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黄金价下跌会影响铜价下跌?

2.2021002听书笔记:当代艺术是如何被美国塑造的?

3.信用货币制度产生源于货币的什么职能

4.记录黄金行情分析一切只为实战对吗?

5.影响原油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6.白银未来真的会暴涨吗?

7.黄金有没有可能和钻石一样也是,你们有什么想法呢?

为什么黄金价下跌会影响铜价下跌?

今日金矿爆炸_爆炸引发国际金价暴涨

黄金属于贵金属,铜属于大宗商品,两者都属于风险资产。风险资产会随着各大国货币政策的而受到影响,扩张的货币政策会提高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推高风险资产的价格,紧缩的货币政策则使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降低,转向那些公认的“避风港”——避险资产。

铜作为大宗商品和战略物资,其价格主要受到金砖四国这些需求强大的市场的影响,以及世界潜在的战争威胁的影响。各国忙于政府发债刺激经济,战争暂时比较远。金砖国家的经济是否稳健复苏对铜的价格影响最大。

插叙一下:

避险资产的名单中,之前主要是美元和日元。日本由于其坚挺的经常账户盈余、国内的低利息率和日本国债主要为本国人持有的几个要素,为日元带来了避险资产的地位。但是2012年日本的经常账户开始出现赤字,之后野心勃勃的安倍发誓要改变日本连续20年通货紧缩的局面,要使日元贬值,加上日本老龄化、日本政府负债率过高等现象被投资者逐渐认识到,日元在外汇市场被疯狂地做空,日元失去了避险资产的地位,如今的避险资产,只剩下美元,或者说美国国债。

我在另一个问题金价大跌 是因为市场预期塞浦路斯抛售黄金储备造成的吗?中提到,

现在,市场担心的问题在于3个,一是欧债危机下一个重磅炸弹会在哪里爆发,会是西班牙吗?甚至是法国?二是日本债务危机何时爆发?三,也是最重要的,美联储何时开始缩减购债计划(QE4)?何时结束购债计划?

的世界普遍弥漫着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经济泥潭,各国都出现衰退、无就业复苏等迹象,这是一个比谁更不烂,更晚爆发危机的世界,是一场欧元、日元、人民币与美元比谁更晚暴跌的生死时速。谁先死,其它货币就能笑到最后。欧元区陷入困境,日本前途渺茫,中国只知道大搞政府投资,都是大凶之兆。因此,市场普遍看好美元,美国房地产市场走牛,美元回流;忧心美联储停止QE4,美元回流市场现在是变着法的看跌大宗商品,看涨美元。即使出现波士顿爆炸案,美元依然不改强势。

美元的强势,就是大宗商品的噩梦。黄金连续2个交易日暴跌,从上周五到本周二,从1550跌到最低点的1326,狂泻200多美元,反映的就是外汇市场对大宗商品的担忧——靠QE3预期吹出来的资产泡沫,总有破灭的一天。

个人认为,未来的一段时间,美元指数的暴涨可以期待。在外汇市场普遍质疑中国经济复苏的质量的情况下,大宗商品很难走出大牛市,上涨也是暴跌之后的回调。

2021002听书笔记:当代艺术是如何被美国塑造的?

如果说现代艺术,是流派主义太多,让人搞不清哪个是哪个的话,当代艺术的最大挑战,就在于判断一件作品是不是艺术,连这个边界都消解了。所以我们去看当代艺术,很容易产生一种“我上我也行”的感觉。

1962年,耶鲁大学的艺术史学家库布勒教授定义说:“所有人造的东西,都是艺术品。”

艺术的边界在哪里

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什么不是艺术品呢?

这个问题,曾经让杜尚着迷了好一阵子。他往美术展上送了个小便池,并为自己的恶作剧大为得意。

但是没想到的是,艺术界竟然把这个小便池当个宝贝供了起来。杜尚后来垂头丧气地说:作为一种挑衅,我往他们脸上扔了块抹布,他们却对它大加赞赏。你说说这情何以堪。

杜尚

泉 Fountain

1917

然而,别说抹布了,就是大便也抵挡不住艺术界前进的步伐。

1961年,意大利艺术家皮耶罗·曼佐尼为了恶搞当代艺术,把自己的大便装在90个罐头里,每个净重30克,定价37美元。

为什么要定价37美元呢?因为当时一盎司黄金是35美元,折算下来30克黄金差不多就是37美元。当时曼佐尼说,罐头的价格要随金价波动。到了2016年,其中一个罐头在米兰卖了27.5万欧元,差不多是30克黄金的500倍!

皮耶罗·曼佐尼

艺术家的粪便 Artist's Shit

1961

一个去商店买来的小便池,一个装了大便的罐头,怎么就能成为艺术品,还能获得承认呢?原因就在于,我们对艺术的看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人一直把艺术当作一门技艺。而今天,人们却把艺术视为表达思想观念的一个手段。只要你成功表达出了一个观念,那有没有技艺就是无所谓的了。

杜尚的小便池,这个“作品”是不是自己做的,连这个都不重要。甚至,你把香蕉粘在墙上,这是艺术。把人家粘在墙上当艺术品的香蕉吃掉了,这也是艺术。你有没有留下一件作品,也都变成了无所谓的东西。

卡特兰

丑角 Comedian

2019

艺术和观念的关系

那你可能要问了,艺术不就是为了表达思想观念的吗?如果不用技艺、不需要作品,就能完成这个任务,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艺术与思想观念的关系,这个问题还挺复杂的。

我们拿德拉克罗瓦的这幅《希阿岛的屠杀》来举个例子。德拉克罗瓦画完这幅画之后,得意地说,我追求的是那种马刀放射出闪闪光芒的效果。

德拉克罗瓦

希阿岛的屠杀The Massacre at Chios

1824

针对他的这句话,德拉克罗瓦的朋友雨果就抱怨上了。他说,可是你根本就没画马刀啊!表现画面中没有的东西,这应该是文字的任务,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工作。雨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大家都不要捞过界。语言和造型艺术之间,应该有个界。

我们人类发明了语言,发明了文字这些符号,然后用这些符号去解释外在的世界,去表达内在的自我。可是这些符号,可以全方位无死角地覆盖那个外在的世界吗?可以严丝合缝地匹配我们每个人内在的自我吗?并不能!

总有一些感知,一些情感,并不需要转化成语言和文字之后,才具备打动我们的力量。

就像1999年南方周末的那句脍炙人口的新年献词:“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在我们的大脑还没来得及“因为所以”地盘算一番之前,我们就已经泪流满面了。

为什么我们人类在发明了语言和文字之后,还需要艺术呢?就是因为艺术具有这种越过符号,直接击中我们灵魂的力量。换句话说,艺术最本质、最珍贵的东西,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描述的,因为它超越了语言,超越了文字。

所以不奇怪的是,在现代艺术阶段,前面德拉克罗瓦所追求的那种,用一幅画去表现出文学性,这反而是艺术最要避免的东西。

可是到了当代艺术阶段,艺术家们怎么就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打了个颠倒,一心一意拿艺术来表达观念了呢?

我觉得首先第一个原因,来自于美国的艺术评论界。

前面我们在介绍抽象表现主义时也提到过。美国人想要扬名立万的急迫心情,强行与欧洲深厚的艺术历史进行切割,而另造了一套叙事逻辑。

美国人搞出来的第一个艺术流派抽象表现主义,看似是抽象派和表现主义的杂交。但在美国人这里,“抽象”不再指向通神,“表现主义”也不再与康德的知性有关,而仅仅是字面意思上的,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表达。这种肆意的切换和改造,被汉娜·阿伦特毫不客气地斥为“假内行”。

更糟糕的是,从评论家格林伯格开始,美国的艺术评论界就定下了一个“先锋性等于平面性”的基调。这个基调,你可以理解成,越平面,东西越少,艺术就越先锋。

那么,当代艺术家们就开始了一个做减法的比赛。空间减掉之后减线条与色块的对立,线条与色块的对立减掉之后减笔触,笔触减掉之后减创作者的情感,创作者情感减掉之后减画框。最后,连挂画的墙壁都被减掉了。

色域抽象、行为艺术、观念艺术、极简主义、贫穷艺术、装置艺术……当代艺术家们挖空了心思,思考还有什么东西能被减掉。

当代艺术现状的第二个原因,则是资本的力量。

二战之后,美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强国和富国。而当时的西欧却穷得饭都吃不上。美国人富归富,一聊文化一聊艺术,就矮欧洲半头。怎么才能洗掉身上暴发户的土腥味儿呢?当然是和当年欧洲贵族一样,收藏艺术品。

比私人收藏规模更大的,则是政府对艺术品的大力资助。罗斯福搞新政的时候,就大把撒钱资助艺术家。罗斯福死后,尤其是在林登·约翰逊任内搞“伟大社会”项目时,联邦政府对当代艺术的资助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了爆炸性的增长。成立于1965年的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在短短十几年内,对艺术的资助金额就从最初的每年180万暴涨到1.31亿美元。

联邦政府不仅自己掏腰包,还规定只要各州政府建美术馆博物馆,联邦政府就给补贴。这直接引发了各地兴建美术馆的热潮。这么多美术馆建起来之后,就有了大量馆藏需求,也有了更多的画展。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1971年布雷顿森林协议的垮台。在此之前,美元以35美元/盎司的价格与黄金绑定,大家对美元很放心。而美元与黄金脱钩后,法币失去了锚定,各国政府甩开膀子印钞票。短短五十年间,美元就超发了84倍。

如此一来,各公司赚了钱后就不肯傻乎乎地存银行了。买画不仅保值,买来的画放在公共博物馆向公众展出,还能提升公司形象,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1971年后,美国各大公司、基金和公共机构对艺术品的需求就产生了爆炸性增长,直接把艺术品价格炒到天上去了。

布雷顿森林协议的垮台对艺术品价格造成多大影响,除了曼佐尼的大便罐头,我们还可以拿达·芬奇来作为参照。

1967年,美国国家艺术馆买这幅《吉内薇拉·班琪》,花了500万美元。而到了2017年,达·芬奇的《救世主》价格高达4.5亿美元,飙升了90倍,几乎与美元通胀的幅度同步。

达·芬奇

吉内薇拉·班琪 Ginevra de' Benci

1474—1478

达·芬奇

救世主Salvator Mundi

1499—1510

政府补贴,公司、基金、公共机构为了防通胀大量购买,这就导致了一个畸型的的头部市场,博物馆、拍卖行、顶级画廊经纪人,比如高古轩,联合媒体和艺术评论家,对这个头部市场实现了高度控盘。

这个头部圈子有多大呢?按照汤姆·沃尔夫的估计,全球也就1万人左右。而得到资本垂青的艺术家只有2000人左右。他们一旦被这1万人的小圈子接纳,身价立即就成百上千倍的暴涨。而那些没有被选中的艺术家的作品,则不幸成了吉芬产品,越便宜越没人要。形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极端分化的局面。

那么,吃艺术这碗饭的人有多少呢?仅仅美国一个国家,自称艺术家的就有120万人。咱们国家,每年参加艺术类高考的孩子,有70万。这样一个艺术市场现状,对这些搞艺术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残酷了。

NFT能打破现状吗

既然说到资本,我就多扯几句,说说NFT。从2020年开始,NFT概念大热。NFT是借助区块链,在艺术品市场里为数字货币找到了应用场景。

比如说有人创作了一件数字作品,以前这东西不能买卖,因为一下子就能复制几千张一模一样了,但是有了NFT,你花钱买了,就能证明这幅作品是属于你的。

美国一个艺术家,迈克·温克尔曼,业界叫Beeple,他每天画一幅画,这么画了5000幅,打包卖了7000万,广大美术从业者欢呼雀跃。但是,我个人对此却并不乐观。原因有两个。

首先是注意力的分布模式。要想大多数画家有饭吃,那关注力的分布得是个纺锤型的才行。然而,在大功率传播的条件下,互联网的关注力分布一定是极度聚集于头部的,是一个很陡峭的幂律曲线。互联网没有第二名嘛!

所以我觉得,Beeple卖了7000万,对于没成名的画家来说不仅不是好事,反而是坏事。总共就一个肉包子,他啊呜一口就咬掉了一大半,剩下一小半600多万人分。情何以堪呢?

我不看好NFT的第二个原因,是NFT并没有那么强调观赏性,而是强调物权这个概念。一个东西属于你之后,后面就要依靠二级市场的溢价了。

比方说我就是花了38.6个以太坊买下埃菲尔铁塔NFT的那个人,我买下这个之后,赶上行情好,过一个月卖了,确实可能赚钱。但是如果我买了幅真画,它有观赏价值,可以去借展来赚钱。但是NFT这只母鸡却不会下蛋,怎么在二级市场上产生溢价呢?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因为各种阴差阳错的原因,在由美国人主导的这几十年时间里,艺术品形成了一个高度依赖头部的市场。极少数人暴富了,代价却是绝大多数艺术家维持生计都成问题。NFT是打破现状的一个契机吗?我认为不是。但愿我是错的。

在哈尔斯和维米尔的时代,荷兰的贩夫走卒家里都挂着几个盾、十几个盾的风景画和静物画,这才是艺术家们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还会到来吗?对此我不敢乐观,却充满期望。

信用货币制度产生源于货币的什么职能

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完备起来。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信用货币制度的产生,则源于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并和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相关。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以金本位和银本位为货币制度。也就是说政府只能印相当于手中储藏黄金或白银等价值的货币。研究历史不难发现,世界上的很多文明的兴起,都和金本位有很大的关系,而文明的衰亡,也都和金本位有着很大的关系,如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首相衰落都和往金币中参入其他金属导致的金融崩溃有一定的关系。

金本位的解题标准的时间节点源于一战,战争爆发各个国家都疯狂印钱扩充军备,导致金本位在一战开始后一周基本就全面解体了。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原理,政府就这么多黄金,货币能够代表的黄金有限,那么印钱能够稀释原有的货币价值而将更多的或比较值集中到自己手中,后果是原有货币反映不了黄金的真实价值了,好处是价值资源都集中在了政府手中,让政府有更多资源准备战争。所以金本位解题而政府解决了困难。这其实就是价值尺度发生了变化。

随后又出现了金汇兑本位从而最终到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制度在全球的推行又分为了两个步骤,而这两个步骤的实现又是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两个国际货币制度来进行的。前者切断了黄金与纸币齐国内的自由兑换关系,后者切断了黄金与纸币在国际上各国政府间的自由兑换。

1.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战后为建立一个统一的世界货币体系,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有美、英中、法等44国代表参加的世界货币金融会议上,创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1)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价格为35美元。

(2)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国政府承担各国政府(中央银行)以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义务。

(3)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1%上下幅度波动,各国央行有义务在超过规定界限时进行干预。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以“美元”取代了黄金的地位,但美元的价值仍然是与黄金挂钩的,同时各国政府仍然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将美元自由兑换为黄金,它只是切断了公众将纸币在国内自由兑换成黄金的关系,并没有切断各国政府在国际市场将美元自由兑换成黄金的关系。

这个体系对二战后扩大国际贸易往来和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它的是致命缺陷是:美元的供给刚性使美元同黄金的可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1971年8月5日,美国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对外国府和中央银行履行美元对黄金的兑现义务。随后几年里各国政府纷纷宣布其货币与美元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浮动汇率制代替了固定汇率制。

2.牙买加体系

1976年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达成

《牙买加协定》,之后逐渐形成国际货币关系新格局,即“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金协定》的原黄金条款作了新的规定:

(1)黄金不再作为各国货币定值标准,它作为特别提款权的价值单位也被取消。

(2)废除黄金宫价,成员国可在市场上自由进行黄金交易。

(3)成员国间及成员国与基金组织间的债权债务必须用黄金清算的规定取消。

(4)基金组织持有的黄金应逐步加以处理。

(5)基金组织在其对黄金问题的决定中,要避免在黄金市场上干预金价或确定一个固定金价。

(6)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由特别提款权取代

3.信用货币制度的实质与优缺点

牙买加体系中对黄金条款的改动,实际上是要实现黄金的非货币化。它切断了各国政府将美元储备自由兑换成黄金的关系,从而也切断了纸币与黄金的最后一层关系,国际货币体系彻底过渡到了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之下。

信用货币体系克服了金本位制下货币供应缺乏弹性的致命缺陷,政府货币当局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有了更大的调控空间,但其最大的危险性在于政府的货币发行规模摆脱了黄金储备的束缚之后,很容易失控,各国政府的负币当局在货币发行规模上已经在传统教科书和《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所严格禁止的道路上已经越走越远,他们在货币发行上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了,从超过GDP的1%到百分之几百。由于纸币的信誉依赖于政府信用,—旦政府出现财政或货币危机,信用货币便会一文不值,从而造成社会危机。

自从信用货币主导国际金融体系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始终在与通胀作斗争,恶性通货膨胀造成的危害已经有目共睹。信用货币超量发行的结果除了通胀和金融危机外,另一个重要结果是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衍生品的爆炸式扩张,这种由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衍生品发展引发的货币异化现象,是现代国际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课题。这些问题不但是管理层要从理论和制度层面要面对的,也是金融市场的交易者在金融投资实践中要面对的。而深刻理解这些现象,适应新形势的前提是必须对黄金有深入的了解。

而造成通胀,说白了就是因为政府能够稀释信用印钱,不断的使价值尺度发生变化,所以,信用货币制度产生源于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记录黄金行情分析一切只为实战对吗?

黄金与原油价格理论上呈同向变化,但相关系数仅为0.6左右,经常发生偏离的情况,因此两者之间的相关分析偏向长期性。黄金与原油的关系为间接关系,传导机理是:油价波动影响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因为美国经济总量和原油消费量均列世界第一;美国经济走势影响美国资产质量从而引起美元升跌,继而引起金价的升跌。另外原油作为基本的工业原料,其价格的持续上升引起通货膨胀的忧虑,短期内使美联储加息的压力增加有利美元,但长期而言通胀居高不下且高油价及高利率开始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由此产生对经济陷入滞胀的忧虑,将使黄金的保值功能增强。2013年油价大部分时间在50美元上方波动,换言之低油价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1973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油价从1973年11月的4.31美元每桶跳升到12月的10.11美元。1978年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次年两伊战争使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石油价格一举跳升到1980年37美元每桶的高点,带来了全球性的高通胀。但这两次均是短期因素所引起。美国地球物理学家金·哈伯特于1956年推测?美国石油生产将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达到顶峰。事实证明?美国原油产量的确自70年代早期之后一直呈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在业内被称为“哈伯特顶点”理论,这一理论在之后的多个国家一一得到验证。根据这一理论,球石油供给正面临地质性的资源枯竭,并预计世界石油产量将于2007年左右达到顶峰,之后将以每年5%到10%的速度下滑,前全球原油产量已经接近极限,2004年下半年以来,全球产能突破8000万桶/天的大关,升至8150万桶/天,实际动用的石油产能已经达到了40亿吨/年。这个水平较之8200万桶/天的世界石油有效产能极限,只有50万桶的潜在增长空间,剩余产能已经很难应对突发性因素的影响,换言之全球原油的供给体系已经相当脆弱,任何突发性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油价的暴涨。而由于中国及印度需求的强劲增长(大部分用于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原油供需失衡的情况必将在可预见的将来出现,再加上主要产油区中东的局势不稳加剧,美元汇率贬值及游资炒作,未来原价料仍将维持持续上扬的格局。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各主要国家对于石油资源控制权上的争夺日益白热化,同时掌握石油资源的国家也有了与霸权国家对抗的资本,如伊朗和委内瑞拉等国对美国的态度也日益强硬,这些都加重了国际局势的不稳定。

消费因素

当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意欲相应增强,珠宝、金饰、金牌、金币便成了采购对象。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2004年黄金消费需求大幅上升7%,其中全球最大黄金市场印度的消费需求增长17%,中国的需求量上升13%,其中主要主珠宝商和零售投资的需求。世界黄金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2005年第一季度全球黄金需求上升26%,达到977吨。其中珠宝的消费需求上升19%达到688吨,占总需求的近70%,除了欧洲和日本之外,其它国家和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黄金自身的供需状况使金价步入2005年之后与美元走势日益脱钩,相关性不断下降。

消费因素的变化不能短期内影响金价的走势,因此主要考虑该因素的季节性影响。比如每年的黄金周、春节长假,10月印度的婚嫁高峰等前期,黄金实盘交易的价格就表现得较为坚挺。

央行活动

各国央行是黄金大户, 据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资料显示,2012年世界黄金总储量为32650吨,约为世界黄金年产量的13倍,因此各国央行的买卖黄金的动向也成为影响金价的主要因素。下图为各主要黄金储备国排名(数据来源于国际黄金协会):

由于欧洲各国的黄金储备长期价值被低估,如在1970年购入的黄金每盎司才35美元左右,出售黄金换汇,提高各国金融资产价值和质量成为必然选择。2012年来欧洲各国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出售黄金储备以补充国库也成为选择的途径之一。1999年,国际市场上黄金价格大幅下跌。为稳定国际金价,当时的欧元区各国、英国、瑞士、瑞典央行以及欧洲中央银行签署协议,规定在1999年至2004年的5年时间里,各国央行每年一共可以出售400吨的黄金储备,使央行的售金行为受到约束并维持稳定。该协议已于2003年9月份到期,新的五年售金协议将每年

影响原油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供求关系,原油库存,汇率因素,经济发展状况,突发事件与气候状况。

习惯上把未经加工处理的石油称为原油。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是烷烃、环烷烃、 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扩展资料:

原油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两种元素,分别占83~87%和 11~14%;还有少量的硫、氧、氮和微量的 磷、砷、钾、钠、钙、镁、镍、铁、钒等元素。比重0.78~0.97,分子量280~300,凝固点-50~24℃。

原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接近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

原油分类

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

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原油

白银未来真的会暴涨吗?

白银:黄金价格与白银价格的比率非常高,白银对工业需求的依赖程度更高,表明全球经济增长上升的杠杆效应更大。因此,我们看到白银价格在未来12个月内上涨并表现优于黄金价格,尽管不是在近期。

尽管年线将时隔两年后重新收低,跌幅逾9[%],但多头似乎也在不断借机扭转颓势。银价四季度收高已成定局,且12月份有望取得2017年1月以来单月最佳表现。浪形分析显示,银价自21.13美元开启的下行((II))浪走势接近尾声。

白银跌破14美元的关卡后,没有触发预料中的新一波抛售潮,该关卡将会是重要的长期支撑位。而银价成功突破15美元后,将有望一路升至17美元左右。

由于与黄金同为贵金属家族成员,在评估白银价值时,多数投资者可能仍会着眼于全球地缘局势和总体宏观经济环境。中美贸易摩擦一波三折、英国脱欧之路跌宕起伏、加上美联储可能缓升息所透露出来的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让银价受到激励上涨,近期震荡走高。

英国首相梅惊险挺过不信任案,英镑走强相形让美元指数转弱,大宗商品获得短线支撑。市场资金更可能寻求、建构更防御性资产组合,而黄金、白银有机会在避险需求提高下获得更大关注。不过由于白银抗氧化能力远不及黄金,投资保值功能较黄金大打折扣。

黄金有没有可能和钻石一样也是,你们有什么想法呢?

这么说吧,什么时候黄金能很廉价的人工合成或者开采出来,数量想要多少就能有多少,但是商家靠写软文忽悠住价格,让黄金还是在高位运行,那黄金就变成了。简单的说是不是主要还是看一个商品的价格是不是靠软文和信念来支撑,如果是那就是,如果不是那就是正常的市场交易。

黄金作为人类各个国家、民族认可的货币,历史超过很久。其间黄金一直保持着相当程度的购买力,倒是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纸币变成废纸的事屡见不鲜。黄金人工合成成本太高。相比于人类发现富含黄金的小行星,黄金价格崩盘,我认为还是纸币更危险一些。我们这一辈子有很大概率看到某种主要货币剧烈贬值。

如果有闲钱还是可以买黄金的,放在保险柜,等着金价涨了,还可以卖出去赚上一笔,黄金也是属于一种投资。黄金跟钻石是不一样的,黄金比较适合投资跟变现,钻石比较适合佩戴装饰的,钻石变现不及黄金好,如果你是以溢价比较高的价格买的钻石,几乎是变现就是亏钱的,如果你有闲钱还比较喜欢钻石首饰可以买钻石,但是如果你为了变现投资,我劝你不买钻石。

铝和金不一样,铝一开始就知道有的是,“氧硅铝铁”地球元素丰度在那里,只是技术壁垒暂时造成拿不到,拿到了铝就达到合理价钱低于铁的金属,也比纸贵。金在目前人类看得到的科技水平,丰度就不高,不展开说什么白矮星大爆炸形成理论了,总之哪怕人类忽然会魔法学会聚变反应,合成金仍然遥遥无期,所以金的稀缺是无法解决的。除非你学会点石成金哈,那单说,谁知道呢。

因此黄金其实是国家主权信用的反面,各国政府为了加强自身的信用建设,就必须压低黄金价格,所以经济蒸蒸日上的时候,黄金反而一直贬值,当经济危机出现时,黄金就会涨价,因为主权信用不靠谱,更多人会把纸币换成黄金。各国央行最讨厌的就是居民抛掉纸币换成黄金,这样本币贬值,所以各国央行会储存一部分黄金做储备,当本国货币被抛售时,可以用黄金储备来平衡,压低金价。而买入黄金等同于做空全球央行。所以,黄金不是,经济危机的时候黄金不涨价才是,谁骗的?各国央行。

钻石本来普通的二三类宝石,除了一些少量工业用途,需求并不大,而作为珠宝文玩这水就深了对吧?参考一下核桃啊手串啊,说钻石是说广告奥论十垄断产量双管齐下,把个划玻璃的工具炒出汽车价钱,溢价起码3-5倍。而黄金的首饰功能相对来说溢价不是太夸张,普通品牌金店的足金饰品,一般也不会超过一倍吧?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足金饰品相对其他所有的饰品珠宝,保值效果是好一些的。我以前问过钻石,比如两万买的不用打开,直接按二手价卖,最多开六千,也就是大概说,首饰行业认可的钻石价值,最多就是三分之一。

黄金没有同位素,在宇宙中,黄金只有金197一种元素,而且没有放射性,也就意味着在这个宇宙中黄金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无论大小,时间,无论是单独存在还是混合在其他矿物中,黄金都是一样的,永存永不变。可以想象当星际宇宙文明出现时,黄金仍是最平衡最稳定的物质。

铝之前贵,现在便宜,是因为铝的存量大,只是科技水平导致提取困难,当科技水平上去后,提取容易了,也就是得到铝的劳动时间减少了,价格就下来了。金是存量少。黄金当然可以人工合成,比如说用汞去除掉一个质子,就能变黄金了。但需要的能量太大。至于说黄金要变得很便宜,这个当然有可能劳动价值决定了价格了,如果突然发现一个储量丰富的金矿,那么黄金价格就会下降。在地球上也许不可能,但太空中讲不准。如果有一天,天外飞来一个非常容易捕捉的黄金小星,那么黄金就可能变得很便宜。

黄金是世界级的硬通货,有的女生可能会觉得黄金又老又俗气,但你可以先听我讲一下黄金的来历,它真的不俗气,金元素。的原子序号是79,而形成它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超大型恒星的死亡,就是那些从宇宙形成初期就存在的比太阳质量大成百上千倍的恒星,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会通过一场无比绚烂的爆炸结束自己的一生,而在这其中就诞生了金元素。而另一种就是中子星。

两颗互相缠绕旋转的中子星在互相触碰中形成无与伦比的大爆炸,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比地球质量还大的金元素,然后挥洒到无穷无尽的宇宙空间中,在漫长的漂泊流浪后,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偶然落到地球上,就变成了我们身边的黄金。所以你看橱窗里金项链反射的光芒就是它在重现亘古恒星们的余晖。

如果你买5万块的黄金,这些黄金即使哪天不想要了,再拿去卖,也还是能卖5万多块钱,万一碰上黄金涨价,那还能再赚一笔,又或者也可以找个师傅再回炉制作一下,就又变成了一个全新的样式。黄金是国际货币,如果全世界的纸币失效了,国际只认黄金,黄金就是等于钱,黄金的变现也是很容易的,黄金的国际金价都是实时更新的,回收就是按照国际金价进行回收,按照现在通货膨胀黄金的国际金价一直都是涨的,乱世黄金,发生战争还是暴涨,今年的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都导致黄金涨了很多。

黄金的产量是有限的,而纸币的印发则是随意调控的,由于政府可以通过超发货币的方式,制造出一定的通货膨胀,用这种隐匿的方式没收居民财富凯恩斯语,所以,现代纸币,从一定程度上讲,不愿意绑定黄金价值,在金本位制。结束后,各国政府为了摆脱黄金的影响,几乎都在各国的货币法规中明确了本国纸币不能兑换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