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和1岁以上鱼肝油差别

2.经常吃粗粮好么?

1岁和1岁以上鱼肝油差别

云南的鱼肝油_云南鱼肝油价值与功效

对于婴幼儿该补充鱼肝油还是纯维生素D说法不一。有国外的观点认为母乳喂养的宝宝最好补充纯维生素D,而有国内观点则认为,国内婴幼儿缺乏维生素A的风险也较高,最好补充鱼肝油。到底该听谁的?

1.婴幼儿到底需要多少维生素D?

根据最新修订(2013年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3岁以内婴幼儿的维生素D适宜摄入量每天为400 国际单位(10?g),而800单位以内的剂量都是安全(治疗剂量则需要更高)。由于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极低,从母乳中获取的维生素D很有限,所以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容易缺乏维生素D,尤其是冬季在户外时间较少时。

2.鱼肝油含有什么?

让我们先看看鱼肝油的成分,鱼肝油同时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一般婴儿食用的鱼肝油(某品牌)中通常含400单位的维生素D和1300单位左右的维生素A。而一些鱼肝油产品标明的1岁以上的人群食用的鱼肝油含有700单位的维生素D和2000单位左右维生素A。

宝宝每天大约需要多少单位维生素A呢?根据2013年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1岁以内宝宝维生素A推荐量为6月龄前为1000单位,6个月零后为1200单位,当然摄入2000单位以内的剂量也是安全的。

在通常情况下,母乳喂养的宝宝,只要妈妈营养均衡,宝宝可以母乳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A。奶粉喂养的宝宝可以从奶粉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A。而如果每天再摄入1500单位的维生素A可能会超过2000单位。2000单位是可耐受最好摄入量(UL),意思就是说每天摄入不超过2000单位的维生素A都是安全,超过这个剂量不一定有问题,但不一定就是安全的,毕竟维生素A是脂溶性,会蓄积。

3.母乳中的维生素A含量稳定吗?

有资料显示,母乳中的维生素A含量不够稳定,容易受乳母营养状况的影响。这提示,如果母乳的饮食安排不合理,可能会影响母乳中的维生素A,甚至导致宝宝不能从母乳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A。在维生素A缺乏发生率高的地区如维生素A缺乏的母亲乳汁中视黄醇(维生素A)含量低,婴儿有早期发生维生素A缺乏的危险。

同时,维生素A缺乏仍然是我国儿童的公共问题。根据1999年我国14省、市、自治区的调查数据显示,7个省(广西、青海、内蒙、新疆、贵州、云南、山东)的农村儿童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大于10%,前5省地区农村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达20%,其中广西农村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高达42.7%。而亚临床缺乏要比临床缺乏更常见、更普遍,尤其在年幼的儿童、孕妇和乳母。根据《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1982年-2006年,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10%左右,这么多年下来改善还是不明显,也提示儿童维生素A缺乏问题不容乐观。

4.宝宝到底该补充鱼肝油还是纯维生素D?

(1)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乳母妈妈营养均衡,可以选择补充纯维生素D,可以不用选择鱼肝油,不然还要摄入较多的维生素A。奶粉喂养的宝宝也可以选择纯维生素D。

(2)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饮食结合不够合理,或母乳妈妈处于相对落后的农村,那么宝宝最好选择鱼肝油。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也补充了维生素A,何乐而不为?

(3)当然,即使乳母饮食均衡,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补充1粒鱼肝油也不代表有问题,相对也是安全。目前尚未见到每天补充1粒鱼肝油(含维生素D400单位,维生素A1500)发生副作用或中毒的报道。

(4)但如果宝宝需要800单位的维生素D作为治疗剂量时,服用2粒鱼肝油持续时间较长则可能会造成维生素A的过量,这种情况则可以各服用1粒或服用2粒纯维生素D。

4.预防剂量的维生素D会中毒吗?

很多家长担心吃维生素D会中毒,不敢给孩子吃,有些甚至已经诊断为佝偻病的孩子,由于家长的误解没有听从医嘱,延误了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其实,预防剂量的维生素D可以长期服用,不会引起中毒。在我国,儿童从出生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最好到2周岁以后。美国则推荐摄入800单位的维生素D到整个青春期,也是安全的。

5.晒太阳可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吗?

维生素D既可以从膳食中来,也可以通过皮肤的合成。对于成年人来说,只要经常晒太阳,就能获得非常廉价的维生素D,对于正在发育的婴幼儿来说,不好保证通过单独考晒太阳获得足够维生素D,但还是推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量晒太阳,避免强光直晒。孕妇在孕期缺乏维生素D也可能会影响到宝宝,造成宝宝出生就已经患上了佝偻病。

经常吃粗粮好么?

粗粮天天吃是不可以的。虽然粗粮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能够帮助我们的肠胃做运动,但是如果天天吃粗粮对于人的身体来说,是会造成过多的纤维素。建议可以在食用粗粮的同时,夹杂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同样也可以有效的补充人体所需。

吃粗粮的注意事项:

1、吃完粗粮要多喝水。

粗粮中含有较多膳食纤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才能保证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因此,如果吃的粗粮制品中含水量较少,比如杂豆饭、玉米窝头等,就要适当多喝水。

2、老人、孩子要粗粮细做。

老年人、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的儿童,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弱,吃太多粗粮会增加胃肠负担,还会妨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对于这类人群而言,除了可选择小米、大黄米等易消化的粗粮,并适当减少吃粗粮的量,还可以通过改进烹调方法来提高吸收率,如把粥煮软烂黏糊、粗粮磨粉等。但需要提醒的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粥越软烂黏糊,餐后血糖上升速度也就越快。

3、根据自身体质来调整品种。

燕麦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丰富,适合血脂高和肥胖者;红豆、薏米利尿去肿,适合水肿体质人群;体质较热者可多吃绿豆、荞麦等寒凉滋润的杂粮;寒性体质者则应选择高粱、红小豆、糯米等偏温热杂粮;胃肠不好的人可以选择小米、大黄米和糙米,这类粗粮煮粥吃容易消化。

4、用高压锅烹调保护营养。

红豆、绿豆和黑米等颜色深的粗粮多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能帮助人体清除自由基,抵抗衰老。高压锅烹调能避免食物接触过多氧气,对于保存粗粮中宝贵的抗氧化成分,如多酚类物质是非常有利的。国外研究也证实,蒸煮会让豆子的抗氧化能力有所下降,然而用高压锅来烹调豆子,在相同软烂程度下,能减少抗氧化物质的损失。

参考资料:

人民网。链接:7类人不适合吃粗粮 食用粗粮有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