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工业用油价格表查询_儋州工业用油价格表
1.海南省年国土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惠阳到儋州市有多少公里路线、过路费、油费多少
3.儋州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4.儋州市的具体概况
5.海南省儋州市洋浦经济开发区有些什么大厂进来
6.海南儋州长坡油页岩含矿区评价
海南省年国土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06年,全省国土环境系统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院和省委、省关于国土环境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执法和监督,国土环境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为促进全省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1.土地管理方面取的措施与取得的进展
全面贯彻落实院关于加强国土管理工作决定,推进全省各项工作。深入贯彻落实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严格土地管理,强化调控能力,在总结全省土地管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十一五”时期,建设规模大、重大项目建设对土地需求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筹措更多建设资金的实际情况,组织起草了相关实施意见和管理规定,省批准下发了《海南省人民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海南省土地储备整理管理暂行办法》、《海南省人民关于企业参与土地成片开发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海南省人民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征收与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些管理规定和措施的出台,进一步强化了土地调控,加强和规范了土地的管理。
2.矿产管理方面取的措施与取得的进展
进一步贯彻落实《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继续加强矿产管理,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①整顿和规范矿产开发秩序初见成效;②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促进矿产开发的健康发展;③推进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加大矿产勘查和调查力度,开展了海南岛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等国土大调查项目。鼓励、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商业性勘查领域,加大矿产勘查;④不断加强地质环境管理;⑤做好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管理。
一、土地
(一)土地状况
据土地变更调查显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海南省土地总面积为3535368.96公顷,其中,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79.94%,8.29%,11.77%。
2006年农用地面积2826199.37公顷,其中,耕地727526.86公顷,园地533277.42公顷,林地1482646.87公顷,牧草地19415.88公顷,其他农用地63332.34公顷,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0.58%,15.08%,41.94%,0.55%,1.79%。建设用地面积293179.60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19244.3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3684.88公顷,水利设施用地60250.41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20%,0.39%,1.70%。未利用土地面积415990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228992.75公顷,其他土地1869.25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48%,5.29%(图1)。
图1 2006年海南省土地利用构成
2006年全省各类土地变更总规模为4384.49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0.12%。与2005年相比,2006年初农用地面积2826399.86公顷,年内减少503.28公顷,增加302.78公顷,净减少200.5公顷,净减少幅度0.007%;2006年初建设用地面积292623.45公顷,年内减少45.59公顷,增加601.73公顷,净增加556.14公顷,净增加幅度0.19%;年初未利用地面积415345.65公顷,年内减少355.65公顷,增加0公顷,净减少355.65公顷,净减少幅度0.09%。各地类净增减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海南省2006年各地类变化情况
(二)耕地及建设用地变化情况及分析
1.耕地减少去向分析
2006年全省共减少耕地335.01公顷,其中,生态退耕76.07公顷(全部是退耕还林);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85.30公顷,其中改果园81.63公顷;建设占用耕地173.64公顷,其中2006年度以前批准53.783公顷,占30.%,2006年批准119.86公顷,占69.03%;灾毁耕地0公顷。
2.耕地增加来源分析
2006年耕地面积增加305.8公顷,其中土地整理118.86公顷,占38.87%;土地复垦31.04公顷,占10.15%;土地开发35.37公顷,占11.57%;农业结构调整120.53公顷,占39.41%。
3.建设用地变化情况
全省2006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601.73公顷,其中占用农用地503.28公顷,占用未利用地98.45公顷。其中本变更年度以前批准231.09公顷,占32.32%,本变更年度批准393.83公顷,占67.06%。未报先建1.07公顷,占0.62%。
4.新增建设用地流向
2006年全省新增建设用地363.65公顷,具体流向如下:
城市用地新增109.3公顷,其中公用设施用地2.73公顷,公共建设用地92.57公顷,住宅用地14.01公顷。建制镇用地新增161.12公顷,其中商服用地68.75公顷,工矿仓储用地1.15公顷,公用设施用地0.26公顷,公共建设用地3.73公顷,住宅用地87.23公顷。农村居民点新增30公顷,全部为住宅用地。独立工矿用地新增63.23公顷,其中商服用地0.29公顷,工矿仓储用地44.83公顷,公用设施用地0.06公顷,住宅用地18.05公顷。
(三)耕地总量平衡、占补平衡及年度用地执行情况分析
1.耕地总量平衡情况
2006年度全省增加耕地305.8公顷,年内减少耕地335.01公顷,扣除生态退耕76.07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85.30公顷,年内实际减少耕地173.64公顷,年度耕地净增132.16公顷,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2.耕地占补平衡情况
2006年度全省建设占用耕地面积173.64公顷,通过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面积185.27公顷,实现2006年占补平衡。
(四)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
2006年全省竣工验收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共有20宗,面积共40.36公顷,增加农用地面积1315.90公顷,增加耕地面积1030.46公顷,总投资额10688.13万元。其中土地整理项目15宗,国家级项目7宗,省级项目4宗,市级项目4宗,土地整理面积3876.08公顷,增加农用地面积1116.22公顷,增加耕地面积850.40公顷,投资额9810.14万元。土地复垦项目2宗,土地复垦面积58.66公顷,增加农用地面积53.95公顷,增加耕地面积34.33公顷,投资额243.56万元。土地开发项目3宗,省级项目1宗、县级项目2宗,土地开发面积162.62公顷,增加农用地面积145.73公顷,增加耕地面积145.73公顷,投资额634.43万元。
全省共有20个土地整理项目正在实施中,其中国家级项目3个,建设规模为1517.70公顷,总预算3391万元,项目实施后预计可实现新增耕地面积339.5公顷;省级项目17个,建设规模为1668.48公顷,总预算4527.98万元,项目实施后预计可实现新增耕地面积118.62公顷。上述项目预计于2007年度完成。
二、矿产
(一)矿产现状
1.矿产种类及矿产地
目前全省共发现各类矿产88种,经评价有工业储量的矿产68种。其中,已探明列入储量统计的矿产有54种,产地384处,其中能源矿产5种、黑色金属矿产3种、有色金属矿产7种、贵金属矿产2种、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矿产5种、冶金原料非金属矿产5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4种、建筑材料和其他非金属矿产20种、水气矿产3种。
在全省已探明的54种矿产384处矿产地中,大型矿床51处,占13.28%;中型矿床115处,占29.95%;小型矿床218处,占56.77%。主要矿产有铁矿、钛铁矿砂矿、玻璃用砂、锆英石砂矿、宝石、油页岩、饰面用辉长岩、饰面用花岗岩、独居石、玻璃用脉石英、天然气、石油、饮用天然矿泉水、医疗热矿水。
2.矿产的特点
(1)全省矿产种类比较齐全且储量相对丰富。在探明储量的54种矿产中,具有优势的矿产主要有海洋石油、海洋天然气、富铁矿、锆英石砂矿、钛铁矿砂矿、玻璃用砂、黄金、钴、饰面用花岗岩、饮用天然矿泉水、医疗热矿水等;具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矿产有高岭土、蓝宝石、油页岩、石墨等。
(2)全省矿产不仅富集区相对集中,而且主要矿产和新开发重点矿区的潜力大。天然气、石油富集在南海西北部的琼东南、莺歌海盆地、珠三凹陷和南沙各盆地,以及海南岛西北部的福山拗陷;石英砂富集在海南岛沿海第四纪沉积阶地;钛锆砂矿富集在海南岛东部的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等市县滨海第四纪沉积地带;金矿富集在乐东、东方、昌江、定安等县、市;铁矿、白云岩、石英岩富集在昌江县石碌地区;水泥用灰岩和水泥用粘土主要富集在东方、昌江、儋州等市县;饮用天然矿泉水、医疗热矿水富集在海口、琼海、三亚市;地下水富集在琼北自流盆地。
(3)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料。海南省是海洋大省,省辖海域有油气沉积盆地39个,其总面积约64.88万平方千米,蕴藏的石油地质潜量丰富,有“第二海湾”之称,海底还蕴藏丰富的多金属结核,滨海的钛铁矿、锆英石、独居石、金红石砂矿等。
(4)海南省的陆域矿产潜量也较丰富,特别是钛锆砂矿,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丰富的潜量。此外,优质滨海现代沉积型玻璃用石英砂矿和地下水、矿泉水、热矿水也十分丰富。
(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2006年全省地质勘查投入1110.7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613.20万元,地方财政拨款134.50万元,社会资金363万元。地质勘查资金的投向主要有:①地下水18万元,主要用于地下水动态监测;②不能分矿种1092.70万元,主要用于海南省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及滨海锆钛砂矿及石英砂矿调查。
2006年度新发现的矿产地7处,比2005年增加了5处。新发现的矿产地分别为金矿、钼矿、铅锌矿、红柱石矿、白云岩矿和水泥配料用红土矿。新查明的矿产7处,比2005年增加了4处。
(三)矿产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
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矿权许可证情况
2006年全省企业持有勘查许可证80个,其中2006年度新发放的57个;2006年全省企业持有矿许可证430个,其中2006年度新发放的145个;新发放的勘查许可证和矿许可证分别比2005年度增加200%,173.58%。企业持有的勘查许可证中,国有企业44个,有限责任公司31个,上述两种经济类型持有勘查许可证占发放总数的93.75%;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29.41%,63.15%;已取得矿许可证的企业经济类型主要有国有企业30个,集体企业6个,有限责任公司51个,与2005年比,分别减少18.91%,64.70%,4.08%;私营企业316个,比2005年增加68.08%。取得矿许可证的私营企业个数占发放的矿许可证总数的73.48%,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2.矿产开发利用情况
2006年全省共有矿山企业366个,从业人员15251人,年产矿量6650.28万吨,工业总产值155655.79万元,综合利用产值25243.38万元,矿产品销售收入149044.32万元,利润总额48008.36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22%,8.1%,16%,7.03%,12.99%,18.59%和1.56%。
全省矿山企业特点是:①金属矿产种类少,仅有铁、钛、金几种;黑色金属铁、钛工业总产值,综合利用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总数的76.59%,89.46%,79.96%,92.79%。②非金属矿山企业数比例较大,占矿山企业总数的87.70%。③矿山企业规模小,占矿山企业总数的75.40%。
三、国土市场
(一)土地市场
1.土地市场建设
全省继续贯彻落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全面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进一步推行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对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实行有偿出让;继续加大土地供应信息的披露力度,充分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竞争环境,确保了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市场化配置程度,运用价格机制抑制多占、滥占和浪费土地,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2.土地一级市场
2006年全省国有土地出让224宗,其中协议出让79宗,招标出让1宗,拍卖出让11宗,挂牌出让133宗,分别占出让宗数的35.27%,0.45%,4.91%,59.38%;出让面积980.58公顷,其中协议出让面积245.86公顷,招标出让面积2.67公顷,拍卖出让面积23.23公顷,挂牌出让面积708.82公顷;招、拍、挂出让面积占出让总面积的74.93%。
出让的国有土地用途分别为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各类用地面积分别为541.69公顷、199.92公顷、4.41公顷、13.21公顷、210.95公顷、9.35公顷、1.06公顷。2006年全省土地出让用途类型及比例见图2。
图2 2006年海南省土地出让流向及比例构成
全省供应的商服用地,绝大多数是用于旅游项目建设,这主要是从实现海南省“一省两地”的战略部署出发,根据省重点发展旅游产业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满足海南省的旅游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在已供应的住宅用地中,主要是根据全省城镇居民住房及生态文明社区建设的需要而提供的;工业用地主要为实现省建立西部工业走廊的战略部署,主要用于低污染、洁、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项目;公共建筑用地主要用于全省机关团体办公场所的建设使用。公用设施用地主要用于全省港口、码头的建设;交通运输用地主要是用于城乡公路干线及城镇干道的建设改造。
3.土地二级市场
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方面,转让10719宗,转让面积1342.42公顷,转让款534055万元,与2005年相别增加288.36%,45.65%,213.60%;转让用地地类型中商服用地1304宗,工矿仓储用地49宗,公用设施用地6宗,公共建筑用地2宗,住宅用地9357宗。住宅用地交易较活跃,主要为城镇居民住宅;住宅用地转让宗数占转让总宗数的87.29%,转让面积占总面积的39.43%,转让价款占总价款的68.60%。抵押550宗,面积2359.09公顷,与2005年相比,分别减少6.78%,4.969%;抵押价款687029万元,金额554939.71万元,与2005年相别增加16.18%,29.24%。抵押主要用地类型中商服用地139宗,工矿仓储用地92宗,公用设施用地27宗,住宅用地291宗,交通运输1宗。
(二)探矿权矿权市场
1.探矿权矿权市场建设
2006年全省在继续贯彻执行国土部的《探矿权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全省矿业权市场建设的力度,进一步规范了全省矿业权市场,全省各市县已实现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矿权。
2.探矿权矿权出让、转让情况
2006年全省共出让探矿权矿权159宗,其中审批出让3宗,拍卖、挂牌出让156宗,拍卖、挂牌成交探矿权矿权价款22193.35万元。其中通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探矿权7宗,合同价款21308万元,探矿权挂牌出让矿种有金矿、钼矿、铅锌矿、玻璃用砂;通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矿权149宗,合同价款885.35万元,通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矿种有铁矿、白垩矿、建筑用砂、砖瓦用砂、砖瓦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玄武岩、花岗岩、建筑用花岗岩、大理石等,以非金属矿产为主。
全年转让探矿权2宗,出售价款2040万元;转让宗数比2005年减少1宗,价款是2005年度的2.84倍。
四、国土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1.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6年海南省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367件,涉及土地面积215.37公顷,其中耕地66.16公顷,土地违法件数比2005年减少19.16%,但涉及土地面积比2005年增加54.93%,涉及耕地面积也比2005年大幅度增加。全年各级土地主管部门共立案307件,涉及土地面积204.47公顷,耕地面积63.05公顷,结案361件,立案率和结案率分别为83.65%和86.64%,与2005年相比结案率有所提高。
2.地矿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6年全省矿产违法案件共立案133件,涉及企事业单位2件,个人131件,主要为无证开;2005年未结案件27件,2006年度结案157件,结案率为.74%,比2005年大幅度提高,吊销矿许可证6本,罚没款39.14万元。
3.案件发生的特点及原因
2006年全省国土违法案件发生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集中为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买卖与非法转让土地和无证开等案件。其中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买卖与非法转让土地分别占2006年发生立案数的71.66%和25.08%,无证开占2006年矿产案件立案数的80.45%。
国土违法案件发生的特点如下:
(1)2006年发现土地违法总数继续下降。2006年全省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367件,土地违法的件数比2005年减少19.16%。
(2)个人违法仍然占违法主体的首位。2006年发现个人违法用地246件,个人违法案件数比上年增加15.85%,占2006年违法发现总数的67.03%;矿产违法案件中的个人违法占矿产违法立案总数的98.50%。
(3)企事业单位违法用地面积大幅增加,2006年全省发现企事业单位违法用地69件,涉及土地面积147.8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4.98公顷,涉及土地面积比2005年增加了402.14%。
(4)未经批准违法占地成为重头戏。2006年全省未经批准占地立案220件,占2006年立案总数的71.66%,涉及土地面积116.69公顷,占本年立案案件涉及土地总面积的57.60%,其中耕地面积60.00公顷,占全年立案案件涉及耕地面积的95.16%。
(5)无证开行为屡禁不止,居各类矿产违法案件的绝对首位。2006年全省无证开立案114件,占矿产违法案件立案总数的85.71%,居各类矿产违法案件的绝对首位。
五、国土行政复议情况
2006年共收到复议申请42件,经审查,受理了行政复议申请35件,加上2005年结转的4件,共审理39件复议案件,其中涉及收地案件25件,土地权属纠纷案件2件,土地不作为案件1件,土地行政处罚4件,其他案件8件。
全省审理的40件复议案件中,已审结了31件,尚未审结9件。2006年共举行了15次听证会。在2006年已审结的31件复议案中,维持的14件,撤销的11件,终止的5件。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受理复议案件与2005年相别增加了31.25%、28.57%;审结案例与2005年相比减少18.42%。
2006年全省行政复议案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复议案件数量较多。
(2)土地复议案件占绝大多数,只有3件是环保复议案,其他37件均是土地案件。在土地案件中以闲置土地处置为内容的案件为大多数。土地复议案件办理难度较大。在土地确权案件方面,因为争议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复杂,争议时间由来已久,存在双方提供的证据难以认定的情况,增加了复议机关准确信证据的难度。
(3)无偿收地案件占大多数,40件复议案中,无偿收地19件。
(4)作出撤销和维持复议决定的案件比例较高。
存在这些特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资料,其重要性和价值不断提高。
(2)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的法制观念增强,通过法定途径维护其权益的意识增强。
(3)各级国土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有所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将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权利、提出的时限、受理机关等内容,写在行政文书中,使当事人及时知道和行使法定申诉权利。
(4)全省处置闲置土地的力度加大。
(5)国家关于无偿收回闲置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法规规定不够具体,下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适用时,容易产生不同的观点,造成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情况较多。
六、国土管理机构和人员情况
2006年末全省从业人员1184人,行政编制人员498人,年末平均从业人员1157人;年末从业人员中包含了部分市县派出机构和没有独立法人资格、没有独立设置财务的事业单位的人员。直属事业单位54个,人员984人;乡级土地所203个,人员145人,机构、人员编制已下达,但人员未到位的乡级土地所未统计。人员数和机构个数与2005年度比有变化,主要是实施了省以下国土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后,部分市县局的直属事业单位进行了局部调整。
2006年行政管理经费9583.33万元,主要是地方财政拨款,专项业务经费不包含在内。经费收入总额比2005年增长4265.39万元,主要是部分市、县的土地出让业务增长幅度较大。
2006年全省国土管理干部参加培训人员有260人,其中党校学习的51人,其他培训209人,与2005年相比,总人数变化不大,接受培训的各级管理人员为提高新形势下的国土环境管理能力,积极参加各项学习培训。
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土地行政管理方面:①省级土地储备整理实施难度较大,省级土地储备整理机制尚未建立;②少数市县对依法履行耕地占补平衡工作重视不够,有些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工作未能按时完成;③司法查封闲置建设用地处置难度大;④开发整理项目在推动过程中存在困难。
(2)地矿行政管理方面:①整顿和规范矿业开发秩序的任务还很艰巨;②矿业权管理还有待加强;③矿产储量的动态监测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着制约措施不强的问题,对储量开发利用的核查监督工作困难较大;④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各级防灾预警和应急能力水平;⑤市县基层地矿行政管理力量薄弱。
(二)建议
(1)加大力度推进省级土地储备整理制度的进程。根据《海南省土地储备整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完成省级土地储备整理机构的组建,并以此为基础拟订《省级土地储备实施方案》,确定省级土地储备的启动项目、资金来源、运营方式以及融资渠道。
(2)加大耕地保护工作力度。要重点推动国家级、省级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建设;科学评价耕地质量和生产潜力,制定耕地的划入与退出机制,科学合理确定耕地保护任务指标;启动实施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同时,确定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并与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同步推进。
(3)规范土地开发整理的实施工作,并将工作重点向新农村建设倾斜。
(4)继续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开发秩序工作。按照《院关于整顿和规范矿产开发秩序的通知》和海南省实施方案要求,2007年整顿和规范矿产开发秩序的重点主要是治散、治本工作,同时巩固治乱工作成果,建立规范的矿产开发秩序制度体系。
(5)建立勘查新机制,完善制度措施,强化矿业权管理。按照《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海南省《贯彻落实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的要求,通过建立勘查新机制,完善制度措施,全面强化矿业权管理。
惠阳到儋州市有多少公里路线、过路费、油费多少
驾车路线:全程约858.2公里
起点:惠阳区
1.惠州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东南方向出发,行驶10米,左转进入金惠大道
2) 沿金惠大道行驶270米,过左侧的供销民生广场约70米后,左转进入人民四路
3) 沿人民四路行驶1.9公里,过右侧的惠兴商业大厦约170米后,直行进入人民三路
4) 沿人民三路行驶2.3公里,直行进入人民二路
5) 沿人民二路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人民一路
6) 沿人民一路行驶3.7公里,直行进入S358
7) 沿S358行驶6.6公里,朝惠盐高速/惠州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8) 沿匝道行驶330米,直行进入长深高速公路
9) 沿长深高速公路行驶11.2公里,朝惠东/汕头/东莞/珠海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镇隆互通1号桥
2.沿镇隆互通1号桥行驶750米,过梧村桥约280米后,直行进入潮莞高速公路
3.沿潮莞高速公路行驶42.8公里,直行进入莞佛高速公路
4.沿莞佛高速公路行驶23.7公里,朝虎门/广州/珠海/广深港高铁虎门站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五点梅立交
5.沿五点梅立交行驶630米,过五点梅立交约0米后,直行进入沈海高速公路
6.沿沈海高速公路行驶2.6公里,朝虎门大桥/G9411/虎门/中山方向,稍向左转进入莞佛高速公路
7.沿莞佛高速公路行驶1.5公里,过太平立交约740米后,直行进入莞佛高速公路
8.沿莞佛高速公路行驶22.0公里,过黄阁南路8#桥,朝中山/珠海/江门/湛江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9.沿匝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广澳高速公路
10.沿广澳高速公路行驶23.9公里,过海隆桥,朝中江高速/港口/江门/阳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新隆立交桥
11.沿新隆立交桥行驶450米,过新隆立交桥约230米后,直行进入深罗高速公路
12.沿深罗高速公路行驶9.0公里,过为民路跨线桥,朝江门/阳江/G94/G15方向,稍向左转进入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
13.沿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行驶640米,过广珠西线中山西立交约1.2公里后,直行进入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
14.沿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行驶31.9公里,过木朗跨线桥,朝共和/湛江/S26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深罗高速公路
15.沿深罗高速公路行驶610米,直行进入深罗高速公路
16.沿深罗高速公路行驶15.1公里,过共和中学立交桥,朝开平/茂名/湛江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7.沿匝道行驶2.1公里,直行进入沈海高速公路
18.沿沈海高速公路行驶445.1公里,直行上匝道
19.沿匝道行驶440米,直行进入G207
20.沿G207行驶5.7公里,直行进入G207
21.沿G207行驶120米,在第3个出口,朝海安港码头/海口方向,稍向左转进入红旗一路
22.沿红旗一路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红旗二路
23.沿红旗二路行驶91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徐海路
24.沿徐海路行驶7.4公里,直行进入徐海路
25.沿徐海路行驶450米,在第2个出口,朝海安港码头方向,左转进入G207
26.沿G207行驶1.8公里,过右侧的鸿雁大厦约210米后,稍向右转进入G207
27.沿G207行驶27.3公里,左前方转弯
28.行驶40米,左前方转弯
29.行驶780米,右前方转弯
30.行驶270米,右转进入港源路
31.沿港源路行驶280米,右转进入滨海大道
32.沿滨海大道行驶1.3公里,调头进入滨海大道
33.沿滨海大道行驶1.1公里,右转进入海港路
34.沿海港路行驶640米,直行进入秀英大道
35.沿秀英大道行驶1.9公里,直行进入海榆中线
36.沿海榆中线行驶2.3公里,进入G224
37.沿G224行驶4.0公里,左转进入狮子岭互通
38.沿狮子岭互通行驶290米,过狮子岭互通,直行进入海南环岛高速公路
39.沿海南环岛高速公路行驶92.7公里,在儋州/洋浦/东坡书院出口,稍向右转进入洋浦互通
40.沿洋浦互通行驶610米,左转进入S308
41.沿S308行驶25.2公里,右转
42.行驶4.8公里,左转进入云月路
43.儋州市内驾车方案
1) 沿云月路行驶640米,右转进入中兴大街
2) 沿中兴大街行驶4.2公里,右转
3) 行驶870米,左转
4) 行驶990米,右转
5) 行驶360米,直行
6) 行驶90米,右转
7) 行驶8.0公里,
8) 行驶3.5公里,过左侧的西庆农场三分场约260米后,左转
9) 行驶2.0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儋州市
儋州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儋州市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濒临北部湾,位于东经109.5 北纬19.5 陆地面积3265方公里,人口89万,市驻地那大镇。儋州市是海南省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市,也是海南西部的经济、交通、通信和文化中心。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均在其境内。陆海交通发达、环岛西铁路、环岛高速公路横穿市境,海运可直抵东南亚和祖国各沿海城市。儋州抓住海南建省办大特区和洋浦开发的契机,充分发挥区位、和政策优势,走“重视工业、强化农业、搞活贸易、开拓旅游、发展渔业”的经济发展路子,使全市经济得到超常规的高速度发展。
悠久的历史给儋州市留下了众多古迹,且多为宋代以前的古迹,如汉代伏波井、中和古镇、东坡书院等。尤其是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谪居儋州三年间,讲学明道,使儋州教化日兴,“书声琅琅,弦歌四起”。海内外名士接踵而来,从师东坡。儋州在此时成为了全岛文化的中心,也培养了民众尊师重教的传统。苏东坡北归九年后,儋人符确成为海南第一个进士。此后,儋州人才辈出,名声远播,在海南历史上曾发生过深远的影响。
儋州民风淳厚粗犷,古风犹存。在苏东坡带来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影响下,这里的人民爱好吟诗作对,使儋州素有“诗乡歌海”之称,有许多民间诗社。
儋州人喜爱唱歌。有一首民歌唱道:“儋州自古称歌海,山歌多似百花开。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儋州民歌种类繁多,其中儋州山歌和调声最为盛行。革命战争年代,人们利用山歌和调声等体裁编写《抗日状》等,产生过宣传鼓动的巨大效果。如今,每年正月十六、八月十五,儋州中北部地区的男女青年,穿着统一的服装,汇集山坡或沙滩,举行赛歌会。他们对歌调声,表达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生活的赞美。儋州调声节奏鲜明,旋律流畅而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解放后,一批批音乐工作者前来儋州风,陶醉在婉转悠扬的乐曲声中。
儋州山清水秀,有丰富的自然和旅游。儋州市的森林居全省首位,拥有森林面积1万公顷。珍稀树种更是首屈一指,仅华南热作两院植物园就保存有上千个珍贵树种。儋州著名的旅游景点的东坡书院、热带植物园、蓝洋温泉、光村银滩,还有一批待开发的旅游。儋州方言繁杂,有儋州话、客家话、粤语、军话、村话、临高话、黎话等方言,反映了海南移民的特色,也展现了与东部迥异的民俗风情。
近年来,儋州市曾被评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示范市”。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儋州市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由平原、丘陵、山地三部分构成。丘陵占76.5%,滨海平原占23.13%,山地占0.37%。南部属山地和丘陵地带,西南属平原阶地地及火山熔岩台地,东南部为沙壤土,海拔多在100—200米之间,中部为河流冲击平原,北部主要为玄武岩和第四纪的海相沉积层,海拔在5—10米之间,境内大部分都在海拔200米以下。
儋州市境内大部分都在海拔200米以下。西南部的纱帽岭海拔752米,为境内最高点。境内大小山峦160座,多在东南部。
儋州市全境大小河流36条。其中发源于境外流经境内的有:南渡江、珠碧江和文澜河;发源于境内的有:北门江、春江、光村江、大江和山鸡江等5条。地表年径流量达189亿立方米。全境海岸线长225公里,且曲折多海湾。
主要海湾有:后水湾、儋州湾和洋埔港。主要海岸港口有:洋浦、 干冲、白马井、新英、海头、排浦、峨蔓、英沙、顿积、神充等。其中洋埔港湾阔水深,建有万吨级深水码头,是不可多得的深水良港。
松涛水库
松涛水库源发自五指山流经白沙进入儋州境内。全库水面面积130平方公里,库容33.45亿立方米,集雨面积1496平方公里。库岸线长达544公里,水域主要航线66.5公里,其中南丰至白沙牙叉港约39公里,南丰至松涛大坝约27.5公里。
松涛水库始建于1958年,费时10年建成,是我国最大的土坝工程之一。高81.1米,长760米,将奔腾的南渡江水截在南洋和番加洋河谷里。它把南渡江上游两岸1400平方公里地区的雨水蓄存起来,通过各级渠道联结着一大批水利工程,组成统一的灌溉系统,松涛水库浇灌着海南岛西部和西北部的大片土地。
自然 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水源丰富,年降雨量一千八百到二千毫米,海南省儋州市境内的松涛水库容量三十一点九亿立方米,水利灌溉条件好,有蕴藏量相当丰富的石英砂、油页岩、花岗岩、火山灰、重品石等十多种矿产。有海参、红鱼、鱿鱼、松涛鳙鱼、墨鱼、石斑鱼、对虾等600多种水产品。
矿产 比较丰富,土地肥沃宽阔,气温和,年均气温23.30C,海南省儋州市受台风影响少而轻;海岸线长二百二十五公里,港湾众多,浅海和滩涂面积达三十万亩,水质好,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前景广阔。
旅游 以得天独厚,国家级重点文物东坡书院及兰洋温泉、两院热带植物园、“八一”通天园莲花山观音洞、松涛水库、兰洋温泉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或逐渐成为海南岛的旅游热点。 [编辑本段]交通运输 拥有洋浦港等天然深水良港,环岛西线高速公路、粤海铁路(在我市设有那大、八一两个站)贯穿境内,交 通发达,已形成水陆交通网络,是海南西部的交通枢纽和连接内陆、通往东南亚地区的桥梁。
儋州的公路
儋州市公路里程虽较长,但大部分是等外砂土路面或无路面公路,路况较差,通行能力低,通达深度不足,群众的交通环境还很差。
儋州市公路现状网的布局为二层次,一个层次是国省道和高速公路组成的干线网,另一个层次是乡道公路网。
1、儋州市公路干线网 由两横两纵呈“井”字型分布,再辅以两条省道连线。“井”字型的二横为西线高速公路和225国道海榆西线,大致呈东西走向。“井”字型的二纵为那大美扶至洋浦公路及乌石至那大公路和白沙至洋浦春兰公路,大致呈南北走向。二条省道连线,为波莲至洛基公路和白沙至洋浦春兰公路马井至洋浦春段,大致呈东西走向。路网总里程287.946KM。
2、县乡公路网 也就是农村公路网。县乡公路网是在国省道干线网的基础上,由树状发展到连接成初步的网络状,是连接各外伤行政村的公路支线。路网总里程1711.68KM。 [编辑本段]气候状况 本市处于东亚大陆季风气候的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受岛内中部隆起的五指山脉的阻隔,处于被风面,又濒临北部湾,故本市的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强,光热充足年平均光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西部沿海最多,达2500小时左右。雨量适中,分布不均,本市各地年降雨量900~2200毫米,年均1815毫米。由于受季风影响,全年雨量分布很不均匀,干季雨季分明。5~10月为雨季,占年雨量的84%,11~次年4月为干季,占年雨量的16%。雨量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儋州,古称“儋耳”。
秦朝 象郡之外徼,又为离耳国。一名儋耳。
汉朝 元封元年,得海上大洲,始设儋耳郡。领县二至来、九龙。始元五年,省儋耳并入珠崖郡。初元三年,并罢珠崖。永平十八年,儋耳降附,以潼伊为太守。
三国 吴赤乌五年,讨平儋耳珠崖,以珠崖郡于徐闻。
齐朝 属越州。
梁朝 大同中,置崖州于废儋耳之地,即今儋州。
陈朝 崖州仍梁制。
隋朝 大业三年,改崖州为珠崖郡,又折崖之西南地,置临振郡。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改郡为州,将“儋耳郡”改为“儋州”。
唐朝 乾元元年,复为儋州。
五代 南汉儋州仍唐制,废富罗县。
宋朝 儋州。熙宁六年降为昌化军。端平二年,改为南宁军。
元朝 南宁军,属琼州。
明朝 儋州,洪武元年为南宁军,仍属广西。寻废军号,复为儋州,仍领三县属广东。三年,以属琼州府,十九年以感恩改属崖州。
清朝 清初琼府管州三,县十。儋州、崖州、万州。
民国 民国均设州为县。又称儋县。
儋州古名“儋耳”。据《 汉书》云:“儋耳者,大耳种也。”《山海经·海内南经》注:“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 即儋耳也。”《儋县志》说的干脆“其人耳长及肩。”这种说法未免有夸张之嫌。郭沫若在《说儋耳》一文中说:“儋耳可省言为儋,则耳殆助语,有音无义,故儋耳并非垂大之耳。”
儋州,古称“儋耳”。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海南岛置珠崖、儋耳两郡。这是海南岛上最早同时出现的行政建制。
以后各朝代虽相继变更为昌化军、南宁军等,但明清仍沿用儋州。
1950年海南解放至1992年,儋县建制没有改变。
1993年3月,经院批准撤销儋县,设立儋州市(县级市)。儋州自建制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1995年底,儋州市总面积3235平方千米,总人口76.7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42万人,农村人口62.36万人;非农业人口16.82万人,农业人口59.96万人。辖1个办事处、24个乡镇、260个村委会、42个居委会、1676个自然村,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洋浦经济开发区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在境内。市驻地那大。
1996年底,儋州市总面积3235平方千米,总人口78.32万人。辖1个办事处、24个乡镇、217个村委会、42个居委会、1676个自然村,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洋浦经济开发区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在境内。市驻地那大。
19年底,儋州市陆地面积3235平方千米。人口79.64万人。辖1个办事处、24个乡镇、260个村(居)委会、1676个自然村,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洋浦经济开发区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在境内。市驻地那大。
1998年底,儋州市陆地面积3500平方千米。人口81.13万人。辖1个办事处、24个乡镇、260个村(居)委会、1676个自然村,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洋浦经济开发区等。市驻地那大。
1999年底,儋州市陆地面积3265平方千米。人口82.96万人。辖1个办事处、24个乡镇、261个村(居)委会、1453个自然村。市驻地那大。
2000年底,儋州市陆地面积3265平方千米。人口86.59万人。辖1个办事处、24个乡镇、261个村(居)委会、1453个自然村,境内有国有农场10个。市驻地那大镇。
2001年底,儋州市陆地面积3265平方千米。人口87.6万人(公安户籍人口数:总户数184726户、总人口87600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10人)。辖1个办事处、24个乡镇、261个村(居)委会,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市驻那大。
2002年,白马井镇、松鸣乡(除新地村委会)合并,设立白马井镇;王五镇、松鸣乡的新地村委会合并,设立王五镇;光村镇、松林乡的沙井、欧宅、扁墩、大老村委会合并,设立光村镇;兰训乡、木棠镇与松林乡的神冲、周坊、谭乐、长老村委会合并,设立木棠镇;洛基镇、那大办事处合并,设立那大镇;东成乡、长坡镇合并,设立东成镇;番加乡、兰洋镇合并,设立兰洋镇;富克镇、雅星镇合并,设立雅星镇;新英镇、新州镇合并,设立新州镇。年底,儋州市陆地面积3265平方千米。人口88.64万人。辖17个镇(那大镇、南丰镇、雅星镇、和庆镇、大成镇、新州镇、光村镇、东成镇、中和镇、峨蔓镇、兰洋镇、王五镇、排浦镇、海头镇、木棠镇、白马井镇、三都镇)、261个村(居)委会,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市驻那大镇。
2003年底,儋州市陆地面积3265平方千米。人口90.1万人(公安户籍人口数:总户数178087户、总人口900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0476人)。辖17个镇、216个村(居)委会,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市驻那大镇。(行政区划一览)
2004年底,陆地面积3265平方千米。人口90.08万人(公安户籍人口数:总户数198198户、总人口94079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3535人)。辖17个镇、262个村(居)委会,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市驻那大镇。
2005年,儋州市批准了《关于和庆镇美扶村委会区划调整方案》,将和庆镇美扶村委会划入那大镇管辖。调整那大镇行政区划是儋州市构建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壮大经济实力,适应中等城市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 [编辑本段]人口民族 儋州市人口已经超过90万,是海南省人口最多的市。
儋州民族众多,语言复杂。有汉族、黎族、苗族等20多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3%,主要方言有儋州话、客家话、军话、临高话、广东话、黎话等,语言交流主要以普通话和儋州话为主。
为了进一步弘扬儋州调声艺术,近年来儋州市连续成功组织了庆祝建国50周年调声汇演、万人调声赛歌会等大型调声活动。2001年,经儋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正式确立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儋州调声艺术节。同年中秋节,隆重举办了首届儋州调声艺术节。当时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报等曾对其盛况作了较详细的报道。2002年儋州市调声山歌协会成立,首届会员83人。2002年儋州调声艺术节转由主导,中秋之夜在市区组织展开的自由调声活动达10万人。
每年的“万人调声赛歌会”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欣赏观看。还没正式组织万人调声赛歌会前,每到元宵、端午和中秋节时,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到儋州的中和镇上,那里才是原调声的主会场。随着儋州调声被关注并包装起来,万人调声赛歌会逐渐成为节日里的亮点。人们盛装而来,广场外、大街上,人头攒动,各乡镇自然村的近百支调声队伍将广场点缀得五彩缤纷。
赛歌会上,调声的曲目既有来自田野乡间、原汁原味的自然调声,也有经过搜集整理、创作提高的艺术精品。独唱、对唱、齐唱、合唱,歌者即舞者,歌声此伏彼起延绵不绝,一首首调声唱出了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唱歌的,将最拿手的调声倾情演绎;听歌的,早已醉倒在这一片歌海之中。街头上,还会出现一批自发的调声队伍,那些喜欢调声但没能在万人歌会上一展歌喉的小青年挤上街头唱了起来,还有一些五六十年代在各乡镇有名的调声好手也组成了一支队伍,边歌边舞,乐在其中。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儋州工农业总产值占全省十分之一。经济总量和总人口仅次于海口市居全省第二位。 农业方面,已形成了33万亩甘蔗、27万亩瓜菜、13万亩水果、100万亩橡胶、30万吨水产品、75万亩粮食等农业支柱产业的生产规模;工业方面,形成了年产13万吨机制糖、100万吨水泥、5万吨标准胶,以及家俱、建材、轻工、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产业体系;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据统计,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63.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5亿元,第二产业9.0亿元,第三产业19.5亿元。 [编辑本段]概况 土地:
本市辐员面积3265.18平方公里,合48768亩,可耕地面积206.20万亩,其中水旱田47.02万亩,旱地81.79万亩,待垦荒地77.38万亩。水:本市水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15毫米,年地表径流量18.9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约2500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水量的1.18倍。地下水动储量11.46亿立方米,理论可开量2.24亿立方米。本市径流落天然总落差643.8米,最大天然落差180.7米。可利用落差391米,电能理论蕴藏量1.43万千瓦(未含过境河流南渡江、文澜江和珠碧江)。另外,渠道跌水电能蕴藏量1.39万千瓦。合计2.82万千瓦,可开发2.25万千瓦,年可发电1.5亿度。人均电能理论蕴藏量0.04千瓦/人。
海涂:
“海涂”乃沿海潮间带上淤积的烂泥,是由陆地上的物质和海中的物质沉积发育而成的滩涂。潮涨时被淹没,潮退时露出,其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酸度6.5~7.0。滩涂上繁育着丰富的浅海生物,如:文蛤、贻贝、牡蛎、毛蚶、泥蚶和青膏蟹等。新英、海头和排浦等港湾的滩涂还生长着4668亩茂盛的红树林。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特有景观,大片红树林可阻挡风浪,保护海岸不受侵蚀。全市滩涂138329亩,30%适用于浅海养殖。
生物:
本市动、植物种类繁多,据初步统计,市内植物有644种,隶426属128科。其中珍贵本材树种有青梅、母生、坡垒、银珠、油楠、花梨、白格、红本罗、苦梓等20多种。热带经济作物主要有橡胶、胡椒、咖啡、香茅、油棕等。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猪、金钱豹、果子狸、水鹿、猕猴等,其中水鹿(俗称“山马”)、猕猴、穿山甲、蟒蛇等10余种,被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海产主要有红鱼、石斑鱼、马鲛鱼、乌鲳、海鳗、海鲶、五刺银鲈、马六甲鲱鲤等鱼类600多种及贝类、澡类等100多种其中白蝶贝是生产名贵珍珠的贝类,洋浦至排浦一带海域初省水产厅划为白贝类自然保护区。
矿产:
褐煤-主要分布于东成乡、长坡镇一带,储量约1.58亿吨。油页岩-主要分布于长坡镇,储量约28.3亿吨。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海头、南丰、兰洋、那大等镇,储量约100亿吨。石英砂-主要分布于光村镇、松鸣乡,储量约0.85亿吨。石灰石-主要分布于侨植、八一农场等,储量约2.3亿吨。重晶石-主要分布于兰洋镇,储量约42万吨。钛矿-主要分布于排浦至海头一带海滩、陆地,储量约16万吨。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儋州市辖17个镇:那大镇、和庆镇、南丰镇、大成镇、雅星镇、兰洋镇、光村镇、木棠镇、海头镇、峨蔓镇、三都镇、王五镇、白马井镇、中和镇、排浦镇、东成镇、新州镇。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国营西培农场、国营西华农场、国营西庆农场、国营西流农场、国营西联农场、国营蓝洋农场、国营新盈农场、国营八一农场、国营龙山农场、国营红岭农场。
儋州市政区图 [编辑本段]旅游景点 蓝洋温泉度区
蓝洋温泉世界奇泉——冷热泉,一石之隔,冷热分明。位于儋州市兰洋镇峡谷处,距儋州市12公里,该温泉带占地2平方公里,日自流量达2000吨以上,是海南较大的温泉之一,有自然泉眼十几个,平均水温78.4℃,偏硅酸及氟含量达到医疗执矿水的命名标准,氧含量达到矿水浓度标准,含有锌、锶、鲤、溴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是理想的保健泉水。
泉区内景点众多,特别是"一石之隔,有一热泉、一冷泉,冷热分明"的冷热泉,世所罕见。区内已建温泉公园、蓝洋温泉度村和一批温泉度设施。这些旅游设施与观光果园、观光花园、观间园、观音洞、莲花岭瀑布等组成一个特色鲜明的温泉旅游度区。
东坡书院
位于儋州市中和镇,离现儋州市所在地那大镇40多公里,是为纪念苏东坡而修建的。建于1098年,后经重修,明代更为现名。东坡书院,为历代儋州最高学府,培养了不少人才,成为海南重要的人文胜迹之一。书院大门轩昂宏阔,院里古林幽茂,群芳竞秀。载酒亭、载酒堂、奥堂龛等建筑古色古香。
载酒堂为苏东坡被贬昌化军(现儋州市)时居住、讲学的场所。《琼台纪实史》记载:"宋苏文忠公之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
载酒亭为重檐歇山顶结构,上下两层,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角角翘起呈欲飞之势。亭的东西两侧是莲花池,亭、池相依,倒影成趣,中绘东坡居儋三年的生活情景图录。
书院内大殿和两侧耳房,展出苏东坡许多书稿墨迹、文物史料和著名的《坡仙笠民图》。还有郭沫若邓拓、田汉题咏的诗刻及书画名家的艺术作品。书院大殿在载酒堂后面,两者相隔一庭院,左右两侧是廊舍,与载酒堂相连,形成一个四合院,庭院中有一棵上百年的芒果树,叶茂荫浓,使整个庭院显行幽静肃穆。东坡讲学的彩雕陈列大殿正中,苏东坡、苏过、黎子云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院前,东坡笠屐铜像矗立在姹紫嫣红的鲜花丛中。
松涛水库
在儋州市区东南20公里处,跨儋州、白沙两市县,是享有"宝留心明珠"盛誉的高山天池。始建于1958年,费时10年建成,是我国大型的土坝工程之一。大坝高81.1米,长760米,将奔腾的南渡江水截在南洋和番加洋河谷里,库区面积达144平方公里,水库中有岛300多个。库区广阔,四周群山环抱,遍布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最受欢迎的是乘船览库区风光,泛舟碧波上,但见群山逶迤,古木参天,湖水幽碧,渔舟隐现,真有船行画中之感。
海南热带植物园
位于儋州市那大镇西郊,是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植物标本园,占地32公顷,1958年建立。有40多外国家1000多种珍稀热带植物。是中国热带植物的宝库,也是世界热带作物的缩影。现有热带珍贵树木、热带香料植物、热带药用植物、热带果树、热带油料植物和热带观赏植物7个区,是很有观赏价值的景点。
光村银滩度村
距洋浦千年古盐场38公里,距龙门激浪海景20公里,距海口120公里。度村沿海沙滩既平坦又宽广,沙滩长达8公里,最宽处1.7公里,最窄处有300米,总面积达488公顷,沙质洁白细腻柔软,海水湛蓝清澈,四周树影婆娑,绵延十几公里。清新的空气、充裕的阳光,幽静的环境和舒展绵延的海岸线,构成了秀丽的滨海风光,是一块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加上度村距四周旅游景点较近,形成一个完整的山海湖旅游体系。
龙门激浪
位于儋州市峨蔓镇海滨龙门山。龙门山为海滨岩石山,海拔39米,山上怪石滋生,从北望南,绵延起伏,状似万里长城,十分壮观。山之东有一瓮门,素称"南天第一门",中空通风,北风吹来,卷起巨浪,撞击在石门上,浪击石鸣,犹如击鼓,响彻10余里,故得名"龙门激浪"。这里沙滩洁净,风景别致,站在岩石观涛,心旷神怡。龙门激浪于明代得名,向受游人称奇。
云月湖
位于儋州市西南6公里处。雾海云天山作黛,月色空明水亦悠,镜湖碧水充满着盎然绿色。方圆数百里,四周青山环绕,林木叠翠,山川逶迤。山脚陡斜,凹落成天然的低洼山谷大盆地,盆地荡漾着波光粼的湖水。水波不惊,青山飘浮于湖面。湖畔有大片橡胶林、木麻黄林,山绿水绿,构成一幅绿色基调的水彩画。在这里游泳、荡舟、,都会时时感到清新舒畅、心旷神怡。云月湖以其怡静幽邃的独特景致,成为一个迷人的旅游胜地。
白马井古迹
位于儋州市白马井镇,距那大镇50多公里。主要景观有"白马涌泉"和伏波将军庙。传说汉代英雄马伏波将军南征时,因将军的白马用蹄刨沙涌出清泉得名。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汉代英雄而造伏波庙设伏波井,于是"白马涌泉"和伏波将军庙便成了旅游胜地。
观音洞
邻近蓝洋温泉,是莲花峰上一个石灰岩大溶洞穴纵横交错,曲幽宁静。洞内奇形怪状而形象各异的景点有几十处,洞内有处温泉,当地人说这是观音菩萨留给后人的延年益寿的甜水。洞天相通,奇妙异常。
桄榔庵
坐落在儋州市中和镇南郊,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谪居儋州时同其子苏过住了三年的旧居。苏东坡父子抵儋之初,为州官张中所敬重,住官房,吃官粮。第二年,即宋绍圣五年四月,湖南提举董必赴广西察访,得知东坡居儋州官舍,便派人将东坡父子逐出。东坡父子无室可居,便在城南桄榔林买地建屋,当地群众都前来帮助,仅一个月时间,就把房子建好了。茅屋 建于桄榔林中,东坡就命名为"桄榔庵"。此后,历代对其多次修葺扩建。现陈列有关苏东坡的历史文物,以再现其父子居儋实状,寄托海南人民对苏东坡永久的缅怀和纪念。
东坡井
当年,苏东坡帮助乡新们打了一口井,泉旺水甜,乡新们为了纪念苏东坡便把它命名为"东坡井",数百年来,清甜的井水从未干枯过。
魁星塔
位于儋州市中和镇,是海南省保存完好的古塔之一。清代晚期建造的小型石塔,平面作不等边八角形,外表七层,竖立在方形的石座上,塔身内部空心,每层平出短檐,首层拱门狭小不能进入,窗作金钱形,塔刹作仰蓬承托圆珠,宝顶石榴形,造型别致,保存完好。
鹭鸶天堂
位于儋州市城北10余公里的洛基镇屋基村。村中三、四层楼高的三棵大榕树和茂林修竹,成为万只白鹭生活的"天堂"。白鹭又称鹭鸶,属鸟纲鹤形目鹭科,是世界上受保护的珍禽之一。白鹭群栖于屋基村已有多年。每年临近清明成群结队飞来,12月以后分批离去,在此生活八、九个月之久。为便于观鸟,村中修建了高达6层的观鸟楼。
儋州市的具体概况
摘要 儋州市,读做儋dan1,位于海南岛西北部,濒临北部湾,面积三千三百四十三平方公里,人口九十万,是海南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县)。儋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位于海南西北工业的中心,是海南发展现代大工业的走廊中心区,经济发展与海口、三亚呈三足鼎立之势;举世瞩目的洋浦经济开发区和科技力量雄厚的中国热带农业大学、华南热带农业科学院地处境内;陆海交通发达、环岛西铁路、环岛高速公路横穿市境,海运可直抵东南亚和祖国各沿海城市。 儋州市-自然 儋州市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由平原、丘陵、山地三部分构成。丘陵占76.5%,滨海平原占23.13%,山地占0.37%。南部属山地和丘陵地带,西南属平原阶地地及火山熔岩台地,东南部为沙壤土,海拔多在100—200米之间,中部为河流冲击平原,北部主要为玄武岩和第四纪的海相沉积层,海拔在5—10米之间,境内大部分都在海拔200米以下。
儋州市境内大部分都在海拔200米以下。西南部的纱帽岭海拔752米,为境内最高点。境内大小山峦160座,多在东南部。
儋州市全境大小河流36条。其中发源于境外流经境内的有:南渡江、珠碧江和文澜河;发源于境内的有:北门江、春江、光村江、大江和山鸡江等5条。地表年径流量达189亿立方米。全境海岸线长225公里,且曲折多海湾。
主要海湾有:后水湾、儋州湾和洋埔港。主要海岸港口有:洋浦、干冲、白马井、新英、海头、排浦、峨蔓、英沙、顿积、神充等。其中洋埔港湾阔水深,建有万吨级深水码头,是不可多得的深水良港。
松涛水库
松涛水库源发自五指山流经白沙进入儋州境内。全库水面面积130平方公里,库容33.45亿立方米,集雨面积1496平方公里。库岸线长达544公里,水域主要航线66.5公里,其中南丰至白沙牙叉港约39公里,南丰至松涛大坝约27.5公里。
松涛水库始建于1958年,费时10年建成,是我国最大的土坝工程之一。高81.1米,长760米,将奔腾的南渡江水截在南洋和番加洋河谷里。它把南渡江上游两岸1400平方公里地区的雨水蓄存起来,通过各级渠道联结着一大批水利工程,组成统一的灌溉系统,松涛水库浇灌着海南岛西部和西北部的大片土地。
自然 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水源丰富,年降雨量一千八百到二千毫米,海南省儋州市境内的松涛水库容量三十一点九亿立方米,水利灌溉条件好,有蕴藏量相当丰富的石英砂、油页岩、花岗岩、火山灰、重品石等十多种矿产。有海参、红鱼、鱿鱼、松涛鳙鱼、墨鱼、石斑鱼、对虾等600多种水产品。
矿产 比较丰富,土地肥沃宽阔,气温和,年均气温23.30C,海南省儋州市受台风影响少而轻;海岸线长二百二十五公里,港湾众多,浅海和滩涂面积达三十万亩,水质好,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前景广阔。
旅游 以得天独厚,国家级重点文物东坡书院及兰洋温泉、两院热带植物园、“八一”通天园莲花山观音洞、松涛水库、兰洋温泉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或逐渐成为海南岛的旅游热点。儋州市-历史沿革 儋州 儋州,古称“儋耳”。
秦朝 象郡之外徼,又为离耳国。一名儋耳。
汉朝 元封元年,得海上大洲,始设儋耳郡。领县二至来、九龙。始元五年,省儋耳并入珠崖郡。初元三年,并罢珠崖。永平十八年,儋耳降附,以潼伊为太守。
三国 吴赤乌五年,讨平儋耳珠崖,以珠崖郡于徐闻。
齐朝 属越州。
梁朝 大同中,置崖州于废儋耳之地,即今儋州。
陈朝 崖州仍梁制。
隋朝 大业三年,改崖州为珠崖郡,又折崖之西南地,置临振郡。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改郡为州,将“儋耳郡”改为“儋州”。
唐朝 乾元元年,复为儋州。
五代 南汉儋州仍唐制,废富罗县。
宋朝 儋州。熙宁六年降为昌化军。端平二年,改为南宁军。
元朝 南宁军,属琼州。
明朝 儋州,洪武元年为南宁军,仍属广西。寻废军号,复为儋州,仍领三县属广东。三年,以属琼州府,十九年以感恩改属崖州。
清朝 清初琼府管州三,县十。儋州、崖州、万州。
民国 民国均设州为县。又称儋县。
儋州古名“儋耳”。据《 汉书》云:“儋耳者,大耳种也。”《山海经·海内南经》注:“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 即儋耳也。”《儋县志》说的干脆“其人耳长及肩。”这种说法未免有夸张之嫌。郭沫若在《说儋耳》一文中说:“儋耳可省言为儋,则耳殆助语,有音无义,故儋耳并非垂大之耳。”
儋州,古称“儋耳”。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海南岛置珠崖、儋耳两郡。这是海南岛上最早同时出现的行政建制。
以后各朝代虽相继变更为昌化军、南宁军等,但明清仍沿用儋州。
1950年海南解放至1992年,儋县建制没有改变。
1993年3月,经院批准撤销儋县,设立儋州市(县级市)。儋州自建制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1995年底,儋州市总面积3235平方千米,总人口76.7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42万人,农村人口62.36万人;非农业人口16.82万人,农业人口59.96万人。辖1个办事处、24个乡镇、260个村委会、42个居委会、1676个自然村,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洋浦经济开发区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在境内。市驻地那大。
1996年底,儋州市总面积3235平方千米,总人口78.32万人。辖1个办事处、24个乡镇、217个村委会、42个居委会、1676个自然村,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洋浦经济开发区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在境内。市驻地那大。
19年底,儋州市陆地面积3235平方千米。人口79.64万人。辖1个办事处、24个乡镇、260个村(居)委会、1676个自然村,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洋浦经济开发区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在境内。市驻地那大。
1998年底,儋州市陆地面积3500平方千米。人口81.13万人。辖1个办事处、24个乡镇、260个村(居)委会、1676个自然村,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洋浦经济开发区等。市驻地那大。
1999年底,儋州市陆地面积3265平方千米。人口82.96万人。辖1个办事处、24个乡镇、261个村(居)委会、1453个自然村。市驻地那大。
2000年底,儋州市陆地面积3265平方千米。人口86.59万人。辖1个办事处、24个乡镇、261个村(居)委会、1453个自然村,境内有国有农场10个。市驻地那大镇。
2001年底,儋州市陆地面积3265平方千米。人口87.6万人(公安户籍人口数:总户数184726户、总人口87600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10人)。辖1个办事处、24个乡镇、261个村(居)委会,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市驻那大。
2002年,白马井镇、松鸣乡(除新地村委会)合并,设立白马井镇;王五镇、松鸣乡的新地村委会合并,设立王五镇;光村镇、松林乡的沙井、欧宅、扁墩、大老村委会合并,设立光村镇;兰训乡、木棠镇与松林乡的神冲、周坊、谭乐、长老村委会合并,设立木棠镇;洛基镇、那大办事处合并,设立那大镇;东成乡、长坡镇合并,设立东成镇;番加乡、兰洋镇合并,设立兰洋镇;富克镇、雅星镇合并,设立雅星镇;新英镇、新州镇合并,设立新州镇。年底,儋州市陆地面积3265平方千米。人口88.64万人。辖17个镇(那大镇、南丰镇、雅星镇、和庆镇、大成镇、新州镇、光村镇、东成镇、中和镇、峨蔓镇、兰洋镇、王五镇、排浦镇、海头镇、木棠镇、白马井镇、三都镇)、261个村(居)委会,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市驻那大镇。
2003年底,儋州市陆地面积3265平方千米。人口90.1万人(公安户籍人口数:总户数178087户、总人口900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0476人)。辖17个镇、216个村(居)委会,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市驻那大镇。(行政区划一览)
2004年底,陆地面积3265平方千米。人口90.08万人(公安户籍人口数:总户数198198户、总人口94079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3535人)。辖17个镇、262个村(居)委会,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市驻那大镇。
2005年,儋州市批准了《关于和庆镇美扶村委会区划调整方案》,将和庆镇美扶村委会划入那大镇管辖。调整那大镇行政区划是儋州市构建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壮大经济实力,适应中等城市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儋州市-经济与 儋州工农业总产值占全省十分之一。经济总量和总人口仅次于海口市居全省第二位。 农业方面,已形成了33万亩甘蔗、27万亩瓜菜、13万亩水果、100万亩橡胶、30万吨水产品、75万亩粮食等农业支柱产业的生产规模;工业方面,形成了年产13万吨机制糖、100万吨水泥、5万吨标准胶,以及家俱、建材、轻工、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产业体系;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据统计,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63.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5亿元,第二产业9.0亿元,第三产业19.5亿元。儋州既有丰富的自然,又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土地 本市辐员面积3265.18平方公里,合48768亩,可耕地面积206.20万亩,其中水旱田47.02万亩,旱地81.79万亩,待垦荒地77.38万亩。水:本市水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15毫米,年地表径流量18.9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约2500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水量的1.18倍。地下水动储量11.46亿立方米,理论可开量2.24亿立方米。本市径流落天然总落差643.8米,最大天然落差180.7米。可利用落差391米,电能理论蕴藏量1.43万千瓦(未含过境河流南渡江、文澜江和珠碧江)。另外,渠道跌水电能蕴藏量1.39万千瓦。合计2.82万千瓦,可开发2.25万千瓦,年可发电1.5亿度。人均电能理论蕴藏量0.04千瓦/人。 海涂 “海涂”乃沿海潮间带上淤积的烂泥,是由陆地上的物质和海中的物质沉积发育而成的滩涂。潮涨时被淹没,潮退时露出,其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酸度6.5~7.0。滩涂上繁育着丰富的浅海生物,如:文蛤、贻贝、牡蛎、毛蚶、泥蚶和青膏蟹等。新英、海头和排浦等港湾的滩涂还生长着4668亩茂盛的红树林。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特有景观,大片红树林可阻挡风浪,保护海岸不受侵蚀。全市滩涂138329亩,30%适用于浅海养殖。 生物 本市动、植物种类繁多,据初步统计,市内植物有644种,隶426属128科。其中珍贵本材树种有青梅、母生、坡垒、银珠、油楠、花梨、白格、红本罗、苦梓等20多种。热带经济作物主要有橡胶、胡椒、咖啡、香茅、油棕等。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猪、金钱豹、果子狸、水鹿、猕猴等,其中水鹿(俗称“山马”)、猕猴、穿山甲、蟒蛇等10余种,被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海产主要有红鱼、石斑鱼、马鲛鱼、乌鲳、海鳗、海鲶、五刺银鲈、马六甲鲱鲤等鱼类600多种及贝类、澡类等100多种其中白蝶贝是生产名贵珍珠的贝类,洋浦至排浦一带海域初省水产厅划为白贝类自然保护区。 矿产 褐煤-主要分布于东成乡、长坡镇一带,储量约1.58亿吨。油页岩-主要分布于长坡镇,储量约28.3亿吨。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海头、南丰、兰洋、那大等镇,储量约100亿吨。石英砂-主要分布于光村镇、松鸣乡,储量约0.85亿吨。石灰石-主要分布于侨植、八一农场等,储量约2.3亿吨。重晶石-主要分布于兰洋镇,储量约42万吨。钛矿-主要分布于排浦至海头一带海滩、陆地,储量约16万吨。儋州市-人口民族 儋州市人口已经超过90万,是海南省人口最多的市。
儋州民族众多,语言复杂。有汉族、黎族、苗族等20多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3%,主要方言有儋州话、客家话、军话、临高话、广东话、黎话等,语言交流主要以普通话和儋州话为主。
为了进一步弘扬儋州调声艺术,近年来儋州市连续成功组织了庆祝建国50周年调声汇演、万人调声赛歌会等大型调声活动。2001年,经儋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正式确立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儋州调声艺术节。同年中秋节,隆重举办了首届儋州调声艺术节。当时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报等曾对其盛况作了较详细的报道。2002年儋州市调声山歌协会成立,首届会员83人。2002年儋州调声艺术节转由主导,中秋之夜在市区组织展开的自由调声活动达10万人。
每年的“万人调声赛歌会”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欣赏观看。还没正式组织万人调声赛歌会前,每到元宵、端午和中秋节时,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到儋州的中和镇上,那里才是原调声的主会场。随着儋州调声被关注并包装起来,万人调声赛歌会逐渐成为节日里的亮点。人们盛装而来,广场外、大街上,人头攒动,各乡镇自然村的近百支调声队伍将广场点缀得五彩缤纷。
赛歌会上,调声的曲目既有来自田野乡间、原汁原味的自然调声,也有经过搜集整理、创作提高的艺术精品。独唱、对唱、齐唱、合唱,歌者即舞者,歌声此伏彼起延绵不绝,一首首调声唱出了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唱歌的,将最拿手的调声倾情演绎;听歌的,早已醉倒在这一片歌海之中。街头上,还会出现一批自发的调声队伍,那些喜欢调声但没能在万人歌会上一展歌喉的小青年挤上街头唱了起来,还有一些五六十年代在各乡镇有名的调声好手也组成了一支队伍,边歌边舞,乐在其中。
海南省儋州市洋浦经济开发区有些什么大厂进来
海南省儋州市洋浦经济开发区有如下大厂:
* 海南炼化。
* 汉地阳光。
* 汇智石化。
* 逸盛石化。
* 凯美特气体。
* 中石化(香港)公司。
* 国投孚宝。
* 华信石油。
* 中国能建。
* 中化集团。
* 中远海运。
* 物产中大。
* 厦门建发。
* 中国医药。
* 延长石油。
* 海南中远海运能源运输有限公司。
* 洋浦宏鲲航运有限公司进等。
海南省儋州市洋浦经济开发区内注册企业1230家,以上企业可能是您所指的“大厂”,建议您查询最新的官方信息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海南儋州长坡油页岩含矿区评价
海南儋州含矿区长坡勘查区位于海南省儋州坡乡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9°23'26″~109°30'15″、北纬19°40'25″~19°44'17″。本矿区北、东、南三面高,中部低,形成向西开口的半封闭盆地,面积约200km2。中部较平缓,相对高差最大为31m,北部的蚂蝗岭山坡平缓、坡度小于5°、绝对标高为161m,属于以剥蚀作用为主的丘陵地形,矿区勘探面积58km2。
一、地质背景
(一)构造特征
海南儋州含矿区大地构造上属南华准地台华夏褶皱带雷琼新凹陷,即北部湾盆地北部湾坳陷区南部坳陷的南翼。构成其基底的最新地层为上白垩统。由于断裂活动不平衡,使各地升降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了云龙凸起、临高凸起、长坡凹陷、澄迈凹陷、福山凹陷和海口凹陷等。
矿区北部据11线115孔、6线141、153孔、2线148、164孔及中和、新英、王五等地钻孔资料推断,蚂蝗岭南麓白垩系中有一近于东西向、向北凸出的弧形断裂,其南盘下陷,形成盆地,接受了长坡组沉积。由于受后期构造运动影响小,长坡组地层呈一极平缓的轴向东西的向斜构造。向斜两翼倾角5°左右,中心大致位于4线143孔至6线186、134孔一带,南宽北窄,形态不对称,其中见一些小断层。
据钻探资料,长坡组地层内的小断层主要分布于向斜南翼长坡至东城公路一带。已经钻探控制者有七条,编号F1~F7。在平面上大致呈东西向平行排列,向西有收敛之势,似呈“帚状”;在剖面上F2断层见入字形构造。断层性质均为正断层。断层产状:走向北东东至近于东西向,倾向南南东,倾角一般40°~50°,延长0.41~5.90km。垂直断距:从钻孔控制之断层面附近缺失煤层及地层厚度推测,最大26m,小者4~8m,且向深部有变小尖灭的趋势。断裂处见构造角砾岩、滑动面、擦痕及岩层倾角突变等观象。断层面均未见穿过佛罗组地层,应为长坡组沉积后佛罗组沉积前即中新世末期构造运动造成。上述断层局部引起煤层及地层缺失,对煤质并无影响(图6-13)。
图6-13 海南儋州含矿区长坡勘查区A—B剖面图
(二)地层特征
地表除盆地边缘有白垩系出露外,其余均为第四系覆盖,据钻探结果,地层由老到新如下:
1. 上白垩统报万群(K2bw)
下部为紫灰、青灰色砾岩、砂砾岩、含砾粗砂岩,中部为青灰或紫灰、紫红色细砂岩与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上部为灰、黄、紫色红色砾岩、含砾粗砂岩与青灰或紫灰中砂岩互层,地层揭露不全,厚度大于2000m。
2. 古近系(E)
为内陆湖相红色碎屑岩、泥岩建造,下部为砖红色粗砂岩、砂砾岩与粉砂岩互层,厚40~250m。中部为灰—深灰色含油率较低的页岩夹粉砂岩、砂砾岩,含油率较低的页岩常相变为泥质岩,含油率1~3%,厚30~150m。上部为棕红色粉砂岩夹粗砂岩、泥岩、含薄层石膏,厚115~170m。以上各段均为整合接触,总厚度185~570m。
3. 新近系(N)
(1)中新统下洋组(N1x):为滨海相沉积,以灰白—绿灰色砂岩为主,夹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不整合覆盖于上白垩统或古近系之上,厚123~211m。
(2)中新统角尾组(N1j):为浅海相沉积。上部为灰色粉砂岩及泥岩夹绿色砂岩;下部为灰白色砂岩或灰绿色泥质粉砂岩、砂岩及砂质泥岩互层,厚84~179m。
(3)中新统长坡组(N21cp):为湖沼相可燃有机岩建造,顶部受剥蚀,钻孔最大可见厚度365m。在矿区主要地段内按岩性可分为五段,自下而上叙述如下:
第一段 (N21cpa):灰色半胶结砾岩、砂砾岩夹少量黏土质砂岩。厚0~67m。
第二段 (N21cpb):下部为紫红、蓝灰杂色含砾黏土质中粗砂与杂色块状黏土岩、砂质黏土岩或黏土质粉细砂岩不等厚互层;上部则以杂色块状黏土、砂质黏土为主。属滨湖—浅湖亚相沉积,厚度22~155m。
第三段 (N21cpc):蓝灰色块状含钙黏土岩、粉砂质黏土岩夹泥砂质灰岩或钙质砂岩,局部夹菱铁矿砂岩透镜体。见螺类化石,属湖泊相沉积,厚度2~25m。
第四段 (N21cpd):中部主要由灰褐色油页岩与褐煤35层组成,向上部与下部逐渐过渡为褐灰色—灰色块状含炭黏土及蓝灰色块状黏土、粉细砂质黏土夹煤线。中部水平层理发育,局部有微波状、透镜状层理,常见同生泥砾及角砾状构造,顶、底部逐渐变成块状构造,偶见干裂。钙质常呈比较均匀的质点分布于含钙油页岩内(生物成因),少数呈不规则团块及纲脉散布于顶、底的蓝灰色黏土和砂质黏土内(非生物成因)。大量介形虫、鱼类、螺类和植物碎片、藻类等化石产于本段中部。本段属水体较浅的湖泊沼泽相沉积。厚度120~205m。
第五段 (N21cpe):浅灰、蓝灰色块状黏土、粉细砂质黏土夹黏土质中细—粉细砂,属浅湖—滨湖沉积。钻孔可见最大厚度95m。
(4)上新统佛罗组(N121f):为滨海—浅海相沉积,以浅灰色黏土质含砾粗砂层及黏土质砂砾层为主。该组与角尾组平行不整合按触,厚238~441m。
(5)上新统望楼港组(N22w):为浅海、海湾相沉积,主要为黄褐—棕红色生物碎屑砂砾岩、贝壳灰岩。与佛罗组整合接触,厚92~290m。
(6)下更新统湛江组(Q1z):河流及三角洲相沉积,常与基岩坡残积层连接。由褐**砂砾层、长石石英中粗砂层、杂色砂质黏土等组成。厚2~75m。
(7)中更新统北海组(Q2b):为海成阶地及砂堤沉积之中粗砂,分选性及磨圆度均较好。含钛铁矿、锆英石,厚2~110m。
(8)全新统(Q4):为河流及滨海沉积之砂砾、砂、黏土、淤泥等,普遍有小而积零星分布之泥炭土,沿海含砂钛矿、锆英石。
二、油页岩特征及分布规律
(一)油页岩特征
长坡矿区油页岩呈厚层状,每个见矿孔均有数个至数十个样品,质量统计方法:单孔平均灰分、发热量、含油率和厚度(样长)加权平均计算,其他用算术平均计算;全层平均一律按钻孔算术平均计算。
低温干馏:表内油页岩225个层次分析结果,算术平均,含油率5.10%,水分12.58%,半焦79.70%,气体损失5.22%;
发热量:表内油页岩有225个层次测定结果,总平均用Ⅰ、Ⅱ层储量加权为5.57MJ/kg。
工业分析:作了将近一半的样品,表内油页岩103个层次分析结果,算术平均,水分6.01%,灰分69.79%,挥发分24.15%,固定碳3.32%。
腐植酸分析:样52个,各层油页岩都有分布。平均干燥基游离腐植酸:第Ⅰ层16.27%(6个层次);第Ⅱ层2.73%(5个层次);第Ⅲ层1.60%(1个层次)。三层油页岩储量加权平均3.81%。
全硫分析:表内样品46个,算术平均3.05%。变化规律为:油页岩质量好(发热量高,含油率大)者,碳、氮、全硫含量较大,氢、氧含量较少。
(二)油页岩形成环境
长坡凹陷的油页岩主要形成于长坡组时期。长坡组沉积演化特征为:该组早期为处于干燥气候下的陆相湖盆,快速搬运沉积了一套以粗细碎屑物相混杂的山麓相堆积,局部则为浅湖—滨湖相沉积物。长坡组中期湖盆相对下沉,地势越来越平缓。该时期可分三个时期:早期与晚期以湖泊相沉积为主,夹少量滨湖相沉积物。中期地势非常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湖盆仍以相对下沉为主,但下沉的速度缓慢。此时湖水深浅交替,振荡较为频繁,在小幅度的上升中造成了富含植物、鱼类的泥炭沼泽相环境,形成了褐煤、油页岩;在小幅度的下降中则形成了富含鱼类、介形虫及少量藻类的浅水湖泊—沼泽相环境,沉积了油页岩。这个时期的沉积同生矿物以含大量菱铁矿及黄铁矿为其特征。长坡组晚期,湖水变浅,又出现了杂色碎屑物沉积,而后,由于地壳运动,湖盆消失,长坡地区上升为剥蚀区,以后地壳重新下沉,发生海浸,接受了上新世早期佛罗组的海相泥砂物沉积。
(三)油页岩分布特征
本区为隐伏的新近系陆相盆地,轴向东西,北陡南缓,形态不对称。沉积环境稳定,产状平缓,构造简单。矿层主要分布于盆地南翼,成单斜构造产出,倾向北,倾角5°左右。油页岩矿层沿走向十分稳定,向东西两端自然尖灭;沿倾向向北逐渐增厚,至深部撒开尖灭(图6-14)。
图6-14 海南儋州含矿区长坡勘查区6线剖面图
上部矿层(Ⅰ):包括第1层油页岩和23~20号煤层,分布面积28.60km2。油页岩与褐煤互层产出,顶板为23号煤,局部略有超过,底板为20号煤。顶板埋深34~282m,底板标高-18~-262m。油页岩厚度0.70~11.27m,平均厚6.08m。本层矿厚度稳定,质量最好。
中部矿层(Ⅱ):主要为第Ⅱ层油页岩,夹19~5号煤层,可面积42.05km2,顶板埋深30~305m,底板标高-18~-355m。油页岩厚度0.70~73.30m,平均厚44.53m,本层矿厚度稳定。
下部矿层(Ⅲ):面积14.50km2,分布在4~8线之间,南、北边界也比以上两层小,顶板埋深69~354m,底板标高-38~-342m。油页岩厚度0.70~12.89m,平均厚4.59m,本层矿厚稳定。
油页岩累积厚度等值线图表明,三层油页岩的累积厚度呈现中间厚,四周薄的特征,中部厚度在50~70m,面积占整个油页岩面积的2/3以上,边部最薄为0.7m。
含油率同样表现为中间大,基本在4.5%~5%,向四周逐渐减小(图6-15)。
三、油页岩评价
(一)勘查工作程度分析
11年下半年,由海洋局综合队四分队进行钻孔普查,直到15年结束,历时四年多,最终达到了详细勘探程度,完成地质勘探孔225个、进尺50419.51m(见矿孔201个、见矿率89%),专门水文钻孔30个、进尺2368.72m,控制孔11个,进尺3554.84m。油页岩勘探面积42km2、样点170个、取样6104块,分析化验数据中包括:低温干馏样品6104个、工业分析2099个、发热量5566个、元素分析196个、全硫624个。
图6-15 海南儋州含矿区长坡勘查区第一层油页岩含油率等值线图
本区南部井田4~9线勘探网度达500×250~500m左右,其余部分达1000×500m左右。由于油页岩产状平缓,构造简单,矿层厚度大,因此,在勘探网度为500×250~500m地段求A级储量,1000×500m地段求B级储量,插入法圈定地段求C级储量。北东西三面边缘矿层分叉尖灭,厚度变薄,质量变差地段,降为C级储量。
(二)评价
1. 评价
根据新的油页岩评价标准重新核定估算了长坡含矿区油页岩储量,含矿区油页岩储量261767万t,其中油页岩查明储量261767万t,油页岩技术可储量243330万t,其中油页岩查明技术可储量243330万t;含矿区页岩油储量12742万t,其中页岩油查明储量12742万t,页岩油技术可储量12082万t,其中页岩油查明技术可储量12082万t;含矿区页岩油可回收储量9061万t,其中查明页岩油可回收储量9061万t。
本次评价海南儋州长坡含矿区长坡油页岩勘查区获得探明的油页岩储量213824万t。
2.预测
根据钻孔资料已圈定的矿体边界外的钻孔未见有油页岩矿层,矿层严格受钻孔控制,因此无法进行外推预测。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