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联元灭金价格_南宋联盟灭金
1.宋辽灭金导致亡国,为什么南宋还要联合蒙古灭金
2.联蒙灭金的简介
3.南宋为什么要选择联蒙灭金?
4.为什么蒙古灭金用23年,灭西夏用21年,灭南宋却花费五六十年呢?
5.南宋为什么要联合蒙古灭金,按到他不知道唇亡齿寒的历史教训吗?
6.如何评价宋朝的“联金灭辽”和“联蒙灭金”战术呢?
7.靖康之耻究竟有多悲惨,和金国灭亡的惨状相比如何?
8.历史上南宋最后一战,崖山之后无中华
宋辽灭金导致亡国,为什么南宋还要联合蒙古灭金
1、是受利益驱使,因为蒙古答应灭金后平分金朝财产,因此宋朝中有许多投机大臣认为能够获得较大利益;
2、其次这也是南宋腐败无能的表象,当心不与蒙古合作,蒙古会迁怒与南宋导致战争。这是主要方面的原因;
3、南宋受金压迫太久,特别是向金称臣和大量的岁币导致宋金之间的矛盾重重。所以南宋的统治者确实也愿意一雪前耻;
4、受蒙古的巧言欺骗,进而受骗上当;
5、蒙金之战是13世纪我国北方金朝女真族与蒙古贵族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期间蒙古得到南宋的支持。,这场战争从公元1211年蒙古成吉思汗侵金开始,到公元1234年窝阔台灭金结束,前后用了23年时间。蒙金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公元1211年至1217年为成吉思汗侵金阶段,公元1217年至1223年为木华黎侵金阶段,公元1229年至1234年为窝阔台侵金阶段,以金朝灭亡而告结束。
联蒙灭金的简介
联蒙灭金是南宋末年临安朝廷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军事外交战略,以报靖康之耻。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的联合夹击之下终告灭亡,结束了宋金之间长达100余年的对峙。 但这一结果对南宋而言并非福音,因为继而面对的是比女更为强悍的蒙古人。蒙古人在灭亡金之后并没有停止南下的步伐,而是继续南进。将灭亡南宋作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事实上,南宋一直在根据时局变化不断调整对蒙对金的策略,而“联蒙灭金”决议的出台也是几度峰回路转,最终在很多意外的促成下,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宋不得不走上了联蒙灭金的道路。而且从过程来看,南宋并非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最后走上“联蒙灭金”的道路更多的是一种“两害相较取其轻”的无奈。
南宋为什么要选择联蒙灭金?
北宋自从立国之后就念念不忘收复燕云十六州,但可惜宋朝兵力旺盛的时候也正是辽国的国运上升期,故宋太宗几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宋徽宗宣和二年,宋徽宗感觉机会终于来了——辽国国力衰败,而且女建立的金正在加剧辽的灭亡,于是派宋使赵良嗣与完颜阿骨打签订“海上之盟”,相约共同灭辽。
后来辽国确实被灭了,但仅仅两年后,女就全面南侵,消灭了北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4年),南宋再次与蒙古达成协议,相约共同灭金,46年后,南宋灭亡。有了前一次的教训,南宋为什么还要不顾唇亡齿寒,消灭自己的潜在盟友呢?真的是因为百年仇恨吗?
防御大敌
蒙古的崛起
宋朝并非不知北方形势的变化,早在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左丞相余端礼就曾经上奏章,说“万一鞑靼得志”,就像是当年金国崛起一样,肯定也会成为大宋的巨大威胁。随后也有出使金国的南宋使臣上奏,蒙古正在迅速崛起而金国现在已经腐朽不堪。如果蒙古灭金,则“一弱虏灭,一强敌生”,对大宋的威胁不减。所以早在宋宁宗时期,宋朝的北边防御就已经开始加强。
联金抗蒙?
宁宗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大宋朝廷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辩——蒙古正在向金进行全面进攻,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1.乔行简认为尽管宋金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是现在金就是宋的军事缓冲带,金一旦灭亡则唇亡齿寒,而且蒙古灭金之后得到金的军队和物资,对宋会造成更大的威胁。此时如果大宋联金抗蒙的话就能够保住这个缓冲带,而且大宋也有时间进行备战,因为宋蒙之战必不可免。
2.真德秀认为靖康耻,犹未雪,此时金国力大衰,正是我们报仇的时候,而且灭金之后宋也有可能收回北方失地(这个观点可当年海上之盟如出一辙)。但是真德秀反对联蒙灭金,因为“今之鞑靼,即向之女真”。
这场辩论并没有达成最终的决定,于是宋朝从此时开始不再给金岁币,先观望一段时间再说。
北失南补
此时的金国知道自己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但是他们做出了一个愚蠢至极的决定——北失南补!金宣宗贞佑二年(公元1214年),金宣宗被迫南迁汴京,放弃了北方领土。此时的他们认为,蒙古惹不起,南宋还是好惹的,北方少了一寸土地,我们完全有能力在南宋找补会一尺来!他们边做着美梦边挨打——在一次战争中,金国15万主力部队被蒙古击溃。
联蒙灭金
现在情况十分危险!金国必亡已经是尽人皆知了,将军孟珙对当前局势做了三点说明:
1.金必亡,此时联金抗蒙就是给自己惹祸,不如先稳住蒙古,给自己争取备战时间。
2.联蒙灭金后大宋可以得到部分北方土地,加强防御纵深。
3.出动大宋最精锐的部队,在蒙古面前秀肌肉。
孟珙的建议被纳,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十月南宋部队北上,次年正月金国灭亡。
为什么蒙古灭金用23年,灭西夏用21年,灭南宋却花费五六十年呢?
首先:南宋的军事实力,客观来讲在当时算是强国,这是与金朝多年周旋中取得的实战经验,南宋军队并不能说骁勇善战,但防守无敌。另外,南宋的海上军事当时世界数一数二,可以说以当时南宋的航海技术做全球贸易一点问题没有,船都开到地中海希腊去辣。还有一点是军事之外的因素,南宋时期是历史上汉民族大团结时期,上到朝臣下到老百姓,都比较团结一心,有着其他民族不能比的民族凝聚力。为什么?靖康之耻。
第二:西夏在李元昊死后国事并没有衰退,反而在吸取汉化儒教强化了西夏文明,后因为一直得不到南宋的主权认可,向金朝称臣,而蒙古打西夏时,金朝并未响应,加上后期国力衰退严重,但就这样,成吉思汗也是攻西夏皇城时暴死,导致之前约好的西夏王出城纳降变成蒙古军屠城,哀声遍野啊现在黑水城外的老蒙古族还有不入黑水城境内的忌讳。直到元朝建国修史书也把西夏放在内。
第三:金国有点自负的,从当时蒙古灭金,南宋找金联合,金非但不联合反而南下打宋,金朝当时的策略是打蒙古打不过,可以南下打南宋呀,把南宋灭了占据他们的地盘。
后来南宋逼不得已使出唇亡齿寒的一招,联合蒙古灭了金,为啥?因为靖康之耻!南宋终于咽下了这口气。当然也知道这只是一时痛快。
最后说一下:蒙古骑兵在当时世界无敌不用讲了,但南宋的防御和凝聚力也是数一数二,光是襄阳城就蒙古就打了五年,可见南宋的军事能力。如果没有蒙古的崛起,南宋也许能收回北宋的失地,也说不好。
西夏、金国、南宋有点像三国时期,互相排斥又相互依赖,时间上西夏最快灭亡,遇上了成吉思汗;金国次之,只能说国运到了。南宋,撑到了忽必烈时期,国运也差不多了。
南宋为什么要联合蒙古灭金,按到他不知道唇亡齿寒的历史教训吗?
蒙古联合南宋灭金,主要是利用了金国和大宋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对宋而言,它最重要的就是收复北宋失地,一雪国耻,这也是和国内主战派目标一致的。 再其次,蒙古和宋还没有正面起过大的冲突,正面的冲突是在灭金以后。而且灭金后蒙古允诺给予河南的失地,对宋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对当时形势来说,扩充自己的实力才是主要的,按照当时形势来看,金和宋如果联盟,对蒙古来说绝对是一个威胁,但是世代积累的仇恨,注定了这个联盟不会成立,蒙古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会和相对弱小的宋联盟,一起灭金。 而且宋国的实力也没有楼上说的那么弱小,蒙古在灭亡金国后,就挥兵南下,结果受到的抵抗相当激烈,蒙古只好取迂回包抄的战略,先灭亡云南地区的大理等国,可形成围攻之势,可见南宋的实力还是可以抵挡的。 单就襄阳樊城来说,受到元军围攻六年没被攻下,期间贾似道隐瞒军情,坚决不派援军,终于六年后被攻破,
如何评价宋朝的“联金灭辽”和“联蒙灭金”战术呢?
在这个问题上,两宋王朝都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在战略布局上是对的,但在战术运用上是错误的。也就是说,把战局胜负希望寄托别人身上,不去加强自身的力量,最终倒霉的还是自己。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自己实力不够的情况下,与新兴的强国结盟。无疑是可怕的,一旦盟友知道你的底细,下一个被吃掉的就是你。结盟,说白了,就是彼此长处的联合去谋取一个共同的利益。并达成利益再分配。但当一方自己可以吞并掉全部利益,他不仅不会和你结盟,而且会去吞噬你的东西。两宋结盟的后果就是自己最终亡国灭种。换言之,打铁还需自身硬。实际上所谓的联金灭辽也好,联蒙灭金也罢。在战略上不过是都是范雎的远交近攻翻版。但这种策略的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自身能力的强大和对方也有实际需求。上赶着不是买卖。
北宋的联金灭辽收复幽云十六州这个决策可以说非常正确。但北宋在大辽腹背受敌的情况下,认为大辽好欺负,自己可以占便宜。真是乌鸦落在猪身上?只看见别人黑,没看见自己黑,北宋以举国之力伐辽,却打不过辽国残兵败将,而大金一战即克。屡战屡胜。再好的战略,执行者的能力也必须过硬才行。不行那就是扯了。而且北宋的底牌和弱点彻底让大金看清。北宋的无能腐败,昏聩无知完全暴露在大金面前,犹如一个待宰的羔羊,大金灭掉北宋的意图就此决定。
回头再说南宋的联元灭金。应该说,由于北宋的原因,南宋在这一点上还是比较谨慎的,当南宋发现大金和蒙古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南宋原本想坐山观虎斗当然南宋也借机停止给大金岁币。在南宋内部有两派,一派主帮金灭蒙,一派是帮蒙灭金,以雪当年之耻。但此时,大金出现重大战略失误。由于打不过蒙古,自动放弃黄河以以北的领土。在再就是缺德的?取偿于宋?的策略。就说是,蒙古入侵大金多少土地,大金就强行从南宋那里补偿多少土地,这是什么样的猪脑子才想出的馊主。
现在对大金来说,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付蒙古,如此一来大金是又树立了一个敌国,可以说,南宋和蒙古的联盟有些被迫。是大金的战略失误把宋蒙联合到了一起。实事求是地说,两宋的军事能力是很低,联金灭辽,联蒙灭金,都是在对方不清楚两宋的实力而做出的联盟决策,实际上没有大宋,结果也是一样。
靖康之耻究竟有多悲惨,和金国灭亡的惨状相比如何?
很多人都说靖康之乱是金国灭了北宋是汉族历史上最悲惨的一段记忆,也因此将其称为”靖康之耻“,这个说法不是没有原因的。但在北宋灭亡后的一百多年以后,金国也走上了被灭国的道路。
因此有人说金国灭亡时的惨状比靖康之耻时还要惨烈,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靖康之乱的时候,北宋的首都开封其实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因为但是虽然北宋的百姓都希望能够顽强抵抗金国的进攻,但是北宋的皇帝和朝中的众臣对于抵抗却用的是消极的态度。
当进军打到汴梁城下时,北宋的皇帝宋徽宗马上让位给自己的儿子,让自己的儿子与金军对战,于时宋钦宗就这样上位了。不过宋钦宗与其父亲一样,对金军是惧怕到了极点,金军刚兵临城下还没开打,便开城投降。徽钦两帝都天真的认为只要答应金国的所有要求,奉上他们想要的金银钱财与美女,金国就会退兵放他们一马。
于是宋钦宗就派朝中大臣去金国军队进行谈判,金国看到北宋皇帝如此软弱无能,又提出一个更为羞辱性的条件,就是要宋钦宗亲自去金营与他们和谈。没想到这为堂堂北宋皇帝居然同意了这个请求,只身一人前往金军大营。结果就是金国不费一兵一卒就俘虏了北宋皇帝,由此金国控制了北宋的首都开封,不仅皇宫遭了殃,就连开封百姓也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金国人先是将皇宫里的金银财宝抢劫一空,又欺压凌辱皇帝后宫的嫔妃与公主们,就连许多开封的老百姓也被金人抢了去。金人在开封城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大批的妇女都被他们掠回了金国。在从开封到金国的长途跋涉中,很多妇女在路上就被凌辱至死,有些被凌辱后没有死去的妇女也因为不堪受到这样的欺辱而在路上就自尽身亡。
靖康之耻的惨状虽然我们没有亲眼看到,但是通过史书的大量记载,我们仍然可以想象得到那是一段多么悲凉的历史。
之后的南宋与蒙古联合起来灭掉金国的时候虽然与靖康之耻不同,灭金是双方经过多次大战才完成的,但是那段历史依旧残酷。公元1231年,元太宗就组织了大军兵分三路向金国进军,当时的金国大臣们可能是过惯了舒服的日子,也犯了与北宋皇帝同样的错误,主张以逸待劳,不主张迎难而上。
于是就在汴京城外,金国的两员大将在与蒙古军的对决中全被身亡,金国的军队也全军覆没。打了胜仗的元太祖对于灭掉金国更有信心了,于是在一年之后,他又派使者出使南宋,愿和南宋联合起来一起灭掉金国,金国的土地两国平分。
1233年,南宋先是派军队进攻金国的领土唐州和邓州,打算在那里与蒙古会合。此时金国已经是寡不敌众,许多领土都已经被南宋和蒙军占领,只剩一座孤零零的汴京,金国皇帝这下才惊觉不抵抗是没用的。于是下令在全国招兵买马,但是此时已经是为时已晚,没过多久,蒙古军就兵临城下攻进了汴梁城,而金国驻守边境的大将也向蒙古投降。
蒙军进入金国的皇宫后,将皇宫内的男子全部杀死,妇女和儿童也被抢掠回蒙古。眼看金国就要被灭国,金国皇帝不得已向南宋求和,但是他当时不知道南宋已经和蒙古联军,两军联合加紧攻城。金哀宗为了脱身将皇位传给了完颜承麟,他便是金国末代的皇帝金昭宗。
在金昭宗即位不久,蒙宋联军就攻入城中,金哀宗没有办法,就独自前往幽兰阁,自缢殉国,而刚刚当上皇帝的金昭宗也战乱而死。看来一个国家灭亡的时候,谁的日子都不好过,无论是北宋还是金国。不知金国末代的两位皇帝金哀宗和金昭宗有没有想过,这是不是灭亡北宋时就埋下的报应。
历史上南宋最后一战,崖山之后无中华
历史上南宋最后一战,崖山之后无中华。
南宋(1127-1279年)是宋朝靖康之耻以后宋室在江南建立的,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五十三年。
1127年靖康之变时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继承大宋皇位,为了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定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后迁都临安。金国几度南征都未能消灭南宋,而南宋也有过数次北伐皆无功而返,南宋和金国形成对峙局面。后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双方以秦岭淮河为界。
到南宋中后期奸相频出,朝政糜烂腐败,而处于漠北草原的蒙古人开始崛起,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征服金国后开始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战败,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背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联蒙灭金之后,南宋朝廷虽然一雪靖康之耻,终究难逃亡国的命运。1279年崖山海战,南宋大败。元军在襄阳之战大破宋军以后,直逼南宋首都临安,宋军节节败退,从杭州一路退至福州退至广东,直至崖山。祥兴二年,忽必烈派汉人投降大将张弘范进攻赵昺朝廷,开始千古绝唱的崖山海战,忠臣陆秀夫背负小皇帝赵昺投海自尽。
拥有当时最先进科学技术和繁荣经济文化的南宋,亡于蒙古汗国,十余万南宋军民投海殉国。《宋史》载:“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有史学家认为这场战役的标志着古典意义中华文明的衰败。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