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基金lof_基金价值线指什么
1.价值线的杂志定位
2.期货交易的品种有哪些?
3.沃尔特·施洛斯的成就及荣耀
价值线的杂志定位
面向全国细分市场,《价值线》将以定量分析和大数据为依托,办成以上市公司价值研究与价值排行为核心的专业财经类刊物。读者群体为金融市场各类主体,包括上市公司、基金、券商、银行、投研机构,以及3000万中产阶级家庭。《价值线》将为他们提供最新的价值观察和理财选择。
期货交易的品种有哪些?
全球主要股指期货合约列表
国外常见指数期货合约介绍
香港恒生指数期货合约的产生与发展
日本股指期货的产生与发展
韩国股指衍生品市场经验探索
台湾地区金融期货期权市场的发展简况
沪深300指数是如何编制的?
沪深300指数主要成分股有哪些?
合约大小是多少?什么是合约乘数?
沪深300指数期货收取多少保证金?
合约有涨跌停板吗?
什么是熔断机制?
每日的开盘价、收盘价是如何确定的?
每日结算价是如何确定的?
最后结算价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不用收盘价呢?
什么是合约的最小变动单位?
合约挂牌几个月份?
合约的最后交易日是哪一天?
股指期货每天交易时间和股票市场一样吗?
一、国外主要上市股指期货品种
1、全球主要股指期货合约列表
国家 指数期货合约 开设时间 开设
美国 价值线指数期货(VLF) 1982.2 堪萨斯期货(KCBT)
价值线指数期货(VLF) 1982.2 堪萨斯期货(KCBT)
价值线指数期货(VLF) 1982.2 堪萨斯期货(KCBT)
价值线指数期货(VLF) 1982.2 堪萨斯期货(KCBT)
价值线指数期货(VLF) 1982.2 堪萨斯期货(KCBT)
价值线指数期货(VLF) 1982.2 堪萨斯期货(KCBT)
加拿大 多伦多50指数期货(Toronto50) 1987.5 伦敦国际金融期货(LIFFE)
英国 金融时报100指数期货(FTSE100) .5 伦敦国际金融期货(LIFFE)
法国 法国证券商协会40股指期货(CAC-40) 1988.6 法国期货(MATIF)
德国 德国股指期货(DAX-30) 1990.9 德国期货(DTB)
瑞士 瑞士股指期货(SMI) 1990.11
荷兰 阿姆斯特丹股指期货EOE指数 1988.10 阿姆斯特丹金融(FTA)
泛欧100指数期货(Eurotop100) 1991.6 荷兰期权(EOE)
西班牙 西班牙股指期货(IBEX35) 1992.1 西班牙衍生品(MEFFRV)
瑞典 瑞典股指期货(OMX) 1989.12
奥地利 奥地利股指期货(ATX) 1992.8
比利时 比利时股指20期货(BEL 20) 1993.9
丹麦 丹麦股指期货(KFX) 1989.12
芬兰 芬兰指数期货(FOX 1988.5
日本 日经225指数期货(Nikkei 225) 1988.9
大阪证券(OSE) 东证综合指数期货(TOPIX) 1988.9 东京证券(TSE)
新加坡 日经225指数期货(Nikkei 225) 1986.9 新加坡金融期货(SIMEX)
摩根世界指数期货(NISCI) 1993.3 新加坡金融期货(SIMEX)
香港 恒生指数期货(HIS) 1986.5 香港期货
韩国 韩国200指数期货(KOPSI200) 1996.6 韩国期货(KFE)
台湾 台湾综合指数期货(TX) 1998.7 台湾期货(TAIMEX)
澳大利亚 普通股指数期货(All Ordinaries) 1983.2 悉尼期货(E)
新西兰 新西兰40指数期货(NZSE 40) 1991.9
2、国外常见指数期货合约介绍
标的名称 SP500
DowJonesIndustrialAverage
NASDAQ 100
FTSE -100
标准普尔500
指数期货
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期货
纳斯达克100
指数期货
英国金融时报
指数期货
CME CBOT CME LIFFE
商品代码
SP DJ ND FTSE- 100
最小变动价位
0.1点($25) 1点($10) 0.5点($50) 0.5 (5英镑)
契约价值
$250*SP $10*DJ $100*ND 10 英镑* FTSE- 100
交易月份
三,六,九,十二 三,六,九,十二 三,六,九,十二 三,六,九,十二
最后交易日
合约月份第三个
星期四 合约月份第三个星期四 合约月份第三个
星期四 合约月份第三个
星期四
标的名称 E-mini SP500
E-mini DJ
E-mini NASDAQ 100
Nikkei-225
迷你标普500指数期货
迷你道指期货
迷你纳斯达克指数期货
日经225指数
CME CBOT CME SIMEX
商品代码
ES YM NQ SSI
最小变动价位
0.25点($12.5) 1点($5) 0.5点($10) 5 点( ¥2500)
契约价值
$50*SP $5*YM $20*NQ ¥500 *SSI
交易月份
三,六,九,十二 三,六,九,十二 三,六,九,十二 三,六,九,十二
最后交易日
合约月份第三个
星期四 合约月份第三个
星期四 合约月份第三个
星期四 合约月份第二个周五的前一个营业日
3、香港恒生指数期货合约的产生与发展
香港恒生指数期货合约交易始于一九八六年五月六日,该股市指数期货合约是根据恒生指数及其四项分类指数:地产、公用事业、金融及工商而定。合约分为四个月份,即当前月、下一月、以及后两个季月,当前为4月,则合约分为4月恒指、5月恒指、6月恒指、9月恒指,4月合约现金交割之后,则合约变化为5月合约、6月合约、9月合约、12月合约,之后循环反复。合约价值则等于合约的现行结算价格乘以五十港币。恒生指数期货合约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香港股指期货的产生及其迅猛发展阶段、体制改革阶段及其稳步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一九八六年五月至一九八七年十月,即总结为指数期货的产生、迅猛发展和交易危机。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七年,世界股票价格指数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机,在世界股指期货展的良好背景下,一九八六年五月份,香港期货成功推出恒生指数期货交易。在恒生指数期货合约挂牌上市后的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期货交易火爆,发展势头迅猛,当年五月份日均成交量为1,800份,到了一九八七年十月,成交量突破25,000份,一九八七年十月十六日成交量破纪录放大到40,000份。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九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单日暴跌近23%,并由此引发全球股市重挫的金融风暴,即著名的"黑色星期五"。一九八七年十月中下旬,香港股市同样无法避免历经四天的严重股灾,股指期货出现首次交易危机。由于香港期货应付对手风险能力不足,加之当时期货保证公司保证服务欠缺,恒生指数暴跌420多点,香港期货不得不增加保证金和扩大停板价幅,期货指数迅速跌至停板。很多会员由于大面积亏损需要及时补充履约保证金却无力支付,导致保证金不足以支付结算额,欠款额高达数亿港币。十月二十日,纽约道.琼期指数暴跌,鉴于不少恒生指数期货合约拖欠债务,香港股票及期货宣布休市四天。
第二阶段:香港期货被迫改革。1987年10月,美国股市暴跌引发了全球股灾,香港股市历经四天惨跌,股指期货交易出现严重危机。为了应对当时庞大的保证金不足引发的严重债务风险,特别是为防止日后期货交易可能出现的潜在交割危机,香港期货着手对结算和保证制度进行大刀阔斧改革。
香港期货推出股指期货合约时最早结算任务完全是由结算所承担,结算所管辖会员的买卖,并监控会员可能发生的交易风险;而会员则管辖其客户的买卖,负责监控客户交易风险,会员执行结算所的可靠程序,但并不负有履行其保证的功能或义务,即不能保证客户能支付任何未平仓合约保证金。一九八七年十月出现交割危机之后,结算制度的改革要求提上日程。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六日,香港期货作出一个拯救期货市场的决定,即由香港出资50%,主要银行和经纪出资50%,筹措一笔二十亿元港币的备用给予香港期货保证公司(之后增至港币四十亿元),增强其抗风险能力,保证香港期货所有期货合约的履行。之后,保证公司动用了约二十亿元港币的备用储备来处理未能履行合约经纪会员的十八亿元未平仓合约。但之后规定该笔将通过追讨未履行责任会员欠款及期货合约和所有股票交易的特别征费来偿还。通过征收特别征费偿还交割债务,无形中将该笔拯救转嫁到了投资者身上。
随后期货继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其抗风险能力,并且使其监控市场风险的功能得到加强。改革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将会员分为四种等级,只替自己买卖的经纪划为第一类经纪会员,代表自己及会员客户进行交易的经纪划为第二类经纪会员,代表非会员客户进行交易的经纪划为第三类经纪会员,有包销权的经纪则划为第四类经纪会员。依据承受风险的大小相应提高交易经纪会员的股本要求,通过此次改革,每一类经纪会员被要求对其顾客的财务状况进行不定期监察,且会员还负有承受客户可能拖欠保证金的风险。其二,通过改革成立二亿港币的储备基金,代替以前的保证公司,期交所结算公司可以利用该笔基金直接支付经纪会员拖欠的保证金,及时化解市场交易、交割风险。其三,改革的另一结果是对结算所进行重组。为了更严格地保证经纪会员存放发展按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通过此次重组,将结算公司并为期货的附属公司,完成日常交易和交割的结算任务,更便于期货及时控制风险和应对危机。
第三阶段:改革后至今,金融期货市场的规范和发展。经过系列改革,香港期货的交易活动逐渐稳定,投资者重新恢复对股指期货交易的信心。市场体制和各项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完善,市场秩序更加规范,交易量不断上升,并且为我国内地的股指期货建立和日后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可行性经验。
附:香港恒生指数期货合约
相关指数
恒生指数(由恒指服务有限公司编纂,计算及发放)
合约乘数
每点港币$50.00
合约月份
现月,下月,及之后的两个季月(立约成本:被结算公司登记的恒生指数期货合约的价格(以完整指数点计算)
立约价值
立约成本乘以合约乘数
最低格波幅
最低格波幅 一个指数点
持仓限额
无论长仓或短仓,以恒生指数期货、恒生指数期权及小型恒生指数期货所有合约月份持仓合共delta 10000为限,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小型恒生指数期货的长仓或短仓都不能超过delta2000 ,计算持仓限额时,每张小型恒生指数期货的仓位delta为0.2。
开市前时段
(香港时间) 上午九时十五分至上午九时四十五分(第一节买卖)及下午二时正至二时三十分 (第二节买卖)
交易时间
(香港时间)上午九时四十五分至中午十二时三十分(第一节买卖) 下午二时三十分至下午四时十五分(第二节买卖)
最后交易日的交易时间
(香港时间)9:45~12:30(第一节买卖)、14:30~16:00(第二节买卖)由于现货市场的收市时间有可能会随时更改,期货市场的收市时间必须根据现货市场收市时间的改变而自动做出相应调整。
交易方法
电子自动化交易
最后交易日
该月最后第二个营业日
结算方法
以现金结算
最后结算
恒生指数期合约的最后结算由结算公司决定,并用恒生指数在最后交易日每五分钟所报指数点的平均数为依归,下调至最接近的整数指数点。
4、日本股指期货的产生与发展
日本股指期货的发展经历了较为明显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80年代初期到1987年,股指期货在外界因素的推动下从无到有的初步试验阶段。日本于80年代初期即已开放了其证券市场,允许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股市。但是,其股指期货合约却首先出现在海外,1986年9月3日,日经225指数期货在新加坡金融期货(SIMEX)交易。按照日本当时的证券交易法规定,证券投资者从事期货交易被禁止。所以,当时的日本证券市场并不具备推出股指期货交易的法律条件。而且,按照当时的证券交易法,日本国内的基金是被禁止投资SIMEX的日经225指数的,只有美国和欧洲的机构投资者利用SIMEX的日经225股指期货合约对其投资于日本的股票进行套期保值。本国的机构投资者明显处于不利位置。基于这样的原因,1987年6月9日,日本推出了第一支股票指数期货合约---50种股票期货合约,受当时证券交易法禁止现金交割的限制,50种股票期货合约取现货交割方式,以股票指数所代表的一揽子股票作为交割标的。
第二阶段:1988年到1992年逐步完善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通过修改和制订法律,国内股指期货市场逐步走上正轨。50种股指期货刚刚推出的前几个月,交易发展缓慢,直到1987年股市暴跌后交易量迅速发展起来。1987年10月20日上午,日本证券市场无法开始交易,卖盘远大于买盘,由于涨跌停板的限制,交易刚开始即达到跌停板。由于当时50种股票期货合约实行现货交割,所以,境内投资者也无法实施股指期货交易。而在SIMEX交易的境外投资者却能够继续交易期货合约。受此影响,1988年日本金融市场管理当局批准了大阪证券关于进行日经指数期货交易的申请。1988年5月,日本修改证券交易法,允许股票指数和期权进行现金交割,当年9月大阪证券开始了日经225指数期货交易。1992年3月,大阪证券50种股票期货停止了交易。
第三阶段:对股票指数进行修改,股指期货市场走向成熟。由于日经225指数用第一批上市的225种股票,以股价简单平均的形式进行指数化。针对这样的情况,大阪证券根据大藏省指示,开发出了新的对现货市场影响小的日经300指数期货以取代日经225,并于1994年2月14日起开始交易。此后,日本股指期货市场便正式走向成熟。
新加坡国际金融(SIMEX)首开先河,于1986年推出了日本的日经225指数期货交易,并获得成功。而日本国内在两年以后才由大贩证券(OSE)推出日经225股指期货交易。1990年,美国的芝加哥商业(CME)也推出日经225指数期货交易,形成三家共同交易日经225指数的局面。而在竞争中,由于新加坡推出较早已形成一定优势,因此一直保持领先地位。直到1995年初英国巴林银行期货交易员尼克里森因在投机日经225指数中的违规操作而导致巴林银行倒闭发生后,市场对SIMEX的日经225指数产生了信心危机,资金才又开始回流日本市场,OSE才趁机夺回了主导权。从某种意义上说,巴林的发生也是OSE与SIMEX市场竞争的结果。为了争夺OSE的市场份额,SIMEX不惜放松对市场的监控,在巴林银行持仓已明显偏高的情况下,不做及时的处理,直接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巨额亏损。如果SIMEX取有效办法展开市场竞争,并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那幺新加坡完全有可能在日经225指数期货市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总的来说,日本在本土推进日经225股指期货交易时长期还是处于尴尬地位。从2005年的数据来看,全球日经225指数期货市场中,日本本土只占有55.05%的份额。2005年新加坡的日经225指数期货价格严重影响着日本本土的日经225指数价格,新加坡的日经225拥有了很大程度的定价权。
沃尔特·施洛斯的成就及荣耀
他的一生经历过18次经济衰退,但他执掌的基金在近50年的漫长时间里长期跑赢标杆股指;他曾得到“价值投资之父”本·格雷厄姆的亲传,与“美国股神”巴菲特共事,并被后者赞誉为“超级投资人”;他长期坚守简单的价值投资原则,在九十岁高龄时仍保持着高度机敏的投资嗅觉。他就是沃尔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 。
2012年2月19日,沃尔特病逝,享年95岁。在听闻这一消息后,巴菲特发表声明称施洛斯是与自己相交61年的朋友,“他的投资记录辉煌,但更重要的是,他树立了正直的投资管理典范。他信仰的道德标准与他的投资技巧同样出色。”
在近50年的投资生涯中,沃尔特为WJS的所有股东赢得了20%的年复合回报率。在1955年至2002年期间,他管理的基金在扣除费用后的年复合回报率达到15.3%,远高于标普500指数10%的表现。期间累计回报率更高达698.47倍,大幅跑赢同期标普500指数80倍回报率的水平。
五十年常胜将军
沃尔特1916年生于纽约,不满二十岁就开始在华尔街工作。据沃尔特回忆,起初他就职的证券公司统计部门负责人向他推荐了彼时刚刚出版的格雷厄姆著作《证券分析》,随后他参加了纽约证券交易机构赞助的由格雷厄姆执教的课程,从此步入投资界。
二战期间,沃尔特入伍服役,但仍然一直与格雷厄姆保持联系,并于1946年退役后开始为这位投资人工作。在为格雷厄姆工作期间,沃尔特曾与巴菲特共用一间办公室。1955年,沃尔特离开格雷厄姆的公司,与其他19位投资者以10万美元起步创建了自己管理的基金。
在担任基金独立管理人期间,沃尔特不收取任何管理费,但要求在盈利的条件下收取25%的利润。据悉,他在管理基金的过程中没有聘请任何研究助手,甚至没有秘书。他和儿子埃德温在一间房间里工作,集中精力阅读《价值线》杂志和各种财务报表。
运用直接从“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那里学到的投资技巧,沃尔特的投资获得了稳定回报。据他本人计算,在1955年至2002年期间,他管理的基金在扣除费用后的年复合回报率达到15.3%,远高于标普500指数10%的表现。期间累计回报率更高达698.47倍,大幅跑赢同期标普500指数80倍回报率的水平。
不冒真正的风险
在2006年的致伯克希尔股东信中,巴菲特曾特别提到沃尔特,称他是“华尔街最优秀的人物之一”。在巴菲特看来,沃尔特的投资原则之一是“不会冒真正的风险,也就是永久资本损失。”
沃尔特本人在总结自己投资经验时还提到了不少细节,比如他乐于关注股价一直创新低的“最差股票”,之后利用价值标准进行分析;乐于寻找公司高层持有大量股份的股票,回避负债高的公司;乐于多元化投资组合,任何股票在其持仓组合中的占比都不会超过20%。
沃尔特在1998年出席公众会议时还曾表示,自己倾向于保留足够的现金,以便在股价进一步下跌时买入更多股票。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铜生产商美国阿萨科公司。1999年,沃尔特在该公司股价跌至13美元历史低点时大举购入该公司股票,随后不久墨西哥最大矿产公司墨西哥铜业集团便以22.5亿美元的报价收购了阿萨科,合每股支付30美元。沃尔特的投资转眼就翻了一番。
在出售时机的选择上,沃尔特也一直强调保持冷静,不要着急出手。“如果股价已经到了你认为合理的价格,那你卖掉可以。但如果只是因为股价涨了50%,别人劝你锁定利润,我认为还是不要急着出手,至少卖之前要重新评估一下公司,要考虑当时市场的情绪是否对股价构成影响。”
沃尔特曾在接受访时表示,自己和巴菲特的共同点就是都很理性,即便在非常不利的情况下也不会很情绪化。他的儿子埃德温在谈到父亲的投资理念时也表示,“很多投资者担心一个季度的盈利表现,但我父亲从不在乎这一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