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油为什么只上不下?

2.请问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车市

3.谁知道2007年五大预言是什么?

4.为什么国际油价迟迟不跌?

石油为什么只上不下?

美国油价预言最新信息_美国油价预言最新信息新闻

高攀的油价让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变得恐慌。全世界居民为此焦虑不安、警惕地面对工会的罢工、政党忙于修改竞选纲领,以适应选民的愤怒情绪。

自13年以来,油价再次主宰着世界的走向。

关于油价震荡背后的那些密不透风的铁幕正在一叶一叶地被推开,全世界正在审视着那些鲜为人知的、改变他们生活点点滴滴的黑幕和细节。

油价的共和党行情

2000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有着深厚人脉关系的乔治.W.布什在与民主党人戈尔的竞选中赢得了总统大选,布什胜选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来自德州能源巨头和商宠大的助选资金。于是,胜选后的布什的第一道题便是如何回报那些慷慨解囊的财团。

来自石油巨头阿里伯顿公司的董事切尼主宰了白宫的油价政策。就在两位入主白宫不到 时间后,一场赤裸裸的争夺伊拉克石油的战争开始了,在各种充满谎言的外衣的包装下,美国军队在伊拉克已进行了长达6年的战争,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国际石油价格暴涨了6倍。高企的油价给德州的能源巨头带来滚滚财源,埃克森美孚公司的营业润从6年前的300亿美元猛增到2000多亿美元。美国石油公司拿走了伊拉克大部份的油田开权,切尼大老板甚至准备将阿里伯克公司的总部迁入这个目前仍然战火纷飞的国家。油价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几乎是美国伊拉克战争的唯一理由。

在长达六年的油价上涨过程中,几乎没有过真正的调整。最显著的一次调整发生在2006年8月,在随后半年的时间里,油价从83美元一桶迅速下跌到53美元一桶,跌幅达36%。值得关注的是,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市场震荡,共和党油价行情在此期间再次体现得淋漓尽致。2006年8月前后,正是美国中期选举如火如荼之时,民调显示,共和党的高油价政策使得选民一边倒地抛弃共和党,共和党选情十分吃紧。在这紧要关头,布什突然宣布严查石油交易市场的黑幕交易。实际上,布什对这一类交易可说是了如指掌,在中期选举选情突然吃紧的时候,共和党不得不忍痛割爱,抓出一个典型来治理油价,当然,任何他们不可能舍弃德州的石油大鳄,在这时候,英国的BP公司成了替罪羊。

事情的导火索发生在2006年这一天,BP公司突然宣布位于阿拉斯加的石油输道因发生爆炸而关闭,这导致当日原油期货出现暴涨行情,达到了阶段性高点,引起世界的恐慌。BP公司此举激怒了正为选情吃紧而苦恼的美国共和党,导致布什随即对其展开调查。经调查显示,BP公司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多次无故停工检修位于德州的炼油厂,导致油价波动,而公司却通过期货市场来暗中谋利,他们在其中的交易中获利不菲。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后,美国最终对BP公司处以巨额罚款,起到杀鸡敬猴的效果,而使得油价进行了几年来最大的一次调整。

然而,即使走出这一轮调整,也无力挽救共和党的中期选举,他们最终在选举中输掉了议会中的大多数席位,将国会控制权拱受让给了民主党人。

然而,这一惨痛的教训并不能使布什悬崖勒马,毕竟,高油价是共和党所代表的那部份石油巨头的根本利益所在。因此,油价60美元下方几乎没做停留就开始新一轮的上涨,在随后的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油价从50多美元直接拉升到最高135美元一桶。

当然,共和党没有忘记在接下的日子里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今年的总统选举。如果油价任其疯涨下去,那么意味着接下来的总统选举就没他们什么事儿了,可能输得比中期选举还要惨得多。

在这一点上,布什算是讲政治的。就在油价问鼎135美元后的第二天,方面再次如法炮治,再次祭出了监管大旗,宣布对石油期货市场的内幕行为进行调查,油价闻讯大落,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大跌,接着,监管当局再次放言,要对出现异常波动的棉花期货也进行调查,进而扩张到所有的商品期货品种。

新的监管行动已经对原油期货价格产生巨大影响,油价一周来持续回落,虽然还不能确定135美元是否就是油价中期的顶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持续六年多的油价共和党行情行情结束。

四大投行为何能为所欲为?

油价上涨自然有基本面的因素,耳熟能详的理由是全球需求的不断上升和供给的相对不足,但是,另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原油期货市场的种种交易行为已经将这种基本面数倍地放大,对于油价的疯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果你到现在还在谈论所谓的基本面,那实在是太愚蠢了。”能源市场咨询公司的马克.刘易斯透英国广播公司向观众如是说。

在过去的一年里,当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之时,国际基金业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商品期货品种之上,过去的一年,大约有超过2600亿美元的投机基金涌入了商品期货市场,与商品牛市场初期的2003年相比,增长了近20倍。而这2600亿美元的投机资金,斩获了5万亿美元利润,其中有至少一半的资金转战在原油期货品种上。

对冲基金和社保基金由于做多商品期货而使其勉强度过次贷危机的难关。美国那些著名的投资银行在这轮行情中扮演了最重要角色,不为人知的是,高盛、花旗、JP摩根、摩根大通是石油期货交易的四大玩家,正是他们,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掀起了一浪紧接一浪的油价上涨。

要在短期遏制油价上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这四大金刚的交易调查入手!

早在2006年,当时还处于60美元低位的时候,美国联邦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就着手对原油期货交易进行了调查,其调查报告首次明确指出,大量买入期货合约是油价走高的主要推手。

这份报告同时也揭示出美国衍生品交易监管存在着惊天的黑洞。一般来说,美国原油期货在常规(regulated exchanges)的交易受到美国商品交易委员会(CFTC)严格监管,但是,调查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大宗的合约交易正在转移到了期货OTC市场的电子交易市场,我们中国期货界俗称为亚洲电子盘交易市场。常规的场内交易市场是美国的主流交易市场,有常规开市和收市的交易时间限制,而亚洲电子盘交易是满足那些不能那些与美国常规市场进行同步交易的全球各地的交易者,这种电子盘交易在常规市场交易结束后仍然连续进行交易,并且在常规场内市场开市前结束交易,这样两个市场组成了一个24小时不间断交易的市场。

2000年美国安然爆发以后,美国通过了一个商品期货的现代化法案,要求CFTC对期货市场交易的所有交易行为密切监管,保留其一切交易记录和交易文档,防止市场的操控行为。然而,一个巨大的漏洞在于,此监管行为将OTC电子交易市场排除在监管范围之外,于是,这一漏洞给了华尔街大投资们为所欲为的巨大空间,最近一年多来,这些投行利用这个市场进行违法交易,但丝毫不被CFTC察觉和知晓,而且以后也不可能被完全调查清楚,因为,这个市场不会保留他们的交易文件。

谎言的破灭

早些时候,高盛公司向全世界抛出了油价200美元一桶的预言。投资银行的仓位永远是决定其立场的重要因素。但是,对于一般的投机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十分直得警觉的信号。

问题是,高盛们要以轻易地列举出油价攀升的一百个理由,就象他们惯常所做的那样,但是,他们的理由越充分,其距离彻头彻尾的谬误就不远了。

尽管美国的原油库存在一直下降(这是期货交易商做多的主要理由之一),但是汽油库存却达到1993年以来的最高值。2008年一季度,世界石油产量相比2007年同期上涨了2.5%,而同期全球石油消费量只增加了2%,据花旗的分师析预测,二季度全球产量将有3.3%的增长,三季度增长率将会同比超过4%,而全球的需求增长在未来的六个月内只会增长1.6%。

事实上,在一些国家,需求呈现下降的趋势。美国商品期货公司Sempra Metals统计显示,美国人在2008年一月份的汽油消费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而事实上,美国汽油产品消费的减少从去年七月份就已经开始了,耐人寻味的是,也就是从这个时间开始,世界原油期货价格开始了陡直上升的行情。即使是被指拉动需求的主要力量的中国,其石油需求量的增长率也从10%的年增长率下降到了6%。另外,在这段时间里,世界石油剩余产能已从几年前每天150万桶上升到每天300万桶。

需求在减少,供给在增加,而油价在猛烈攀升,高盛们的预测不攻自破。但是石油家还会有新的说辞,埃克森美孚的CEO雷克斯.迪乐森于是一沽脑把责任全部推给了弱市美元能及地缘政治的不稳定。

不可否认,油价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全球绝大部份的石油期货合约是以美元计价结算的,自从2002年以来,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贬值了超过30%,这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产品理应上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自从2003年9月以来,国际油价上升了400%,同期,全球需求只上升了8%。

毫无疑问,是期货市场的投机行为造就了油价的疯涨。

游戏是该结束的时候了。

上周,索罗斯来到了美国国会山,为油价的泡沫和非理性作证。这个被东南亚国家视为祸水的人,这次替全世界大胆地说出了事实的真相:机构投资者对于石油市场的预测是不诚实的,对于经济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

请问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车市

2008年对于中国汽车界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今年以来,特别是下半年,中国车市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下,连续6个月出现了销量上的负增长。业界和媒体悲声一片。加上盛传美国三大汽车集团面临破产甚至倒闭,使中国车市雪上加霜,陷入谷底。由于中国及时出台拉动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最近,中国车市可以说是笼罩在不断的利好之下。被一些媒体和消费者肆意放大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退散,中国车市有望即刻冰消雪融。

最大和最直接的影响来自油价

目前,由于燃油税的推出,消费者现在最关注的应该是油价。以前,国内轿车主要使用的汽油价格虽然调过多次价,但都对车市影响不大。为什么现在燃油税推出后,养路费全部、过路费部分取消后,消费者相反对油价这么敏感呢?关键是国际油价持续走低了。因此,在燃油税以量记征的情况下,消费者迫切盼望油价能跟国际油价接轨。可以这样说,油价的下降是目前车市最大的利好,油价的下降将直接举升消费者的信心,拉动车市迅速走高回暖。

有媒体报道:12月9日,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有降价空间。因为在制定燃油税费改革方案之初就明确,加税以后不提高现行的成品油零售价格。而现在的国际油价比当初做时还要低,因此国内油价还有降价空间。相关主管部门将适度考虑生产企业利益、消费者承受力,出台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燃油定价机制。

有一种说法是:油价会下调15%(即每升5.15元)。因为主管部门需要让国有炼油企业得到合理的利润率,以保证未来的稳定供应。

另一种说法是:含税油价可能降至4.5元/升~5元/升。据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的测算,如按照2005年的油价水平、中国两大石油企业的合理利润水平计算,包含消费税后的油价应该在4.5元/升至5元/升。

更有乐观人士大胆臆测元旦后国内油价将降到3元每升,但这显然是他们的一厢情愿。从05年到现在的油价调整的对照表上分析来看,07年10月31日那次调价,国内调的幅度是小于国际涨幅的。而到了今年6月20日再次上调,幅度更是远远小于国际涨幅。从趋势线来看,今年6月20日国内的油价基本相当于国际原油约90美元比较合理。由此,希望到明年初的调价直线下降到与国际45美元(即约3块/升)是不现实的,毕竟前两次没有接轨,但考虑到发改委今年只调整了一次油价,不象05年调整了4次,06、07年都调整了2次,使得整个趋势与国际趋势基本相当,造成我们的高油价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能在明年初把实际油价从6元下降到4-5元,再加上1元的税,零售价定在5.5元左右,对有车一族来讲,就已经非常到位了。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实行燃油税后,油价极有可能低于现有水平。这无疑是破除车市坚冰最好的利器。

消费税可望调整

早在年中车市初现“萎靡”之时,关于刺激车市的政策将要出台的传言就开始接踵而出,其中就涉及到汽车消费税率调整、燃油税加速出台、车辆购置税下调等。现在,有关汽车消费税、燃油税的改革都已逐渐明朗,紧接着,购置税议题便被呈上案前。

由于消费者买车上的价格已经包含了增值税,所以在计算车购税款时要先减去17%的增值税,然后再乘以10%的税率,具体计算办法是:车价÷1.17×10%,所得结果就是应缴纳的车辆购置税。以一辆价格为10万元的车为例,其购置税应约8500元。与同级别车的消费税相比,这是一个大数目。

从国际上来看,不同国家与汽车相关的税种各有不同,但西方大多数国家都按普通商品对汽车征税。许多国家并没有汽车购置税这一税种。另外在欧美、日本等国家,汽车消费税税率也普遍低于我国。

因此,减征或者免征购置税或者以购置税抵消企业和个人的所得税等等方案都提上了议题。这也是有效刺激汽车消费,扭转“颓废”车市的又增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美国三大汽车企业获救

笔者在11月底就曾预言,包括通用在内的美国三大汽车集团不会破产倒闭。不到半个月时间,美国众议院当地时间10日晚投票通过汽车业救助议案,向通用和克莱斯勒提供最多140亿美元联邦。上述方案不仅将帮助美国汽车业摆脱困境,同时也会使欧洲汽车制造商受益。因为一旦美国汽车业垮台,将使美国这一全球主要汽车销售市场受到打击,同时导致资金已经捉襟见肘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雪上加霜。而这些供应商同时也在为欧洲汽车公司在北美以及其他地区的工厂提供零部件。

同样,由于担心美国三大汽车集团破产,在接受调查时,国内有超过40%的受众表示不会购买美国车,这也是影响和导致中国车市下滑的重要力量。

因此,美国三大汽车企业获救,将极大提振国内汽车消费者的信心。

更多措施即将登台亮相

除了以上多项利好政策和消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车市利好消息值得期待。

燃油税实施,油价下调后,取消二级公路收费时间表将逐步浮出水面。此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公告中提到,逐步有序取消已审批的还贷二级公路收费。逐步取消有利于平稳过渡,并无不妥,有关部门应该规定最终取消的时间点,并设定大致的规划,细节方面可以由各地自行掌握,并且由公众和媒体进行监督。

扩大内需后,国家重点进行了铁路和其他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今后,公路建设将逐步纳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将逐渐减少并且消失。这也意味着,高速公路收费将逐年减少,最终全部消失。

如此众多的利好面,车市在元旦和春节期间想不转暖恐怕都不行。。。。

谁知道2007年五大预言是什么?

2007年五大预言

作者:译者/何黎

--------------------------------------------------------------------------------

入库时间:2007年1月9日

对去年各种的进程和结果,我们专家的预测可能会更准一些。因此,我们再次邀请他们来干这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但要更大胆一些,甚至是无所顾忌,可能要显得比现实状况更为乐观。

1.非洲将成为中国的一个省?

就某些方面而言,这种情况正在出现。如果中国兑现去年向非洲作出的所有承诺(这是个很大的如果),那么他们在公路、铁路和电站的修建方面,将比西方援助或私人投资者做得还多。非洲与亚洲的贸易将会超过与欧洲或美国的贸易,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对的渴求。

援助者对中国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做法感到忧虑,他们担心,这将削弱他们为让非洲***坚持民主治理而付出的努力。中国的另一个优势是与商业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与法国二战结束后的做法有相似之处。

如果中国能够履行诺言,就很难指责非洲转向中国。这可能意味着把发展置于治理之上。但非洲可能认为,这总比两者都得不到要好。

戴维?怀特(Did White)

2. 美元将崩盘?

不会。货币从来无视预测者的工具,但美元来年将再次战胜全球的各种力量。

美元崩盘有着充分的理由。美国2006年贸易逆差将创下新的纪录。预计美国和其它经济体之间的息差在2007年将会收窄。美国经济似乎相当脆弱,对于继续给美国及可能遭受的巨额损失,各国央行将极其紧张和谨慎。

但中国并未准备好停止大量购买美元。只要中国继续管控汇率制度,美元就会获得强大的支撑。这在长期是不可持续的,但在2007年则完全可以持续下去。

克里斯?贾尔斯(Chris Giles)

3. 股市将大跌?

没错,在某个点上是会大跌,但是否会以大幅下跌结束全年走势,则是另外一回事。一股巨大的全球流动性浪潮已推高了债券、大宗商品和地产等资产的价格。股价涨幅或许还不够高,但估值仍很高。像样的经济增长和持续的并购活动将为其提供支撑。

但是,经历了4年牛市的牛已经开始衰老,收益增长将会放缓,信贷周期将逆转。人们对美国经济软着陆、低通胀和地缘政治风险盲目自满。股市大幅下跌比强劲上涨更有可能。

克里斯托弗?布朗-休姆斯(Christopher Brown-Humes)

4. 油价将跌至每桶50美元以下?

不管在2007年的哪个时段,国际石油价格都不太可能持续低于每桶50美元。尽管一些新增产能有望投产,但由劳动力、钢铁和钻井短缺所导致的延迟,将减少市场上的石油数量。

即便没有这种情况出现,飓风与事故、恐怖主义与政治动荡、战争(或战争威胁)与敌对重申对油田的控制权,也将导致油价居高不下。

而且永远不能忽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简称欧佩克)。过去3个月,这个石油垄断组织已证明了自己将油价保持在每桶60美元上方的决心与能力。

主要问题在需求方面。美国和中国经济是否会继续增长,并刺激需求驱动的长期油价繁荣?如果不是,那么前面所有结论都会被推翻,而事实将再次表明,那些油价预言家们比地方气象预报员好不了多少。

卡萝拉?霍约斯(Carola Hoyos)

5. 石油美元将成为石油欧元?

伊朗会如此希望。但不要指望其它海湾国家会效仿伊朗,要求所有的交易,特别是向来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买卖,都应以欧元支付。这种做法在经济方面意义寥寥(多数海湾国家货币都钉住美元),政治意义更小(阿位伯海湾国家惧怕伊朗)。

但随着进口的变化,外汇储备或许会更加多元化。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已表示可能将美元储备减半,卡塔尔已削减了美元储备。

绝大部分石油暴利都落入了投资基金,但是,这些金额巨大的仅仅似乎对在美国投资不太感兴趣,而是寻求欧洲和亚洲的交易。但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所言,(投资)地点转移并不一定会导致资金流出美元计价资产。

鲁拉?卡拉夫(Roula Khalaf)

为什么国际油价迟迟不跌?

暖冬降低消费需求 国际油价盘中跌破50美元

日期:2007-01-20 作者:陈其珏 来源:东方早报

在欧佩克减产不力、美国原油库存大幅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国际油价18日跌至2005年5月以来新低,盘中一度失守50美元大关。昨天亚洲电子盘中,纽约油价至截稿时报50.36美元/桶,跌12美分。至此,国际油价今年以来已跌去约20%。

曾经一度被视为“不可能被攻破”的50美元阵地这次真的要“失守”了。

18日,纽约商品2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下跌1.76美元,收于50.48美元,为20个月来最低点。盘中油价一度跌破每桶50美元大关,下探至49.90美元。伦敦国际石油3月份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下跌1.03美分,收于51.75美元。昨天亚洲电子盘中,纽约油价至截稿时报50.36美元/桶,跌12美分。

据美国能源部当天发表的报告,在截至1月12日的一周里,美国原油库存增加680万桶,大大超出市场预期;汽油库存增加350万桶;取暖油和柴油等其他成品油库存上升90万桶。

业内人士指出,美国部分地区持续出现暖冬天气降低了美国的取暖油消费需求,导致了美国原油库存大幅增加,这是当天油价下跌的主因。

南都期货研发部分析师刘月来此前向早报记者表示,油价暴跌主要由六大因素促动:首先是天气因素,暖冬气候造成美国的取暖油需求下降;其次是美元大幅反弹,总体上,美元与油价呈负相关关系;其三,欧佩克减产目标没有完成,原定要减产120万桶,结果只减产了50万桶;其四,美国成品油库存大幅增加;其五,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最后,国际基金大举看空原油市场,近两周以来增加了3万多手空单。

颇令人意外的是,尽管油价“跳水”格局已定,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近日却表示,在经过当前的“调整”后,油价会继续上攻100美元的高位。

罗杰斯曾成功预言了1999年以来的商品超级牛市,他一直力挺石油、金属和谷物的长期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