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油价不降令人愤怒_国资委关于油价下跌
1.企业如何选择并购对象
2.现货原油是根据什么波动的?
3.谁能分析一下中国石油这只股票?
企业如何选择并购对象
田立 随着东航收购上航、平安收购深发展等传闻正在或者已经变成现实,国内企业的一股新的并购重组热正在升温,就连国资委官员都公开号召国企与民企开展战略重组。不难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间的并购与重组将是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的主旋律。但历史的经验却不能不让人担心,全世界超过半数的并购与重组是失败的。那么,中国的企业在这方面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呢?
国内专业人士在谈到并购重组时经常提到两个词:一是“强强联合”;二是“做强做大”。好像只要有了这两条做标准,一切并购或重组都是合理的,其实不然。国际上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就是把并购重组的事后判断“托付”给市场,也就是根据企业并购前后股票价值的变化来判断并购与重组的成败。像当年康柏与惠普的并购,方案一出两家股票应声下跌,人们随即得出“并购失败”的结论。至于为什么要相信市场,太多的学术分析就不在这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就可以告诉我们这样做是对的:因为几乎所有事后被断定确实属于失败的并购都曾经引发过企业股票的暴跌。
如果我们相信这种事后判断的科学性的话,我们就不难发现单纯强调所谓的“强强联合”或“做强做大”并不能保证并购的成功,就拿惠普和康柏来说,从表面上看,是典型的强强联手和做强做大,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起并购是典型的失败案例。再比如一年前的国内电信业重组,六大企业个个“体型健壮”,重组成两大集团是标准的强强联合,但合并方案出台后,六家中所有的上市公司——不管是港股还是A股——全面下跌,其中,
中国移动H股在重组方案出台后不到4个交易日股价就跌去10%。后来其他几家的命运都差不多。事实证明,这次重组是非常不成功的。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类的发生呢?这就涉及到一个事前判断的问题。尽管事前没有人知道未来的不确定性究竟会怎样发展,但这并不等于说事前我们就真的没有原则可以遵循。从国内外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教训看,至少有两个因素是决策者并购前必须要考虑的:一是合并后企业的抵御风险能力;二是合并后企业所要面临的风险。某种意义上讲,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首先是抵御风险的能力,每个企业的经营都会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又常常是天使与恶魔的结合体:“好”的不确定性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盈利的空间,比如石油公司遇到油价大涨;“坏”的不确定性则能让企业举步维艰甚至关门大吉,比如房价暴跌造就的雷曼兄弟的破产。正是由于不确定性有好有坏,因此必要的风险对冲就意义重大了。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企业真的应该把所有的不确定性全都对冲掉吗?如果这是这样的话,那么坏的不确定性被对冲掉的同时,好的不确定性也会随之灰飞烟灭,企业何谈发展呢?好在我们有并购或重组。
成功的并购重组一般都具备这样一个特点:未来那些好的不确定性留下了,坏的不确定性企业有能力“消化”。这方面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就是埃克森和美孚的合并,成功就成功在合并后的埃克森美孚既有能力应对石油价格的波动也有能力对付汽油价格的波动,因为他们一个是生产石油的一个是生产石化产品的,从坏的不确定性来看,石油涨价对石化生产不利,但却可以使石油生产获利;石油跌价对石油生产是不利的,但对石化生产有利。如此一来,世界上最具“破坏性”波动性的石油价格风险就不能奈何埃克森美孚了。所以,这样的并购是好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两家合并后股价暴涨。
这类并购的成功秘诀就在于所谓的“风险头寸自然对冲组合”,也就是无须套保企业已经具有了应对风险的能力了。前不久中铝收购力拓的构想就典型的“风险头寸自然组合”,中铝虽然不担心铁矿石价格风险,但中国大量的钢铁企业却必须面对。一旦中铝收购成功,中国的钢铁企业可以通过持有中铝股份的方式实现钢铁生产与铁矿石价格的头寸对冲,到那时,国际铁矿石价格的波动对中国钢铁企业的冲击就会比现在小得多。可惜,这样的意图太明显了,最终此案以失败告终。
实际上,力拓的“翻脸”——从单纯的学术角度看——有其道理,像力拓这样的铁矿石企业,它所面对的风险是钢材替代材料的大规模应用,因此它的理想合作合办应该是新新材料研发机构或企业,而不是传统金属材料的生产者。
成功并购的另一个原则是承担必要的风险,一旦企业有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要承担风险,否则企业无从发展,并购重组也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像2008年的电信业重组,最大的问题出在合并后的企业规模是扩大了,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增强,但业务却被封闭在缺少必要风险的领域中,这样的效率不可能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回过头来再看国内其他一些并购与重组,也存在类似问题,过分关注运营成本的下降,过分关注市场占有,过分强调扩大规模,却无人关注企业的能力与风险匹配性,这样的并购或重组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客观要求。所以,尽快树立新的基准是确保国内企业并购重组成功的关键所在。
现货原油是根据什么波动的?
现货原油的波动由国际政治经济和原油本身供求关系决定
1、原油库存:每周三晚,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权威数据,几乎每次都能带来50-100点的收益空间。
2、非农数据:每月第一个周五晚,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非农业就业人数变化,非农数据对原油的价格有很大的影响。
3、美联储议息会议:一年仅8次,公布的政策或前瞻性指引,总能油价行情产生比较大的波动。
4、战争和战争预期:每次有战争爆发,或仅仅是战争的预期,就能让油价产生巨大的波动。
5、供求关系:产量与需求的关系是油价涨跌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比如欧美制裁伊朗石油出口,打压了市场需求。
6、实力雄厚:央企背景,且是首批通过院部际联席会议审批和国资委清理整顿验收的。与多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合作,资金三方存管,出入金安全快捷。
谁能分析一下中国石油这只股票?
第一,中石油股价为什么跌跌不休?中石油开在48元没有往上做,完全不是价值高估的原因,为什么这么说?你只要看看中国神华开在什么位置上,然后又连续拉高,你再看看200元的山东黄金、贵州茅台,300元的中国船舶,就明白并不是高开而演绎价值回归才使中石油绵绵下跌的。关键是散户抢筹导致的,散户的抢筹,使得机构反手做空,想在低位捡回筹码。于是,一些机构推荐的08年十大优质股票的名单里,居然也把“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去掉了,然后又雇了几个股评家,说中石油不值这个钱……机构也确实厉害,上面放上大卖盘压住,在关键点位打压,使得股价如瀑布般直下,破40再破30,创造了全球股市奇观,“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一个半月股价腰斩! 但买入中石油的散户都是受机构“价值投资”洗脑比较彻底的,在解套无望的情况下低位买进降低成本,成了散户补进的充分理由。另外,股价跌破36和30以后,散户出现了抢购潮,这从交易数据可以看出来,主力在这个阶段不得不和散户抢筹,然后机构用抢来的筹码再行打压……而股价越低,参与抢筹的人就会越多。像楼主本人也开始在30元以下开始每隔1元翻倍加仓,我的申购新股的一些朋友甚至扬言,中石油跌到25,将停止申购满仓待涨。于是,机构的打压,会将一部分高位套牢的筹码吓出来,但是越打压越低,坚信中石油的投资价值与股指期货价值的投资者就会潮水般涌来抢筹……而机构得不到筹码会气急败坏再打,散户再抢——这就是股价跌跌不休的原因!
第二,打压中石油造成的结果。打压中石油与打压任何股票不同,因为中石油占的指数权证太大,又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所以打压中石油就是打压大盘,就是打压机构在“5.30”之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价值投资理念,最终的结果就是机构一方面在中石油上赔钱(打压的代价),一方面在其他股票上严重地把自己套住,有29元的中石油,谁会去买60元之上的中国神华、200元之上的山东黄金、贵州茅台和300元之上的中国船舶呢?最近“价值股”跌得凶“题材股”涨得凶,就是机构打压中石油导致“价值投资理念”崩溃的结果,影响所及,也波及到地产股与银行股,有人评论地产股与银行股是紧缩政策的结果,但是什么时候不在打压房价,房价降下来了吗?人民币不是在继续升值吗?房地产股与银行股的下跌,实质上是打压中石油导致“价值投资理念”崩溃的结果。
第三,中石油打压的极限。中石油破40与30的时候,几乎“各省人民”都发了“贺电”,这些网民的恶作剧实际上是表示震惊和愤慨!于是,有的网民要求彻查做空中石油的帐号,有的网民把愤恨发泄到中石油公司身上,有的甚至在网上表示要有极端,这都影响到中石油加油站的保安工作了。中石油是部级单位,在上层很有影响,所以中石油破30的时候,连国资委主任也出来挺中石油了。再往下砸会出现什么情况谁也不好猜测。更重要的是,抛开中石油作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的投资价值不谈,仅就其权重价值而言,也是机构必须重仓配置的,除非机构不想掌握沪深大盘的指数,不想做股指期货。散户也很聪明:既然打压是为了买入,让我在低位给你,就是不给,反过来我还要在低位摊低成本——既然你把它打得那么低了!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使得中石油进一步打压的空间有限,所以楼主是以25元为建仓目标位的。
第四,机构打压中石油面临的更大挑战。中国的机构大致可分四种,一种是公募的基金,一种是私募的基金,一种是保险公司,一种是券商,在中石油上市之前,这四种机构要想左右沪深大盘都不容易,但是,中石油上市之后,那一种机构只要取得了相当的中石油的筹码,都可以左右沪深大盘,进而左右股指期货。因为中石油虽然占了上证指数20%还多的权重,但是流通市值却在沪深两市排在10名左右,不但不如中信证券,招商银行等,连他的兄弟中石化都不如!所以,下一步,不但是散户和机构之争,更是机构与机构之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最近批准了QFII 300亿额度,相当于2000多亿人民币,这些资金足以借道中石油控制中国股市的涨跌进而在股指期货上获取暴利!他们可以通过打压中石油的H股,进而在A股的中石油上吸货建仓。如果国内机构继续打压中石油,那么QFII 就不但是抄底而且是控制中国股市的涨跌的问题了。所以我和我申购新股的朋友,才想在30之下每隔1元加倍建仓,既爱国又可以赚钱,何乐不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