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油价超调控上限后 国内价格不再上调/并给予企业补贴

2.2021年出租车还会有油补吗?有没有油补了今年。

3.维持原价 7月24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

4.油价跌,补贴尽,新能源车企的庚子大考

5.油价下跌,补贴退坡,你还有什么理由买新能源车?

国际油价超调控上限后 国内价格不再上调/并给予企业补贴

广东油价2021首次调价_广东油价补贴公示

易车讯 日前,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表示,为保障成品油安全稳定供应,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减轻消费者负担,经院同意,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于国家规定的成品油价格调控上限时,成品油价格阶段性不再上调,中央财政对炼油企业给予相应价格补贴。

其中,补贴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汽、柴油的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于国家规定的成品油价格调控上限(每桶130美元)时,对炼油企业实行阶段性价格补贴,政策持续时间暂按两个月掌握,后续如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继续高于国家规定的成品油价格调控上限,将提前明确相关调控政策。

以10个工作日(与成品油调价窗口期相对应)为一个周期计算,补贴标准为该周期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应调未调金额。补贴数量为炼油企业在周期内汽、柴油实际销售量,以企业缴纳消费税的汽、柴油实际销售量为准计算。

作为参考,6月28日零时新一轮油价调整后,北京地区92号汽油9.07元/升,95号汽油9.65元/升,98号汽油10.63元/升,0号柴油8.83元/升。

易车App提供销量、热度、点评、降价、新能源、实测、安全、零整比、保有量等榜单数据。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2021年出租车还会有油补吗?有没有油补了今年。

2021出租车还有油补,但燃油补贴会有相应的减少。

个人建议:

出租车这个工作的收入,与燃油价格的涨跌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相关报道中可以看出,2021年还可以收到油费补贴,但是燃油补贴会大幅度的减少相关费用,也不在于油耗和油价进行挂钩,这也是2021年最新的出租车油价补贴政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地方的油价补贴政策都是不相同的,如果你是一名出租车司机的话,也可以及时拨打有关部门的电话进行咨询。油价上涨是无法人为控制的,在生活中也可以将出租车改成气动,这样可以更好的节省成本。

《关于调整农村客运、出租车、远洋渔业、林业等行业油补政策的通知》。至此,城市公交、农村客运、出租车、渔业、林业五大行业的油价补贴政策调整全部到位,油价补贴与用油量挂钩的机制发生了改变。

扩展资料:

保护措施:

(一)实行负责制,健全工作机制。各省要提高对油价补贴政策调整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实行油价补贴政策落实工作“负责制”,落实地方农村客运和出租车行业稳定与健康持续发展的主体责任,健全完善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

(二)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实施方案。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和规范资金管理。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交通运输部负责对农村客运和出租车油价补贴政策调整及行业发展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办法由交通运输部商相关部门另行制定。对未按时完成退坡目标,或出现不稳定因素的地区,将报请院进行通报,中央财政将根据考核结果扣减对该省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省制定本地区农村客运和出租车油价补贴政策调整实施方案,明确政策调整的总体考虑、退坡安排、实施以及财政资金使用重点和具体安排等,作为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的依据。

维持原价 7月24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

易车讯?7月24日,我们从发改委获悉,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和《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征收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本次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

7月24日,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再次开启。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7月10日—7月23日),国际油价在每桶40-45美元区间小幅波动,伦敦布伦特、纽约WTI平均油价比上轮调价周期上涨2.04%。按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测算,调价金额每吨不足50元,本次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未调金额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据悉,2020年,国内成品油调价已呈现“二涨三跌九搁浅”的格局。截至7月24日,今年共有14次调价窗口期,其中2月4日、2月18日、3月17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6月28日、7月10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截至本次调价,汽油价格累计每吨下调1630元,柴油价格累计每吨下调1570元。

易车20周年推出加油优惠,补贴2亿!油价上涨也不急!

进入易车APP首页,点击如下图所示入口,即刻瓜分2亿吧!

油价跌,补贴尽,新能源车企的庚子大考

竞争格局已经在起变化,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正被赶超

刚刚过去的2月,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特斯拉Model?3以3900辆的销量成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冠,占据全国电动汽车总销量大约30%。

除特斯拉外,TOP?10其余车型均为中国品牌,但仅有广汽新能源Aion?S(1433辆)和比亚迪全新秦EV(1429辆)销量过千。

再回看2020年1月全球电动车销量情况,EV?Sales数据显示,特斯拉Model?3以10013辆排名第一,而TOP?10车型没有一个中国品牌。

在1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企业销量排行榜中,前5名分别是宝马、特斯拉、雷诺、大众、标致,TOP?10中国品牌只占两席,比亚迪第6,上汽第7。

再回看2019年的情况,EV?Sales数据显示,全球整年销售新能源汽车约221万辆,同比增长10%。

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全年销量106万辆,同比下降24.5%),同别下降2.3%和4.0%。

如此推算,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中的销量占比约为55%,中国仍然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国。

但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遭遇了自2009年通过补贴政策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以来的首次年度销量下滑。

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完成.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23.2万辆,同别下降14.5%;燃料电池汽车销售2737辆,同比增长79.2%。

另外还有两组数据值得特别注意:在纯电动市场,造车新势力的份额逐步接近9%;在插混市场,自主品牌的份额从2017年的98%下降到2018年的88%,再下降到2019年的58%,与之对应的是,合资份额上升很快。

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统计,2019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车型依次为:北汽EU系列、比亚迪元EV、宝骏新能源、奇瑞eQ、比亚迪唐DM、比亚迪e5、埃安(Aion?S)、荣威Ei5、欧拉R1、帝豪EV。暂无造车新势力车型进入前10强。

其中,北汽新能源EU系列摘得销量冠军,全年销售11万辆,也是唯一销量过10万辆的车型。比亚迪的小型SUV元EV摘得亚军,全年销售6万辆。

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一个亮点是,造车新势力中,蔚来、威马、小鹏和哪吒销量都过万辆。

去年12月开始正式交付的理想汽车也交出了一张理想答卷,当月完成交付超过1000辆。爱驰汽车第一款车U5于2019年12月19日上市,这基本意味着当年难以完成交付。

大环境艰难,这一年,新势力中有人继续向上,有人停滞不前,有人就此沉沦。这群为顺应汽车四化转型应运而生的特殊群体,还在找寻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2020年开局不利,竞争格局已经在起变化,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正被赶超。

以下13家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你在谁的身上看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希望?请于文末投票。

北汽新能源:纯电销?

全年销量150601辆,同比降低4.69%,连续七年成为中国纯电动车销量冠军。其中,EU系列全年销量111125辆,同比增长244.2%,在总销量中占比近74%。

2019年,北汽新能源提出了“产品向上、品牌向上”的发展战略。EU5、EX5、EX3、EU7等新一代高品质车型已经成为销量担当。

北汽新能源还围绕产品开展平台化开发,已形成BE11、BE21、BE22三大平台,覆盖了未来5年的30余款产品。

2019年3月,北汽新能源旗下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ARCFOX在日内瓦车展进行全球首次品牌发布,将从2020年开始连续推出4款纯电动汽车。

10月,北汽集团推出融合传统与创新的全新BEIJING品牌,开启自主发展新篇章。BEIJING品牌将成为先前没有确定品牌名称的北汽新能源产品的品牌。

北汽新能源换电模式在北京实现成功示范运营。2019年,北京市购了6250辆,投入运营超过4000辆,在五环内及重点地区建成投运90座充换电站。北汽新能源已在全国15个城市运营换电出租车1.6万辆,累计建换电站187座。

截至2019年6月,研发投入累计已超53亿元,在营收中占比超过10%。7月,北汽新能源斥资20.51亿元打造的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在北京亦庄蓝谷开业。

2019年,北汽新能源进一步拓展朋友圈,加强与其他优秀企业的战略合作。

1月,与麦格纳合资的麦格纳卫蓝新能源汽车技术(镇江)有限公司揭牌;与硅谷科技公司visionICs成立自动驾驶联合实验室揭牌;与滴滴旗下小桔车服共同出资成立京桔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为签署全面业务合作协议,联合设立“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

8月,与梅赛德斯-奔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建立技术开发伙伴关系,双方意向未来在华建立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系统。

9月,与宁德时代合作推出CTP无模组电池包,并首先搭载到北汽新能源EU5上。

10月,与国网电动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纯电新零售”,共同发布“10000辆新零售车辆签约暨车桩电生态营销模式”。

2020年1月,面向下一个十年,北汽新能源提出“2029”,规划了“一个目标,两大路径,三大举措,四大体系”的路线图。

比亚迪:势头不再

2019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229506辆,同比下降7.39%,已经与其燃油车231893辆的销量相当。

算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2019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连续第6年夺得全国冠军,但比世界电动汽车头号玩家特斯拉少卖约14.8万辆车,失去了保持4年的全球冠军之位,居全球第二。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219353辆,同比下降3.43%。具体来看,纯电动销量147185辆,同比上升42.53%;插混销量72168辆,同比下降41.75%。

销量最好的三款车型依次为:元EV全年销量61551辆,同比增长81.5%,年度新能源车型销量排名第二;唐DM全年销量34084辆,同比下降3.4%,年度新能源车型销量排名第五;e5全年销量32929辆,同比下降25%,年度新能源车型销量排名第六。

2019年,秦Pro?DM、宋MAX?DM、元EV535、e1、宋Pro?EV、秦Pro?EV超能版、e2、e3等多款燃油车的新能源车型上市。

6月25日,比亚迪全球设计中心大楼在深圳坪山落成,开启了“技术+设计”双轮驱动的发展新阶段。

11月7日,丰田汽车与比亚迪签订股份对等的纯电动车研发公司合资协议,宣布将共同开发纯电动车和动力电池。新公司将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成立。

广汽新能源:来势凶猛

2019年是广汽新能源成立的第三个年头,全年销量42003辆,同比增长110.6%。其中,Aion?S销量32493辆,在总销量中占比超过77%。

4月27日,作为广汽新能源全新产品体系的首款战略车型,纯电轿车Aion?S上市。它基于广汽第二代纯电专属平台GEP打造,纯电综合续航里程为510km,具有L2级自动驾驶功能。

4月30日,1500辆广汽新能源新一代GE3?530?纯电SUV出租车交付,助力广州市全面推广纯电出租车。11月14日,2020款GE3?530再度焕新升级。

10月17日,豪华智能超跑SUV?Aion?LX上市。据称,百公里加速3.9s、综合续航超600km、L3级自动驾驶,率先搭载广汽ADiGO智驾互联生态系统。12月14日,Aion?LX获列第七届轩辕奖年度十佳汽车。

除了推出新产品,还不断升级服务生态。

通过广汽新能源APP向车主提供尊享服务,与国网电动联合发布充电服务创新模式“充电服务包”,还推出包括埃安服务中心与埃安俱乐部两大核心平台在内的“埃安?一键尊享服务”。

按照规划,广汽新能源将依托于第二代纯电平台,每年至少推出两款产品,实现产品1.0时代向2.0时代的跨越。

奇瑞新能源:特立独行

全年销量46777辆,其中奇瑞eQ销量39401辆,占比超过84%,是2019年A00级纯电动车型销量第二名;艾瑞泽5e销量35辆。

2019年6月24日,奇瑞新能源小蚂蚁eQ1第10万辆下线。6月28日,2019款小蚂蚁eQ1上市。从2017年3月第一代上市至今,小蚂蚁eQ1历经三次迭代升级,不但销量破10万辆,而且在共享出行市场交付量第一。

7月,奇瑞新能源联手苏宁汽车,通过与苏宁小店、零售云等平台合作,实现渠道下沉。

8月25日,瑞虎e&艾瑞泽e双车上市。当天,奇瑞新能源还率先公布了“三电终身质保”政策,对于瑞虎e、艾瑞泽e及2019款小蚂蚁eQ1首任非营运车主给予三电系统终身质保。

12月28日,纯电SUV?S61在芜湖下线。它由奇瑞新能源第四代超轻智能互联电动LFS平台打造而成,是继小蚂蚁eQ1之后奇瑞新能源又一核心战略车型,是这家公司品牌提升的重要产品。预计于2020年初正式亮相,并有望在上半年上市开售。

奇瑞新能源的两款战略性产品都是用高强度铝合金挤压型材和封闭断面形成的超稳定框架结构,无需冲压,为业内首创。

长安新能源:成功混改

2019年是长安新能源成立的第二年,全年销量约2.8万辆,其中逸动EV销量2.3万辆,在总销量中占比82%。

3月30日,CS15?EV400上市。5月11日,逸动ET上市。长安新能源还对旗下纯电动车型进行全面升级,12月10日,CS15EV改款车型E-Pro上市。

E家族是长安新能源的新一代产品,除了已经上市的E-Pro,E-Rock(CS55?PLUS?EV)、E-Star(奔奔EV)、E-Life(逸动EV)?等E家族另外三款车型于2020年上市。

在自动驾驶方面,7月26日,国内首个5G自动驾驶公共服务平台暨5G自动驾驶开放道路场景示范运营基地启用,作为首个入驻重庆自动驾驶5G公共服务平台的车企,长安新能源新一代L4级自动驾驶将在重庆仙桃谷持续运营两年。

在氢燃料方面,11月18日,长安新能源英国氢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在英国伯明翰成立。创新中心将依托已经申报成功的英国APC项目开展运营,长安新能源将与英国燃料电池企业Intelligent?Energy共同研发全功率型燃料电池汽车。

对外合作上更进一步。9月10日,长安新能源入驻重庆龙兴新能源科创园,宣布与特来电、国联电池、航空光电所、清研理工、中汽研等携手成立11家联合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共创开放的智慧共享平台。

最为关键的是在11月引入长新股权基金、两江基金、南方工业基金、南京润科产投等4家战略投资者,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混改的汽车央企。

长安新能源将在未来三年累计投入100亿元,新建56个实验室。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汽车专用平台打造。

江铃新能源:雷诺入股

2019年是江铃新能源成立的第五年,全年销量4.45万辆。其中销量最好的是E200,3.25万辆,占总销量的73%。2019年3月上市的易至EV3销量5338辆。

5月23日,江铃新能源昆明基地总装车间建成并投入使用;12月,易至出行拿到了国家网约出租车经营许可证。

江铃新能源还迎来了一个新的投资者,7月17日,雷诺集团增资10亿元,成为江铃新能源的股东,拥有50%的股权。

更为值得称道的是,2019年12月,易至EV3入列第七届轩辕奖年度十大提名汽车。

2020年,江铃新能源将有两款新产品上市,一款新产品亮相发布。

蔚来:好事多磨

2020年1月6日,蔚来正式公布2019年最后一个月的销量数据:单月交付量达3170辆,环比增长25%,创全年新高,这也是蔚来2019年连续第5个月交付增长。

全年累计交付20565辆,同比增长81%,位居国内造车新势力交付量榜首。

而在销量发布的几天之前,Q3财报更是从另一维度证明了蔚来2019年以来的成绩。亏损的持续收窄,毛利率的进一步回暖,股价的进一步提升。

但是过去这一年却也是蔚来汽车成立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特别是4月下旬连续两次蔚来ES8着火让公司显然最为被动的境地,创始人兼董事长、CEO李斌也被称为2019年最惨的人。

但是三季度开始,随着蔚来ES6上市销量逐步上升,蔚来开始走出泥潭。

2019?NIO?Day如期在年底召开,场面依旧宏大,只是这次活动的主题从曾经的各界大佬、尖端产品转变为当下最为珍贵的用户。

李斌在NIO?Day宣布轿跑SUV?EC6将于2020年上市,而升级款ES8也同时宣布上市。

虽然2019年5月北京亦庄国投投资未达成但随后腾讯1亿美元可转债救急,李斌也追资9500万美元作为可转债。

产品、资金、用户成为蔚来领先一步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样的系列组合拳让2020年的蔚来依然可期。

威马:老二不易

全年销售新车16876辆,虽然与其10万辆年销量目标相差甚远,不过依然可以位居新势力第二名。

威马EX5表现稳定,但是其销量占比已经开始慢慢向“B端”市场倾斜。广州车展期间,威马发布了全新纯电SUV?EX6?Plus,但是市场反馈远不如想象之中强烈。

2019年3月,威马宣布C轮融资30亿元人民币,由百度集团领投,太行产业基金、线性资本等参与投资。

据称,D轮融资10亿美元也在进行当中。至今,威马已经获得6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到230亿元。

但也迎来麻烦事。2019年,威马汽车迎来了吉利汽车要求索赔21亿元的“天价”侵权诉讼案,不过据称双方并不会最后鱼死网破。

因为2019年没有完全KPI,威马汽车取消了员工年终奖金,希望2020将要发布的威马轿车能够带来销量上的转变。

目前,威马已经拥有了186家门店,覆盖城市111个。

小鹏:继续前进

2019年,小鹏汽车经历一个最波折的7月。因为新旧产品的价格与性能差异,引来车主全国大面积维权及老客户的退车潮。这场风波也成为了小鹏汽车2019最为深刻的记忆。

好在凭借产品的性价比优势,形势随后有所好转。自2019年9月交付新款G3以来,销量回升已至以往平均水平。

2019年全年销售16609辆,虽然未完成全年销量4万辆的目标,但销量过万使其跻身新势力第一梯队。

首款轿车P7也在2019年广州车展上正式发布预售,24万-37万元的预售价格,表现出小鹏想要向中高端进阶的野心。

2019年11月,小鹏汽车宣布完成4亿美元的C轮融资,本轮融资引入新战略投资伙伴小米集团。

与此同时老股东经纬中国继续加码,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继A、B两轮后再次以个人投资人身份加持本轮。

此外,小鹏汽车还宣布获得招行、中信以及汇丰等多家中外银行总额达数十亿人民币无抵押信用。

合众:哪吒出海

相较于蔚来、威马、小鹏而言,合众旗下的哪吒汽车知名度或许不及,但凭借A0级纯电小车N01?取得10006辆的交付成绩,位列中国造车新势力销量榜单第四位。

与其他造车新势力相比,哪吒N01能够跻身第四名的优势在于低成本投入,潜力巨大的三四线城市成为了一些造车新势力寻求机会的地方,避开了前三名在一二线城市的激烈竞争。

在早期奇瑞新能源项目的“4人小组”成员之一方运舟带领下,合众在桐乡扎根发展。它是拥有发改委和工信部“双资质”的生产企业,其浙江桐乡工厂于2018年5月竣工,首款车型N01便在这里下线。

虽然2018年第一大股东退出合众汽车,但2018年底它顺利完成B轮融资30亿元,江西宜春产业基金领投,战略投资资本跟投。

2019年3月初,合众汽车将原企业品牌名从“合众新能源”变更为“合众汽车”。同时,产品伞品牌也确定为合众汽车总裁张勇早先定下的名字“哪吒”。它的重新启用是因为一部独家赞助的国漫**《哪吒》在7月上市后爆火。

6月27日,企业位于江西宜春的全新工厂将正式动工。该项目投资总额为50亿元,将于2020年年底正式投产,年产能为10万辆。

7月虽然也被曝出“因销量不佳、盈利受困,工厂放”的新闻,但合众汽车第一时间澄清,并表示未来2~3年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也已找到。截至目前,合众汽车累计融资超70亿元。

11月的广州车展上,哪吒U量产版启动预售,预售价以15万元起售,于2020年2月上市。这是哪吒旗下第二款纯电SUV哪吒U,也是一款脱胎换骨之作。

哪吒U基于全新纯电动专属HPC平台打造,其设计风格延续去年发布的概念车Eureka?01,轴距达到了2750mm,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400/500km。

从公布的预售价与续航以及产品力来看,哪吒U上市后有望成为威马EX5、小鹏G3的直接竞争对手。

目前,合众汽车在全国范围内有接近80家城市合伙人,每个城市一家,并实施区域独家销售的营销模式。

理想:开局良好

虽然将首款量产车型理想ONE的交付时间由11月推迟到12月,但理想汽车首月即实现交付破千辆的好成绩。

根据2019年12月31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理想APP上公布的数据,当月共生产1530辆理想ONE。

理想ONE是一台号称“没有续航焦虑”中大型SUV,2019年4月宣布上市,仅推出一款车型一种配置,补贴后定价为32.8万元。

与多数竞争对手不同,这款车并非一般意义上人们所认为的纯电动汽车,它为增程式动力,搭载40.5kWh电池和45L油箱,续驶里程800公里,0-100km/h加速为6.5s。

但理想汽车并非一帆风顺。因为交付延期,不得不直接用2020款产品消除2019年12月购买该车消费者的不满情绪。同时,有车主开始反应产品的一些小毛病,比如新车仪表屏会出现多种故障报警,而动力系统故障更是导致车辆直接在高架路上“趴窝”,再如行驶过程中油门踏板失灵,只能通过定速巡航在高速公路上控制车速。

李想向用户承诺,交付只是理想ONE产品力的起点。理想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核心任务仍是“把质量和交付做好,把各种小问题都解决掉”,并在明年3月份的空中升级(OTA)上给用户“一些实实在在的小惊喜”。

新特:两端布局

2019年对于新特而言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蓄势。数据显示,其全年销量为2540辆,相较于前四名来说,销量相差较大。

新特汽车CEO先越认为应该两条腿走路,突破B端,激活C端。新特现阶段处于蓄势阶段,通过在B端和C端两端布局来拉动销售,创新商业模式。

在B端方面,新特推出了“同创”品牌。与一汽合作的A级车型MEV100将主要投放于出行市场。

在出行布局方面,新电出行目前正在快速的在全国各地拿牌照,目前已经拿到了全国2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牌照。

在C端的销售方面,新特在布局以新特电家和新特云商为骨干的渠道网络,发力更下沉的4-6线市场,新特云商在全国突破了400家。

通过前期一系列布局,新特销售数据看起来开始上量,2019年12月销量达到了348辆。

零跑:信心不减

原先准备在2019年交付1万辆的目标没有实现,这家由领先的监控产品供应商和解决方案服务商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投资的造车新势力处境尴尬。

2019年6月28日,零跑汽车在位于杭州滨江的零跑中心举办“零跑S01全国首批车主交车仪式”活动,现场有十余辆零跑S01被交到车主代表手中。

当时,零跑汽车介绍,自2018年亚洲消费电子展开启预售以来,零跑S01订单不断增加,首批预售451个名额不到4小时被抢购一空。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表示,2020年是零跑汽车至关重要的一年,并为此做足了准备,不仅会持续开发精准销售渠道,在产品推广上也会加大力度。

他说,将于上半年上市的T03车型,会坚持“高性价比、极致体验”的零跑标签,“是一款会对当前市场进行‘降维打击’的精品车型”。

2020年上半年,被称为“平价智能电动跑车”零跑S01?460版本也将交付用户,续航里程提升到了NEDC?451km。

朱江明认为,汽车消费正在从传统燃油车向智能电动车转变,这一点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油价下跌,补贴退坡,你还有什么理由买新能源车?

开篇我们先问自己两个问题:

1.如果没有补贴和送牌,你还会买新能源车吗?

2.如果油价越来越便宜,你还会买新能源车吗?

从2009年登场以来,新能源补贴政策历经10年,到2019年6月26日起正式退坡,国家补贴标准降低约50%,同时地方补贴退出。2019年补贴退坡幅度整体超过70%,超出业内预期。

在退坡后,部分车企比如广汽、比亚迪选择了补贴消费者不提价,但大部分还是很诚实的。比如造车新势力方面,小鹏曾在去年2月份的时候上调了补贴后售价,从原来的13.58万-16.58万元调整至15.58万-19.98万元,增加幅度为2万-3.4万元;零跑汽车也在去年6月将全系产品售价上调1万元,调整后的补贴价格为11.99万-15.99万元;蔚来车型的补贴也均有明显降幅,ES6车型的补贴从3万元降至2万元,长续航版车型从3.6万元降至2.5万元,而ES8的补贴则从4.05万元降至1.15万元。而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在去年大多选择了降低优惠幅度的方式,可见补贴退坡对新能源车的价格还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今年开年,新能源车更是苦不堪言。首先在1月遭遇了例行的销量下跌(淡季),2020年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售43339辆,同比大降52.5%,其中纯电动车批发30855辆,同比降57.3%,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批发12484辆,同比降34.4%。二月受疫情影响,新能源车的产销量更是跌到了9951辆和12908辆,同别下降82.9%和75.2%。

疫情总会过去,但补贴不会再回来,同时新能源市场又面临了一个对行业影响不大但对消费者决策影响巨大的问题,那就是油价越来越便宜了。

3月9日,欧佩克大手一挥,原油价格暴跌。到了3月23日,国际油价已经连续第四周下跌,美国原油价格更一度击穿20美元/桶。国内油价也重回5开头,笔者在油价下跌后去加油,一箱整整省了50元。

再回顾开头的问题,想必看到这里,大部分人的答案是“NO”。为什么呢?

1.很简单,补贴退坡、油价下跌,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购买、使用成本完全是“此消彼长”。

2.城市的增量市场枯竭、汽车市场正在进入存量时代,新能源车有什么能力从传统的燃油车嘴边抢肉,让传统燃油车的用户去换一台新能源车呢?要知道大部分城市居民是没有充电条件的(老小区飞线这类不值得提倡),新能源车对没有稳定充电条件的人来说完全就是个负担,实用体验极差。

当然我们今天标题中的问题是“新能源车还有必要买吗?”那我们就在下文中继续探讨一下,有些什么能够诱导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理由。

这里我们可以参考欧美的情况,今年一月,欧美国家的新能源车销量都出现了较大增幅,美国同比增长80%,德国同比增长134%,法国同比增228%,英国市场同比增143%。

雷诺ZOE

其中欧洲的增幅主要来自于“最严”环保法规的落实:2020年欧洲新车销售量的95%其平均CO2排放要低于95克/公里,达不到标准车企就要交罚金。其次,德国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提高了50%,法国给碳排放量(低于20克/公里)给与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购车补贴,可以说欧洲的增长来自于政策。

特斯拉Model3

而美国近年随着页岩气开技术的成熟摇身一变成为产油国,大排量发动机也开始逐渐复兴,那么为什么新能源车的销量依然能增长呢?唯一的理由就是“开挂”的特斯拉。一月特斯拉Model3在全美卖出了6500台,整整翻了第二名本田Clarity?PHEV将近6倍,旗下3款车的销量占了全美当月新能源市场的60%,可以说美国的增长来自于特斯拉车型强大的产品力。

那么答案很明显了,有什么理由能让消费者去购买新能源车?1.政策扶持?2.够强的产品力。

1.政策扶持

国内的新能源政策扶持包括了路权红利以及补贴。

路权红利在一线城市绝对是可以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决定性因素:上海、广州的新能源车直接送牌,就能决定大量不愿意拍牌、摇号的消费者会直接选择新能源车;而北京每放出一个新能源指标基本等于新能源车销量+1。在二月底,为了提振新能源车消费,北京率先有了动作:

2月26日,北京释放了54200个个人新能源车指标,在北京这样的限购城市,每个指标的背后就是一位持币待购的准车主,释放54200个指标等于是增加了54200台新能源车的销量。而在上海和广州,免拍牌/摇号的红利依然持续散发着诱惑力。?

补贴则是“真金白银”的实惠。在今年年初工信部部长苗圩曾指出,为稳定市场预期,保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今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大幅退坡。这无疑也是让各大车企吃了一颗定心丸。但正当人们开始期待2020年市场表现时,肺炎疫情暴发,给新能源汽车市场乃至整个汽车行业都带来不小打击。

而在车市销量断崖下跌的2月,以佛山、广州为首的不少城市、地区都快速反应、接连出台了刺激车市的政策;而在三月,广州、海南、湖南等地都相继出台了系统性的新能源扶植政策,包括补贴车价以及加强基础建设。

消费者都是用脚投票的,实惠有了,路权有了,市场就自然有了。

2.产品力

特斯拉为什么能够在油价便宜的美国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最重要的就是产品力和品牌价值。相比传统燃油车,特斯拉的Autopilot自动驾驶、极简的设计、强劲的加速性能、以及“苹果式”的品牌效应都是许多消费者选择它的重要理由。

同样,国内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存量时代,新能源汽车势必要面对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得从燃油车手里抢蛋糕。如果不能解决充电便利性、续驶里程焦虑、二手车残值以及电池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势必还只能躺在政策上吃饭。

奥迪e-tron

而去年的补贴退坡,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养狼”。补贴退坡后大众、奥迪、日产、两田等合资品牌大举进场,特斯拉这样的全球领先新能源制造商也引进国产,新能源车市场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春秋战国”时代,无疑也能倒逼自主车企提高产品竞争力、并逐渐淘汰一些躺在政策上吃饭的“蛀虫”。中国能不能孕育出自己的特斯拉?就看车企们争不争气了。

写在最后: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2020年无疑是出师不利的一年。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消费者一度“陷入迷茫”:还有没有理由买新能源车呢?

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如果按照2500万辆的保守汽车市场总量预估(2019年为2576.9万辆),25%意味着625万辆新能源汽车,而2019年新能源车的全年销量为120.6万辆,整整需要翻五倍!

如此之大的野心,是不是预示着接下来会有更加诱人的消费刺激政策呢?无论如何,消费者会用脚投票,只要够实惠、够方便,为何不买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