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价格成本分析_油价成本模型分析报告
1.2019年,两伊爆发原油抢夺战!「信达石化陈淑娴」
2.油价今日下调,油价是如何得出的?
3.国际油价波动分析与预测的目录
4.为什么买车还要在乎油耗
5.中国石油进口量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分析
6.为何会出现负油价?
7.美银:油价前景不定原油将保持在每桶102美元
2019年,两伊爆发原油抢夺战!「信达石化陈淑娴」
作为OPEC的两大成员国,伊拉克正趁着伊朗被美国制裁的机会来抢夺原油买家客户,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两伊在原油领域的竞争越发激烈。2019年5月,在美国终止了对伊朗石油制裁的豁免后,中国、印度和土耳其等前伊朗重要客户纷纷转去购买了伊拉克原油。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19年7月,中国从伊拉克进口的原油再次突破100万桶/日,2019年1-7月平均进口量达到94万桶/日,与2018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万桶/日,与2017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万桶/日。作为伊朗曾经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现在对于伊拉克原油的采购需求不断增加。伊拉克外交部长默罕默德?哈基姆在2019年8月25日与中国驻伊拉克大使张涛的会晤中称赞中国是“伊拉克的重要战略伙伴”,同时也强调了中国在伊拉克能源领域增加投资的必要性。在这次会晤过后,中国电力公司(PowerChina)和中国北方工业国际公司(Norinco International)签订了一份合同,将在位于波斯湾的伊拉克港口法奥(Fao)建设一座炼油厂。
而作为原伊朗第二大原油进口国,印度在今年5月份对伊朗的原油采购量降至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印度对伊拉克的原油进口达到115万桶/日,是自2018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2019年8月,印度对伊拉克的原油采购量进一步攀升,并突破了120万桶/日,创下了自2017年1月以来的新高!而这些进口订单大部分来自印度石油公司运营的Paradip炼油厂和印度信赖公司运营的Jamnagar炼油厂。
另外,作为前伊朗原油买家的土耳其,对伊朗石油的依赖也开始减弱。2019年5月,土耳其对伊拉克原油的采购量相比于2019年4月几乎翻了一番,达到22万桶/日,是2018年年中以来的最高水平。由此可见,当安卡拉抗议美国撤销豁免的决定时,土耳其已经转向了其他原油供应商的怀抱。
值得注意的是,当伊拉克增加对中国、印度和土耳其等国的原油出口时,伊拉克减少了对美国的原油出口。2019年8月伊拉克对美国的原油出口量下降至22万桶/日,2019年1-8月平均原油出口量仅为2018年同期的一半。我们认为,这与伊拉克希望借力亚洲的需求增长以及美国对海上原油尤其是轻质油的进口依赖度下降有关。
总体来说,伊拉克成功地利用了美国制裁伊朗的空白期,拉拢了中国、印度、土耳其这些前伊朗石油的买家,利用亚洲地区巨大的原油需求规模和增速,在今年8月份对中国和印度原油出口量均创下近年新高,而且伊拉克原油出口量增长的趋势还可能继续持续。
风险因素 地缘政治与厄尔尼诺等因素对油价有较大干扰。
本文主要观点摘自2019年9月27日报告《2019年,两伊爆发原油抢夺战!》 (陈淑娴 石化行业分析师,执业编号S1500519080001)。
陈淑娴, 石化行业分析师。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SMS)金融数学系学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CCER)经济学双学士和西方经济学硕士。2017年7月加入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负责石油化工行业研究。
本 小程序 发布的信息仅供《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专业投资者使用;非专业投资者擅自使用本 小程序 信息进行投资,本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未经本人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报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或对 小程序 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负责本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的每一位分析师在此申明,本人具有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注册登记为证券分析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所表述的所有观点准确反映了分析师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薪酬的任何组成部分不曾与,不与,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分析意见或观点直接或间接相关。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由信达证券制作并发布。
本报告是针对与信达证券签署服务协议的签约客户的专属研究产品,为该类客户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辅助和参考,双方对权利与义务均有严格约定。本报告仅提供给上述特定客户,并不面向公众发布。信达证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客户应当认识到有关本报告的电话、短信、邮件提示仅为研究观点的简要沟通,对本报告的参考使用须以本报告的完整版本为准。
本报告是基于信达证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编制,但信达证券不保证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本报告最初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涉及证券或投资标的的 历史 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保证。在不同时期,或因使用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致使信达证券发出与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对此信达证券可不发出特别通知。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 建议 ,也没有考虑到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 建议 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若有必要应寻求专家意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仅供参考,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信达证券或其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并可能会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
本报告版权仅为信达证券所有。未经信达证券书面同意,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布、转发或引用本报告的任何部分。若信达证券以外的机构向其客户发放本报告,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信达证券对此等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同时不构成信达证券向发送本报告的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 建议 。
如未经信达证券授权,私自转载或者转发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转载或转发者承担。信达证券将保留随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市场。投资者在进行证券交易时存在赢利的可能,也存在亏损的风险。 建议 投资者应当充分深入地了解证券市场蕴含的各项风险并谨慎行事。本报告中所述证券不一定能在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向所有类型的投资者销售,投资者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业顾问的意见。在任何情况下,信达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者需自行承担风险。
油价今日下调,油价是如何得出的?
? ? 国际油价指的是国际上原油的价格,并不是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国内油价指的是成品油的价格。国际上原油转换成成品油的比例大约为1:0.9,加上加工损耗、原油进口、加工成本,比例大约为1:0.8,以美国前几年的数据为例,当时原油18美圆/桶,美国商人卖22美圆/桶,比例大约为1:0.82。美国的成品油质量是高于国内#97油的。(这个数字是根据国际上的平均水平算出,中石油的数据找不到,按理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更低,但是也可能中石油的加工成本特别高,也未可知)
? ?自2月28日24点起,新一轮油价窗口将开启,油价将迎来“二连降”,日前,国家发改委宣布,2月28日24时起,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每吨汽油下调190元、柴油下调185元,其中89号汽油每升下调0.14元,92号汽油每升下调0.15元,95号汽油每升下调0.15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16元。按一般家用汽车油箱50L容量估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少花费约7.5元。
下一次调价窗口将在2018年3月14日24时开启。有分析师认为,目前来看国际油价底部支撑气氛有所增强,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上调或搁浅的可能性较大。
? ? 总结:油价下调对于普通驾驶员来说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了,但是还是要提醒广大车友出行一定要注意安全!
国际油价波动分析与预测的目录
总序
序言
第一部分 国际油价波动分析
第一章 全球石油市场信息溢出研究
1.1 引言
1.2 信息溢出检验文献综述
1.3 实证研究
1.4 本章小结
1.5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国际油价短期波动研究
2.1 引言
2.2 以前的相关研究
2.3 实证数据和方法
2.4 实证结果
2.5 本章小结
2.6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粗糙集和小波神经网络的油价影响因素分析
3.1 引言
3.2 基于粗糙集和小波神经网络的混合方法
3.3 混合方法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3.5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国际油价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4.1 引言
4.2 影响原油供给的因素
4.3 影响原油需求的因素
4.4 影响原油价格的短期因素
4.5 本章小结
4.6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突发事件对油价的影响分析
5.1 引言
5.2 突发事件类型
5.3 油价波动特点
5.4 案例分析:突发事件对油价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分析
6.1 引言
6.2 经验模态分解
6.3 分解
6.4 合成
6.5 本章小结
6.6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基于LSI的文本聚类在影响油价事件分类中的应用
7.1 引言
7.2 文本预处理
7.3 基于LSI的文本聚类
7.4 聚类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7.6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国际油价预测
第八章 动态因子方法预测原油价格
8.1 引言
8.2 动态因子方法
8.3 数据
8.4 回归和预测结果
8.5 本章小结
8.6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基于基金持仓的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预测
9.1 引言
9.2 影响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因素分析
9.3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预测
9.4 本章小结
9.5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小波变换在油价分析预测中的应用
10.1 引言
10.2 小波变换
10.3 基于小波变换的油价序列多尺度分解
10.4 基于多尺度分解的油价预测
10.5 本章小结
10.6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油价预测
11.1 引言
11.2 小波神经网络介绍
11.3 实证分析
11.4 本章小结
11.5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基于供求理论的石油季度价格预测
12.1 石油价格影响机制简介
12.2 石油季度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12.3 石油季度价格预测模型的建立
12.4 本章小结
12.5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勘探开发与国际石油供求间关系分析
13.1 引言
13.2 石油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情景预测
13.3 石油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情景预测
13.4 本章小结
13.5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基于VARX与VECM模型的年度国际原油价格预测
14.1 引言
14.2 模型理论与方法
14.3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14.4 模型预测与结论
14.5 本章小结
14.6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国际油价预测系列报告(摘选)
附录二 报刊文章和观点精选
为什么买车还要在乎油耗
1年相差不到1000块,为什么买车还要在乎油耗
买车的时候考虑油耗高低,细算下来一年有时也就相差了不到1000块钱,差不多就是一天少喝一罐可乐的钱。
不过大家还是很在意油耗,主要是因为还存在着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同级别的车油耗相差确实不大
动力水平、车身重量等等相近的同级别车型,油耗相差确实不是很大的。同级别车型之间的油耗差距大多是在10%到15%以内。
按照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乘用车实际道路行驶与油耗分析年度报告》里面给的数据来看的话,我国私家车的年平均行驶里程是17213km。
假设油耗7L/100km,油价7块钱1L,一年下来的话,性能比较接近的同级别车型油钱也就相差了800到1200左右。
平均每天差个2到3块钱,真的就是1听可乐钱。
油耗高会引起一系列心理反应
油耗和钱有关,引人焦虑,之所以大家买车还是这么在意油耗,是因为油耗算是日常用车的时候最容易感受到的几个车辆的特性之一,而且每次加油的时候都和钱息息相关。
不给钱,这油就加不进去的,对不对?油耗高就可能引起一系列心理上的反应。
西南大学孔仪然有篇论文,分享给你,《金钱启动影响内隐态度和注意偏向》,上面有讲到过。
金钱是可以影响个体想法的,有关金钱概念的研究也表明:金钱概念的启动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的。
当个体联想到金钱的时候,内心会变得强大,可以降低焦虑的程度,甚至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当然,失去金钱的时候也会产生相反的心理感受,对吧?
车子油耗越高,掏油钱也就掏得越多,自然就会让人们产生焦虑的情绪,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加油加到“肉痛”、加油加到“哎呦呦”……是吧?
这不仅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还是这台车开起来能不能让人心情愉悦的问题了,自然油耗就成了不少人买车时候的重点关注对象。
跑加油站本身就不是好的体验
另外,频繁跑加油站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不太让人开心的。西南交通大学耿黎辉有篇论文,分享给你,《产品消费情绪与购后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上面有提到过。
消费情绪是指在产品使用或消费经历当中所引发的一系列特定的情绪反应。
比如说:愉快、高兴、兴奋、满足等正面情绪,或者说是失望、愤怒、痛苦、内疚等等负面情绪,产品属性则是引发这些情绪的原因之一。
经常跑加油站就有可能会让人产生负面的情绪,好像说:饭店又贵又不好吃,结账的时候,心里就是好「咯噔」的感觉,不值,就这种感觉。
甚至可能引起里程焦虑
除了这些,油耗高还有可能会引起里程焦虑。“里程焦虑”这个词近几年总是和新能源车、电动车一起出现。
孙叶等人发表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上面有篇论文的,《里程焦虑对纯电动汽车使用意愿的影响》,里面有讲到过。
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是指驾驶电动汽车时,因担心电池动力耗尽引起的精神痛苦或忧虑,这主要是因为电动汽车有限的续航里程和较低的充电桩空间覆盖水平。
不过里程焦虑并不是新能源车或者电动车的专利,如果普通燃油车油耗高、续航里程有限,或者在一些加油站密度比较低的地方,开燃油车也是会有里程焦虑的。
油耗高用起来会让人有心理负面情绪
所以,总得来讲,同级别的车型虽然油耗相差不会很大,但大家就是会在意的。主要就是因为油耗高的车子用起来让人不爽,有心理的负面情绪。俗话说就是痛,用起来「啊啧嘶」、「哎呀」……反正就这种感觉。
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大家自然是更愿意选用起来更舒服的。何况油耗低,跟别人去吹牛的时候,我油耗比别人低,别人更焦虑了,我自己还好受一点,会有这种情况。
中国石油进口量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分析
石油和天然气市场是一个最典型的全球化市场。虽然V.I.Vysotskii和A.N.Dmitrievskii乐观地估计,目前全球可开采油气资源为5547×108t石油和634.3×1012m3天然气[42]。但是,因为油气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禀赋的不均衡性,以及卖方市场的特殊性,致使石油和天然气产品被国家垄断,其销售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因此使得世界油气市场的价格受控于这些国家或其组织。那么,价格变化规律也不例外。而油气价格的波动将会给石油进口的成本管理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导致经济风险增加。
另外,石油价格与国家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据IMF公布的数据显示,原油价格每上升10%,全球的GDP会减少0.10%~0.15%[47]。2005年原油国际价格较2004年上涨42.1%,世界经济因此减缓了0.8%[48]。因此,说明油价的波动将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战略油气储备的价值。另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是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变化趋势,这将关系到中国石油进口的经济安全性。
1.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变化分析
近30年来,世界油气市场的价格变化波动很大且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80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的交易价格总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的同时,还具有明显的其他特征。
一是不同地方的石油交易价格差别较大的同时又具有地域代表性。就BP公司2010年的世界能源报告中公布的数据来看,4个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石油交易价格,即迪拜(Dubai)、布伦特(Brendt)、福卡斯(Nigerian Forcados)和西德克萨斯(West Texas Intermdiate,W T I)。它们分别代表着中东、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的石油交易价格。基本呈现前者的石油交易价格最低,西德克萨斯价位较高的规律。但是,2005年以后福卡斯取代了高油价地位,2011年和2012年西德克萨斯取代了低价位地位(图6-3)。这与该地区的石油需求状况和油质水平挂钩,2007年后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世界各地石油交易价格差从7.09美元/桶(2008年)降到1.96美元/桶(2009年)。同时,也应该看到美国的页岩气的开发利用,这个石油资源替代品对其价格的影响非常明显。
图6-3 1980-2010年世界石油交易价格变化趋势图(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二是不同地域的石油交易价格差在不断地加大,同时显示价格差与价格水平有一定关系。1980年到1989年间平均价格差为2.10美元/桶、1990年到1999年为3.09美元/桶,而到了2000年至2009年间就上升为4.91美元/桶。利用1980年至2011年间迪拜(Dubai)、布伦特(Brendt)、福卡斯(Nigerian Forcados)和西德克萨斯(WTI)的石油交易价格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一年的石油交易价格极差值(图6-4),其也显示世界石油价格地区差别不断加大的趋势,尤其是21世纪以来更加明显。
图6-4 1980-2010年间世界石油交易价格极差变化趋势图
三是世界石油价格在2008年达到有史以来创纪录的油价147美元/桶。虽然2007年以后至今欧洲和美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呈现负增长,能源消费随之下降,但是经济发展受人关注地从西方转向了东方,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不容置疑在该时期对整个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由此也带来了对石油需求量的提高,石油使用量的增长也就从西方转向亚洲,世界对石油的总需求量增长还是基本没变,致使石油价格在该时期下降程度超出估计。
里卡多战略咨询公司在2011年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影响世界市场油价的主要因素分为供给因素、需求因素等。包括OPEC的产能、配产政策,以及石油公司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的投机行为等[49]。
2.中国石油进口量与国际油价变化关系分析
世界石油交易价格的大起大落对中国产生影响的最直接途径就是中国进口石油资源量(表6-6)。
表6-6 中国石油进口量与油价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1990—2008,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8-2013,中石油网,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中国的石油生产与消费需求的关系从1993年开始出现不平衡以来,就不得不依靠石油的进口来弥补其差额。因此从1994年至2012年间,表6-6数据就显示随着中国年需求量的迅速提高则从国外进口石油的量逐年攀升。1996年比1994年增加了近7倍,而2004年比1994年增长了60多倍。从2000年以来,中国年进口量比20世纪90年代增长速度加快,尤其是2008年以后(图6-5)。2000年5.1294×108桶到2007年的11.9109×108桶,8年时间增长了1.32倍(表6-6)。中国石油进口量变化有3个较为明显的增长台阶,2000年、2004年和2008年(图6-5)。中国有如此强劲的石油进口需求,那么国际油价与其关系非常值得研究。
图6-5 中国石油进口量与国际石油价格变化趋势图(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世界石油交易价格相对较高地区代表为西德克萨斯和布伦特价格。以此为代表,与中国石油进口量的变化规律总体趋势比较。由此(图6-4)显示,总体趋势是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上升,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不断提高。但是2000年至2002年,随着布伦特石油价格降低,中国石油进口量却有所减少;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石油价格下跌,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却一直快速增加。这可能与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完工进入注油期有关。中国石油进口量变化趋势和世界油价相对较低的地区代表价格迪拜和福卡斯的变化规律与前基本相同。
从中国石油进口价格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走势比较来看,2000年至2003年间,中国进口石油的平均价格基本与国际油价的最高值持平,以后该问题有所缓和(表6-7,图6-6)。但是这个平均价格是由不同品质的原油进口金额平均而得,若低质低价的原油进口的多,那么平均价格就会下来。所以这还不能说明中国原油的进口完全抓住了国际原油市场最低价格机会了,只是已有这种倾向。
表6-7 中国石油进口平均价格与油价变化趋势 单位:美元/桶
续表
数据来源:中国国土资源年鉴2001-2009;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9-2013;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注:平均进价由进口量与金额计算而得。
图6-6 中国进口原油平均价格与国际油价比较(数据来源:中国国土资源年鉴2001-2009,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9-2013,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中国石油进口量增加时国际油价就上升,当然这本身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这个现象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只要中国石油进口需求加大,国际市场就会提价;另一个方面也可以认为中国的石油需求对国际油价已经有了影响的力量。前者对于中国发展经济,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地位等都为威胁因素,后者则说明已有了影响市场的机会。所以应该想办法采取措施,抓住该机会,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际名声的提高。
为何会出现负油价?
这种极端趋势的原因并不难解释.受疫情影响,全球原油需求呈悬崖式下降,原油存储空间也受到物理限制.目前,贸易商在海上漂流的原油已经超过1.6亿桶,严重生产能力过剩,当月交付的原油成为烫手芋一样的商品.接下来介绍金投小编为什么会出现负油价?
WTI原油期货价格暴跌,交易员为了不在没有库存的情况下购买实物原油,被迫平仓.
目前影响油价的最主要因素不是生产成本,而是库存,尤其是内陆产油区,如库欣区.疫情引发基建和交通物流不畅等问题,原油难以外运或存储.纯为经济关井停产有风险,必须继续生产.如果储罐库存不足或储存成本过高,制造商宁愿接受负油价,也不得不赔钱让买方拉走.
普拉普全球普拉普能源信息分析师Chris的Midgley表示,库欣是内陆城市,原油库容量在3周内填充的可能性很高,一旦填充,WTI原油期货合同就更难实物交付.
美国能源信息局上周宣布,上周美国原油库存比上个月增加1900万桶以上,连续2周记录增加,连续12周增加.这些数字意味着贸易商很快就没有足够的空间储存原油.
简而言之,下跌的是5月份的期货,5月份的期货明天的交易到期,你今天不搬仓库,一只手是4万加仑的石油实物,放在哪里?储藏费都要吃亏.所以,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移动仓库的人,拼命卖,价格、白送、倒贴,为什么要平仓呢?
与此同时,国际标准布伦特油6月份的合同打破了26美元/桶,更新了4月2日以来的下位,白天下跌了近8%,上周下跌了10%.布伦特原油比WTI原油更适合海运,输,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受到直接储存担心的限制,而WTI原油通常通过管道运输.
周二交易结束后交货,美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冠状病毒感染的封锁状态.5月份原油合同的唯一购买者想像炼油厂和航空公司那样实际交货的实体.但是,由于罐子已经满了,现在这些实体也不需要原油.
瑞穗期货负责人Bobyawger说:WTI原油期货下跌到负值是历史性的一天.这说明没有储存原油的空间,基本上要随水冲走,原油一文不值.目前的情况是,输油管道和库存都满载,但奇怪的是,EIA数据没有显示当前库存原油达到最大储藏能力.暴跌的原因是5月份签约的交易者急于平仓.
德国意志银行分析师在星期一的报告中说:但是,5月份WTI期货比6月份的合同大幅度折扣,主要是因为担心俄克拉荷马州库欣地区的存储中心会满负荷运行.
美银:油价前景不定原油将保持在每桶102美元
在美联储大幅加息之后,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日益加剧。类似担忧情绪已经导致原油价格连续第二周自高位下跌,但由于石油需求依然高企,石油供应仍旧受限,因而国际油价目前仍徘徊于每桶100美元上方。
对于未来油价走向,美国银行表示,油价可能会飙升至150美元,也可能会跌至75美元,关键取决于全球市场接下来的走势。
油价未来可能大跌也可能大涨
美银分析师指出,经济衰退、俄乌战争等不同的风险给油价前景带来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目前,美银分析师认为还不会出现经济衰退,因此在这一基本预设情境下,预计2022年和2023年布伦特原油全年均价将保持在每桶102美元,这与目前的油价水平相近:今年迄今为止,布油均价约为每桶104美元。
美银分析师在最新报告中写道:“从食品、能源到服务等领域的通胀压力不断上升,再加上加息步伐加快,表明石油需求在明年之前很难完全恢复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
美国银行预设的下行情景下,假如未来出现经济衰退,将导致燃料消费回落,油价可能会较当前水平暴跌30%以上。不过,如果经济增长确实大幅下滑,美联储等央行可能会放松货币政策,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给油价托底。
因此,假如2023年出现经济衰退,美国银行预计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也将超过每桶75美元。
俄乌冲突为关键变量
此外,影响油价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俄乌战争,以及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
随着欧盟对俄罗斯的石油禁运将在今年剩余时间逐步实施,越来越多的石油可能会从全球市场上消失,这也会打击俄罗斯的产量,推动油价飙升。
美国银行警告称,如果欧洲制裁导致俄罗斯石油日产量低于900万桶,那么油价可能会飙升至150美元。
它补充称,事实上,市场目前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这种供应中断风险的长期后果。
美银分析师表示:“市场似乎并不认为俄罗斯供应危机会持续10年,长期油价仍一直牢牢地固定在60-80美元/桶的长期油价区间内。因此,即使近期现货油价下行风险加大,但欧美延长对俄罗斯能源的制裁可能会给油价带来价格下限支撑。”
如果想实时了解更多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