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航空煤油生产厂家_山东航空液压油价格多少
1.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的事故经过
2.波音、空客的具体数据
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的事故经过
在日本,若是提到“日航机坠落事故”(日航机坠毁事故)或“日航ジャンボ机坠落事故”(日航巨无霸客机坠毁事故),通常就是指所述的日本航空123号班机事故。JAL123是一班从日本东京羽田机场飞往大阪伊丹机场的日本航空班机因不当维修导致尾翼脱落而造成的空难。1985年8月12日东京时间傍晚18时56分,搭载509名乘客及15名机组员的日航所属波音747-100SR在 关东地区群马县多野郡上野村附近的高天原山山脊(距离东京约100公里)坠毁。在日本当地的搜救工作出现严重延误的情况下,仍有4名女性在飞机失事17小时后奇迹般 生还,包括一名未执勤的空服员、一对母女以及一个12岁女孩,其余520人(包含21位非日本籍乘客)悉数遇难,包括名歌星坂本九以及一名孕妇。由于失事的波音747-100SR客机 是日本国内线专用的短程高承载型客机、又取非常高比例的经济舱座位配置,载客人数远高于一般同级客机,使得本次空难成为世界上只牵涉到单一一架飞机的空难中,死伤最惨重的一宗。
这起空难也称“大阪空难”。在日本也它被叫做“日航机坠落事故”或“日航巨无霸机坠落事故”(日航ジャンボ机坠落事故)。另外,由于当时日本的传媒将实属高天原山的空难发生地点当成御巢鹰山的一部份,因此直到现在也有很多日本人将空难称为御巢鹰山空难,该地也被叫做御巢鹰之山脊(实为高天原山的山脊)。 涉事客机
事故中坠毁的客机(注册编号JA8119)是一架波音747-100SR, 生产线编号230,于14年1月28日首飞,同年2月19日交付给日本航空,使用四台普惠JT9D-7AW引擎。事发前,该机机龄11年零7个月,飞行时间合计25,030小时,起降次数18,835,已经接近退休。涉事飞机为第一架也是2014年为止唯一一架因空难而注销编号的日本航空运营的波音747-100SR飞机。
客机失事前事故
18年6月2日,该机执行从羽田飞往伊丹的JAL115航班,在大阪国际机场着陆时角度过大导致机体尾部触地(日本航空JAL115号班机事故)。而日航工程师对这起事故造成的压力隔板毁坏的不当修理成了引发后来空难的主要原因.。
尾部触地事故后的1985年2月,该机客舱后部的厕所门便发生28次故障。然而维修报告书中并未将厕所门的故障归结为上次事故导致机体变形导致。 空难背景
1985年8月12日,时值夏末,数以百万计的人正要返乡欢迎日本传统节日盂兰盆节,传统上人们要拜祭祖先,常会返回出生地和家人团聚。在这一情况下,该班机的乘客大多为日本人,但也有21名外国人。
共计:日本乘客488人,西德1人,意大利2人,香港4人,英国1人,美国2人,其他11人,机组15人。
事故细节
编号JAL119的这架波音747SR-100客机(总飞行次数:约18,800次)当天预定飞行六个航班,包括: JAL503/504往返羽田与札幌。 JAL363/366往返东京国际机场与福冈机场。 JAL123/130往返羽田与大阪伊丹。 出事的JAL123航班为这架飞机当天预定飞航的第五个航班。到达大阪后折返的JAL130班机原本是当天最后的一班大阪往羽田班次,因此当时自羽田起飞的JA8119机上共搭载了能够飞行3小时15分钟、足够直接返航不需在大阪进行补给的燃料。JAL123航班的飞行为:18时00分自羽田国际机场起飞,起飞后向西南方向直飞,到达伊豆大岛后转向朝西方直线飞行,直至和歌山县串本町上空后以顺时针方向绕行约135度之后朝东北方进场,预计18时56分到达伊丹机场。 机组成员:以下共计15人,年龄和总飞行时间计至事发前。 驾驶舱 机长:高滨雅己(49岁,运航部门指导教官,总飞行时间:12,423小时41分钟) 副机长:佐佐木祐(39岁,机长升格训练生,总飞行时间:3,963小时34分钟) 飞行工程师:飞行工程师福田博(46岁,引擎部门教官,总飞行时间:9,831小时03分钟)
为进行机长升格训练,当天副机长佐佐木祐坐在机长位操作飞机,机长高滨雅己坐在副机长位进行指导并负责无线电通讯。
当天,飞机工程师福田博在JA8119上执飞了往返羽田与福冈的JAL363/366,副机长佐木祐也在另一架飞机上担任了乘务,机长高滨雅己则是当天第一次执飞。 客舱乘务员 乘务长:纯(39岁,总飞行时间10,225小时) 女乘务员11人。 乘客509人,登机方式并非由登机桥登机,而是从一楼的候机室徒步走到升起的登机跳板登机的。 事故发生前 18时04分:机组成员以及乘客共524人登机完毕,晚点4分钟。 18时12分:日航123号(JA8119)从羽田机场的18号停机坪驶至16L跑道后滑行起飞。 事故发生时 18时24分:起飞12分钟后,在相模湾爬升时(23900呎),突然发生巨响,机舱内发生爆炸性减压,机尾卫生间天花板崩塌,液压系统也故障,事后调查显示此时垂直尾翼更有一大半损毁脱离。机长决定回航至羽田。其后航机因液压油渗漏而引致操纵面板无法控制,但引擎和电力系统仍正常运作。 18时24分47秒:JAL123调整应答机编码识别号码为7700,宣布紧急状况,信号被位于所泽市的东京航空交通管制部(以下称TACC)接收。之后高滨雅己机长通过无线电向TACC确认紧急状况,并要求返回羽田机场,TACC告知可以。JAL123在飞至伊豆大岛上空时要求雷达导引,TACC询问回旋方向,机长希望向右回旋。此时羽田机场开始做紧急着陆的准备。 18时27分:TACC确认JAL123宣布紧急状况,机长确认了。但TACC继续询问出现的问题时,机长并没有回答。因此,TACC向日航本社告知了JAL123号发生紧急状况。 18时28分:TACC在指示JAL123向正东方向飞行时被告知飞机失控。这是TACC第一次了解到JAL123号已经失控。 18时31分:TACC询问社内无线联络JAL123,3分钟后,JAL123告知R-5门破损并要求联络,就在这时无线电监视器发出了紧急下降的请求,日航本社表示明白。 18时40分:TACC为了和JAL123更好的通信,为JAL123准备了特定的无线电频率,并要求JAL123改变通信机频率,但是没人回答。 18时40分:为提升空气阻力放下起落架,其后在富士山东峦北方上空以及山梨县大月市上空进行了向右急回旋,高度从22,000呎降至6,000呎,下降15,400呎(约4,600米)。在奥多摩町被人拍下没有垂直尾翼的JAL123班机。 18时42分:除了JAL123号以外的所有飞机为了避免对指示的影响均被要求改变通信频率,有一架用正常频率继续通信的飞机则被TACC继续引导。 18时45分:监听到无线电的驻日美军横田基地(RAPCON)为了帮助JAL123,指示其改变为美军指定的频率,JAL123则回答失控。TACC提出联络东京进近塔台(羽田机场入场管制无线电),JAL123拒绝了。 18时47分:JAL123在千叶县木更津市请求雷达导引,TACC指示向正东飞行,并询问“能否控制”,JAL123回答“失控”(Uncontrolable)。之后TACC要求改变通信频率,JAL123表示收到。 18时48分:记录到机长慌乱的呼吸声,但没人说话。 18时49分:日航社内无线呼叫了三分钟,但无人应答。 18时53分:TACC与JAL123取得联络,JAL123在无线电中称飞机“失控”,TACC与RAPCON联络,RAPCON告知横田基地已经开始做紧急着陆的准备。TACC通知JAL123联络东京进近塔台,JAL123表示明白。 18时54分:日航社内无线联络JAL123。JAL123请求当前位置,TACC回答其处在羽田西北55哩(约100公里),熊谷正西25哩(约45公里)。 18时55分:东京进近塔台告知羽田和横田均做好了紧急着陆的准备,飞机工程师回答“好的”。这是JAL123最后的通讯信息。此后便联络不上JAL123了。这之后的18时56分,东京进近塔台以及RAPCON均联络JAL123,但无人应答。 18时56分:经过机长、副机师及飞航工程师的努力,仍无法让飞机安全降落。飞机在(8400呎)高天原山坠毁,前半部撞山起火燃烧,后半部滑落山腰。 18时57分:横田RAPCON通知JAL123,“贵机位于横田西北方向35哩(约65公里),横田基地为最优先着陆场”,东京进近塔台联络JAL123请求改变无线电频率,但此时JAL123已坠毁。 客舱内的情况
巨响之后,客舱内的氧气面罩直接落下,并开始播放预先录制的通知。根据提示,乘客们戴上氧气面罩并系好安全带。根据幸存者的证言,客舱内没有混乱,非常平静。带小孩的乘客根据提示为孩子戴好氧气面罩。
由于自意外发生到坠毁间有达半小时以上的时间,部分乘客在机上写下了遗书(并有乘客以相机拍下了当时机舱内的情景),这些遗物都在搜救过程中被发现。
注:Pre-Recorded announce。预先录制好的紧急状况时自动播放的录音,用男性的声音指示乘客系好安全带,戴好氧气面罩。
波音、空客的具体数据
很多哦,全都要吗?
波音737系列简介:
波音737系列
波音737系列飞机是波音公司生产的双发(动机)中短程运输机,被称为世界航空史上最成功的民航客机,也是民航业最大的飞机家族。在获得德国汉莎航空公司10架启动订单后波音737飞机于1964年5月开始研制,用波音707/727的机头和机身横截面,1967年4月原型机试飞,12月取得适航证,1968年2月投入航线运营。
波音737飞机基本型为B737-100型。传统型B737分100/200/300/400/500型五种,其中B737-100/200用低涵道比涡喷发动机,属于第一代波音737,B737-200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后,1981年波音公司决定为737系列继续设计改进型号,并装备先进的CFM56-3涡扇发动机及电子仪表设备,逐步发展形成第二代波音737,共有-300/400/500三个基本型号,波音737问世后20年的1998年12月5日,第3000架传统型B737出厂。传统型B737在2000年停止生产。官方公布传统型波音737共生产了3132架。
20世纪80年代,空中客车公司推出A320与B737争夺市场,在1993年11月,波音公司正式启动新一代波音737项目,以应对A320的出现,新一代波音737分600/700/800/900型四个基本型号,换装推力更大、性能更好的CFM56-7发动机,并装备新型电子仪表设备,19年底开始交付使用,由于继续保持着可靠性高、使用成本低的特点,深受各航空公司的青睐,被称为卖的最快的民航客机,截止2006年3月底,只用了8年时间,新一代737系列已交付1900架。
2000年1月,波音737成为历史上第一种累计飞行超过1亿小时的飞机。2005年12月,随着厦门航空公司10架737-800订单的签署,737的销售量突破了6000架。2006年2月13日,波音公司和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庆祝第5000架波音737飞机下线,吉尼斯世界纪录已认可波音737飞机是民用航空史上产量最多的大型民用飞机。
传统型波音737系列介绍:
B737-100:
为基本型,装两台JT8D-7或-9低涵道比涡喷发动机,仅生产30架。1967年4月9日首飞,1968年2月交付德国汉莎航空公司使用,典型全经济舱布局载客100人。目前该型号飞机已全部退出商业运营。
B737-200:
为100型的加长型;在-100的机身上加长1.8米,在空气动力方面加以改进,同时还增加了反推装置、修改了襟翼等,1967年8月8日首飞,同年12月交付美国联合航空使用,至1988年8月停产B737-200各型号(含19架军用型T-43)共生产1114架,根据使用重量可使用使用JT8D-9至JT8D-17多种型号发动机。载客115~130名。 B737-200型号还可细分为:
B737-200:基本型,最初生产的型号;
B737-200Adv:先进型,200型生产线上第280架后,进一步改进机翼、制动系统和起落架后,形成先进型,可在机腹货舱加装油箱,共生产865架;
B737-200C/QC:客货两用型,机身和地板进行了加强。客舱加开了一个舱门。客型和货型可以快速转换,共生产104架。
B737-200远程型,总燃油量增加到22598升,下货舱后部还有一容积为3066升的备用油箱,其航程比标准型737-200增加1200公里。
1988年8月8日,最后一架出厂的B737-200(注册号B-2524)交付给中国厦门航空公司。
厦门航空波音737-200ADV
目前,约有500架B737-200还在运营中,部分飞机加装了降低噪音设备,可以满足新的噪音管制要求。
B737-300/400/500系列:
波音737系列第二代家族包括737-300、400、500三种型号,波音公司在1981年3月宣布开始研制第二代737的基本型号B737-300,启动用户是美国合众国航空(US Airways)和西南航空,与早期100/200型相比,最大的差别是装备CFM56-3涡扇发动机,可降低燃油消耗、降低噪音,与200型相比,还装有彩色气象雷达、数字飞行管理系统和自动油门,具体型号有:
B737-300:为标准型,机身比200型加长2.64米(机翼前机身加长1.12米,机翼后机身加长1.52米,共加长2.64米),标准布局载客128人,高密度布局(30英寸间隔)载客149人,该机型于1981年3月正式开始研制,1983年中开始总装,年1月第一架原型机出厂,同年2月24日首次试飞,11月28日首次交付合众国航空使用。
美国西南航空波音737-300
B737-400:在300型的基础上再加长3.05米(机翼前机身加长1.83米,机翼后机身加长1.22米,两段机身共加长3.05米),安装了尾撬,起飞时保护后机身,同时由于最大起飞重量增加到54885千克,对机翼和起落架进行了加强。标准两舱布局载客146人,全经济舱159人,高密度布局载客188人,在收到美国皮特蒙德航空(Piedmont AL)25架的订单后开始生产,1988年2月23日首飞,10月交付使用。
B737-500:300型的缩短型,波音公司为了更充分地占有100座到150座中短程客机各个档次,于1987年5月20日宣布发展737-500。将737-300的机身缩短6.7米,标准两舱布局载客量108人,高密度布局(30英寸间隔)载客132人,最大起飞重量52163千克。首架737-500于1989年6月30日首飞,1990年2月12日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的型号合格证。1990年2月28日首次交付美国西南航空使用。
目前波音737-300/400/500型已停止生产,共计生产1988架。
新一代B737NG(Next-Generation)系列介绍:
在波音737-300/400/500型受用户青睐的可靠、简单以及运营成本低的基础上,波音公司在737-500推出后不久就宣布开始研制新一代波音737,最初型号定为B737X,在传统型737基础上对机翼进行重新设计,换装推力更大、性能更好的CFM56-7发动机,使航程加大,巡航速度提高到0.785马赫(848公里/小时),可与竞争对手空中客车A320同样具备了横跨美国大陆的飞行能力,用了波音777飞机最先进的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新一代737系列分-600/700/800/900型四个基本型号,其中B737-600/700/800对应于传统型B737-300/400/500,700型为标准型,800型为700型的加长,600型为700型的缩短。而B737-900是在-800基础上进一步加长机身,为更好的与空中客车A321竞争而研制的新型号。
2000年2月,波音开始提供一种先进的翼梢小翼技术,最初作为B737-800机型的选装项目,目前,这一先进技术已应用到波音737全系列。
这种约2.4米高的融合型翼梢小翼可以使飞机的航程更远、增加有效载荷、降低油耗,2001年5月,首架带有翼梢小翼的737-800飞机在德国的哈帕克·劳埃德航空公司投入运营。具体型号有:
B737-700:标准型,可以载客126~149名,1993年11月17日开始研制,19年2月9日首飞,19年底交付启动用户美国西南航空使用。
B737-800:700型的加长型,可以载客162~189名,1994年9月5日开始研制,19年7月31日首飞,1998年4月交付启动用户德国的哈帕克·劳埃德航空公司(Hapag Lloyd)使用。
B737-600:700型的缩短型,可以载客110~132名,1994年9月5日开始研制,1998年1月22日首飞,1998年9月开始交付启动用户北欧航空公司使用。
波音737-700驾驶舱
B737-900:
同属新一代B737,是为了更好的与185座空中客车A321竞争而发展起来的。在800型的基础上加长2.6米,机身长达到42.1米。可以载客177~189名。于2000年8月3日首飞成功,已于2001年5月交付给美国阿拉斯加航空公司(Alaska Airlines)。
美国阿拉斯加航空波音737-900
B737-900ER:
2005年7月18日,在与印尼狮航(Lion Air)达成60架737-900ER的销售协议之后,波音公司正式启动了737-900ER(延程型)项目,波音737-900ER和目前的737-900尺寸相同,但由于增加了一对紧急出口门和一个平的后增压隔舱,可多搭载26名乘客,在单级客舱高密度布局下最大载客量增至215人。 737-900ER用加固的机翼、一个双位尾撬、对前缘和后缘襟翼系统进行改进,以及可选装融合型翼稍小翼和油箱,这些使737-900ER的起飞重量更大,航程延至5900公里,与737-800的航程相当。 预计2007年上半年开始交付。
B737-700ER: 波音737系列最新的成员,在获得全日空两架订单后,在2006年1月31日正式启动该项目,B737-700ER是在BBJ(Boeing BusinessJet)的基础上研制的普通客运型。
BBJ(Boeing Business Jets)公务机系列介绍:
1996年7月,为满足市场需求,制造较大、更完善、航程超过6000海里的公务机。波音公司与GE公司建立合资企业波音公务喷气飞机公司,开始波音公务机的研制开发工作,19年10月正式启动BBJ(Boeing Business Jets)。
以新一代波音737为原型机,设计上用了融合型翼梢小翼、有9个油箱,动力装置仍选用GE公司制造的CFM56-7系列发动机。BBJ系列的内部空间为一般远程公务机的3倍,但价格却只与其相近。
主要型号:
BBJ:基本型,以波音737-700为原型机发展而来,在737-700的基础上对机翼和起落架部分进行加强,加装融合型翼梢小翼,航程加大,可达11480公里,并于1998年9月4日首飞。已获得180分钟ETOPS(双发延程飞行)批准,可以飞更多直飞航线。
BBJ2:以波音下一代737-800飞机为原型,较之以737-700为原型的BBJ,长度增加5.85米,空间加大25%。1999年10月开始启动该,2001年3月开始交付使用。
BBJ2公务机
波音737-300/700基本数据:
波音737-300:
波音737-300三视图
B737-300的基本技术参数:
翼展:28.9米
机长:33.4米
经济布局载客:149人
货舱容积:30.2立方米
最大商载:16吨
最大油箱容量:20105升
最大起飞总重:62吨
最大载重航程:2993公里
最大燃油航程:4175公里
动力装置:两台CFM56-3涡扇发动机(最大推力:22000磅)
波音737-700:
波音737-700三视图
B737-700的基本技术参数:
翼展:34.3米
机长:33.6米
标准座舱布局载客:149人
货舱容积:27.3立方米
最大起飞总重:70吨
最大油箱容量:26035升
最大燃油航程:6038公里
动力装置:两台CFM56-7B涡扇发动机(最大推力:24200磅)
波音737系列在中国:
1983年,中国内地民航开始引进波音737,截止2006年3月底我国内地正在运营的民航客机中,波音737系列占了很大的比例,总数已超过370架。2005年11月,中国民航还与波音公司签下了购买150架新一代737飞机的框架协议。
中国香港澳门地区航空公司没有波音737;
地区民航方面在16年远东航空公司和中华航空公司开始引进波音737投入运营,目前仅中华航空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华信航空公司共拥有14架波音737-800型。
厦门航空波音737-800(WL)
中国内地民航正在运营的各型号总数及拥有者如下:
(资料截止2006年3月底)
300型共131架:中国国际航空、中国东方航空、中国南方航空、海南航空、厦门航空 、山东航空、深圳航空
300QC型(快速改装)、300F型共12架:中国邮政航空、扬子江快运
400型共10架: 海南航空
500型共13架:中国南方航空 厦门航空
600型共6架:中国国际航空
700型共96架:中国国际航空、中国东方航空、中国南方航空、中国联合航空、海南航空、厦门航空、上海航空 、深圳航空、山东航空
800型共98架:中国国际航空、中国东方航空、中国南方航空、海南航空、厦门航空、上海航空、深圳航空、山东航空、奥凯航空
900型共6架:奥凯航空、深圳航空
涉及波音737的重大安全:
1986年8月22日,远东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200(注册号B-2603)执行台北中正--高雄航班,起飞后不久飞机失压空中解体,事后调查解体原因为机体有严重腐蚀,导致机身蒙皮破裂而解体失事。
1986年2月16日,中华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200(注册号B-1870)执行台北松山--马公航班,降落马公机场时由于起落架问题飞机复飞,复飞过程中机组操作不当,飞机坠海失事;
1989年10月26日,中华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200(注册号B-180)执行台北中正--花莲航班,由于机组使用错误的爬升程序,导致飞机起飞后转错方向,撞山失事;
1990年10月2日,厦门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200(注册号B-2510)在执行厦门--广州航班任务途中遭遇劫机,在强行降落广州机场过程中,机长与劫机犯在驾驶舱里搏斗,导致飞机失控冲入停机坪,撞上两架飞机后解体;
1992年11月24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300 (注册号B-2523)执行广州--桂林航班,在向桂林机场正常进近过程中,由于自动油门故障,机组未及时发现且取了错误的修正措施,导致飞机滚转,失控撞山失事;
19年5月8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300 (注册号B-2925)执行重庆--深圳航班,在恶劣天气状况下,机组违反规定强行着陆,飞机大速度俯冲接地飞机解体;
1999年6月9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300 (注册号B-2525)执行广州--湛江航班,在大雨天气下降落湛江过程中,由于机组调错气压基准,导致飞机接地过晚并发生重着陆,飞机最终偏出跑道,起落架折断,飞机报废;
2003年3月12日,厦门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200(注册号B-2516)准备执行宁波--武汉航班,由于地面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牵引车与飞机机头相撞,飞机报废;
波音787系列简介:
波音787梦想飞机(Dreamliner)是波音民用飞机集团正在研制生产中的中型双发(动机)宽体中远程运输机,是波音公司1990年启动波音777后14年来推出的首款全新机型。波音787系列属于200座至300座级飞机,航程随具体型号不同可覆盖6500至16000公里。波音强调787的特点是大量用复合材料,低燃料消耗、高巡航速度、高效益及舒适的客舱环境,可实现更多的点对点不经停直飞航线。2004年4月,随着全日空确认订购50架波音787飞机,该项目正式启动。波音787预计于2006年开始生产,在2007年进行首飞和测试,并在2008年获得认证、交货并开始投入运营。
波音787想象图
波音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民用飞机市场份额不断流失给其欧洲竞争对手空客(Airbus),波音B767在与空客A330的竞争中处于下风,波音决定研发其取代产品。向市场推出“音速巡航者”(Sonic Cruiser),强调在燃油消耗与波音767和空客330相当的情况下,飞行速度接近音速。
不过随着911的发生,全球航空市场严重受创,民机需求量急剧萎缩,“音速巡航者”难以获得启动的足够订单,同时,航空公司方面也认为在油价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低燃油消耗、高效益的飞机比高速度的飞机更重要。波音在认真研究了市场需求后,最终决定放弃“音速巡航者”,提出波音7E7(波音787的前身),以取代“音速巡航者”。
波音公司对7E7寄予重望,7E7中的“E”字主要代表效率(Efficiency)、此外也表示经济性(Economics)、超凡的乘坐舒适性和便利性(Extraordinary comfort and convenience)、环保性能(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以及电子化系统(E-enabled)。波音公司认为,波音7E7将为航空公司降低运营成本,创造更多利润,同时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的客舱环境,以及更多的不经停直飞航线。
2004年4月,随着全日空确认订购50架波音787飞机,该项目正式启动,全日空航空公司的订单是历史上对波音新型民用飞机最大的启动订单。
2005年1月28日,波音公司为波音7E7梦想飞机确定了正式的机型代号--波音787。自此,该飞机被称为波音787梦想飞机。 就在同一时间,波音与中国民航方面签署了购买60架波音787梦想飞机签订框架协议。波音公司解释说,以往使用7E7这一名称是为了突出该飞机出色的效率(Efficiency)优势。为飞机正式确定机型代号将延续其在效率以及其他诸多方面的优势,这也是波音的传统做法,在飞机的研发阶段给其一个字母代号,而在项目启动后为其确定一个数字。例如,波音757在开始研发时被称为7N7,波音767被称为7X7,而波音777则被称为767-X。
此外,在许多亚洲文化里,数字8代表着好运和繁荣。而波音、空客两大飞机制造商争夺的重点正是亚洲市场,相信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让波音放弃其非常推崇的“E”而决定使用“8”的型号名称。
波音787设计特点:
波音公司在研制787上使用了“音速巡航者”所提出的技术以及机体设计,并决定在787的主体结构(包括机翼和机身)上大量用先进的复合材料。这将使波音787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款在主体结构上用先进复合材料的民用飞机。重量比例将达到空前的50%,此前这个比例只有20%。发动机方面,波音787可选装通用电气GE GENX系列或罗罗遄达1000系列。波音787为飞机配备标准的发动机接口界面,使787飞机能够随时配备任一制造商的发动机,不存在不兼容的问题。此外波音787还将用电子设备取代过去60年来喷气机用的标准配置---引气系统,波音表示这样的创新设计将有效提高发动机效率。
由于用了大量复合材料降低了飞机重量、同时新型的发动机和创新的流线型机翼设计,这些将使B787比目前同类飞机节省20%的燃油消耗,此外波音787除了让中型飞机尺寸与大型飞机航程的实现结合,也将以0.85倍音速飞行,这与当代速度最快的民用飞机波音747速度是相同的,这也使其点对点远程不经停直飞能力得以更好的体现。
在乘坐舒适性方面波音787将增大客舱湿度,还将降低其客舱气压高度,这样客舱环境更湿润,乘客会感到更舒适。机上、因特网接入将更为完善,机身截面形状用双圆弧形,顶部空间也进行了优化设计,可为乘客提供更宽敞的空间。
波音787系列主要型号:
波音787梦想飞机目前有三种型号在研制生产中,以下数据资料为和理论设计参数,仅供参考
B787-8:
波音787的基本型号,用标准客舱布局,可载客217人,航程高达15700公里,预计2007年完成首飞,2008年投入使用。
B787-3:
主要针对高密度短程航线设计,机翼重新进行优化以利于短航程飞行,用两级客舱布局可载客289人,航程6500公里,预计2007年完成首飞,2008年投入使用。
B787-9:
B787-8的加长型,机身加长了6米,用标准客舱布局,可载客257人,由于B787-3、B787-8生产已排满的原因,目前尚没有确认的B787-9订单,因此B787-9将推迟研制生产,预计2009年完成首飞,2010年投入使用。
波音787想象图
波音787系列基本技术参数:
项目 B787-3 B787-8 B787-9
翼展(米) 50.3~51.8 58.8 58.8
机长(米) 55.5 55.5 61.6
机高(米) 16.5
巡航速度(马赫) 0.85
标准客舱布局载客(人) 289 217 257
最大起飞总重(吨) 163 218 226.8
航程(公里) 6500 15700 15400
发动机型号 两台涡扇发动机
可选装罗尔斯-罗伊斯公司遄达1000系列或通用电气公司GE GENX系列
波音787与中国:
2005年1月28日。波音公司与中国官方在美国商务部就中国的航空公司购买60架波音787梦想飞机签订框架协议。按照平均目录价格计算, 此协议总价值约为72亿美元。这批飞机将从2008年开始陆续交付使用。
此次订购的飞机将交付给中国的六家航空公司。在随后签署的正式购买协议中,60架波音787的分配方案是中国国际航空、中国东方航空各15架,中国南方航空10架,上海航空9架,海南航空8架,厦门航空3架,均为波音787-8型,2008年开始交付。
波音787与中国
2005年6月,波音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确认合同,成飞公司将为波音787梦想飞机独家提供787的复合材料方向舵,此外,哈飞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哈飞)将生产787翼身整流罩,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将生产787垂直尾翼前缘组件等。这是中国公司第一次从一开始就参与一个全新的国际飞机项目。
空中客车320系列简介:
空中客车320系列是欧洲空中客车工业公司研制生产的双发中短程150座级运输机。空中客车公司在其研制的A300/310宽体客机获得市场肯定,打破美国垄断客机市场的局面后,决定研制与波音737系列和麦道MD80系列进行竞争的机型,在1982年3月正式启动A320项目,1987年2月22日首飞,1988年3月开始投入商业运营。
空中客车320系列在设计中用“以新制胜”的方针,大胆用先进的设计和生产技术以及新的结构材料和先进的数字式机载电子设备。是世界上第一种用电传操纵系统的亚音速民航运输机,代替了过去主要靠机械装置传输飞行员指令来控制飞机的姿态和动作。同时用侧置的操纵杆代替传统驾驶盘。机翼在A310机翼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进.双水泡形机身截面大大提高了货舱中装运行李和集装箱的能力。其客舱舒适而宽敞是当前最受欢迎的150座级的中短程客机。A320系列是一种真正的创新的飞机,为单过道飞机建立了一个新的标准。
空中客车320系列包括150座的A320、186座的A321、124座的A319和107座的A318四种基本型号,这四种型号的飞机拥有相同的基本座舱配置,飞行员只要接受相同的飞行训练,就可驾驶以上四种不同的客机。同时这种共通性设计也降低了维修的成本及备用航材的库存,大大增强航空公司的灵活性,深受用户的欢迎。
A320系列的成功也奠定了空中客车公司在民机市场中的地位,1994年5月,波音公司购买一架二手A320飞机陈列在西雅图以此来激发波音员工,这可能也是空客公司的最大荣幸。
空中客车320系列主要型号:
A320:空中客车320系列的基本型号,1982年3月正式启动研制,可选装CFM56-5或V2500两种发动机,1987年2月22日首飞,1988年3月开始交付首位用户法国航空公司。具体型号有:
A320-100:只生产21架,只有机翼油箱,航程短,有效载重量较少。
A320-200:远程型,为生产线上第22架之后的产品,与100型的区别是用中央翼油箱,配备翼尖小翼,增加了有效载重和航程。第一架于1988年7月交付安塞特航空公司使用。
空中客车320的驾驶舱
A321: A320的加长型,与A320相比,机身加长6.93米,增加24%的座位和40%的空间,在机翼前后各增加两个应急出口,对机翼进行局部加长和改进,于1989年5月启动该项目,1993年3月11日首航,同年12月17日获欧洲适航证,1994年1月交付使用。A321是空中客车公司第一个完全通过商业筹资完成的项目,也是第一种在德国汉堡空客客车工厂进行最后组装的空客飞机。具体型号有:
A321-100:基本型,存在航程短的不足。
A321-200:加大航程型,1995年4月启动该项目,克服-100型航程短的不足,在后货舱增加了附加中央油箱,增加了航程和最大起飞总重。具备 横跨美国大陆的飞行能力。
港龙航空A321-200
A319: A320缩短型,在开发阶段时型号为“A320M7”(minus seven fuselage frames减去7个机身隔框),与A320相比,机身短3.73米,机翼上应急出口减少一个,机身后部散货舱取消。由于与空客公司股东的BAE146NRA、FK100等支线客机有冲突,一度推迟研制,该项目最终在1993年6月启动,1995年8月25日首飞,1996年4月获型号合格证,5月交付使用。A319与A321相同,在德国汉堡空客工厂进行最后组装。主要型号有:
A319-100:基本型
A319CJ:公务机型,型号又称为ACJ(airbus corporate jet),客舱内部空间按公务机进行装饰,其它与A319基本型差别很小,在货舱格间附加油箱,航程可达到12000公里。此型号去掉附加油箱后即可以改装成一架标准的A319客机。
A319LR:商务机型, 主要在国际航线上提供高级商务服务。A319LR和A319CJ相比机身油箱由6个减小到4个。航程达8300公里。
英国航空A319-100
A318: 是A320家族里面最小的成员。项目起源于AE31X,在1993年19年5月15日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AVIC)和空中客车亚洲公司(AIA)签署AE31X支线客机项目合作协仪,新加坡、韩国方面也参与到该,由于在技术转让以及工作分工上出现重大分歧,1998年9月空客宣布终止AE31X项目。
1999年4月26日,空客决定独立开发A318项目,A318在开发阶段时型号为“A319M5”(minus five fuselage frames减去5个机身隔框),在研制期间A由于遭遇“911”,同时A318最初选用的普惠(Pratt & Whitney)PW6000涡轮风扇发动机问题,导致研制不断推迟,这也直接影响到它的销售,包括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在内的多家客户取消订单。
直到2002年1月15日第一架A318首飞, A318目前也可选装CFM56-5发动机。A318在德国汉堡空客客车工厂进行最后组装。
空中客车318
空中客车320系列基本数据:
项目 A320-200 A321-100 A319 A318
翼展(米) 34.09
机长(米) 37.57 44.51 33.84 31.44
机高(米) 11.76
标准两级客舱布局载客(人) 150 186 124 107
货舱容积(立方米) 37.42 51.76 27.64 21.21
商载(吨) 16.3 21.6 12.9 11.1
空机重(吨) 41 47.7 40.1 38.4
最大油箱容量(升) 23860
最大起飞总重(吨) 73.5 83 64 59
最大巡航速度 0.82马赫数
典型航程(公里) 5500 4350 6850 5950
动力装置 两台涡扇发动机
发动机型号 CFM公司CFM56-5系列
IAE公司V2500系列
普惠PW6000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