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不及预期美国_油价将跌至20美元
1.多国宣布实施自愿石油减产,将产生哪些影响?
2.11月起石油总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未来油价是涨还是跌?
3.2022国际油价大变脸什么情况?
4.发改委:10月9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调整
5.油价大跌,N95口罩重演暴涨,感染人数激增对肉价、菜价有何影响
6.为什么油价下跌美元会升值,而油价上涨美元上升呢?
多国宣布实施自愿石油减产,将产生哪些影响?
最近我们国家的石油价格是一降再降,很多地方92号汽油的价格已经来到了7.42元每升,95号的汽油价格也在8.20元每升的样子。本来我满心欢喜盼着油价回到5年前的样子,但是前两天看到了一则有关“多国宣布实施自愿石油减产”的消息。
根据彭博4月2日报道“沙特将从5月起实施自愿减产50万桶/日的计划,直到2023年底。科威特将自愿从5月开始削减12.8万桶/日的石油产量,持续到2023年底。阿联酋石油部长称,将从5月到2023年底自愿将石油产量降低14.4万桶/日。”
另外,“哈萨克斯坦能源部称,哈萨克斯坦将为OPEC+减产贡献7.8万桶/日。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称,俄罗斯将自愿减产50万桶/日的石油产量,直到2023年底。阿尔及利亚将从5月起至2023年底削减4.8万桶/日的石油产量。阿曼能源和矿产部称,将自愿从5月开始,减少4万桶/日的石油产量,持续到2023年底”。
那么多国宣布自愿实施石油减产,将会带来哪些影响呢?在我看来,主要是以下4个方面:
一是导致石油价格的上涨。其实这点是非常好理解的,“物以稀为贵”,石油的产量减少了,价格肯定是能够上涨的。
可怜的就是我们这些“油车一族”,还没享受几天降油价的快乐,汽油的价格又要再次攀升了。我个人猜测这次油价每升的涨幅可能会在4毛到5毛之间,对比每次一毛甚至几分钱的下降,真的是无力吐槽了。
二是盛产石油国家的收入将会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情况。像俄罗斯、沙特这些国家经济都是十分依赖石油能源的,像这种大幅度的减少生产,短期内价格上不来的话,国家的收入肯定会减少,但是长期看肯定是能够实现增收的。
认真看新闻的话,你会发现,这些国家的石油减产基本也就持续到2023年底。后续如果石油价格能够达到他们认为的一个合理区间,我想这些国家还是会在一定程度提升石油的生产量的。
三是能源市场的变化。石油的产量减少,那么会提高人们对于其它能源的需求量,比如说电能、氢能等。这也会影响到一些大型的能源企业,尤其是跨国际的那种。另外,这一举动或许还会导致一些贫穷落后的国家能源紧缺,引发一系列的民生问题。
四是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利益将会大大受损。石油产量减少,价格上涨,那么石油进口国的进口成本必然增加,而增加的这些费用毫无疑问将由民众承担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比重。这会对石油进口国的生产和消费都造成冲击,甚至会给国内带来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等危险现象。
由此可见,多国宣布自愿实施石油减产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而且还会侵害到我们的个人利益。但是这种情况也不是我们有能力改变的,在当下这个社会,还是多攒点钱,以此来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才是最为重要的。
11月起石油总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未来油价是涨还是跌?
在国际油价持续回调后,欧佩克+选择了无视美国警告大力减产。
当地时间10月5日,欧佩克第45次部长级联合监督委员会会议(JMMC)、欧佩克+第33次部长级会议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决定自2022年11月起,欧佩克+将。
欧佩克+同时还宣布,将部长级监督委员会会议的频次从一个月一次调整为两个月一次,部长级会议的开会频次调整为每6个月一次,同时授权JMMC召开额外会议或召集欧佩克+部长级会议的权力。12月4日欧佩克+将举行第34次部长级会议。
在此次会议前,欧佩克+曾决定在9月增产10万桶/日,然后又决定在10月减产10万桶/日,所以10月产量目标实际上与8月完全一样,今年11月和12月则正式进入“减产模式”。
欧佩克+减产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三季度布伦特原油、WTI原油双双大跌逾20%,油价已回到了2月底俄乌冲突爆发之前的水平,WTI原油甚至一度跌破80美元。而在欧佩克+减产预期推动下,国际油价本月已大涨约10%。目前布伦特原油价格已涨至93美元/桶上方,WTI原油涨至87美元/桶上方。
产油国、消费国博弈剑拔弩张
在此前数月国际原油价格走弱的同时,美国国内汽油零售价格也出现了同步大跌。今年夏天美国司机在加油站需要花费超过5美元一加仑买油,如今只需花费不到4美元。如果汽油价格再次飙升,对拜登所在的民主党的伤害巨大,可能导致国会两院易主共和党。
需要注意的是,欧佩克+大力减产的决定距离美国中期选举只有约一个月时间,对不久前刚刚出访中东的拜登而言,欧佩克+此举可能导致美国汽油价格再度上涨,民主党中期选举再遇利空。
因此,在欧佩克+做出最终产量决定前,拜登发起了一场全面的施压运动,试图在最后关头说服欧佩克+不要大幅削减石油产量。白宫将减产前景描述为“彻底的灾难”,并警告欧佩克+减产可能被视为一种“敌对行为”。
但最终欧佩克+还是无视美国警告,选择用减产来捍卫高油价和自身利益。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的首次线下会议上,多国能源部长齐聚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正式祭出了新冠疫情以来最大的减产决定。
另一方面,美国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白宫表示,拜登对欧佩克+石油减产决定的“短视行为”感到失望。美国能源部将在11月份释放1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为保护美国消费者和促进能源安全,拜登可能还会继续“适当地”抛储。
此外,拜登政府将与国会就如何减少欧佩克+对能源价格的控制进行磋商,《打击原油生产、出口垄断组织法案》(NOPEC)可能会重新出现在美国的议程上。该法案将使美国政府能够起诉欧佩克成员国操纵能源市场,并可能寻求数十亿美元的赔偿,而且这一法案在美国国会得到了两党的广泛支持。
欧佩克+大力减产效果如何?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欧佩克+11月和12月明面减产数字为200万桶/日,但实际减产幅度远不及此。
因为此前增产乏力,有不少国家的产油量已远低于其配额,所以他们不必再减少产量。伊朗石油部副部长AmirHosseinZamaninia明确表示,每日减产200万桶的基准线与之前的欧佩克+协议相同。
整体而言,欧佩克+实际减产幅度或略低于100万桶/日。能源研究公司EnergyIntelligence首席欧佩克报道记者AmenaBakr表示,从11月起欧佩克+总产量减少200万桶/日,但实际减产会略低于100万桶/日。
高盛则估计,今年11月和12月欧佩克+的有效净减产规模将只有40万到60万桶/日,主要来自沙特、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等波斯湾地区的欧佩克国家。
尽管如此,从增产到减产的180度大转弯还是利好油价,在欧佩克+减产公布后,高盛上调了油价预期,将今年第四季度的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上调10美元至110美元/桶。高盛认为,本次欧佩克决定11到12月减产“非常利好”油市。
尽管欧美经济衰退担忧升温,但油市需求侧其实表现尚可。欧佩克在9月月度报告中维持全球石油需求强劲增长的预测不变,预计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加310万桶/日,2023年需求将增加270万桶/日。欧佩克表示,尽管存在通胀急升等不利因素,但主要经济体的需求情况好于预期。
国际能源署(IEA)也预测今明两年石油需求仍将保持增长趋势,IEA预计今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将增加200万桶/日至9970万桶/日,2023年需求将继续增加210万桶/日至1.018亿桶/日。
在欧佩克+祭出大力减产后,四季度国际油价或有望再次突破100美元关口。摩根大通表示,需求的反弹、能源公司对资本支出的持续投资不足、伊朗石油仍无法进入市场以及欧佩克的减产,都可能使油价在今年第四季度重新飙升至100美元/桶上方。
石油行业高级经济师朱润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国际原油价格的基本特点是“短期剧烈震荡、中期具有周期性、长期呈上涨趋势”。短期内油价剧烈震荡,在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下,还没有进入中期周期性高位,从长期来看,供应紧缺时代油价仍具备上涨空间。
对未来而言,难以预料的地缘政治风险也有望支撑油价,俄罗斯产量或将继续下滑。欧盟将从今年12月5日起暂停从俄罗斯购买大部分原油,从明年2月5日起,欧盟对俄罗斯石油产品的禁令生效。国际能源署表示,随着欧盟进口禁令生效,俄罗斯石油产量下降的速度将会加快,到2023年初俄罗斯将有接近200万桶/日的产量关闭,下降约20%。
2022国际油价大变脸什么情况?
2022国际油价大变脸什么情况?
EIA这次公布的数据引发市场担忧情绪升温。国际基准布伦特原油、WTI原油随即直线跳水,上演了“大变脸”行情。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原油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看看吧!
需求“降温”,原油领跌商品
近段时间以来,原油的表现弱于铜、钢铁等其他工业品,在前期大宗商品整体反弹行情中,原油呈现弱势振荡格局。海通期货能源化工研究负责人杨安表示,当前原油上行动力正在逐渐消退,前期供应紧张背景下国际油价非常强的月差结构也在持续走弱,后期一旦供需局面出现进一步恶化迹象,油价很可能会领跌大宗商品。
杨安认为,油价走势转弱与欧美市场需求开始下滑有直接关系。“需求端降温导致成品油价格大幅回落,目前欧美市场成品油裂解利润均从高位大幅回落,欧美地区高通胀压力迫使各国纷纷加大了加息力度,流动性收紧提速的同时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加,这已经开始影响到了原油需求,EIA最新数据已经将原油需求增长预期从年初360万桶/日下调到220万桶日。”
海证期货能化研究员郑梦琦分析认为,在7月中旬拜登出访中东后,沙特和美国均未立刻宣布原油增产量,从7月中旬至此次会议结果宣布,其间不确定性较大,叠加利比亚原油产量逐渐回升至120万桶/日,致使前期油价振荡偏弱运行。
“目前影响原油市场的多空因素正在此消彼长,宏观层面对油价的影响权重在增加,经济衰退压力及控通胀的流动性收紧大环境利空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市场,原油市场需求端表现不及预期进一步拖累油价。”杨安表示。
OPEC+未来增产空间相对有限
“此次OPEC会议吸引了市场高度关注。”杨安表示,一方面,8月是OPEC新任科威特籍秘书长首次履职;另一方面,OPEC+最终产量决议是市场关注焦点。目前油价正处在非常关键的位置,OPEC+方面的产量决议对油价影响重大,原油市场需求端表现弱于预期,OPEC+在增产方面相对谨慎,但考虑到以美国为代表的消费国诉求及努力,OPEC+可能需要提高产量来满足需求,不过让油价维持相对合理价格,对石油输出国们来说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他们在增产同时尽可能降低供应方面给油价带来的压力。
OPEC+达成了9月增产10万桶/日的决议。杨安表示,这个增产幅度较之前常规每个月40万桶/日的增产进度来说,市场可以轻易消化。
创元期货原油研究员金芸立表示,OPEC+决定9月开始增产10万桶/日,增产幅度有限,对缓解供应紧张意义不大。按照2020年的减产计划来看,到今年8月底,OPEC+理论上应该回补970万桶/日的减产配额,使产量回归基准4548.5万桶/日,但从减产至今的落实情况看,OPEC+日产量距离基准仍有200余万桶差距,排除俄罗斯受制裁影响,其余国家日产量也落后100余万桶,即使计划增产,能否落实仍存疑,因此此次增产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东证衍生品研究院能化高级分析师安紫薇表示,OPEC+同意9月小幅增产10万桶/日,将按比例在成员国之间分配。OPEC+这一决定预计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增产效果,符合此前市场预期。由于需求前景转弱,OPEC+对有限的闲置产能释放维持谨慎态度,尽管在会议前持续受到来自美国的要求增产的外部施压。
从增产能力看,安紫薇分析认为,OPEC+有效闲置产能持续下降,大部分国家已经出现增产瓶颈,沙特和阿联酋是联盟中为数不多的仍有一定规模闲置产能的国家,合计名义闲置产能预计接近250万桶/天,闲置产能相对有限也增加了两国在短期内快速增产的难度。“出于维持联盟团结的角度,单一国家抛开其他盟友大幅增产的可能性偏低,本次会议结果也进一步明确OPEC+未来增产空间相对有限,维持渐进式灵活释放剩余闲置产能的可能性更高。”
南华期货能化分析师刘顺昌表示,9月增产10万桶/日的幅度大幅低于7月和8月的64.8万桶/日,短期来看,OPEC+增产力度不及预期,利多油价,但利多力度也不会很高,因为本次OPEC+会议只决定了9月的产量政策,10月及随后月份的产量还需等待下一次会议,且当前原油需求端面临的压力在持续增大。此外,需要关注美国是否会对此作出相应反应,尤其是7月中旬美国总统拜登对中东进行了访问。
一德期货资深分析师陈通表示,此次OPEC+增产计划大幅不及市场预期,一方面反映了近期原油价格的明显下跌让产油国变得更加谨慎,另一方面也显示出OPEC的剩余产能可用性已非常有限。
“原油市场处于现实偏强但预期转弱的格局中。”陈通说,宏观方面,西方主要央行采取激进的紧缩政策已经限制了经济活动,全球经济衰退预期持续升温。欧洲各国政府也已经放松了限制俄罗斯石油贸易的力度。供需方面,随着油品需求增速开始放缓,北美和OPEC+产量的逐渐回归,预计四季度供需缺口将会收窄。
中信建投期货能化首席董丹丹表示,OPEC+增产幅度有限凸显了一个事实:全球原油供应暂时仍难以大幅提升。俄罗斯深陷俄乌冲突泥沼,美国受供应链问题影响页岩油增产速度也较缓慢,唯一被市场寄予厚望的就是OPEC的沙特和阿联酋,此次会议宣布仅增产10万桶/日,令市场对供应的担忧重新燃起。
分析人士:中长期不乐观
对于后市,董丹丹认为,原油整体以振荡思路对待。以WTI为例,90—110美元可能是未来几个月的振荡区间。原油上行的最大阻力来自宏观经济的下行,德国7月PMI跌破50关口,美国PMI创2020年7月以来最低,临近荣枯线。原油供应增量有限,原油下行与否取决于需求以什么样的速度和幅度下滑。
杨安表示,OPEC+最终10万桶/日的增产决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缓解了处在危局中的油价破位下行风险。目前油价已经连续背靠高位区间下沿附近的支撑横盘拉锯,形态上较为弱势,如果供应端再给油价施加压力,很可能迎来压垮油价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油价走出破位下行行情。此次供应端动作,一方面算是响应美国对增产的呼吁,但实质上更多的是试图延缓油价转弱。整体来看,后市油价仍然面临宏观层面和需求不及预期的压力,中长期仍不乐观,油价重心下行概率偏大。
新湖期货原油分析师严丽丽表示,目前来看,全球经济下行,石油产品需求承压,美国进入汽油消费旺季下半程,消费难有大的增量。中国受疫情和高温影响,消费也较为一般。印度进入消费淡季。供应端,利比亚产量已恢复至前期120万桶/日的水平,美国页岩油增速缓慢但进入飓风季,OPEC+增量有限,俄罗斯7月原油产量1076万桶/日,但后期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月差走弱裂解价差走弱,油价或波动较大,重心下移。
郑梦琦表示,本周五将公布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下周三将公布美国CPI,当前通胀压力较大,如果CPI继续大幅增长,就业市场依然强劲,美联储9月扩大加息幅度的可能性将增大。近期,根据CMEFEDWATCH,虽然美联储9月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仍然较大,但75个基点的概率正小幅上行。“在加息和经济衰退预期下,原油需求预期走弱。”
短期来看,郑梦琦认为,OPEC+继续维持小幅增产,需求韧劲尚存,库存处于相对低位,油价有一定支撑。中长期来看,美联储大幅加息以压制通胀,经济衰退风险上行,需求有走弱预期,成品油矛盾缓解,原油价格重心将逐渐下移。进入四季度后,需考虑俄乌冲突以及天然气带来的能源危机是否重演。
金芸立表示,整体来看,经济衰退的预期仍将持续扰动,制造业PMI数据走弱施压石油工业需求前景,近期近远月价差收窄,油价反弹力度或受限,后期关注期限结构转势以及美国原油库存拐点的出现,预计油价仍将维持振荡走势。
发改委:10月9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调整
[汽车之家?新闻]?根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于10月9日24时开启。自2020年9月18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来,国际油价震荡上涨。平均来看,伦敦布伦特、纽约WTI油价比上轮调价周期上涨2.60%。按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测算,10月9日的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与9月18日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相比,调价金额每吨不足50元。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本次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未调金额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调价周期内国际油价先降后升,震荡有所加剧,期间多个交易日涨跌幅超过3%。美国总统特朗普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美国9月非农就业人口增长不及预期,加剧了市场对疫情再度蔓延、全球经济恢复乏力、需求萎靡不振的悲观情绪。受其影响,10月2日伦敦布伦特、纽约WTI原油期货价格一度分别降至6月中旬、9月中旬以来低点。此后,特朗普宣布出院、挪威罢工、“德尔塔”飓风均影响油价大幅回升,10月5日纽约WTI原油期货盘中涨幅一度超过7%。平均来看,本调价周期伦敦布伦特、纽约WTI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为每桶41.72美元、39.83美元,分别比上一调价周期上涨1.56%、3.63%。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预计,在需求萎靡不振及“欧佩克+”减产措施共同作用下,短期油价仍将呈震荡运行态势。不过,各国应对经济冲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美国大选、英国退欧进展、美元走势等不确定因素对油价冲击有所加大,可能打破数月来的油价平衡态势。 2020年,国内成品油调价已呈现“三涨四跌十二搁浅”的格局。截至本次调价,汽油价格累计每吨下调1860元,柴油价格累计每吨下调1790元。(消息来源:国家发改委;@央视财经;编译/汽车之家?翁萌)油价大跌,N95口罩重演暴涨,感染人数激增对肉价、菜价有何影响
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回落,国内成品油价格再次大跌,这是11月下旬以来油价的第三次下跌,也是第二次大幅下跌。
N95口罩价格暴涨历史重演,零售价格暴涨数倍。
感染人数的激增对后续的肉价和菜价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油价大跌
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9日消息称,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2年12月19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分别降低480元/吨和460元/吨,折合每升价格,92号汽油价格下调0.38元,95号汽油价格下调0.4元,0号柴油下调0.39元。
此次下调之后,当前的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相比于2022年初,汽、柴油价格分别上涨了550元/吨和530元/吨,折合每升的价格92号汽油上涨0.43元,95号汽油上涨0.46元,0号柴油上涨0.45元,虽然是上涨的,但上涨幅度尚且在大家的接受范围之内,毕竟以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在8升的小型私家车为例,用油成本仅增加了60元左右。
关于汽油还有两个好消息:
好消息一、考虑到国际原油价格在投资者担忧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政策,成品油库存增加,以及美国能源信息署下调能源需求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有希望继续回落。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指出,按照当前原油水平预测,新周期下调预期初现,2023年油价第一调有希望实现“四连降”。
好消息二、目前距离2023年1月1日全面供应国六B标准车用汽油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据了解,国六B标准汽油相比国六A而言,其中烯烃含量由之前的18%下降到15%,这一变化不仅能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空气污染,而且还能提升车辆的性能,减少发动机积碳和胶质沉积,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降低车辆保养成本。
至于网上提及的国六B汽油乙醇含量提高,不耐烧等问题并不会出现,因为国六B汽油中乙醇的含量还是按照10%的比例添加的。
N95口罩重演暴涨
早在2020年年初,国内疫情发生初期,N95口罩就因为供不应求价格暴涨,后续随着国内口罩产能的提升,口罩供应恢复正常,价格逐步回落,有消费者表示,11月的时候网上的N95口罩原价一元多一个,打折后5毛多一个,不过近期价格已经涨到4、5元一个了。
口罩经销商表示,在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前,自己从代理商处采购的N95口罩约一元一个,并且没有最低起订量,可最近不仅涨到三、四元一个,起订量也上涨到了一万个。
还有的经销商表示,即使花高价采购,也可能拿不到货,因为供应商也会跳票。
致使N95口罩价格的暴涨,除了因为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不少人出于安全考虑,从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升级为N95医用防护口罩,使得市场需求量在短时间暴涨,口罩供不应求上涨之外,还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据口罩生产厂家市场人员表示,生产口罩的熔喷布、耳带绳、无纺布、鼻梁条等原材料价格都在上涨,12月19日口罩喷绒布的原材料PP价格比12月1日就上涨了11.85%。
2、口罩涨价后,不少工厂开始扩产,口罩生产设备价格也跟随上涨。
3、生产线工人短缺,厂家只能提高工资招工。
好消息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介绍,近期已经针对N95口罩需求上升的情况进行了重点处理,加强了N95口罩的生产调度。
也有代理商表示,随着居民口罩囤积热情的结束,最近几天N95口罩的热度正在慢慢下降,市场需求也没有之前那么高了,药店备货也逐渐增多,在不久的将来,N95口罩有希望再度恢复正常水平。
感染人数激增对肉价、菜价有何影响?
从网上了解的信息来看,各地感染人数都在持续激增,考虑到部分地区感染高峰尚未来到,预计这种激增的状态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状态会对肉价、菜价造成什么影响呢?
1、影响肉类和菜类的消费需求
不论是肉类还是蔬菜类,消费大体上可以分为居民日常消费、饭店、食堂、餐馆等集中消费,感染人数增多之后,大家多居家生活,且发热食欲不佳,这不仅会影响饭店、餐馆的集中消费,还会影响居民日常消费。
为了安全,不少学校已经提前放假,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中消费。
据官方数据显示,猪肉价格方面,上周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2%,同比上涨27.1%,猪肉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因为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刺激部分地区居民囤积猪肉,叠加南方腌腊需求提升,温度下降后猪肉消费的恢复等因素的影响。
考虑到后续散养户二次育肥出栏生猪数量处于高位,集团化猪场为了完成年度出栏任务处理生猪增多,加上部分猪场担心后续价格,提前出栏等因素,生猪供应相对宽松,叠加感染人数增多导致的消费增长不及预期,猪价很有可能在供应增幅大于消费增幅的影响而而进入下跌状态。
蔬菜价格方面,全国286家产销地批发市场19种蔬菜平均价格与上周持平。
而接下来,居民饮食多以清淡为主,秋季蔬菜上市接近尾声,冬季大棚蔬菜陆续接管市场,蔬菜价格很有可能两极分化,白萝卜、胡萝卜、大白菜等储存蔬菜的价格大概率稳中有降,而油菜、菠菜、韭菜、豆角等蔬菜可能会随着供应量的下降而上行。
2、影响肉类和菜类产需两地的运输
感染人数的增加,势必会影响交通运输,不少地区的快递处于停滞状态就是因为快递人员感染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的。
我国猪肉本身就是南北供区和销区区分明显,进入冬季蔬菜和南北供区和销区也愈发明显,北方猪肉南下满足南方需求,南方蔬菜北上满足北方需求。
交通运输受阻之后,北方猪肉供应相对过剩,价格恐持续大幅回落,而南方供应偏紧,价格可能会小幅反弹。
南方蔬菜价格会因为无法北上而出现局部滞销,地头价格下滑的情况,北方蔬菜则会因为供应量的下降而涨价。
不过大家也不需要过度担心,肉菜这种民生用品属于优先供应状态,价格的涨跌都会被控制相对合理的价格,并不会出现大涨大跌的情况,也没有必要提前囤积。
为什么油价下跌美元会升值,而油价上涨美元上升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说,是美元贬值助长石油价格高企,只从供需关系很难全盘解释石油价格在短短一两年里翻了几番,因为石油使用美元标价的啊~美元贬值,油价自然上升,而且也有投机者在期货和现货市场炒高油价的因素,加上市场普遍预期美元继续疲软,更助长了投机高价石油这种情况。另外美元和石油价格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只能说有一定关联。美元下跌是和美国经济和货币政策有紧密关系的,除此以外和国际环境还有关系,而这些关系有的和油价有关,有的则无关。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