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洲马里共和国

2.为什么伦敦原油期货价格比纽约的便宜?

3.为何汽油比柴油便宜?

4.石油真的很多吗?

5.葡萄牙殖民扩张的历史事件介绍

6.尼日利亚,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

7.摩洛哥自驾游经典线路摩洛哥自驾游最佳路线

8.欧洲对非洲的投资特征是什么

非洲马里共和国

非洲石油多不多_非洲油价为何便宜很多

位于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缘,西邻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北、东与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尔为邻,南接几内亚、科特迪瓦和布基纳法索,为内陆国。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干旱炎热。中、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分为三个季节: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2月为凉季。热季最高气温达50℃,凉季最低气温为14℃

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88年开始实施“经济 廷巴克图居民

结构调整计划”和“国营企业改革计划”。1992年后,逐年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订结构调整计划协议,在协议规定的期限内马可获得一定的援助。1994年马抓住非洲法郎贬值的良机,扩大传统产品棉花和牲畜等的出口,此后经济一度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自1999年始,由于国际市场棉花、黄金价格下跌以及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速放慢。杜尔总统执政后推行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政策,努力改善投资环境。马经济近年缓步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GDP)(2003年):47.28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441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3年):6.1%。 货币名称: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Franc de la Communauté financière d'Afrique),简称非洲法郎(F CFA)。 汇率(2009年2月28日):1美元 = 517.419 非洲法郎。 通货膨胀率(2003年):5%。 失业率(2000年):23.3%。

现已探明的主要矿藏资源及其储量:黄金900吨,铁13.6亿吨,铝矾土12亿吨,硅藻土6500万吨,岩盐5300万吨,磷酸盐1180万吨。森林面积110万公顷,覆盖率不到1%。水力资源丰富。目前有3个水电站,12个火力发电站,1个太阳能站。

为什么伦敦原油期货价格比纽约的便宜?

伦敦原油期货价格比纽约的便宜的原因是:因为伦敦期货原油的品质,比纽约的低。

长期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交易形成了3种基准价格,即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低硫原油价格、英国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和阿联酋迪拜原油价格。

上述3种基准油价均分为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其中大致下一个月交货的期货价格因其交易量大而最具参考价值。

1、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低硫原油期货价格

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低硫原油品质较好,又被称为“西得克萨斯中质油”或“得克萨斯轻质甜油”,其价格是北美地区原油的基准价格,也是全球原油定价的基准价格之一。通常所说“纽约市场油价”就是指纽约商品交易所大致下一个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

2、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

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北海布伦特原油也是一种轻质油,但品质低于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低硫原油。非洲、中东和欧洲地区所产原油在向西方国家供应时通常采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格。通常所说“伦敦市场油价”就是指大致下一个月交货的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

3、迪拜原油价格

迪拜原油是一种轻质酸性原油,产自阿联酋迪拜。迪拜油价在一般新闻报道中较少涉及。

参考回答者: humanqiao

为何汽油比柴油便宜?

按吨算汽油贵,按升算柴油贵,因为柴油的比重比汽油大。柴油比汽油便宜的主要原因如下:1、柴油有害成分多:柴油最重要的用途是用于车辆、船舶的柴油发动机。与汽油相比,柴油能量密度高,燃油消耗率低,但废气中含有害成分(NO,颗粒物等)较多。柴油是轻质石油产品,复杂烃类(碳原子数约10~22)混合物。为柴油机燃料。主要由原油蒸馏、催化裂化、热裂化、加氢裂化、石油焦化等过程生产的柴油馏分调配而成;也可由页岩油加工和煤液化制取。2、汽油挥发快:汽油比柴油挥发更快,所以汽油可以混合气状态在吸气行程进入气缸,而柴油不易挥发,不容易形成混合气,所以只能在做功行程开始前直接喷入缸内。

石油真的很多吗?

解释太累了。。我直接转发知乎大哥的给你自己看吧。。。

石油的消息零几年就放出来了,怎么没人信呢?石油是很多的!很多的!很多的!!多到按照19年的耗油量,够你用一千年都用不完!!!

下面片段是17年新浪新闻的报道

作为当今世界工业第一能源要素——石油,它的来源(成油机理)却一直众说纷纭。最流行的是生物变油和石化变油两种学说。前者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这是目前的主流看法;而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不免让我们发问,难道科技极度发达的今天,对如此重要的能源竟然还无法探求其根源?

笔者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其实并不是人类科技无法触及,而是作为“黑金”的石油,实质上牵涉了太多的利益在其中,使其真相无法公诸于众。

生物变油理论的来源

1956年,美国地质学家哈伯特抛出一篇论文,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石油峰值论”。论文的主旨是,石油是化石燃料,是5亿年前埋在地下的恐龙及藻类等生物经生化反应而成。但这个核心理论只是个假设,并没有任何的科学实证,却成了近代“生物变油”理论的主要依据。

1989年,哈伯特在去世前的一次访谈中承认,自己用来估算美国石油储量的方法与科学没有半点关系。他创造化石燃料的说法,主要是为了对“石油峰值论”提供理论支持,即原始生成的石油总量是有限的(再生部分可以忽略不计),可开采的区域仅限于古生物大量沉积的基岩,而迄今为止所有可能产生这种石油的地方全都已经被勘探过了,也就是说石油不可能再多了。

同时,他还承认在他发表石油峰值论之前,事先把论文送给某位英美石油巨头的董事长过目,这位董事长表示:一定要和威克斯“高估”石油储量的观点分庭抗礼,并要求他在论文中估算出石油的最大储量。(威克斯是美国当时最具权威的石油储量专家,他当时预计美国石油储量就有4000亿桶,而且不断调高预期,如果威克斯理论成为主流,石油巨头们如何维持甚至拉高油价呢?)

哈伯特心领神会,随即提出美国储量只有1500-2000亿桶,而全球石油终极储量只有1.25万亿桶,在1970年将达到开采峰值。而石油在广泛使用半个多世纪后,2008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统计,全球原油储量仍有1.8-2.2万亿桶。

他说,为了让自己的理论看起来真实可信,他必须变成权威专家。因此,他将“高斯曲线”稍加改动后冠名以“哈伯特曲线”,而事实上这些曲线的改动只是他臆想出来的。根据自己臆想的曲线,反推某段时间的石油产量,而并不涉及任何数学逻辑。

真相只有一个,这是一场

那世界上难道没有人知道真相吗?当然不是,哈伯特不可能一手遮天。

1980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石油地质学家迈克尔·霍尔布蒂对哈伯特的理论提出质疑,并认为石油开采量会不断增加。但石油巨头们对此充耳不闻,他们手握石油峰值论这柄“尚方宝剑”,甚至将“生物变油”写入地质教科书,异口同声地认定石油是“化石燃料”,是地下埋藏的恐龙及藻类等生物经生化反应而成,因此资源必然有限。并通过对媒体的控制,使这种观点成为世界主流共识。

其实早在1950年代初,苏联就发现了石油来源的全新理论。苏联科学家组成了跨学科队伍,在政府设立的秘密基地里仔细研究了西方有关石油和天然气来源的科学文献。研究结果让这些科学家大吃一惊,他们的结论是,美国人所称石油源自生物的理论纯粹一派胡言。而且石油储量也不像美国人说的那样非常有限,事实是世界上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多。1956年,宣布了团队研究结论:“原油和天然气与地下埋藏的生物没有内在联系,它们是地球深处涌出的太初物质。

如果苏联人是对的,那么地球上的石油总量只与地层深处碳氢有机物的数量有关,而这些物质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就已经形成了,那人类能获得石油的数量只与钻井深度有关。而且,苏联人还发现废弃的油田可以自我修复,即“自充式”油田。他们认为,石油是在地壳深处的高温高压下自然生成的,与钻石的生成条件相仿。是地壳深处的太初物质,在高压下冷喷发进入地壳浅层地带。

苏联方面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成果斐然。被西方科学家认为是晶基地质不毛之地的第聂伯-顿涅茨盆地有了重大发现。他们在那里一共钻井61口,其中37口具有商业开采价值,成功率高达60%(美国的勘探成功率只有10%左右),而且那里发现的油田面积可以与阿拉斯加北坡的巨大油田相媲美。

冷战时期,苏联科学家将自己的理论和经验作为国家高级机密,直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五角大楼才开始意识到苏联掌握理论的战略意义。美国在沙特、科威特、伊朗等国大肆抢占石油资源的同时,苏联人却在埋头苦干,在号称石油荒原的西伯利亚勘探出11个大油田和1个超级油田,使苏联在198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

苏联人用一个假设讽刺西方石油化石学说:以世界上最大的油田——沙特的加瓦尔油田为例,按照石油化石学说,要生成该油田已产出的石油,需要一个长、宽、高各30公里的立体空间,在里面填满恐龙肉,而且还要100%转化为石油。这简直是荒诞至极。

石油利益链需要谎言

1998年,俄罗斯、非洲、亚洲都发现了许多大油田,全球油价暴跌,这时“哈克特现象”再现,英美石油巨头再次抛出石油峰值论的升级版,授意爱尔兰石油地质学家科林·坎贝尔和法国石油地质学家让·拉哈瑞尔联名在《科学美国人》上刊发标题为“廉价石油的终结”的文章。文中再次预测石油产量将在2010年达到峰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预测不攻自破。

在石油服务企业担任首席执行官的迪克·切尼对坎贝尔的观点表示赞同,强调石油是一种稀缺资源,战略意义重大。2000年11月,切尼同小布什搭档在美国大选中获胜,出任副总统。上任后他们很快将黑手伸向了中东,出兵伊拉克。后来人们才明白,原来切尼的中东石油战略,就是将石油抢过来,送给英美的大石油公司。

由石油商人出任政要,并为其背后的利益集团代言,这种政商勾结在美国屡见不鲜。他们主导了各种阴谋的实施。石油链条将各方利益的串联在一起……

西方精英们长期肆意操纵各种商品的价格。在这种背景下,石油价格很大程度上并不完全取决于自然因素、供需因素、科技因素的变化,而是更多地取决于主导石油价格的英美集团的利益诉求。只要这种利益主体的控制力还在,就将会作为终极因素而凌驾于其他因素之上,干扰并最终决定产品价格。

他们打着民主的旗帜,喊着维护世界安全的口号,目的是掠夺和控制石油——这一世界工业的命脉。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不惜以阻碍世界科技文明进步为代价,限制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建立服务于自己体系的国际组织,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催生经济萧条,制造恶性通胀;发动军事战争,建立单极霸权;使用“休克疗法”,限制他国工业发展;石油价格人为挂钩美元,扰乱全球经济秩序;控制媒体误导大众,延误科技文明进程;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无尽的饥荒、痛苦和死亡……

1914年至今百年间,赤裸裸的石油战争从未停歇,政治精英们对石油的觊觎从未停止。他们为此编造了一个个惊天谎言。也许谎言还会继续,但真相终将浮出水面。

责任编辑:刘万里

我比较懒,懒得自己写了。主要其他回答实在看不下去了,找了新浪的报道,直接复制了。其他更权威的网站也有相关的分析报道。诸位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葡萄牙殖民扩张的历史事件介绍

提起殖民扩张,大多数人的脑海中就会浮现起西方国家近代时期对全世界的殖民扩张,那么你了解葡萄牙殖民扩张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葡萄牙殖民扩张的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葡萄牙殖民扩张的简介

 葡萄牙殖民扩张活动,开启了欧洲对外侵略的大门。西方的近代史发展,也从葡萄牙的殖民扩张开始。

 1415年,葡萄牙人就开始占领了摩洛哥的休达地区。之后,葡萄牙的 探险 队一直向南探航,希望能够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因为此时原本通往东方的丝绸之路,已经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堵塞。中西方经济交流完全处于瘫痪状态。为了获得东方更多的瓷器和丝绸,西方不得不开辟一条新航路。

 1487年,葡萄牙的迪亚士,开始沿着非洲西海岸南行,他率领船队,到达了非洲的最南端,并将最南端的那块非洲土地,命名为好望角。这是葡萄牙人探索新航路的一次重大突破。

 到了1497年,葡萄牙的探险家达?伽马率领一支规模较大的船队,绕过好望角,抵达了印度的卡里库特。这是人类 历史 上第一次绕过好望角,葡萄牙人开辟了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开始了殖民扩张。它将扩张的重点放在亚洲和非洲地区。1500年,葡萄牙殖民者将巴西纳入了他的殖民体系。1557年,中国的澳门被葡萄牙占领。

 但是葡萄牙殖民扩张,并没有给葡萄牙带来强大的国力。虽然掠夺了大量的财富,但是葡萄牙贵族将掠夺来的黄金都购买了英法奢侈品,导致资金流入了其他国家。沉醉在奢侈品梦乡的葡萄牙,最终丧失了殖民强国的地位。

殖民扩张的方式

 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方式,随着时间的不同而不同。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各国的殖民扩张方式都在不断的变化。

 从十五世纪开始,欧洲的殖民者就开始入侵非洲。那时候的殖民方式,只是以掠夺财富为主,进行原始的资本积累。在新航路开辟以后,非洲人民开始了苦难的生活。欧洲的殖民者,将非洲的奴隶,贩卖到美洲,来赚取高额的利润。这种从事奴隶贸易,谋取暴利的方式,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末期。

 在非洲,除了贩卖奴隶,欧洲的殖民者对非洲的内陆地区进行了殖民探险,发现了很多金矿和银矿,进一步加速了非洲的贫穷。与此同时,欧洲殖民者也没有忘记亚洲。在侵略非洲的同时,亚洲的印度、菲律宾等地,都被欧洲殖民者占领。成为了他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跟非洲不同的是,殖民者在亚洲殖民扩张的手段以瓜分为主。他们或者建立一个殖民政府,或者是控制殖民地的政府为其卖命,以 政治 渗透来换取经济利益。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方式,相对于非洲来说较为文明。十九世纪的中国,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西方列强,以武力的方式逼迫中国开放市场,使得中国沦落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殖民者扩张的方式,虽然每个地区都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无论是怎么样的殖民统治,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殖民地的人民。

殖民扩张早期的特点

 早期欧洲殖民扩张的国家,主要是以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为主。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也跟后来殖民扩张的特点有所不同。那么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是什么呢?

 葡萄牙殖民者早期殖民的目标是在东半球。葡萄牙商人在东半球建立商站,通过掠夺和敲诈勒索的方式,对东半球的国家就进行欺骗,最终达到殖民的目的。曾经中国的台湾和澳门,都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后来台湾的葡萄牙人被郑 成功 驱赶,早早地结束了在台湾的统治。而澳门,一直被葡萄牙所殖民,直到1997年才被中国政府所收回。除了中国,葡萄牙的殖民地还包括美洲的巴西和非洲部分地区。

 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与葡萄牙完全不同。西班牙的殖民目标是在西半球,他们通过屠杀当地的居民和开采金矿等手段,在殖民地建立殖民国家,通过政治控制的手段,为自己服务。西班牙的血腥统治,为后来欧洲各国的殖民统治提供了模板。之后的法国日本等国,都是通过建立殖民政府,对殖民地进行残酷统治。

 而此时的英国,没有实力与西班牙和葡萄牙抗衡。因此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是进行一般性的海上贸易,同时进行海盗式的抢劫和贩卖黑奴。

 殖民扩张虽然为 资本主义 社会提供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但是却给广大的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猜你喜欢:

1. 英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2. 大国崛起之英国观后感1000字

3. 英国崛起和衰弱的过程

4. 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尼日利亚,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

国名: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

独立日:10月1日(1960年)

国庆日:10月1日(1960年)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两边为绿色,中间为白色。绿色象征农业,白色象征和平与统一。

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黑色盾面上绘有白色的“Y”型图案,黑色象征尼日利亚肥沃的土地,“Y”型图案象征流经该国的最大的河流尼日尔河及其支流贝努埃河。盾徽上端为舒展双翼的雄鹰,两侧各有一匹白色骏马,鹰和马象征尊严和力量。盾徽和白马立在鲜花点缀的草地上,下面的绶带上用英文写着“团结与信心,和平与进步”。

自然地理: 面积92万多平方公里。尼位于西非东南部,南濒大西洋几内亚湾。西同贝宁接壤,北与尼日尔交界,东北隔乍得湖与乍得相望,东和东南与喀麦隆毗连。海岸线长80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沿海为宽约80公里的带状平原;南部低山丘陵,大部地区海拔200-500米;中部为尼日尔—贝努埃河谷地;北部豪萨兰高地超过全国面积面积1/4,平均海拔900米;东部边境为山地,西北和东北分别为索科托盆地和乍得湖湖西盆地。河流众多,尼日尔河及其支流贝努埃河为主要河流,尼日尔河在境内长1400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全年分为旱季和雨季,年平均气温为26~27℃。

尼日利亚向喀麦隆移交巴卡西半岛

人口: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人口1.4亿(2006年)。全国有250多个民族,其中主要的大部族有北部的豪萨-富拉尼族、西南部的约鲁巴族和东部的伊博族。尼主要民族语言有豪萨语、约鲁巴语和伊博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居民中信奉伊斯兰教占50%,基督教占40%,其他占10%。

首都:阿布贾(Abuja)。人口约300万(2005年)。首都原是南方海港拉各斯(lagos),1991年12月迁入内地城市阿布贾。平均最高气温为34至37℃,平均最低气温为20℃。

国家政要: 总统奥马鲁·穆萨·亚拉杜瓦(Umaru Yar'Adua) ,2007年4月当选,同年5月宣誓就职。

简史:尼日利亚是非洲文明古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比较发达的文化。著名的诺克、伊费和贝宁文化使尼日利亚享有非洲“文化摇篮”的美誉。公元8世纪扎格哈瓦(Zaghawa)游牧部落在乍得湖周围建立了卡奈姆-博尔努(Kanem-Bornu)帝国。14至16世纪,桑海帝国盛极一时。1472年葡萄牙入侵。16世纪中叶英国入侵。19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称“尼日利亚殖民地和保护国”。1947年英国批准尼日利亚新宪法,成立联邦政府。1954年尼日利亚联邦取得内部自治权。1960年10月1日宣布独立,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1963年10月1日成立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独立后多次发生军事政变,长期由军人执政。1993年11月以阿巴查为首的军政府接管政权,组成临时领导委员会和联邦执行委员会行使国家权力。1998年6月8日阿巴查猝死,9日国防参谋长阿布巴卡尔接任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确定1999年5月29日向民选政府交权。在1999年2月举行的总统选举中,人民民主党候选人、前国家元首奥巴桑乔当选第四共和国总统,并于5月29日就职。 尼日利亚总统宣布将从巴卡西半岛撤军 尼政府反对将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问题国际化

行政区划:实行联邦制。设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1996年10月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全国划分为1个联邦首都区、36个州以及774个地方政府。36个州是: 阿比亚州、阿夸·伊博姆州、阿达玛瓦州、阿南布拉州、包奇州、贝努埃州、博尔诺州、十字河流州、三角州、埃多州、埃努古州、伊莫州、吉加瓦州、卡杜纳州、卡诺州、卡齐纳州、凯比州、科吉州、夸拉州、拉各斯州、尼日尔州、奥贡州、翁多州、奥逊州、沃约州、高原州、河流州、索科托州、塔拉巴州、约比州、贡贝州、纳萨拉瓦州、赞法拉州、埃邦伊州、埃基提州、巴耶尔萨州。

政治:现行宪法于1999年5月5日公布,同年5月29日起正式实施。该宪法以尼1979年宪法为基础修订而成。主要内容包括:尼是不可分割的主权国家,实行联邦制;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总统为最高行政长官,领导内阁治理国家;国民议会分参、众两院,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最高法院为最高司法机构;总统、国民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任期四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经济:尼日利亚是世界第十大石油生产国,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之一。尼日利亚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336亿桶,日产原油200万桶左右,是非洲第一大产油国。尼日利亚独立初期是农业国,20世纪70年代石油工业崛起,并成为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石油工业的产值占到尼日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20%至30%,尼外汇收入的95%和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80%都来源于石油工业。近几年,尼石油年出口额均超过100亿美元。尼日利亚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也很丰富。尼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达5万亿立方米,居世界前列。尼煤炭储量约27.5亿吨,是西非唯一的产煤国。

八十年代后,随着国际市场油价下跌,尼经济陷入困境。1992年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为低收入国家。1995年起政府对经济进行整顿,取得一定成效。1998年由于国际市场油价下跌和国内炼油厂停产,经济增速减慢。1999年奥巴桑乔上台后,积极推行自由化和私有化改革,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严格限制举借新债,大力扶持农业,加强石油、天然气、矿业等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外资、外援和债务减免。由于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上扬这一有利的外部因素,尼经济形势趋于好转。主要制造业为纺织、车辆装配、木材加工、水泥、饮料和食品加工,大多集中在拉各斯及其周围地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技术水平较低,多数工业制品仍依赖进口。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40%。全国7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农业主要产区集中在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目前仍以小农经济为主,粮食不能自给,每年仍需大量进口。 尼日利亚未来有望跻身世界五大天然气出口国行列 尼日利亚外汇储备逾600亿美元 排名非洲第一 专家:尼日利亚已探明石油储量将在43年内耗尽 尼日利亚取代南非成为非洲及中东地区最大电信市场

新闻出版:新闻和出版事业较发达。全国各种报刊杂志近百种,电台和电视台有几十个。联邦和各州政府设有主管宣传事务的新闻部。主要报纸有《笨拙报(英文)、《每日时报》(英文)、《卫报》(英文)、《新尼日利亚人报》(英文和豪萨文)、《民族和睦报》(英文)、《先锋报》(英文)。尼日利亚通讯社(简称NAN)是1978年10月成立的官方通讯社,泛非通讯社西非地区总分社的工作亦由尼通讯社承担。尼日利亚联邦广播公司(简称FRCN)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尼日利亚联邦无线广播公司,1978年6月改为现名。尼日利亚国家电视台(简称NTA)成立于1962年,由联邦政府新闻与文化部领导,有工作人员5000多人。全国划为6个电视区。目前有45个电视台,其中13个为私人有线电视和卫星转播站。

外交:奉行不结盟、睦邻友好和“以本国利益为中心”的多元化外交政策。积极维护非洲团结,促进地区合作,推动西非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联合国和非洲地区组织的维和行动,谋求发挥非洲大国作用。

与中国关系:1971年2月10日,尼日利亚与中国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双方在经贸、油气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高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成果显著。2005年,中尼双边贸易额达28.3亿美元,同比增长29.6%。尼日利亚已成为中国在非洲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2005年4月,奥巴桑乔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联合公报。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对尼日利亚进行国事访问,胡锦涛在尼日利亚国民议会发表了题为《为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而共同努力》的重要演讲,两国并发表联合公报。2008年2月27日至3月1日,亚拉杜瓦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联合新闻公报。

摩洛哥自驾游经典线路摩洛哥自驾游最佳路线

摩洛哥位于非洲大陆的西北地区,这里自古就是北非文化的起源地,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地中海对面的欧洲大陆很早就有交流和往来,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成为旅游的必去之地,下面给大家分享摩洛哥自驾游经典线路分享。

下面是一张经典的摩洛哥自驾游线路图,从卡萨布兰卡开始逆时针绕摩洛哥国境线一圈行驶。

具体路线行程:

北京-迪拜-卡萨布兰卡-马拉喀什-索维拉-阿加迪尔-瓦尔扎扎特-梅尔祖卡-撒哈拉沙漠腹地-梅尔祖卡-N13公路沿线小镇-伊夫兰-梅克内斯-菲斯-得士安-舍夫沙万-丹吉尔-艾西拉-拉巴特-卡萨布兰卡-迪拜-北京

图中数字标记位置代表住宿的日期及地点,实际玩儿下来出沙漠之后的住宿稍有变化,但这个我找不到原图了,所以没有修改,准确行程见表格形式的。

当地自驾车的重要信息

1、路况介绍

摩洛哥的路况并不想很多帖子中写的特别不好,必须技术过硬才能自驾之类的。就楼主这次去的体会,几乎所有的路都是新修的,我们还开玩笑说是不是之前来的小伙伴来了发了文章,摩洛哥政府看到了,所以咱们来了都新修的马路啊。

其次,道路标识几乎和国内的一样,行驶在摩洛哥的马路上就像行驶在咱们自己国家的路上一样,毫无陌生感。唯一不好走的路应该就是从阿加迪尔到梅尔祖卡这段,有在修路,还有山路,所以没开盘山路的小伙伴要注意。但整体而言路况相当棒了。

2、城际间道路介绍

四种道路,“A”字打头的高速公路,几乎就没几条,全程下来,就走了两条。“N”字打头的属于国道,全程下来经常走,走的最长的一条是N13,贯穿好几个城市。“P”或者“R”打头的是省道,也会常走。高速路基本是双向四车道。国道和省道一般是双向两车道,也有三车道。几乎全部是柏油马路,修路的除外。盛行我国已经淘汰的环岛,但是环岛秩序非常好,当地司机严格遵守先出后进的驾驶规则。

3、市区内道路

市区内道路个别大城市会有点儿小拥堵,但跟北京不起来就不叫堵了。市区内开车的司机没有城际间道路的司机守规矩,会有加塞抢线的现象,但也比国内好一百倍。摩洛哥司机整体素质很高,并不像各大网站攻略里写的那么恐怖,我严重怀疑那些小伙伴是不是自己开车就不守规矩,到了那国外没守规矩被人围攻了啊。个人觉得当地驾驶多数都是井然有序的。

4、交警及交通违规

首先我必须为摩洛哥警察打抱不平一下,没去摩洛哥之前,看了各大旅游网站的帖子,所有自驾游的全部都抱怨摩洛哥的警察,几乎都写着被拦车好多次,被罚好多钱。就因为这个楼主和小伙伴还纠结了一小会儿到底自驾不自驾呢,,而且出发之前,我们几个人还商量了很多对策。结果去了发现根本不是论坛帖子里写的那么回事儿。楼主可以威武自豪的说我们自驾环游摩洛哥一分罚款没有交,只被警察拦了一次,就看了看驾照和行驶证就礼貌的放行了。所以广大想自驾的小伙伴们,千万别被各大网站抱怨摩洛哥警察的帖子吓退了。OK现在说重点,可以记笔记了。

第一、摩洛哥全国没有监控探头,违章罚款全靠人力警察蜀黍,所以只要没有警察,你就不用担心偶尔超个小速,违个小规会被拍下来罚款,当然楼主不提倡违规和超速啦;

第二、摩洛哥警察的衣服不是统一的,楼主一圈走下来,发现游三种颜色,一种是穿白色的,一种是蓝灰色的,还有一种是土褐色的。所以大老远看到穿这三种颜色制服的,就是警察蜀黍了,你就要自我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从国内带去的违规开车的小陋习出现了,就要把车速减到路标提示的速度了。只要你get了这个技能那么楼主保你全程不被罚款。

第三、警察蜀黍经常出没的地点是环岛处,前边也提到了摩洛哥盛行环岛,所以到了环岛一定切记,速度降到路标提示范围内,遵守先出后进的规矩。还有就是有的时候警察蜀黍会自带减速指示牌,经常是摆在路边50,40,30,20,10慢慢速度递减到警察蜀黍的位置,所以这个时候要按警察蜀黍上摆的标识速度,而不是路标的速度。

第四、必须要提醒的是安全带,请小伙伴们忘掉在国内的陋习,到了摩洛哥,从你上车那一刹那开始,就请车上人员全部系上安全带,不管你是坐前排还是坐后排,为了不被警察蜀黍罚款,也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命安全。

第五、如果路上遇到了警察蜀黍,你做到了我上边说的两点,那么就请小伙们不要紧张,也不用盯着警察看,就自然的照常开车走人,或者可以热情的跟警察蜀黍SayHI

开过。如果你不幸的被警察蜀黍拦车了,那么也不要紧张,你又没违规,没超速你怕啥,而且此刻你是个外国人,你就可以只会一两句英文加肢体语言,什么连篇的英文不会说也听不懂,法文阿拉伯文西班牙语更是一句不会,反正就是警察蜀黍说什么全没懂的意思,但是你要很礼貌,很友好,装的很无辜,然后基本就没事儿了,顶多是折腾半天跟你要个驾照和行驶本。如果你真的违规了,前边这一通听不懂加装无辜,警察蜀黍应该也是拿你无奈了,因为沟通不了,所以估计也会放行不罚款,楼主猜测啊,毕竟楼主没有违规,没有超速被拦过,唯一一次被拦,也是正常行驶。不过如果你违章了,而且你非要傲娇的说一堆英法文,那我保不齐警察蜀黍会怎么着你了。所以你们自己领会我说的这个卖萌装傻装无辜的技能吧。反正楼主一圈下来,觉得所有的警察蜀黍都很友好,经常路上看到我们了跟我们友好的打招呼。

第六、和国内一样,驾照和行驶证要同在,你才能开车。这点小伙伴要注意了,摩洛哥的车辆行驶证是一个特别大的本,比咱们的大好多倍,请原谅我没有拍照。但是你租车的时候,车行会提示你的,如果你实在分不清,或者没听懂车行的介绍,那么就笨方法,所有车行给你的资料你全部放在车上,警察检查,你就都给他,让他挑。驾照呢,如果你是用的我前文讲的国际认证件,切记要带国内的驾照,两个一起用才行。

5、车辆保险

建议租车的时候上超级补充全险。还有如果你英文法文阿拉伯文都不是很好的话,楼主建议你用我前文推荐的租车APP,这样当有涉及出险的情况,如果你沟通不了,可以让平台帮你沟通,而且即使你当时没能及时联系到,回国后平台也能帮你沟通,有什么争议,也都能帮你解决。

楼主这次出行,就遇到了车辆刹车磨损严重需要更换的问题,因为很多专业术语,而且修车行还是说法语的,好不容易把车修了,但是和车行理赔的时候车行认为这不是事故造成的不给赔。但因为我们上的是超级补充全险,所以最终租车平台给赔了,不过是回国后跟租车平台沟通解决的,这样避免了在当地因为语言和理解不同耽误时间。特别提醒,修车一样要发票,最好使用刷卡方式付费,我们因为付的是现金,回国后理赔还费了翻周折,因为无法证明自己付了多少钱,而修车行开的发票是阿拉伯文的,租车平台又找翻译现翻的,但最终正常理赔了。所以再次强烈推荐租租车这个平台租车。也不知道我这么卖力的推荐,租租车给不给我广告费。哈哈哈。

6、关于加油

摩洛哥加油站非常多,甚至个人觉得比国内的都多。所以不用担心加油的问题,即使到了快接近沙漠的地区,加油也不是问题。加油要看清自己租的车是柴油的还是汽油的,油箱盖上都有标识。油价嘛越往南开油价越贵,因为越接近沙漠地区了。我们租的是柴油车,价格和国内差不多,当地货币一升9块多。

7、关于导航

推荐两个。一个是苹果手机自带的谷歌地图,一个是探途离线地图。在城际之间用谷歌地图,在城市内部用探途离线地图。在城际之间手机网络信号不好的时候,最好也用探途离线地图。楼主的经验就是一般城际之间驾车两个地图都开着,时不时对比一下,就基本不会开错。谷歌地图在城市内部不怎么好用,一定要用探途离线,尤其是非斯和马拉喀什当你有了探途离线地图,你就不会迷路了,就不会出现各大论坛帖子里说的到了这两个地方就必须用当地向导了。楼主除了在非斯因为赶时间加上没有事先找到大染缸的英文名字,所以找了一次向导,剩余一次没有用向导。所以这里我特别提醒一下大家,建议大家出行之前,把想要去的地方的英文名字,法文名字都先记下来,这样你就能准确的用两个导航搜索了。探途离线地图是专门在国外使用的导航,小伙伴们在国内的时候只能先下载APP和摩洛哥的离线地图。到了摩洛哥立刻就可以使用了。另外楼主发现在摩洛哥自驾,导航计算的总耗时总是比我们实际驾驶的时间要少一到两个小时,也许是我们路途贪玩儿,也学是因为路不熟,没有按导航的理论时速开,总之是每次实际到达的时间都比预计时间要长,所以这点小伙伴们也要注意了,考虑路线和游玩时间的时候要留出我说的这个富裕时间来。楼主就因为这个时间差,差点错过了撒哈拉的日落。

8、关于停车

停一会儿基本全摩洛哥都不会超过5DH,停一晚上基本是20DH,只有马拉喀什停一晚会稍微贵点儿,不超40DH。还有就是建议都是等你离开的时候再给收费员停车费,不要停车的时候就给。避免你停车的时候交钱了,离开的时候又来一个人跟你收费,不让你走。楼主全程都是秉持着这个原则。所以当我们在艾西拉遇上离开的时候两个收费员来收费的时候,我们就顺利的只交了一份停车费,就开车离去了,从反光镜里看着两个收费员争执。

9、关于每天驾驶时间

摩洛哥自驾游玩,大部分时间都很轻松,各个城际之间的驾驶时间都不是特别长基本4个小时以内都能到达。非常适合自驾。只有从阿加迪尔→瓦尔扎扎特→梅尔祖卡→非斯这段相对艰苦一些,几乎每段都要开6个小时,梅尔祖卡到非斯甚至要开8个小时,所以到非斯这段嫌累的,可以向楼主学习,不直接开到非斯,中途找个小镇住一晚,让旅途更轻松一些。全程10多天的行程,指这三天的路上艰苦,已经是相当不错了,但正是这段的艰苦才能看到无敌美的撒哈拉。

以上九条,是我给大家在摩洛哥自驾的一些参考信息,如果有遗漏的大家可以私信我,总之楼主认为摩洛哥是一个特别适合自驾游玩的地方,路况非常好。如果你想开启国外自驾的模式,建议你从摩洛哥开始尝试,这里真的和国内开车特别像,而且路上的风景非常棒。

航班信息:

去程:

阿联酋航空,北京-迪拜段,EK307,机型空客A380;迪拜-卡萨布兰卡段,EK751,机型波音777。

返程:

卡萨布兰卡-迪拜段,EK752,机型波音777;迪拜-北京段,EK306,机型空客A380。

北京到摩洛哥没有直飞航班,我选择的航班是转机时间最短的,去程转机时间2个小时,返程3个小时,迪拜机场还没怎么逛呢,就该登机了,所以如果想逛机场免税店的,可以选择其他航班,如果想节约时间的,就选择我这个航班。

租车信息

推荐一个好用的

租车APP,租租车,我们这次出行以及朋友之前去美国、加拿大都是用这个APP租的车。全中文预定界面,7*24小时多语言电话热线。车型选择也很多,保险全面。免费提供中文导航仪,还可以提供可在200个国家使用的驾照认证件,搭配中国驾照一起使用。

境外提车,用车,还车,理赔如果出现问题,租租车公司也会积极帮忙与国外租车公司联系解决。用户体验跟在国内租车一样畅通无障碍。

本次租车品牌:达西亚Dokker

本次租车类型:紧凑型MPV手动挡

本次租车价格:14天2380元人民币

本次租车全险费用:14天854元人民币

特别提示:如果四人去选择自驾,请一定要考虑后备箱的大小是否足够放行李。我们这次选择这个品牌型号的车,是因为四个人行李多,这个后备箱大。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到店后我们租的这辆车没有了,店家免费给我们升级了达西亚Duster

,虽然车比原来档次高,但后备箱比我们原来租的车型小,不过也能放下我们四个人的行李箱,我们的行李箱尺寸分别为三个24寸的,一个22寸的。

换钱及信用卡使用信息

摩洛哥的货币是迪拉姆,不支持和人民币直接兑换,需要在国内带足额的美元或者欧元到当地兑换。鉴于摩洛哥是欧洲的后花园,所以我们这次带的是欧元,一趟走下来,也觉得去当地带欧元的比较多。

此行我们一共用2000欧元换了20762迪拉姆,平均汇率10.381.三次换钱分别是机场10.1057;马拉喀什10.48,非斯10.42,经比较马拉喀什最划算。所以如果打算去的小伙伴儿们能够准确预估出全程需要的现金消费,可以一次在马拉喀什换够。如果不能特别准确预估自己消费的,或者不是特别计较汇率差异的,可以向我们一样根据实际消费情况多换几次钱,省的换多了,最后花不了还得为了花钱而花钱。摩洛哥有规定,外籍人士是不能把迪拉姆再换回欧元美元的,而且在离境出关时会查身上携带的现金,我们在出关的时候就被盘问到了,但没有真的开箱或者开包检查。

同时欧元和美元在当地的旅游城市也是可以直接消费的,通常欧元在当地消费是1比10,没有换成当地货币划算。

去之前在网上看攻略说摩洛哥基本不能刷信用卡,也不支持银联取现金,但我们这一圈走下来,实际并不是这样的,有多一半的地方是支持刷卡的,北部的城市基本都可以刷卡,南部的旅游发达城市基本也全部支持刷卡(部分民宿及Riad不支持刷卡,撒哈拉沙漠地区和南部一些相对落后或者区域小的地方不能刷卡。其实有很多地方都支持刷卡,尤其是北部城市,不过南部比较落后的城市刷卡的地方还是比较少。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摩洛哥刷卡很多地方支持直接刷美元,刷卡前可以问一下,可以要求直接刷美元,这样回国还信用卡汇率更划算。也可以办一张招行专门用于国外使用的全币种信用卡,出国玩儿很方便,楼主本人就有一张。

不管采取哪种换汇方式,建议大家在机场都先提前换一点点儿迪拉姆,用于打车买电话卡等。

住宿

摩洛哥地处北非,与西班牙隔海相望,曾经是法属殖民地,现在是欧洲的后花园,有很多欧洲人来这里度假,所以这里的酒店和对应的旅游配套设施都很齐全,和我们想象中非洲的脏乱差完全不一样。酒店的风格格式各样,几十一晚到上千一晚的价位及环境总有一款适合你。

当地的特色建筑Riad是去摩洛哥必须住一次的,Riad是原来摩洛哥当地的大户人家的宅院,也就是相当于咱们国内的地主家的宅院。建筑风格是门外看特别不起眼儿,一进门内,别有洞天,每个院子里都有一个漂亮的水池,用于乘凉或者游泳,然后是一东围绕着水池建起的小楼,小楼的门窗包括外立面都美轮美奂,每个小楼也都配有一个天台,可以看院外景色及乘凉用餐。不过Riad都是位于每个城市的麦地那古城里,而往往麦地那古城里又不让汽车进,这就意味着如果你要住特色Riad你就得拖着大行李箱走街串巷。所以如果不是特别钟情Riad的小伙伴,建议偶尔尝试一两晚就可以了,其余的还是住在交通便利的老城边缘地带更方便。

预订渠道,国外游一般推荐还是BOOKING或者AIRBNB,也可以结合猫途鹰的排名参考一下。不过就摩洛哥而言我个人还是推荐用BOOKIBNG预订,摩洛哥的地址及门牌号排列实在太乱了,我们本次行程就两个民宿是用的AIRBNB预订的,结果第一家就因为民宿的地址不清晰,导航搜不到,问了房东,给的地址,到了附近还是找不到,最后是房东派人来接才找到那隐蔽的房子,白白耽误了我们三个多小时的时间。详细的优缺点以列表的形式给大家对比一下。

预订酒店的小建议:

1、这次出行的酒店我基本在出行前两个月就开始预订,但是网友热推的酒店基本都订不到了,所以如果有特别想预订网红酒店的一定要提前预订,越早越好。

2、每个酒店的免费取消时间一定记好了,最好做个表格,以免想取消最后过了取消时间,还得扣钱。

3、如果你跟我们一样是自驾游,想随意一点儿,建议只订旅行前几天的酒店,后边根据实际到摩洛哥的情况预订,当然临近日期订肯定没有提前订的价格便宜。

4、如果是自驾游预订沙漠里的酒店,一定提前跟酒店方联系,定好停车的地点及接人的地点。

5、预订前一定要仔细看一下地图,看看是不是在麦地那古城里,如果在古城里是不是离想去的景点都很近,因为在麦地那古城里基本靠走。

6、摩洛哥是伊斯兰国家,所有清真寺的宣礼塔每天按时播放五遍祷告,其中一遍是半夜四点多钟,也就是太阳升起前那一遍,所以睡眠质量不好的人,酒店位置一定要选离清真寺比较远的。我们很多酒店离清真寺比较远,睡觉轻的小伙伴每天都能被吵醒,到最后快走的时候已经固定形成了生物钟到点儿醒,然后睡回笼觉

7、习惯喝热水的小伙伴建议带一个加热棒,在摩洛哥的酒店基本不提供烧水壶,需要热水得管前台要,有的能给烧水壶,有的只给一壶热水。

欧洲对非洲的投资特征是什么

欧洲对非洲的投资

有关数据统计表明,外国对非投资有一半用在自然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上,特别是石油、矿产、木材等基础产品方面。百分之二十投向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对非投资的主要国家是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等。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新油田的投资中,法国落后于美国、英国排在第三位,依次是日本、德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但在法语区国家,法国仍然占据第一的位置。如喀麦隆、刚果、加蓬等老产油国。到目前为止,法国仍为加蓬最大的投资国和援助国。

1、 欧盟对非投资做法

欧盟对非投资主要采取政策上鼓励,财政上支持,投资上担保等措施。强调私人投资在促进发展与合作中的重要性,鼓励欧盟国私营部门对非投资和提供具体的援助。如为投资论坛提供资助,推动私营企业间对话等。在财政支持方面主要是为合作提供包括风险资本在内的长期的财政资源,提供赠款作为资金和技术援助,加强私营金融和非金融中介的能力,建立咨询公司,指导和鼓励资金的流动,为股权投资和非股权投资以及担保提供风险资本。投资形式也是多样的:除赠款外,其余按一般贷款发放。

通过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发展基金对非投资和援助领域有:生产、运输、通讯、供水和卫生设备、发电和传输设备、油气开发、旅游、结构调整计划、矿业发展计划和经济多元化计划、农村小水电发展计划和小项目的实施、预防爱滋病项目、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野生动物保护、公路桥梁建设等几乎囊括所有领域。从2003年欧盟与非洲国家签订的投资协议看,对能源领域的侧重仍然明显。2002年底,欧盟与加蓬签订了4421万欧元的2002—2007年的合作协议,以实施第9期欧洲发展基金项下所确定的项目。主要用于帮助加蓬政府实施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如脱贫和区域一体化项目,重中之重是改善公路设施。现在双方正在商讨第10期发展基金项目。

2、 法国对非投资做法

法国在非洲的投资受其传统关系的影响深刻,大多集中在其前殖民地国家。北非是法国投资的重点地区,其次是非洲法郎区,最近几年法国开始对东南部非洲投资,尤其是法国在南非、肯尼亚和安哥拉等国的投资不断增加。

突尼斯和摩洛哥是法国在非洲投资最多的国家,约占法国对非投资总额的40%。根据2002年的统计,摩洛哥排在法国对非累计投资的首位,加蓬排在第二位,法国在加蓬的累计投资上升到12。41亿欧元。目前加蓬有近160家法国公司,200家法国侨民开办的工厂。法国对非投资的主要部门由传统的经济部门转向能源和电信等部门。另外第三产业也是法国近年投资非洲的重点之一。

法国对非投资的特点是投资和援助相结合,除企业自身投资外主要是通过开发署下属的三个分支机构来执行:

--- 经济合作投资和促进公司,专门负责对私营企业的投资与合作。

-- 财政、经济、银行研究中心,专司培训业务。

--- 世界环境法国基金会,为改善世界环境服务。

开发署为加蓬提供的资金有以下几种形式:贷给受援国家的优惠贷款、贷给国有企业或私人企业的无国家担保的中长期贷款、提供以当地币形式的借贷保证金、经济合作投资和促进公司提供的基金、世界环境法国基金补贴。此外,法国开发署在马赛还拥有一个培训中心,为受援国政府部门、国企、私企培训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自2000年到2004年,法国开发署为加蓬提供的各种形式的资金已达1.1亿欧元。实施的领域主要包括:基础设施、蔬菜种植、森林规划、城市发展、给排水、木材加工等。

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表明,2004年,法国开发署加大了对地中海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最贫困国家的投资和援助力度,资金总额达到12亿欧元,比2003年提高了11%。据统计,撒哈拉以南非洲最贫困国接受的援助占法国开发署对外援助总额的43%,整个非洲接受的援款占法国援外项目的67%。通过经济合作投资和促进公司实施的对非洲贫困国家私企提供的资金已达2。38亿欧元。

近两年,国际市场能源特别是石油供应紧张,油价居高不下,加之中东持续动荡,全球能源安全形势严峻。作为世界八大产油区之一的非洲,对世界能源的影响日渐上升,加之政治经济形势的改善,非洲市场潜力开始显现。非洲已成为大国争夺的重要目标。基于此,美英欲借关注非洲减债脱贫,帮助其可持续的发展,扩大在非洲的影响和控制力,进而争抢能源及更广泛的经济利益。美非高层互访频繁,美增大援非力度,英倡导成立“非洲委员会”,积极推动西方对非减债增援;欧盟不久前出台对非新战略,这些都表明西方大国明显加大了对非洲的重视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