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松岗到禅城住房公积金怎么坐车

2.禅城区中心医院护士有没有公积金?

3.禅城的住房公积金,南海买房可用吗

4.干货!广州公积金异地互贷申请条件及流程!

5.佛山禅城区公积金辞职多久可以取

松岗到禅城住房公积金怎么坐车

禅城代扣公积金价格_佛山公积金代缴服务费

公交线路:124路,全程约3.1公里

1、从佛山汽车站步行约220米,到达汽车站

2、乘坐124路,经过5站, 到达轻工路口站

3、步行约250米,到达佛山市住房公积金管...

到松岗客运站里面,买到佛山的车票,到佛山车站下车,然后坐公交就可以到了。

禅城区中心医院护士有没有公积金?

准确告诉你,没有!

有的那些,都是进了编制的,就是属于公家出工资,所以你懂的,现在大部分都是合同工,中心医院很多合同工的,只有部分是编制的工资,所以是没有的。

当然,进入了就会有机会获得编制,有时候赶上制度改革,会有几个位置,但不多,可以说,基本没

禅城的住房公积金,南海买房可用吗

异地目前大部分没有支持异地公积金,具体按以下问一下:

1、 咨询

首先,你需要向申请办理的公积金管理中心进行业务咨询,询问一下当地是否允许你办理公积金异地,如果可以的话,需要哪些条件,要准备哪些资料等等。

2、 申请

然后,你需要向缴存公积金的管理中心提交办理异地的申请,工作人员会对你的申请进行确认,看看你所述的信息是否属实,确认无误之后,工作人员将为你开具《异地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证明》。

干货!广州公积金异地互贷申请条件及流程!

10月26日,广州重启公积金异地互贷,这次互贷范围从珠三角城市拓宽到全国。但这次广州公积金异地互贷并未对所有外地人放开,在外地缴存公积金之外还必须有广州户口。此外,如果还有公积金未结清,则不能在广州申请异地互贷。有业内人士分析,综合楼价差异、“限购”等因素,异地对广州周边的二三线城市楼市而言,利好可能更大。

异地互贷并未对外地人放开

今年9月30日,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文,明确自10月8日起将实施多项举措。其中提到,切实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包括全面推行异地业务。按照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广州公积金中心”)发布的通知规定,职工申请公积金异地,必须是在外地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广州市户籍职工,在广州购买自住住房,并符合广州公积金的申请条件和广州市的购房政策。同时,申请异地互贷的职工,须是未使用过公积金,或者首次公积金已结清。

这意味着,广州公积金异地互贷并未对所有外地人放开。结合广州公积金现行规定来看,如果市民在外地使用过公积金买房,已结清后,在广州购房可以申请异地互贷,将被视作二套房,最低首付三成,利率为公积金基准利率的1.1倍;但如果市民在外地申请的公积金未结清,就不可以再申请广州的公积金了。对于在广州缴存公积金的职工,如果要在外地购房、申请当地的公积金,可以持本人,到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事处、管理部申请出具《异地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证明》,但申请条件、额度等则要按照当地的相关政策执行。

“对周边城市楼市利好更大”

去年,由于广州公积金的申请量猛增,存贷比曾一度超过80%的警戒线,广州公积金资金一度紧张,随后开始实施限额放贷进行控制。广州重启异地互贷,会否让广州公积金资金再度陷入紧张?

广东省房协理事赵卓文曾分析,公积金主要的需求人群,是在北上广深等楼价较高的一线城市、购买能力又有限的中低收入者,因此跨市、跨区域买房的买家,基本上都不属于首次置业的刚需人群。合富辉煌房地产集团首席市场分析师黎文江认为,广州房价较周边二三线城市要高,在广州工作的外地人想在广州买房还有社保缴满三年等限购“门槛”,因此外地人来广州买房、申请广州公积金的可能性较低,反而是广州人去城市买房的可能性较大,比如已通地铁、城轨的佛山、中山等周边城市,已吸引较多广州人置业,加上佛山取消限购等因素,异地互贷对周边城市楼市的利好更大一些。“异地互贷对广州公积金带来资金压力的可能性不大,但其他城市会不会配合还难说。”黎文江说道。

个案

广佛“候鸟”买房申请异地公积金等了7个月才放款

在广州缴存公积金、在佛山工作的张先生,曾经申请过佛山的公积金购房,由于办理手续较为繁琐,足足7个月他才等到了放款。去年3月,他在禅城南庄购买了一套总价57万的房子。由于单位在广州,因此是在广州缴纳的公积金。按照佛山的规定,他必须先到广州公积金中心办理缴存证明,才可以在佛山申请公积金,然而,该证明的有效期只有30天,需要经过受理银行的佛山分行、省行、公积金中心层层审核,没审核完,证明就过期了。“我足足跑广州开了3次证明,才通过审核。一直到这个月,才发放下来,足足用了7个月。”

背景

珠三角互贷申请人数不多

由于不同省份、不同城市之间的公积金使用率、结余资金量差别较大,业界呼吁公积金“同城化”、提高公积金资金的利用率已多年,但效果并不理想。比如,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就曾建议,在去年广州公积金资金出现紧张的情况下,全国闲置的公积金比例却高达50%。如果全国的公积金能进行统一管理,则既能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又能满足公平。

广州公积金中心相关人士曾透露,2009年启动的珠三角互贷,最初是由广州提出,当时各地公积金资金都较为充裕。然而,由于办理手续较为繁琐、放款时间长等原因,珠三角城市启动异地互贷以来,实际申请异地的人数不多,因此2013年协议到期后,各地续签的积极性不高,但部分城市依然可以互贷。

除了同省异地互贷之外,今年2月,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四省也启动了公积金互贷。在9月30日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文后,广州重启异地互贷,并且把互贷范围从珠三角拓宽到全国,受惠人群将扩大。但申请人数会否增加,广州公积金中心相关人士表示,目前还难以预测。

数据

通过查阅近六年的数据发现,佛山公积金连续六年存贷比都在80%以上,使用率较高,而广东省住房公积金2014年年度报告显示,佛山发放额增幅排在全省第二,达到26 .16%,仅次于深圳,甚至比广州还高。有业内人士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类似佛山这种公积金使用率已经较高的城市,或许不会配合异地互贷。

职工申请公积金异地互贷

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在外地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广州市户籍职工,在广州购买自住住房

●未使用过公积金,或者首次公积金已结清

●符合广州公积金其他申请条件和广州市的购房政策

职工外地缴存公积金

如何在广州申请公积金

●职工向缴存城市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提出申请,缴存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出具《异地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证明》

●职工向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广州市珠江新城华就路12号4楼)提交《异地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证明》

●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向缴存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核实《异地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证明》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按规定为缴存职工办理审核审批手续。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5-10-28,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点击查看更全面,更及时,更准确的新房信息

佛山禅城区公积金辞职多久可以取

一般是十五天内。

离职后五险一金的处理通常如下:

1、养老保险转移手续

《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规定养老保险用 “双转移”模式,转移手续如下:

第一步是携带包括参保人员居民、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居民户口簿等相关证明材料,到目前所在地的社保经办机构打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

第二步是带齐这些手续,填写《转移接续申请表》,向转移地的社保机构提出转入申请。此后,就不需要再操心其他事宜,新旧参保地两地社会部门将处理转移事项。只要审核通过,参保者将在45个工作日后接收到社保部门完成转移的通知。

2、医保账户可随人划转

根据人力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从2010年7月1日开始,流动人员跨省就业时可以转移自己的医保关系,个人账户可以跟随转移划转。

根据《暂行办法》的规定,当劳动者离职之后到新城市就业,即可加入当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就业地社保经办机构将通知原就业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转移手续,劳动者不再享受原就业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原就业地在中止参保手续的同时出具参保凭证备查。同时,个人账户余额通过保险经办机构转移。这意味着,只要你在新就业地参保医疗保险时提供足够真实的参保信息,那么所有医疗保险关系转移的事情你都不用再费心了。

3、工伤及生育保险

这两种保险属于“当期交纳当期享受”的险种,并不存在转移的问题。

4、失业保险转移

《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成建制跨统筹地区转移,失业人员跨统筹地区流动的,失业保险关系随之转迁。如需办理手续,在职职工在本省内或向外省迁移,应到受理其原单位失业保险业务的经办机构办理失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由经办机构出具职工参保及缴费情况证明,职工凭此证明到迁入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接续失业保险关系,不需转移资金。

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在本省内跨统筹地区转移的,由迁出地经办机构出具证明,失业人员凭证明和《职工失业保险手册》到迁入地经办机构接续失业保险关系,并按迁入地标准领取失业保险金,不需划转资金。失业人员跨省迁移的,由迁出地经办机构出具证明,并划转所需资金,失业人员凭证明和资金划转手续到迁入地经办机构接续失业保险关系。

4、公积金异地购房只能一次性提取

按规定,个人到外地工作,如果他在外地的工作单位已为其建立了住房公积金账户,那么他就可以将在原来住地的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全部金额,转移到外地的住房公积金账户内。办理时,该员工需要提供调入单位接收证明、在调入地建立住房公积金的证明、转入银行账号、行名称、职工本人复印件等相关材料给在原居住地的原单位,通过原单位的住房公积金经办人到管理部申请办理。

因地区差异,各个省市会有所不同,具体请咨询当地社保局和公积金管理中心,以官方回答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