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什么时候收回_国际油价几点收盘
1.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和阿拉伯提高油价共同说明了什么?
2.像一些有大量石油的小国,军事很弱,为什么没有大国去侵略?
3.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历史因素
4.伊朗油轮完全收回被美没收的石油,准备离开希腊,这对相关市场带来啥影响?
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和阿拉伯提高油价共同说明了什么?
二战后,阿拉伯国家纷纷实现主权独立和较快发展,因为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地缘政治等各方面原因形成利益攸关共同体,在多种国际重大问题都保持战略政策一致,并成立了阿盟组织和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
苏伊士运河的收回除了埃及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外,也与阿拉伯国家通过与英国,法国等国家断交,施压有直接关系。阿拉伯国家普遍属于性国家,主要依靠石油出口增长经济,所以为了打破价格被西方垄断的情况,成立了“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统一协调,提高油价,争取最大利益。
同时说明了世界快速发展,已经改变二战以来两极世界,逐步转变为一超多强,区域组织快速发展,世界联系更加密切。
像一些有大量石油的小国,军事很弱,为什么没有大国去侵略?
首先,现在战争的成本非常高,不只是经济成本,还有政治成本。你看美国打了一个伊拉克,多少国家反对,国内反对就更不要说了。而且迫于所谓的国际道义,美国也没办法真的占领伊拉克,虽说建立了亲美,但是毕竟不是自己经营,石油虽然偏向美国但是终归还得花钱买,更不要说美国无法彻底保证伊拉克会一直亲美。
第二,战争成本其实本身就非常高。还是举例美国打伊拉克,美国投入了一万多亿美元的军费。战争本身很快结束,但是后续的占领和维持也是大消耗。局势不稳,石油生产效率也上不去,何况就这军费本身就已经高得离谱了,美国想收回成本就得一段时间。
第三,石油只是经济利益的一方面,还有后续的影响。依旧举例伊拉克,之前伊拉克是石油换粮食食品,现在建了亲美,美国买油反倒是需要花钱了,相比之下,伊拉克的石油反而贵了。再者,大国可以通过兜售武器,政治支持或者操纵汇率等方式间接降低石油进口成本,何必打仗呢。
总之,战争整体是一个综合成本非常巨大的买卖,很少有能够收回利益的时候。只为一点石油总是得不偿失的。战争本身和后续的影响是很复杂的,所以战争手段是轻易不会动用的,何况是在有其他途径解决的情况下。
希望帮到你,还有问题就追问我。
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历史因素
1998年以前的长时期内,中国的成品油用户享受着低油价的待遇,那时石油价格的调整,一直由国家确定,往往是一次调整,长时期内不变。但随着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完全由定价已经不合时宜,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趋势。到了1998年,随着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两大集团重组,油价改革也拉开了序幕。
1998年以来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1998年原油、成品油价格初步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按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相应确定,原油价格自1998年6月1日起执行,成品油价格自1998年6月5日起执行;二是2000年6月份开始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完全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即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相应调整;三是2001年11月份开始的国内成品油价格接轨机制进一步完善阶段,主要内容是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石油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与以上3个阶段相应,中国的成品油价格经历了几番引人瞩目的波动。1998年出台油价改革方案规定,原油基准价由国家计委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上月平均价格确定,每月一调。而汽油和柴油则实行国家指导价,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集团在此基础上可上下浮动5%。那时国际石油市场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一片低迷,成品油价格实际上未作明显调整。直到1999年4月,国际油价开始上涨,国内油价也常常突破限制,国内炼油企业更是面临生产经营困难。这轮涨势期间,2000年6月的改革使国内油价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成品油价格开始每月一调。
从2000年5月至2001年1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累计调整了17次。到2001年11月,成品油定价机制又有新的变化,改每月调整为按照国际市场油价波幅不定期调整。2001年11月和12月成品油价格两次调低,2002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又经历了几次涨价。到2003年,成品油价格再次成为热点,后半年国内一些地区开始出现“油荒”的呼声。在国际油价的推动下,2003年一季度国内市场一反淡季的冷清局面,特别是2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将汽、柴油零售中准价每吨分别上调190元和170元后,进一步加热了国内市场。3月1日国家收回了提价通知,5月10日大幅度降低了成品油价格(受SARS影响),但国内成品油市场经短暂的沉寂后,又逐渐加热。12月6日国家最终提高了成品油价格,压抑的国内油价才有所释放,市场价格顺势升高。 调价时间滞后,未能及时灵敏地反映市场变化。现行国家确定的成品油销售中准价,是要在国际市场三地价格加权平均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才作调整,每次调整至少也在一个月以上,有时几个月不动。特别是国际市场变化并不完全反映国内市场,按其确定国内油价则难以反映国内市场的真正需求,既误导生产也影响销售。 机械接轨,扭曲了市场的正常需求。一是定价水平忽高忽低,每次调价吨油在200元上下并不鲜见,致使提价要么过高,实际价格达不到,所定价格形同虚设;要么降价过低,达不到促进生产的目的;要么调价滞后,所调价格时过境迁,使得国家指导价起不到指导作用。二是世界各地成品油消费结构、习惯及季节变化等,与国内市场不尽相同,而且国内各地市场的需求情况也不尽相同,按照国际市场油价制定国内价格,同国内市场的实际状况必然有出入。 透明滞后的定价机制,刺激投机,干扰正常的经营和市场秩序,使定价异化,没有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带来经营者不平等的市场机遇。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与国际市场变化滞后一个月,给投机经营预留了较大空间,刺激囤积居奇等投机行为。 原油价格与成品油价格接轨不对称,影响了成品油生产经营的正常安排。原油完全按照国际油价变动情况,每月1日进行调整,而成品油价格调整则有一个稳定的区间。因此,往往形成原油大幅度提价,成品油价格不提,原油降价,成品油不降,生产企业原油进价与成品油销价不匹配,不利于产销衔接。
伊朗油轮完全收回被美没收的石油,准备离开希腊,这对相关市场带来啥影响?
伊朗油轮完全收回被美没收的石油,准备离开希腊这个消息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对相关的石油市场也会带来重大影响,伊朗的这个行为也是非常大胆的,也是对于美国的挑衅或者说是行为的反抗之举,是非常有勇气的行为。这批石油也会重新的流入相关的市场,会缓解某些地区石油紧张的状况。而油价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出现下跌,反正不会上涨的。
伊朗的这个行为也是值得大家认可和支持的,是不甘于被大国欺负,走出自己的路线,独立自主的发展自己。对于石油有着自己的打算和筹划,让相关的石油市场可以增加一些石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好事情。相关市场石油不会过度的紧缺,这也不会导致供不应求。石油价格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回落,对于人民来说也是喜闻乐见的。
但这个行为触及了美方的利益,美方有可能会取很多的措施来制裁伊朗,让其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不过不管美方取什么样的措施,伊朗都不会害怕。因为伊朗没有破坏任何的国际规则和国际关系,完全是尊重世界的行为。伊朗的这个行为完全是从自己国家利益角度出发的,相关市场是平稳发展还是波动还有待确定。
这批石油背不会浪费,只是换一种方式流向需要它的地方。对这些人来说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以更好的销售自己的石油,让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同时也可以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推动石油的发展和开。这一种举动也让很多人不得不担忧伊朗接下来的处境,对此希望大家保持理性的态度来看待,不要过度的带入自己的个人情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