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ta期货的主要因素

2.国际原油价格和影响甲醇期货价格吗

3.半年身家涨1250亿!13岁泥瓦匠被迫经商,如今拿下多个世界第一

4.纺织行业为什么这么萧条?(纺织行业还有发展吗)

pta期货的主要因素

油价上涨对pta的影响_油价涨生产PTA亏钱

由于我国聚脂产业高速发展,国内PTA的产量远无法满足其需要。缺口靠进口弥补。2005年,国内产量589万吨,消费量为1214万吨,其中进口量为649万吨。进口依存度为56%。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对PTA的消费需求,近两年PTA产能新建扩建的项目不少。随着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国内PTA产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但相对消费需求增长而言仍然会存在一些缺口。与聚酯生产线一年即可投产相比,PTA项目投产至少需要一年半到两年以上的周期。预计至2007年年底,中国的PTA产能会达到1200万吨/年左右。但可以肯定,随着国产PTA的供应能力的增长,对进口的依存度将逐步降低。

PTA为连续生产、连续消费。而生产和消费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节。同时PTA现货交易中以直销为主,上下游产销关系相对稳定,产销率较高。因此,生产厂家库存很少。PTA的价值高,资金占用多。下游聚脂厂家一般也只是保存10多天的消费量。库存量较大的一般为贸易商及现货投机商。 1、聚酯增长决定直接需求

PTA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生产1吨PET需要0.85-0.86吨的PTA。聚酯产业发展状况决定PTA的消费需求。1995年全球聚酯总产能约为1900万吨/年,而当时中国的聚酯产能约190 万吨/年,占全球总产能的10%;2005年,全球产能接近5500万吨/ 年,中国的聚酯产能则达到2163万吨/年,约占全球总产能的40%,中国聚酯产能的年均增长率达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2005年我国聚酯产能达1960万吨,按消耗系数0.865和开工率70%计算,可消耗PTA 1200万吨/年,这与PTA的实际表观消费量也基本一致。据预测,2007年以后,中国聚酯产能将进入一个缓慢增长的周期,增长率将维持在5%左右。

2、纺织增长决定终端需求

聚脂产品中涤纶对PTA的需求量最大,决定着PTA消费情况。2005年化纤产量占我国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的2690万吨的61%,而化纤中涤纶占总量的近80%。涤纶是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这就是说,纺织行业的景气程度、发展情况直接影响涤纶市场消费,进而决定对PTA的需求。

全球GDP与全球纤维总消费量之间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强势的经济增长带动了终端产品-服装的需求,会为纺织工业提供更展动力。纺织工业发展推动聚酯需求增长,最终影响市场对PTA的需求量。根据WTO公布的统计资料,2000年-2004年,全球经济以年均3.9%的速度平稳增长,同期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年均增长率达6.5%。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05年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4.3%左右。预计未来5年全球纤维消费和纺织品服装贸易仍以6.5%的速度增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从国内来看,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中国拥有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国人自己的穿衣和家用,占中国生产的纺织品和服装总量的70%以上。这表明,中国纺织业的发展潜力在内需上,而且内需增长较快。这是包括化纤业在内的纺织行业持续发展的最大动力。同时,纺织品是中国最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大宗出口产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除了内需因素外,国内纺织行业发展还受国际市场贸易摩擦、汇率变化的影响。

2005年,中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从2000年的7.5公斤上升到10.7公斤。其中人均涤纶纤维的增长速度高于棉花和其他纤维品种。在未来的三、四年间,预计中国化纤工业还将保持10%以上的较高增长速度,但增速将逐步回落。据估计,2008年以后,增速回落到10%以下,到2010年,化纤产能、产量的增速将分别回落至7%和5%的水平;2010-2020年,平均增速会继续下降到4%和3%。 2007年前的PTA市场不容乐观。原油价格一度飚升,PTA原材料PX也水涨船高,在PTA销售价难以同步提高的情况下,生产商遭受损失,对此却一筹莫展。在此情况下,中国证监会及国家有关部门审时度势,批准郑州商品抓住机遇尽快上市PTA期货。PTA期货的挂盘不仅解了众多生产商的燃眉之急,更让郑商所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完成了一次从农产品到工业产品的飞跃。

有了期货后,化纤企业的话语权增

之前企业通过合同化比例来控制库存。有了期货,我们可以放心扩大合同量,利用期货来进行利润锁定,不用再担心原材料上涨,增加了稳定性。

实际利润并非来自销售

做为聚酯行业,80%的利润来自控制原材料成本而非销售!这是行业特性之一。销售只是利润的一种实现手段。如果价格平稳,要靠销售策略来控制。如今不光国际油价会影响PTA价格,宏观经济任何一个利好消息都会影响现货价格,当前期货成交量大于现货,”在这样一个背景下,PTA期现货价格相关系数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大。

2012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工率不足,价格下降约一半。价格波动很大,库存贬值很大。当今跟据不同阶段,现货订单的大小,不同形式,不同库存,来判断是进行买入还是卖出套保是十分有必要的。

就整体而言,PTA期货上市后,聚酯企业规避风险的能量与途径都增加了。当前工厂可以根据期、现货市场情况灵活调控库存和套保量,另外还可以对交易量和价格进行一定范围的控制。

PTA期货价格对合同定价影响较大

如今现货成交量越来越少,参与期货的越来越多。期货价直接引导现货价格。现货成交量有阶段性,低时大家都开始买进,等现货价格升上来时大家又都在操作期货,有价无市。

在没有PTA期货以前,PTA供应商的结货价都掌握在供货商自己手里,下游聚酯企业根本没有谈判的余地。如今可不一样了。每年年底,开始跟供应商谈下一年度的合约,谈好数量和折扣,结算价呢一月一定,随着每月的市场波动而波动。结算价是供应商根据当月的现货平均价格与期货的平均价格的平均价,加上资金成本和运费等费用等适当浮动。这样的价格会比没有PTA期货前公平。

化纤公司利用期货市场有妙招

化纤厂利用PTA期货套保大致有这两个方面:一,进完货之后,最担心价格下跌,多通过期货市场卖期保值,随时调整期货头寸,规避价格下跌风险。如果价格上涨了,就在期货市场上平仓。它的产成品价格只是利润的一种实现方式,实际利润来源于原材料价格成本控制。跟以前相比,化纤企业控制成本的余地更大了。既可以通过期货市场上进行交割购,还可以向PTA生产厂家合同订购,,通过期现结合,摊低原料成本。二,通过不断的期货移仓操作,为PTA现货一直进行价格锁定。

国际原油价格和影响甲醇期货价格吗

国际原油价格对甲醇期货的价格有一定影响。甲醇(Methanol)又称羟基甲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结构最为简单的饱和一元醇。甲醇可以用以制烯烃,国际上原油也主要用于制烯烃。原油和甲醇有一定的相关性,当原油价格过高时,市场会转而用甲醇代替,从而提高了甲醇价格;当原油价格下跌时,市场用原油为原料制烯烃,则降低甲醇的使用,从而降低甲醇的价格。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产品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

应答时间:2021-03-2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s://b.pingan.cn/paim/iknow/index.html

半年身家涨1250亿!13岁泥瓦匠被迫经商,如今拿下多个世界第一

来源 海西商界(haixishangjie)

作者 A Dolphin

近日,在某平台上一条名为“苏州老板每天都是私人飞机上下班”的走红网络,引起大众热议。

该网友声称此苏州老板为恒力石化董事长陈建华。随后浑水调研发文称,中显示的私人直升机参考价格为8200万元人民币,且陈建华旗下疑似还有一架价值3.26亿喷气式公务机。

且不论该直升机是否确为陈建华所有。但可以确认的是,以陈建华的财力,这些都不甚稀奇。

就在几个月前,陈建华夫妇刚以2600亿身家入选《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成为江苏首富,中国十大富豪之一,超越了李嘉诚、雷军。其身家较半年前,飙升了1250亿。

陈建华财富暴涨的背后,是A股化纤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恒力集团市值暴增的推动。

陈建华与香港恒基兆业创办人李兆基之子李家诚同为11年出生。不同的是,一个是富二代,一个是穷小子。但陈建华后来所创造的成就与财富却远远超过了李家诚。

儿时的陈建华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就连几元钱的学费都拿不出来。生活所迫,13岁陈建华选择了辍学打工。但小小年纪的他又能做得了什么?

一次偶然,陈建华得以在建筑工地当泥瓦匠赚取微薄收入。天不遂人愿,因工地上的意外,他骨折了。尽管后来痊愈,他却再也无法从事重体力的劳动。经商,成为他唯一的选择。

由于出生在被誉为“丝绸之府”的江苏吴江市,尚未成年的他,开始沿街兜售一些纺织成品。渐渐地,通过数年的奋斗,陈建华的买卖生意不断做大,并成功积累下一定的积蓄。

经商,为陈建华带来了全新的人生轨迹。他开始不满足于这些小买卖,创业的想法在他心里扎了根。

1994年,陈建华得知吴江一家濒临倒闭的织造厂正在出售,他激动难耐,与妻子一拍即合,耗费369万元成功收购该工厂,并正式成立了吴江化纤制造厂(恒力集团前身)。

但他没想到的是,他买到的只是一个“空壳”。工厂里仅有一百多台机器,一个人也没有。原来,听说工厂被卖给不知名的个人后,工人们觉得工厂未来无望,一夜之间全部辞职。

但投入身家的陈建华并未放弃。他来创业,就是来改变,来创造的。设备换新,制定管理铁律、摒弃大锅饭,搞奖励,在他的一系列操作下,工厂不仅正常运转,还更加“火热”。

一年里,陈建华就让工厂扭亏为盈,实现超1千万的收入。但很快,纺织厂又遇上了亚洲金融危机,全行业深陷困境,倒闭的倒闭,亏损的亏损。

敢为人先的他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策——收购倒闭的工厂和设备。这一决定,成就了他金融危机过后的行业地位。当别人正要重新开始时,他已经成为了纺织行业老大。

尽管成为了中国织造业领头羊,但陈建华又立即看到了自身的局限性——造不出纺丝,而纺丝又是织造面料的主要产品。

据了解,在千禧年,中国纺丝产能严重不足,一些高端纺丝则完全依赖进口。加上国际市场尚未打开,导致当时中国的纺织业出口量仅占全球不到1/6。

2002年,陈建华的纺织厂遭到一众国际化纤厂抬价刁难。原料恶意上涨,势必影响生意。但要自行制造纺丝,就必须组建化纤厂,即以PTA(精对苯二甲酸)为主要原料,生产加工制造人造纤维。

为改变自身劣势,陈建华毅然决然斥资22亿元,向石化中游、纺织上游“化纤”突围。这一年,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诞生。

事实上,当时的中国也有不少化纤企业,但因为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其成品无法与国外相比拟。为保证竞争力,陈建华从德国引进了先进生产设备和生产线。

次年,陈建华通过合并旗下公司,正式组建了(中国)恒力集团。不过几年,陈建华就靠着设备新、规模大、成本低击垮了行业内的外资工厂,而那些工厂里的顶尖工程师们,也全被恒力吸收招纳。

2007年初,恒力20万吨超亮光丝项目正式投产,再次打破了国外市场垄断,填补了国内高档有光丝的空白。

2009年,陈建华再次发力提高产能。这一年,恒力集团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超亮光丝和工业丝生产企业,陈建华也被称为“世界化纤巨子”。

就在陈建华高光的这一年,受到金融危机波及国际油价大幅降落,而原油又是生产PTA的主要源头,是恒力化纤厂的重要原料。当时的中国,在PTA及芳烃领域也都严重依赖进口。

陈建华一鼓作气,决定再次逆流而上,进攻上游石化行业。

“什么时什么事”。这是陈建华总结恒力集团的过往。事实上,当时的恒力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实力。但前进不止,敢为人先,才是陈建华的一贯作风。

2010年,恒力集团正式投资建设恒力石化(大连长兴岛)产业园,主要建设年产660万吨的三条PTA生产线,这是恒力开展“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开端。

事实上,恒力意识到,原油的产量是无法决定的,但如何高效地提炼原油,赋予原油超越本身的价值,是集团未来的重点。“炼化一体化”模式就是恒力的选择。

一边打造“从一滴油到一匹布”全产业链布局,另一边陈建华也没忽视资本的加持。

2015年,陈建华不顾众人反对,拿下上市公司股份。随后,经陈建华操作,恒力成功借壳上市。

到了2019年,恒力集团投资投资740亿元,建成的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投产。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石油炼化项目,也意味着恒力集团实现了从原油到纺丝的完整产业链条。

但恒力的步伐依然不止于此。在“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的同时,恒力又开始筹建总投资高达1350亿元的中国最大的煤化工项目。

有人会问,已经打通了从原油源头到生产销售布匹的恒力,为何要再耗费巨资开启“从一块煤到一匹布”的产业链布局?

实际上,恒力的目标,是煤化工与石化工两手抓。因为石油对恒力而言,依然是个不确定性因素较高的原料。而煤炭和石油互为替代品,中国又是产煤大国,在某种时刻,煤炭可以替代原油,从而抵消原油的部分风险。

如今,陈建华带领恒力一举打破国外对中国PTA与芳烃高端行业垄断,坐拥多个“全球之最”:全球产能最大的PTA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织造企业之一、全球规模最大且收率最高的乙烯项目......

从卖布,到造布,到造纺丝,再到炼化原油。一家小小的纺织厂,成功逆流而上打通全产业链,走向世界。这离不开陈建华的运筹帷幄。

数据显示,恒力集团2020年实现营收6953亿元,接近7000亿,成为排在华为后面的第二大民营企业,中国最大的民营化工企业。

中国从来不缺艰苦突围的人。正如陈建华所言:“处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们每一天都在创造 历史 。”恒力的过往,通过一步步摸索,才拥有了诸多奇迹和 历史 时刻。但奋斗不止, 科技 无上限,于未来而言,恒力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纺织行业为什么这么萧条?(纺织行业还有发展吗)

这些年来,纺织业面临不少的问题,外有东南亚纺织业崛起的冲击,尤其是越南和孟加拉纺织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阴影,内有转型升级和环保政策下的双重压力,原材料成本攀高,人工费上涨等问题困扰。

但总的来说,从整体上来看其本质还是集中在中国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问题上,毕竟在改革开放数十年以低成本低价格的产品优势占去市场生存空间的粗放型发展,我国纺织业已然达到了发展的瓶颈,竞争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附加值低下,利润被压榨等等,内力和外力因素下,都逼迫着纺织业脱胎换骨。

这些年,确实有不少纺织企业倒闭、破产,即便是中国500强民营纺织企业都有倒闭的,更是传出一周之内,山东两家500强纺织企业破产倒闭的消息,但个别现象并不能代表纺织业整体,毕竟决定一家企业的生产,除开市场、政策外,还在于企业自身因素,譬如企业管理理念缺失,经营管理不善,资金链断裂,盲目扩张等等问题,不能以篇概全。

-

目前来讲,纺织行业形势严峻,问题突出,融资难、招工难、恶性竞争、市场紊乱、企业负担重、盈利水平低下等问题屡见不鲜,纺织行业面临严峻考验,市场洗牌加速,产能过剩纺织行业转型升级下,阵痛明显。

1.

环保政策常态化,行业洗牌加速

自2017年环保政策全面爆发,2018年各类环保政策法规密集落地,2019年环保高压持续,各类环保政策规则相继实施,新一轮中央环保督查全面启动,环保常态化成为必然趋势。

2019年1月1日,我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

同日,号称为“史上最严”,在治理防治污染方面做出了诸多“令人乍舌”的严格规定的《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也开始施行。

环保政策持续发力,刚迈入2019年,汕头183家沿江印染企业已全部关闭停产,印染市场冲击较大,印染成本材料价格应声上涨,譬如分散黑ECT300%价格紧急上调42元/kg,涨幅2000元/吨,其他常规品种染料也随之上涨。

需要指出的是,环保政策压力下,“散乱污”企业的淘汰显著,净化了市场行业,助力行业有序的发展,促进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纺织行业的脱胎换骨,但阵痛不可避免。

2.

国际原油市场动荡,PTA水涨船高

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中东局势,风云变化,美国撤军,巴以冲突等问题,以及欧佩克组织,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几大原油出口国协议减产歧义不断等问题上,原油价格持续走低,但近期反弹明显,2019年1月1日后,国际油价更是迎来七连涨,PTA行情也是水涨船高,现其内盘市场报价上涨至6420-6500元/吨左右,成交商谈则走高至6270-6350元/吨附近。

虽然原油的价格并不能完全决定PTA行情,但两者存在一定的联动性。

3.

中美贸易摩擦休战,未来趋势不明

2018年12月中美两国宣布达成共识,停止相互加征新的关税,但不排除美方仍会加征新的关税的可能性,毕竟特朗普完全有可能重演他们已经一再表现的“弃约精神”。

其次则是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下造成的纺织原材料的供应问题。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出口国,同时也是中国进口棉花最多的国家。

一直以来,我国棉花市场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需要进口一定数量的棉花满足需求缺口。2017年1-12月我国共进口棉花115.3万吨,其中美棉进口量就有50.63万吨,为进口总量的44%。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2017年我国棉花总供给量1245.4万吨,总需求量711.5万吨,棉花进口量115.3万吨,而美棉进口数量仅占我国需求量的7.1%,占总供给量的4.1%。

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在2018年度累计签约进口了150万包美国棉花,这依然表明美国在中国棉花进口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不过,中美贸易战阴影已然存在,对于一些严重依赖进口棉花的纺织企业来说,防患于未然,选择多方渠道供应也成为必然趋势。

4.

东南亚纺织行业崛起,产业转移

近些年,东南亚其中尤以越南和孟加拉纺织服装业风头最劲,得益于不断完善的产业链,以及薪资水平仅为我国一半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越南纺织出口企业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欧美客商的青睐,部分来自欧美市场的订单转向东南亚。

凭借着国内成熟的纺织技术,依托东南亚劳动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以及东南亚特惠关税待遇,譬如孟加拉的纺织品销往日本、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市场可享受零关税待遇,其中还包括中国在内。正是如此,在产能过剩和国内环保政策的压力,部分纺织企业纷纷转战东南亚一带。

但于此同时,东南亚国家当地工人文化低、纪律散、工作效率低下,员工技术培训成本高,工资薪资涨幅过快,营商环境不佳,行业开放水平还有待提高等问题不少,且对纺织企业来说,东南亚转移成本也是不小的负担,同样的还有东南亚局势安全问题。

有的朋友认为,纺织市场整体不景气,市场严重萎缩,除开成本的上涨外,还在于订单的大幅下降,赚不到钱了,本该是旺季却成了淡季,停工,放成了常态。

不少人都说纺织业已进入了凛冬时期,但我认为并不是行业进入了凛冬,而是纺织行业加速洗牌,开始了新的一轮淘汰赛,我们正面临着一场关于生死的考试。

纺织业,我个人认为是从来没有凛冬的,纺织业绝对的万年常青行业,毕竟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四样,如果连这四样不再吃香,那我就无法想象社会将会是怎样的颓废光景了。

而且从国家统计数据中心得到的数据来看纺织业整体发展稳定,其国民经济的支柱地位从未动摇,截止2018年12月份,我国纺织业2018年1~11月份营业收入27363.8亿元,同比增长1.9%,利润总额1164.1亿元,同比增长4.9%。而据海关数据,2018年10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32.56亿美元,同比增长7.26%。

其实,无论是环保政策,还是行业内外的严峻形势,对于我们来说,都只有一个突破点,也就是纺织产能过剩下的行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上。

不单单纺织业存在这个问题,国内实体制造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从宏观数据来分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7.2%、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0%的情况下,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消费却同比下降1.1%。这是1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终端衣服卖不出去,就造成了产能过剩的情况了。供大于求,库存越多,行情越萧条。宏观经济数据并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它对纺织行业的反应就非常准确。我们通过制造业数据其实就可以看到我们纺织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从国际情势来看,中美贸易战的确造成了不少的影响。据《环球奢侈品报告》报道,早在2009年,就已经有60%的国际奢侈品品牌在中国进行代工生产。有的在中国生产成品,有的在中国完成大部分工序,运至品牌国完成最后工序。像百纯羊绒这样的代工厂,在东莞、深圳、杭州、温州、青岛等地还有很多。纺织行业代加工减少,也是一个原因。

从政策来看,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停产淘汰接连不断。近日,应急管理部近期开展了第二轮全国化工企业明查暗访。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伴随着环保整治和供给侧改革的推进,纺织产业经历了一场“腾笼换鸟”的产业转型。江浙地区大量喷水织机被淘汰,仅秀洲和吴江两个地区,2017年便淘汰喷水织机总数超过73000余台,而在2018年及2019年,每年还将淘汰超过30000台织机。

在2012年,纺织产业也面临过行情转冷需求萎缩的困境,不过最终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慢慢迎来了复苏和繁盛,而这一次的纺织寒冬,纺织人需要坚持多久呢?

关注纺织青鸟,了解更多关于纺织行业的资讯~谢谢。

今年情况比较特殊,旺季很短,一晃而过,纱线生产商库存加大,购商购热情也不大。也不知道6月怎么样了。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1、行情的特殊情况。今年旺季很短,这是最大的原因。纯棉纱、纯涤纱最近一个月都是下降的趋势。

2、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消极预期。特朗普被人调侃为“特不靠谱”,从他上任以来就展开对中国的围剿,6月情况未明,长期的预期也加剧了旺季后的黯淡。

不过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打起气来,勇敢迎接挑战。

来源于:中国纱线网《一周要闻》

我学的纺织印染轻化工程专业。在印染厂做质检工作三年,目前在做梭织衬衫QA跟单。个人觉得目前纺织行业属于轻工业,纤维制造,面料开发,染整工艺,成衣工艺都发展的很成熟了,进入了行业发展的夕阳阶段。国家层面来讲不会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来搞科研开发,另一方面,纺织行业属于重污染行业,纤维织造,面料染整,印花,成衣水洗,都要消耗大量的水,染料废水含重金属超标,与国家环保要求不符,达不到要求就要停产整顿。还有限排控制。近年来人工成本逐步走高,很多企业出现用工荒。行业开始向越南缅甸,非洲等发展滞后的国家转移。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取缔小的生产企业,催生大型的纺织生产企业。

我是搞纺纱的。这个行业发展不是到了夕阳而是永远朝阳。就普遍性而言它的生存根本在原料电,和棉花及各类纤维,运力,但在些都被国企所空有定价权,而作为劳动密集性企业工资高,而量大税高,导致在国际市场上变冰出口为进口,而下游纺织,布厂,制衣厂,印染厂,大多为民企,环保及各种投入远远大与利润,所以目前难易生存。如果从电力,燃料,出口退税等方面加大措施,一部企业还可以活着。

一、大家都说今年纺织生意不太好,其实这是一个全世界范围内的情况所造成的。从18年开始特朗普挥动关税的大棒,打乱全世界的贸易平衡,今年全世界贸易战是导致订单下滑的重要原因。

每年市场的需求量都是相对平均的,一旦发生很大幅度的变化,有可能就是再透支以后的市场,对于美国来说,这种情况他们可以利用前期所购的量来消化自己的库存而对于我们来说订单就减少很多了。

二、近期PTA一波上涨,催生下游老板补货狂潮,但其实从18年9月份到现在PTA大趋势是不断下跌的。

这次的下跌级别至少是月线的级别,也有季向级别的导向。

说到抄底,近期下游市场补了很多货,但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前段时间堆积的刚需,和18年的涨幅还是有区别的,现在国内的需求还是在的,所以长期性的一个看涨还是要谨慎些。波动率越高,风险越大。

首先我觉得纺织行业入门要求较底,稍有一点资金即可办个小作坊,看看江浙的纺织小作坊遍地都是,而小作坊只能二十四小时运转以底价格竞争市场,基本没有产品开发能力,只能盲目跟风,这就导制整个市场产品基本都一样,造成供大于求,而有能力的大公司每年花重金开发新品种也只能是给他人做嫁衣,,这样开发热情就会降温,年复一年恶性循环,要改变本人觉得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工厂要正常用工,良性竞争,才能好转。顺便说一句再多的订单也架不住咱中国人24小时连轴加班的。

纺织行业是否萧条,还没发准确的说。

有部分原因是过年的时间问题,去年1月27日就过年了,今年则是2月15日,前后差了19天。去年这个时候工人早已过完年回来正常上班了,今天还会有很多人没回来,或则回来了还在各个工厂之间观望。工人没回来工厂的生产就受影响,纺织行业的生产环节很多,有一个环节不能正常后续都会收到影响。

还有面料生产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一月份前后往往都是女装类面料生产的旺季,上市时间往往四五月份。时间很紧迫,往年一月份过年,订单来不及做,年后会有部分剩余。剩余做完有一些销量好的翻单又接着过来,所以显得很忙。而今年过年时间较晚,年前已经消化绝大部分,年后正常生产已经三月份了离上市时间较近,没法及时完成交期,订单量相对较少。

也来试试回答。其实,现在的世界慢慢地在走向物联网,信息的快速反应,生产效率的提升,让产品的备货量减少,市场的多元化也让决策推延。行业的订单系统在发生着改变,如果一旦技术可行,成本够低,个人定制将是未来服装的终极。所以订单量肯定是越来越少,是一种趋势。快时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开始被很多国家认识到,人类需要在贪婪消费和失去环境之间找到平衡点。萧条未必是坏事,优胜劣汰的时候,坦然接受,如果在纺织行业里,你没有足够优秀!

没有的事只是东西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