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调整规则算法缺陷_修改油价机制的意义
1.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科学吗
2.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演变
3.国内油价或迎“四连跌”,如何看待调价机制涨多跌少的情况?
4.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十个工作日一调"原则是什么意思
5.国内油价调整机制是什么?
6.油价的变动对我国国民经济有什么影响
7.油价的起伏挺大的,为什么需要调控油价呢?
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科学吗
科学。市场经济是以市场在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科学完善成品油的价格形成机制,使现行成品油价既反映自身价值,又体现市场的供求关系,是科学的。作为决定价格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不仅直接关系着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影响的传导,还关系着国内市场环境的稳定。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演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成品油的消费需求也快速攀升。成品油的价格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我国的成本油定价经历了由定价到市场定价的转变。建国以后,在经济体制下,我国成品油价格一直由统一制定与管理。随着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成品油定价方式发生转变。从1998年开始,我国的成品油价格从国家定价开始向市场化转变,其间经历了四个阶段。
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按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相应确定,这标志着成品油定价市场化的开始。其中,原油基准价由国家计委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上月平均价格确定,每月一调,汽油和柴油则实行国家指导价,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微博]集团在此基础上可上下浮动5%。2000年开始,国内成品油价格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跟随国际市场油价的变化进行调整。2001年1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接轨机制进一步完善,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石油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在5%—8%的范围内时保持油价不变,超过这一范围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中准价。这一阶段的改革中,由于市场化程度并不完善,调整的规律化容易引起更多市场投机性。
2003—2008年,成品油改革的第二阶段,由于国际油价进入大幅波动且快速上涨的环境中,成品油价格由国家发改委宏观调控,通过让国家和企业消化高油价成本,将国际油价的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降到了最小。这次定价机制的调整,尽管缓解了国际原油价格巨幅波动的影响,但是违背市场化原则,导致国内外油价长期倒挂,并引发供需失衡的市场形势。
2009年,国家发改委再度推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方案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80美元时,按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此次改革,加快了国内成品油市场化程度,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但是仍存在一定问题,由于调整周期过长,价格调整变化难以跟上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仍遭到不少市场人士与专家的质疑。
2013年后,进入到国内成品油改革的第四个阶段。2013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完善后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主要内容,一是将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二是取消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三是适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品种。此次改革使得国内油价能够更为灵敏地反映出国际油价的变化。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新机制体现的成本定价思路,保障了炼油企业的利润,但是并未能反映出国内的实际供需形势,这一点仍有待完善。
国内油价或迎“四连跌”,如何看待调价机制涨多跌少的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国际油价的话,将迎来下跌的一个状态,国内的一个油价的话也会迎来一个四连跌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来说的话是非常有好处的,这种情况的看待来说的话,它是一个必然的一个趋势。
相关的一系列的一个新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的是油价的一个下跌来说的话,它是能够对于我们的一个国家的一系列的一个经济以及政治改革来说的话,都是有很大的一个帮助的,这种情况下来说的话,下跌是一个必然的一个趋势。因为疫情的一个原因,导致于我们的一个经济以及一个旅业航空板块以及运输板块的话,甚至是说化工产业这一块来说的话,都是有着一个很大的一个问题的,这种情况下来说的话是非常的一个需要石油的以及一个汽油的一种情况,所以说在这种下跌的来说的话是啊,有着很大的一个意义的。
首先我们知道的是他的一个涨多跌少的一个情况的话,它是因为国际上的一个呃疫情,再加上一个全球经济的一个呃很需要像这类一个石油以及一个化工业的一系列的一个产品的话,所做出的一些调整,所以说啊长的情况是比较多的,跌的情况比较少的话,是因为石油的一个价格的话,它一都是是属于啊比较一个昂贵的一个情况,这种情况来说的话是对于一个国家,对于一个国民来说的话是不能够被接受的,尤其是对于开燃油车车子的车主来说的话,一旦贵起来的话,汽油一旦柜台的话,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来说的话,是会非常影响消费的。
所以说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来说的话,我们要积极的去对啊,油价下跌上涨的一种情况啊,理性的去支持一些国家称做出来的一系列的一个相关的调整一些相关的政策,如果说迎来啊下跌的情况的话,我们普通人自然是愿意见到的,这种情况下的话,对于我们的一个活来说都能够做出很大的改观,少加一箱油的话就是少几百元,这种情况的话也是能够为生活上面带来很大的个改变了,这是非常好的一种行为,但是如果说涨多跌少了一种情况的话,我们大家也应该理性的去对待。
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十个工作日一调"原则是什么意思
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十个工作日一调"原则,即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根据国际油价价格的走势,每十个工作日调整一次,在十个工作日日,国际油价累计是上涨的,国内油价就上涨调整一次,在十个工作日日,国际油价累计是下跌的,国内油价就下跌调整一次。
但当汽、柴油的涨价或降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折合到每升调价金额不足5分钱,为节约社会成本,零售价格暂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扩展资料
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原因
1、调价时间滞后,未能及时灵敏地反映市场变化
现行国家确定的成品油销售中准价,是要在国际市场三地价格加权平均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才作调整,每次调整至少也在一个月以上,有时几个月不动。特别是国际市场变化并不完全反映国内市场,按其确定国内油价则难以反映国内市场的真正需求,既误导生产也影响销售。
2、机械接轨,扭曲了市场的正常需求
1)定价水平忽高忽低,每次调价吨油在200元上下并不鲜见,致使提价要么过高,实际价格达不到,所定价格形同虚设;要么降价过低,达不到促进生产的目的;要么调价滞后,所调价格时过境迁,使得国家指导价起不到指导作用。
2)世界各地成品油消费结构、习惯及季节变化等,与国内市场不尽相同,而且国内各地市场的需求情况也不尽相同,按照国际市场油价制定国内价格,同国内市场的实际状况必然有出入。
3、透明滞后的定价机制,刺激投机,干扰正常的经营和市场秩序,使定价异化,没有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带来经营者不平等的市场机遇
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与国际市场变化滞后一个月,给投机经营预留了较大空间,刺激囤积居奇等投机行为。
4、原油价格与成品油价格接轨不对称,影响了成品油生产经营的正常安排
原油完全按照国际油价变动情况,每月1日进行调整,而成品油价格调整则有一个稳定的区间。因此,往往形成原油大幅度提价,成品油价格不提,原油降价,成品油不降,生产企业原油进价与成品油销价不匹配,不利于产销衔接。
百度百科-成品油定价机制
国内油价调整机制是什么?
国内油价调整机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下是关于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知识介绍:1、简介:将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的定价机制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而最高零售价格是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上流通环节差价来确定。2、拟定背景:国家发展改革委拟定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将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的定价机制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同时新方案提出将原允许企业根据指导价格上下浮动8%降为4%左右折成额度取整确定。
油价的变动对我国国民经济有什么影响
油价的变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油价处于中低位置,有利于合成革、改性塑料、涂料、电子化学品等偏消费端的子行业;缓解成本压力、释放收益弹性和刺激需求。
国际油价的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既取决于国际油价和国内油价之间的传导机制,又取决于国内经济运行的各种结构性因素。
分析国际油价变动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必须了解国内油价决定方式的演变和进口石油对于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性,研究国际油价与国内油价变动之间的关系,探明国际油价变动对经济运行影响的机理。
扩展资料:
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确立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后,国际市场油价发生了急剧变化。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石油需求减弱,导致石油价格出现大幅度下降。
1999年随着亚洲经济的复苏,世界经济增长加快,特别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限产保价政策的实施,从当年4月份开始,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又出现了持续大幅度上涨的局面。
1999年11月和2000年2月国家先后两次调整了国内成品油中准价格,但是其变化幅度远远小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幅度。
油价的起伏挺大的,为什么需要调控油价呢?
此次美股暴跌,相信大家都听了很多经济学家分析,大体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油价暴跌造成例如bp、壳牌、道达尔等一系列石油公司股票下跌带动大盘;另一个是由于美国、韩国等一系列其他国家应对疫情不力,引发投资者对停工、感染等一系列影响经济因素担忧,进而导致恐慌抛售。
当然了,咱们是《车友报》,对于经济理论小编也不敢说专业,所以咱们这次不说油价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单说国际油价的历史和此次引发油价暴跌的欧佩克和俄罗斯之间的产量博弈。
自从1883年,戴姆勒和迈巴赫两人合作开发了第一台汽油发动机开始,原油这一在人类历史上就开始变得愈发重要。直到今天,它成为了当下最重要的大宗商品。而油价的定价历史,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跨国石油公司定价
第一个阶段是跨国石油公司定价,在20世纪初,当时世界上的石油主要消费国基本上都是英法美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而主要产油国大多位于当今欧佩克地区。一边是老牌帝国主义,一边是刚刚摆脱半殖民地的小国,那边说了算一目了然。
所以当时的油价基本上不存在市场的空间,油价多少,作为大国代表的跨国石油公司说了算。简单来说,这些公司跟产油国签合同给租金,合同说多少钱,油价就是多少,挖出来的原油运回国自己炼自己卖,公开现货交易不足总交易量的1%。
而这种情况的背后原因,说白了就是当时油少,原油产量没办法满足世界上所有国家需求。而这个时候,老牌大国就运用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打压产油国,确保原油优先供给自己,价格不太高。当时类似的跨国石油公司有七个,也被称为“七姊妹”。
OPEC定价阶段
时间到了70年代,这个时候发生了几件大事,先是石油产量终于上来了,10年,美国原油产量达到当时峰值,美国甚至开始限制国内原油开。国内不缺产量,就不用继续控制山高水远的产油国。再加上当时英国日渐颓势,从海湾地区逐步撤军。使得当时的产油国出现了一个权力真空,因此当时各国的内部势力纷纷抬头,开始争取更大的原油定价话语权。在此情况下,OPEC,也就是欧佩克在1960年应运而生。
最经典的表现有三个,一是当时各国纷纷把油田收归国有,1960年,当时的阿美石油公司总部从美国旧金山迁到沙特多哈。经过多年斗争,12年,阿美公司逐步被沙特收归国有,13年沙特参与阿美公司25%的股份,14年上升至60%,1980年达到了100%。二是产油国开始要求提高原油出口税率,最后定在了55%。第三个,也是最终的胜利,是欧佩克在20世纪70年代中叶决定以沙特阿拉伯轻质原油作为国际油价“参考价格”,标志产油国在原油定价上终于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从此之后,国际油价就形成了欧佩克产油国和跨国石油公司协商定价的机制。
定价
按理来说,到了欧佩克定价阶段,产油国、需求国达成联盟,两边啥事都商量着来挺好,没有变化的必要了。但是谁都没想到,随着石油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需求国越来越多,产油国也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两个结果,一方面,这些国家也想有自己的话语权,另一方面,石油交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原油上了油轮,短则几天,长则几周才能到达买家手里。是先付钱后发货还是先发货后付钱,付钱是按照发货日子价格给还是收货日子价格给,这些可能动辄涉及十几亿的资金。到了这一步,期货的主要动力已经形成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