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国家油价下跌_海湾国家石油产量
1.海湾战争有哪些国家参战?
2.海湾战争期间,为何萨达姆要向波斯湾倾倒500万吨石油?
3.海湾石油的油品好不好
4.海湾战争的资料?
海湾战争有哪些国家参战?
海湾战争共有13个国家参战。
参战国家有:科威特 美国 英国 沙特阿拉伯 埃及 卡塔尔 法国 加拿大 意大利 澳大利亚 韩国 阿联酋;伊拉克共和国 。其中以美国为首的11个国家,共同对抗伊拉克。美军是主要参与方,其他国家主要是以联合军队为主。在联合军队中还有很多13个国家之外的军队,但是这些军队都没有直接参战。
扩展资料
海湾战争的中亚洲的参战国有6个;美洲参战国2个;欧洲参战国3个;大洋洲参战国1个;非洲参战国1个。
战争背景
1、伊拉克爆发大规模财务危机,科威特成为其重要债务国。
2、伊拉克希望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降低石油产量,上涨石油价格,获利后偿还债务。但科威特提高了其产量,造成油价下降,希望以此来迫使伊拉克解决它们之间的边境争执。
3、伊拉克想要同阿拉伯国家建立中间缓冲地带,企图占领科威特。
百度百科-海湾战争(多国部队于1991年对伊拉克的战争)
海湾战争期间,为何萨达姆要向波斯湾倾倒500万吨石油?
这个首先要从政经济学角度来讲,物以稀为贵,伊拉克在经理海湾战争期间,耗费大量国立,国库空虚,所以急需用钱,只要减少石油总量,需求不变,残量减少,物价就上去了,物价上去,伊拉克就有钱还花呗了,这不就很稳。
这些年来伊拉克本就明争暗斗,给点火星就能爆炸,萨达姆这种人的上任,更是暴脾气。其实自从萨达姆成为伊拉克的总统之后,整个中东就很不太平,萨达姆先和伊朗打了差不多8年的仗,造成双方100多万人伤亡,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美元。这场战争让两国国家的经济倒退了几十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真的是一夜回到了解放前。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负债140亿美元,他们希望中东各国能够减少石油产量,这样油价上涨,作为产油国的伊拉克就能在段时间内还清债务了。
有那么多石油倾斜其实还是因为最近伊拉克产的石油多了很多,油多了,价格就讲了。萨达姆的想法很不错,但是科威特却提高了产量,造成油价反而下跌了!这让萨达姆恼羞成怒,加上当时中东民族和宗教局势动荡,他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浑水摸鱼直接把科威特给吞并了!1990年8月2日,伊拉克集结了20万军队,包括海陆空三军,光是坦克就有2000多辆!在这样强大的兵力面前,科威特毫无抵抗之力,萨达姆不久后就宣布:伊拉克已经吞并了科威特,它已经成为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伊拉克在波斯湾不仅倾倒石油,甚至他还点燃了所有石油,这样就行成了一道火墙,遂与地狱其他国家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毕竟伊拉克就是不缺石油。
海湾石油的油品好不好
海湾石油的成品油是好的。最先,海湾石油是中国第一个外资企业加气站,它的油大部分都是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购置的,因此品质大部分是没有什么情况的。唯一的差异就取决于燃油添加剂,海湾石油的燃油添加剂会比三桶油差一点,因此 在汽柴油驱动力、耐烧性、降低汽车发动机损坏等领域就比但是三桶油了。
海湾石油为何划算
海湾石油往往划算,是由于它是刚推出的外资企业原油公司,开张前期的促销活动幅度非常大,因此油也就划算了,等促销活动以往,油价当然也就提上去了,这也是缩小盈利开启销售市场非常常用的方法了。
次之便是经营成本不高,海湾石油在我国的加气站很少,因此工作人员费用和经营成本较为低,低成本了,海湾石油就会有自信减少油价了。而如今实际上除了促销活动,海湾石油的油价早已挺高了,已经慢慢接近于两桶油的油价。
此外,如果碰到海湾石油更为划算的状况,车主也是能够首先考虑到海湾石油的,因为它的油品质跟三桶油的差别并不是很大,在价钱较低的情况下,性价比高当然是高些一些。自然,缺陷便是它的业务网站非常少,许多大城市也没有,因此给油较为不便。
海湾战争的资料?
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两德统一,美苏之间结束长期冷战状态,保持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迅速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换。旧格局的瓦解引起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失调,造成了局部地区力量真空和失衡,一些地区性强国跃跃欲试。伊拉克为了解决与科威特的边界纠纷和石油争端,于1990年8月2日出动10万大军侵入仅1.78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科威特,从而引发了海湾危机。海湾危机是伊拉克和科威特争端激化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
1、领土纠纷。事实上,伊拉克和科威特本是同根同种,历史上两国同属于一个国家。公元8世纪,科威特是以巴格达为首都的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871年科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行省的一个县。后来伊,科同时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23年英国策划分别建立伊拉克王国和科威特埃米尔王国。1961年科威特宣布独立,伊拉克拒不承认。长期以来,两国领土纠纷一直不断。尽管科威特不时用金钱“孝敬”伊拉克,但伊朝野上下始终认为科是伊领土的一部分,科分离出去是因为英国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一心想早日收回来。
另外,伊科之间120公里长的陆地边界有一段生产石油的沙漠地区尚未画界。伊拉克指控科威特在属于伊拉克的鲁迈拉油田盗价值24亿美元的石油。科威特认为该油田南部延伸到科境内,属科领土。
2、关于石油政策。伊拉克指控科威特伙同阿联酋 超产石油,导致油价下跌,使伊拉克蒙受140亿美元的损失。
3、债务问题。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科威特,阿联酋 及其他海湾国家300亿美元债务。伊拉克提出与伊作战保卫了阿拉伯民族,要求正式免除欠科威特50亿美元的债务。科威特,阿联 等国认为难以接受。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可避免地同在海湾存在巨大战略利益、而且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美国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加上海湾地区一直是美国和西方的生命线(美国进口石油的20%、西欧的35%、日本的70%都来自海湾),为了控制海湾的石油,从经济和军事上打垮伊拉克,维持中东地区的稳定和势力均衡,并显示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重新确立美国在全球的支配地位,美国便打着“维护正义”和“解放科威特”的旗号,迅速出兵。
战争的爆发与经过:1991年1月17日当地时间凌晨2时,在伊拉克拒不执行安理会第678号决议情况下,多国部队航空兵空袭伊拉克,发起"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由此爆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1、空中战役阶段(1991.1.17~2.23) 目的是夺取和保持制空权,摧毁伊拉克的核、生、化武器,主要军工厂、军事设施和军事力量,瘫痪伊军指挥系统,瓦解科威特境内伊军,为尔后地面进攻创造条件。空中战役包括战略性空袭、夺取战区制空权和为地面进攻做好战场准备。11天后,多国部队已完全掌握制空权。进入第三周后,空中行动的重点转入科威特战区。至2月23日,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近10万架次,投弹9万吨,发射288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35枚空射巡航导弹,并使用一系列最新式飞机和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对选定目标实施多方向、多波次、高强度的持续空袭,极大削弱了伊军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能力、战争潜力和战略反击能力,使科威特战场伊军前沿部队损失近50%,后方部队损失约25%,为发起地面进攻创造了条件。
在此期间,伊军实施消极防御,以藏于地下、隐真示、疏散国外等措施躲避空袭,保存实力;同时不断以"飞毛腿"导弹袭击以色列、沙特、巴林境内的目标,迫使多国部队延长空中战役时间并出动大量飞机寻歼伊军"飞毛腿"导弹。伊海空军则对多国部队实施有限反击,多次以飞机和导弹艇出击,但均告失败,发射的"飞毛腿"导弹多数偏离预定目标或被美"爱国者"防空导弹击落。地面袭击包括1991年1月29日~2月2日对海夫吉镇的袭击,但未能改变多国部队继续空袭的决心。此外,伊军曾试图以向海湾倾泄石油、点燃科威特油井和威胁使用化学武器等手段阻滞和遏止多国部队的军事行动,均未达目的。
2、地面战役阶段(1991.2.24~28) 目的是消灭科威特战区的伊军特别是共和国卫队,恢复科威特领土主权和合法。地面战役发起前,多国部队成功实施了战役欺骗。美第7军和美第18空降军从沙科边界以南向西机动数百公里,进抵沙伊边境的进攻出发地域。在确认伊军前线兵力损失近半并对上述西调行动毫无察觉之后,多国部队于1991年2月24日当地时间4时发起地面进攻,在沙科、沙伊边界约500公里正面上由东向西展开5个进攻集团:阿拉伯国家东线联合部队(由海湾六国机械化步兵编成的"巴克尔"、"奥斯曼"、"奥马尔"三支特遣队组成)沿海岸向北进攻,占领科威特市;美第1陆战远征部队(辖2个陆战师、1个陆战远征旅和1个陆战航空联队)从沙科边界"肘部"向北进攻,夺取穆特拉山口,切断科威特市通往科东北部的道路,将伊军主力吸引到科威特;阿拉伯国家北线联合部队(由埃及、叙利亚、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的2个装甲师、1个机械化步兵师和数个机械化步兵旅组成)从沙科边界西段向阿里塞莱姆机场方向进攻,协同友邻部队消灭科威特境内伊军并占领科威特市;美第7军(辖4个美军师、1个英军师和1个美军装甲骑兵团)实施主要突击,避开伊军在科境内构筑的防线,从巴廷干河以西向北推进,直插伊拉克纵深,尔后挥师东进,与其左邻第18空降军协同作战,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约8个师)围歼在巴士拉以南地区;美第18空降军(辖3个美军师、1个法军师)实施突击,从沙伊边界突入伊境至幼发拉底河岸,控制塞马沃以东通往巴格达的8号公路,孤立科威特境内伊军部队,协同美第7军歼灭伊军共和国卫队。
进攻首先由美第一陆战远征部队发起,尔后阿拉伯国家东线联合部队在波斯湾多国部队海军和两栖部队配合下发起进攻,吸引伊军注意力,为西部主攻部队发展进攻创造条件。美第7军原2月25日发起进攻,后因东部3个进攻集团和美第18空降军进展迅速,且科威特境内伊军有北撤迹象,遂提前于24日午后发起攻击。美第7军和美第18空降军利用空中机动和装甲突击力强等优势,在海空军支援下实施"左勾拳",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合围于巴士拉以南地区。伊军遭受38天空袭后,损失惨重,指挥中断,补给告罄,战场情况不明,对多国部队主攻方向判断失误,防御体系迅速瓦解。在此期间,伊军继续向沙特、以色列和巴林发射导弹,使美军伤亡百余人;在海湾布设水雷1167枚,炸伤美海军两艘军舰,但未能扭转败局。1991年2月26日,萨达姆宣布接受停火,伊军迅即崩溃。28日晨8时,多国部队宣布停止进攻,历时100小时的地面战役至此结束。
海湾战争的特点: 海湾战争是一场高水平的高科技战争,是一场主要使用高科技武器装备和以之相适应的作战方法而进行的现代化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样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投入了大量高科技武器装备,战争一高技术物资设备作为支撑;一是运用了与高技术武器装备相适应的作战方法,整个战争面貌焕然一新。即:使作战理论,编制体制,战略战术,指挥原理和后勤保障等个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表现在:
(1)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表明战略空袭和反空袭是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有时甚至是惟一的战争样式(如同科索沃战争一样)。
(2)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磁优势将成为现代战场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
(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海湾战争不仅是冷战时期向冷战后时期的转折点,也是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的重大转折点。有人评价海湾战争是“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现在看来应当认为是由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转变中的最典型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保留了机械化战争的最先进样式。连续38天的空袭是以空中力量为主配合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对敌人的远程攻击,是一种非线式作战,没有前后方、没有明显的战线划分,开辟了许多新的战争样式。应该说这是在核威慑下的20世纪最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的影响: 海湾战争中,美军亡390人、伤3336人、被俘21人、失踪45人,损失飞机34架、直升机22架、坦克35辆,2艘海军舰只触雷负伤;英军亡36人、伤43人、失踪8人、被俘12人,损失飞机7架;其他国家军队亦损失轻微。伊拉克部署在科威特战区的43个陆军师中,36~38个师丧失战斗力,伤亡8.5~10万人,被俘8.6万人,损失坦克3874辆、装甲车1450辆、火炮2917门、飞机324架(包括被伊朗扣留的109架),87%的海军作战舰艇遭重创或被击毁。科威特直接战争损失600亿美元;伊拉克损失达2000余亿美元;美国耗资600亿美元。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广泛使用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战争节奏快、烈度高、立体性强。战争表明,掌握电磁空间的控制权,对取得战争胜利具有重大意义;战略空袭已成为战争的独立阶段,空中战役的时间占整个战争的十分之一,对战争进程影响很大;在地面战斗中,实施战役欺骗、加强海空协同、实施大纵深迂回包围、重点打击对方重兵集团,对迅速达成战役目的起了重要作用;传统的作战方式,如构筑坚固的地下掩体和人防工事,大量布设水雷、地雷和开展心理战等,在现代条件下仍未失去其意义;高技术武器装备虽然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但如果没有可靠的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则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此战是在国际条件和地理条件特殊、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情况下进行的,其经验教训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它是"冷战"结束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是世界多种矛盾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海湾战争对美国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反伊联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现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领袖”作用;它把苏联撇在一边,无视许多国家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建议和呼声,执意发动战争,充分暴露其支配、领导全球的野心;它仅以死亡286人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军事上重新恢复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南战争综合症”,使其干预国际事务的信心大增。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新的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上台后更加快了独霸全球的步伐。
海湾战争对世界的影响:它打破世界格局,这场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昔日的超级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海湾战争后,苏联最终解体,为两极格局画上了句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惟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没改变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