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油价2022_宁德油价调整最新消息表
1.净利预增的挺多:国科微、中兴通讯
2.一汽-大众ID.6 CROZZ对比飞凡MARVEL R
3.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怎么样?
净利预增的挺多:国科微、中兴通讯
《松塔 财经 》 最及时有效、中立客观的 财经 公告和公开讯息解读。
1、天华超净
公司与宁德时代共同投建10万吨碳酸锂冶炼产能项目。
概述
松塔 财经 获悉,天华超净(300390.SZ)1月28日公告,公司与宁德时代于2022年1月28日签署《关于10万吨碳酸锂产能之合资经营协议》,拟与宁德时代或其全资子公司共同以现金在宜春市投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合资公司”),由合资公司投建10万吨碳酸锂冶炼产能项目。
科普
碳酸锂从锂矿中提取,是锂电池产业链最上游的原材料。
天华超净拥有防静电超净技术产品、医疗器械产品和新能源锂电材料三大业务领域。目前公司锂电材料产品营业收入占总营收的8成,医疗器械产品占总营收2成。旗下控股子公司天宜锂业是一家专业从事电池级氢氧化锂生产及销售的企业,产品主要用于生产新能源 汽车 用动力电池的三元正极材料。
解读
天华超净携手宁德时代能有效整合双方优势,未来公司锂盐业务有望充分受益。天华超净子公司天宜锂业此前主要产出氢氧化锂,但国内国外目前缺的是碳酸锂,设立合资公司投建碳酸锂项目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出。
天华超净目前已经拥有电池级氢氧化锂产能2万吨/年。本次协议设立合资公司,宁德时代占股9成,天华超净占股1成。该协议规划建设碳酸锂产能10万吨,预计于一年内达产5万吨,2023年底完成剩余5万吨产能。项目达产后,天华超净的收入或将大幅增长。
碳酸锂是新能源上游的黄金赛道,未来长期景气。随着新能源 汽车 的普及和渗透率的不断提升,碳酸锂需求日益增加。民生证券认为,预计未来全球锂供应紧张将长期持续,高锂价中枢将是未来行业常态。当前锂价下,板块估值性价比凸显,把握自给率高+业绩兑现高两条主线。
据百川盈孚数据跟踪,截止到1月28日,国内工业级碳酸锂(99%)的市场主流成交价格35.1-35.5万元/吨之间,国内电池级碳酸锂(99.5%)市场主流报价区间在37.5-38.6万元之间,均价涨至38.04万元/吨,目前市场供应紧张。
中研普华在近期出具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碳酸锂和氢氧化锂平均价格仍将较2021年上涨,其中碳酸锂2022年将上涨16.3%至21000美元/吨;此外,其还指出,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将达到20%,对应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824万辆,对应新能源商用车销量71万辆,合计碳酸锂需求100.2万吨,预计2025年碳酸锂需求将暴增3.6倍。
相关企业业绩近况
天华超净2021年三季报营业收入23.22亿元,同比增加118.2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03亿元,同比增加139.51%。
2、国科微
公司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253%-323%。
概述
松塔 财经 获悉,1月28日,国科微(300672.SZ)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2.5亿元-3亿元,同比增长252.83%-323.40%。随着集成电路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AI编解码系列芯片的出货量高速增长,进一步巩固并提升了公司的市场地位。公司营业收入不断提升,并于2021年度突破23亿元。
科普
国科微主要产品是固态存储系列芯片。
解读
国科微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2.5亿元-3亿元,不及机构预期。最近2家机构对国科微2021年归母净利润的一致预测值(即算术平均数)为3.38亿元。
国科微2021年利润大增的原因包括:在全球半导体产品供不应求,公司获得补助。
固态存储系列芯片在2021年上半年贡献了93.31%的收入和71.11%的利润,是国科微最核心的产品。
2021年,全球集成电路行业产能紧缺,生产交期大幅延长,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行业呈现供需两旺的局面。在全球半导体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国科微的多个产品实现的收入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
固态储存芯片用于固态储存硬盘。根据智研咨询统计,2020年我国固态存储硬盘需求量约3900万片,到2025年,我国固态存储硬盘需求量将达到约6700万片,复合增长速度将达到10%以上。
从竞争格局来看,目前固态存储控制芯片行业呈现着多极化的格局,目前行业并未出现垄断企业。国科微算是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固态存储芯片厂商。
另外,国科微近年来持续获得高额补助。2021年11月,公司收到补助1.5亿元,增厚2021年利润6127.71万元。
相关企业业绩近况
2021年第三季度,国科微实现营收9.25亿元,同比增长404.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增长783.27%。
3、中国国航
“预亏王”诞生?中国国航预计2021年净亏损145亿元-170亿元。
概述
1月28日,中国国航公告, 预计2021年净亏损145亿元-170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44.09亿元。2021年国际航线投入持续受限,国内客运市场流量大幅波动,公司经营效益改善难度日益加大。油价攀升,汇率波动等因素进一步增大公司经营难度,同时主业相关投资企业亦受到严重影响。
截至目前,中国国航是已披露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中亏损最多的。
科普
中国国航从事国际、国内定期和不定期航空客、货、邮和行李运输业务;国内、国际公务飞行业务;飞机执管业务;航空器维修;航空公司间业务代理。
解读
中国国航巨亏大超机构预期。中国国航预计2021年净亏损145亿元-170亿元,最近17家机构对中国国航2021年归母净利润的一致预测值(即算术平均数)为亏损105.5亿元。其中,最为悲观的华创证券认为中国国航2021年要亏142.82亿,中国国航业绩预告比悲观更悲观。
2020 年全球航空旅客人数相比2019年大降60%,2021年有所恢复,但仍然只有疫情前约 5 成。这种程度的需求崩塌在 历史 上看是前所未有的。国际航线占比大的中国国航亏损最为显著。
作为航空公司,2022年能否回暖,首先要看疫情能否得到控制,其次要看国际油价情况。
招商证券认为:
国际线的开放根本上取决于疫情的发展,而疫情有望在 2022 年出现缓和。国际线开放预期在提升。1月20日,院印发《“十四五” 旅游 业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及时研判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国际环境发展变化,科学调整有关人员来华管理措施,适时启动入境 旅游 促进行动。这表明在扩内需的主线下, 旅游 业的复苏被提上日程,而与入境 旅游 息息相关的航空国际线开放也可能被摆上日程。
国际油价方面:对未来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市场分歧很大。
日前,欧佩克内部研究报告显示,预计2022年原油供应持续过剩,全球原油库存将在未来一年内不断增加,几乎补足2021年消耗的所有库存量。
原油“大多头”高盛则表示,在疫情继续威胁需求和投资之际,全球石油市场尤其可能吃紧。油价可能在2023年达到100美元。
相关企业业绩近况
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国航单季度主营收入1.94亿元,同比上升5.2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35.36亿元,同比下降427.17%。
4、中兴通讯
公司预计2021年净利同比增52.59%-69.02%,不及预期。
概述
松塔 财经 获悉,1月28日,中兴通讯(000063.SZ)公告,2021年公司预盈65亿元-72亿元,同比增长52.59%-69.02%。2021年营业收入实现双位数同比增长,其中,三大业务营业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2021年资产减值损失预计约14亿元,其中第四季度单季度资产减值损失约11亿元,主要由于全球芯片供应紧张情况下,公司对关键物料提前备料,考虑到公司备料及生产周期相对较长,与前期政策保持一致,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科普
中兴通讯主要业务包括运营商网络、政企业务、消费者业务三块。
解读
中兴通讯2021年业绩不及机构预期,2021年公司预盈65亿元-72亿元,最近32家机构对中兴通讯2021年归母净利润的一致预测值(即算数平均数)为73.4亿元。
按照公告说法,2021年中兴国际出现14亿资产减值,其中第四季度减值11亿,主要原因是芯片供应紧张。展望2022年,芯片供应将有所缓解,但整体仍然处于略为紧张的市况。
中兴通讯专注于通信芯片的设计环节,不涉及芯片的生产制造领域,此前,中兴通讯曾表示,“目前全球半导体行业产能供应紧张,产业链的伙伴或多或少受到一定影响。”
中兴通讯在芯片领域取的是“Fabless”模式,即无晶圆制造,只进行芯片设计。晶圆制造供不应求导致中兴通讯“缺芯”。
2021年缺芯,引发晶圆制造扩产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认为,各大晶圆代工厂宣布扩建的产能将陆续在2022年开出,新增产能集中在40纳米及28纳米制程,预计现阶段极为紧张的芯片供应将稍为缓解。然而,由于新增产能贡献产出的时间点落在2022下半年,届时正值传统旺季,在供应链积极为年底节庆备货的前提下,产能缓解的情况有可能不太明显。2022年晶圆代工产能将仍然处于略为紧张的市况,虽部分零部件可望纾解,但长短料问题仍将持续冲击部分终端产品。
相关企业业绩近况
2021年第三季度,中兴通讯单季度主营收入307.54亿元,同比上升14.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7.74亿元,同比上升107.58%。
免责说明
信息和数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因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一汽-大众ID.6 CROZZ对比飞凡MARVEL R
随着油价的持续上涨以及一些相关政策的支持,很多人都把购车目标选在了纯电动车型上。在以往,续航里程、充电时间等固有顽疾确实困扰着各位“电动爹”车主,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充电桩的普及,也都让这些纯电动车型更平易近人了一些。小编今天带来两款30万内的高品质纯电动SUV车型,分别是一汽-大众ID.6 CROZZ(2022款车型)以及飞凡MARVEL R,看看哪款更适合你。
外观:ID.6 CROZZ更大气,MARVEL R更前卫
ID.6 CROZZ基于MEB纯电平台打造,外观方面延续了ID.家族年轻、时尚的设计风格,不过整体设计相对保守。前脸用了新能源车型常见的封闭式格栅设计,贯穿式LED灯带及发光Logo的设计也带来不错的辨识度及科技感。新车配备了ID.Light矩阵式智能大灯,包含了自适应远近光、自动头灯、随动转向、延时关闭等功能。
ID.6 CROZZ侧面线条流线立体,配合轻微的溜背式造型设计为整车带来较强的运动感。新车将车窗部分熏黑并在D柱位置加入了一块银色饰板,同时侧裙处也加入一根镀铬饰条,提升一定的时尚气息,此外新车门把手还用了半隐藏式设计。
尾部设计较为稳重,贯穿式LED尾灯以及发光Logo辨识度十足,灯组内部结构看上去也比较精致独特。车尾顶部配备了大尺寸扰流板提升运动感,底部则用了贯穿式镀铬饰条进行装饰。
MARVEL R用了全新集智设计理念,充满未来科幻风格。前脸部分用了封闭式格栅设计,前包围则呈“X”型样式,整体效果气势十足。此外新车还带有主动闭合格栅功能,提升高速时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新车配备了分体式大灯以及“环宇之光”贯穿式LED灯带,高级感十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MARVEL R还提供效果更为酷炫的黑武士选装包,价格为2000元。
MARVEL R用了轻微溜背的造型设计,贯穿式腰线也设计的较为灵动,同时新车配备了隐藏式门把手,并选用了镀铬材质。此外前翼子板处加入散热口装饰,提升了一定的运动感。
MARVEL R尾部线条丰富,造型立体饱满,后包围处的镀铬饰条以及两侧散热口同样带来不错的运动感。新车配备了贯穿式LED尾灯,两侧灯组还带有箭翎设计,点亮后的效果出众夺目。
内饰:ID.6 CROZZ简洁清爽,MARVEL R科技感强
ID.6 CROZZ内饰设计偏向于简洁大气,车内也简化了大量的实体按键。多功能方向盘控制区用了触控式操作,换挡机构位于仪表盘右侧用旋钮式设计。此外,仪表台及门板处也加入了部分皮质材料覆盖,提升了一定的内饰质感。
ID.6 CROZZ搭载了5.3英寸液晶仪表盘及12英寸中控屏,同时高配车型还配备了AR HUD增强现实平视系统,整体上来看科技感基本合格,但在这个大屏时代确实算不上优秀。新车搭载了MOSC4.0智慧车机系统,支持车联网、语音识别控制系统、CarPlay/CarLife手机互联、远程控制、WIFI热点等功能。
配置方面以顶配车型为例,ID.6 CROZZ配备了全景天幕、手机无线充电、方向盘加热、前/后排座椅加热、前排座椅、内后视镜防眩目、后排隐私玻璃、PM2.5过滤装置、负离子发生器、30色氛围灯等配置。
MARVEL R内饰同样用了极具未来感的设计手法,19.4英寸的超大中控屏绝对令人眼前一亮。材质用料方面MARVEL R也是十分厚道,大面积的软性皮质材料配合Alcantara面料以及红色缝线,令车内档次感十足。
MARVEL R配备的19.4英寸中控屏分辨率达1200×1600,搭载斑马智行Venus 2.0版系统,支持连续语音输入、车联网、OTA升级、手势控制、面部识别、远程启动等功能。此外MARVEL R还配备了12.3英寸液晶仪表盘,提供MR混合现实、AR增强实景、3D虚拟地图三种主题。
配置方面以顶配车型为例,MARVEL R配备了全景天幕、无线充电、前排座椅加热/通风、全车多层隔音玻璃、内后视镜防眩目、后排隐私玻璃、PM2.5过滤装置、负离子发生器、9扬声器的BOSE音响系统、64色氛围灯等配置。
空间方面,ID.6 CROZZ分别提供三排6座和7座两种布局可选,而MARVEL R只提供两排5座布局。具体尺寸对比来看,ID.6 CROZZ在最关键的长度和轴距上占据着比较大的优势。毕竟ID.6 CROZZ定位为中大型SUV,而MARVEL R定位为中型SUV。
动力:ID.6 CROZZ续航更长,MARVEL R性能更强
动力方面,ID.6 CROZZ分别提供单电机两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版本,其中单电机版本提供高低两种不同功率,电机总功率分别为132/150kW,总扭矩310N·m,CLTC续航里程分别为460/601km。双电机版本总功率230kW,总扭矩472N·m,CLTC续航里程为550km。电池部分搭载的是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电池容量分别为62.6千瓦时和84.8千瓦时。
ID.6 CROZZ搭载了L2级的IQ.Drive智能驾驶系统,包含了Trel Assist全速域驾驶系统、ACC高级自适应巡航系统、Front Assist前部防碰撞主动刹车系统、Lane Assist车道保持系统、Side Assist变道系统以及自动泊车等等,其中主要功能做到了全系标配。
MARVEL R动力方面同样提供单电机两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版本。单电机版本总功率137kW,总扭矩410N·m,NEDC续航里程505km。双电机总功率222kW,总扭矩665N·m,NEDC续航里程460km,官方百公里加速4.8秒。全系搭载三元锂电池,电池容量69.9千瓦时。
MARVEL R高配车型搭载的是具备L2级的R PILOT自动驾驶系统,包含ICA集成式高速智能巡航、ACC自适应巡航、Super-TJA超级交通拥堵功能、AEB自动紧急制动刹车功能、LDW车道偏离预警、FCW前方碰撞预警、DOW开门警示、自动泊车等功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一道车哲,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怎么样?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行业概况
1、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接近800万辆
2020年10月,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其中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前瞻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进行预测,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02万辆,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达到783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