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中国油价_90年中国油价
1.80年代的世界原油价格大概是多少?
2.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导致原油价格短时间内大幅上涨,这是影响原油价格的( )因素。
3.大幅提高油价引发14—15年经济危机的地区是?
4.(求助)!1990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一些资料
80年代的世界原油价格大概是多少?
12年原油价格大约为$3.00/桶,但是到了14年, 原油价格上涨了四倍之多达到$12.00。 中东战争始于13年10月5日叙利亚和埃及对以色列的袭击。 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表达了对以色列的支持。因为这个原因, 一些阿拉伯出口国对那些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了禁运。 阿拉伯国家削减了500万桶/天的产量。 其中100桶由其他国家增加的产量所抵消。削减的400万桶/ 天的产量一直延续到14年3月,代表了世界产量的7%。 如果还有对石油价格控制权从美国转移到OPEC的怀疑, 那么在阿拉伯实施了石油禁运后便彻底消除了。 原油价格在短短六个月之间上涨了400%, 油价对石油供应的敏感程度是显而易见的。 从14年-18年世界原油价格相对变动得比较平缓, 价格从$12.21上涨到$13.55/桶。 经过通涨调整的原油价格在这段时期保持稳定。 两伊危机: 伊朗和伊拉克危机导致了19- 1980新一轮的原油价格上涨。18年11月- 19年6月伊朗革命导致了了每天200万- 250万桶原油产量的减少。 1980年两伊战争直接导致了伊拉克原油生产削减了270万桶/ 天、伊朗减少了60万桶/天。与这两次相联系, 原油价格从18年的$14/桶上涨到1981年的$35/ 桶。 美国油价控制-失败的政策? 如果不是因为美国在战后的能源政策, 这一时期的油价上涨幅度可能会小很多。 美国对在国内生产的原油实施价格控制以期减轻13- 14期间油价上涨的冲击。 一个显然的结果是美国消费者对进口原油比对国内生产的原油多支付 48美分。而美国国内的生产商则减少了相应的收入。 政策达到目的了吗?短期内由13- 14原油价格高涨所造成的衰退减轻了。然而, 它造成了其他影响。如果美国没有实施价格控制, 那么国内的勘探和生产会大幅度地提高。 并且原油高价将会抑制消费者的需求: 汽车将会提高单位油耗的英里数, 房子和商业建筑会降低对用油的依靠, 工业生产将会提高它们的能源利用率。如果是这样,在19- 1980,美国会降低对原油进口的依赖, 由两伊战争引起的原油供应的短缺对价格的影响也会大大减轻。 OPEC调控原油价格的失败 OPEC很少能够对价格实施有效控制。 经常出现某一OPEC成员国违反协议的情况, 而协议的基本要求是执行成员国的生产限额。19-1980, 面对不断高涨的原油价格, 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不断对其他OPEC成员国提出警告, 高油价将抑制对原油的需求。他的警告被当成了耳边风。 日益高涨的油价在消费者中导致了若干反应: 油绝缘装置在新房子中的应用、旧式房子提高了对油的绝缘、 许多工业生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以及汽车提高了单位油耗的英里数。 这些因素加上全球经济衰退对需求的影响导致了原油价格的下跌。 对OPEC不幸的是,衰退是暂时的,但是当石油价格降低, 没有人匆忙地去移除房屋中的绝缘装置、 没有人去替换高利用率的装备, 许多对原油价格上涨的应对措施都是永久性的。 1986年12月OPEC设置的$18/ 桶的目标价格马上就在1987年1月被打破了。 油价继续保持疲弱。随着1990年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 油价曾出现上涨,但是在战争结束后,油价进入了稳定的下降期, 直到1994年以通涨调整的油价到达了自13年以来的最低点 。 价格循环出现了,随着美国经济的强劲和亚太地区经济的繁荣, 从1990-19世界对原油的消费增长了620万桶/天, 亚洲几乎增长了30万桶/天,从而推动了原油价格的恢复。 原油价格的上涨因为OPEC对亚洲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冲击的低估和 忽视而突然停止。19年12月开始, OPEC逐渐把它们的限额从提高250万桶/ 天到1998年1月1日的275万桶/天。亚洲经济出现停滞, 1998年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自1982年以来首度出现下降。 低消费量和OPEC的高产量促使价格呈螺旋型回落。作为回应, 4月,OPEC削减了125万桶/天的限额, 7月继续削减了133.5万桶/天。然而至1998年12月, 价格继续回落。OPEC于1999年4月继续削减171. 9万桶/天的限额,才使得价格出现回升。
参考资料: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导致原油价格短时间内大幅上涨,这是影响原油价格的( )因素。
答案:B
有时,突发会迫使原油价格明显偏离正常区域,或者在该范围内进行调整。世界最主要的石油储藏大多地处政治敏感地区,其中包括伊朗、尼13利亚和委内瑞拉。一旦这些地区局势不安定并导致原油供应中断,那么原油价格将会立即飙升。
大幅提高油价引发14—15年经济危机的地区是?
美国在伊拉克动武,被可笑地解读为捍卫所谓的西方式自由民主,其实它的真正意图是为那里的石油而战。基辛格就说过:“石油太重要了,不能把它留给阿拉伯人。”
控制中东石油以成就全球霸业,是美国既定的长期国策。14~15年石油危机爆发时,白宫曾讨论出兵“保卫中东油国”的可行性。19年“伊朗革命”后,卡特总统在1980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直言,“任何试图控制中东石油的国家均被视为侵犯美国利益,美国将取一切手段包括不惜使用武力保护美国的利益”,这即所谓的“卡特主义”。1990年,时任国防部长的切尼曾称,不容许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的根本原因,是不希望敌视美国的萨达姆控制“世界已知两成的石油蕴藏量”。
美国必须控制中东石油的政策,是建立在一个重要设上,即谁控制了中东石油,便等于扼住了美国经济的咽喉。
(求助)!1990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一些资料
按照我的理解,在大萧条时期,能生存下来的企业并不是因为它们的销售依然强劲,而是因为它们的资本更为雄厚,成本削减做得更好。过冬是普遍的,没有在冬天感觉不到寒冷的。就像一个企业家(好像是俞敏洪)说的,当别人都死掉的时候,只要我还苟延残喘地趴在地上,我就是胜利者。
不过以上说的是大萧条中很极端的状况,08年的情形还没有那么糟糕,控制成本,充足现金是上策。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