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暴涨炼油企业_油价上涨对炼化企业的影响
1.原油价格上涨对那些行业有利?
2.国内油价暴涨,为什么我们不从俄罗斯大量购买低价石油?
原油价格上涨对那些行业有利?
原油价上涨给我国炼油企业增加了成本负担,同时,对航油占运输成本很高的航空业、向下游转嫁成本能力较差的化纤行业、建筑建材行业以及纺织服装业尤其是缺乏技术含量、毛利率低的企业构成极大的压力。
石油开业直接受益
石油开业作为石油化工行业的最上游,成为油价上涨的直接受益者。有着丰富石油储备的企业更是享受着产品需求和价格大幅度提高的收益,同时,石油价格的高涨也将促进石油开发的加快,因此与石油开发相关的石油设备行业,也成为受益者之一。我们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原油开企业、石油工程承包商、石油机械制造商、油田修理、管道输送等企业,如中国石油、海洋石油、海油工程。
国际油价的不断走高,将推动能源价格的整体走高,煤炭行业是最直接受影响的行业。只要高油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适当的范围之内,不至于使国民经济增长倒退,作为石油替代品的煤炭行业将会间接受益。
高油价带给石油化工的成本压力对煤化工、电石化工行业形成利好,以煤和电石法为原材料的化工企业将获益良多。以煤炭为原材料的煤化工企业相对于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企业,具备较大的成本优势,如煤焦油、合成氨、甲醇等。同时,以煤炭为原料的煤头尿素等产品也将相对受益。建议关注山西三维、云维股份。
油价的上升会直接传导到电力等能源行业,使得电力产品价格上涨。但是不同于煤炭行业整体直接受益的是,对电力行业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煤炭价格的上涨导致火电成本上升,但水电、风电、核电成本基本未变,因而油价上涨对电力行业来说将形成分化,主要运用新兴发电方式的电力企业的优势将凸显出来。
下游行业受损
原油价格上涨总体来说是上游受益下游受累,但是影响的程度仍然需要从多方面加以考量,这主要取决于行业消化油价上涨的能力,具体包括:原油及原油上涨引致的其他成本占该行业生产成本的比重、行业向下游转嫁价格的能力、提高技术水平以改善成本结构的潜力。
与石油开的景气不同,炼油业属于最典型的原油下游产业,因而受国际油价上涨的拖累最大。目前国内炼油业基本处于略亏状态,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但国内成品油价格自1月份下调后并未再次上调,这使得炼油企业的压力再次加大。当前受油价上涨的压力,中石油和中石化已经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关于成品油的提价的申请。
但是受多重因素影响,发改委的批复很可能会推迟,政策的时滞使得炼油业无法及时转嫁成本。该行业中典型的中国石化,因国际油价大幅上涨,而公司储备油田相对有限,导致成本压力增大,加上成品油价格管制的显著特点,成本上涨难以向下游产业和消费领域转移。而受益于国际油价上涨的中国石油预计四季度回归A股,更加凸显了这种对比效应,因而短期内难以形成股票价格的有效突破。
油价上涨对化纤行业的影响是比较直接的。合纤原料乙二醇、PTA、聚酯切片、涤纶聚酯、锦纶直接受油价的影响,这几种原料的价格几乎完全是由成本推动的,而且合纤原料价格的上涨幅度往往超过其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因而使合纤行业利润被压缩。
对纺织服装业而言,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原材料上涨趋势显而易见,中长期来看这种趋势不会改变,这对行业是比较大的隐患。由于纺织服装行业利润率一直比较低,大约只有5%-6%的利润率,成本的上涨有可能使一些小企业、中低档产品生产企业因成本上升过快而无力支撑倒闭。但对于技术含量高、高档品牌服装生产企业因毛利率较高,而影响相对较小。
交通运输业中,因航油占民航业成本的四分之一以上,油价上升直接导致民航业费用因油价的上升而大幅增加,故民航业受油价上升影响最大。同时应该看到,成品油调整有一个时滞,对于航空业来说,7-10月份是航空业的旺季,如果油价不是马上上调,对航空业的冲击不会太大,若燃油附加费随航油价格上调,则可适当减轻航空公司的成本压力,但减低能力有限。
对于整个运输行业来说油价持续上涨,运输企业终将通过提高运输价格来弥补损失,将油价上涨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短时间对运输需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使运输方式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如公路、民航运输的货源分流到铁路、水运等其他运输方式上。
油价上涨的传导作用,使得石油化工的较下游行业——建材行业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建筑、建材,特别是化学建材、玻璃等,由于处于石油化工行业的较下游,受原油价格变化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但油价的上涨也将直接引发建材行业生产成本的上升,行业利润也将一定程度被压缩。
考虑到近期油价上涨的幅度较大,预期未来2-3个月内国际油价将维持相对高位,建议适当关注石油开业企业、煤炭企业,以及煤化工和石油替代产业,如中国石油、海洋石油、西山煤电、兖州煤业、山西三维、英力特、中泰化学等.
国内油价暴涨,为什么我们不从俄罗斯大量购买低价石油?
并不是我们不想进口俄罗斯的石油,而是俄罗斯不想把石油都出口给我们。
谁说我们不在俄罗斯大量进口石油,俄罗斯和沙特两个国家一直都在争夺我国第一原油出口国的地位,有时候甚至一个月内,两个国家的位置就要换上一换,今天你第一,明天我第一,就是为了争相向中国出口石油,而我国为什么不在只是在俄罗斯进口石油,原因有这么几点。
第一,俄罗斯石油是便宜,那是对欧洲来说看到这里的朋友可能有些不解,都说俄罗斯石油便宜,而且俄罗斯和我国关系友好,怎么可能卖给别人便宜,卖给我们贵呢。这是因为地理原因决定的。
首先,俄罗斯的油田主要分布在第二巴库和第三巴库。第二巴库是伏尔加-乌拉尔油气区的旧称,是仅次于西伯利亚的第二大石油工业区,有800处油田,500处气田,储油区绵延面积达到了70万平方公里。
目前该油田年产量为1.2到1.5亿吨之间,占俄罗斯全年产量的五分之一,同时该地区原油加工业和石油化工业特别发达,有大型炼油厂10多座,年加工原油的能力达到了1.5亿吨,输油管道在其内部纵横交错。
这么一个石油发达的地区,却主要位于欧洲平原,因为气候温暖且石油位置浅,开起来自然轻松便宜,所以供给欧洲石油和天然气的时候,价格也不高,但这里到我们中国太远,同时输油管道要穿过寒冷的西伯利亚需要加热,因此成本就上来了。
其次,俄罗斯供应给东亚石油的主要产地为第三巴库,也叫做秋明油田,它位于西西伯利亚中部和北部地区,远景石油储量估计为400亿吨,是俄罗斯最大的原油产地。
但我们听到西伯利亚就知道,这里气候寒冷,加上原油储量位置深,开成本高,因此价格并没有那么便宜。而且西伯利亚地处寒冷地区,冻土让我们无法修炼输油管道,而且漫长的官方运送原油还需要加热做保温,用来防止石油凝固,因此成本太高,多数都用游轮运输的方式。
以2020年为例,我国在俄罗斯共进口原油8357万吨,通过俄罗斯到我国大庆的输油管道,共输送了3000万吨,剩余的5375万吨的石油,主要通过火车和游轮的方式进行运输。
火车属于陆路运输的方式,一列火车能够运送4200吨原油,分为两个途径,其一是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到我国的满洲里,其二是哈萨克斯坦到我国阿拉山口。
轮船运输原油属于海运,需要经过白令海峡,这里常年海面冰封,大型运输船还需要让破冰船疏通航道,因此成本也高。
这么一看,石油不便宜,运送过来成本也不低,我国在俄罗斯购买石油其实并不是十分合适,但依然支持俄国石油,这也体现了两国友好关系。
?第二,蛋不能投在一个篮子里我国自古就有典故,叫做良禽择木,形容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俄罗斯虽然同我国关系友好,而且石油相对来说价格还算中肯,但石油属于战略储备,不可能全部交由一个国家进口,而且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进口量大,仅从一个国家进口也不现实,加上还有这么两个原因,决定我国不能在一个国家进口。
原因之一就是俄罗斯的石油质量一般。衡量石油质量的指标是API和硫。API表示的是石油密度,密度越高说明含水量和含盐量就越低,原油的品质就越高,而硫对于金属是有腐蚀的,原油中硫含量高了,还需要经过除硫工艺,多浪费一到环节,自然成本也会高。俄罗斯的原油对于沙特来说,品质差一些,而且价格和沙特差不多,因此并不会只进口俄罗斯的。
原因之二就是我国对于石油需求量太大,每年要进口大量的石油,如果单独从某一个国家或者某几个国家进口,一旦运送石油的线路发生故障,那么短时间会很快造成石油储备量危机,从安全的角度来说,从多个途径进口石油是分担危机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在沙特,俄罗斯,伊拉克,巴西,安哥拉,阿曼,阿联酋,科威特,美国,挪威都有进口石油,上面这个排序是根据进口石油量多少而排序的,可见我国“蛋并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2020年,我国全国石油消费总量为7.02亿吨,而我国石油产量只有2亿吨左右,其余5亿吨都需要进口,缺口很大,单从一个方面进口原油也不切实际,所以要“四面撒网”才对。
?第三,想大量进口石油,俄罗斯也不同意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些人认为俄罗斯不可能不想多卖我们石油?但实际上,俄罗斯也需要分担风险,并不能把能源出口只依赖我们一个国家,作为俄经济命脉,一旦石油出口出现问题,经济肯定受阻。
因此,在我国提出“安大线”的时候,俄罗斯宁愿绕远路,也要把石油管线修建到“泰纳线”上。安大线是一条从俄罗斯安热罗苏真斯克到我国大庆的输油管线,但在俄罗斯泰舍特地区就改道去了纳霍德卡,运送到这里以后,石油不仅可以出口到我国,还可以出口日本和韩国。
?总结综上所述,不管是我们进口石油,还是石油出口国,都在谋求一个多元化的方针,多家进口,多家出口,才能保证竞争力!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