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罗斯的石油工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2.美国的石油主要来自哪里?

3.历史原油最高价147.91的背景?

4.“劳拉”飓风为何会导致墨西哥湾的原油减产?

5.国际原油暴跌对谁最有利

俄罗斯的石油工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俄罗斯出口墨西哥原油价格多少_俄罗斯出口墨西哥原油价格

俄罗斯是世界上石油最丰富、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1982年探明储量86亿吨,占世界的9%以上,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和科威特,居第四位;1982年产原油6,12亿吨,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多,居第一位。石油主要埋藏在东部地区,仅西西伯利亚和伏尔加——乌拉尔地区,就占全国石油储量的72%,北高加索为8.1%,中亚、哈萨克、库页岛共为7.8%。俄罗斯的石油生产主要集中在西西伯利亚、伏尔加——乌拉尔、外高加索、曼格什拉克、提曼——伯朝拉、北高加索、土库曼和乌克兰等8个油区,其中以前4个油区最为重要。 外高加索油区,即巴库油田,位于阿塞拜疆东部的阿普歇伦半岛及其附近的里海水域。是俄罗斯最古老的油田,十九世纪开,产量长期居于优势,油质好。但由于长期集中开,已近枯竭,生产日渐衰退,原油产量现仅占全苏的2%左右,居第四位。 伏尔加——乌拉尔油区,又称“第二巴库”,位于伏尔加河与乌拉尔河之间。五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开,六十年代为全苏最主要的油区,七十年代末退居第二位。虽已进入开的后期,但近年来产量仍为2亿吨左右,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西西伯利亚油区,又称秋明油田或“第三巴库”。位于鄂毕河中下游低地,自然条件恶劣,但却是全国最大的石油储藏和生产区。六十年代正式开,七十年代末原油产量已居全国第一。1980年产油超过3亿吨,占全苏石油总产量的二分之一左右。 曼格什拉克油区,又称“第四巴库”,位于哈萨克西部曼格什拉克半岛。六十年代中期新开发的油田,储量较大,产量已达2,000万吨,占全国的3%左右,居第三位。 随着石油生产的不断提高,俄罗斯的石油加工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现有炼油厂46座,其中年加工能力超过600万吨的30多个,1,000万吨以上的有8座,超过3,000万吨的有乌发、古比雪夫和安加尔斯克等三处。

美国的石油主要来自哪里?

以前一直以为中东地区是美国石油的主要来源地、沙特阿拉伯是美国的最大石油供应国,其实不然。

事实上中东地区供应的石油只占美国石油进口量的17%,

沙特阿拉伯则是美国的第三大石油供应国。

第一大石油供应国是加拿大,加拿大输入美国的石油是沙特阿拉伯的2.7倍;

第二大石油供应国是墨西哥。

许多美国人根本不知道加拿大与墨西哥这两个美国的南北邻居是自己国家数一数二的石油供应国,

一说到石油进口,大部分人想到的是远在中东的沙特阿拉伯。

2009年进口石油占需求量的51%。

(图表:美国能源信息署)据美国能源信息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5月27日的最新统计,

截至今年三月份,平均每天输入美国的石油(包括原油以及精炼石油产品),加拿大是277.3万桶,墨西哥是126.9万桶,沙特阿拉伯是110.8万桶,

委内瑞拉是103万桶,

这四个国家每天输入美国的石油均超过百万桶。

除了这四个国家外,排名前15位的石油供应

国依次是:

尼日利亚:96.6万桶

俄罗斯:55.6万桶

阿尔及利亚:48.9万桶

伊拉克:37.5万桶

哥伦比亚:31.8万桶

安哥拉:32.0万桶

巴西:20.5万桶

维尔京群岛:20.3万桶

英国:15.5万桶

科威特:14.3万桶

挪威:10.4万桶

2009年进口石油地区百分比表 (图表:美国能源信息署)

2009年美国的石油消费每天约1880万桶,其中进口石油占51%。

在进口石油中,西半球的南北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区占51%,

是美国石油的主要进口地区;

非洲占22%、波斯湾地区

(即中东地区,包括巴林、伊拉克、科威特、

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的进口则占17%,其他地区占10%。

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但也出口石油,主要是加工过的石油,2009年美国出口的石油大约每天200万桶。美国从墨西哥进口原油,而后在德州等地的炼油厂加工成各种石油制品,再出口到墨西哥,这样做与将石油制品运送到美国东部地区相比,经济效益比较高,而东部地区从欧洲进口石油制品则比较划算。

最近几年美国在能源方面越来越重视节能与开发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等传统再生能源也得到青睐,石油在整个能源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减少,目前全国40%的能源来自石油。与此同时,美国也在逐渐摆脱依赖进口石油的状况,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统计,2005以及2006年进口石油占全国石油消费量的60%,2009年下降到51%,预计到2035年这一比例将下降到42%。

历史原油最高价147.91的背景?

我给你一篇2007-08原油最疯狂时候的一篇分析报道,里面详细的写出了原油疯狂的背后原因,仅供参考。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创下历史最高价的背后

国际原油期货收盘价创下历史新高,与前两次有很大不同。2005年的主要因素是飓风给墨西哥湾沿岸美国石油开和炼油业带来的巨大损失。2006年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中东政局恶化引发的“政治溢价”。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油价上涨,主要动力则是基本面的支持——市场供需不平衡。

2003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率已连续四年超过4%,是二战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尽管油价持续走高,但在经济强劲增长的基础上,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上升。

国际能源机构最新发表的报告预测,今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将达到8600万桶,比去年增加2%,而2006年较2005年的增速仅为0.9%。

国际能源机构还预计,未来几年,受世界经济增长强劲的推动,世界能源需求将继续走高。到2011年,全球每天所需原油为9580万桶。

与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石油供给能否及时跟上?国际能源机构的报告认为,非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产油能力已接近峰值,未来增产空间不大。报告预计,今后5年内,非欧佩克产油国年均增产速度不会超 过1%。为此,国际能源机构呼吁欧佩克将日产量增加100万桶,以实现全球 原油市场的供需平衡。

欧佩克目前的日产量比去年同期少170万桶。由于2006年第四季度国际油价大幅回落,欧佩克在2006年11月初将原油日产量削减了120万桶,2007年2月再次削减50万桶。在欧佩克实行限产保价措施之后,目前的油价已经较欧佩克第二次减产时上升了将近五成。

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负责人盖伊·卡鲁索近日呼吁,欧佩克今年下半年应提高原油产量,以避免油价过高。如果欧佩克无所作为,美国和全球的石油库存就会太少,这将导致油价继续上涨。

面对各方的增产建议,欧佩克却拒绝增产限价。欧佩克第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和矿产大臣纳伊米近日表示,目前油价持续走高并非由于供应短缺,而是全球性炼油能力不足以及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造成的。欧佩克轮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能源部长哈米利也表示,油价走高与欧佩克无关,到目前为止欧佩克还没有理由增加产量。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原油供给增长放缓是本轮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但炼油能力不足也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3年和2004年,在全球石油需求分别增长2.4%和3.2%的情况下,炼油能力仅分别增长0.4%和0.3%。

市场分析人士还指出,尼日利亚局势不稳、伊朗核问题、伊拉克局势动荡、北大西洋飓风季节的风险、资金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对冲基金进行投机交易活动等因素,也是油价上涨的动力。

综合上述因素,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际油价将在高位运行,一些机构也纷纷调高对油价的预测。

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是9月11日将在维也纳举行的欧佩克部长会议。虽然一些欧佩克成员国拒绝增产限价,但欧佩克秘书长巴德里近日接受澳大利亚媒体访时暗示,欧佩克并不希望油价上涨失控,如果油价涨至每桶80美元,欧佩克可能做出增产限价决定。

“劳拉”飓风为何会导致墨西哥湾的原油减产?

飓风劳拉已经在美国路易斯安纳州的一个地区登陆。目前已经造成当地数10人死亡或者是失踪,还有受伤。根据有关媒体表示鞠躬老啦,是一个世纪以来登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最强的风暴之一。目前已经造成了当地大面积的停电和严重的洪涝灾害。

因为飓风老大的影响,美国墨西哥湾原油减产了至80%左右。美国相关的公司再去工作后,相继外恢复海上了相关的油气生产设施。有关的数据表示截止到当地时间8月30日的中午已经有122个设施重新投入使用,但是墨西哥湾的原油产量还是减少达到了82%左右。

有关部门表示截止到8月30日189个作业或者钻井或者是相关的平台还处于无人值守的状态。相比于几天之前大面积的无人看管,情况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美国当地多家炼油厂因为受到飓风的影响而不得不进行关闭。很多没有受到很严重损失的炼油厂已经开始取了相关的措施进行重新启动运营。

此次飓风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50英里,已经超过了当年的卡特里娜飓风。当地很大一部分的损失都是因为此次飓风造成的。一些建筑物都被飓风毁灭成了废墟,许多的房屋都已经被完全的破坏掉。给当地的人民出行生活学习,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飓风来临的时候,当有超过38.5万人,被当地有关部门要求躲避飓风进行撤离。目前泰国红十字会已经表示已经收了5000多人躲避此次的飓风。因为飓风的侵袭,已经导致当地有超过10万名家庭用户断电断水等。

飓风来临时,我们一定要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在家中的人们应该及时的照顾自己的房屋门窗。同时将自己屋外的一些花盆等重型的物品全部收进屋内,避免飓风将他们吹落,伤害到过往的人员。飓风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准备好相关的一些物品帮助我们度过此次飓风。

国际原油暴跌对谁最有利

随着最近的美元持续走强、美国页岩气全面开发利用、及美国对全球石油的需求减弱,即使地缘政治纷争不断,但国际油价的下跌估计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在当前国际市场的买方需求不足、卖方竞争加剧、原油市场供给趋于过剩的情况下,如果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油价也看跌,那么这更容易推低国际油价未来趋势。国际油价是否会在80美元这个水平,就在于各方利益关系的激烈博弈。对此,国内市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与国际市场那些主张高油价的国家瞎起哄。

最近国际油价大跌,可能是各国及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事情。因为,从今年6月20日起至今,不仅国际原油价格在4个月内跌去了25%左右,而且在10月15日,国际原油的价格跌到80美元以下的水平。

由于原油价格的暴跌触及到全球各国重大的利益关系变化,由此对原油价格暴跌的解释与言论也就风起云涌。有“阴谋论”认为,原油价格暴跌是美国及沙特阿拉伯联合起来对付俄罗斯的阴谋。因为,按照俄罗斯的原油开成本及经济状况,原油的价格只要跌到80美元以下,就会对俄罗斯经济造成重大打击。这也是对俄罗斯的经济最大的制裁。所以,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扬言,国际原油的价格跌到80美元以下,对世界经济是一次最大的灾难。

而国际能源(IEA)最近发表的一份月报指出,国际原油价格保持在80美元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根据IEA的估算,油价处于80美元,全球约2.8%的生产将不合乎经济原则(即生产者无利可图),涉及的原油达每天260万桶,受影响的国家和单位包括加拿大、俄罗斯、英国、中国(在岸),以至尼日利亚(离岸)。美国、巴西和墨西哥的深海钻探,面对80美元油价也难独善其身。IEA也认为国际油价应该保持在80美元水平上。

现在我们要问的是,难道80美元就是国际原油价格的底线吗?那么这个底线是由什么决定的?或者说,当前的国际原油价格又是如何决定的,是成本定价,还是金融定价?如果国际原油价格在80美元以上,对谁有利?谁的利益会受损;如果国际原油价格跌在80美元以下,对谁有利?谁的利益又会受损?

其实,近几十年来,尽管国际上石油开的成本一直在上升,但国际油价从来就不是成本定价的,而是金融定价,其价格波幅相当巨大。比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油价当时从每桶145美元狂跌至36美元。后来几年,油价一直却维持在100美元以上的水平。当油价暴跌到36美元时,没有看到哪个国家的石油企业而破产,但是当前油价维持在100美元之上的水平时,一些产油国家则成了暴发户。而国际油价之所以会长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与产油企业成本及市场供求关系不是太大,而更多的是国际石油输出国垄断定价的结果,再加上有石油期货来左右,但是让这种石油的垄断性定价如鱼得水。在这种情况下,石油输出国可大获其利,如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内瑞拉等国,而中国、美国、欧洲及日本石油需求国的利益则大幅受损害,买同样多的油,付出成本更高。这不仅不利这些国国家的消费者,也会严重损害这些国家及全球的经济增长。

但是俄罗斯及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在高油价下,这些国家不仅赚得盘满盆满,也让这些国家的政策治理就扩张得心应手。所以,当油价下跌时,特别是暴跌时,他们就说不干了,就对全球市场放出狠话。因为这个油价市场是由预期来决定,并希望以此来左右预期。有人分析,如果油价维持在每桶100美元以上的水平,俄罗斯政策的财政就能够高枕无忧。但是如果油价低于100美元,俄罗斯便不可能在财政基本平衡的前提下,维持原有的开支规模;要么节衣缩食,要么财政赤字激增,两个结果对俄罗斯经济民生都会造成沉重打击。委内瑞拉的情况也是如此。所以油价暴跌,类似这类国家叫得最凶。但是油价维持如此高的水平,对石油需求国来说,就得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尤其是中国更为如此。因为,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除美国之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大国之一,对外依存度也在58%以上。如果中国的人均石油消费最提高,中国石油消费的对依存率更是会高。所以,国际油价的暴跌,中国应该是最大受益者(因为,随着美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美国也可能石油出口,由消费国转向为出口国)。它不仅可能全面降低企业成本,也直接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这些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是相当有利的事情。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决不要受各种无端言论所影响,特别是不要用阴谋论来解释油价的下跌。

可以说,随着最近的美元持续走强、美国页岩气全面开发利用、及美国对全球石油的需求减弱,即使地缘政治纷争不断,但国际油价的下跌估计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在当前国际市场的买方需求不足、卖方竞争加剧、原油市场供给趋于过剩的情况下,如果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油价也看跌,那么这更容易推低国际油价未来趋势。国际油价是否会在80美元这个水平,就在于各方利益关系的激烈博弈。对此,国内市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与国际市场那些主张高油价的国家瞎起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