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跌了利好什么_油价下跌反弹乏力
1.油价后市究竟怎么走
2.国际油价闪崩,大幅度下跌是何缘故?
3.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油价后市究竟怎么走
什么因素导致严寒的冬季没有支持油价的走高?抛开股市是因上周中国公布的GDP跌破7进入6时代施压下跌外,单从原油价格的下跌走势谈起。
1.油价下跌不是中国经济放缓所致
这两天有国际传媒认为油价大跌的贼魁祸首是中国经济放缓所致,这真是无稽之谈,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虽然中国近期经济数据如GDP的确跌破了7进入了6时代比较差,但考虑到中国的经济体量占据世界第二,这个速度依旧排列在全世界的前列,因此对原油的需求并没有出现减少啊。
其次,中国普通汽油柴油的价格并没有随着国际油价的下跌而下调,自从发改委开启油价形成机制以来连续爽约的现象出现,这说明中国是在撑油价而非打压油价。
第三,中国的原油进口并没有大幅减少和下降,反之随着战略储备油库陆续进入收储阶段,中国加快了原油的进口,中国***刚刚在出访沙特和伊朗时,达成了新的合作能源协议。
以上几点说明中国的经济放缓并不是油价暴跌的主要因素,更不是油价下跌的推手,反之过低的油价对中国经济并不是很有益处。因为中国的油企业也会亏损,同时全球较大的油田也有中国的股份。
2.原油价格暴跌成谜的原因分析
油价从2015年开始下跌走低,到2016年1月份创下27.56美元的低位,从学术专家到媒体到坊间说的最多下跌因素就是需求低迷供应充足这个理由。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分析油价的走势呢?
首先,油价的暴跌供需失衡是第一个因素,供应没有减少而需求严重不足;全球经济走势乏力,新兴国家首当其冲,尤其是在美国去年12月份加息后,美元企稳反弹而其他货币包括暴跌最能说明,美国经济一枝独秀而其他经济体走势放缓。
任何商品只要供需失衡其中一个,就能导致价格出现单边运行,这是资产价格运行的基础支持和主导因素。
其次,虽然IS供给利比亚点燃了300吨原油,但是这些不足以导致油价的供应减少,而沙特和俄罗斯虽然要协调产出,但是在当前俄国经济陷入困境之际,这只能是口头表态;从表态到现在都没有见到俄国的行动。
伊朗经济制裁被国际社会取消后将杀入原油供应市场,20美元的购成本是很多国家坚守的成本,目前在30美元附近震荡来说还有下行的空间,虽然美国页岩气的生产陷入了困境,但是美国原油储备充足,近期不会引发任何供应短缺的疑虑。
第三,美银美林经济学家Mihael Hanson认为主要是贸易渠道、金融流动和信心层面影响了油价的暴跌,尤其是最后一个因素。这说明当前压垮油价的还是者对经济走势没有信心,这个现象好似当前A股的暴跌也是因投资者信心不足一月。
第四,油价当前的下跌也是恐慌情绪达到极致所引发的,油价在跌破30美元的支持后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跌破33美元可以认为是多头期权强行平仓而空头行权的开始,恐慌性在跌破30美元就能说明空头期权继续得逞。
我们从原油恐慌性指数也能观察到这一点,在上周三该指数达到了72.5的高位,这个位置正好和原油跌至27.56美元/桶的位置吻合。随后该指标有所改善而回落,油价开始企稳展开调整到当前。
那么,油价在当前低位基础上展开的反弹是否可以构成抄底呢?相信很多机构和个人依旧会把25美元试探当作企稳的开始,当前的油价还未到抄底的时候,就像我在油价此前跌至40美元的观点一样。
国际油价闪崩,大幅度下跌是何缘故?
近日,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有媒体报道:“截至5月31日收盘,纽约商品7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3.21美元,收于每桶69.46美元,跌幅为4.42%;7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3.41美元,收于每桶73.54美元,跌幅为4.43%。”
国际油价闪崩,在我看来主要是以下四方面因素影响:
首先是原油需求的减弱。随着新能源汽车(特斯拉、理想汽车、蔚来汽车)的强势崛起,购买汽油车的受众在进一步减少,这也使得国际原油需求减弱。当供大于求的时候,油价下降也是必然的。
我身边的朋友,平均每4个开车的人中有1个是驾驶电车的。而且长期来看,电车或许有可能会进一步替代燃油车。之前欧盟不是就提出要在2035年开始停止销售燃油车,加大普及电车的嘛!虽然不太现实,但这也间接表明电车取代燃油车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其次是产油国产油量的增加。在前面我们也说过原油的需求已经逐年在减少,按道理来说这个时候产油国的石油产量也应该对应削减。可类似于沙特这样的产油大国,为了保障财政的收入,打破了先前签订的“减产协议”,不仅不减产反而加大石油产量的生产。
另外,俄罗斯因为担心石油产量减少,国家经济难以维持,还让美国获利(美国也是石油一大生产国),干脆也不减产了。虽然销售欧洲受到限制,但是他最终找到了中转站,通过“中介”进行售卖,销量不减反增。
还有就是价格泡沫。当下的国际社会形势极度不稳定,社会恐慌情绪进一步蔓延。俄乌战争持续时间超过一年,中东地区战乱不断,西方内部的不和谐等,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得石油价格进一步萎缩。国家资金都在进一步拢缩,用于保障社会的运行,其他项的支付在对应减少。
最后就是美联储的激进加息。为了缓解美国国内危险的经济形势,巩固美元地位,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目前仍未看到加息结束)。美联储加息导致硅谷银行、签名银行邓银行的破产,银行挤兑引发流动性危机。
而作为风险性质产品,石油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叠加市场需求减弱,导致了原油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同时由于美联储是否进一步加息的不确定性,导致市场普遍处于观望状态,投资购买情绪低下,因此油价何时能够回升也是个未知数。
油价下降对我们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有效降低国家进口石油的成本,当然我们日常加油的费用也减少了。但是油价下降也会使得与之关联的产业链商品价格下跌,尤其是对中石化、中石油会造成巨大冲击。
目前来看,油价下跌仍将继续,回到5元时代也不是不可能,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直接的、显性的影响。
第一,对中国金融的影响。首先,持有美国投资银行的股份或债券的金融机构,受金融危机影响,股票债券大幅缩水。目前来看,中国银行是拥有美国按揭信贷证券化产品数量最大的国内银行,故其所受的损失应该是最大的。但由于中国的资本管制及中国银行较为单一的盈利模式使金融危机对其影响不深。其次,金融危机会导致中国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放缓。主要是由于国外各商业银行缩紧银根所导致。再次,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第二,中国的出口型企业,特别是东南沿海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着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的风险。今年不少沿海中小企业纷纷裁减员工,破产倒闭。虽然这与中国近几年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其融资困难、人民币的升值引起的出口成本上升等原因分不开。但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的海外需求下降导致企业生产过剩,产品无法销售,这一原因任然是沿海企业倒闭破产的直接原因。
第三,中国的外汇储备面临严重缩水的威胁。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第一大债权人。美国的国债市场是一个类似寡头垄断的格局,国债被几家官方机构所持有,稍有动作便会引发汇率的剧烈变动。所以中国作为强势美元的重要支撑者,一旦抛售美元,必将影响汇市,美元的贬值将使得中国通过贸易顺差积攒起来的财富迅速缩水。但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前提下,美元的走弱又是必然的,所以中国外汇结构的特点导致了即使是在危机的时刻,也不能随意抛售美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外汇资产缩水。
(二)间接的、隐性的影响。这主要是通过经济传导来造成的影响。
1、通过投资来影响经济。 从国内投资看,金融危机带来的主要是不利影响。
一是导致投资热情下降,信心不足。危机之下使人们对经济增长信心普遍下滑。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大,及投资收益预期不佳,短期人们会适当控制投资规模。二是利用外资的能力减弱。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演进,国外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甩卖海外资产,回笼资金,以应对危机。外资的纷纷撤离必然导致我国可利用的外资大幅减少。三是预期投资成本的上升,随着各国的救市措施的实行和危机的缓解必然导致和初级产片价格的迅速反弹,使得投资成本上升。美国为了解决自身存在巨大的债务问题,必然通过降息、发行货币等手段减轻压力,结果很可能就会导致美元贬值和价格重新上升。在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必然也会抑制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使得实际投资增幅也难以大幅回升。
从国外投资来看,由于金融危机,投资者为规避风险,使得各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都有不同程度的放缓。
2、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其“消费过剩”矛盾凸显。短期内必定大幅度减少生产,解雇工人,减少对供应商的原料购,随着危机的蔓延,其他国家也会取类似的措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年贸易顺差的的出口国而言,必然面临着 “生产过剩”的困境。生产商担心存货过多,就会缩减生产,反过来又进一步缩减消费需求。
危机爆发后,美国不断注资救市,有关报道, 2009年美国国债的发行额度可能会达到近乎天量的1.8万亿美元。而新上任的总统对减税、医保改革等措施的承诺,必然使得下届美国的财政压力加大。因此,从长期来看,美元贬值的风险还是很大的。美元贬值必然导致人民币汇率下降,从而使出口成本增加。
所以需求的缩减和成本的上升的双重压力将极大削弱中国外向型企业出口量和出口利润的增长。
3、对中国消费的影响。一是消费者实际购买力下降。今年上半年我国大批中小企业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部分国内企业纷纷裁员,数百万职工面临失业的风险,所以消费者必然需要勒紧腰带,全面缩减消费支出。同时中国股市一蹶不振,股民几乎被一网打尽,其消费开支也必定大幅缩减。二是消费者的预期收入下降。金融危机及其带来的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预期显然进一步恶化了中国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收入预期下降了,消费者必定压缩开支,减少消费。
二、金融危机的有利影响。
1、有利于储备和开展跨国并购。首先,金融危机扩散到实体经济必然引起国际上初级产品的价格大幅下跌,现在国际上原油等一系列价格在不断下降,但随着各国的挽救措施,美元的贬值,危机有可能平息的时候就会带来国际和初级产品价格的大幅反弹,所以,中国目前可以充分利用目前丰富的外汇储备,在美元贬值之前,积极稳妥地抓住储备的有利时机,为中国工业化积累廉价的储备。
其次,次贷危机有助于我国企业绕过市场准入门坎和并购壁垒,以相对合理的成本扩大在美国的投资,通过收购、参股和注资等手段加快实现国际化布局。
2、有利于缓解中国的通货膨胀。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步步演进,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出现了明显的回落。如:原油在7月达到147.5美元的历史最高价,目前的油价又进一步跌破46美元大关。随着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的不断下行的态势。有利于抑制近期不断上升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从总体上缓和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另一方面,美国金融危机导致了中国外需萎缩,使部分出口产能转向国内市场,从而增加了国内市场的供应,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这从另一方面抑制了价格水平的上升。
因而总体来看,美国金融危机对缓解中国通胀压力是有一定好处的。
3、有利于吸引国际资本。目前中央提出的新农村改革,这一改革将使得中国农村提供巨大的建设和消费市场,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取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保障了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遭受金融海啸大背景下继续保持持续、稳健、健康地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金融海啸的传导导致西欧日本等一系列国家汇率动荡下跌,资本外逃,而我国人民币依然坚挺,汇率稳定,并保持对美元小幅升值态势。
这一切都有利于我国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从长远来看来,国际资本的去处就只剩下中国了。
4、有利于挤掉中国虚拟经济的泡沫。中国经济近几年来高速增长,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房地产等行业的虚拟经济的泡沫,导致的表面繁荣,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到中国,造成中国房市走下坡路,及中中国股市的萎靡,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挤掉了中国的部分虚拟经济的泡沫。
5、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繁荣的经济环境之下,很多问题会隐藏起来,不易发现,而危机之下,经济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必定凸显出来,现在正值中国经济周期的调整的阶段,危机中有利于发现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有利于取各种防范措施,为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指导。
总的来说,由于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资本管制、货币政策稳健、财政的连年盈余等因素,使得中国目前所受的影响仍然有限。但是根据国际金融理论,货币贬值对一国贸易条件的改善存在一个时滞,即所谓的J曲线效应。故金融危机通过贸易渠道传染到其他国家也同样存在一个J曲线效应。所以中国由国际贸易途径遭受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也会存在一个时滞。因此,中国现在可通过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来调整国内政策,最大限度的改善自身环境和条件,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从容地去面对金融危机,减少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一系列的传导性影响,
所以这次的金融风暴对中国来说,既是一次危机,也是对中国金融事业、经济发展的一次考验和机会。中国必须抓住这次机遇,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