆斯林的向祷告仪式),认为这样才是对动物尊敬,吃起来才能心安理得。橄榄是非洲的特产,当作调味品用在肉菜里可以压制肉类原本的腥味,让味道更鲜美。这道橄榄炖鸡也是一样的道理,把鸡肉同橄榄放在特制的器皿中煮很久,直至把骨头里的水都带到汤里,吃完鸡肉,香浓稠厚的汤汁还可以用来蘸面包吃。
COUSCOUS手抓饭
酷司酷司是摩洛哥的一种主食,这是根据摩洛哥大厨的发音写下来的,其实就是「中东米」,在一个深口大盘里装上北非的米食——粗粒小麦粉,用鸡汁蒸熟后轻敷陈年奶油再蒸,反复三次,鸡汁的甜、奶油的香郁都入渗后才将各式肉类、蔬果、汤汁淋上,米饭最后看起来黄橙橙的,像小米饭一般,「酷司酷司」吃到口里感觉松松软软,没有特殊的味道和感觉,不觉间就吃下小半碗。虽然摩洛哥仍旧保持传统的「手抓饭」说法,但是现在人们早就已经使用碗碟和刀叉来吃了。
摩洛哥人喜欢吃用小麦粉加上清水、橄榄油、肉汤、牛羊肉、蔬菜等做成的家乡风味“古斯古斯”和鲜美郁的“烤全羊”、“烤鱼”、“烤虾”等,这些也都是他们迎待客的佳肴。他们习惯用盐腌渍橄榄果,认为腌渍出来的橄榄果别有风味。他们酷爱饮茶,一般他们都喜欢在绿茶中加些白糖和新鲜的薄荷叶,每天要饮4至5次,每次的饮量还都挺大。他们对中国菜肴很喜欢;他们除在公共场合有时使用刀叉为餐具外,一般都习惯于用手抓饭吃。
摩洛哥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 讲究菜肴的香、脆,注重菜肴的丰盛。
②口味 一般口味喜清淡,爱微辣味道。
③主食 以面食为主,喜食摩洛哥式面包。
④副食 喜欢牛肉、羊肉、鱼、虾等;蔬菜喜欢黄瓜、西红柿、洋葱、土豆等;调料爱用橄榄油等。
⑤制法 对烤、煎、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鲁菜、川菜、粤菜。
⑦菜谱 很欣赏冷拼盘、番茄牛肉、烤鸭、烤羊肉串、煎牛肉扒、炒里脊丁、糖醋鱼、炒什锦、香酥鸡、烤全关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不饮酒,喜喝酸牛奶、咖啡、桔子汁等,尤为爱喝茶,最爱喝中国绿茶,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建瓯水仙”、“碧螺春”等。
⑨果品 爱吃西瓜、香蕉、桃等水果;干果爱吃花生米等。
礼节礼貌
摩洛哥人与客人相见和告别时,一般都惯施拥抱礼,握手礼也较为普及。摩洛哥女人与宾客见面时往往施屈膝礼。
一般礼仪
在进入摩洛哥人家里前,你应主动提出脱鞋,在进入清真寺时则秘须脱鞋。
称谓与问候
握手是习惯,不过朋友之间通常以亲吻相迎。
约会与准时
事先约会是可取的,虽然摩洛哥人很少遵守时间。
款待与馈赠
摩洛哥商人会邀请你去他们家中作客,大摆筵席,持续吃上好几个小时,但你很少会见到他们的妻子。
最好不要对主人的某件所有物大加赞美,他可能会感到按社交惯例不得不把它奉赠给你。
禁忌
摩洛哥全国绝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人信奉摩洛哥和犹太教。摩洛哥人受宗教的约束,一般都不饮酒;也很少有人吸烟;进屋有脱鞋之俗,未经主人许可,不脱鞋是不是进入其宅屋的;进清真寺必须脱鞋。他们宴请宾客前后要上茶三次,以示礼貌。客人到这里则应“入乡随俗”,否则,便会被认为不礼貌。他们对“13”有反感,认为“13”是个消极的数字。他们忌讳白色,认为白色象征着贫穷,白色衣服最令人厌弃。摩洛哥的妇女只能偷偷地吃鸡蛋。如果当着丈夫的面吃鸡蛋,会被认为干了一件败坏风俗的丑事而遭到谴责。摩洛哥人禁食猪肉,也忌讳使用猪制品。他们一般不爱吃红烩和带汁的菜肴。
摩洛哥杏仁:食材明细
4人份
3汤匙 黄油
1汤匙 红糖
3分升 杏仁
1茶匙 孜然
1茶匙 辣椒(辣椒粉)
一小捏盐
1茶匙 肉桂(有肉桂粉,没有的话肉桂棒用锤子打碎成沫)
煎锅预热,并添加黄油。 2
添加杏仁,红糖,辣椒,孜然,肉桂拌匀,迅速取出。(1分钟快炒) 3
在烘烤纸放入杏仁。在200度的烤箱里烘烤约10分钟后即可食用。 小贴士
可美国大杏仁替代,或是加入花生或其他坚果在一起都可以。
摩洛哥风味榛子炒饭:原料(1人份):
一杯煮熟的中东米(couscous)或是quinoa(在北美会比较好买到) 5-10颗烤熟的榛子半杯切成小丁的胡萝卜一个鸡蛋(或是两个蛋清)半杯芹菜丁少许青葱少许盐 适量橄榄油
调味料:
少许孜然粉少许月桂粉(可选)少许辣椒粉(可选)少取姜黄(可选)
做法:
1、鸡蛋打散加少许盐炒好备用;
2、青葱切成末备用;榛子取几颗切碎(不要太碎),留几个完整的最点缀;
3、不粘平底锅放适量橄榄油(半大勺到一勺,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定),放一半青葱炒香后再炒胡萝卜丁,大约3、4分钟后放芹菜丁;
4、再炒2分钟后加煮熟的中东米,加适量盐,翻炒半分钟,再放入榛子(碎的和完整的)、炒好的鸡蛋、孜然粉、月桂粉和辣椒粉,炒拌均匀;
5、出锅前放剩下的青葱就好了。
花样:
1、最后可以放些山羊奶酪碎或是blue cheese(不过味道会比较重);
2、也可以用小米或是混合谷物来做(比如小米、大麦、高梁等等)。
摩洛哥金瓜羹的材料:主料:? 胡萝卜2跟彻碎 ? 3斤(1.5公斤)小金瓜,去皮去子,彻成6公分方块 ? 豌豆(yellow split peas, 有点像黄豆)1/3杯(70克) 辅料:? 橄榄油60毫升(1/4杯) ? 大葱1根,只用葱白部分,彻碎 ? 大蒜3瓣彻碎 ? 红朝天椒1颗彻碎 ? 桂皮1小片 ? 姜彻碎 ? 1-1/2匙 个柠檬汁 ? 香菜碎2匙 ? 奶油3-4匙
1. 将锅下油加热,爆香大葱,大蒜,加2匙盐,2-3分钟后加入辣椒,桂皮,姜和小茴香继续炒1分钟。再加入胡萝卜,金瓜和豌豆。
2. 到进1.5公升水将其煮开,调致慢火煮到豌豆软化(大约40-50分钟)
3. 将桂皮从汤中取出,加柠檬计,将汤到入电动食品搅拌器里,搅成糊状。让后再倒回锅里加热。 喝前撒上香菜和奶油。
可以将从金瓜掏出的金瓜子撒到碗上装饰用。
摩洛哥橄榄鸡植物油 2汤匙
洋葱 2个,切碎
干生姜粉 1/2茶匙
红柿椒粉 1/2茶匙
整鸡 1只,切成几块
水 450毫升
柠檬 1个,挤汁
盐和现磨黑胡椒 适量
绿橄榄 500克,去核
1. 将油放入一个大煎锅里预热。加入洋葱,并撒上生姜和红柿椒粉炒,直到洋葱变棕色。
2. 将鸡肉放在洋葱上面。加水,柠檬汁,盐,辣椒粉和橄榄盖住鸡肉。慢煮约1小时,或直至鸡肉煮熟变软。
摩洛哥风味炖鸡:去皮,去骨鸡胸肉 500克,切方块
盐 2茶匙
洋葱 1个,切碎
大蒜 2瓣,切碎
胡萝卜 2条,切片
芹菜 2棵,切成小块
新鲜生姜 1小块,切成末
红柿椒粉 1/2茶匙
孜然粉 3/4茶匙
干牛至 1/2茶匙
辣椒粉 1/4茶匙
姜黄粉 1/4茶匙
鸡汤 350毫升
番茄酱 250克
罐装鹰嘴豆 400克,沥干水
西葫瓜 1个,切片
柠檬汁 1汤匙
制作方法
1. 将鸡肉用盐腌一下,然后放入一个大平底锅,用中火将鸡肉煎黄,直到几乎煎熟。铲出鸡块,搁一旁备用。
2. 将洋葱,大蒜,胡萝卜和芹菜放入煎过鸡的平底锅里一起炒。当菜变软时,加入生姜,红柿椒粉,孜然粉,牛至,辣椒粉和姜黄粉;一起炒1分钟左右,然后混入鸡汤和番茄酱,炒匀。再把煎过的鸡肉块放回锅里。将火调小,让混合物煮约10分钟。
3. 加鹰嘴豆和西葫瓜入锅里,煮开后将锅盖上,小火再煮15分钟,或直至西葫瓜煮熟变软即成。加柠檬汁炒匀即可享用。
摩洛哥式中东米酿甜椒 :食材:中东米300克,葡萄干50克,杏仁50克,甜椒2个
调料:橙汁300克,肉桂粉10克
原料买:中东米即Couscous,外贸超市都有出售。甜椒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不同颜色的。
做法:
1、把甜椒洗净放入烤箱以220摄氏度烤15分钟,拿出切半去籽备用。
2、橙汁煮开,关火的同时,倒入中东米拌匀焖5分钟。
3、余下的食材和调料在大碗里拌匀后倒入2,继续拌匀。
4、将3填入1即可。
烹饪心得:只需控制好烤制的时间长短即可,因为不同的烤箱即使是按同一温度,烤制的结果都不一样。
摩洛哥房租贵吗
贵。摩洛哥房租贵,属于中等消费,民居看地方和配置,三房一厅,900多迪拉姆,不便宜。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沿海阿拉伯国家,是距离欧洲最近的非洲国家,自然风光也与欧洲相近,这里有碧蓝的大西洋海岸,有蔚蓝的天空,被称为“欧洲的后花园”。
最悲催殖民地:西撒哈拉好不容易摆脱殖民,为何却反遭邻国吞并?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起,大规模的去殖民化浪潮席卷了非洲,大部分非洲国家基本通过独立战争、和平协议、全民公投等形式相继获得独立。
到15年,共有50多个非洲国家脱离欧洲殖民列强独立建国。
非洲“去殖民化”过程图
然而,在非洲的西北角有一块地区始终未能成功独立建国。这块地区就是原西班牙人的殖民地 西撒哈拉 ,它与周围的独立国家(1956年摩洛哥独立、1969年毛里塔尼亚独立、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西撒哈拉目前只能算是一个地区,不是一个国家
16年,迟迟未撤出西撒哈拉的西班牙决定全面撤军,但这次没有按照和周边国家独立那样的剧本出牌,西撒拉哈人迟迟没能追随邻居的脚步获得独立。
尽管 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 (又称 西撒人阵 )在当地宣布成立“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 ”。
但周边几个早早就独立的 摩洛哥 和 毛里塔尼亚 迅速进军西撒哈拉,和西撒人阵开展武装冲突,不允许西撒哈拉独立,西撒战争爆发。
毛里塔尼亚因战事不利,在西撒战争开始4年后退出,其原先所占西撒哈拉南部地区被摩洛哥侵吞。
到1987年,摩洛哥控制了西撒哈拉80%的领土,西撒人阵统治着东部大约20%的地区。
摩洛哥(蓝色)和西撒人阵(绿色)占领区域
截至2021年,有41个联合国成员国(包括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承认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而 原宗主国西班牙 以及两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美国和法国)支持摩洛哥在西撒哈拉的占领。
那么,为何西撒哈拉未能赶上 “独立潮” 成功建国,反而被周边国家侵占?
单从非洲地图看,现代的摩洛哥现在是位于西北非的一个偏居一隅的不起眼小国,面积仅为45万平方公里。
非洲的西北角
但是从欧亚大陆角度看,摩洛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其位于非洲大陆西北部和地中海南岸,扼守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门户直布罗陀海峡。
摩洛哥扼守直布罗陀海峡
虽然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存的地方之一,气候条件非常恶劣,但是摩洛哥斜贯全境的 阿特拉斯山脉 (最高峰海拔4167米)阻挡了沙漠热浪的侵袭。
摩洛哥沿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适合人口繁育发展,享有“北非花园”的美称。
摩洛哥地形图
因此,自7世纪以来,历代摩洛哥王朝都从这里起家(包括 穆拉比特王朝 、 穆瓦希德王朝 和 马林王朝 )。
摩洛哥人(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混合民族)南征北战,向北甚至越过直布罗陀海峡,侵入欧洲的基督教世界两个世纪,让欧洲人闻风丧胆。领土最大的时候一度包括西北非洲和伊比利亚半岛。
1076年穆拉比特王朝的最大版图(红色)
虽然摩洛哥王朝把撒哈拉沙漠西部纳入其势力范围,但是当地处于阿特拉斯山脉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由于气候环境恶劣,降水稀少,不适合生存,这片区域当时只被摩洛哥人当成边缘地带。
摩洛哥 历史 上对西北非地中海到大西洋沿岸的控制,为当代大摩洛哥概念奠定了基础,也为摩洛哥和西撒哈拉、阿尔及利亚和法国的领土争端埋下了伏笔。
大摩洛哥概念的版图
从7世纪伊比利亚半岛南部被伊斯兰势力占领开始 (包括摩洛哥王朝占领近两个世纪),基督教国家一直在尝试恢复版图。
收复失地运动,橙色为伊斯兰
在向南抗击伊斯兰势力的过程中,葡萄牙王国于1139年建立,并于1249年到达南部海岸,率先完成扩张和统一,此后国境线几乎不再发生变动。
而西班牙王国于1469年成立,在经过了700多年的收复失地运动后,最终在1492年灭亡 格拉纳达酋长国 ,标志着半岛上最后一个伊斯兰的终结。
收复失地运动的时间节点
在收复失地运动接近尾声的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向南和西扩张,在摩洛哥的大西洋沿岸建立坚固的前哨作为贸易港口。
作为扼守直布罗陀南岸的商业重镇以及军事要地, 休达 于1415年被葡萄牙占领后成为其领地。
1580年,葡萄牙发生王位继承危机后,西葡合并 (1640年解体),休达随葡萄牙接受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统治,并于1668年被正式割让给西班牙。而另一座地中海重镇 梅利利亚 也在1494年纳入了西班牙的势力范围。
葡萄牙在摩洛哥建立据点
直到19世纪初,欧洲殖民势力主要限于在非洲沿海地区建立贸易站点,与当地贸易网络建立联系。
早期欧洲殖民者只是在摩洛哥的气候适宜的大西洋和地中海沿岸建立据点,进行商业贸易和渔业活动,并未深入影响到摩洛哥的沙漠腹地。
虽然并未像埃塞俄比亚那样成功抵御意大利殖民势力并且从始至终保持独立,但在19世纪前, 阿拉维王朝 统治下的摩洛哥是为数不多能够抵御欧洲殖民者的入侵,成功维持独立地位的非洲国家之一。
18世纪的阿拉维王朝
19世纪,欧洲殖民势力完成工业化后,对原料和商品市场的需求激增。西北非洲比非洲其他未知地区更为富庶,并处在对地中海的贸易产生战略影响的位置,有着越来越大的殖民潜力。
法国于1830年入侵阿尔及利亚地中海沿岸地区,并且继续向南进攻,遭到了当地居民的顽强抵抗。
在法国成功征服阿尔及利亚当地许多部落后,阿尔及利亚抵抗军领袖 阿卜杜·卡迪尔 逃往摩洛哥东北地区,并以此为募兵基地,进行反法军事行动。
法国进攻阿尔及利亚的进程图
随着法国和摩洛哥矛盾加剧,两国于1844爆发战争。摩洛哥战败后被迫签订协议,正式承认阿尔及利亚属于法兰西帝国,这个协议动摇了摩洛哥王朝在面对欧洲殖民势力的政治独立地位。
法国摩洛哥战争 (1844年)
西班牙由于无法抵挡19世纪初拉丁美洲殖民地的独立浪潮,不得不撤出美洲,把目光重新投向西北非洲。摩洛哥和西班牙两国对休达边界以及西撒哈拉领土要求的纷争,引发了1859至1860年的西班牙-摩洛哥战争。
摩洛哥未能在冲突中获胜,被迫签订协议,同意西班牙在非洲大西洋沿岸扩张领土。继休达和梅利利亚两个港口成为西班牙领土后,这个协议是西班牙对摩洛哥王朝的又一个打击。
在19世纪70年代,由于摩洛哥的内部动荡,欧洲列强得以进一步入侵摩洛哥。
到了1880年,摩洛哥苏丹哈桑一世和欧洲列强签订 《马德里协议》 ,第一次在国际场合上正式承认 法国 (摩洛哥西部地区包括马拉喀什)和 西班牙 (摩洛哥北部包括休达和梅利利亚)在摩洛哥的殖民地 ,并且赋予其对摩洛哥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定居权。
1880年和1913年的非洲地图对比,西北角为摩洛哥
19世纪80年代,欧洲各国对非洲有了更大的兴趣,殖民范围逐渐扩大。
之后的三四十年里,法国在几乎在非洲建立起东西贯通的殖民地,控制非洲35%的领土。英国企图打造一条南北走向的非洲走廊,控制着非洲近30%的领土。
1880年的非洲殖民地
刚果河(1482年葡萄牙的航海家最先发现刚果河)全貌于1877年被完全了解后,比利时尝试把刚果纳入版图。意大利王国和刚刚崛起的德意志帝国也各自占领了约8%的非洲领土。
随着欧洲列强围绕非洲殖民地的矛盾加剧,各国为了避免在非洲的争夺中兵刃相见,于1884年在柏林召开国际会议。
柏林会议 初步确立各列强在非洲的势力范围,为日后帝国主义列强完全瓜分非洲提供合法性,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
在 柏林会议 之后短短三四十年内,非洲被欧洲势力控制的土地从1870年的一成飙升至1914年的近九成。
1913年的非洲殖民地
1884年,西班牙围绕西撒哈拉地区建立起了殖民统治,设立总督进行管辖。由于当地原住民的反抗,西班牙直到1934年左右才得以控制位于沙漠地区的西撒哈拉领土。
从15世纪开始,摩洛哥就被列强一步步侵蚀权益,但摩洛哥的独立地位一直保持到19世纪初,最终因为 阿加迪尔危机 而加速沦为了殖民地。
德国作为后起之秀,于1871年完成统一后,在非洲可供选择的殖民地已经所剩无几。1911年,德国和法国由于利益分配不均矛盾升级,德意志帝国派出战列舰到摩洛哥,宣示德国在摩洛哥的利益, 阿加迪尔危机 爆发。
德国和法国为了缓解矛盾,进行了谈判并且签订协议。德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政治地位,而法国割让部分法属赤道非洲作为赔偿。
法国征服摩洛哥
得到德国同意后,法国与摩洛哥于1912年签署《非斯条约》,摩洛哥成为法属保护国,沦为殖民地 (摩洛哥苏丹仍然保留签署法令的权利 ),而西班牙获得了摩洛哥北面和南面小部分地区。
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
到一战爆发前,法国控制了中西非洲大片领土,而西班牙主要控制较为分散的小块领土(西属摩洛哥、西属撒哈拉和西属几内亚)。
西班牙在非洲的殖民地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有上百万非洲士兵被征召入伍,在欧洲和亚洲作战,促进了非洲人民更深刻的政治意识和对民族自决的期望。
英法等殖民国家由于参加了一战二战,元气大伤。法国在二战时期,其许多殖民地被日英美德等国家侵吞。1956年,摩洛哥王国从法国控制下重获政治独立,法国正式放弃对摩洛哥的保护。
1960年,在阿尔及利亚战争(1954-1962)的影响下,几乎所有其他法国殖民地在全民公投后获得独立。阿尔及利亚经过漫长而且残酷的独立战争,最终在1962年脱离了法国殖民统治。
英国为了避免与殖民地国家发生战争,损伤国本,迅速推行去殖民化的变革之风,到10年所有英国在非洲大陆的殖民地都获得了独立。
英国在非洲的去殖民化过程(括号为独立年份)
然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因为没有参与两次大战,仍能维持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大部分葡萄牙殖民地(几内亚比绍、安哥拉、莫桑比克等)直到15年才独立建国。
西班牙在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 的统治下(1939年-15年),始终尝试维持对殖民地的控制。
西班牙躲过了二战,但迎来了
在联合国的压力下, 西属几内亚 才得以在1968年独立。西撒哈拉在1958年正式成为西班牙的行省。
直到15年,迫于国际压力、民族独立情绪以及佛朗哥的病情,西班牙才宣布次年从西撒哈拉撤军。
西属几内亚独立后为赤道几内亚
自欧洲殖民者入侵西撒哈拉地区开始,西撒哈拉人便开始奋起反抗,进行一次次的反殖民主义斗争。
20世纪初,西撒哈拉人民同摩洛哥苏丹结盟,联合毛里塔尼亚抵抗法国侵略者。但是由于摩洛哥苏丹的背叛,斗争失败。
20世纪30年代,西撒哈拉人民举行大规模起义,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最终遭到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
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撒哈拉人民在独立国家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支持与帮助下,展开了抗击法国和西班牙殖民者的武装斗争。
13年,一些撒哈拉大学的学生和撒哈拉退役老兵成立了 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 ,主张通过武装斗争驱逐西班牙殖民者,实现民族解放。
西撒人阵军队
西撒人阵成立之初,摩洛哥、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等邻国出于巩固其自身独立地位等目的,对西撒人阵的独立斗争给予大力支持。
但是,西撒人阵坚决要求独立,不接受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对西撒哈拉的领土要求,这与摩、毛两国的政策相抵触,因此摩、毛两国停止了对西撒人阵的支持。
14年,西班牙同意西撒哈拉自治,并于15年举行公民投票来决定西撒哈拉地区的前途。
然而,西班牙给予西撒哈拉自治并举行公民投票的决定遭到了摩洛哥的坚决反对,而西撒哈拉的另外两个邻国阿尔及利亚和毛里塔尼亚也对西撒哈拉归属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使得西撒哈拉局势复杂化。
摩洛哥表示,西撒哈拉的某些部落于19世纪表示效忠于摩洛哥苏丹,而这种效忠关系在摩洛哥看来就是主权关系。
并且,摩洛哥对西撒哈拉的主权要求由来已久,但在19世纪由于实力远不如西班牙而被迫同意西班牙在西撒哈拉的殖民统治。
早在1963年,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就主张建立一个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利亚部分地区、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亚以及西班牙占领的休达与梅利利亚在内的大摩洛哥,企图确立其在马格里布地区的霸权。
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
同时,摩洛哥与西撒哈拉居民在宗教、法律、文化上有密切联系。既然西班牙宣布撤出西撒哈拉,摩洛哥认为西撒哈拉应该回归摩洛哥。因此,摩洛哥坚决反对在西撒哈拉地区举行全民公投,主张西撒哈拉归属摩洛哥。
其次, 毛里塔尼亚 表示,西撒哈拉同毛里塔尼亚在种族、文化方面有密切联系。因此,毛里塔尼亚也对西撒哈拉南部地区提出主权要求。
“西撒哈拉是我们的家园”
阿尔及利亚在独立之初就与摩洛哥爆发了边界冲突。阿尔及利亚担心,一旦西撒哈拉归属于摩洛哥,就会助长摩洛哥的扩张野心,从而危及阿尔及利亚自身的安全。
因此,阿尔及利亚坚决主张西撒哈拉人民通过全民公投实现独立,并且为西撒人阵提供资金和军事援助。
在国际法院驳回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的领土要求后,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发起了大型群众游行活动 “ 绿色进军 ”,号召35万非武装民众进入西撒哈拉宣誓主权,使撒哈拉领土 “返回祖国的怀抱”。
绿色进军
15年11月14日,西班牙与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签订《马德里协议》。该协议实际上将撒哈拉地区从西班牙殖民者手中交给了摩洛哥与毛里塔尼亚。
16年2月西班牙宣布全面撤军后,摩洛哥与毛里塔尼亚两国军队进入西撒哈拉开始分区占领。同日,西撒人阵在阿尔及利亚的支持下,宣布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西撒战争爆发,双方武装冲突不断。
毛里塔尼亚因战事不利,于18年宣布退出战争并且放弃领土要求,西撒战争演变为摩洛哥和西撒人阵之间的武装冲突。1987年,摩洛哥控制了西撒哈拉的大部分领土,并建立起防御墙 (摩洛哥墙)。
彩色线条为摩洛哥墙
1991年,在联合国和非洲统一组织的协调斡旋下,摩洛哥和西撒人阵签署停火协议,摩洛哥和西撒人阵以沙墙为界形成了对峙,结束了长达了16年的军事冲突。
虽然冲突双方实现了停火,双方就全民公投产生了分歧,至今仍未解决。
总体来看,西撒哈拉冲突的实质是西班牙殖民者撤离之后西撒哈拉的主权归属之争。摩洛哥主张西撒哈拉归属摩洛哥,而西撒人阵坚决要求实现独立。
进入危险区的联合国车辆
国际 社会 上,各个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西撒哈拉冲突表明了不同立场。
美国基于自身的北非战略以及摩洛哥在阿拉伯世界中的重要地位,总体上在西撒哈拉问题上对摩洛哥持支持态度。
支持摩洛哥的国家(红)和支持西撒人阵的国家(绿)
自1950年起,摩洛哥已经成为除埃及之外阿拉伯世界中接受美国援助最多的国家,援助的金额约占美国对非洲援助总量的五分之一。
美国-摩洛哥友谊法案(1787年),两国的友好关系由来已久
法国作为摩洛哥的前宗主国,不愿失去摩洛哥这一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也向摩洛哥提供了巨额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来保证法国在该地区的利益。
西撒哈拉冲突爆发后,法国明确表示支持摩洛哥,并且直接将西撒哈拉地区称为摩洛哥的 “南方诸省”来表示自己的立场。
西班牙 作为西撒哈拉的前宗主国,在西撒哈拉问题上持所谓的积极中立态度。一方面,西班牙承认西撒人阵的合法性,来维护其在西撒哈拉地区的渔业和磷酸盐开的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西班牙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和非法移民,开始注重改善和摩洛哥的关系。
抗议摩洛哥墙的人们
摩洛哥在西撒哈拉问题上的立场本质上从未改变,即坚决要求西撒哈拉回归摩洛哥。在美国和法国的支持和默许下,摩洛哥甚至多次阻挠联合国特派团和维和部队。
阿尔及利亚 自西撒哈拉问题爆发开始就给予西撒人阵坚定的支持,这使其和摩洛哥产生了利益冲突。虽然阿尔及利亚也认识到与摩洛哥改善关系的重要性,但其在西撒和平进程中的立场并未发生改变。
非洲大部分国家都是从殖民地独立的国家,逻辑上应支持西撒人阵的独立要求。
然而,自1996年以来,摩洛哥当局加强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金钱外交”攻势,一些非洲国家因此撤销了对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的承认,激化了非洲内部的割裂和分歧。
摩洛哥(西)和西撒人阵(东)占领区域
摩洛哥控制了沙墙以西的主要城市和海岸线,占西撒哈拉面积达约3/4。
摩洛哥在其西撒哈拉控制区设立4个省的建制,并且建立了各级行政管理机构,摩洛哥的各个政党也在撒哈拉积极开展活动。西撒哈拉共有约60万人,摩洛哥驻军及附属人员共15万。
此外,摩洛哥在西撒哈拉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位于西撒哈拉西北角的首府阿尤恩(摩洛哥控制)也从原来的破败小镇变成了拥有二十多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但西撒哈拉人仅占全市居民的1/5,大约四万人左右。
廷杜夫难民营
西撒人阵 控制的沙墙以东1/4地区,地处撒哈拉沙漠腹地,自然条件极其恶劣。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把西撒哈拉分为5大行政区,但实际上仅控制与摩洛哥、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交界的狭窄地带。
长达16年的战争造成了严重的难民潮,至今仍有15万西撒难民滞留在阿尔及利亚的廷杜夫难民营。
西撒人阵由秘书长领导,秘书长由每四年定期召开一次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所有难民营居民都有人民代表大会的投票权。西撒人阵没有正式成员,任何参与该组织工作或在难民营生活的人都被视为该组织的成员。
难民营的环境
“11人房间”是难民营政治结构中最小的单元。这些机构通常负责本地区的食物、水和教育分配,并且与更高一级的机构(包括几个营地)合作,建立分配链。
虽然营地有学校、医院、卫生所,并进行生产活动,但是当地难民主要依靠联合国、欧洲国家以及阿尔及利亚的食品物资援助生活。
这片多难的土地何时能迎来持久和平,犹未可知。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