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熊市中还能创造暴利神话的股神是谁?

2.中国石油安全形势加剧的成因

3.美油期货行情 实时

4.国际油价大跌6%,美三大股指跳水,鲍威尔和耶伦听证会说了什么?

在熊市中还能创造暴利神话的股神是谁?

美国将取一切手段压低汽油价格_美国众议院控制油价

是中国股神江林

中国股神江林是怎样影响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

在创造在多家财经媒体公开成功预测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公开成功预测2007年夏季加息浪潮等一系列神迹,中国股神江林18号发表了对国内的粮食价格以及中国物价上涨(次日的中国经济数据显示,国内物价的确正在飞涨。)的担忧,数小时后,当地时间7月18日,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激动的表决了一项关于食品标签的法案。

美国食品预计法案会获得通过,并在2008年10月实施:

美国现行法律中规定进口冷冻水产品必须注明原产地,但对肉制品和农产品则没有作出强制要求。而提出这项法案的民主党人士表示,在当前中国出口产品“带来越来越多健康威胁的情况下”,了解食品来自什么地方愈显重要,因此敦促众院拨款委员会结束4年的拖延并批准相关立法。

参议院商务委员会也将就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和华盛顿的应对措施召开听证会,传召健康监管机构的一些官员,听取他们对问题商品进入美国的解释。

“我们应该改变和中国打交道的方式。”美国消费者联盟负责产品安全的高级总监唐纳德·梅斯说。他将在参议院商务委员会作证,列举美国相关安全法律应得到加强的8个方面。

众议院能源暨商业委员会刚刚在17日就FDA监管能力召开了听证会,委员会调查报告措辞严厉地指责了FDA监管松懈,同时要求总统布什搁置重组FDA并关闭半数(7所)实验室的。

预防贸易争端蔓延

另据新华社18日援引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李元平的话报道,中美两国将在北京举行会谈,讨论被美方扣留的中国出口水产品问题,并同时商讨建立食品安全合作机制。

李元平表示,此次会谈将于7月31日开始,为期5天。

“在这一次的中国食品安全风波中,‘安全标准’到底是美国用来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一把尺子,还是国会用来开拓新的对华施压点的一个武器?我认为两者兼而有之。”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宋国友说,“不能否认美国一贯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取严格标准,中国食品的安全出了问题,美方必定会有所应对;而另一方面,中国食品的安全问题,也为国会中要求打压中国的那部分势力落下口实。在目前这个敏感时期,中美间贸易争端可能呈现蔓延趋势。”

中国呼吁客观报道

新华社昨天发表短评《维护食品安全是各国共同的责任》指出,最近,一些国家的媒体针对某些中国出口的产品、特别是食品的质量问题大做文章,甚至夸张地说“全世界的企业高管都为中国的产品质量问题而震惊”。

“不可否认,中国个别企业生产的部分食品的确存在着某些问题,但这并不等于中国生产的食品都是‘问题食品’。”短评说,一些人带着政治目的,别有用心地炒作“食品安全”问题,这既不公平,也无益于保护本国消费者利益,更背离了食品安全制度的本意。

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李元平18日在接受访时表示,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尤其是对出口食品质量严格把关。中国欢迎境内外媒体在公正、准确的基础上对食品质量进行监督。

中国股神江林,2007年最火的股神,在各大财经媒体成功预测股指3000点到4500点大牛市,还有美国伊拉克战争、911、各大媒体成功公开预测美国伊朗冲突结果、530暴跌、604暴跌、黄金601暴涨行情,最牛的是连续推荐8只涨停板股票纪录保持者,还有创造单周在多家媒体公开指导投资黄金获利1.6倍利润等神话。成功预测2007年夏季全球加息浪潮。

还有在各大财经媒体公开成功预测中国5月加息。

最新的神迹是,在多家财经媒体连续20篇文章连续跟踪预测现在的国际油价大牛市行情,股票博客开博第一天推荐的5809招行权证,次日盘中暴涨20%,收盘仍暴涨14%.

中国石油安全形势加剧的成因

一、全球油气的政治性博弈和控制权争夺愈演愈烈,中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油气勘探开发的有利空间可能被挤压

对于石油在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中的战略地位,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专家汉斯·摩根索曾经有一段较为深刻的描述:“谁能把它们(指石油)加入自己的其他原料来源,谁就大大增加了自己的,并且以同样比例剥夺了对手的。在这个意义上,对它们的控制一向是强权分配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英国、美国,在一段时间里还有法国,在近东从事那种被适当地称为‘石油外交’的活动,即建立势力范围,从而在某些地区得以独占石油储藏。”近30年来的世界石油较量和斗争史,以及未来世界石油格局的演变趋势表明,世界能源生产或消费大国,特别是美、欧、俄等国家和地区及其跨国公司,将会继续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和方式,甚至不惜通过战争,来争夺和控制世界上具有稀缺性、战略性的油气。2003年3月的伊拉克战争尽管有着种种理由,但是与1990年的海湾战争一样,它无论如何都是一场与“石油”有关的战争。美国推翻萨达姆并试图建立亲美的伊拉克新,是为了达到多重石油战略目标,其实质是为实现美国全球石油战略和全球霸权战略奠定基础。

可以预见的是,多年来一直作为世界石油主要生产和出口地的中东、非洲、拉美、里海-中亚和俄罗斯东部地区,必将成为未来世界油气争夺最为激烈的主战场。目前,世界排名前20家大石油公司垄断了全球已探明优质石油储量的8成以上,这表明全球可供勘探开的油气有利空间越来越小。而且,中国在海外的石油产地大多分布在政治、经济不稳定的地区。所有这些都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中国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所作的贡献不相称。中国必须依托大国外交、经济合作和一定优势的海权,在全球范围参与石油竞争,确保在海外石油市场份额及石油运输的安全。除了在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和我国南海等石油富饶地区参与竞争外,还要参与西非、拉美、东南亚和大洋洲等地的石油的开发与合作,寻求广泛的海外油气来源,以拓宽中国能源安全的国际空间。

二、世界石油需求增长中心向亚太转移,中国将在获取海外份额油方面遇到更激烈的竞争

由于石油所具有的宽沸点、高能量和低污染的品质,石油日益成为支配世界能源消费的主要部分,在未来20年内石油仍将在世界能源消费中处于领先地位。近10年来,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迅速上升且大体平衡。1999年北美洲和欧洲与10年前大体相同,其消费总量之和在世界消费总量中仍占50%以上。而亚太石油消费则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增长最迅速的地区。世界消费增长中心向亚洲地区转移。1989~1999年,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变化不大,但地区不平衡性十分突出。北美洲一直是世界石油消费第一大户。10年间,其消费总量在世界石油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只下降0.2%,同期石油生产比重却下降了2.9%。亚太地区成为了世界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10年间该地区能源产量在世界生产总量中只增长了0.5%,但其消费总量却从19.9%猛升到26.9%,增长了7个百分点,其增速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成为世界石油消费第一增长大户。中国和印度是亚太地区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印石油生产在亚太地区总产量中的比重10年中分别下降了0.4%和1.3%,而消费总量却上升了3.3%和1.2%。

亚太地区这种石油产量比重增长滞后,消费比重却大幅上升的反差现象,预示着该地区石油供给短缺及由此引起的对外依存度将持续扩大。这将是中国能源安全不可回避的矛盾。能源自给能力及其需求对外依存度,是一国能源安全环境好坏的两个关键标志。从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石油进口国。此后中国的石油消费、生产、进口和进口依存度(年进口量占年消费量的比例)逐年增大。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有不同的预测,但其计算结果大体一致,认为中国未来2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2%。

三、中国处在亚太新的能源消费增长中心,面临着与周边油气消费大国之间的激烈竞争

近10年来,亚太地区已成为仅次于北美洲的新的能源消费中心。北美洲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区,其石油消费量在世界石油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在1989~1999年下降了0.2%。而此间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却由19.9%增加到26.9%,猛增了7个百分点,成为世界石油消费第一增长大户。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作为世界经济中的强国、大国或增长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都是石油消费大国和净进口国,其国内生产的石油和天然气远远赶不上需求的巨大增长,石油需求和消费的自给能力很低,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高。目前,北美消费的石油约为每天2400万桶,亚太为2000万桶。美国、日本进口石油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为60%和80%。其中中东原油占进口比重为:美国22%,日本98%,中国44%,其他亚太国家73%。这些国家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特别是中国、印度等国日益成为亚太地区新的能源消费中心。其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以及独特的地缘政治经济联系,将不可避免地使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美、日等传统消费大国之间,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

四、“中国石油威胁论”有所抬头,中国公平合理参与全球油气的竞争受到少数大国的误解

近年来,中国能源进口数量不断增加,这种增加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相一致的,也是大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然而,某些国家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石油进口量和海外油气的拓展行为表示“高度关注”和“忧虑”,甚至明里暗里挤压中国的海外油气拓展空间,应该说这不是什么正常的现象。美国美中防务委员会在2002年呈交给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在世界能源市场上正面临来自中国日益有力的竞争。同年6月,美国安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弗兰克·加夫尼(FrankJ.Gaffney)在众议院国际委员会的证词中指出,中国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已构成对美国能源安全的威胁和挑战,美国与中国争夺能源供应方面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日本也有人认为,中国未来大量进口石油将引起世界石油市场的混乱,为了维护石油安全,中国可能取军事手段,从而威胁地区稳定与安全。近年来,美、俄、日等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有意无意地干扰、排挤中国石油企业的对海外石油开发权公平竞争的几个实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五、全球石油供应链中断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国际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难以避免

世界石油供应链是否连续而完整、油价的波动能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仍然具有不确定性。这是未来各国石油安全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国际环境,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石油消费大国所严重关切和担忧的问题。国内外有关专家研究认为,从目前情况看,国际石油供求态势大体平衡。除非受到国际政治、地缘战略等非商业性的剧烈争夺而偏离正常运行轨道,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全球石油供应链应该不会出现大的问题。然而,全球石油供求总量能够平衡是一回事,能否以在合理的价格波幅内实现连续充分的供给,则又是一回事。虽然发生石油危机的几率很小,但是因政治因素,特别是战争因素,会使世界石油市场价格出现波动,增大人们预测油价走势的难度,动摇石油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进而扭曲世界石油市场格局,阻碍世界石油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世界石油价格的波动和上涨,不仅将对诸如航空和汽车运输等对石油依赖程度较大的行业产生严重冲击,而且将使整个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受到重大影响。如果出现上述风险,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一些能源需求增长较快的国家(包括中国),经济增长将受到极大的打击。

六、美国石油生产滞后,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将持续增高

美国石油消费占全球石油消费的1/4,而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则超过50%以上。因此美国石油供给形势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能源安全环境。美国石油产量和消费总量近10年来出现较大缺口,并且储量也大幅下降:1989~1999年美国石油产量从4.29亿吨下降到3.54亿吨,下降了17.4%,而同期石油消费则从7.95亿吨上升到8.83亿吨,上升了11%,占1999年全球消费总量的25.9%;同期美国已探明石油储量从336亿桶降为286亿桶。在已过去的10年里,美国石油产量下降而石油消费量上升,在美国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以及美国因近年能源生产设施老化而导致生产能力长期滞后的条件下,预计未来10年,大幅增加和保障海外石油供给,尤其是海湾地区的石油供给,将是美国石油政策近期的中心目标,也是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考虑。

美油期货行情 实时

美原油消息面:周二(3月24日)美油大涨4%,由于投资者乐观地预计美国将达成刺激协议以支撑受冠状打击的经济,石油与其他风险资产一道大幅上涨;之前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暗示,国会将就庞大的支出达成协议;

而之前一天,美联储也公布了一系列的经济支持措施。 人们对全球原油过剩的担忧也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但是,供应过剩的担忧仍然反映在市场的期货升水结构中。大型贸易公司贡渥集团估计,由于冠状大流行打击了需求,并且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等主要生产国增加产量以争抢市场份额,全球原油日供应量过剩1400万至1500万桶。

一、OANDA驻纽约资深市场分析师EdwardMoya称,没人知道世界将停滞到何种程度,油价也许不可能继续企稳。追踪石油流动的公司消息人士周一表示,尽管沙特阿拉伯提振出口,但3月份出口尚未增加。今日凌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至3月20日当周API原油库存减少125万桶,预期为增加290万桶,今晚的EIA原油库存是否也会意外下降,投资者应密切留意该数据的表现。

二、美原油技术面: 美原油日线上看,布林带三轨向下运行,MA5/MA10均线呈死叉收口运行,K线于布林中下轨间交投于MA5\MA10均线之间,MACD快慢线呈死叉缩口向右走平绿色动能缩量,KDJ三线交金叉缓和向上运行,日图行情空头趋势有所放缓;4小时图上,布林带略微收口,MA5均线与MA10均线交金叉向上,K线交投于布林中轨附近,MACD快慢线呈金叉缓和上行红色动能小幅放量,KDJ三线呈金叉向上发散运行,油价短线行情震荡有一定的反弹需求。

三、美原油(CFD差价合约并非期货) 交易单位: 1000美式桶 报价单位: 美元/桶 交易代码: CL 交割品级: NYMEX规定的交割品级 PowerShares美油期货价格ETF(DBO)股票股价,实时行情,美油期货价格ETF(DBO)股票相关的信息美国石油指数基金(USO)股票股价,实时行情,新闻,财报,研报。美国石油指数基金(USO)股票股价,股票实时行情,新闻,财报,美股实时交易数据,研究报告,评级,财务指标分析等与美国石油指数基金(USO)股票相关的信息与服务 nymex原油期货价格实时行情

国际油价大跌6%,美三大股指跳水,鲍威尔和耶伦听证会说了什么?

欧洲股市涨跌互现,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40%,报6699.19点;法国CAC40指数跌0.39%,报5945.30点;德国DAX指数涨0.03%,报14662.02点。

COMEX 4月黄金期货收跌约0.8%,报1725.10美元/盎司,创3月8日以来最大收盘跌幅,并创3月12日以来收盘新低。

耶伦、鲍威尔听证会

当地时间3月23日,耶伦和鲍威尔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就疫情援助、救济以及经济安全法案作证并回答提问。

鲍威尔称,美联储在疫情中取的财政措施被证明真实有效,在美国经济达到全面复苏之前会继续坚持货币宽松政策。

此外, 鲍威尔淡化了对通胀的担忧,他表示,预期随着疫情消退,消费增加,今年晚些时候通胀会随之提升,但基于需求提升和去年低基数基础上的通胀幅度不会太大,时间也不会长久。 他同时表示,美联储有足够的工具应对通胀。他还说,目前部分资产价格“稍高”,但整体融资风险适中,银行的资本也充足。

耶伦在讲话中着重强调美国经济已经取得的成果,指出财政援助直接对民众起到增收效果。

耶伦在问答环节称,美国经济仍然处在阵痛期,真实的失业率可能高于9%,这意味着经济还需更多帮助。“可能会建议”投资基建、防范气候风险、劳动力、制造,以提高美国经济的生产力。

此外,耶伦表示,预计将调整税收政策,有助于为经济复苏提供资金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问答环节,耶伦和鲍威尔都提到了加密货币问题。耶伦称,需警惕数字货币被用于非法融资。鲍威尔称,完全私有化的数字美元系统并不可靠。

周二,美联储理事Lael Brainard提到美联储拟将气候变化纳入华尔街监管的重要部分。她表示,金融稳定气候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Climate Committee)将“负责制定和实施一项评估和应对气候相关金融稳定风险的。美联储正投资于研究和建模工作,以衡量气候对企业乃至宏观经济的潜在威胁。她承认这项工作可能颇具挑战。

“气候变化可以被视为来自金融系统之外,对金融稳定构成冲击的因素,例如疫情,这些都很难准确预测。”

油价暴跌

昨夜国际油价创2月上旬以来盘中新低。WTI 5月原油期货在欧股盘中跌破60美元/桶,最终,收跌6.17%,报57.76美元/桶,创2月5日以来主力合约收盘新低,布伦特5月原油期货收跌5.92%,报60.79美元/桶,创2月8日以来主力合约收盘新低。这是原油期货继上周四大跌之后再度大跌,上周四美油跌超7.1%,布油跌近7%。

本周油价主要受欧洲一些国家第三波疫情的封锁措施拖累,需求快速复苏的前景不明朗。

德国商业银行的分析师称,欧洲大陆正在收紧抗疫措施,从而进一步限制了人员的流动性,可能对石油需求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

据央视新闻报道,德国现行的封锁措施将延长至4月18日,并且在4月1日至5日的传统日期间,实行更为严格的“长封锁”。在此期间,德国的商店和相关社交场所将全部关闭,同时严格禁止在公共场所的任何聚会活动。

同样宣布延长封禁的还有荷兰。 荷兰看守内阁首相吕特23日宣布,鉴于确诊病例数和入院人数持续增加,该国将延长当前执行的封禁措施至4月20日。 荷兰公共卫生部门当天早些发布的数据显示,荷兰在3月17日至23日这一周新增肺炎确诊病例数共计46005例,较此前一周增加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